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导学案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学习目标】

1、知道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消元,即化“三元”为“二元”。

2、会用加减法和代入法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学习重点: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学习难点:三元一次方程组如何化归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自我检测(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各题)

1、温故而知新:解下列方程组:

???+=-=-536553)1(x y y x (2)

2、阅读课本: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3、在下列方程中,是三元一次方程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2x+3y=12-z ( ) (2) xy -z=14 ( )

(3)13361-=+-z y x ( ) (4)4243+=-z y x ( )

4、在等式中

c bx ax y ++=2中,当x=-1,y=0时; 当x=2,y=3时; 当x=5,y=60时;求a 、b 、c 的值

???=--=-+0

7650132y x y x

二、合作探究

1、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思路是先用加减法或代入法消去一个未知数,化____元为_____元,那么,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否类似地将“三元”化为“二元”呢?

解方程组?????=+-=-=++③②

①182126z y x y x z y x

解法一:(消x )由②得 x=___________ ④ 把④代入①,得:___________________

用④代入③消去x 得: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得 解以上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代入④得x=

解法二:(观察②缺z,考虑消z)

?????=+-=-=++③②

①182126z y x y x z y x ③-①得:__________ 解方程组???④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x= ________y= __________ 把x= ______y= ________ 代入 ①, 得z=

??????==z y ???==z y ?????===∴z y x

??

???==

=∴z y x

解法三:(先消去y 行吗?) ①+②,得:_____________④ ③-②,得:_____________⑤

解方程组???⑤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x=_______z= ______ 把x 的值代入 ②得y=________

?????==

=∴z y x

由上可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路也是先消元,但方法灵活,应选择简便方法。

三、达标测试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87959

32743)1(z y x z y x z x ?????===-=-472392)2(x z z y y x

?????=++=-+=+-612

3243)3(z y x z y x z y x

四、我的感悟

这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是: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五、课后思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

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三元一次方程组计算测试90道(答案)

精心整理三元一次方程组专项练习90题(有答案) 1..2..3. 4..5. 6..7. 8..9..10..11..12..13..14..15..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已知方程组的解能使等式4x﹣6y=10成立,求m的值. 25.当a 为何值时,方程组的解x、y的值互为相反数. 26.27.. 28. 29.已知方程组的解x、y的和为12,求n的值. 30.已知方程组的解满足3x﹣ 4y=14, 求a的值. 31. (1) (2). 32.. 33.. 34.. 35..

36.. 37.. 38.在y=ax2+bx+c中,当x=0时,y=﹣7;x=1 时, y=﹣9;x=﹣1时,y=﹣3,求a、b、c的值.39.. 40. 41. 42.. 43.. 44.. 45.46..47.;48..49..50. 51..52..53..54..55..

56. 若,求x,y,z的值. 57.对于等式y=ax2+bx+c,有三对x,y 的值 ;;能使等式两边值相等,试求a,b,c的值. 58. 59.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4x﹣y=﹣9的解,求k的值. 60.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 4x﹣3y+k=0的解,求k的值. 61.已知等式y=ax2+bx+c,且当x=1时y=2;当x=﹣1时y=﹣2;当x=2时y=3,你能求出a,b,c的值吗? 62.当x=1,x=2,x=4时,代数式ax+bx+c的值分别是﹣4,3,35,求a,b,c的值. 63.已知关于x,y 的方程组的解满 足3x+15y=16+2k,求k. 64.在等式y=ax 2+bx+c中,当x=﹣1时,y=0;当x=2时,y=3;当x=5时,y=60.求a、b、c的值.65.(1) (2). 66.(1); (2). 67.(1); (2). 68.k取何值时,方程组的解满足5x﹣3y=0? 69.. 70.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教学设计方案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教学设计方案 地点:烔炀镇中心学校 执教人:颜念武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法,并能利用它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掌握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过程中化三元为二元或一元 的思路,感受消元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2.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体会“消元”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针对方程组的特点,灵活使用代入法、加减法等重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些问题,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实际上,有不少问题中含有更多的未知数.大家看下面的问题. 二、研究探讨 出示引入问题 小明手头有12张面额分别为1元,2元,5元的纸币,共计22元,其中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数量的4倍,求1元,2元,5元纸币各多少张.

