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第八章聚合物复合材料(PMC)制备工艺

8.1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分类

8.1.1 纤维增强(FRC)

(1)按纤维形态:连续纤维和非连续纤维;(2)按铺层方式:单向;织物;三维;

(3)按纤维种类:玻璃纤维;碳纤维;

芳纶(Kevlar)纤维;混杂纤维;

8.1.2 晶须增强(WRC)

8.1.3 粒子增强(PRC)

8.2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1)高比强、高比模量。

(2)设计性强、成型工艺简单。(3)热膨胀系数低,尺寸稳定。(4)耐腐蚀、抗疲劳性能好。(5)减震性能好。

(6)高温性能好。

(7)安全性能好。

8.3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8.3.1 预浸料/ 预混料制备

预浸料是指定向排列的连续纤维(单向、织物)浸渍树脂后所形成的厚度均匀的薄片状半成品。

预混料是指不连续纤维浸渍树脂或与树脂混合后所形成的较厚的片(SMC、GMT)团状(BMC)或粒状半成品以及注射模塑料(IMC)。

SMC片状模塑料;GMT玻璃毡增强热塑性塑料;

BMC团状模塑料;IMC颗粒状注射模塑料;

(1)预浸料制备:

后浸渍技术:预浸料中树脂以粉末、纤维或包层等形式存在,对纤维的完全浸渍要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完成。

(2)预混料制造

a.SMC(片状模塑料)和BMC(团状模塑料)制造:

这是一类可直接进行模压成型而不需要事先进行固化、干燥等其它工序的纤维增强热固性模塑料。其组成包括短切玻璃纤维、树脂、引发剂、固化剂或催化剂、填料等。

SMC一般用专用SMC机组制造;

BMC用捏合法制造。

b.GMT(玻璃毡增强热塑性塑料) 制造:

GMT是一种类似于热固性SMC的复合材料半成品。所采用的增强剂是无碱玻璃、无纺毡或连续纤维。

制造工艺有熔融浸渍法和悬浮浸渍法。c.IMC(颗粒状注射模塑料)制造:

IMC一般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制造,由切割机切断,长度一般为3–6mm。

8.3.2 成型工艺

(1)手糊成型

用于制备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成型工艺。用手工将增强材料的纱或毡铺放在模具中,通过浇、刷或喷的方法加上树脂;纱或毡也可在铺放前用树脂浸渍,用橡皮辊或涂刷的方法赶出其中的空气。如此反复,直到所需厚度。固化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也可适当加热,或常温时加入催化剂或促进剂以加快固化。

(2)压力成型:

a.袋压成型:

真空袋成型;

压力袋成型;

袋压成型是最早最广泛用于预浸料成型的工艺之一。将铺层铺放在模具中,依次铺上脱膜布、吸胶层、隔离膜袋膜等,在热压下固化。经过所需的固化周期后,材料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形状的构件。

b.热压罐成型

工艺过程:铺层被装袋并抽真空以排除包埋的空气或其它挥发物,在真空条件下在热压罐中加热、加压固化。固化压力通常在0.35 -0.7MPa。

1-橡皮囊;

2-成型套;

3-模具;

4-毛坯;

5-弓形

夹;

6-热压

罐;

7-底板;

(3)缠绕成型:缠绕成型是一种将浸渍了树脂的纱或丝束缠绕在回转芯模上、常压下在室温或较高温度下固化成型的一种复合材料制造工艺。

(4)拉挤成型:是高效率生产连续、恒定截面复合

型材的一种自动化工艺技术。其特点是:连续纤维浸渍树脂后,通过具有一定截面形状的模具成型并固化。

(5)模压成型:对模模压成型是最普通的模压成型技术。它一般分为三类:坯料模压、片状模塑料模压和块状塑料模压。

(6)挤出成型

是热塑性塑料主要加工方法之一。干燥的热塑性塑料(粉料或粒料)从料斗进入挤出机加热料筒,料筒中螺杆旋转,物料沿螺槽前移。前移过程中物料受机械剪切作用摩擦热和料筒的加热逐渐熔融成熔体,熔体受螺杆轴向推力的作用通过机头和口模,获得与口模形状相似的连续体。

挤出成型工艺示意图

(7)注射成型

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塑料制品的常用成型方法,多用于短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生产。增强纤维主要为短切纤维,纤维含量通常有20%、30%两种。

(8)喷射成型

这是一种半机械化成型技术。它是将混有引发剂的树脂和混有促进剂的树脂分别从喷枪两侧喷出或混合后喷出,同时将纤维用切断器切断并从喷枪中心喷出,与树脂一起均匀地沉积在模具上,待材料在模具上沉积一定厚度后,用手辊压实,除去气泡并使纤维浸透树脂,最后固化成制品。

喷射成型原理图

(9)树脂传递成型:先将增强剂置于模具中形成一定形状,再将树脂注射进入模具、浸渍并固化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是FRP(纤维增强塑料)的主要成型工艺之一。

