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与求新欲望

合集下载

虚拟交易和消费文化-评德莱塞《欲望三部曲》的主题

虚拟交易和消费文化-评德莱塞《欲望三部曲》的主题

J1 20 u. 0 2
虚 拟 交 易 和 消 费 文化
评 德 莱塞 《 望 三部 曲》 主题 欲 的
蒋道 超
( 劫l 学 师 范 学 院 , 广 东 深 圳 深 大 586 ) 100

要 :中 国 学界 对 美 国现 代 著 名 作 家德 莱 塞 的 《 国 悲 剧 》 《 莉妹 妹 》 介 甚 丰 , 对 他 在 长 美 和 嘉 评 但
了美 国 2 0世 纪 上 半 叶 慢 慢 兴 起 和 盛 行 的 消 费 主 义 文 化 和 享 乐 主 义 。德 莱 塞 l l 9 4年 开 始 创 作 《 望 三 部 曲 》之 欲 前 , 遍认 为 “ 人 的责任 就是 生养 孩子 ” 而且 “ 人生 来就 适合 为人妻 为人 母 ” 但她 们 后来 发现 , 普 女 , 女 , 自己 有 必 要
度 , 出他这 种 态度 背后 与主 流意识 形 态间的 协调和 颠覆 关 系。 指
关键词 :德 莱塞 ; 欲 望 三 部 曲 》; 费 文化 ; 识 形 态 ; 拟 交 易 《 消 意 虚
中 图 分 类 号 : 0 . I16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2 0 2 0 0 10 6 X( 0 2)4—0 6 0 5—0 6
享 受 性 生 活 , 扮 自 己 , 自己 更 性 感 、 迷 人 。 于 是 , 她 们 注 重 化 妆 品 和 诱 人 的 服 装 , 使 丈 夫 心 中 喜 乐 ; 们 打 使 更 “ 好 她
还 极 力 阻 止 孩 子 干 涉 她 们 的 婚 姻 生 活 的发 展 。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 们 不 仅 把 她 们 和 丈 夫 之 间 的性 生 活 看 成 是 为 了 她 生 养 后 代 , 且 把 它 看 成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快 乐 的 经 历 , 浪 漫 爱 情 的 高 峰 ” b ( 1 ) 种 女 性 追 求 性 享 乐 的 描 而 是 。 l P7 7 这 写 ,表 明 德 莱 塞 在 这 部 小 说 中 所 刻 画 的 女 人 被 看 成 了 消 费 品 , 对 性 乱 交 的 描 写 则 被 用 来 表 现 消 费 意 识 形 态 和 而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

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

它是当今西方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盛行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工业革命以来,物质产品实现了极大的富足,人们在扩大的市场面前实现了消费者意义上的平等。

尤其是二战以后,随着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被铺天盖地的关于广告和物质的话题所笼罩,人们消费的欲望也随之膨胀,以致于获取财物和消费成了美国文化普遍接受的标志着成功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对于消费主义的认可和接受蔓延到了世界各个国家,不仅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幸免。

1. 消费主义消费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

对财富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动力,它具体表现在对资本利润的获取。

而利润的获取不能不依赖于商品交换的实现,即产品有消费者购买。

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产品的过剩,消费者的欲望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实现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情况在战后西方更是突出。

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早就看到,鼓励和扩大国民的消费需求,成了资本主义良性运行的条件之一。

为达此目的,消费者的欲望、需要和情感便成为资本作用、控制和操纵的对象,并变成一项欲望工程或营销工程。

因此,今天的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而同时是消费欲望的生产和消费激情的生产,是消费者的生产。

只有“生产”出一批有消费欲望和激情的消费者,产品才能卖得出去,商品生产的目的才能实现。

这里所谓“消费”并不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范畴里所指的对物品的需求与满足,而是指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消费社会》的作者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这些逻辑包括:第一,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

