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部不合格品处理作业规范

生产部不合格品处理作业规范
生产部不合格品处理作业规范

OK

OK OK

NG

不合格品的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Written/Revised by XXX Date 日期: 2008/05/10 Reviewed by: 审核人:XXX Date 日期: 2008/05/20 Approved by: 批准人:XXX Date 日期: 2008/05/20 分发部门/岗位:QA 生产物料 目的 描述公司内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确保不合格的进厂物料不用于生产,不合格的中间 体不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范围 适用于公司进厂验收不合格或检验不合格的物料、经检验、评价不合格产品。 附件 序号附件类别附件登记号附件名称 1 记录4-105 不合格品处理指令 2 记录4-106 不合格品管理记录

Heading 标题Text 正文 Responsibility 责任人 3 生产产品对于不合格产品,执行SOP 1-0006“偏差的调查处理”。 根据偏差调查的处理意见,QA开具不合格品处理指令,分发至生 产、仓库等相关部门。 —可返工或再处理的产品,车间根据不合格品处理指令制定相 应的生产指令、领取需返工/再处理的不合格产品。 —需报废的中间体,中间站管理员凭不合格处理指令填写入库 单将该批物料转移至仓库不合格品贮存区。仓库管理员根据 不合格品处理指令及生产车间填写的入库单核对无误后接 收,该批中间体的库卡亦相应转移至仓库管理员处。贮存于 中间体库的中间体,由仓库管理员移至不合格品贮存区存放。 —需报废的成品由仓库管理员移至不合格品贮存区存放。 3 贮存存放于仓库不合格品贮存区的不合格品,仓库管理员应负责在每 一包装上给予不合格标签,并建立不合格品管理记录。 仓库管理员 4 销毁仓库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理事宜。具体的处理执行SOP 6-0002 “三 废的处理”。 仓库管理员 处理前仓库管理员应根据不合格品处理指令核对不合格品的名 称、数量等,并在不合格品管理记录上做好记录。 变更摘要 CHANGE CONTROL HISTORY

品质异常处理及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品质异常处理和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1.目的: 1.1 为有效的控制不合格和品质异常的重复发生消除产生不合格品的隐患。 2.范围: 2.1 本规定适用于生产制造过程出现品质异常和不合格品的评审及处理 3.定义: 3.1 不合格:不符合合同、标样、图纸、状态、公差、技术条件或其它规定的技术文件的要求。 3.2 不合格品:任何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指标不符合合同、标样、图纸、状态、公差、技术条件或其它规定要求的产品。 3.3 轻度不合格品:指不构成对产品功能和使用造成影响的产品。(按正常工艺经后道加工后,仍能符合标准要求) 3.4 严重不合格品:指构成对产品功能和使用造成影响的产品。(必须改制或已无加工价值) 3.5 重大质量事故:指某产品在生产过程出现:经济损失达30000元以上批量不合格。 4.指导文件: 4.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职责: 5.1 品检部负责提报异常与不合格;制造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品工部负责制订对策 措施。 5.2 制造部负责按评审意见处理不合格品(包括处置过程中做好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记录、 信息传递)。 5.3 品工部负责提供返工(修)作业指导书 5.4 品检部负责对返工、返修产品进行确认; 5.5 各责任单位依不合格品评审得出的结论进行原因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品检部进行措施验证。 6.工作程序:

6.3.检验员应在《不合格品(异常)处理单》注明(如属成品则记录其责任工序): 6.3.1 该产品的生产班组、日期、带班师傅、操作工等; 6.3.2 产品代号、工序名、状态、流程卡号、本批产量等; 6.3.3在不合格品特征描述栏目中注明5w2h。 6.4 对不合格品评审处理: 6.5.1.1品检部品质主管在收到《不合格品(异常)处理单》后应在4小时内签署处理意见后研发中心、品检部等部门进行评审,各相关评审部门应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诸要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后,提出对不合格品

生产车间6S作业标准

生产车间6S 作业标准 1、生产线上不能放置与工作无关的物品(物料)、(工具),成品、零配件、半成品等,也不能直接放在地板上。 2、每一条生产线要设置一个“合格”、“不合格”品放置区(物料车),不同型号的物品(料)要分类、摆放整齐,有相应标识卡。 3、私人物品不能放在工作区内,应按规定放在私人物品柜内。 4、电路线不能直接散落在地板上,应按规则固定、扎好,不得有裸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区域线颜色:(绿色为合格品、黄色为待检品、红色为废品、不合格品、垃圾区、消防器材区、蓝色为成品区)。 6、卡板、塑胶箱要按区域线平行、垂直放置,长期不用的、与当天生产无关的物料、半成品、工具等不能在工作现场出现。 7、没有使用的工具要按规定整齐放在工具架、或工具箱里,产品框、半成品、各种物料的摆放不能超越限高线,设备上不能放置各种物品(料)。 8、零件架、工作台、清洁柜、垃圾桶应在规定“标识”场所放置,不同区域要有与之相关的《区域标识牌》。 9、物料车、拖车、要定位、整齐摆放、其上面要编号、贴《责任人标识》 10、成品、半成品、零件、应分类并定位、整齐放置、并且要有醒目、规范的《标识牌》。 11、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要按其大小,形状在规定区域分类、整齐摆放,产品《标识卡》上字体填写要规范、清晰、内容要完整。 12、空箱不能到处乱放,用完后要及时归位放置,并且要保持上面无尘,成品包装箱不能倒置,不能有破损,包装要平整、严密。 13、宣传白板、公布栏、生产线看板内容要定期更换,并标明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14、清洁工具用完后要放入清洁柜或指定场所,不能到处乱放。 15、未被检测确认的测量工具、仪器不能在工作中使用。 16、私人物品不能在工作中出现、须按要求放置在私人物品柜规定区域。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受控状态: 分发号: 1.0目的 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价、处置,以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安装和交付,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进货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不合格品和可疑产品的控制。 3.0职责 3.1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原材料的检验放行。 3.2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放行。