特点是:污染小,为闭模操作系统,另外在制品可设计性、可方向性增强、制品综合性能方面优于SMC、BMC。

树脂传递成型示意图

复合材料加工工艺综述

复合材料加工工艺综述 前言: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复合材料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20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发展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从此出现了复合材料这一名称。50年代以后,陆续发展了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硼纤维等高强度和高模量纤维。70年代出现了芳纶纤维和碳化硅纤维。这些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能与合成树脂、碳、石墨、陶瓷、橡胶等非金属基体或铝、镁、钛等金属基体复合,构成各具特色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一种混合物。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代替了很多传统的材料。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①纤维复合材料。将各种纤维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内复合而成。如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等。②夹层复合材料。由性质不同的表面材料和芯材组合而成。通常面材强度高、薄;芯材质轻、强度低,但具有一定刚度和厚度。分为实心夹层和蜂窝夹层两种。③细粒复合材料。将硬质细粒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如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陶瓷等。④混杂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增强相材料混杂于一种基体相材料中构成。与普通单增强相复合材料比,其冲击强度、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显著提高,并具有特殊的热膨胀性能。分为层内混杂、层间混杂、夹芯混杂、层内/层间混杂和超混杂复合材料。 6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所用材料的需要,先后研制和生产了以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其比强度大于4×106厘米(cm),比模量大于4×108cm。为了与第一代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相区别,将这种复合材料称为先进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不同,先进复合材料分为树脂基、金属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与性能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与性能 摘要:金属基复合材料科学是一门相对较新的材料科学,仅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备是航天、航空、电子、汽车以及先进武器系统的迅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日益增高的性能要求,除了要求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外,还要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力地促进了先进复合材料的迅速发展。单一的金属、陶瓷、高分子等工程材料均难以满足这些迅速增长的性能要求。金属基复合材料正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而诞生的。 关键词:金属;金属基复合材料;种类;性能特征;用途 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1.1按增强体类型分 1.1.1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是指弥散的增强相以颗粒的形式存在,其颗粒直径和颗粒间距较大,一般大于1μm。 1.1.2层状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是指在韧性和成型性较好的金属基材料中含有重复排列的高强度、高模量片层状增强物的复合材料。片曾的间距是微观的,所以在正常比例下,材料按其结构组元看,可以认为是各向异性的和均匀的。 层状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大尺寸增强物的性能比较接近,而与晶须或纤维类小尺寸增强物的性能差别较大。因为增强物薄片在二维方向上的尺寸相当于结构件的大小,因此增强物中的缺陷可以成为长度和构件相同的裂纹的核心。 由于薄片增强的强度不如纤维增强相高,因此层状结构复合材料的强度受到了限制。然而,在增强平面的各个方向上,薄片增强物对强度和模量都有增强,这与纤维单向增强的复合材料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1.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一维增强体根据其长度的不同可分为长纤维、短纤维和晶须。长纤维又叫连续纤维,它对金属基体的增强方式可以以单项纤维、二维织物和三维织物存在,前者增强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第二种材料在织物平面方向的力学性能与垂直该平面的方向不同,而后者的性能基本是个向同性的。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指以高性能的纤维为增强体,金属或他们的合金为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纤维是承受载荷的,纤维的加入不但大大改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也提高了耐温性能。 短纤维和晶须是比较随机均匀地分散在金属基体中,因而其性能在宏观上是各向同性的;在特殊条件下,短纤维也可以定向排列,如对材料进行二次加工(挤压)就可达到。 当韧性金属基体用高强度脆性纤维增强时,基体的屈服和塑性流动是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特征,但纤维对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强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1.2按基体类型分 主要有铝基、镁基、锌基、铜基、钛基、镍基、耐热金属基、金属间化合物基等复合材料。目前以铝基、镁基、钛基、镍基复合材料发展较为成熟,已在航天、航空、电子、汽车等工业中应用。在这里主要介绍这几种材料 1.2.1铝基复合材料 这是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应用最广的一种。由于铝合金基体为面心立方结构,因此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再加之它所具有的易加工性、工程可靠性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为其在工程上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制造铝基复合材料时通常并不是使用纯铝而是铝合金。这主要是由于铝合金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井盖的分类

井盖的分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按形状:圆形、方形、长方形。 按承压:轻型、普通型、重型、超重型。 按材料:球磨铸铁、铸铁、不锈钢、青铜井盖、高强钢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增强玻璃钢、树脂模压复合、再生树脂井盖(再生树脂基复合材料)、硅塑、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按用户:自来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 根据国家最新标准GB/T23858-2009的最新标准要求,井盖荷载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其中有一点说明,井盖荷载能力和井盖通过车辆的能力不是一个概念。井盖荷载能力是指,在单位面积内,通过压力试验机进行压力试验,通常重型40吨。而如果是通过车的话,5轴重载卡车计算公式:5轴x40吨=200吨。在汽车总重200T吨位下,该重型井盖可以保证通过。而某些厂家说过80吨车辆的技术参数,如果除以5轴,那么它本厂出的井盖荷载:80t/5=16t,这就说明,井盖本身荷载才16吨。 下面引国标技术要求: 根据GB/T23858-2009《检查井盖》第4项规定,井盖按照承载能力划分为六个等级: 第一组:(最低选用A15级类型)吨:绿化带、人行道等禁止机动车辆驶入的区域。 第二组:(最低选用B125级类型)吨:人行道、非机动车、小车停车场及地下停车场。 第三组:(最低选用C250级类型)25吨:、背街小巷、仅有轻型机动车或者小车行驶的区域,道路两边路缘石内。 第四组:(最低选用D400级类型)40吨:城市主干路、公路、高速公路等区域。 第五组:(最低选用E600级类型)60吨:货运站、码头、机场等区域。 第六组:(最低选用F900级类型)90吨:机场跑道等区域。 产品等级标志设置场合: 轻型Q:禁止机动车进入的绿地、甬道、自行车道或人行道 普通型P:汽10级及其以下车辆通行的道路或停放场地 重型Z:机动车通行的道路或停放场地

