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钢党校)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适用专业:健康管理编制部门:

学时:24学分:3分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李锡霞2019年3月7日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2019年月日

一、课程属性

1.课程的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专业必修课,它包含护理学导论部分与基础护理学部分,该课程是一门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2. 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第3、4学期开设,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在护理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链接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桥梁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综合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其前导课程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其后续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康养专业学生上述课程部分不涉及)。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在课程中还要注意

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护理基本理论,评判性分析临床基础护理有关问题和患者的身心需要,学会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基础护理技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实现护理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最终目标。

二、课程目标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

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

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5.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

1. 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

2. 能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合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

3.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心理护理的能力;

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具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能力;

5. 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1. 确立积极的专业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级职业情感;

2.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吃苦耐劳、严谨慎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3. 培养较高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及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

4. 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与同情心,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

5.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

6. 具备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理念。

三、课程内容及实施

1. 课程结构及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讲授21h,见习及实践教学3h,因此授课中,重视理论传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本学科实践操作的基本技术,提高应用能力。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在学生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2课程教学详细设计

四、教学条件

1.教学设备

2.教学师资

3.教材与参考资料

2017年教材:

刘玮王琼莲主编.《护理学基础》(第一版),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年.

参考资料:

[1] 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 崔焱主编.《护理学基础》(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3] 李小萍主编.《护理学基础》(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4] 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5] 王维利主编.《护理学导论》(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6] 尚少梅主编.《护理学基础》(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 教学资源

国内同类专业相同课程精品课程网站;模拟病房、示教室、操作练习室、多媒体课件,VCD光盘;见习医院;实习基地;护理专业参考用书、专业报刊等。

五、考核评价

本课程过程考核(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阶段测验、案例讨论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而成)占总成绩的20%,实践考核(采用技能操作考核形成,依据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根据试题的参考答案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50%。

其中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护理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本课程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以综合考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与技能掌握及素质情况,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目标的掌握程度。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基础教材,它包括了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专业与法律、护理程序、以及基础护理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总体要求 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病人的生理需求及心理社会需求,用护理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学基础》主要教授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时数分配 总学时:81 (理论:60 操作:21)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及护理学的任务和范畴。 熟悉护理工作方式及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了解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课程内容 一、护理学的形成,现代护理学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二、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素质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三、学习护理学基础的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现代护理的任务和范畴、发展方向 考核要求 一、掌握现代护理学发展的特点,护理学的主要任务 二、熟悉护理学实践的范畴 三、了解我国卫生保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方向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基本需要的特性及意义,健康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熟悉护理的发展历程,成长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护理的特征,整体护理为护理领域带来的变革 课程内容 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人的基本需要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 四、人的自我发展 五、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六、人的内外环境、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七、护理的概念及演变进程 八、护士在维持和促进健康中的角色 九、专业与护理专业 十、学习护理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健康的定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压疮预防及护理操作流程

