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白细胞检查PPT课件-精选文档

成花形细胞簇。
3. 吞噬期 中性粒细胞完全吞噬均匀体。
(三)、LE细胞的检查方法 1. 去纤维蛋白法 2. 血块法
(四)、注意事项 1. 采血后立即检查 2. 孵育时间要适当 3. 镜检时注意事项
(五)、临床意义 发现LE细胞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及抗核抗体的检查,
才能确诊。
e. 低倍镜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 计算
X/4×10 ×20 ×106/L=白细胞/L
式中:在法定计量单位制中用△. △ △ ×109/L表示 X:为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4:为每大方格(即0.1ul)内白细胞平均数。 ×10:1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ul,换算成1ul。 ×20: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将ul换算成L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病程长的化脓性炎症 毒性颗粒:化脓菌感染及大面积烧伤 空泡变性:败血症 杜勒体:是核和胞质发育不平衡表现 核变性:核固缩、核溶解、核破裂
• 2、中性粒细胞的核象 变化
• 核左移
• 核右移
3. 淋巴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异常:
异型淋巴细胞:分三型
具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受电离辐射,除淋巴细胞减 少,还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
胞浆少,常呈淡红或淡紫红色,含少量粗大、不均 匀、排列不规则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常盖于核上, 及细胞边缘。
• 单核细胞
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 直径15-25um,胞浆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呈毛玻 璃样半透明,含有大量细小、灰尘样嗜天青颗粒,可 见空泡。细胞核大,呈不规则圆形、肾形、马蹄形或 不规则分叶,有时折叠扭曲。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 状。
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
(四)、计算
嗜酸性粒细胞/L=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20 ×106
3. 吞噬期 中性粒细胞完全吞噬均匀体。
(三)、LE细胞的检查方法 1. 去纤维蛋白法 2. 血块法
(四)、注意事项 1. 采血后立即检查 2. 孵育时间要适当 3. 镜检时注意事项
(五)、临床意义 发现LE细胞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及抗核抗体的检查,
才能确诊。
e. 低倍镜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 计算
X/4×10 ×20 ×106/L=白细胞/L
式中:在法定计量单位制中用△. △ △ ×109/L表示 X:为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4:为每大方格(即0.1ul)内白细胞平均数。 ×10:1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ul,换算成1ul。 ×20: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将ul换算成L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病程长的化脓性炎症 毒性颗粒:化脓菌感染及大面积烧伤 空泡变性:败血症 杜勒体:是核和胞质发育不平衡表现 核变性:核固缩、核溶解、核破裂
• 2、中性粒细胞的核象 变化
• 核左移
• 核右移
3. 淋巴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异常:
异型淋巴细胞:分三型
具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受电离辐射,除淋巴细胞减 少,还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
胞浆少,常呈淡红或淡紫红色,含少量粗大、不均 匀、排列不规则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常盖于核上, 及细胞边缘。
• 单核细胞
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 直径15-25um,胞浆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呈毛玻 璃样半透明,含有大量细小、灰尘样嗜天青颗粒,可 见空泡。细胞核大,呈不规则圆形、肾形、马蹄形或 不规则分叶,有时折叠扭曲。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 状。
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
(四)、计算
嗜酸性粒细胞/L=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20 ×106
白细胞检测知识讲座47页PPT

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白细胞检查》ppt课件

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胞质中 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深紫褐色或紫 黑色颗粒。含中毒颗粒的细胞所占中性粒细胞比值称中毒指数, 指数越大,感染中毒情况越严重。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空泡构成:中性粒细胞胞质或胞核出现1个 或数个空泡。是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 缺失的结果。常见于严重感染或败血症。
3、空泡
4、杜勒体
5、核变性
@棒状小体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核左移 2、核右移
@淋巴细胞的异常形状
1、异性淋巴细胞〔空泡型、不规那么型、幼稚
型〕
2、具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
@其他异常白细胞
1、巨多核中性粒细胞
2、畸形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大小不均:常见于化脓性感染。与内毒素等 要素作用与早期中性粒细胞,使其发生顿挫 性不规那么分裂、增殖有关。