3.3 质量管理部质量工程师负责/组织对来件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提出处置意见。 3.4 技术开发部、质量管理部主管工程师负责对不合格品偏差使用的验证。 3.5 质量管理部供应商管理负责/组织对所有供应商提交的不合格品进行筛选、返工和自检。 3.6 质量管理部供应商管理负责完成对不合格零件的索赔。 3.7 采购部负责对不合格件的退货处理。 3.8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已作报废处理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 4.0工作程序 4.1 原材料不合格处置 4.1.1 进货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贴上不合格标识,开具《不合格品处理单》上,由相关质量工程师进行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检验科长批准,必要时由质量工程师组织技术开发部、采购部对其进行评审,并填写处置意见。 处置意见一般为:退货、偏差使用、挑选、返工/返修和报废。 4.1.2 若评审结论为退货,由采购部进行退货处理;若为偏差使用(见本程序4.9条),则由技术开发部、质量管理部共同验收后放行;若为挑选(必要时由质量管理部制定挑选作业指导书并培训),由供应商管理组织挑选;若为返工/返修(必要时由技术开发部制定返工/返修指导书),由供应商管理组织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经入库检验合格后入库。

4.1.3偏差使用的验证结果,挑选、返工/返修的结果填写在《不合格品处理单》上,并跟踪使用情况;若为报废,则由采购部跟供应商确认后,由质量管理部处理。质量管理部SQE负责统计由挑选、返工/返修所发生的费用,通知供应商认可后报财务部,由财务部直接从货款里扣除。 4.2 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处置: 4.2.1 生产部在加工过程中自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在本工位可以返工的,由操作者自行返工,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自检,记录在自检录表上,并注明“返工”,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放行。对于须在返工工位上进行返工的,须帖黄色不合格品标识,说明原因,放入待处理箱中,经检验员检验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并注明“返工”,合格后方可放行。 4.2.2 对于在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产生物料报废时,应有操作者填写报废登记表,质量工程师进行报废类型的判定:来件报废(由于原材料来件不合格产生的报废)、生产报废(由于设备维修调试、加工过程等导致的报废)、检验报废(由于检验设备的破坏性试验产生的物料报废)。 4.3 半成品不合格品处置 4.3.1 操作者自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帖上黄色不合格标识,在可行时,说明不合格原因,交前道工序按返工作业指导书进行返工,返工后进行自检,记录在缺陷登记表上,并注明“返工”。无法返工的按4.2.2处理。 4.3.2 检验员抽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做不合格标识,退回生产线进行返工,要求操作者全检前次抽检后的产品,对不合格的进行返工,并记录在产品抽检记录上。操作者对返工后的产品自检,记录在缺陷登记表上,注明“返工”。检验员再次按检验指导书抽检,再次记录在产品抽检记录上,并注明“返工”。无法返工的按4.2.2处理。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不良品物料处理作业规范 1、目的: 规范不良品退料流程,明确不良品归属和处理责任。 2、适用范围: 本作业程序适用于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产生的不良品处理,以及不良品仓库存处理。3、引用文件: 3.1 JS-COP-80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3.2 JS-WI-PM-22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 4、定义: 来料不良品:在物料进料检验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零件承认书之要求;在制程中发现不良但属于 来料本身劣质和不合格品。 制程不良品:在制造过程中若因加工、组装、测试和包装等作业造成物料的划伤、脱漆、断脚、变形、破裂、坏死等或因产品元器件异常导致不良发生。 5、职责: 5.1 生产部: 负责在线不良品(来料和制程)反馈、报废申请及退库作业。 5.2品管部: 负责对不良品的性质判定及甑别材料所属供应商等评审,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 5.3 采购部:负责对不良品处理意见的评审和最终处理决议的执行。 5.4 资材部: 负责不良品帐物管理,并监督、跟进落实相关部门对不良品的处理结果。 6、内容: 6.1 生产退料作业 6.1.1 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不良物料时,材料员按来料不良、作业不良区分合理包装存放,再办理退库作业。 6.1.2 物料员按不良属性开出“来料不良退仓单”(属来料不良),或“不良品退库单”(属作业不良、返修拆卸品),并附有品质小票,单据和小票内容必须填写有料号、品名、数量、不良原因、供 应商名称,然后交部门主管审核。 6.1.3 物料员将审核好的单据、物料、小票送随线IQC 裁定,IQC 对不良材料裁定其不良属性、供应商是否准确,包装是否合理,有问题的当场纠正,如果是作业不良的应注明处理意见,物料员根据品管裁定的不良属性分别送不良品仓退库。 6.1.4 不良品仓库收到物料员退来的不良品时,一定要核实单据、小票、实物是否一致,三者缺一不可,确认品管部所签署的意见并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依据品管裁定的不良属性区分点收,退货单签字后留白联(仓库联)存底做帐,对描述不清楚、包装不合要求的拒收。 6.1.5 物料员拿仓库签字的退库单交物管开单,属“来料不良”的开调拨单领取良品材料,“作业不良”的开领料单超耗领取良品材料。 6.2 不良品仓库存处理作业: 6.2.1 仓管员每天对所进出的不良品(含来料、制程),按来料不良、制程不良、报废品做电子档帐,在次日9 点前转发至物管、采购部、品管部,以便不良品周转信息的查询。 6.2.2 急需材料、批量性的不良品要当天反馈给物管员和采购员附来料检验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同时跟进处理进度,并将结果反馈给物管员和采购员。

