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等奖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等奖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等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人教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设计思路:

《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本节课整体设计思路是“情景导入→问题探讨→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小结→拓展评价”。

本章的引入是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在组织教学时先从简单的体液的概念入手,再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揭示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逐步深入使学生理解内环境的概念。最后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发给学生)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标点击】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难点: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___。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少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叫做__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__________含量很少。 (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人体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右。(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2、例题精析 〖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 A 〖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教案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难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学生对于微观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教学方法】:讲解和演示结合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对上一章的内容进行回 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 构? 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 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 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 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 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 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 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

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通过谈论吃水果时的各种 口感,说出水果中含有糖、 水、酸性物质等。 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并体 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尝试着分析龙胆紫溶液溶 于水的原因。 思考,并说出细胞内的物 质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交 换的。 通过观看课件讨论细胞膜 的功能。 请同学们谈论一下吃水 果时都有什么口感,推测 一下水果中可能含有哪 些物质。对同学们的回答 表示肯定。 说明这些物质都是由分 子构成的。 演示实验:龙胆紫溶液滴 入清水中。 结合课件,从分子、原子 水平对溶液的扩散现象 进行解释。细胞中的糖、 水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 成的,细胞中除了糖、水 以外,还有其他物质。 请同学们思考细胞外的 物质与细胞内的物质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利用课间时间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章引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的学习。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探究二:细胞外液的成分(PPT展示血浆成分的图片) 〔资料分析〕由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

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

人 体 的 内 环 境 与 稳 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II ■1 2."ii" 1. 体液 (1)体液的概念:是指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汗液、尿液、泪液、消化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 ※血液< P 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还能运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 .血细胞 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I 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液工血浆 2.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内环境二细胞外液 (2)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 血浆 . ■组织液 \ / ①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 毛细血管壁有一 定 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 他物质 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肺巴 ②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 毛细淋巴管的功 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 入血浆; ③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人体内的液体并不都属于内环境,例如: 1)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 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体腔液、关节液虽在体内,但它们不在细胞间,不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交换,故不属于 内环境 ※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见下表) 1、血浆的化学成分: 3) 无机盐离子:钠离子(Na )、氯离子(CI )、钾离子(K )、钙离子(Ca )、碳酸氢根 1 主要成分是水。 2 气体:氧和二氧化碳等。 液等液体由于直接与外界相通,所以不是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 (2)组成- I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必/3 )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案(含答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 (1)概念: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2)成分: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3)内环境各种成分示意图 (3)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 ①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②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2、内环境 (1)定义: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2)体内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1)渗透压: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对水的吸引力越,溶液渗透压越。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于和。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pH):正常人的血浆近,pH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巩固练习】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 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D.血液 2.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3.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4.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 ..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5.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 B.K+C.Na+ D.Ca2+ 6.在下列物质中,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7.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带答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能用概念图描述内环境的组成。 2.通过分析教材资料,结合生活实例概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结合教材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说明内环境所起的媒介作用。 [重难点击] 1.内环境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2.内环境在细胞和外界环境物质交换中的作用。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及比例 2.内环境 (1)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 (3)作用:是生活的直接环境。 问题探究 1.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属于内环境吗? 2.汗液、泪液、唾液和尿液属于细胞外液吗?为什么? 3.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中的成分吗? 4.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管壁细胞b.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c.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e.血浆 【活学活用】

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一题多变 结合上图回答: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③细胞内液。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 (2)②中的水分可以进入________中(填序号)。 (3)给病人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4)②与①从化学成分上看,最大的差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③为细胞内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④为淋巴 B.血红蛋白存在于②中 C.①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②→④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3)本质:是一种,类似于海水。 2.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渗透压 概念渗透压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与溶质微粒 的关系 影响因素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