先进复合材料主要制造工艺和专用设备

先进复合材料主要制造工艺和专用设备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郝建伟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陈亚莉 先进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模量、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成型工艺性好和成本低等特点,是理想的航空结构材料,在航空产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新一代飞机机体的主体结构材料。复合材料先进技术的成熟使其性能最优和低成本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推动了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一些大的飞机制造商在飞机设计制造中,正逐步减少传统金属加工的比例,优先发展复合材料制造。本文旨在介绍在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工艺和先进专用设备。 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 随着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用量和应用部位已经成为衡量飞机结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趋势有如下几点: (1)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用量日益增多。 复合材料的用量通常用其所占飞机机体结构重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世界上各大航空制造公司在复合材料用量方面都呈现增长的趋势。最有代表性的是空客公司的A380客机和后续的A350飞机以及波音公司的B787飞机。A380上复合材料用量约30t。B787复合材料用量达到50%。而A350飞机复合材料用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52%。复合材料在军机和直升机上的用量也有同样的增长趋势,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的无人机更是将复合材料用量推向更高水平。 (2)应用部位由次承力结构向主承力结构发展。 最初采用复合材料制造的是飞机的舱门、整流罩、安定面等次承力结构。目前,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机身、机翼等主承力结构。主承载部位大量应用复合材料使飞机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也推动了复合材料的发展。 (3)在复杂外形结构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 飞机上用复合材料制造的复杂曲面制件也越来越多,如A380和B787飞机上的机身段,球面后压力隔框等,均采用纤维铺放技术和树脂膜渗透(RFI)工艺制造。 (4)复合材料构件的复杂性大幅度增加,大型整体、共固化成型成为主流。 在飞机上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的最直接的效果是减重,复合材料制件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 法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对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使普通的单一材料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复合材料是多种材料的统计优化,集优点于一身,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轻比重等一系列特点。尤其是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具有较高工作温度和层间剪切强度,且有导电、导热、耐磨损、不吸湿、不放气、尺寸稳定、不老化等一系列的金属特性,是一种优良的结构材料。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materials requirements increasing, the ordinary single material i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Composite material is a variety of statistical optimization, set merit in a body,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trength, high modulus and light specific gravity and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 ( MMCs ) has the high working temperature and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and a condu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wear resistance, moisture, do not bleed, dimensional stability, aging and a series of metal properties, is a kind of structural material. 关键词: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发展概况(Development situation)、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base composite materia l)、发展前景(Development prospect) 正文: 一:复合材料简介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以微观或宏观的形式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①纤维复合材料。②夹层复合材料。③细粒复合材料。④混杂复合材料。[1] 二:金属基复合材料简介

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关键技术现状分析研究

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关键技术现状分析研究 摘要:复合材料具有减轻结构重量,适合整体成型,提升结构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优势,目前复合材料已经成为航空工业的研究热点,未来航空市场的竞争,很大一部分也是先进复合材料应用的竞争,目前在这块市场上,我国的基础实力较为薄弱,而发达国家对于先进的复合材料技术对我国高度保密,因此充分利用专利信息,研究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专利的角度对航空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从几个关键技术点上进行重点专利分析,以期能给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液态成型热压罐真空袋挤压成型 中图分类号:tb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98x(2011)12(a)-0000-00 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正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及其他技术领域,由于复合材料的整体成型具有降低制造成本,减轻结构重量,提升航天器的经济环保性等诸多优点。飞机上的复合材料使用量已经成为衡量其先进性的重要标准[1]。 飞机设计领域向来有为减轻每1g重量而奋斗的原则,因此发展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的符合民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目前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飞机设计理念的要求。

