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教师招聘考试涉及人物知识点

(完整word版)教师招聘考试涉及人物知识点
(完整word版)教师招聘考试涉及人物知识点

教招涉及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

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

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

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②《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

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

一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

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P153、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

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

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10.特拉普(德,教育家)——最早的教育学教授。1779年,哈勒大学。P22

11.裴斯泰洛奇(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林哈德与葛笃德》

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P22

②要素教育论是他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

③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时间的教育家;

⑤形式主义教育论 (洛克,发展智力);P149

⑥个人本位论P56

⑦“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和“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

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而停止”(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P152

⑧要素主义:(巴格莱)P117

12.洛克(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

①《教育漫话》;P22

②外铄轮: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P40

③他的教育思想对18世纪英国的家庭教师教育和学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形式主义教育论P149(裴斯泰洛奇,发展智力)。

13. ★赫尔巴特(德,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P23

①“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②《普通教育学》,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③传统教育学理论的代表;

④社会本位论(关于教育目的的确立的理论)P57;

⑤论学科中心论(斯宾塞、巴格莱)P115;

⑥实质教育论(斯宾塞,传授有用知识)P149;

⑦“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过程的教育性规律P149;

⑧教师中心论(凯洛夫),“旧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材中心”)P100;

⑨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进步完善而基本定型P161

⑩用“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P144

主要观点:①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即实践哲学,体现物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公平)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

在心理学(即研究观念的科学,两个概念“意识阈”和“统觉”)的基础上,奠定了科

学教育学的基础;

②教育目的:“教育性教学”

③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学生席勒,五段,即预备、提示、

联系、总结、应用)

14.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P23

①《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②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③“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④学生中心论(卢梭,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P100;

⑤设计教学法(克伯屈,其他教学组织形式)P164

⑥实用主义教育学(克伯屈)P25

⑦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安吉尔,提出“意识流”,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西方心理学流派)

P250

⑧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丰富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

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教学过程)P144

⑨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P115

主要观点:①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

②论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

③课程改革:“从做中学”,教学方法——探究的方法(五个步骤: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

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15.霍尔(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弟子)

①实验教学法(德梅伊曼、法比纳、美桑代克)

②内发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产决定论,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P40

16.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①实验教育学;P24

②《教育心理学》,1903,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P344

③“教育心理学之父”;

④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学习理论):⑴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

反应之间的联结,公式S—R;⑵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⑶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原则(即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P366

⑤相同要素说(早期迁移理论)P393

17.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文化教育学(或精神科学教育学):作为科学主义的实验教育学和理想主义的赫尔巴特式教育学的对立而存在与发展P25

18.克鲁普斯卡娅(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P25

19.凯洛夫(苏联,教育家)

①《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P25

②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P161

③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教学过程)P144

20.美鲍尔斯、金蒂斯,法布厄迪尔,批判教育学P26

21.赞科夫(苏联,教育家):《教育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

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P26

22.布鲁纳(美国,教育家)

①《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我们无论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P26

②探究式教学(皮亚杰,教学模式);P173

③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P368

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当代的迁移理论)P394

⑤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与之相对的是活动课程理论)P114

⑥发现法(教学方法)P160

⑦1994,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⑴主动性研究⑵反思性研究⑶合作性研究⑷社会文化研

究P345

23.瓦*根舍因(德,教育学家),创立了范例式教学理论,范例式教学模式P26、P173

24.皮亚杰(瑞士,教育家)

①《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智力发展的阶段;P26

②探究式教学(布鲁纳,教学模式)P173

③提出认知模式(科尔伯格发展,德育模式)P191

④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设计实验,利用客观研究方法来

研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P251

⑤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具体运算结算(7~11岁,“去自我中心”),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抽象逻辑、可逆补偿、灵活性)P353

⑥道德发展阶段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他律

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依从、认同、内化。P412

25.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

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P26

26.保罗*朗格朗(法,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引论》,1970,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P26

27.舒尔茨(美,经济学家),提出人力资本理论,重视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源的核心;教育既是一种

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经推算,美国1929—1957年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3%。

P35

28.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①内发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P40

②精神分析心理学: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P251

④人格“三我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气质)。P323

29.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内发论P40

30.威尔逊(美,生物社会学家):内发论,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P40

31.格塞尔(美,心理学家):

①内发论: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P40

②“成熟势力说”: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P41

32.高尔顿(英国,探险家、优生学的创始人、心理学家,差异心理学之父、遗传决定论的鼻祖):内发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之势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只起引发作用。P40