2.1.4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案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二、教学重点: ①细胞中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能量转换作用。 ②学生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及其转换。 三、教学难点: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能量转换作用。(学生对于微观抽象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 四、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对上一章的内容进行回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构? 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提出的生物现象作出讨论: 1、生物体能由小变大 2、庄稼需要浇水,施肥;动物需要喝水,吃食物…… 得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根据这个结论,提出三个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 A、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1、吃西瓜或苹果时,有什么感觉?(水、糖、酸……) 2、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淀粉) 3、动物油(脂类) 得出: B、细胞内物质的分类: 小分子(一般不含有碳)如无机盐、水、等——无机物 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如糖、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 实验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用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过程中蒸发掉了。 C、组成物质的基本颗粒。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2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星期第节 【课前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习题训练和解析,进一步理解掌握相关的考点知识,同时提高思维分析、知识迁移应用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巩固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证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习题训练和解析,进一步理解掌握重点考点知识,同时提高思维分析、知识迁移应用等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习题训练和解析,进一步理解掌握重点考点知识,同时提高思维分析、知识迁移应用等能力。 【教学课型】习题解析【教学媒体】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通过习题训练和解析,进一步理解掌握重点考点知识,同时提高思 维分析、知识迁移应用等能力。 二、【自主学习】1、自主纠错 2、归纳并熟记相关的要点知识 三、【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理解掌握主干知识 【一】纠错 1、学生自主纠错 2、讨论纠错 3、进行知识归纳梳理并默写背诵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习题解析点拨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细胞内液B.组织液C.细胞外液D.血浆 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小肠壁的肌细胞,从下列哪种液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 A 血浆B.组织液C.淋巴D.小肠腔 4.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细胞内液B.血浆C.淋巴 D. 组织液 5.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小 B.人体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K+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学案1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2020年8月20日 〖基础知识梳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 2、(1)血浆 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 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它主要由血浆通过渗出到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 C.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 A.定义: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 B.生成:由一部分经进入而形成的。 C.回流:经由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汇入中。 3、三者之间的关系 4、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练一练〗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 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血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a相同点: 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③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b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1)渗透压 ①概念: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②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 越多 越少 ③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2)酸碱度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的。细胞不仅依赖于,也参与了的形成和维持。 〖合作探究一〗下列物质中哪些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并说明原因。 ①纤维蛋白原②尿素③呼吸酶④消化酶⑤血红蛋白⑥胰岛素

196.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4.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教案)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5、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创新点和实践点: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电脑网络等工具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校园网网页、演示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材料、幻灯机、投影仪。 说明:演示实验材料装置为:取一段软胶管作为支架,用50×50×2(mm)的玻璃板将软胶管压紧后用透明胶带将四周黏牢,即为扁平水槽。将草履虫培养液滴入水槽。将水槽插入幻灯机的插片架上进行演示。则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清晰可见。 学生:自编的小品、计算机操作能力。 说明:小品的内容最好是人得了某些由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的疾病。他到医院就诊时发生了……。例如:疟疾。(教师提前布置)。最后提出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大家一起来欣赏同学的表演吧! 师:早就听说咱班有一些同学具有表演天赋。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同学们,尽情发挥你的才华吧! 生:活跃,产生表现的欲望。 小品:患者得了疟疾,实习医生误诊为感冒,家属与医生发生争执,对医生不满。家属要求医生解释病因,实习医生解释不清。提出问题:疟疾的病因是什么?疟原虫是什么样的生物?