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消费文化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消费文化
辑之下营运的全球 性财 务市场 统治 的话 。后 现代 的 概念 更多 地
的原因。 【 照此看来 , ”4 美感距 离说 其实就扮演 了使 社会差别 与社 会等级合 法化 的功 能 , 并进而维护和巩 固了现存 的统治秩序 。 而后 现代 主义奉 行 的恰恰 就是对 于现 代主 义这 种 中心 与权 威等级的颠覆 和解构 。因此 , 应运 而生 的 消费文 化 , 日常生 活 其
受 即消费文化 的特 点 显然 就是 伴 随后 现 代 主义 的特 征 而来 的 。 “ 归纳后现代主义 的特 征 , 文化 的角 度 比从 社会 的角 度简 单 要 从
康德就说 , 一个关 于 美的判 断 , “ 只要 里面掺 杂极少 的利 害计较 ,
就会是很偏私的 , 而不是纯 粹的鉴赏 判断。 口 这 一观点后 来遭到 ” 了布尔迪厄的批判 。布尔迪厄认为 , 这是 资产阶级 根据 自己的文 化 习性从而将 自己与下 层 的劳动人 民划 分开来 的一 个依 据 。他 说 :对低级 、 “ 粗鄙 、 俗 、 庸 奴性 的— —一句话 , 自然 享乐 活 动的拒 斥( 这构成 了文化 的神圣 领域 ) 意味着对那些人——他 们欣赏崇 ,
作者简介 : 文九( 93一) 女 , 17 , 湖南衡 阳人 , 师, 讲 博士 , 究方向为新闻理论 与媒介文化 。 研
1 9世纪 , 尼采提出“ 上帝之死 ” 的概念 , 即是指 超验 领域不 再 主义 的基础是工业化大生产 以及 资本的福特 式积 累, 它的轴 心原
成 为人类 的价值 源 泉 , 为现 代性 表征 的主 体性 正 在 兴起 。但 作
消费文化就 是在这样 一种 语境 之 下得 以诞生 。经 历过 现代
既定的统治结 构的揭露 和批 判。具体 而言 , 以消费文 化为代表 的

中国中产阶级消费文化分析

中国中产阶级消费文化分析
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
消费的产生是随着商品 生产的扩张,消费
商品、消费场所等物质文化 的大量积累,物质
(2)中国社会正在由生产社会向消
费社会转变
伴随着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 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伴随着 网络技术、现代传媒的日益丰富 以及传播方式的生活化,生产在 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让渡给消费, 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消费行为 的巨大变革,使中国真正跨入了 消费为主导的社会,消费成为社 会运转的主轴。大规模消费成为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天地宽,貪的宇 宙窄。
3、1978——1992中产阶级再生阶段
(1)社会背景 三中全会中央政策变化,开始允许人员流动,包产
到户,农 村集镇出现摊点、市场,社会上开始出现新的富裕人群
。 (2)新富裕人群构成
① 小商店个体户 ② 小摊主个体户 ③ 小作坊主 ④ 实权干部 ⑤ 集体企业领导 ⑥ 国企领导
4、1993年至今新中产阶级快速增长 形成阶段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 、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 加拿大先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随着 物质的极大丰富,消费成为推动经济 发展的主要动力,资本主义文化危机 、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导致消费文化 日趋腐朽堕落。主流消费文化呈现以 下特点:
(1)先享受后工作的信用消费
(2)追求奢侈享乐的炫耀式消费
(3)快感式消费。注重消费快感、欲望的满 足,物欲泛滥,
(4)个性化消费 (5)拜金主义 (6)拜物主义
三、中国中产阶级消费文化的特 点
中国中产阶级也是个大致 的分类,其中又分成许多群体, 群体之间差异也很大。中国中 产阶级消费文化既受传统文化 影响,也受西方消费文化影响, 不同群体受传统观念和西方思 想影响程度也不同,具体表现

为什么人类对金钱和物质有如此强烈的欲望?

为什么人类对金钱和物质有如此强烈的欲望?