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因毒性变化而在胞质中 保管的部分嗜碱性区域。圆形、梨形,染成天 蓝色。是胞质发育不成熟的表现。见于严重感 染如肺炎、麻疹、败血症、烧伤。
退行性变:细胞发生胞体肿胀、边缘不明 晰、构造模糊、核固缩、核肿胀、核溶解 等景象,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细胞。
棒状小体(Auer body)
白细胞胞质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1个或数个,长约1-6nm.是 初级嗜天青颗粒结晶化的形状。对鉴别急性白细胞类型有重 要价值。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少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无〕
卫星核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主核旁有一个游离的卫星小核。因染色体损伤,丧 失着丝点的染色单体或其片段在有丝分裂末期进去子代细胞 遗传物质体系内而构成。常见于较大剂量电离辐射、核辐射 、抗癌药物损伤细胞。
学习的苦楚是暂时的, 未学到的苦楚是终生的。 愿同窗们是幸福的!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空泡构成:中性粒细胞胞质或胞核出现1个 或数个空泡。是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 缺失的结果。常见于严重感染或败血症。
3、空泡
4、杜勒体
5、核变性
@棒状小体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核左移 2、核右移
@淋巴细胞的异常形状
1、异性淋巴细胞〔空泡型、不规那么型、幼稚
型〕
2、具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
@其他异常白细胞
1、巨多核中性粒细胞
2、畸形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大小不均:常见于化脓性感染。与内毒素等 要素作用与早期中性粒细胞,使其发生顿挫 性不规那么分裂、增殖有关。
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因毒性变化而在胞质中 保管的部分嗜碱性区域。圆形、梨形,染成天 蓝色。是胞质发育不成熟的表现。见于严重感 染如肺炎、麻疹、败血症、烧伤。
退行性变:细胞发生胞体肿胀、边缘不明 晰、构造模糊、核固缩、核肿胀、核溶解 等景象,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细胞。
棒状小体(Auer body)
白细胞胞质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1个或数个,长约1-6nm.是 初级嗜天青颗粒结晶化的形状。对鉴别急性白细胞类型有重 要价值。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少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无〕
卫星核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主核旁有一个游离的卫星小核。因染色体损伤,丧 失着丝点的染色单体或其片段在有丝分裂末期进去子代细胞 遗传物质体系内而构成。常见于较大剂量电离辐射、核辐射 、抗癌药物损伤细胞。
学习的苦楚是暂时的, 未学到的苦楚是终生的。 愿同窗们是幸福的!
白细胞检验基础理论ppt课件

生成池:包括原始单核成细胞、幼稚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功熟能
晚幼粒细胞
贮淋存巴池 细:胞大、部浆分细单胞核的细功池胞能立即离开骨髓进入血液。
边缘单核细胞池约为循环单核细胞池的3倍。
介导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T细胞:CD10,CD7,CD2,CD3,CD4,CD8
B细胞:特异性抗原CD19,CD贮20,CD21,CD22,CD77,CD79,SmIg
产生抗体 免疫调节作用
抗原递呈作用 自发地发挥细胞
毒效应 ADCC效应
第十一章 白细胞检验基础理论
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动力学
各系主要特征性免疫标记
B淋巴细胞膜表面受体分子
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动力学
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功能
B细胞:特异性抗原CD19,CD20,CD21,CD22,CD77,CD79,SmIg
包
括包
HLA 括
-A, HLA
B, -DR,
C位
DP 和
点 DQ
的抗
抗原
原
中性粒细胞 膜表面受体
单核-巨 噬细胞表 面受体
T淋巴细胞 膜受体分子
B淋巴细胞膜表面受体分子
淋巴细 胞
髓系 细胞
造血 干、 祖细 胞
调
趋 化
细 胞
理因因
素子子
受受受
体
体体
有
有
丝 分 TCR 裂 原
病
Fc
毒 BCR 受
受
体
补 体 受
骨髓
循环池(CMP)
边缘池(MMP)
边缘单核细胞池约为 循环单核细胞池的3倍。
血液中单核细胞移向 结缔组织或器官,成 为一个典型的巨噬细 胞,巨噬细胞在组织 有不同的名称。
血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临床检验课件)

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以及血 管栓塞(如心肌梗死、肺梗死)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 使组织严重损伤者,在12~36h内常见白细胞增高, 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有无术后感染,与 心绞痛鉴别。
D、急性溶血:缺氧及分解产物刺激
E、急性失血:
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 娠破裂等,白细胞总数常在1~2h内迅速增高,可 达(10 ~ 20)X109/L,
3.淋巴细胞(lymphocyte,L)
(1)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 指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 成人:大于 4.0×109/L; 儿童:4岁以上大于7.2×109/L、
4岁以下大于9.0×109/L。
(1)淋巴细胞增多:
(2)淋巴细胞减少(1ymphopenia):
指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减低(成人< 1.0×109/L)。
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 反应性等有关
B、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在有明确病因的刺激下,出
现白细胞数中度增高(<50Xl09/L),多以成熟中性粒细胞 增多为主,原始、早幼粒细胞增多少见(<10%),常伴较明 显的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其他细胞均无明显变化。