目前如空客公司的a350,波音公司的b787的复合材料的用量已经达到了50%。当前各国都将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作为研发重点,而从“产品未动,专利先行”的角度出发,大量复合材料技术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找到,因此积极利用专利信息开展现状分析,挖掘具有借鉴价值的专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复材整体成型技术发展概况 现代先进复合材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复合材料开始应用在飞机结构上,复合材料的加入对飞机结构轻质化、模块化起着中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先进复合材料在现代飞机上的用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铝,钢、钛之外的第四大航空结构材料[2]。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已经逐渐从次承力件过度到主承力件,波音空客两大民机巨头在民机市场竞争 日趋激烈,在复合材料方面也不断抢占技术制高点,推出的机型中无一不把提高复合材料用量作为经济性,先进性的象征性指标。从专利领域来看,近几年两大航空企业的复合材料相关专利的申请量也在不断剧增,波音公司凭借其一直以来在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雄厚基础,申请了大量极具技术价值的基础专利,同时针对这些基础专利不断进行改进形成新的专利申请。空客公司作为后起竞争者凭借欧洲航空工业在复材领域的雄厚基础,不断进行大胆创新,在该领域申请的大量的专利也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可见现代民机企业都在不遗余力的提升复合材料的研发力度。 当前复合材料的成型技术主要包括真空袋-热压罐成型技术,自

井盖的分类

井盖的分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按形状:圆形、方形、长方形。 按承压:轻型、普通型、重型、超重型。 按材料:球磨铸铁、铸铁、不锈钢、青铜井盖、高强钢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增强玻璃钢、树脂模压复合、再生树脂井盖(再生树脂基复合材料)、硅塑、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按用户:自来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 根据国家最新标准GB/T23858-2009的最新标准要求,井盖荷载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其中有一点说明,井盖荷载能力和井盖通过车辆的能力不是一个概念。井盖荷载能力是指,在单位面积内,通过压力试验机进行压力试验,通常重型40吨。而如果是通过车的话,5轴重载卡车计算公式:5轴x40吨=200吨。在汽车总重200T吨位下,该重型井盖可以保证通过。而某些厂家说过80吨车辆的技术参数,如果除以5轴,那么它本厂出的井盖荷载:80t/5=16t,这就说明,井盖本身荷载才16吨。 下面引国标技术要求: 根据GB/T23858-2009《检查井盖》第4项规定,井盖按照承载能力划分为六个等级: 第一组:(最低选用A15级类型)吨:绿化带、人行道等禁止机动车辆驶入的区域。 第二组:(最低选用B125级类型)吨:人行道、非机动车、小车停车场及地下停车场。 第三组:(最低选用C250级类型)25吨:、背街小巷、仅有轻型机动车或者小车行驶的区域,道路两边路缘石内。 第四组:(最低选用D400级类型)40吨:城市主干路、公路、高速公路等区域。 第五组:(最低选用E600级类型)60吨:货运站、码头、机场等区域。 第六组:(最低选用F900级类型)90吨:机场跑道等区域。 产品等级标志设置场合: 轻型Q:禁止机动车进入的绿地、甬道、自行车道或人行道 普通型P:汽10级及其以下车辆通行的道路或停放场地 重型Z:机动车通行的道路或停放场地

复合材料的手糊成型工艺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报告(论文)题目: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手糊成型工艺 作者所在系部:材料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 作者所在班级: 07841 作者姓名:赵向男 作者学号: 20073084128 指导教师姓名:彭燕 完成时间: 2010年5月25日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复合材料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应用与发展,并且在各个领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方法很多,本文着重介绍手糊成型工艺方法的特点、工艺流程以及成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 关键字:复合材料手糊成型工艺流程。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osite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has grea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fields and occup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Composites forming proc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many methods to hand lay-up molding method, process and molding process problems and solving methods. Key words: composite materials molding paste hand process.

铝基复合材料综述

铝基复合材料综述 XXXXXXXXXXX 摘要铝基复合材料凭借密度小、耐磨、热性能好等优点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占有优势地位。文中综述了铝基复合材料的种类、铝基复合材料性能、各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铝基复合材料种类性能制备应用 Abstract Al-based alloys have advantages in the field of the aerospace by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density , anti-function ,good thermal performance and so on.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kinds ,performance ,approach , us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l-based alloys. Key words Al-based alloys kind performance approach use

1.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金属基复合材料大规模研究与开发以来,铝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汽车以及先进武器系统等领域得到迅速发展。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设计高温、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复合成型等复杂工艺,而复合材料的性能、应用、成本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制造技术。因此,研究和开发心的制造技术,在提高铝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是铝基复合材料能否得到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铝在制作复合材料上有许多特点,如质量轻、密度小、可塑性好,铝基复合技术容易掌握,易于加工等。此外,铝基复合材料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高温性能好,更耐疲劳和更耐磨,阻尼性能好,热膨胀系数低。同其他复合材料一样,它能组合特定的力学和物理性能,以满足产品的需要。因此,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2.铝基复合材料分类 按照增强体的不同,铝基复合材料可分为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比模量高,尺寸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异性能,但价格昂贵,目前主要用于航天领域,作为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空间站等的结构材料。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可用来制造卫星及航天用结构材料、飞机零部件、金属镜光学系统、汽车零部件;此外还可以用来制造微波电路插件、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密零件、涡轮增压推进器、电子封装器件等。 3.铝基复合材料的基本成分 铝及其合金都适于作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物可以是连续的纤维,也可以是短纤维,也可以是从球形到不规则形状的颗粒。目前铝基复合材料增强颗粒材料有SiC、AL2O3、BN等,金属间化合物如Ni-Al,Fe-Al和Ti-Al也被用工作增强颗粒。 4.铝基复合材料特点 在众多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铝基复合材料发展最快且成为当前该类材料发展和研究的主流,这是因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基体合金选择范围广、热处理性好、制备工艺灵活等许多优点。另外,铝和铝合金与许多增强相都有良好的接触性能,如连续状硼、AL2O3\ 、