为什么人类对金钱和物质有如此强烈的欲望?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金钱和物质有着越来越强烈的欲望,这使得“贫富悬殊”、“物欲横流”等问题日益突出。

下面从几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1. 进化心理学的解释人类的追求本质上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

在早期人类社会,人们追求毒蘑菇、水源、兽皮等物质是为了保证生存,而尽可能多地获取资源可能更有可能生存成功。

这种先天的本能在进化的过程中被加强,人类渐渐产生了对金钱和物质的压倒性欲望。

2. 文化心理学的解释文化因素对于心理的决定作用也不可小视。

在一些文化中,以物质为导向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

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价值取向及其对金钱和物质的欲求程度。

3. 现代消费主义的影响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欲望。

电视、广告、社交媒体等等都在不断向人们灌输消费主义观念,让人们相信通过购买名牌、豪车等高消费品可以获得幸福感和生命满足感。

而很多时候,这种“虚荣”消费只是为了满足短暂的虚荣心理,无法真正带来生活品质的提高。

4. 社会认同感的影响社会认同感是人们追求金钱和物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金钱、地位、名声都成为一些人追求的主要标志。

而追求这些东西不仅可以得到个人的快乐,还可以带来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5. 心理学的角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金钱和物质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断被强化的“习惯性行为”。

这种行为可以激发人脑中“奖励中枢”的活动,使人体产生快感和满足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习惯性行为”逐渐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依赖,让人们难以戒掉这种不良习惯。

结论:总之,对金钱和物质的强烈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内心本能、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想要摆脱这种欲望的影响,就必须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并在具体行动中付之实践。

消费倾向的概念

消费倾向的概念

消费倾向的概念消费倾向是指人们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偏向于选择的特定方式或倾向。

消费倾向是消费者通过决策过程后所表现出的购买行为的倾向性,它涉及到消费者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态度、偏好和选择。

消费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需求和欲望、收入水平、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市场趋势等。

消费者通常会根据自身的认知和评估来决定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方式,并表现出对特定品牌、产品或服务的较高倾向性。

个人需求和欲望是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动机通常基于他们对这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欲望。

例如,一个人渴望拥有一辆新车,那么他购买汽车的倾向就会相对较高。

收入水平也是影响消费倾向的关键因素。

消费者通常倾向于购买他们经济条件能够承担得起的商品或服务。

高收入的人通常更容易倾向于购买高档奢侈品,而低收入的人则倾向于购买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或服务。

文化背景对消费倾向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产生显著的影响。

例如,一些国家的消费者倾向于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持久性,而另一些国家的消费者则更关注产品的外观和品牌形象。

社会环境也可以塑造消费倾向。

社会环境包括消费者所处的社会群体或社会圈子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

消费者通常会受到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倾向于追求社会认可和社会地位。

市场趋势也会对消费倾向产生重要影响。

消费者通常会关注市场上的新产品和服务以及行业趋势。

例如,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性产品的倾向性也在增加。

消费倾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也可能随着生活阶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企业和市场营销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并灵活调整他们的产品和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消费倾向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的倾向性。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需求和欲望、收入水平、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市场趋势等。

02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消费经济学(各章问题解答)

02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消费经济学(各章问题解答)

第二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1.简述消费需要的客观性和类型。

答:消费需要具有客观性。

因为:第一,消费需要和生产一同发展,因而具有客观性。

如马克思所说,即使是孤岛上的鲁滨逊,“不管他生来怎样简朴,他终究要满足各种需要”,“需要本身迫使他精确地分配自己执行各种职能的时间。

在他的全部活动中,这种或那种职能所占比重的大小,取决于他为取得预期效果所要克服的困难的大小。

”恩格斯指出,“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余额……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

这就是说,生产不断发展,使消费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又产生新的需要,使需要不断发展;需要的不断发展,又促进生产的不断发展。

这就清楚地说明:消费需要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想象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第二,消费需要是随着生产力一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指出:“在生产的最低阶段上,人类的需要还很少,因而要满足的需要也很少。

”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需要也不断扩大。

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工越来越细,新的工业部门不断出现,新的消费品不断出现,人们的消费需要不断上升,消费需要的内容不断扩大,成为一个与生产体系相适应的消费需要体系。

