10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

合集下载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

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

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

西方文化史参考书目

西方文化史参考书目

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讨论问题及其参考书目)一、何谓“社会史”?何谓“文化史”?何谓“社会文化史”?1、蒋竹山:「文化转向」的转向或超越?——介绍四本论欧美新文化史的著作,[新文化史工作坊],2005年01月16日。

2、杨豫、李霞、舒小昀:“新文化史的兴起--与剑桥大学彼得˙柏克教授座谈侧记”,《史学理论研究》2000.1。

3、李霞杨豫:“走向开放的综合——新文化史学探析”《社会史评论》,2001年05月28日。

4、彼得·伯克:“西方新社会文化史”,《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4期。

5、李宏图:“伫立在悬崖边”的当代西方历史学:当代西方新社会文化史述论”,《世界历史》2004年第1期。

6、李宏图选编:《表象的叙述——新社会文化史》,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7、周兵:《新社会文化史》,博士论文。

8、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商务印书馆,1997年。

二、中世纪西方文化史概观1、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其中的中世纪部分)2、张广智主编:《世界文化史》(古代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其中的中古部分)3、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1996年。

4、菲利普·沃尔夫:《欧洲的觉醒》,商务印书馆,1990年。

5、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

6、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7、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年。

8、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9、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

10、古列维奇:《中世纪文化范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复习完整版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复习完整版

1.西方最早的文明形态:神话。

2.西方最早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

∵创造线形文字。

3.最早的希腊人:阿卡亚人。

∵建立的迈锡尼文明滋养了整个希腊。

爱琴文明简表:前26c—前15c 优雅精巧的米诺斯文明(克里特人)前16c—前12c 粗犷豪迈的迈锡尼文明(阿卡亚人)前12c—前8c 黑暗时代(多利亚人)前8c—前4c 希腊城邦时代4.英雄:半人半神,神与人所生,神是理想化的人,因此英雄是理想化的人。

在古希腊,人与自身区分而成为英雄,具有节制、正义、勇敢的美德。

5.希腊文明兴起的原因:腓尼基字母传入;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新兴家族的崛起,农业上以血缘为核心,商业上以契约为核心。

6.用公民和城邦相互解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公民——城邦里享有一定政治权利并要尽一定政治责任和义务的组织者。

城邦——享有一定权利同时要尽一定责任的一定数量的公民共同体。

7.希腊城邦文化的中心:雅典。

希腊化的中心:亚历山大里亚。

8.斯巴达采用的国家制度:政治上:建立元老院,是最高权力中心。

经济上:定期分配土地。

生活上:原始共产主义制度。

9.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前8c—前6c:君主制:一个人统治,世袭制度,导致独裁、专政。

僭主制:利用民众的力量夺取政权。

民主制:民众协商的方式。

10.贝壳投票法:雅典。

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

11.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的意义:希腊人自己有了记录时间的方法,有了纪元,从而有了编年史;表明了希腊人对美的崇尚;是希腊城邦文明的标志。

12.《神谱》作者:赫西俄德通过吟唱。

13.三代神王: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

14.诸神居住地:奥林匹斯山。

诸神南下在伯罗奔尼撒平原的奥林匹克祭祀。

奥尔弗斯神秘祭。

《神谱》的文化意义:第一,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

例如:从原始的神“混沌”到宙斯,绝大多数神都象征着某种自然现象(海神、死神、天神等),这种自然的分化和演进过程一直延续。

《西方文化概论》推荐阅读书目

《西方文化概论》推荐阅读书目

推荐阅读书目:1、[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纲》肖昶冯棠张文英王明毅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陈乐民周弘著《欧洲文明的进程》三联书店2003年版;3、[法]基佐著《欧洲文明史—自罗马帝国败落起到法国革命》程洪逵沅芷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4、R·H·巴洛著《罗马人》黄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5、[法]库朗热著《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谭立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美]罗德尼·斯塔克著《基督教的兴起——一个社会学家对历史的再思》黄剑波高民贵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7、依迪斯•汉密尔顿著《希腊精神——西方文明的源泉》葛海滨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9、[法]马克•布洛赫著《封建社会》(上、下)李增洪侯树栋张绪山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10、[英]麦格拉思著《基督教概论》马树林孙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美]摩迪凯·开普兰著《犹太教:一种文明》黄福武张立改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2、[美]施密特著《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汪晓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英]阿伦·布洛克著《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14、[德]约阿希姆·布姆克著《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上下)何珊刘华新译,三联书店2006年版;15、[英]狄金森著《希腊的生活观》彭基相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6、[法]雅克·勒戈夫著《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张弘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17、[英]简·艾伦·赫丽生著《古希腊宗教的社会起源》谢世坚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8、程志敏著《荷马史诗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9、罗伯特·福西耶主编《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陈志强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20、[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1、[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君士坦丁大帝时代》宋立宏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

1、兴起与原因(1)兴起(a)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与当地的迦南人逐渐融合,形成农耕的以色列部落;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犹太人之间开始产生不幸意识和罪恶意识。

(b)公元前13世纪末叶,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先知摩西,其著名的摩西十诫构成了犹太人不可违背的基本行为规范,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苛严刻板的律法。