二、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吧! 师:这组同学表演得非常好,我们每个人都进入到了角色之中。谁能帮助这位医生和患者家属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这个患者得的是疟疾。疟疾的症状是拉肚子。疟疾的病因是由于人们不讲究饮食卫生而引起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听我奶奶说过,疟疾的症状是间歇性的发冷和发热。但是具体的病因我就不知道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疟疾有或多或少地了解。那么,到底疟疾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呢?疟疾的病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打开计算机进入到校园网上查找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举手,老师会帮助你。 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络解决问题。一段时间以后。 师: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在查找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将你们查到的知识跟大家做一下交流。 生:我查到疟疾是由于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内而引起的。 生:我还查找到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分布极广,遍及全世界,主要营寄生生活。生:我找到在我国以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最为常见,有疟蚊(按蚊类)叮咬而传播,即疟原虫由寄生于疟蚊的消化道而进入人的血液,寄生于人的肝细胞、红细胞中。疟原虫对人的危害很大,它能大量地破坏红细胞,使血液中血红蛋白严重减少而造成贫血,使肝脾肿大,也能伤害脑组织,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生:我查到疟原虫主要由按蚊叮咬来传播的,所以在到达疟区后,预防疟疾首先应该有意识地驱除蚊虫叮咬,其次才是药物治疗或预防。但目前没有确切有效的药物用于疟疾预防。 生:我查到万一发病,可以服用青蒿素类药物(如双氢青蒿素)或其他药物(如奎宁、HALFAN等)药物。 生:我查到单细胞生物还有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 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因为能发酵糖类,也叫糖酵母。啤酒酵母是常见的酵母菌,多用于研究有关酵母菌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代谢途径,也是发酵糖类产生乙醇和许多有机酸、酶制剂的材料。 生: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的饵料。

高二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备课教案(新人教必修3)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能力: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认同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板书设计: 细胞内液 一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 淋巴 三者关系: 组织液血浆 淋巴 水 1、血浆的成分无机盐 蛋白质 二内环境的化学组成运输的其他物质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不同的是蛋白质的含量很 少。 3、本质:盐溶液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a.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无机盐:Na+、Cl—

主要因素 b.血浆渗透压蛋白质 大小:约770kPa PH值:7.35——7.45 2、酸碱度:血浆 调节:与HCO 3—、HPO 4 2—等离子有关 3、温度:37℃左右。 四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例如:气体(O 2和CO 2 )的交换 O 2O 2 O 2 O 2 外界肺泡血浆组织液细胞 CO 2 CO 2 CO 2 CO 2 O 2 、养料O 2 、养料 所以:外界环境内环境细胞 2、代谢废物 2 、代谢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举例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相关知识连接 1、人体各大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循环系统。 2、细胞中的化合物? 3、细胞和吸水和失水。 三、知识体系 细胞内液 (一)体液 __________ _________: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二)内环境:_____________ _________:存在于_______________的液体,又叫 __________。是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 _____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细胞生活的直接 环境。

高中生物 1.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新人教 版必修3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模块为《稳态与环境》,因此,在开始本模块的学习时,就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做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 XXXXX: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 XXXXX: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难点】 XXXXX: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自主学习活动1:通过阅读教材P2-P3,明确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含义及细胞外液的组成,并用文字和箭头标示出它们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向。活动2:写出下列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1)组织细胞:(2)血细胞: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4)毛细血管壁细胞: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自学检测 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2、右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1)填出各标号所指液体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2)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填标号)。 (3)图中④内物质来自 。学习任务二

细胞外液的成分自主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P4,了解血浆的化学组成,区分组织液、血浆、淋巴成分的异同。活动2:判断下列物质或反应是否存在或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①葡萄糖()②原尿中的尿素()③血红蛋白()④呼吸氧化酶()⑤抗体()⑥汗液()⑦泪液()⑧血液()⑨消化液()⑩ Na+()乳酸()受精作用()抗体的合成()自学检测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 B、葡萄糖 C、呼吸酶 D、血浆蛋白 4、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①消化酶②抗体③维生素④血浆蛋白⑤SO2-4⑥O2 ⑦血红蛋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⑥⑦ 5、下列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疾病是() A、浮肿 B、手足抽搐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1)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一课时) 王唯教学目标: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教学重点: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教学难点: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自主学习部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 (1)血浆: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的液体,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 (1)定义: 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人体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右。 3、溶液渗透压: 4、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