压疮预防及护理操作流程 目的 1.使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完整 2.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受压部位出现压疮 3.原有皮肤损害改善或痊愈 用物准备 基础护理车上层:50%酒精,无菌碗,消毒棉球,敷料(凡士林纱布),无菌镊子2-3把,翻身卡,笔,注射器,透明贴,毛巾,大浴巾(2块) 下层:脸盆(内盛50-52C热水)污物盘 操作流程 1.护士查看压疮记录,床号,姓名,病情 2.敲门进入病房,至患者床旁 3.向病人和家属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合作后评诂病人 “XX女士(先生)您好,我叫XX,您因为不能下床,长期卧床,体质消瘦,局部长期受压,容易(已经)出现压疮,为了防止压疮发生(加重),我现在要帮你做压疮的护理,就是翻个身,按摩下皮肤,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这样您就会感觉舒适些,对疾病的康复有帮助”(对病人本人)“XX女士(先生)您好,我叫XX,您的爷爷因为长期卧床,体质消瘦,局部长期受压,容易(已经)出现压疮,为了防止压疮发生(加重),我现在要帮爷爷做压疮的护理,需要翻身,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这样爷爷会感觉舒适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病人家属) 4.评诂病人皮肤,协助病人翻身 “爷爷,我帮您翻下身”(使患者双手抱于胸前,双腿曲膝,左手扶背,右手扶双膝,轻翻转病人,“爷爷,我看下你后背的皮肤”(轻轻掀开衣物,查看局部情况,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盖好衣被 5.环境评诂(调好室温,关好门窗)“您觉得房间温度怎样,需要升高或降低温度吗” 6.根据压疮的程度与面积准备用物 7.携用物至床旁 8.将盛有温水的脸盆放于床旁桌或椅上 9.根据病情协助病人取俯卧位或侧卧 “爷爷,我帮你翻过身子,就是侧向另一边,背对着我”(依翻身法将病人侧过去,可请家属立于患者面前,握住患者手) 10.盖好衣被,暴露患者背部 11.将一大浴巾垫于患者身下,一块盖于上半身 “爷爷,我现在要帮您擦洗后背,如果您觉得哪里不舒服,请告诉我” 12.用小毛巾在手上卷成手套样,蘸水拧干,先擦拭患者颈部,询问患者水温是否满意“爷爷,您觉得水温怎么样?需要添加冷(热)水吗?”根据病人需要加水,再次询问至病人满意后,依次擦净肩部,背部,臀部等。 13.按摩背部 1)1按摩者斜站于患者右侧两手掌蘸少许50%酒精以手掌的大小鱼际作按摩 “爷爷,刚开始您会觉得有点凉凉的,是因为酒精的作用,之后您就会觉得皮肤有点发热很舒服了,您觉得我的力道还行吗?需要加重或是减轻吗?”根据病人需要及承受程度加重或减轻力量。 14.从臀部上方开始,沿脊柱两旁向上按摩,至肩部时,用力稍轻,环行按摩,再向下至腰部,骶尾部。 如些有节奏的反复按摩数次,至皮肤轻微发红 15.再用拇指指腹蘸50%酒精由骶尾部开始沿脊柱按摩至第七颈椎处 16.受压处局部按摩(用手掌的大小鱼际蘸少许红花酒精紧贴皮肤按摩) 17.按摩毕,用毛巾擦去皮肤上的酒精 “爷爷,您现在是不是觉得皮肤发热了,我帮您把背上的酒精擦拭干净” 18.撤去大浴巾,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并取舒适卧位 “爷爷,现在已经做完了,我帮您翻过来平躺着,您会舒服些,XX女士(先生)请您一起帮忙,慢慢将爷爷翻过来。” 19.压疮护理 1)揭除污染敷料(敷料与创面粘贴,应用生理盐水浸湿后轻轻除去) 2)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稍大于敷料范围,用70%酒精棉球擦拭2-3遍,避免拭入伤口内 3)清理伤口:观察伤口,用生理盐水或其它药物棉球沾拭创面,拭净分泌物,脓液,纤维素膜等;用器械剪除坏死组织,痂皮等;留取标本送细胞培养;观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4)创面用药:一般不主张创面用药,感染创面可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酌情用抗生素,或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5)包扎伤口:根据伤口分泌物量,加盖纱布6-8层以上;外用胶布固定或酌情用绷带包扎 6)换药后处理:安置好患者,按规定处理污物 7)洗手后记录换药情况

护理学基础最新版本

名词解释 1.: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负责为达到预期结果而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 2、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3、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4、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5.护患关系:是指在医疗护理实践活动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确立的一种人际关系。6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7、假痛:是疼痛记忆和感觉在人大脑皮质造成的强兴奋灶的后遗影响 8、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9,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 ,10洗胃法:是指将胃管经一侧鼻孔插入到胃内,利用虹吸或负压或重力的作用,将洗液体灌入胃内将其洗净的方法。 11指医生开些医嘱时起,有效时间24h以上,可连续遵循,当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即失效。如护理级别、饮食、药物等。 12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13、隔离:把某些患传染性疾病的病人与其他人群分开,避免接触 14.医院内感染:住院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出于潜伏期,却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 15热能:又称能量,热量等,它是生命的能源,是维持人每天活动以及维持正常体温各种生理活动的源泉。 16尿潴留:膀胱内积有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成为尿潴留 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个创立护理学的人是南丁格尔。 2、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由低到高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护理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人、健康、环境和护理等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扭曼将环境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自身环境。 5、病室的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换置室内空气的目的。 6、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以下特性:整齐、舒适、安全、美观和安静性。 7、疾病在心理上一般经过三个阶段过渡期、承认期、恢复期。 8、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有: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医源性损伤、。 9、护理程序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环节。 10、护理诊断陈述方式包括:护理诊断名称(P)+相关因素(E)+临床表现(S);多用于现存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名称(P)+相关因素(E);用于"有……危险"的护理诊断;护

《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实训指导(十六) 鼻饲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

《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实训指导(十六) 鼻饲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灌管饲法的定义、鼻饲法的定义、要素饮食的定义 2、能理解并记忆鼻饲法的目的及要素饮食的目的 3、理解要素饮食的应用方法及掌握其注意事项 4、通过教师示教,学生练习,能正确为病人实施鼻饲法 5、在鼻饲法操作中,注意掌握操作注意事项 6、操作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做好沟通与交流并注意观察 实验主要器材: 1、模拟病人 2、鼻饲法用物 主要教学内容: 1、讲授管饲法定义、鼻饲法定义及目的、要素饮食的定义、目的 2、讲授要素饮食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鼻饲法的注意事项 3、示教鼻饲法的操作步骤 4、老师指导、带教操作,学生练习 管饲饮食 一、管饲饮食 1、管饲法: ——对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为保证其能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可通过导管供给其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或营养液的方法。 2、鼻饲法: ——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目的】对昏迷患者或不能由口进食者,以鼻胃管供给食物和药物,以维持患者的营养和治疗的需要。 【评估】 1、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 2、患者的合作程度。 3、患者的鼻腔情况。