“新生产部门的这种创造……不仅是一种分工,而且是一定的生产作为具有新使用价值的劳动从自身中分离出来;是发展各种劳动即各种生产的一个不断扩大和日益广泛的体系,与之相适应的是需要的一个不断扩大和日益丰富的体系”。

1反过来,社会需要的内容越丰富,又会促进社会分工,促进新的工业部门不断出现,使社会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可见,消费需要是随着客观生产力一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客观性。

第三,消费需要的社会性质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早就说过:“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于需要和享受是以社会的尺度,而不是以满足它们的物品去衡量的。

因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

”2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的消费需要的社会性质是不同的。

消费主义:追求物质享受与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

消费主义:追求物质享受与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

04 如何应对消费主义
个人如何应对消费主义的诱惑
增强消费理性:消费者应该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 风和过度消费
• 明确需求:消费者应该明确自己的需 求,购买实用性和环保性强的商品 • 注重性价比:消费者应该注重商品的 性价比,避免盲目追求品牌和高价
培养健康消费观念:消费者应该培养健 康的消费观念,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
• 新材料:未来消费主义将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商品的环保性能 • 3D打印:未来消费主义将推动3D打印技术的发展,实现商品的个性化定制 • 物联网:未来消费主义将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商品的智能化和互联化
发展趋势:消费主义在未来将继续发展,但会出现以下变化
• 绿色消费:消费主义将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和环保理念 • 个性化消费:消费主义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消费 • 信息化消费:消费主义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和数字化消费
消费主义对未来的可能影响
• 积极影响:消费主义将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 科技创新:消费主义将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 • 生活品质:消费主义将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更多样化的 需求
• 负面影响:消费主义将继续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价值观扭 曲,影响可持续发展
• 资源浪费:消费主义将导致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影响经济可 持续发展
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消费市场的 监管,打击虚假宣传和过度消费
• 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完善法律法规, 保障消费者权益 • 监管机构:政府应该设立监管机构, 加强对消费市场的监管
社会如何应对消费主义的发展趋势
倡导绿色消费:社会应该倡导绿色消费,关注环保 和可持续发展
• 环保宣传:社会应该加强环保宣传,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 绿色产品:企业应该生产绿色产品, 满足消费者的环保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来满足感 。实际上 ,提供 快感 的刺激物源于个体想 像 的虚构情境所产 生的情感 影响 ,这可 以被描述为 白 日梦 的实践 。在现代社会 ,由于 自我观念 的发展和 大 众传媒提供的想像性享 乐 ,很多人都会产生 白 E梦情 t 结 ,因此 ,许多广告都将 它所传达 的信息直接指 向 了 这个隐蔽 的内心世界 ,鼓励 消费者去相信它所描绘 的 新奇产 品确实 可以使他们的美梦成真 。 ( 者 系吉林大 学文 学院讲 师) 作