生产线每日作业规范

生产线作业规范 一、目的:通过实施使每个岗位人员达到岗位要求,避免出现问题,养成良好作业习惯,保证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生产车间各个岗位工人 三、作业规范 (一)称量配料岗位 1按配方准确配料。 2配料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先校称后称量。 3称量后原料要摆放整齐。 4称量结束后要清扫配料现场,保持好车间卫生。 5有洒落的原料要重新装袋,彻底清理混入的杂质,可利用的原料重新整理,以备下次使用。 6要爱护配料用具,配料勺要及时清理避免交叉感染。 配料工序要做到: 三准:配料准称量准计算准 一快:速度快 三净:称面净地面净用后的包装净。 (二)投料岗位 1 小料投料员:要按配方的种类和数量添加。及时清理当批洒落料,保证添加足量。并核对剩余的小料品种和数量。

2粉碎工要按要求更换筛片,检查锤片有问题及时汇报。 3配好的原料按品种分别摆放在投料口,粉碎工要按配方认真核对原料的品种和数量,准确无误后才能投料。 4确认设备无故障后,班长开机。 5投料指示灯亮后,投料员开始投料,投料量与配方相同,完毕后清理投料口,检查剩余的原料品种和数量。 6投料过程中注意观察,及时清理原料中的土块、石子、绳头及杂物。霉变结块的原料,不准投入生产。 (三)混合工序 1待混合的原料被提升到带混合仓后,通知投料员投料,中控人员按规程操作。 2混合时间,预混料控制在2~3分钟,浓缩料控制在3~5分钟,小料房控制在哪4~5分钟。 3严格执行混合时间,确保混合均匀度。遵守混合机每批混合量,严禁超载工作。 4混合好的成品,放入成品仓。 5提高质量意识,发现质量事故,积极采取措施,阻止事故的蔓延,并及时上报,严禁隐瞒。 (四)包装称重

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图

1.0目的: 1.1 建立书面化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并执行运作,以确保不合格品能够及时地标识、隔 离,验证、处理,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被误用。 1.2 及时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 2.0 围: 1、适用于公司生产用材料/配件、半成品/成品不合格品的识别、控制及处理。 3.0定义 3.1不合格品:经检验(含客户验收、员工自检)发现的不符合检验标准的原材料、半成 品、配件、产成品。 3.2 产品质量问题等级:根据产品质量问题的轻重程度,将产品质量问题分为三个等级: 3.2.1轻微:表面轻微变形、划伤、色彩不均、尺寸超差3mm以等客户不易察觉的质量问 题; 3.2.2一般:比较明显的变形、划伤、色彩不均、尺寸超出公差3mm以上(但不影响安装) 等客户可接受的质量问题; 3.2.3严重:产品安全性能、开关性能、与订单要求不符(材料、款式、规格、开向、锁 向等)、外观明显的歪斜、变形、色差等质量问题。 4.0职责 4.1 品质部:负责来料及产品的检验、判定,不合格品的标识、验证、记录、评审。 4.2 制造部: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负责对经检验不合格的半成品,成品,退回产品 进行返工、返修、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4.4 技术部:参加不合格品的评审、改进措施的制订、实施; 4.5 营销部:负责参与不合格成品的评审; 4.6采购部:负责参与不合格来料的评审,协助品质部监督供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 4.7仓库: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及保管、协助不合格品的处理; 4.8副总经理:负责或指定人员负责批量性、重大不合格品的让步接收、退货(来料不合格)、 让步放行、报废(不合格成品)的最终批准。 5.0 工作程序流程: 5.1 来料(原材料、配件)检验

不合格品处理规程

1.目的:建立不合格品的处理规程,使不合格品尽快得到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降低发生率,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物料投入使用、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放行销售。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不合格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的处理。 3.责任:质量保证部、生产技术部、生产车间、综合管理部、营销部及质量管理负责人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 正文: 4.1.不合格品的来源 4.1.1.不合格物料的来源 ●来货时经检验不合格的物料。 ●贮存过程中如发生受潮、受到污染、包装品破损等变质、挤压变形经复验不 合格的物料。 ●超过有效期的原辅料。 ●生产包装过程中挑拣出来并经质量保证部确认的不合格包装材料。 ●试机废物料。 ●检验剩余物料。 4.1.2.不合格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的来源 ●车间生产过程中的经检验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 ●车间生产质量监控过程中经自检或由质量保证部确认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待 包装产品。 ●超贮存期经复检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 ●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检验后的剩余样品。 4.1.3.不合格成品的来源 ●经检验不合格的成品。 ●贮存过程出现质量问题经复检不合格的成品。 ●超有效期的成品。 ●召回或退货经检验不合格的成品。 ●QC检验后样品。