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__________含量很少。 合作探究部分: 1、细胞外液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 2、根据内环境组成及理化性质解释劣质奶粉造成大头娃娃 3、关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 ①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成分最大的差异是? ②细胞外液中哪些离子的含量明显更多?有什么作用? ③血浆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三、典例: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四、自我检测: 1.下列有关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3.4 细胞的生活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的功能。 2.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学习难点: (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解和演示结合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二)讲授新课 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学生根据提出的生物现象作出讨论: ①生物体能由小变大②庄稼需要浇水,施肥;动物需要喝水,吃食物 学生得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学生根据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①吃西瓜或苹果时,有什么感觉? ②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 ③花生榨油。 学生得出结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有水、氧气、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教师提问:这些物质可以分成哪几类? 学生归纳总结:细胞中的物质分两类:小分子(一般不含有碳),如无机盐、水、等—无机物 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如糖、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 教师课件展示燃烧小麦种子实验(用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过程中蒸发掉了),使学生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教师讲解: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更小的颗粒--原子构成的。(举例: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 展示演示实验验证:蔗糖放到水中,糖溶化了,水也有了甜味。 学生得出结论: ①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②蔗糖在水中溶解,其实就是一个个蔗糖分子分散开来,挤进去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中。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案)

《细胞的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说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描述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描述细胞核在生物的发育、遗传和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对实例或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完成概念的学习过程 (2)尝试通过猜想、类比、推测、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过程,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师生互助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花生、试管、清水、温度计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请看图,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人造皮肤,是为了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难题,科学家研制出来的。研制过程中需要将人的皮肤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那么,怎样才能让培养瓶中的这些细胞活下去呢?应该向培养瓶中加入哪些物质?尝试做出自己的推测吧!(利用高科技成果展示,让学生领略科学风采的同时,激发学生思考本节学习内容) 生:给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二、新知导学 师:我们的身体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在你不知不觉之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衰老,有些细胞在死去,也有新细胞在生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物质与能量,那么,什么是物质,什么是能量呢?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花生,你知道它可以用来烧水吗?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光亮,这是光能,水的温度升高了,这是花生在燃烧时产生热能,这些能量源自花生中的能量,这些能量储存在花生自身所含的物质中,那么,生物体都含有哪些物质和能量呢?它们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细胞的生命中哪一结构起主导作用呢?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开展本节课的学习。(利用花生烧水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提出物质与能量的内在关系,逐步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利用蔗糖扩散到水中的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散在水中的是蔗糖分子,可见,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可由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扩散,分子间又是有差异的,我们来比较一下水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区别:水分子分子较小且不含碳,而蛋白质分子较大含碳,可以燃烧。花生在燃烧过程中,能燃烧的,大分子的,一般含碳的物质我们称之为有机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等,而在花生燃尽后,剩下的不能燃烧的,小分子的,一般不含碳的物质我们称之为无机物,如水、氧气、无机盐等,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质都来自于生物体,储存在细胞中,那么,是什么控制物质的进出呢? 这是与细胞有关的物质交换图,考考你:请判断箭头所代表的物质的含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生:根据图片分析进出细胞的物质的类别,能够进入细胞的是有用的物质,仅排出的是废物如尿素,不能够进入细胞的是其他物质。 师:细胞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些物质,同时,细胞也会有一些废物产生。大家结合右图想一想:细胞的什么结构在控制物质的进出? 生: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结合细胞的结构回答问题) 师:根据物质进出的特点,我们会发现,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的控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物质在进入生物体后,除能够构建细胞,还能将物质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一、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组织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一)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一)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具与教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那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哪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结合问题,讲述新课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图2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师生共答: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 教师讲述: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设问: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环境中呢? 学生阅读:大家看课本P2相关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教师讲述:曹雪芹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从这则资料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因此,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设问: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如血细胞)外有没有液体呢?那么细胞内呢? 师生共答:我们又根据体液分布位置不同的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教师提问:血液是不是体液呢?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讲解 教学步骤: 教师 巩固落实 教学手段: 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节引入

问题导入: 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板书: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虫直 生活在外界环境。那男人是什么做

四、内环境是与外

教学后记: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每个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创设情境,并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了解其中的生物学道理。例如,在探讨“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这个知识点时,我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清水慢慢变红的过程,理解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究细胞膜的作用时,利用类比的方法将细胞膜比作蚊帐,对人类有用的氧气能够进来,而对人类无益的蚊子则不能进来,使学生了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这个知识点,我采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资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通俗地解释细胞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变,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侧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动多种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