【实施】 操作步骤: (一)插管 1、护士自身准备,备齐用物 2、核对、解释 3、采取合适体位:半坐位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 4、打开鼻饲包,垫治疗巾,放好弯盘 5、选择一侧鼻腔并用棉签清洁 6、测量胃管插入长度并做记号 7、润滑胃管前端 8、一手托住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插入,至10~15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以配合插管 9、如是昏迷患者,插管前去枕、头后仰,当插入15cm,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再缓缓插入。 10、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固定于鼻翼和颊部 (二)灌注食物 1、每次灌注前先确定胃管在胃内,并注入少量温开水检查胃管是否通畅 2、缓慢灌注鼻饲液或药液 3、鼻饲结束后再注入少量温开水 4、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用橡皮圈系紧,并固定于大单上 5、整理床单位 6、洗净用物 7、洗手,记录鼻饲的种类、量、患者的情况 (三)拔管 1、弯盘放于患者颌下,夹紧胃管末端置于弯盘内,撕去固定的胶布 2、嘱患者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时拔管,拔出时用纱布包裹胃管,到咽喉处要迅速拔管,拔出后置于弯盘内。 3、清洁鼻腔,擦去胶布痕迹,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安置患者于舒适卧位。 4、洗手,记录拔管时间,患者反应。 注意事项: 1、胃管插入长度为:前额发迹至胸骨剑突或由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成人为45~55cm 2、插管时,动作轻稳以避免损伤患者鼻腔粘膜 3、插入过程中患者出现剧烈恶心、呕吐嘱患者深呼吸,如果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说明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后再重新插入 4、证实胃管在胃内的方法: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for Fundamental Nursing 一、课程任务与性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操作考核及实验报告测评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30%。 三、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学时数 绪论 1 环境 3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3 铺备用床法、铺麻醉床法12 舒适与安全 3 卧位与搬运3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9 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6 患者的清洁卫生 6 口腔、皮肤、头发护理 6 休息与活动 3 协助患者活动 3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8 T、P、R、BP测量及绘制、鼻导管 吸氧法 9 冷、热疗法 1 冷、热疗法 3 饮食与营养 6 鼻饲法 3 排泄 6 女患者导尿术、灌肠法 6 给药9 摆发口服药法、肌内注射法、静脉 注射法、皮下注射法、皮肤过敏试 验法 15 静脉输液与输血8 周围静脉输液法 6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6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6

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护理人员基础操作流程 备用床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铺床要求:1)先床头后床尾、先右边后左边; 2)大单在右侧铺;被套在左边铺; 3)先移床头柜,最后床头柜归位。 4)大单、被套、棉胎的折叠及展开要过关; 姿势要求:上身挺直,两腿分开弓步或马步。 节力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小动作。 质量要求:床角平紧、中线对齐,棉胎无皱折、枕头四角充实。 1、目的: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受新病人。 2、操作前准备 (1)自身准备:衣帽整洁,正确戴口罩,洗手. (2)用物准备:治疗车,床,床垫,床褥,棉胎或者毛毯,枕芯,大单或者床褥罩,被套,枕套. (3)环境准备:清洁通风,无病人治疗和进餐; 3、操作流程 一、准备 1、按使用顺序自上至下为大单,被套,棉胎,枕套,枕芯之用物携至床边; 2、各用物折方法正确,有脚轮的床应先固定,调整床的高度; 3、移床头柜距床20厘米,椅子放床尾正中离床约15厘米;

4、将用物放在椅子或者治疗车上,酌情翻床垫,扫床铺,铺床褥。 二、铺大单 1、大单展开 酌情翻床垫; 将大单的散边朝上且散边在远身侧对齐床右侧上端的中心十字交叉线处,散开; 2、铺角右手托起床垫左手伸过床头中线将大单塞入床垫下在离床头约30厘米处,右手将大单边缘向上提起,使之成一等边三角形,左手夹住下垂三角形平整地塞入床垫下; 3、先床头后床尾,两端折成45度角塞床垫下,中间床单位拉进平塞于床垫下. 4、转至对策,先床头再后中间,无拍拉等多余动作。 三、套被子 1、在床左侧将被套正面向上,开口朝床尾,散边在远身侧,对齐床上端中线,散开; 2、将被套开口端的被套上层拉到床头方向,距离床尾1/3,中线对齐平铺床上; 3、将S型棉被底边放在被套开口处对齐封口,将棉被上端拉至被套顶端. 4、用一字节系好床尾的带子,被子上缘与床头平齐; 5、将两侧边沿内折平齐床垫,尾端向内折与床尾平齐。 三、套枕头