4.2.在物料验收、生产、检验或销售过程中发生所有物料、产品(包括中间产品、 待包装产品、成品)不符合企业物料和产品内控质量标准或经质量保证部确 认不合格时,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4.2.1.标识:在容器上贴挂红色不合格品标志牌,并对以前生产的临近批次进行 严格审查或重新检查,若发现不合格也应予以标识。 4.2.2.隔离: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隔离,以防止在做出适当处置前继续使用。 4.2.3.召回:有必要追回成品时,不论在成品库房中、输送途中、销售商仓库中 还是在患者手中,应采取措施以便尽可能全部追回。 4.3.处理流程 4.3.1.不合格物料的处理 4.3.1.1.原辅料、包装材料进公司时,经仓库管理员目检,若发现有严重污染、破 损、品名规格不符、数量不足的物料,仓库管理员可直接判为不合格,拒收。 4.3.1.2.购入的物料经检验不合格,则在质量保证部QA的监督下移入不合格品 库,并按《偏差管理规程》(SMP-QA-122)进行调查处理。 4.31.3.库存物料因保管不善导致物料不合格,由质量保证部出具不合格报告并监督移入不合格品库,在货位卡上标明其数量并按质量事故论处。 4.3.1.4.库存物料超过效期的,由综合管理部库管员按《不合格品销毁管理规程》(SMP-QA-108)处理。 4.3.1. 5.生产车间生产过程中原辅包材若有问题时按《偏差管理程序》(SMP-QA-122) 执行。 4.3.1.6.不合格物料移入不合格品库后,库管员填写不合格品货位卡,建立不合格品台帐。 4.3.2.制剂产品不合格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的处理 4.3.2.1.生产过程产生不合格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应及时将不合格品单独隔离,进行标识。车间物料管理员将不合格品转移至不合格品区(间),并登记不合格品台帐。按照《偏差管理规程》进行处理。并在“不合格品台帐”上进行记录。 4.3.2.2.处理的不合格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如属水分、装量差异、外观等项目通过再处理后可以合格的,且不对最终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的,由生产车间、生产技术部和质量保证部对其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确认不影响产品质量,由质量管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控制制度 一目的 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 三职责 3.1 本程序由生产科管理 3.2 评审职责 本公司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 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负责 3.3 处置职责 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若不能处置,则上报生产科处置生产人员根据处置决定及时进行处理 3.4 工作程序 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公司领导,生产科有关负责人 四评审、记录 4.1.1 原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

收购。 4.1.2经原料质检员检验且判定为不合格的进货物料,原料质检员应在不合格物料的“原材料进货检验单”上标识不合格,仓库保管员对其标示、隔离存放 4.1.3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并通知生产科。 4.1.4对标有本厂标识的成品进行调查、评审、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交材料科。 4.2 标识、隔离 4.2.1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4.2.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4.2.3对不合格品粘贴“不合格”识别标记,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及注明不合格原因 4.2.4不合格品的隔离方法。对不合格品要有明显的标记,存放在工厂指定的隔离区,避免与合格品混淆或被误用,并要有相应的隔离记录 4.2.5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 4.3 处置 4.3.1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

不合格品处理规定

不合格品处理规定 1. 目的不符合规定要求事项的不合格品识别,文件化,评价,隔离及处理保证不适合品无意的使用和设置 2. 适用范围为了防止使用不合格品及不明确的资材或为了识别,文件化,评价,隔离及处理等业务全过程中使用。 3. 业务程序 3.1 停止出库3.1.1 如有人发现以下产品到了客户手或入库到产品仓库,要在停止出库/解除通报书的‘停止’栏中表示’○’。相应内容记录后,要得到所属部门部长的确认要向品质管理负责人寄出停止出库通报书原本。 1) 发现不符合事项或有可能发现的产品 2) 因品质问题从客户那边收到不满事项的产品和判断为同样LOT或同样不符合品的产品 3.1.2 品质管理部部长承认停止出库通报书后让品质管理负责人实施停止出库,销售部部长要因停止出库而引起的拖延交货期时要与客户协商调整交货期。 3.1.3 品质管理部部长如停止出库产品的措施方案单独实施困难的时候,组织有关部门的会议协商决定措施方案。 3.2 出库不适合品的回收及措施 3.2.1 品质管理负责人收到出库的产品为不合格品,要分析不合格事项后识别及追跡根据追溯管理为了回收不合格品要决定范围,通知有关部门及相应供应商实施对不合格品的回收及措施 3.2.2 品质管理负责人确认回收的出库不合格品或停止出库的产品的措施过程及结果,要使其再利用对回收及处理的责任如下 1) 不合格品的回收 : 销售部