33.华生(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①外铄轮:“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

各种类型的人”;P40

②行为主义心理学:《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1913,“第一势力”,特点:⑴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

理学研究行为⑵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P250

34.斯宾塞(英,教育家)

①“课程”一词,西方最早出现在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P110

②学科中心课程理论(赫尔巴特、巴格莱[要素主义]P117);P115

③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传授有用的知识,无视对学生智力的训练和培养)P149

35.博比特(美,学者)《课程》,1918,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

专著,提出“活动分析法”。P110

36.布拉梅尔德(美),社会中心课程论P116

37.泰勒(美,课程理论家)

①目标模式:《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1949,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⑴学校应当追求的目

标⑵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⑶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⑷课程评价/评价结果(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P130

②目标评价模式:“课程评价之父”(课程评价主要模式)P132

38.斯腾豪斯(英,课程理论专家):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P130

39.斯克里文(美,学者):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P130

40.斯塔弗尔比姆(美,教育评价家):CIPP评价模式(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P133

41.斯太克提出,古巴、林肯发展:CSE评价模式。P133

42.乌申斯基(俄国教育家)

①“空洞的、毫无根据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教学

原则,理论联系实际)P152

②“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

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P153

③“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的合理地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脑子里

装满了片断、毫无联系的知识,那就像东西放得杂乱无章的仓库一样,连主人也无法从中找到他所需要的东西。”(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P153

④“复习是学习之母”(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P154

43.加里宁(苏联,政治家、革命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作用);P80

44.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P153

45. ★加德纳(美,心理学家),提出“多元智能理论”P154,说明了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教

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P154

46.布鲁姆(美,教育学家):①目标教学法(教学方法),环节:定标、实施、评价P160②教学目标分类:认

知、情感、动作技能P420

47.斯金纳(美,教育心理家)

①程序教学法(教学方法)P160

②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学习理论)P366

③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教学设计,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P422

48.沙塔洛夫(苏联,教育家):“刚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教学法)P160

49.彼得*麦克费尔(英,德育学家):体谅模式P191

50.班杜拉(美):

①社会模仿模式(德育模式)P192

②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P367

③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学习动机理论)P383

51.拉斯、哈明、西蒙(美):价值澄清模式(德育模式)P192

52.马卡连柯(苏联,教育家)《教育诗》

①“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班级管理模式,班级平行管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德育原

则)

②“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德育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

合的原则)P190

53.布洛卡(法,医生),1861,解剖了一位失语症病人的脑,由此发现“布洛卡区”,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

53.巴甫洛夫(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

①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望梅生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和第二信号系统活

动(“望梅止渴”语词)。P248

②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气质的基础(抑制性,安静型,活泼型,不可遏制型)P324

③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一般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P365

54.冯特(德,心理学家),

①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P250

②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

状态三种元素;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思的内容或构造(弟子铁钦纳)P250

55.詹姆士(美,心理学家),创始机能主义心理学:提出“意识流”,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西方心

理学流派。P250

56.杨贤江(中国,教育家),以李浩吾化名出版《新教育学大纲》,1930,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著作。P26

57.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

58.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永恒主义者)、奈勒、马斯洛、萨特,个人本位论

P57

59.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社会本位论。P57

60.巴格莱(美,教育家、编辑):

①社会本位论;P57

②要素主义,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裴斯泰洛奇)P117

61.杰克逊,1968,《班级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P115

62.贝尔、兰喀斯特(英国),贝尔—兰喀斯特,即导生制P163

63.柏克赫斯特(美,教育家):道尔顿制.P163

64.劳伊德*特朗普(美,教育家):特朗普制。P164

65.洛卡诺夫:暗示教学模式。P174

66.罗杰斯(美,心理学家)

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P174

②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本善,反对行为主义(马斯洛)P250

③人本主义学习论:P369

67.科尔伯格(美,学者):深化认知模式(德育模式,皮亚杰提出)P191

68.德鲁克(美,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班级目标管理)P205

69.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格式塔(完形)心理学P250

70.马斯洛(美,社会心理学家)

①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本善,反对行为主义(罗杰斯);P251

②个人本位论:P56

③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缺失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成长需要)(学习动机理论)P311、P382

71.奈塞尔(美,心理学家):1967,《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诞生: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设计实验,利用客观研究方法来研究。P251