奇的新 (na ia r v 。 uf lr n d) ” mi o
在 “ 鲜” 的意 义上 使用 “ 新 新”这 个词 的时候 , 我们是将 它 与磨 损 的、用 旧的 或过 时 的等 意义 相 对 立。一般来说 ,消费者都熟悉新 旧产 品在这个 意义上 的差异 ,而大多数 人很可能偏爱新东西 。现代 消费主 义体现 了一个普 遍的假设 ,即消费者会在 “ 新鲜 ”商 品上花费其可 支配的收入 。但这无法解释居 于现代消
赵元蔚
灵 的战栗 。 从 另一方 面说 ,我们 之所 以要提 审丑 ,就是因为
我们 看到 了丑恶 ,从 内心里厌恶它 ,也想要 让人们把 它看 看清楚 ,于是 就剖 析那些 丑 恶 ,让 它暴 露无 遗 , 让 人们为之震慑 ,说 白了 ,这也是为 了美的蔓延而努 力 的。就像是解剖一 只从 里面烂掉 的苹 果一样 ,切开 它光 鲜亮丽 的外表 ,暴露 出那 已经腐烂 发臭的 内心 。 般来说 ,否定丑恶 ,是 对美 的一种尊 崇。但是 人 又是一种极易形成惯性 的动物 ,当身边 的丑恶变得 普遍 时 ,人们选择 的是容 忍和忽略而不是反 抗。现如 今想 让别人听你 的 ,仅仅 去拍 拍肩膀 已经不够 了,你 必须用 一记 重锤 敲 醒他 们 ,这样 他 们 才会 认 真 听你 的。所 以 ,按这种情况来说 的话 ,丑恶 与痛 苦对人 的 刺激 就会要 比美来得 强烈 些。 罪孽 、吝 啬、谬误 以及愚蠢 纷纷 占据我们的灵魂 ,折磨我们 的 肉体 , 犹 如乞丐养 活它们身上 的虱子, 我们居 然哺育我们可爱 的悔恨 。 这是 出 自 波德莱尔 的诗集 《 恶之花》 中的第一首 的第 一节 。他把存在在人们 身上的种种丑恶 比作是寄 生在 乞丐身上 的虱子 ,生 动地描 述 出 了丑恶 的形 象。 再看 看诗人在 《 献给美 的颂 歌》中对于美 的看法 : 你来 自幽深的天空 ,还是地狱 美 啊?你 的 目光既可怕又神圣 股脑地倾 泻着罪恶和善举 , 因此人们 可把你 和酒相 比并 。