基础护理学试章节强化练习第四章 舒适与安全

基础护理学试章节强化练习 第四章舒适与安全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哪项不是舒适是的正常表现(E) A. 没有疼痛 B. 没有焦虑 C. 没有忧愁D.轻松自在 E. 十分欣快 2. 不舒适中最为严重的表现形式是(B) A. 失眠 B. 疼痛 C. 烦躁不安 D. 紧张 E. 精神不振 3. 引起病人不舒适的身体方面的因素不包括(D) A. 疾病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B. 不适当的姿势和体位 C.治疗引发的活动受限 D. 身体隐私部位的暴露 E. 日常自理活动受限 4. 引起病人不舒适的环境方面的因素不包括(E) A. 病室的光线 B. 过高的温度 C. 仪器的音响 D. 空气的污浊 E. 护士服的颜色 5. 腰穿后6h内去枕平卧的目的室(D) A.预防脑压增高 B. 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C. 防止脑缺血 D. 预防脑压降低 E. 预防脑部感染 6. 侧卧位适用于(A) A.肛门检查 B. 膀胱检查 C. 会阴检查 D. 腹部检查 E. 腰背部检查 7. 胃切除术后病人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B) A.减少局部出血 B. 减轻伤口缝合出张力 C. 使静脉回流血量减少 D. 防止腹膜粘连 E. 减轻肺部淤血 8. 病人李某,甲状腺手术治疗后采取半坐卧位的主要目的是(A) A. 减轻局部出血 B. 预防感染 C. 避免疼痛D.有利于伤口愈合 E. 改善呼吸困难 9. 因心包积液导致呼吸极度困难的病人应采用(E) A. 俯卧位 B. 去枕仰卧位 C. 侧卧位D.侧卧位 E. 端坐位 10. 用于肺部分泌物引流时,可用何种卧位(B) A. 头高足低位 B . 头低足高位 C. 俯卧位 D. 侧卧位 E. 屈膝仰卧位 11. 病人李太太,医嘱为今晨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术前准备作留置导尿,护士在操作时,应为病人安置的体位时(E) A. 右侧卧位 B. 头低脚高位 C. 俯卧位 D. 膝胸卧位 E.屈膝仰卧位 12. 护士为一昏迷病人翻身侧卧,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B) A. 将病人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 B. 先将病人双下肢移向护士一侧床沿,再将病人的肩部外移 C. 一手扶肩,一手扶膝轻推病人转向对侧 D. 在病人背部、胸前及两膝间放置软枕 E. 翻身是应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13. 人体所能感觉导的最小疼痛称为(E) A.疼痛强度 B. 疼痛耐受力 C. 功能性疼痛 D. 假痛 E.疼痛阈 14. 用数字式疼痛评定法评估疼痛时“0”代表(B) A.微痛 B. 疼痛耐受力 C. 中度疼痛 D. 重度疼痛 E. 剧烈疼痛 15. 病人张某,术后伤口更换敷料,护士在护理病人时,哪种做法不妥(B) A. 换药时陪伴病人,与病人谈心 B. 换药疼痛剧烈时,及时给予止痛剂 C. 帮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减轻部舒适感 D. 换药动作要轻柔且熟练,以减轻疼痛 E. 换药前给予止痛剂止痛 16.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约(E) A.2个月以上的疼痛 B. 3个月以上的疼痛 C. 4个月以上的疼痛 D. 5个月以上的疼痛 E. 6个月以上的疼痛 17. 腰背部烧伤病人应取(B) A.平卧位 B. 俯卧位 C. 屈膝仰卧位D.侧卧位 E. 半坐卧位 18. 以下哪种病人不需应用保护具(D) A. 高热病人 B. 约束带是否牢靠 C. 体位是否舒适 D. 体温过低病人 E. 谵妄病人 19. 使用约束带时,应重点观察(D) A. 衬垫是否垫好 B. 约束带是否牢靠 C. 体位是否舒适 D. 局部皮肤颜色及温度 E. 神志是否清楚 20. 使用拐杖是,拐杖的底端应该放在侧面剧烈足跟(C) A. 5~10cm ~15cm C. 15~20cm D. 30~40cm ~30cm 三.填空题 1.用整体观点来解释舒适,可分为四个方面(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环境舒适)、(社会舒适)。 2.不舒适通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紧张、精神不振、不能入睡、消极失望、以及身体无力)难以坚持日常工作和生活。 3.根据卧位的平衡稳定性,卧位可分为(稳定性卧位)、(不稳定性卧位)。