2) 出库不合格品的措施及处理: 不合格品发生责任部门,品质管理部门 3.3 不适合品的识别发生不合格品的相应部门部长要在line或各工程的特性及产品的种类,在下一个方法中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方法去识别不合格品。 1) 表示不合格部位也可以识别的情况(成型不良, 伤痕,破损) ?) 在不符合部位与产品颜色对比的颜色marking ?) 按照指示的不符合部位贴sticker 2) 不符合部位外观上无法判断的时候(功能上或尺寸不良等) 3) 不符合TAG 贴在不符合品上 4) 在不符合品德表面或包装纸上表示不符合内容 3) 在同样的部位大量发生同样类型的不符合品时,在指定的场所或容器记录 不符合内容及数量,需要隔离容易识别不合格品。4) 拿取, 保管, 包装, 转让时发生不合格?) 包装提供品在包装的LABEL上贴不符合sticker ?) 客户IN-LINE交货品交货容器或palette LABEL上贴上不符合cticker 5) 识别表示的省略如省略不合格品的识别也能明确与合格品的区分,可以省略不合格品的识别。 3.4 不适合拼的隔离 3.4.1 不适合品发生的相关部门部长如不能立刻对不适合品进行措施的时候,为了防止不合格品 视为合格品使用或,在后工程中投入按照以下树立不合格 品隔离方案。不合格品隔离场所表示不合格品的label 或标识隔离场所。 1) 制定不合格品保管场所 2) 不适

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1 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 范围 适用于对采购产品、过程产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3 职责 3.1 品控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后的复检,并归口管理不合格品的处理工作。 3.2 副总经理负责对不合格品作处置决定。 3.3生产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过程的监督检查。 3.4 车间和相关部门实施对不合格品的处理。 4 工作程序 4.1 不合格品的分类 a)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特性和卫生技术指标的产品; b)一般不合格:经检验判定,偶然出现个别或少量的不合格品或不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产品。 4.2 进货不合格的识别和处理处理方式可采用让步接收、退货、换货或作价处理等。 4.2.1 经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仓库保管员将其放置于不合格

品区,并在产品堆放处实施“不合格”标签或标牌标识。由品控部填写《不合格品处置报告》,报副总经理作出处置意见,属于严重不合格品应由生产部组织进行评审,并报总经理办公会。品控部将《不合格品处置报告》转到市场营销部,由市场营销部按处置决定实施处置。 a)对严重不合格品可采用换货或退货处理或作价处理。 b)一般不合格品可采用让步接收、换货或退货处理。若实施让步接收处理时,由仓库保管员依据副总经理批准的处置决定,在原不合格标签或标牌上加注“让步接收”,直接发给生产线使用。c)让步接收的产品投入生产后,车间应严格工艺纪律,加强工艺操作,生产部应加强监督检查,若发现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品控部,生产部应重新组织进行评审并作出处置决定,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2.2 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采购产品,经品控部确认后,按上述条款执行。 4.3 不合格过程产品、成品的识别和处理处理方式有让步接收、返工、降级、报废等。 4.3.1 对于检验员判定的一般不合格品,生产部接到检验报告后应组织操作者按《不合格品处置报告》的规定实施处理;经检验判定为严重不合格的产品,《不合格品处置报告》,经副总经理批准处置决定后,方可实施相应的处置。经处置后的产品必须通知品控部重新检验,经检验仍不合格者由品控部填写《不合格品处置报告》,经副总经理批准后进行相应的处理。a)让步接收后,检验员在检验记录上注明“让步接收“,转至下道工序。只有产品虽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下道工序加工后的产品质量时,才能办理让步接收,但让步接收应经过总经理批准。成品不允许实

物资不合格品处理规定格式

物资不合格品处理规定 格式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物资不合格品处理规定 1 目的 为了防止进场物资不合格品在电厂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使用,对不合格品有效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采购物资的不合格品的管理。 3 定义和术语 不合格品—采购的物资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或合同要求的内容。 报废—不能按原目的使用; 返工—通过完善、再加工、再装配或其它纠正措施,使不合格品符合原规定的要求。 4 引用文件 Q/GDCF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 职责 物资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订和解释。 物资部是所采购物资不合格品的归口管理部门。 监理单位负责会同工程部、施工单位对不合格品的检验、评审、登记、确认、处置和处置后的重新检验。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6 管理内容和要求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于到货接收、开箱检验、装卸、仓储、维护和发放过程中所发生或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及时填写物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记录表。 不合格品评审的方式可采用会议评审、现场调查和也可采用其他可行的方式;对于重大或重要不合格品的评审结果应报相关部门或公司领导批准。 不合格品经过评审、批准后可以作以下处理。 6.3.1 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6.3.2 经返修或不经返修作为让步接收。 6.3.3 降级改作它用。 6.3.4 拒收或报废并更换或重新采购。 对于在现场内已经确认的不合格品必须立即做好隔离、标记、标签等工作,防止误用;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登记。 所有不合格品处理结束后,都应进行总结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 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文件资料应认真保管,整理后归档。 7 相关文件