7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家):“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P273

73.斯皮尔曼(英,心理学家):二因素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智力理论)。P316

74.瑟斯顿(美,心理学家):群因素论,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P316

75.吉尔福特(美,心理学家):智力三维结构论,包括内容、操作(真正代表智力的高低)和成果。P316

76.卡特尔(美,心理学家):智力形态论,分为流体智力(先天,20岁以后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和晶体智力。P316

77.斯滕伯格(美,心理学家):三元智力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P317

78.比纳、西蒙(法,心理学家):最早的智力测验,1905,编制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提出智龄(MA)P318

79.推孟(美,教授):改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反应的是智龄和实际年龄的关系。

智商=智龄(MA)/实龄(CA)×100 P318

8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改用离差智商来衡量人们的智力水平。P318

81.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理论,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P323

82.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特质因素分析论”P323

83.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人格海洋”(求新性、尽责性、外向性、随和性和神经质)P324

84.希波克里特(古希腊,医生):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性质不同的体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黏液。P324

85.盖伦(罗马,医生):提出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P324

86.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内—外向人格P326

87.霍兰德(美,心理学家):人格理论,把人格分为六类,不同人格在职业选择上具有明显差异,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P326

88.斯普兰格:依据人类社会活动的六种形态,将人格划分为六种性格类型,即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P326

89.自陈式人格测试:①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哈茨韦和麦金莱(美)

P327 ②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爱德华(美,心理学家)

③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卡特尔(美)

90.投射式人格测验:①罗夏克墨渍测验:罗夏克(瑞士,精神病学家)

P328 ②主题统觉测验:莫瑞和摩尔根(美,心理学家)

③句子完成测验

91.舒茨(美,心理学家),提出了人际关系需要的理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有三类,即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情感需要。P336

92.卡普捷列夫(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P344

93.廖世承(中),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P345

94.劳伦兹(奥地利,生态学家),提出“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其最大作用的时期)的概念P352

95.维果斯基(苏联,心理学家):将“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P355

96.埃里克森(美,精神分析学家):人格发展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P356

97.加涅(心理学家)

①按学习的结果,讲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学习的分类)P364

②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369、P420

98.阿瑟*雷伯(美,心理学家):按学习的意识水平,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P364

99.奥苏贝尔(美)

①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P364

②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当代的迁移理论,布鲁纳)P394

③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P368

④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

力。P379

100苛勒

①格式塔(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P250

②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P367

③关系理论(转换理论,早期迁移理论):苛勒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P394

101.托尔曼:符合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这是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P368

10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果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②一般来说,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③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P380 103.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即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P382

104.韦纳(美,心理学家):成败归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

度:内部归隐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P382

105.格林诺:提出迁移的情境性理论P394

106.安德森:根据指示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P396

107.科尔伯格:

①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最典型的是“汉斯偷药”。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相对功

利的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P413

②发展认知模式:(皮亚杰提出,德育模式)P191

108.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P444

109.维多利诺(意大利)、埃拉斯莫斯(尼德兰)、拉伯雷和蒙田(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P11

110.埃拉斯莫斯(尼德兰,教育家)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P11②最先提出“班级”一词。P203 111.贾德(美,心理学家),概括化理论(或经验类型说,学习迁移)P393

112.福勒、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P445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汇总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 6.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论语》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理想国》采集者退散9.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 1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11.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德鲁克采集者退散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 1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4.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5.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 16.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 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1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类考点总结-整理版(全)

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类考点总结 (一)孔子 1《论语》:“学” “思” “习” “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夷身正,不令苴行:貝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一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t非不发"——启发式教学 6、最早应用“因材施教”得教学方法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教师得教育教学能力 (二)孟子 1、《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教育与政治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藏息相符"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4、学不蹴等”、“不凌节而施”一循序渐进 5、“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6、性善论一-内发论 (三)苏格拉底 1、“美徳即知识” 2、产遊术,(助产术、问答法)倡导用启发卿能得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 3、“美徳就是否可教" (四)亚里士多徳 1、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冇(即第一个提出“教疗遵循自然”学说) 2、将心理学引入教疗得第一人 3、《论灵魂》 4、教冇得最高目得就是追求美徳 (五)柏拉图 K《理想国》一一教育应当因人而异?(社会本位得教冇目得论) 2、“遗传决世论"得儿童发展观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3、按照智、情、意得发展优势规划培养目标 (六)杜威