各种材质井盖的国家标准

井盖的标准 井盖是通往地下设施的出入口顶部的封闭物,凡是安装自来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环卫等公用设施的地方都需要安装井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又迎来一个新周期,井盖在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中的市场需求量巨大。但是井盖被碾压而破损情况时有发生,导致道路及设施安全性下降。本文从各类井盖标准谈起,分析标准设置的合理性。 1 井盖标准比较现有的8 个标准分别为: EN 124《车道步行道的泄水沟盖和检查井盖》、CJ/T 3012-93《铸铁检查井盖》、CJ/T 121-2000《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JC 889-2001《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CJ/T 211-200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CJ/T 130-2001《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水箅》、JC 948-2005 《钢纤维混凝土水箅盖》、CJ/T 212-200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水箅》。其中欧洲标准EN124 是国际上通用的,由CEN(排水装置技术委员会)于1994 年6 月6 日批准通过,适用各种材质的井盖,它规定了任何情况下该标准是毫无争议的国际标准。欧洲以外的国家也都是执行该标准,说明该标准的先进性和权威性。2 井盖标准对试验荷载和使用位置的规定(表1) 试验荷载和使用位置的规定 标准 EN 124 CJ/T 3012-93 CJ/T121-2000 CJ/T 211-2005 JC 889-2001 等级A15 B125 C250 D400 E600 F900 轻型重型轻型普通型重型轻型普通型重型A 级B 级C 级 D 级D400 试验荷载/kN 15 125 250 400 600 900 210 360 20 100 240 90 180 270 裂缝荷载/kN 180 105 50 10 400

复合材料结构及其成型原理

碳纤维复合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其密度小、比强度、比模量高,具有优越的成型性和其他特性,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总结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每种成型工艺的特点,并从材料和成型两个方面指出了它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复合材料;碳纤维;成型工艺;工艺流程 Carbon Fiber Reinforce Plastic (School of Mechatronics, Northwes 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to metals, carbon fiber reinforce plastic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with lower density, higher specific strength and modulus, and excellent moldabil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 plastic and sum up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 plastic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 plastic from two aspects: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Key words: composites; carbon fib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process

高分子复合材料检查井井圈井盖及收水口水蓖技术标准

高分子复合材料检查井井圈、井盖及收水口水篦技术标准检查井井圈、井盖及水篦子主要材料和采购数量 数量: 井圈井盖:600套 水篦子:610套 技术要求: 不饱和树脂、玻璃纤维短切原丝各种助剂,热轧带肋钢筋。Φ12。 不饱和树脂应符合GB/T8237-198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用液体不饱和聚酪树脂》的规定,玻璃纤维应符合JC/T896—2002《玻璃纤维短切原丝》的规定,钢筋应符合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 形状:检查井盖为圆型,水篦子为矩形。 规格:Φ700,净尺寸645,允许偏差正负3mm,井盖外径尺寸为700,允许偏差正负3mm,井盖嵌入深度70mm,允许偏差正2mm至负3mm。 井盖接触面宽25mm,允许偏差正负3mm。 支座支承面宽30mm,允许偏差正负3mm。 井盖与支座间缝宽6mm,允许偏差正负3mm。 水篦子尺寸380mm×680mm,篦子与支座间缝宽4mm,支座支撑面的宽度25mm,篦子嵌入深度为50mm,尺寸偏差为正负2mm。 防滑花纹:井盖表面凸起防滑花纹,凸起高度不低于3mm。

外观:井盖与支座表面应压制平整,光洁、色泽均匀,不得有裂纹、气泡、加强外露、纤维外露以及有影响检查井盖使用性能的局部凹凸等缺陷。 井盖与支座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6414-1997的要求。其公差等级不应低于HB6414-1197中CT10的规定,并保证井盖与支座的互换性。 井盖、水篦子的接触面与支座支承面应保证接触面平稳。保证开启灵活,预热热沥青后表面不腐蚀现象。 检查井盖的承载能力:井圈、井盖为重型井盖,承载力不小于300KN。水篦子承载能力不应于150KN,允许最大变形为1/500D(注:D为直径)。水篦子D取短边。 耐冷热性能:产品经过耐冷热循环试验后期尺寸变化率不大于0.15%。注:方形井盖D取短边。 耐腐蚀性能:产品在常温下分别浸没在20%盐酸、硫酸溶液中48h,然后观察,样品应无绝裂、膨胀、表面发白等现象,质量损失小于1%。 耐老化性能:按GB/T16422.2-1999(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中规定的条件在60±5℃、湿度为65±5%、光照度550w/m2、喷水时间18±0.5min(两次喷水时间间隔102±0.5min)、试样旋转率1r/min的条件下,曝晒500h。根据GB/T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的规定,经上述人工老化试验后,其色差变化应不小于3级牢度,试块老化前后的抗折强度变化率≤4%。 井圈预制件详图。