C.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核右移(shih to the right):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右 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
2)病理性增多:外周血白细胞>10X109/L
① 反应性增多,可见于: A、 急性感染或炎症:为引起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
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 球菌、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 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
稀释
固有误差还应包括计数室和吸管的使用次数,即计
D、急性溶血:缺氧及分解产物刺激
E、急性失血:
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 娠破裂等,白细胞总数常在1~2h内迅速增高,可 达(10 ~ 20)X109/L,
3.淋巴细胞(lymphocyte,L)
(1)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 指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 成人:大于 4.0×109/L; 儿童:4岁以上大于7.2×109/L、
4岁以下大于9.0×109/L。
(1)淋巴细胞增多:
(2)淋巴细胞减少(1ymphopenia):
指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减低(成人< 1.0×109/L)。
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 反应性等有关
B、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在有明确病因的刺激下,出
现白细胞数中度增高(<50Xl09/L),多以成熟中性粒细胞 增多为主,原始、早幼粒细胞增多少见(<10%),常伴较明 显的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其他细胞均无明显变化。
C.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核右移(shih to the right):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右 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
2)病理性增多:外周血白细胞>10X109/L
① 反应性增多,可见于: A、 急性感染或炎症:为引起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
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 球菌、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 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
稀释
固有误差还应包括计数室和吸管的使用次数,即计
诊断-白细胞检查课件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胞体大,直径达16~25μm,核分叶 在5叶以上,甚至在10以上,染色质疏松。常见于巨幼贫、抗代谢 药物治疗后。
棒状小体: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1 条或数条不 定。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即可确诊为白血病。
严重感染、白血病、恶性贫血、肿瘤转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 冻伤以及血管栓塞(心肌梗死、肺梗死) 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使组织严重损伤者 ,在12~36h内WBC增高,以分叶核增多为 主。
(3) 急性溶血: 缺氧、分解产物刺激BM贮备池粒细胞释放, 分叶核为主。
(4) 急性失血: 大出血,WBC 1~2h内迅速上升,达(10~ 20)×10^9/L,主要是分叶核增多。内出 血(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输卵管妊娠 破裂)更显著。
(1)感染 革兰阴性菌如伤寒、副伤寒,WBC可低至 2×10^9/L;病毒如流感。内毒素及病毒 使边缘池粒细胞增多而至循环池粒细胞 减低,也可能是内毒素抑制骨髓粒细胞释 放。原虫:疟疾、黑热病。
(2)血液病:再障、非白
(3)慢性理化损伤:辐射(X线)、药物 (化疗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氯霉素), 化学物质(苯、铅、汞),抑制有丝分裂 。
一、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白 细胞的总数。有显微镜法和血液分析仪法两 种方法。
【参考值】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月~2岁: (11~12)×109/L
【临床意义】
与中性粒细胞变化有相关性,意义差 不多。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differential count, DC)
【临床意义】
白细胞检验(共67张PPT)

〔3〕 Pelger-Huet畸形
〔4〕 Chediak-higashi畸形
〔5〕 Alder-Reilly畸形
〔6〕 May-Hegglin畸形
临床意义
▪ 中性粒细胞分化发育
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响:
▪ 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
6月-2岁:〔11-12〕×109/L X/4×10 ×20 ×106/L=白细胞/L 2、及时混匀但不可过分振摇。 能冲浑稀释液〕,混匀。 2、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也可呈阳性。 〔2〕具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 原理: 用稀乙酸将血液稀释并破坏红细胞,混匀后, 液中白细胞总数。 1、标本不能放置过久; 四、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器材同红细胞计数。 只有找到典型的吞噬体才能报告为阳性。 3、淋巴细胞形态异常: 常规考核标准 〔RCS〕 〔1〕异形淋巴细胞:Ⅰ型〔空泡型〕
〔5〕 Alder-Reilly畸形
要求:分化阶段、外周血白细胞与骨髓的关系、各种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血液稀释20倍,计数区域为两个计数池各四角及正中的五个大方格共10个大方格,静置时间为2~5分钟。
1、血液稀释后应在0.