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冇》《经验与教冇》,克伯屈出版《设 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2、三中心思想:儿童、活动、经验。反对教师中心论 3、现代教疗代言人现代教育得主要特点就是民主 4、教疗无目得论“教育过程即就是教育目得‘‘ 5、问题得解决,杜威得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6、问题解决步骤得五步模式(1)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与评价⑸结论 (七)桑代克 K 190 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冇心理学》,就是教育心理学体系得创始人,标志着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 2、学列理论之联结派得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一错误说(饿猫“迷箱"试验) 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与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冇心理 学之父 4、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得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徳沃斯) 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得迁移就是相同联结得转移。 伍徳i^^r: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一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只有当学习情景与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即材料相似性就是决定迁移得条件 5、现代教疗测验之父 6.迁移得相同要素说,相似得越多迁移得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一(猫“迷箱"实验) 问题得解决过程就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得联结完成得,联结得建立就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得。 (八)布鲁纳 1、结构化教材与发现学习模式 2、领导萸国20C6 0y得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主张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通过发现 法学习,重视智力发展 3、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 强调认知学习与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学习得核心内容就是各门学科得基本知识结构。 4、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新课标中也叫“探究学习"O即教师提出课题与一泄得材料,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容、手段) 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5、教育起源于劳动 (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 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记忆口诀

记忆口诀,教育综合知识轻松 学 ?常用徳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 )教育得一致性与连贯性 (5)因材施教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7)长善救失 (8)灵活施教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记忆口诀1 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 ?导向性原则得贯彻要求13 (1)坚定正确得政治方向。 (2)德育U标必须符合新时期得方针政策与总任务得要求。 (3)要把德育得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记忆口诀2 政治U标要实现?疏导原则得贯彻要求 (1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记忆口诀3 手表(表扬)因(因势利导)为很正(正面教育)'所以被盗(讲道理)了。 ??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得贯彻要求 (1)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与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认真执行。 记忆口诀4 提要求:尊(尊重)旨(执行)。

?长善救失原则得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瞧待学生。 (2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记忆口诀5 一(一分为二)个人发(发扬)自(自我教育)肺腑。?说服法得基本要求 13⑴明确U得性 (2)S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记忆口诀6 木(山织时代 ?一堂好课得标准⑴U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 5 )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记忆口诀7 标点内方表演(严)热烈 ?直观性教学原则得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记忆口诀8 植(直观)入宣(选择)讲(讲解)语(语言)

全国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公共知识(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有一个最 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多答、答错或不答计0分。)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 应该重视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 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 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二十个常考人物下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二十个常考人物(下)十三、心理学常考人物之奥苏贝尔(下) 除了上篇我们讲到的,奥苏贝尔的考点还有下列内容: 3.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例如:在学习“钢”的概念之前呈现“金属”和“合金”的概念。 以下关于“先行组织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奥苏贝尔提出 B.在正式学习之前呈现 C.往往是比学习内容概括性更高的材料 D.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 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关于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考查较少,只要知道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即可。 5.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与众不同的是,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驱力 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成就动机的这三种内驱力成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的学生中比重各不相同,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考查方式如下: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本题考查了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概念,选D。 关于奥苏贝尔的知识点历来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十四、心理学常考人物之班杜拉 阿尔伯特·班杜拉(1925—)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技术。关于班杜拉的考点有以下几个: 1.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通过观察学习实验提出了自己的观察学习理论。他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常考题目如下:提出观察学习德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 B.赞科夫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教师通过表扬积极发言的小明来鼓励全班同学踊跃发言,该教师采用的强化类型是()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延时强化 期中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会上,主任对在这次“无监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高二(3)班的50名学生提出了表扬。这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 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 无意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 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 ②《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 的教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 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 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 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 P153、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 者;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教师招聘考试全国真题汇编试卷汇总

2012年全国各省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吕梁市) A.存储性障碍 B.提取性障碍 C.生理性障碍 D.心理性障碍 2.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南宁市)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的是()(安阳市) A.逻辑记忆 B.情绪记忆 C.言语记忆 D.动作记忆 4.学校建立合理的()是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学生有规律地进行学习和身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长春市) A.教育制度 B.作息制度 C.课程表 D.时间表 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汕头市)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6.许多人利用早上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不受()的干扰。(郑州市) A.双重抑制 B.多重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7.面对问题情境时,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是()(四川省) A.沉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地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是()(郑州市)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9.生物个体通过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