妇产科护理学精品课程5套模拟无答案

妇产科护理学试卷 综合练习1 1.正常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泌期发生在月经的第()天 A.1-4 B.11-14 C.15-24 D.25-28 2.保持正常子宫前倾位置的主要韧带是() A.阔韧带B.圆韧带C.主韧带D.宫底韧带 3.脐带中有几条静脉() A.4条B.3条C.2条D.1条 4.正常足月妊娠时,羊水的量约为() A.500ml B.1000ml C.2000ml D.2500ml 5.枕左前位时,胎儿的枕骨在母体骨盆的() A.左前方B.右前方C.左侧D.左后方 6.下列关于胎先露的指示点,描述错误的是() A.枕先露----枕骨B.面先露----颏骨C.臀先露----臀部D.肩先露----肩胛骨 7.末次月经1999年5月28日,其预产期是() A.2000年2月28日B.2000年3月5日C.2000年3月6日D.2000年3月7日 8.出口的横径正常值应为() ?18-20cm B.12cm C.10cm D.8.5-9.5cm 9.胎头的最大横径为() ?枕下前囟径B.枕颏径C.枕额径D.双顶径 10.枕右前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以下列哪条径线衔接() ?枕颏径B.枕额径C.枕下前囟径D.双顶径 ?有关于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产后第1日,宫底稍下降B.产后初期产妇脉搏增快 C.产后宫缩痛多见于初产妇 D.子宫复旧因授乳而加速 ?一产妇,G 1 P 1孕40周,因羊水三度粪染,产钳分娩,新生儿出生1分钟时心率110次/分,呼吸20次/分,不规则四肢屈肌张力略小,吸痰有喉反射,肤色青紫,正确的Apgar的评分应是() ?4分B.5分C.6分D.7分 13.新生儿出生后体重下降,能恢复到出生时体重的时间是() A.2-3天B.4-6天C.7-10天D.11-14天 14.妊娠图中最主要的曲线为() A.体重B.血压C.腹围D.宫底高度 15.正常胎动为每小时() A.每小时1-2次B.每小时3-5次C.每小时6-10次D.每12小时3-5次 16.关于难免流产,叙述正确的是() A.阴道流血量较多,伴阵发性腹痛B.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经休息和治疗后流产可以避免 C.宫颈口关闭D.子宫接近正常大小 17.妊高征患者发生抽搐时,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A.使病人取头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B.加床挡,防止受伤C.观察病情,详细记录 D.用舌钳固定舌头,防止舌咬伤及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18.诊断前置胎盘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是() A.阴道检查B.肛门检查C.放射线检查D.B型超声检查 19.孕妇血容量达高峰值是在()

基础护理学舒适与安全部分

第三章舒适与安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 1、对舒适解释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A 一种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 B 一种自我满足的感觉 C 病人的舒适可通过自我调节而得到满足 D 一种主观感受 2不舒适最严重的形式是() A 烦躁不安 B 疼痛 C 紧张、焦虑 D 不能入睡 3人际关系不协调引起不舒适的原因() A 生理因素 B 病理因素 C 心理因素 D 外界环境因素 4下列哪项不是疼痛的特征() A 疼痛是一种不舒适的感觉 B 疼痛是一种对身心有危险的警告 C 疼痛使个体防御功能增强 D 疼痛使人的整体受到侵害 5心肌梗塞的牵涉痛可发生在() A 左肩区 B 右肩区 C 上腹部 D 颈前部 6运动员比赛时受伤,但自己并没感到疼痛,是受何种因素影响() A 文化修养 B 年龄差异 C 以往经验 D 注意力影响 7下列对疼痛感受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人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达与年龄因素有关 B 新生儿不能感受疼痛,而且对疼痛是不敏感的 C 婴幼儿可用表情、哭声和身体动作等表示疼痛的程度 D 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可能会增强8为疼痛病人实施止痛措施时,错误的做法是() A 药物止痛与非药物止痛方法应联合使用 B 当病人出现较明显疼痛时护士才采取止痛措施 C对中等程度疼痛的病人,可采用非麻醉性止痛药物 D一般情况下,越早为病人实施止痛措施,疼痛越容易控制 9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疼痛程度评分法有三种,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数字评分法 B 文字描述评分 C 法视觉模拟评分法 D 语言描述 10 、属于过失引起的损伤是() A 机械性损伤 B 化学性损伤 C 医源性损伤 D 生物性损伤 11 、治疗所用的各种导管引起的损伤属于() A 化学性损伤 B 生物性损伤 C 机械性损伤 D 治疗性损伤 12 、输液时速度过快,导致肺水肿,应属于() A 机械性损伤 B 压力性损伤 C 化学性损伤 D 医源性损伤 13 、直线加速器治疗肿瘤过程中导致皮炎,称之为() A 机械性损伤 B 化学性损伤 C 放射性损伤 D 温度性损伤 14 、病人取被迫卧位是为了() A 保证安全 B 减轻痛苦 C 配合治疗 D 预防并发症 15 、采用被动卧位的病人是() A 心力衰竭 B 昏迷病人 C 支气管哮喘 D 胸膜炎病人 16 、在各种卧位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中凹卧位时,应抬高病人头胸部约30°角,抬高下肢约20°角 B半卧位时,应抬高床头支架成30~ 50°角C头低足高位,床尾应垫高15 ~30cm D 保留灌肠取侧卧位时,病人臀部应垫高10cm 17 、需去枕仰卧位的是() A 作胸腔穿刺的病人 B 作脊髓穿刺后的病人 C 作腹腔穿刺的病人 D 作髂前棘骨穿刺的病人