采血→ 制作血涂片→枯燥后染色 →LPF观察→枯燥后油镜下 进行分类计数→ 计算→出报告
[质量控制]
1、血液稀释后应在0.5-1小时内完成计数。
2、及时混匀但不可过分振摇。
3、采血时间要固定。
4、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浓度应恰当〔如乙醇 应在30~35%〕,否那么计数结果偏低。
[参考值] 〔0.05~0.5〕×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交感神经兴奋→脑垂体ACTH释放↑→肾上 腺皮质激素↑→阻止骨髓释放E及促进E向组织 浸润→血液中E减少 2、病理性变化: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表〕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及大手 术后,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试讲内容白细胞检查课件

对值成人>4×109/L、儿童>7.2×109/L、 4岁以下>9×109/L。见于儿童期淋巴细胞 生理性增多。
(2)病理性增多: 见于急性传染病 (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
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
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等)、
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白血病
(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
19
➢ 4)妊娠与分娩: 妊娠超过5个月白细胞可达 15×109/L以上,妊娠最后1个月波动于 (12~17)×109/L,分娩时白细胞可达 34×109/L,分娩后2~5d内恢复正常。
➢
5)其他: 吸烟者白细胞计数高于非吸烟者 30%(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 胞)。
20
➢ (2)病理性增多
(3)减低: 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 28
❖ 单核细胞 (1)生理性增多: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
对值计数超过0.8×109/L。儿童外周血单 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 周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 15%或更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中性粒 细胞变化相平行。
(2)病理性增多: 见于某些感染(如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 等)、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 (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某些 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 29
逐渐减至成人水平。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占绝对优势
(6~28)×109/L,1周内降至5×109/L,第6~9d减
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随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婴
儿期以淋巴细胞数为主(可达70%),2~3岁后,淋
巴细胞逐渐减低,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4~5岁两者
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
(2)病理性增多: 见于急性传染病 (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
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
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等)、
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白血病
(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
19
➢ 4)妊娠与分娩: 妊娠超过5个月白细胞可达 15×109/L以上,妊娠最后1个月波动于 (12~17)×109/L,分娩时白细胞可达 34×109/L,分娩后2~5d内恢复正常。
➢
5)其他: 吸烟者白细胞计数高于非吸烟者 30%(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 胞)。
20
➢ (2)病理性增多
(3)减低: 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 28
❖ 单核细胞 (1)生理性增多: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
对值计数超过0.8×109/L。儿童外周血单 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 周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 15%或更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中性粒 细胞变化相平行。
(2)病理性增多: 见于某些感染(如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 等)、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 (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某些 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 29
逐渐减至成人水平。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占绝对优势
(6~28)×109/L,1周内降至5×109/L,第6~9d减
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随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婴
儿期以淋巴细胞数为主(可达70%),2~3岁后,淋
巴细胞逐渐减低,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4~5岁两者
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BC<4.0×109/L
粒细胞减少症
PMN<1.5×109/L
粒细胞缺乏症
PMN<0.5×109/L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24
(一)发生机制
生成减少
成熟障碍
分布异常
破坏过多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25
(二)临床意义
1、感染性疾病
病毒---流感、肝炎、风疹 细菌---伤寒、结核、 原虫---疟疾、黑热病 重度细菌感染---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17
1、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高温、严寒