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称之为()(南阳市) A.发展 B.成熟 C.社会化 D.个性化 10.“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合肥市)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11.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种学习属于()(大连市)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12.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级管理。(沈阳市) A.三 B.四 C.一 D.二 13.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过程提出者是()(汕头市)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14.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汕头市) A.教育目的 B.教育影响 C.教育制度 D.教育环境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安阳市)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6.下列选项中属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的是()(银川市) A.全面和谐教育 B.发展教育 C.素质教育 D.人文教育 17.()是治疗恐怖症的最常用的方法。(深圳市) A.行为疗法 B.肌肉放松 C.合理情绪疗法 D.系统脱敏法 18.()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黑龙江省) A.孟子 B.维果斯基 C.弗洛伊德 D.洛克

教师招聘考试重要人物速记

教师招聘考试重要人物 速记 https://www.360docs.net/doc/bf1227686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论语》“仁、礼”;“有教无类”;“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 “博学于礼,约之于礼”) 孟子(“性善论”;“发掘人的潜能”;“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理想的大丈夫人格”;“贤者以已昭昭,使人昭昭”) 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闻-见-知-行”;“知微而论”) 墨子(“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逻辑能力、实用技术”;“亲知、闻知、说知”)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归纳法”;“讽刺-定义-助产术”;“美德是否可教”) 柏拉图(《理想国》“理性的培养是教育目的论的核心”;“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哲学王”)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首提教育遵循自然”;“对儿童进行分阶段(7年)教育、和谐教育”;“教育是国家的,所有人应受同样的教育”;《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培养》西方最早教育著作;“教学法大师”;“班级授课进行阐述,萌芽”)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培根(“首提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归纳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学科的标志,1632年,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哥白尼”;“泛智教育”;“提出普及教育思想”;《世界图解》“教育适应自然”; “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尚、最优越的职业”) 卢梭(《爱弥儿》“性善论”;“发现儿童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中心论”) 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哥尼斯堡大学开设讲座”; “课程开端”;“人性论、认识论(感性理性)、道德论(自由)”)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绅士教育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助于个别教导”)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伦理学、心理学”;“可能的目的: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必要的目的: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等道德观念”;“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性教学”;“明了、联合、系统、方法”;“课堂、教材、教师中心”;“传统教育理论代表”;“统觉理论”)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儿童、活动、经验中心”;“现代教育理论代表”;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无目的论”;“从做

教师招聘考试:教综必背客观题219道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类考点总结 整理版(全)

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类考点总结 (一)孔子 1《论语》:“学”“思”“习”“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 6、最早应用“因材施教"得教学方法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得教育教学能力 (二)孟子 1、《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4、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 5、“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6、性善论——内发论 (三)苏格拉底 1、“美德即知识" 2、产婆术,(助产术、问答法)倡导用启发智能得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 3、“美德就是否可教” (四)亚里士多德 1、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2、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得第一人 3、《论灵魂》 4、教育得最高目得就是追求美德 (五)柏拉图 1、《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社会本位得教育目得论) 2、“遗传决定论”得儿童发展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3、按照智、情、意得发展优势规划培养目标 (六)杜威

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2、三中心思想:儿童、活动、经验。反对教师中心论 3、现代教育代言人现代教育得主要特点就是民主 4、教育无目得论“教育过程即就是教育目得” 5、问题得解决,杜威得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6、问题解决步骤得五步模式⑴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与评价⑸结论 (七)桑代克 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就是教育心理学体系得创始人,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得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饿猫“迷箱"试验)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与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4、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得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得迁移就是相同联结得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只有当学习情景与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即材料相似性就是决定迁移得条件 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6、迁移得相同要素说,相似得越多迁移得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 问题得解决过程就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得联结完成得,联结得建立就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得。 (八)布鲁纳 1、结构化教材与发现学习模式 2、领导美国20C60y得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主张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通过发现法学习,重视智力发展 3、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 强调认知学习与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学习得核心内容就是各门学科得基本知识结构。 4、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新课标中也叫“探究学习”。即教师提出课题与一定得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2020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_划重点考点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 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 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