1.题目中有几个未知数,你如何去设? 2.根据题意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 3.根据等量关系你能列出方程组吗? 请大家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 学生成果展示: 1.设1元,2元,5元各x 张,y 张,z 张.(共三个未知数) 2.三种纸币共12张;三种纸币共22元: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的4倍. 3.上述三种条件都要满足,因此可得方程组?? ???==++=++y x z y x z y x 4225212 师:这个方程组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怎样解这个方程组呢?能不能类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设法消去一个或两个未知数,把它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学生小组交流,探索如何消元。) 可以吧③分别代入①②,便消去了x ,只含有y 和z 二元了; ???=++=++22524124z y y z y y 即???=+=+2256125z y z y 解得?? ???===228z y x 解此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出y 、z ,进而代回原方程可求x 。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并总结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① ② ③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 2)学生自学例题 (1) O D C B A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7.3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导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7.3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导学 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学习内容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2、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进一步体会消元转化思想. 学习重点 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进一步体会消元转化思想. 学习难点 进一步体会消元转化思想 导学方案 复备栏 一、【温故互查】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二、【设问导读】 1、阅读课本提出的“问题”. 思考:题目中有几个未知数?含有几个相等关系?你能根据题意列出几个方程? 这个方程组有 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并且一共有 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就是我们要学的 元 次方程组. 2、思考:怎样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呢?你能不能设法消云一个或两个未 知数,把它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 x y z x y z x y 12,2522, 4.++=??++=??=? ① ② ③

有几种解法? 3、归纳: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转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即 三、【自学检测】: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x z x y z x y z 347239 5978+=??++=??-+=? 三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① ② ③

四、【巩固训练】 教材p39 练习1、2五、【拓展延伸】 在等式y ax bx c 2 =++中,当x=-1时y=0;当x=2时,y=3;当x =5时,y=60.求a、b、c的值.板书设计 安全提示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七年级数学下册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8、4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二、学习目标:1、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2、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进一步体会消元转化思想. 三、自学探究: 1.复习导入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探究: 甲、乙、丙三数的和是26,甲数比乙数大1,甲数的两倍与丙数的和比乙数大18,求这三个数. 思考:题目中有几个未知数?含有几个相等关系?你能根据题意列出几个方程? 这个方程组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就是我们要学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思考:怎样解这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呢?你能不能设法消云一个或两个未知数,把它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 有几种解法? 3、归纳: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转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即 消元消元 问题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2 在等式中,当x=-1时y=0;当x=2时,y=3;当x=5时,y=60.求a、

b、c的值. 分析:把a,b,c看作三个未知数,分别把已知的x,y值代入原等式,就可以得到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 四、自我检测 教材p114 练习1、2 五、学习小结 1.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解多元方程组的思路――消元 3、解题前要认真观察各方程的系数特点,选择最好的解法,当方程组中某个方程只含二元时,一般的,这个方程中缺哪个元,就利用另两个方程用加减法消哪个元;如果这个二元方程系数较简单,也可以用代入法求解. 4、注意检验 六、反馈检测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师生共用导学案 课题:5.3.2命题、定理、证明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重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难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一、学前准备:(预习案) 补角的性质: 余角的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 垂线的性质: 平行公理的推论: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二、自主探究:(探究案) 练习: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对事情作了判断的语句是否正确?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温柔的李明明; 6、玫瑰花是动物; 7、若a2=4,求a的值; 8、若a2=b2,则a=b。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命题是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题设(条件)结论 命题一般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熊猫没有翅膀。改写为: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练习: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对顶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两平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3<2; 5、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等角的补角相等;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2 优秀导学案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2)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的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及灵活的解题能力。 2、进一步理解消元思想在解方程组中的应用。 3、利用三元一次方程组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1、熟练利用“消元”的思想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三元一次方程组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针对方程组的特点,灵活使用代入法、加减法等重要方法。 导学过程 一、初见——温故知新 问题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消元? 二、又见——典例欣赏 例1、解下列方程组 例2、解方程组 x+y=3 y+z=4 x +z=5 x y z x y z x y z 34,(2)2312,6.-+=??+-=??++=? x y y z z x 29,(1)3, 247.-=-??-=??+=?