(c)面对现实的苦难,犹太人一面小心谨慎地恪守着各种诫命和律法,一面殷切地期待复国救主的降临。

(d)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

公元前586年,在著名的犹太人“巴比伦之囚”事件中衍生出“受膏者”(即弥撒亚)和“千禧年”的观念。

(e)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热认作弥撒亚(即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

(2)原因:(a)文化渊源上:普遍推崇“两希”(即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传统之说,具体而言,就是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b)历史渊源上:a.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迦南人融合而形成以色列部落后,在公元前13世纪末叶开始后的1000多年里几乎都在处于被异族所征服和奴役之下,犹太族产生了浓厚的不幸意识;同时,由于反抗无果,犹太人又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罪孽意识,把民族的苦难归咎于祖先和族人对上帝的不虔诚。

他们坚信,虽然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但雅赫威只有在使他们受尽磨难、洗尽罪孽之后才会降福于自己。

b.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后,处于奴役的犹太人仍然相信会有弥撒亚来解救他们,但因当时犹太教中在宗教态度和观点方面的分歧而形成了互不相同的派别,且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

(c)思想渊源上:伴随着犹太人的充满罪孽意识地奴役苦难史,产生了“摩西五诫”和“摩西十诫”,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苦难只是暂时的,只是上帝的一种“考验”,“复国救主”终会降临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其精神追求中。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剖析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剖析

三、罗马天主教会的改革运动
1、托兰特公会议及其信纲--整饬教会纪律, 革除教会弊端,重振道德风气。
2、组建耶稣会--加强罗马教会的战斗力和 天主教信仰的感召力,积极开展海外宣教,用 欧洲以外的宗教扩张来弥补欧洲内部的损失。
经过内部的改革运动,罗马天主教会保住了 欧洲的半壁江山,以南欧拉丁语世界为根基, 积极配合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运动,在 南美洲、非洲和亚洲地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奥林匹亚竞技会--崇拜宙斯的体育
竞技和文化集会活动(始于公元前776年,每 四年一届)。
3、厄琉西斯祭典仪式和酒神祭--希
腊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日。
二、希腊悲剧与命运
1、希腊悲剧故事举要:
A、特洛伊的悲剧
B、俄狄浦斯的悲剧
2、希腊悲剧(Tragedy)的启示:
命运
自由意志
3、命运悲剧与道德悲剧--俄狄浦斯与
代到公元4世纪双方在莱茵河、多瑙河的对峙。
2、蛮族大入侵--从公元376年西哥特人越
过多瑙河到476年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3、基督教对蛮族的教化--从克洛维受洗
到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第五讲:
基督教与西欧 封建社会
一中、西修文道化院理与论庄分园析经济
1、“封建制度”(Feudal System)的 内涵和起源,领主与封臣的层层分封。庄 园构成了封建制度的基本“元素”。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两 大哲学传统的集大成者
四中、西希文腊化的理科论学分析
1、希腊人从埃及、巴比仑等地学习和发展了 几何学、天文学、医学等。
2、自然哲学家用还原论和循环论来解释万物 的生灭变化,原子论的世界模型(原子碰撞与 旋涡运动)。
3、实验科学:解剖学与艺术,几何学、力学 与建筑,希波克拉底的临床医学等。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西方文化史与经典著作导读——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一、基督教概况基督教指以信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三大主要流派。

截止2014年,全球总人口72亿746万,广义基督徒23亿7561.9万,注册22亿6582.4万,参加礼拜者15亿7123.5万;增长率1.32%,继续保持第一大宗教地位,但不及伊斯兰教1.81%增长率。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西方文化,现代西方社会的典章制度、节庆习俗、礼仪规范、思想信念,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根源。

二、宗教与文化1、宗教与人的原始思维的关系宗教是历史的产物。

通常所谓宗教,就是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社会和人生,因而对之产生敬畏与崇拜。

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标志是人开始制造生产工具,这是物质标志。

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生命形式,还在于他有高级思维。

任何一种动物为了自身的生存,都有经过几万年积累所形成的本能,但是人并不能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而是还有精神活动。

2、宗教思想与理性的关系。

要探究宗教的起源,就必须探究人的意识的发生;在探讨人的意识的发生过程中就会发现,人类产生意识以后,在试图对周围世界加以说明的理性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后来被称为“宗教”的观念,诸如“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等。

从原始人的宗教意识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原始理性思维活动。

古代人类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概括为后来称之为“宗教”的解释体系,它又反过来影响古代人类的全部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便形成了宗教与文化的必然联系。

3、基督教下的信仰与理解西方神学史上,有一个中心问题始终存在:信仰重要还是理解重要?第一种是主张信仰为先,先有信仰,才有理解。

第二种是主张理解更为重要,只有理解才能信仰。

其实就是要求对神学要有理性认识,在理性的基础上来信仰神。

三、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关系1、基督教与罗马帝国日耳曼人为建立自己的政权,需要有领地制度,需要有法律,还需要有法庭,有一批识字的文书来解释法律等等,这样,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便与新的法兰克统治者结合了起来。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