(完整版)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

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 小题,每空 1 分,共32 分 ) l.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________。 3.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由丹麦建筑师_________设计的。 4.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学习领域。 5.宋代有两位父子画家画的山水画被称为 “米点山水”,父亲大米名叫________,儿子小米 名叫 ________ 。 6.画家 ________ 的素描画《 ________ 》再现了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斗争场面。 7.________ 是现代三大构成设计基础之一,专门研究色彩视觉心理的新兴学科。 8.中国古代画论《古画品录》提出的绘画要旨“六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9.西方绘画中多用——透视来虚拟性地表现空间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大多采用 ________ 透视来表现。 10.《虾》是国画大师 ________ 所作,他画的虾在“ ________”与“ ________”之间,重墨突 出了虾眼、省略了一些虾腿。 11.中国古代瓷窑影响最大的是在宋代的五大名窑:________ 窑、________ 窑、________ 窑、 ________ 窑、 ________ 窑。 12.《流水别墅》是 ________ 建筑师 ________ 的代表作。 13.云南丽江纳西族创造的文字________ 被称为活的象形文字,是“书画同源”的体现。14.青铜器饰以饕餮纹,是我国________ 制时代青铜器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 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 1.色彩三要素指( )。 A.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 B.红、黄、兰 C.色相、明度、纯度 D.原色、问色、复色 2.高远、平远、深远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透视法,它出自古代画论 A.《画山水序》 B.《林泉高致》 c.《画山水赋》 D.《历代名画记》 3.李公麟创作的动物画珍品是( ) A.《牧马图》 B.《五马图》 c.《五牛图》 D.《照夜白》 4.荷兰一位善于应用局部光照明暗对比的画家是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江西省2011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内存储器 B、外存储器 C、ROM D、RAM 2、世界上认的第一台计算机延生的时间是( ) A、1846年 B、1864年 C、1946年 D、1964年 3、磁盘操作系统简称() A、DOS B、WINDOWS C、UCDOS D、WPS 4、“文档”菜单中所保留有最近使用过的文档至多有()个。 A 、8 B、10 C、15 D、 20 5、在Excel中删除单元格是将单元格从工作表上完全移去,并移动相邻的单元格来填充空格,若对已经删除的单元格进行过引用,将导致出错,显示出错信息是()。 A、#VLHE! B、#REF! C、#ERROR! D、#### 6、ESCEL的工作表名可以更改,它最多可含()个字符。 A、30 B、31 C、32 D、33 7、在PowerPoint中,如果要同时选中几个对象,按住( ),逐个单击待选的对象。 A、shift B、ctrl C、ctrl+Alt D、 Alt 8、每张幻灯片中,除标题外最多可生成()个不同层次的小标题。 A、5 B、 6 C 、7 D、8 9、以下()不是数字图形、图像的常用文件格式。 A、·BMP B、·TXT C、·GIF D、·JPG 10、音频卡是按()分类的。 A、采样方法 B、声道数 C、采样量化位数不清 D、压缩方式 11、具有很强异种网互联能力的广域网络设备是()。 A、路由器 B、网关 C、网桥 D、桥路器 12、下列四项中,合法的IP地址是()。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

、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 19世纪20年代以前 B. 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 D. 20世纪80年代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D.教学媒体 4.60 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

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1879B.1897 C.1789D.1798 8.()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冋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A .观察法B.谈话法C.实验法D.冋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 .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全国各省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二

全国各省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二)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 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山西省)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分散注意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湘潭市) A .情绪记忆 B .动作记忆 C .形象记忆 D .逻辑记忆 3.义务教育就是( )(江苏省) A .小学教育 B .中学教育 C .强迫教育 D .大众教育 4.学校教育正式出现在( )(九江市)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5.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湖北省) A .《学记》 B .《论语》 C .《孟子》 D .《荀子》 6.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贵州省) A .教学计划 B .教学大纲 C .教育目的 D .教学工作 7.“拔苗助长”违背了( )教学原则。(广州市)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8.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湖州市) A.强烈B.较弱C.微弱D.中等 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郑州市) A.宽大效应B.中心品质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 10.在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株洲市)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 1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昆明市)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良好习惯和自主意识 C.良好个性和品德 D.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12.下列说法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规定的是()(安徽省) A.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 B.义务教育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理的体制 C.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D.对违反学校管理体制的学生,学校经教育无效后,可以开除 13.贯彻新课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江苏省) A.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课程 14.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广东省)

教师招聘考试重要知识点汇总

目录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 (1) 教师招聘考试—必背知识点 (2)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原则 (4)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 3.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可信度。 4.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 5.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6.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 8.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学记》。 9.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10.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11.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12.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14.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教师招聘考试—必背知识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