(新)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专科护理学的基础,要求学生学好护理学基础为临床专业课打好基础。 2、熟悉护理学基础有关操作的目的,适应症。 3、熟悉运用护理程序做好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更好地适应今后临床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成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 二、实验学时分配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护士基本素质及行为规范 【内容提要】护士的仪表要求与行为规范 【目的与要求】 1、熟悉正确的颈、胸、腰、腹、臀部姿态;正确的站、坐、行走、下蹲姿态。 2、掌握正确的端治疗盘、持病历夹、推治疗车、下蹲捡物的方法;护士仪表 的要求。 实验二环境 【内容提要】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及护理工作 【目的与要求】 1、了解门诊及病区的设置、布局和护理工作。 2、熟悉急诊科的设置、布局和护理工作。 实验三入院和出院护理 【内容提要】 1、病员床单位的设施。 2、铺床法。 3、运送病人法。 【目的要求】 1、熟悉病员床单元的设施。 2、掌握三种病床的铺法。 3、掌握搬运病人法。 实验四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内容提要】 1、协助病人更换卧位法。 2、保护具的应用。

【目的要求】 1、熟悉各种操作目的、要求和适用对象。 2、熟悉约束带的使用方法。 4、掌握正确协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方法。 实验五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内容提要】 1、清洁、消毒、灭菌。 2、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3、隔离技术。 【目的要求】 1、树立清洁、消毒、灭菌观念。 2、熟悉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等概念。 3、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 4、掌握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5、掌握隔离技术的操作方法。 实验六患者的清洁护理 【内容提要】 1、口腔护理。 2、床上梳发洗发。 3、床上擦浴。 4、压疮护理。 5、卧有患者更换床单法。 6、全背按摩法。 【目的要求】 1、常用漱口溶液的临床应用。 2、熟悉压疮护理、全背按摩的方法。 3、掌握特殊口腔护理、床上梳发洗发、床上擦浴、卧床患者更换床单、递

护理学基础3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三年中专)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系 0—七年八月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 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 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基础护理工作作 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是临床专业课程的先导。为临床专 科护理奠定基础。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 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学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基本试验研究方法、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熟悉近护理学学发展的新动向,并能解答和分析 理论上和实践上遇到的护理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146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82学时。

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 (1)《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第1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2)《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第2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3)《基础护理学》:李晓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第5版,全国医学高等医药“十 二五”规划教材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与前修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人文课程 等,前修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 为临床专科护理课程。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使护生在学习临床专科护理课程时能利用护理学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各专科患者实施针对个案特点的整体护理, 是连接岗位通用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的桥梁。 六、教学方法与考核 本课程宜利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与课外习题和答疑相配合的教学方法。随着 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增加和补充视听资料。 成绩考核应以笔试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实验,作业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填 写实验报告,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手册。 运用多元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能力为引导学生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学习,针对护理专 业的学科特点,按职业岗位标准改过去单一理论考试的模式为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并重的

手术室各项护理操作流程

留置针穿刺操作流程 1、医嘱处理、穿刺前的评估与药物配置同常规密闭式静脉输液。 2、根据病人年龄及病情选择类型合适的留置针。 (1)婴幼儿24G。 (2)小儿22—24G。 (3)成人:一般手术病人18—20G;大手术病人16—18G。 3、暴露静脉,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穿刺。 4、距穿刺点10cm处扎压脉带。 5、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1)皮肤消毒剂:碘伏。 (2)消毒范围:直径6—8cm。 (3)消毒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擦拭。 6、排气、穿刺、送管。 (1)BD留置针或头皮针型留置针: ①按规范操作标准排除输液器内气体。 ②取出BD留置针或头皮型留置针→连接输液管→去除针套→转动针心,针头斜面朝上,松开调节器排除留置针内气体。 ③操作者右手拇指与示指夹紧BD留置针针翼,或操作者右手拇指与示指持头皮针型留置针针柄。 ④手背静脉穿刺时,嘱病人自然放松被穿刺手,手背朝上,操作者用左手紧握病人被穿刺的4-5个手指,使病人手掌弯曲成弧形,操作者用拇指纵向或斜向拉紧穿刺部位皮肤:其它部位穿刺时,操作者左