1、兴起与原因(1)兴起(a)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与当地的迦南人逐渐融合,形成农耕的以色列部落;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犹太人之间开始产生不幸意识和罪恶意识。

(b)公元前13世纪末叶,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先知摩西,其著名的摩西十诫构成了犹太人不可违背的基本行为规范,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苛严刻板的律法。

(c)面对现实的苦难,犹太人一面小心谨慎地恪守着各种诫命和律法,一面殷切地期待复国救主的降临。

(d)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

公元前586年,在著名的犹太人“巴比伦之囚”事件中衍生出“受膏者”(即弥撒亚)和“千禧年”的观念。

(e)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热认作弥撒亚(即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

(2)原因:(a)文化渊源上:普遍推崇“两希”(即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传统之说,具体而言,就是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b)历史渊源上:a.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迦南人融合而形成以色列部落后,在公元前13世纪末叶开始后的1000多年里几乎都在处于被异族所征服和奴役之下,犹太族产生了浓厚的不幸意识;同时,由于反抗无果,犹太人又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罪孽意识,把民族的苦难归咎于祖先和族人对上帝的不虔诚。

他们坚信,虽然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但雅赫威只有在使他们受尽磨难、洗尽罪孽之后才会降福于自己。

b.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后,处于奴役的犹太人仍然相信会有弥撒亚来解救他们,但因当时犹太教中在宗教态度和观点方面的分歧而形成了互不相同的派别,且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

(c)思想渊源上:伴随着犹太人的充满罪孽意识地奴役苦难史,产生了“摩西五诫”和“摩西十诫”,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苦难只是暂时的,只是上帝的一种“考验”,“复国救主”终会降临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其精神追求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的基督徒
• • • • • 罗马帝国 信仰和道德 相互救济的慈善团体 自我反省的悔罪场所 公开忏悔制度
一、信仰的松懈与教会的堕落
• 中世纪 • 教会权势的确立和信仰的强制化 • 替代性赎罪:购买圣物、捐赠财产、参 加圣战和以钱赎罪 • 密室忏悔:悔罪者与神父私下的的灵魂 赎罪交易
一、信仰的松懈与教会的堕落
视频:旧闻片断:宗教裁判所档案展出.flv
二、宗教裁判所
• 1233年教皇格利哥里九世发布通谕, 赋予多米尼克修会以审判异端的全权, 标志着宗教裁判所的正式产生 • 16世纪中叶,教皇在罗马建立了最高 异端裁判所,其权威和影响延续到20 世纪初
神断法
• 假如被告人浮在水面上,就会被定为有罪(有魔鬼 在帮助他们,将会被作为巫者烧死) ,假如他们 是沉下去的,就会被赦免(淹死了)。沸水捞石
第十讲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陈忠辉
前讲回顾 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文化概况 • • • •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生活 二、教会与大学 三、中世纪的哲学 四、骑士文学与哥特式建筑
第十讲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
• 一、信仰的松懈与教会的堕落 • 二、宗教裁判所 • 三、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
二、宗教裁判所
宗教裁判所的酷刑
异端裁判所
Galileo before the Holy Office
二、宗教裁判所
• 兼收并蓄的宽容态度+非暴力主义的忍 受精神→基督教发展成普世性的宗教 • 中世纪唯一的宗教信仰→排斥异教、迫 害异端 • 通过宽容而赢得了世界,由于极度的不 宽容而失去了世界
三、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
• 美与丑、善与恶、真挚与虚伪、崇高理 想与卑劣欲念,在基督教文化中以一种 令人震惊的野蛮方式融为一体,其结果 就导致了普遍的伪善 • 由神性(唯灵主义的理想 )与人性 (贪欲)之间的这种尖锐矛盾所导致的 二元分裂→最无耻的虚伪和最无情的残 忍
思考题
• 教会公开出售赎罪券的行径意味着基督 教信仰发生了什么变化
• “较之1227年到1492年欧洲对异端的迫 害,则纪元初3个世纪中罗马人对待基 督徒的迫害,可谓温和而人道些 了。”——威尔•杜兰 • 自身纵情声色的咨睢放荡 VS迫害异端的疯狂暴行
三、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
•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理论与实践、理想 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 基督教的理想:将人提高到光明圣洁的 神性生活 • 教会的实践:把基督徒引向最粗鄙野蛮 的肉欲放纵之中
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 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 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 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 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 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 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 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 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
三、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
• 希腊文化:一种原始的和谐 • 罗马文化:物质主义单纯的片面性 • 基督教文化:无法克服的痛苦的自我分 裂
• 出售圣徒遗物、 推销赎罪券 • “当投入钱箱 里的银币发出 响声的时候, 炼狱中的灵魂 便升入天堂。”一、信仰的松懈与教会的堕落
• P225从发自良心的自我折磨和公开忏 悔,到形式化的朝拜圣墓和购买圣徒遗 物,再到买卖赎罪券的赤裸裸的金钱交 易,赎罪方式的变化意味着基督教信仰 和道德的沦丧与虚伪化 • 教会的腐败:神职交易、结婚纳妾、奢 侈、敛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