广告大 师大卫 ・ 格威 说 ,在广 告标题 中你 可 以 奥 使用 的最有 分量 的两个 词是 “ 费”和 “ ” 免 新 。你 使 用免费这个 词 的 机会 不 多 ,但 “ ”总 是 可 以甩 上 新 的。在标题 中发 布一些新信息 的广告效 果非 常好 。任 何非 同寻常的东西——新 的信息 、一个 新的创意 、一 个新广告 语 、新 包 装 、一 个 新 容器 、新 价格 、新 尺 寸 、新产 品、新成分 、新 口味 、新技术 、老产 品的一 种新用途 或 老产 品 的改 进—— 都能 引起 消 费者 的注 意, 并很可 能使消费者对 其感 兴趣 。 例如 ,从 上市至今 ,“ 汰渍”洗衣粉 已经历 了 5 o 多次重大改进 。汰渍 的功 能每改进一 次 ,宝 洁公司就 进行一次广 泛的试用 。据说 ,为了测试 汰渍 的漂 白效 果 ,公 司洗 了三万多双袜 子。实际上 ,每一个新 的东 西对人们 的诱 惑都是 建立 在这样 一种观 念基 础上 的 , 即:世界是不 断发展进步 的 ,因此 ,新 的东 西必然 比 旧的好 。 据说 ,哲 学家狄德 罗对 自己的衣橱 以及衣橱里 的 衣服并没有觉 得有什么不好 ,可是 有一 天他 有 了一件 新 的睡袍 时 ,他立刻觉得他 的拖鞋 似乎太破太 旧,与 衣服不配 了 ,于是他便换 了一双新 的。可是这又使他 感 到他 的裤 子与之不配 了 ,就这样他更换了他衣橱 里 所有 的衣服 。这就是 “ 德罗统 一律 ” 狄 。中兴百 货有 则广告文案 可以看作是 “ 狄德 罗统一律”的消费社会 版 :“ 新季 节需要 新恋 情 ,新 恋情需要 新衣 服 ,新 衣 服需要新裙 子 ,新裙 子需 要新 鞋子 ,新鞋子需要新 背 包 ,新背包需要 新丝 巾 ,新丝 巾需要新 耳环 ,新耳 环 需要新 手 表 ,新 手 表需 要 新香 水 。 日光 节 约时 间 之
3 5
( 者单位 :湖 南城 市 学院中文 系) 作
费主义核心 的商品流通量为何异 常之 高 ,因为对新 东 西的渴望 虽然 有助于提高这些需 求的水平 , 它依然 但 是一个建立在 自然使用过程之上 的购买模式 ,需求在 根本 上仍 然依靠 “ 磨损 ”的客观 过程来创造替换的需 求感 。这样 ,衣服等物 品都需要证 明被 “ 用旧”才有 个合理 的替换它们 的理 由。 在 “ 良的或革新 的”意义上 , “ ”更 多地涉 改 新 及效率 和技术能力 ,而不是纯粹 时间意义上的新 。在 这里 ,新 东西体现 了最新 的科学 和技术状态 ,对 “ 改 良” 的产 品的关注是 现代 消费主义 的一 个显 著特 色 。 在这 个意义上 ,现代消 费者会理 所当然地认为 ,科技 会产生 一个连续发 明和改 良产 品的流程 ,而对此 的期 待其 实是启蒙运动进步信仰 观的一部分 。问题是 ,虽 然科 技进步为体现消费 主义 特征的消费需求 的持续流 通提供 了重要源泉 ,但是这一事 实从 本质上能否充分 解释 现代消费主义现象 的推 动力。 “ 新” 的第三种 意义 与新 鲜 的和 改 良的意 思都无 关 ,而是强调 “ 新奇 的”或 “ 不熟 悉 的” 。这里 的对 比主 要是经验性 的,而与前 面所说 的两种用 法 不 同。 实际 上 ,新鲜性和改 良都是产 品的固有品质——新鲜 性与 产品 已经被使用 的程度 有关 ,而改 良与它能有效 地满 足特定需求 的程度 有关。相 比之 下 , “ 奇 ”更 新 有 可能成为个体机遇先前经 验所 做的一个判 断,在很 大程 度上与产 品本身 的特性无关 。因此 ,对于新奇 的 判 断会随着年龄和经验 的变化出现重大变化 ,与各 代 人之 问在趣味方面 的显著差 异密切相关 。新 的这种 意 ? 啊 !美 !你这怪 物, 巨大、纯朴 、骇 人 !
只要你 的眼、你 的笑、你 的双足 打 开我 爱而不识的无 限之 门! 美 ,你在死人 身上走 ,还要嘲 弄 ; 你 的首饰 中有魅 力的是恐怖 , 凶杀在你最 珍爱的小饰物 中, 在你骄傲 的肚 皮上淫靡起 舞。 蜉蝣花 了眼 ,朝你这蜡烛 飞去, 嘶地 一声烧 着,还说 :火炬有 福 ! 诗人认为美 同时倾泻 着罪恶与善举 ,极 致 的美 中 蕴 含着恐怖 与战栗 ,且恐 怖是美 中最具 魅力 的部 分 , 也就是我们前 面所说 的崇 高美 。波德莱 尔的诗总是充 斥 着一种美 的理性 ,一种 极致 的美 的艺术与智慧 。 所谓审丑艺术 ,即是 从丑恶 中剖出美的结 晶。从 丑恶 中凝结 出的美更 加的摄人 心魂 。而美 ,永远是 人 类所渴求 的。
的对 比下显得更加强 烈 。得不到 ,所 以才用 这种方式 来表 达那种极致 的渴 求 。 般来说 ,美 ,是能给人的心灵带来无 可言表 的 舒适 的。但 不是所有 的美都会让 人感 到 心灵 的舒 适 , 种更 深层次 的美—— 崇高美 ,往往 给人带来的是心
一 一
消费文化与求新欲 望
前, 春季折 扣之始 ,我们 必须 要去逛街 。 ” 推动现代 消 费主 义 的核 心动 力 与这 种 “ 新 欲 求 望 ”密切相关 ,从这一点来说 ,理解广告 文化意 味着 去理解 一种持续不 断地创 造着新 奇事物 并 使其 流行 、 引入和传播 到社会 各 阶层 的过程 。正如柯 林 ・ 贝尔 坎 所说 ,通 常我们是在三 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 “ ”这 新 概念 的 : “ 先是 作 为新 鲜 的或 新 近 创 造 的 新 首 ( s e l c a d ;其 次是 作为 改 良的 或革 新 的 lo nwy r t ) lr ee 新 ( p v nvi ) 第 三是 作为不熟悉 的或新 i r e oi o te ; m od rn av