三、互见——知识应用 1.解方程组 要使运算简便,应选择消去________. 四、亮见——巩固训练 2.甲、乙、丙三人一起去集邮市场,甲买入A种邮票3 张,B种邮票2张,C种邮票1张,按票值付款13元.乙买入A种邮票1张,B种邮票1张,C种邮票2张,按票值付款7元.丙买入A种邮票2张,B 种邮票3张,并卖出C种邮票1张,按票值结算还需付12元.问A、B、C三种邮票面值各是多少元? 3.解方程组: 2311 410 322 x y z x y z x y z ++= -+= ++= , , ; ① ② 1 23 2325 a b c a b c a b c +-= +-= -+= , , .

5、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35, 甲数的2倍比乙数大5,乙数的三分之一等于丙数的二分之一.求这三个数。 五、真见——课堂检测 1.解下列三元一次方程组 . 3,2, 7.a b b c c a +=??+=-??+=? 4.下列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过程正确吗?若有错误,请改过来,说明这样消元对方程合理吗?并求出方程组的解. 解方程组 5122154x y z x y z x y z ++=-+=+-=-,,. ①+②,得732x z +=. ④ ①+③,得(消z )663x y +=-. ⑤ ④、⑤组成方程组 732663x z x y +=+=-,. ① ② ③ x y z x y z x y z 34,(2)2312,6.-+=??+-=??++=?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年级数学上册 3.5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学案沪科版

3.5 三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学 内容 三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教学目标1、会建立三元一次方程(组)模型;2、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类比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会用三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1、建立三元一次方程(组)模型; 2、会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教具 学具 投影、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师生行 为 一、研读15分钟情景设计导入 小明手头有12张面额1元、2元、5元的纸币共22元,你知道1元、2元、5元各有几张吗?如果不知道,请你增加一个条件吧。 1、如果设1元、2元、5元的纸币分别为x张、y张、z张,从第一句话中得=12,从第二句话中得=22,你补充一个条件用方程表示为,像这样的三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再举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 2、已知方程组 ? ? ? ? ? = + + + = = ③ ② ① 5 2 2 z y x y z y x 将①代③消去x得到关y、z的二元一次方程为

;同时将①、②代入③得 ,则y= 。将y= 代入①得x= ,代入②得z=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 3、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 或 进行消元,把 化为 ,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 。 4、方程组?????=+=--=-472392x z z y y x 的解为?? ? ?? 二、 探 究 20 分 钟 例1、你能解出方程组?? ? ??=+-=++=+87959327 43z y x z y x z x 吗?试一 试 例2、在等式y=ax 2+bx+c 中,当x=-1时,y=0;当x=2时,y=3;当x=5时,y=18。求a 、b 、c 。 导航:1、想一想:消去哪个未知数最简便。 2、是代入还是加减。 导航:1、代入后得a 、b 、c 的方程。 2、三个方程组成方程组。

2021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7.3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导学案(全国通用版)人教版