饥饿、饱餐
剧烈运动
惊吓、情绪激动
新生儿
孕妇、分娩
生理性增多通常为一过性,不伴有质量变化.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18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症 大面积组织损伤 大出血或急性溶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内分泌紊乱 免疫反应
老计量单位 4千~1万/mm3
1.5万~2.0万/mm3
1~2岁婴儿 (11~12)×109/L 1.1万~1.2万/mm3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7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 WBC >10 × 109/L
白细胞减少:WBC < 4 × 109/L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功能池
液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5
二、白细胞白计细数胞包括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6
(一) 白细胞计数正常值
年龄组 新计量单位 成年人组 (4~10)×109/L 新生儿组 (15~20)×109/L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3
(一)血细胞的分化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4
干细 (二)中性粒细胞的造血动力学
胞池
分裂池
成骨熟髓池 约10天
贮备池
血液 约10h
原 粒
早 幼 粒
中 幼 粒
晚杆 幼状 粒核
杆分 状叶 核核
循环池 边缘池
组 织 、
体
生长成熟池
4.急性失血----内出血较外出血更显著 5.急性中毒----
外源----化学药物、化学物质、生物毒素 内源----糖尿病酮征酸中毒……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21
6.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肿瘤 机制-----肿瘤组织坏死 -----产生CSF -----骨髓转移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8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9
1、白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大小
外形
核形
细胞核 染色质 量
细胞质 着色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10
细胞
中性杆状 中性分叶 嗜酸分叶 嗜碱分叶
淋巴 单核
大小 外形 细 胞 核
细胞质
总数低、分类中性粒细胞高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26
2、造血功能障碍
再障
粒减、粒缺
非白血病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
巨幼细胞性贫血
PNH…..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27
3. 理化因素损伤造血功能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7.类风关、痛风、严重缺氧--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
持续增高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22
急性白血病
增生性增多
分裂池
类白血病反应
成熟池
贮备池
循环池
慢粒细胞白血病
分裂池
成熟池
贮备池
循环池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23
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
(μm)
核形 核染质 着色 颗粒
10~15 圆
腊肠样 深紫红 淡桔红 多细
粗糙
淡紫
10~15 圆
2~5叶
深紫红 淡桔红 多细
粗糙
淡紫
11~16 圆
眼镜样 深紫红 淡桔红 粗圆
粗糙
鲜桔
10~12 圆
不清
淡桔红 不均 蓝黑
6~15 圆/椭圆 圆/椭圆 深紫红 淡蓝 多无
粗块 透明 深紫
10~20 圆/不规则 不规则 淡紫红 淡灰蓝 细小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网状诊断学教研室紫红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11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12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13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14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15
2、各百类分白数%细胞正绝对常值值×109/L
中性杆状 1-5
0.04-0.05
中性分叶 50-70
2-7
嗜酸性分叶 0.5-5
0.02-0.5
嗜碱性分叶 0-1
0-0.1
淋巴细胞
20-40
0.8-4
单核细胞
3-8
0.12-0.8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16
(一)嗜中性粒细胞
• 增多 • 减少 • 核象变化 • 形态异常 • 类白血病反应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学习要点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概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类白血病反应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2
一、概述白细胞包括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异常增生 造血系统肿瘤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19
反应性增多
1.急性感染或炎症-----局限、
轻度
1~2万
中等度
2~3万
重度
>3万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12~26小时内可见升高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Hale Waihona Puke 203.急性溶血----相对缺氧 红细胞分解产物
28
4.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亢进 ---脾亢、噬血细胞综合症
5.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白细胞检查知识讲座
29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可反映其成熟状态,原始
粒细胞核圆形,核浆比例大,染色质疏松,有 清晰核仁可见,随着细胞的发育,核浆比例逐 渐减小,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逐渐变致密, 最后浓缩成团块状,核形由圆形变为类圆、半 圆、肾形、杆状、分叶。核分叶越多,细胞越 衰老,因此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可反映机体 的某些病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