瓦楞纸板生产线操作规程

单面机的操作规程 (一)操作要领:(1)开机前应认真检查各电路、气管、气阀是否泄漏,并对各润滑部位加油。;(2)按生产通知单规定的用纸规格将卷筒纸正确安装在无轴支架上;(3)通入蒸汽启动主电机运转,待蒸汽压力升至8kPa 时(瓦辊温度达160℃以上)输纸;(4)放开胶阀,缓慢匀速转动主电机调速钮,并按下压力键,造出单面瓦楞纸板送上天桥;(5)生产完毕先将涂胶辊复位,关闭热源、气阀,将主电机调至低速;(6)清洗涂胶辊,清除各辊筒上的纸屑和碳化的胶渣;(7)待瓦辊温度降至不烫手时停机,长期停用各辊筒面要涂防锈油;(8)常检查各阀门、接头工作是否正常,各仪表是否灵敏,指示是否正确;(9)保持设备、场地卫生并填好设备运行记录。 (二)操作人员作业准则:(1)要全面了解单面机的工作原理和整条瓦线的工作原理,并能熟练操作单面机,并且要严格遵照以上的操作要领工作;(2)生产中应随时检查汽压、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发生故障,努力降低不必要的损失;(3)瓦楞原纸、里纸贴合不整齐最多不允许超过3m;(4)非纸质造成的断纸,重续次数每个卷筒不得超过两次;(5)不得有非胶质所致的开胶、粘接,以及非纸质造成的缺材露瓦楞现象;(6)胶黏剂不得放淌流失;(7)生产中必须依据双面机车速调整单面机速度,天桥上不准有过多的单面纸板堆积;非设备故障、纸质原因,不能影响双面机车速。 (三)技术要求:不要倒楞露楞高低楞脱胶,粘合要求两层纸拉开粘合地方起毛;上胶量要求两层拉开瓦楞顶点两边没有湿胶;纸边对齐要求相差5mm 之间;瓦楞纸、里纸不能有压破现象;设备保养要到位,不能因保养不到位而损坏;机台表面和周围环境要保持整洁干净;按纸接头要求快速接牢,不能有断头现象;对不合格产品不能流入到下道工序,其要求范围在2m 之内。 下班停机时,要清理清洗各机台设备,特别是胶水流程各关节,打扫车间卫生等工作。

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

1目的: 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包括自制件),成品及交付后产品的控制。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检验、识别、初步分析及给予处理的意见;负责对可疑产品和 不合格品管理和评审程序进行监督。 3.2生产部门及采购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及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3评审小组: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 3.4研发中心:不合格品的参与分析、技术支援及制定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5总经理负责对不合格品评审产生的意见分歧进行协调与裁决。 3.6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品和可疑产品状态标识的保护,并按评审结论进行处置。4程序 4.1进料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4.1.1进料不合格品的识别,品管部进料检查员对进料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必须将其与 合格品隔离并存放于相应标识的箱子或区域内。 4.1.2进料不合格品的处理,批次进料检验不合格品超出允收范围被判定为不合格时由质 管部进料检验员将其交由评审小组处理并将结果记录于《进料检验记录表》中。 4.1.2.1评审小组由研发中心、相关生产部门及质管部组成。评审小组对不合格进料的处 理流程如下:不合格品经质管部总检复核后,由质管部总检将进料检验报告并附实物样品(必要时)送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提出处理意见后,交由相关生产部门。最后由质管部部长综合各部门意见作出如下处置方式:挑选使用、让步接收、返工返修处理

或退货。 4.1.2.2如其他部门对质管部部长所作出的不合格进料处置方式有不同意见时,可将其交 由总经理(或其授权人)作最终裁决。 4.1.2.3进料不合格作出处置决定后由进料检验员在该批进料产品上贴上相应标识,并 知会仓管放入相应的区域。 4.1.3进料不合格品的跟进 如供应商的进料出现安全性能及可能导致客户严重不接受或同一物料(同样问题)连续二批进料不合格,进料检验员应依照《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2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标识和控制 4.2.1首件检查不合格品的控制 4.2.1.1自制件生产部门(机加工或批量生部门)首件制作完毕,应由生产管理人员填写 《首件确认书》,送制程检验员确认。如发现不合格涉及技术方面原因则由研发 中心确认后,交由质管部部长审核并将此确认单发送生产车间要求其改善,制程 检验员应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并将结果记入于《首件确认书》。 4.2.1.2如第一次首件检验不合格则重新制作样件进行第二次检验直至合格为止。 4.2.2定点检查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4.2.2.1制程检验员如在产品检查过程发现不合格品应进行相应(如用记号笔等)标识将 数量登记于《车间质量报表》后将其存放于工位不合格品区域。 4.2.2.2如制程检验员所检查出的不合格品单项不合格率超出5%,制程检验员应通知质管 部总检。经总检复核后交质管部部长确认。质管部部长视状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4.2.3巡检(制程检验员)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4.2.3.1制程检验员于巡检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作相应的标识(如贴上红色箭头标签 等)并隔离存放于不合格品区域内。

不合格品处理操作规范

不合格品处理操作规范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不合格(异常)品处理操作规范1.目的 为了规范不合格品处理方法,完善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降低质量风险,减少质量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处理不合格品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保证客户、供应商及公司的共同利益,促进三方和谐发展,共同进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此规范。 2.使用范围 此规范使用于杭州成功超声设备有限公司所有外购件、外协件、半成品、成品中的不合格品如何评价和处理。 3.定义及术语 不合格品:不符合现行质量要求和规范的零部件、产品或材料。 异常产品:任何跟合格品有区别的零部件、产品或材料。 检验: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各特性是否合格,测定、检查,试验或度量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并为规范要求进行比较的过程。 让步接收、放行:是指企业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产品在商定的时间或数量内,特别放行的书面认可。 退货、拒收:是指企业对无法使用或采取措施仍无法使用,不符合规范,要求产品的一种处理方式。 挑选:从产品中选出合乎要求,规范的产品。 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4.职责