手绑紧病人穿刺部位皮肤,以15-30度角进入皮肤,降低进针角度,直接从血管上方进入血管,观察回血情况,血流慢可稍作停顿,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2-3mm。 ⑤左手固定针翼,右手退针心2-3mm,顺血管方向送入外套管,松压脉带、调节器,退出针心。 (2)笔杆型留置针: ①按规范操作标准排除输液器内气体。 ②操作者右手拇指与示指持笔杆型留置针顶端。③穿刺方法同BD留置针。 ④左手固定针翼,右手退针心2-3mm,顺血管方向送入外套管,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针翼,无名指或小指压迫留置针尖端,右手拔出针心,连接输液器。 (3)BD 、头皮针型或笔杆型留置针穿刺细小血管时,进针速度应放慢,见回血后固定穿刺部位,边退针心边松套管。固定:用透明静脉输液贴固定导管于皮肤上,写上穿刺时间。 7、根据病情、药物的不同调节输液速度。 8、再次核对药物,签名并注明执行时间。 9、根据情况给病人适当讲解药物作用和注意事项。 10、整理用物,分类处理垃圾。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护理学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必修课。本课内容特为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专业理论课及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执行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以满足整体化护理的需要的知识。 二、课程基本内容 护理学基础包括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第7~20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帮助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维持病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健康状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将能够: 1、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 2、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 3、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 4、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 5、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 6、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本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为使学生明确教学的具体要求,本课程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教学要求具有更强的操作性。目标以外的内容不做考核要求。 四、课程衔接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五、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本课程的主媒体是护理学基础教材及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辅助媒体是18学时电视课,网上教学辅导;考试辅导资料等。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实习课20学时,课程实施和媒体的相互配合及学习建议详见课程设计方案。 六、教学方法 多种媒体教学,学生以自学为主,结合学习指导教材、音像教材及辅导课、小组活动、网上学习及实习进行学习。

基础护理八项操作流程

1. 备用床 用物准备:枕芯、枕套、棉胎、被套、大单 操作流程:三准备(环境准备、用物准备,按使用顺序放于床尾垫上、个人准备):移桌(2 0cm)、椅(15cm),用物按顺序放于椅上?翻床垫(靠床头),铺大单(先床头,后床尾,中线正,平、整、紧),套被套(中线正、平床头、不虚边/过饱满,内外平整,被筒与床沿平齐,被尾塞床垫下),套枕套(角充实、平整、拍松,平放床头,开口背门),移回桌,椅,洗手,脱口罩 2. 麻醉床 用物准备:1. 枕芯、枕套、棉胎、被套、中单2、橡胶单大单2、大单 2. 麻醉护理盘内备:1)治疗巾内:张口器、压舌板、舌钳、牙垫、治疗碗、平镊、通气导管、氧气导管、吸痰导管、纱布,棉签2)治疗巾外:心电监护仪(或血压计、听诊器)、弯盘、胶布、手电筒、别针、护理记录单、笔 3.其他:输液架,必要时备氧气、吸痰器、胃肠减压器 操作流程:三准备(环境准备、用物准备,按使用顺序放于床尾垫上、个人准备),移桌(2 0cm)、椅(15cm),用物按顺序放于椅上,翻床垫(靠床头),铺各单(先铺近侧大单、再铺橡胶单和中单2,第一条距床头45-50 cm,第二条铺在第一条上,同法铺对侧,中线正,平紧),距床头15cm放被套,套被套(中线正、不虚边/过饱满,内外平整,被筒与床沿平齐,折被尾),折被(三折于床边,开口向门),套枕套(角充实、平整、拍松,横立床头,开口背门),移回桌、椅(背门侧),口述放盘于床旁桌上、置输液架架(床尾/背门侧)洗手,脱口罩 3. 口腔护理 用物准备:治疗巾,药碗,盐水棉球18,弯头血管钳1,镊子1,弯盘,压舌板2块,水杯、吸管,漱口水,手电筒,药液。漱口液:0.9% 生理盐水,朵贝氏溶液,1-3%双氧水,1-4%碳酸氢钠液,002%呋喃西林,01%醋酸溶液。 顺序:(16个棉球的擦拭)口唇х1 ,左、右外侧2,左内上х1,左内上咬合面1,左内下х1,左内下咬和面х1,左颊粘膜х1,右内上х1,右内上咬合面х1,右内下х1,右内下咬合面1,右颊粘膜1,上腭х1,舌苔х1,口唇х1。 操作:三准备,备齐用物到床边,解释,摆体位(头转向一侧,铺巾),置弯盘,擦口唇х1,漱口(昏迷者禁用),观察(有义齿取下)х15个棉球操作,漱口,撤弯盘,点棉球,擦干面部,观察,涂药,撤巾,体位还原,清理用物, 归还原处,洗手, 脱口罩。 涂药:(按需)溃疡:锡类散,西瓜霜、冰硼散。霉菌:制霉菌素甘油。口唇干裂:液体石腊。