首七 言绝 句的诞 生
杨 芝 明
郭沫若 有一首 七言绝 句 ,说起 它 的诞生 和修 改 , 倒 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的一段 佳话 呢 1 14 年 4月底 ,当 《 92 屈原》 要在 北碚上演时 ,朋 友们 都要郭沫若去看看 ,并把演 出时婵娟 要抱 的一个 大磁瓶送去 。当时正是梅雨 季节 ,已经连续下 了好 几 天雨 ,郭沫若 乘船赶 到北 碚 ,看 到半露 天 的剧场 时 , 义集 中体现在现代 的时 尚现象 和流行体制 当中 ,这 种 心情 和演员们一样 ,沉潜 着一种不可名状 的焦愁 。于 体制将一种受调控 的新 奇程 度引人带有 高度美 学价值 是 ,诗的灵感 袭 来 ,他 对 剧 场 办公 室 的 程 梦 莲 说 : 我想 出一 首 短 诗 ,你 给 我 笔 用 一 下 ,我 记 下 来 。 ” 的商 品之 中,并认为它可 以为现代消费主义提供 比 新 “ “ 我来记 ,你 念吧。 ”程 梦莲一边说着 ,一边翻过来 一 鲜或革新都要 大的核心动力 。 不 根据 以上讨论我们 可以断定 ,社会 中这三类 不同 个 旧信封准备记 录。郭沫若便 脱 口咏诵 : “ 辞千 里 的求新者都推 动了现代 消费主义的发展 , 但是 第三类 抱瓶来 ,此 日沉 阴竟未 开 。敢是抱瓶成大错 ?梅霖 怒 偏爱新奇 的消 费者 贡献 了最强的动力 。他们通 常对陌 洒北碚 台。 ”程梦莲听后沉吟 了一会 ,便对 郭沫若说 : 生事物所 提供 的刺激 赋予很 高的评价 ,这在 服装 、室 “ 两个 ‘ 瓶 ’重 复 了 ,不 大 好 ,第 三 句 还 是 改 成 抱 内陈设 品、唱 片、电影 等方 面表现得最为 明显。除此 ‘ 敢是热情惊大 士 ’吧 ,是 你把 观音 大士 惊动 了 ,所 之外 ,他们对新奇东西 的狂热意味着 ,他们 可能会对 以才下雨 。 “ 么 ,索 性 把 ‘ ” 那 梅霖 ’改 成 ‘ 枝 ’ 杨 零售业 中那些 似乎给消费者提供 了新体 验的任何商业 吧 ! ”郭沫若对程梦莲说 。 创新表现 出狂 热的回应 。 改成后 ,两人 同去邻室看排戏 。程梦莲 又把改好 然 而 ,将 呈现为新 奇形式的 的新事 物引入到社会 的诗 拿给张瑞芳 ( 婵娟饰 演者 )看 ,张瑞 芳说 :“ 我 中,通 常会遭 到激 烈的反对 ,这是 因为新 奇性会被看 看这 ‘ ’字太凶 了一点 。 怒 ”于是郭沫若一边看排戏 , 作是对 既有道 德规范的一种威胁 。例 如 ,比基尼 、牛 边 斟酌 :想把 “ ”字改 成 “ 怒 遍” 字 ,觉得 不 妥 , 透”字 ,又 勾掉 ;最后 改成 一个 “ ” 惠 仔裤 与华 尔兹 和摇滚乐 ,都曾被指控 为是对道德规 范 勾掉 ;改成 “ 的公开 冒犯 。所以,在新奇 事物 的合法化 方面 ,非 常 字。张瑞 芳看 后 ,天真愉快 地对郭 沫若说 : “ 这个 字 需要某些 具有对抗性的激进文化力 量 ,这种文化力 量 改得真好 ,这个 字改得 真好 。 ”一 首七 言绝句 ,凝 聚 不但攻击 传统 权威的基本原则 ,而且证 明持续引入新 着三个人的心血 ,经过共 同琢磨 而最后完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