国内外先进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先进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从低成本成型的研发现状看,大致可分为以下5方面的内容:(1)对热固性复合材料一直沿用的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效率,如Filament Winding(FW,纤维缠绕)、Pultrusion(拉挤)、 Braiding(编织)、 Tow placement(丝束排布)、自动成套裁剪、预浸材料激光样板切割(Laser template)等自动化技术。(2)湿法工艺技术:RTM、RFI等在纤维增强体的预型件上再注入浸渍树脂。(3)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易成型新材料开发及IN-SITU(原位)成型方法:D irect consolidate(直接固结)、Commingled yarn(搀混纱线)、Powder co ated towpreg(粉末涂覆丝束预浸)等新成型方法。(4)不用热压罐的新固化技术,用微波、电子束、超声波、X线等高效率能量的新固化方法。(6)CAD/C AM模拟技术:铺层、浸渍、成型、固化等工序的模型化/模拟技术,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低成本成型技术当前发展的主流是湿法成型技术,也称液体模塑成型技术(简称LCM),主要有树脂传递模塑、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树脂渗透成型工艺(SCRIMP)和结构反应注射模塑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树脂传递模塑技术(RTM)以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VARTM。RTM免除了将纤维制成预浸料,再切割成层片然后再铺叠成预型件的过程,摆脱了大投资的热压罐,工艺易于实现自动化,具有生产周期短、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污染少、制造尺寸精确、外形光滑、可制造复杂产品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发展应用最快,并在航空工业应用最多的低成本技术之一。 从国际上看,美国在湿法成型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内,在过去十年里,美国应用RTM技术的增长率为20-25%。据美国塑料工程学会预测,在今后五年里美国应用RTM技术的增长率将提高到30-32%。美国基本形成了RTM有关的材料体系、制造工艺、技术装备和验证系统,并在武器装备上得

浅谈先进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模具和工装技术发展趋势

浅谈先进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模具和工装 技术发展趋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复合材料已成为与钛合金、铝合金、合金钢并驾齐驱的四大航空结构材料之一(在B787结构上的用量达总重的50%,A350XWB结构上的用量达总重的52%),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仍然是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硼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增强的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以下简称先进复合材料)。基于先进复合材料的反应特性和满足先进复合材料构件内部质量的特定需求,在先进复合材料构件成型过程中,需要加热、加压和抽真空等外在工艺条件。先进复合材料特别突出的成型特点就是材料成型和构件成型最终同时完成,这就决定了先进复合材料构件的形位精度主要依靠模具工装来保证,而且模具材料和模具结构必须满足易于传热、传压和真空完整性好等要求。 1基于成型工艺条件的模具发展趋势 成型压力 无论是先进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还是先进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其成型过程都需要施加外界压

力的压实过程,以排出构件中的空气、压实空隙并实现增强纤维的均匀分布。施加外界压力有几种工艺方式:(1)构件的一面为刚性模具,另一面为依赖气体或液体传压的弹性模具(例如传统热压罐工艺)或依赖机械传压的刚性模具(例如传统模压工艺),这是最常用的方式;(2)以热胀材料为芯模,刚性材料为阴模,构件置于芯模和阴模之间,这种方式用于DC-10飞机方向舵后上段和海豚直升机的水平尾翼;(3)以热膨胀系数高的材料为芯模,热膨胀系数低的材料为阴模,构件置于热膨胀系数差异比较大的芯模和阴模之间;(4)以刚性材料为芯模,热收缩材料为包覆袋,构件置于热膨胀系数差异比较大的芯模和包覆袋之间。 成型温度 不管是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还是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熔化,都需要加热以达到合适的成型温度。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型模具应当满足加热构件的升温效率和构件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这种模具按加热方式来划分有几种结构形式:(1)以加热的空气或者惰性气体为传热载体,对“蛋框式”模具加热(以对流换热方式为主,温度较高时热辐射占的份额也比较大);(2)把热电阻和循环水管直接埋入成型模具中,传热方式以热传导为主。