质检部负责对本公司所有外购件、外协件、半成品、成品检验,合格判定标准,检验方法和规范。 质检部负责对本公司所有外购件、外协件、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和试验。 质检部和技术部协同负责对所有不合格外购件、外协件、半成品、成品的评价和处理。 5.工作程序 外购件 5.1.1由授权检验员对外购件进行进货检验或验证采购产品质量特征是否符合采购要求,不符合的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开具《不合格(异常)品报告单》,由检验员或仓库管理员负责标识并隔离,以便通知采购人员办理退货手续。 5.1.2本公司因仪器及能力无法检验的采购产品,应验证供应商提供的《品质保证资料》,并将其附在《进货验证/检验记录》后面。 5.1.3凡不合格的外购件不准入库及投入生产。 5.1.4外购件经检验判为不合格后,应立即转入规定的不合格区域放置,挂上红色不合格牌。并在每件不合格品的包装单上贴上不合格证,标明品名、规格、批号等内容。 5.1.5填写《不合格(异常)品报告单》,内容包括品名、规格、批号、数量、不合格项目及原因,交相关部门填写处理意见,最后交采购部进行处理。 5.1.6不合格外购件处理方法:退回原供应商或征得供应商同意后报废处理。 外协件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不良品物料处理作业规范 1、目的:规范不良品退料流程,明确不良品归属和处理责任。 2、适用范围:本作业程序适用于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产生的不良品处理,以及不良品仓库存处理。 3、引用文件: JS-COP-80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JS-WI-PM-22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 4、定义:来料不良品:在物料进料检验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零件承认书之要求;在制程中发现不良但属于来料本身劣质和不合格品。 制程不良品:在制造过程中若因加工、组装、测试和包装等作业造成物料的划伤、脱漆、断脚、变形、破裂、坏死等或因产品元器件异常导致不良发生。 5、职责 : 生产部 : 负责在线不良品(来料和制程)反馈、报废申请及退库作业。 品管部 : 负责对不良品的性质判定及甑别材料所属供应商等评审 , 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采购部:负责对不良品处理意见的评审和最终处理决议的执行。 资材部 : 负责不良品帐物管理,并监督、跟进落实相关部门对不良品的处理结果。 6、内容 : 生产退料作业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不良物料时,材料员按来料不良、作业不良区分合理包装存放,再办理退库作业。 物料员按不良属性开出“来料不良退仓单” (属来料不良),或“不良品退库单”(属作业不良、返修拆卸品),并附有品质小票,单据和小票内容必须填写有料号、品名、数量、不良原因、供应商名称,然后交部门主管审核。 物料员将审核好的单据、物料、小票送随线 IQC 裁定, IQC 对不良材料裁定其不良属性、供应商是否准确,包装是否合理,有问题的当场纠正,如果是作业不良的应注明处理意见,物料员根据品管裁定的不良属性分别送不良品仓退库。 不良品仓库收到物料员退来的不良品时,一定要核实单据、小票、实物是否一致,三者缺一不可,确认品管部所签署的意见并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依据品管裁定的不良属性区分点收,退货单签字后留白联(仓库联)存底做帐,对描述不清楚、包装不合要求的拒收。 物料员拿仓库签字的退库单交物管开单,属“来料不良”的开调拨单领取良品材料,“作业不良” 的开领料单超耗领取良品材料。 不良品仓库存处理作业: 仓管员每天对所进出的不良品(含来料、制程),按来料不良、制程不良、报废品做电子档帐,在次日9 点前转发至物管、采购部、品管部,以便不良品周转信息的查询。 急需材料、批量性的不良品要当天反馈给物管员和采购员附来料检验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同时跟进处理进度,并将结果反馈给物管员和采购员。 在次月 3 号前仓管员将不良品库存汇总造册,标注不良原因、所属供应商,对于 IC 类应标注是否上锡,同一材料不同供应商的,要分开表述,以免混淆。

医疗器械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处理程序 (一)、目的:建立一个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和处理标准操作程序,以达到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控制性管理的目的。 (二)、范围:适合本企业出现的所有不合格医疗器械。 (三)、责任人:业务部、配送中心、质管部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SOP 负责。 (四)、程序 1、购进医疗器械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由验收员填写“拒收报告单”报质管部,质管部鉴定后明确拒收意见的医疗器械入退货库(区),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并及时办理退货手续,退原发货单位;或入不合格品库报废处理。 2、(1)在库养护检查,出库复核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应立即挂黄牌暂停发货,养护员填写“质量复查报告单”报质管部。 (2)、质管部立即进行电脑停售,并填写“停售通知单”报业务部门。(3)、质管部经复查确认合格的则办理电脑解除停售手续,并填写“解除停售通知单”送业务、仓储部门摘去黄牌继续销售;确认不合格的,则由业务员办理“不合格品移库单”,商品移入不合格品库,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已配送出库的,由业务部门发出“产品收回通知单”进行回收。 3、配送退回医疗器械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入不合格品库,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 4、经确认的不合格医疗器械,质管部根据《医药商品调拨责任制》的规定,明确鉴定处理意见,即:由供货方负责的按退货处理,由业务部门填写“进货退出通知单”,通知配送中心退货;超出供方负责范围期限的

按报废处理,由保管员填写“报损审批表”,报业务、质管、财会部门审核,由总经理审批报损。 5、已办理报损审批手续的报废医疗器械,定期由保管员列出清单,质管部写出“销毁医疗器械报告”(附销毁产品的清单),经分管业务经理审批和有关部门核对签字后,由质管部组织人员进行销毁,销毁过程质管部应做记录,特殊管理医疗器械的销毁应报药监部门监毁。 6、各级医疗器械监督部门抽查检验不合格和文件通知,禁止销售的医疗器械,按有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7、质管部建立所有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报损、报告、销毁记录等内容的质量问题档案 8、每半年质管部应会同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情况分别进行一次汇总分析,写出汇总分析报告,报分管质量、业务和储运的副经理,作为进行医疗器械质量分析和质量责任划分的依据,并由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