案(全国通用版)人教版 学习内容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2、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进一步体会消元转化思想. 学习重点 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进一步体会消元转化思想. 学习难点 进一步体会消元转化思想 导学方案 复备栏 一、【温故互查】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二、【设问导读】 1、阅读课本提出的“问题”. 思考:题目中有几个未知数?含有几个相等关系?你能根据题意列出几个 方程? 这个方程组有 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并且一 共有 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就是我们要学的 元 次方程组. 2、思考:怎样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呢?你能不能设法消云一个或两个未 知数,把它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 x y z x y z x y 12,2522, 4.++=??++=??=? 有几种解法? ① ② ③

3、归纳: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 把“三元”转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即 三、【自学检测】: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x z x y z x y z 347239 5978+=??++=??-+=? 三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① ② ③

四、【巩固训练】 教材p39 练习1、2 五、【拓展延伸】 在等式 y ax bx c 2=++中,当x =-1时y =0;当x =2时,y =3;当x =5时,y =60.求a 、b 、c 的值. 板书设计 安全提示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三元一次方程组计算专项练习题(有答案)

三元一次方程组专项练习90题(有答案) 1..2..3.4.. 5. 6..7.8..9..10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 24.已知方程组的解能使等式4x﹣6y=10成立,求m的值.、 25.当a 为何值时,方程组的解x、y的值互为相反数. 26. 27..28..

31 1)(2).32..33..34..35. 36..37. . 38在y=ax2+bx+c中,当x=0时,y=﹣7;x=1时y=﹣9;x=﹣1时,y=﹣3,求a、b、c值.39.. 40. 41. 42.. 43.. 44.. 45..46. 47.;48. 49..50. 51..52. 53..54. 55.. 56.若,求x,y,z的值.

57.对于等式y=ax2+bx+c,有三对x,y 的值;;能使等式两边值相等,试求a,b,c的值. 58.. 59.已知关于x,y 的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4x﹣y=﹣9的解,求k的值. 60.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 4x﹣3y+k=0的解,求k的值. 61.已知等式y=ax2+bx+c,且当x=1时y=2;当x=﹣1时y=﹣2;当x=2时y=3,你能求出a,b,c的值吗?63.已知关于x,y 的方程组的解满足3x+15y=16+2k,求k. 64.在等式y=ax2+bx+c中,当x=﹣1时,y=0;当x=2时,y=3;当x=5时,y=60.求a、b、c的值. 65.(1)(2).66.(1); (2).(1);(2). k 取何值时,方程组的解满足 5x﹣3y=0? 69.. 70.

完整word版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导学案学科:数学(华东师大版)年级:七年级(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第1页共48页第6章一元一次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416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 64人,就是全体师生416人,可得(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青岛版(2012)七年级数学下册-10.3 三元一次方程组-学案设计(无答案)

三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2.会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3.掌握根据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解法进行求解。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会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2.难点: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消哪个元,用哪种方法消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激学 在市足球联赛中,某校的足球队再次夺冠。在12场比赛中,平和负的场数之和等于胜的场数,共积21分。比赛的记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该校足球队在这届联赛中胜、平、负各几场吗?学习了本节的内容,你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一)导预疑学。 请你利用8分钟,阅读课本,自己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讨论后找出疑难问题。 1.预学核心问题。 (1)列方程组的关键是什么?这几个未知量之间有几个数量关系?你能列出几个方程? 观察交流:将你得到的三个方程联立得到方程组,观察这个方程组有什么特点?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怎样将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3)怎样解这个三元一次方程组? 2.预学检测。 请把导入激学中的问题列出方程组,并试着求出这个方程组的解,进而解决问题。 3.预学评价质疑。 通过预学,你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把它们写下来小组交流。 (二)导问互学。 问题一:从小组提出的问题中概括出来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设计的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探究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 活动1 y+2z=5 3x-2y+3z=1 2x+3y-2z=-3 想一想: (1)什么特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用代入法解?