新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专科

新疆医科大学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供护理专业专科使用) Ⅰ前言 护理学基础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护理学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护理对象的护理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适应现代护理的需求。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专业高等专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护理学基础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教学活动主要为讲授、演示、电教、练习、自学、角色扮演等形式。通过提问、作业、测验、操作回示和考核等进行教学评价(教学中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6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1∶1.3,即讲课54学时,实验72学时。 Ⅱ正文 护理学概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护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了解最新的护理学概念以及护理专业的特征、护士角色,明确护理的任务、功能和范畴。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护理的概念、专业的特征、护士的专业角色。

2、熟悉护理学的概念。 3、熟悉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4、熟悉护理的任务、功能。 5、了解古代、近代、现代护理的发展、形成过程及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 6、了解临床护理服务方式。 三、教学内容 1、护理学发展简史 (1)古代、近代、现代护理的发展 (2)近代中国护理的发展历程 2、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1)护理的概念 (2)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3、护士专业特征与护士角色 (1)专业的特征 (2)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3)护士的专业角色 4、护理的任务、功能和范畴 (1)护理的任务、功能 (2)临床护理服务方式 5、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方法 护士的素质和行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明确护理护士的基本素质,能够将护士的行为规范应用到护理工作中。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护士的素质与行为规范。 2、了解护士的仪表。 三、教学内容 1、护士的素质与行为规范

50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第一节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一、口温测量 口温测量操作流程 【操作目的】 1.测量患者体温,了解有无发热 2.检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操作流程】 1.素质要求:服装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测量部位;发热状况、判断热型 3.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注意事项 4.备齐用物:体温表、秒表、纱布、纸、笔 操作前 1.核对:床号、姓名 2.解释:测量方法 3.询问患者30min内有无剧烈运动 4.询问患者30min内有无进食 5.询问患者30min内有无面部冷热敷 6.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7.将体温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 操作中8. 告知患者闭口,勿咬体温表 9.3~5min后取出体温表 10.取出的体温表用浸有2000mg/L有效氯溶液纱布擦净 11.读取数值并记录 12.将体温表浸泡在2000mg/L有效氯溶液中 13.整理床单位,安置患者 14.清理用物,物归原处 操作后 1. 正确浸泡、消毒体温表,洗手 2. 正确绘制体温单 【注意事项】 1.婴幼儿及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患者,禁忌测量口温。 2.如患者不慎咬破汞体温表,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 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以食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发热状况、伴随症状,判断热型。

口温测量操作考核标准 项目分 值 考核内容 A B C 备注 5分4分3分 操 作前20 素质要求 评估 告知 备齐用物 操 作中70 核对 解释 询问患者30min内有无剧烈运动 询问患者30min内有无进食 询问患者30min内有无面部冷热敷 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将体温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 告知患者闭口,勿咬体温表 3~5min后取出体温表 取出的体温表用浸有2000mg/L有效氯溶液纱布擦净 读取数值并记录 将体温表浸泡在2000mg/L有效氯溶液中 整理床单位,安置患者 清理用物,物归原处 操 作后10 正确浸泡、消毒体温表,洗手 正确绘制体温单 总 分 100 操作得分:

护理学专业建设方案

护理学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的目标及省教育厅对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提出的要求,特制订专业建设方案如下: 一、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 目前有2门为校级精品课程,力争3年内3-4门课程达到院级精品标准,1-2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1门课程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护理管理学)。加大护理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力度,“十一五”期间争取有1~2门课程实现双语教学。 2、基本思路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在课程结构整体优化下,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和更新。 3.实施措施 (1)克服护理学一直以来过于注重医学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明晰护理特色和护理教育的整体化概念,更加注重美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现代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2)改革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加大实训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构筑开放式的课程体系,拓展学生选择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4)在教学内容上及时补充护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实现专业教学适应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5)进行各方面扶持,加大双语教学的力度。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至2010年专业教师达到48人、兼职教师10人的规模,职称比例初中高为1:1: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达70%。“十一五”期间有1-2名教师成为院级或省级教学名师。 1 2、工作思路: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广泛吸纳人才、在职培养和传帮教带等多种方法,使护理学专业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措施 (1)自身提高。青年教师,以攻读学位的方式为主,并加大英语的学习,可采取自学、听课或短期进修的形式,造就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并成为护理学专业的特色。中年教师,主要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方式进行单科进修。并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参加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考试,获得相应等级水平的合格证,鼓励教师到医院参加临床实践,教师参加实践形成制度化,实施轮训制,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临床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目标转变。特别是对于新进教师,要担任班主任或实验室工作,主要负责实验、实践教学指导。(2)引进高层次人才。每年从高校接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从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