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李贺

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李贺 发表时间:2018-09-29T11:14:29.2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作者:李贺 [导读] 复合材料的工艺技术的基础就是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先进复合材料的特点,然后在探讨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中原料供给的基础上,研究了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现状。 李贺 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 摘要: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材料的工艺技术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人们的生活发展又离不开材料的使用,所以,人们慢慢的开始转向了复合材料的工艺技术发展领域。复合材料的工艺技术的基础就是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先进复合材料的特点,然后在探讨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中原料供给的基础上,研究了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现状。 关键词: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质量控制 1 前言 作为一项具有较强特殊性的工作,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研究该项工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够更好地提升先进复合材料成型的最终效果。 2 复合材料的特点 复合材料一般是由多种成分的材料组合而成,这样做,可以将多种材料不同的功能进行性组合,优化材料的使用功能。各种材料既能保持住个体的独立性,又能相互补充、扬长避短,一举两得。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现已有几十种,虽然它比传统的材料有技术上的优点,但也正由于这些复杂的技术,使得复合材料的成本过高,其生产有很大的技术困难。所以我们就需要改进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方法。 复合材料会根据材料的不用组成而造成性能上的差异,但其也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如: 复合材料的配比都是需要人工完成的;复合材料可以将各种普通材料的性能进行重组,可以使其具有多种优良性能;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形状的产品,也避免了多次的复杂工序;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材料根据需要对材料进行设计和加工等等。 3 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中的原料供给 在先进复合材料的成型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均匀稳定原料补充,这样才能更好的使之定型,形成复合材料的原材料中的天然纤维的结构以及特性对成品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如果天然纤维中的水分含量在8%以上,则会对材料的成型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含水比例尽量控制在8%以下。 3.1 天然纤维粉粒进料以及粒料供给方式分析 在进料之前需要将天然纤维粉进行造粒处理,提高其自身的体积比重,然后混合合成树脂、添加剂等材料分别装入挤出机中。比例少的合成树脂在这种锥形双螺杆挤出机中能够做到快速熔融,最后分散在天然纤维之中,这种操作手段能够比较简便的实现混合比率的改变,该方式辅助设施简单容易操作。 粒料的供给是通过使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等方式来实现的,具体的操作内容就是将天然纤维、合成树脂、添加剂三种材料进行造粒处理,然后加入挤出机进行成型。这种生产方式的优势在于现有设备比较齐全,但是,天然纤维需要干燥之后才能进入造粒挤出机。 3.2 积聚(集成体)进料方式与冷搅拌方式 积聚进料的方式是通过使用高速搅拌器来工作的,天然纤维、合成树脂以及添加剂需要进行预处理,形成豆粒大块状体,然后将其加入挤出机中进行成型处理,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脱除水分、气体。冷搅拌方式是将木粉中存有的粉状树脂、添加剂等进行集中搅拌,而天然纤维则通过喂料器向挤出机中提供原料。这一过程天然纤维、合成树脂、添加剂等材料不用单独制作,但是必须保持粉状形态,而且需要保持天然纤维的充分干燥。 4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了原材料、成型工艺、机械设备、产品种类及性能检验等一系列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其他工业相比,发展速度比较快。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也从最初的手工操作工艺逐步向技术密集、高度自动化、高生产率、高稳定性的成型工艺上发展,并随着应用领域的广泛开拓,出现了多种成型工艺并存的现象,而且还在不断衍生出新的工艺类型。 4.1 手糊成型工艺 手糊成型工艺又称低压接触成型工艺,是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中使用最早的一种工艺方法,操作方法简单,几乎可适用于所有的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且投入小,但对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依赖性较大,生产出的制品单面光洁,产品质量不够稳定。随着各种新工艺形式的不断涌现,手糊成型工艺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但手糊工艺因具有独特的其他工艺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在生产大型制品方面特点,所以仍然在行业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主要应用领域:建筑雕塑领域如采光顶、活动房屋等;交通设施领域如游艇、汽车壳体、发动机罩等;环境与能源领域如风力发电机用机舱罩、叶片、沼气池等;体育游乐设备领域如游乐车、水滑梯等。 4.2 喷射成型工艺 喷射成型工艺是利用喷射设备将树脂雾化,并与切断的纤维在空间混合后落在模具上面,然后压实排出气泡固化,它是在手糊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将手糊操作中的纤维铺覆和浸胶工作转变为了机械化来完成,是一种相对效率较高的工艺,其生产效率是手糊工艺的2~4倍。喷射工艺同样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依赖较大,且由于增强纤维以断切的形式存在,树脂含量高,制品的强度较低,同时由于喷射设备的原因,其采用阳模成型方便,而采用阴模成型困难较大,且大型制品比小型制品更适合于喷射成型工艺。 主要应用领域:喷射成型工艺主要应用于大型产品的制作及建筑物补强等,代表性的产品有玻璃钢浴缸、整体卫生间、卡车导流罩、净化槽、船身等。 5 复合材料工艺方法的特性 5.1复合材料可设计性强 通过配置不同比例和铺层形式的基体材料与增强体材料,可以设计出各种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的复合材料。设计出的复合材料可以减