(八年级数学教案)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导学案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一、创设问题情境,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要研究的内容. 活动1纸币问题 小明手头有12张面额分别是1元、2元、5元的纸币,共计22元,其中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数量的4倍.求1元、2元、5元的纸币各多少张? 学生活动设计: 设1元2元分别为x张、y张,如何列方程组?用什么消元法比较好呢? 只设一个未知数,用一元一次方程能否求解?(能,但不方便。对未知量较多的问题,所设的未知数越少,方程往往越难列。其实题中有三个未知量我们就设三个未知数来解决。) 自然想法是,设1元、2元、5元的纸币分别是x张、y张、z张根据题意可以得到下列三个方程: x+y+z=12, x+2y+5z=22. x=4y.

这个问题的解必须同时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因此可以把三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教师活动设计: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适时给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激发学生探究其解法的热情. 板书:三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活动2讨论如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一个未知数,化成一 元一次方程求解?那么能否用同样的思路,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数,把它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呢?观察方程组: ① ② ③ 仿照前面学过的代入法,可以把③分别代入①②,得到两个只含y,z的方程: 4y+y+z=12

4y+2y+5z=22 即 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就不难求出y和z的值,进而可以求出x 了.(问题: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消元法吗?比较一下哪种方法较好。) 总结: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转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即 板书: 三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消元(代入、加减)消元 三元变二元最佳方法: ①

最新人教新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初一数学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导学案课堂用课堂用

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学案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 一、课堂笔记 1.什么是三元一次方程组? 2.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是什么? 3.如何选择消元? 4.转化与化归. 二、新课讲授 例 1 解方程组 ?? ???=-+=-=++2021 23 z y x y x z y x 【当堂练习】 解下列三元一次方程组 (1)?????=-=++-=443223572z x z y x x y (2)?? ???=++=-+=+-6123243z y x z y x z y x 例 2 在等式c bx ax y ++=2中,当1-=x 时,0=y ;当2=x 时,3=y ;当5=x 时,60=y . 求c b a ,,的值. 三、课后作业 1.[2019·贺州]已知方程组????? 2x +y =3,x -2y =5,则2x +6y 的值是( ) A .-2 B .2 C .-4 D .4 2.如果方程组????? x +y =★,2x +y =16的解为????? x =6,y =■,那么被“★”“■”遮住的两个数分别是( ) A .10,4 B .4,10 C .3,10 D .10,3 3.[2019·宁波]小慧去花店购买鲜花,若买5支玫瑰和3支百合,则她所带的钱还剩下10元;若买3支玫瑰和5支百合,则她所带的钱还缺4元,若只买8支玫瑰,则她所带的钱还剩下( ) A .31元 B .30元 C .25元 D .19元 4.[2019·鄂州]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x -3y =4m +3,x +5y =5的解满足x +y ≤0,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作者:————————————————————————————————日期: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课题:5.1.1 相交线 (1) 课题:5.1.2 垂线 (3)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 课题:5.2.1 平行线 (8)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0)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2)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4) 课题:5.3.2命题、定理 (17) 课题:5.4平移 (19)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1) 第六章实数 (23) 课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3) 课题:6.1平方根(第2课时) (26) 课题:6.1平方根(第3课时) (28) 课题:6.2立方根(第1课时) (30) 课题:6.2立方根(第2课时) (33) 课题:6.3 实数(第1课时) (35) 课题:6.3 实数(第2课时) (38) 课题:实数复习(一) (40) 课题:实数复习(二) (42)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44) 课题:7.1.1 有序数对 (44)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7)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49)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51)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53)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55)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60)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63)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65)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67)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69)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71)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73)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7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7)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77) 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 (80) 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82)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85)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87) 章末复习 (89)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1课时)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 (96) 课题:10.2 直方图(第1课时) (98) 课题:10.2 直方图(第2课时) (99)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1课时:5.1.1 相交线 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 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预备题: 如图,已知直线a 、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3=∠1=40°( )。 ∠2=180°-∠1=180°-40°=140°( )。 图1 b a 4 321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