生产线作业规范

生产线作业工艺规范 插件段作业工艺规范 1、 生产用具、原材料 生产线、元件切脚整形机、镊子、电子元件、线路板 2、 准备工作 1、 将需整形的元件整形。 (参照前置作业指导书) 2、 了解新产品插件注意事项,对特殊材料对人员的职能培训。 3、 投料前检查品保检验合格单,产品批号,了解物料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三、 操作步骤 1、按PCB 板标识图、样品、作业指导书,把各元件插入 PCB 板中,达到样品或要求的 规定的成型高度。 四、 工艺要求 1、 元件的整形、排列位置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不能损伤元器件。 2、 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电感、 IC 是有方向性,必须按 PCB 板上的方向进行插 件。 3、 无极性元件的在插件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性。 4、 元器件不得有错插、漏插现象。 5、 变压器、电感、电解电容等元件必须平贴 PCB 板,不可浮高。 6、 加工、插件等作业前必须核对物料,确认正确后方可作业。 7、 不同包装的三极管不得混用,发现异常元件及异常外型材料及时反馈组长,由技术部、 品保部、 物控部决定处理。 8每天下班前清理工作台面,并及时把多余元器件上交组长处理。 9、完工后清理设备及岗位。 五、 注意事项 1、 后工序员工或检验员发现漏插元器件不能擅自将元器件插入线路板,必须经组长鉴别。 2、 每批次组长负责与技术部一起制作首板,以后批量制作严格按首板插件标准执行,每 批制作前必 须经过首检合格后方可批量投入生产。 3、 杜绝元件插件不到位,漏插、插反,插错,碰脚流入下一道工序。 4、 注意操作员工双手及操作工具、设备卫生,确保产品清洁 6、工作态度 1、 不接收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 2、 插好每一个元件,核对好每一个元件。 3、 检查好上一工位的作业内容。 11011119 刘波 工艺流程图

车间不合格品奖励处罚规定新

1.目的:为加强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减少不必要的质量损失,使产品生产流程的的各环节、各岗位的作业严格按照过程质量控制文件的要求进行,并将造成产品质量损失的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制造过程中发现的所有不良品的奖罚处理。 3.职责: 3.1质管部 3.1.1 负责不良品的统计与责任单位的判定。 3.1.2 负责拟定不良品奖罚方案并提报核准。 3.2 生产部门 3.2.1 负责落实责任人并将责任人名单提报给相关检验人员。 3.2.2 负责不良品的处理。 4.流程图 5.控制过程 5.1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各岗位作业人员必须履行各自的职责,确保各环节、各道工序

的不良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各过程的管理人员负有教育、监督和管理的责任,若有不能履行职责将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者,公司将按其价值损失程度进行处罚。 5.2不合格品奖罚结果由质管部负责统计、判定,责任部门负责落实责任人后,厂部以书面的形式提报总经理核准,并在获得核准后提报给财务,最后财务在责任人当月的工资中予以执行扣款。 5.3生产过程中不良品的处理,按以下办法处理: 5.3.1 从产品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开始,作业者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文件的要求自检本工 序加工的工件,挑出的不良品应当如实上报,不得藏匿、丢弃或其它非正当方式处理不良品,违反者处以100元/次罚款。 5.3.2 操作人员自行挑出本工序产生的废品,交当班检验员确认统计,扣除允许废品率后,按0.5元/件从责任人工资中予以扣除(产品价格4元以上按每件2元);可返修品当班自行修复不扣款;如需集中返工/返修的,由本车间负责安排,返工/返修发生的费用由责任人承担,公司不予支付工时或费用补贴。 5.3.3在加工过程中发现以前没有发现过的不易发现又属产品功性能缺陷的,按10元/件 奖励发现并及时终止的员工,涉及金额超过100元时按提请总经理核准后的额度执行。 5.3.4 全检岗位未发现存在明显缺陷的产品,造成流入合格品中的,全检人员与造成产品 缺陷工序人员接受同等的罚款,即按10元/件罚款。产品加工作业指导书中有具体奖罚规定的,按照作业指导书的奖罚标准执行。 5.3.5工位操作没有控制文件文件不齐全或文件错误的,对责任人罚款100元/次,对车间主管同时罚款100元/次。 5.3.6新上线产品没有按照规定送检即进行批量生产,对工序操作人员罚款20元/次,调模人员罚款50元/次;车间主管罚款100元/次。 5.3.7 过程生产操作应当按照相关控制文件的要求操作,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检验人员有 权按10元/次对责任人进行罚款并通知生产现场当班管理人员,公司领导工作检查中发现的可以通知检验执行罚款。 a. 工作记录没有按时填写、填写不完整或不清楚; b. 物料未送检并经判定合格而直接周转; c. 物料无标识或标识损毁无法阅读。 5.3.8 各工序除挑出本工序的不良品外,有责任挑出上道工序的不良品,挑出的废品交当班检验员统计,每个奖励1元,同时罚上道相关工序2元,不良品流出车间的,对责任人按10元/件罚款,同时按5元/件奖励不良品的发现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