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铝基复合材料的简单介绍 铝在制作复合材料上有许多特点,如质量轻、密度小、可塑性好,铝基的符合技术容以掌握,易于加工等。此外,铝基复合材料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高温性能好,耐疲劳和耐磨,以及工程可靠性。同其他复合材料一样,它能组合特定的力学和物理性能,以满足产品的需要。因此,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复合材料的制造包括将复合材料的组分组装并压合成始于复合材料零件的形状。常用的工艺有两种,第一种是纤维与基体组装压合和零件成型同时进行;第二种是先加工成复合材料的预制品,然后再将预制品制成最终形态的零件。前一种工艺类似于铸件,后一件则类似于先铸锭然后再锻成零件的形状。 制造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纤维排列、复合材料组分的组装压合和零件层压。大多数硼-铝复合材料是用预制品或中间复合材料制造的。前述的两种工艺具有十分相似的制造工艺,这就是把树脂粘合或者是等离子喷涂条带预制品再经过热压扩散结合。 1.挥发性粘合剂工艺 这种工艺是一种直接的方法,几乎不需要什么重要设备或专门技术。制造预制品的材料包括成卷的硼纤维、铝合金箔、气化后不残留的易挥发树脂以及树脂的溶剂。铝箔的厚度应结合适当的纤维间距来选择,通常为50~75μm。 所用的纤维排列方法有两种,单丝滚筒缠绕和从纤维盘的线架用多丝排列成连续条带。前一种工艺因为简单而较常使用。利用滚筒缠绕可能做成幅片,其尺寸等于滚筒的宽度和围长。由于简单的螺杆机构便能保证纤维盘的移动与滚筒转动相配合,故能使间距非常精确和满足张力控制。 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基体合金和增强物的特性、含量、分布等。与集体和金相比,铝基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 低密度 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强度、模量与塑性 耐磨性 疲劳与断裂韧性 在硼-铝的压合中有下述一些重要的限制: (1)纤维损伤问题限制了时间-温度参数。 (2)为保证铝的结合和消除孔隙度,时间-温度-压力参数必须高于门限值,因为这是一个受蠕变和扩散限制的过程。 (3)高压力会增加纤维的断裂。 (4)为防止硼氧化要求仔细控制气氛。

最新CJT121-2000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汇总

C J T121-2000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

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 CJ/T121-200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的承载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城市道路、公路上的检查井盖,也适用于安装在非机动车可能行驶或停放的地面上的检查井盖。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GB/T1596—19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J81—1985 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试验标准 GBJ82—1985 普通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3 术语 3.1 检查井 inspection well 通往地下设施(如自来水、排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环卫等)的出入口。 3.2 检查井盖 inspection well lid检查井口可开启的封闭物。由支座和井盖组成。 3.2.1 支座 set 检查井盖中固定于检查井口的部分。用于安放井盖。 3.2.2 井盖 well lid 检查井盖中未固定部分,表面应为平面。其功能是封闭检查井口,能够开启。3.3 嵌入深度 inlaid depth 支座支承面至支座顶面的高度。如图1中所示 A 值。 图1 3.4 缝宽 width of aperture

复合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分析

复合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分析 复合材料已成为与钛合金、铝合金、合金钢并驾齐驱的四大航空结构材料之一(在 B787 结构上的用量达总重的 50%,A350XWB 结构上的用量达总重的 52%[1]),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仍然是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硼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增强的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以下简称先进复合材料)。基于先进复合材料的反应特性和满足先进复合材料构件内部质量的特定需求,在先进复合材料构件成型过程中,需要加热、加压和抽真空等外在工艺条件。先进复合材料特别突出的成型特点就是材料成型和构件成型最终同时完成,这就决定了先进复合材料构件的形位精度主要依靠模具工装来保证,而且模具材料和模具结构必须满足易于传热、传压和真空完整性好等要求,随着市场对先进复合材料产品质量、性能、成本、周期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先进复合材料工艺技术及其模具和工装技术不断创新发展[1]。 1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在CAD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和工装广泛采用数字化设计技术,许多常用的结构采用模块化和参数化设计,以提高设计效率。 复合材料模具与常规钣金成型模具的不同之处在于:对累积公差的要求更加严格;模具与零件贴合面尺寸的差异取决于模具的类型和热膨胀特性;复合材料零件的最后尺寸是基体最高固化温度下的尺寸[1]。 在进行模具设计时,重点要考虑热匹配问题,钢和铝的热膨胀系数比大多数碳/石墨复合材料约大出一个数量级,当从固化峰值温度向下冷却时,金属模具的收缩会在构件中引起严重的残余应变或固有应变。在进行模具设计时,如果不能通过尺寸修正,则需要使用热膨胀系数较低的复合材料模具。对于简单的角度回弹问题,在模具设计时,预先把回弹角考虑进去,即制件夹角加上回弹角等于模具的角度,使制件脱模回弹后符合工艺数模要求。对于复杂的制件,采用CAE技术模拟分析模具和工装的结构刚度、热膨胀、温度场分布等效果,为模具温度补偿和回弹修正设计提供依据[2]。 1.1基于成型工艺条件的模具 无论是先进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还是先进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其成型过程都需要施加外界压力的压实过程,以排出构件中的空气、压实空隙并实现增强纤维的均匀分布。施加外界压力有几种工艺方式:(1)构件的一面为刚性模具,另一面为依赖气体或液体传压的弹性模具(例如传统热压罐工艺,见图1)或依赖机械传压的刚性模具(例如传统模压工艺,见图2),这是最常用的方式;(2)以热胀材料为芯模,刚性材料为阴模,构件置于芯模和阴模之间,这种方式用于 DC-10 飞机方向舵后上段和海豚直升机的水平尾翼;(3)以热膨胀系数高的材料为芯模,热膨胀系数低的材料为阴模,构件置于热膨胀系数差异比较大的芯模和阴模之间;(4)以刚性材料为芯模,热收缩材料为包覆袋,构件置于热膨胀系数差异比较大的芯模和包覆袋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