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基础笔记

新闻学基础笔记
新闻学基础笔记

新闻理论笔记:

绪论

新闻学及其研究对象【2007名词解释】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

新闻现象指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包括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业。

新闻活动指的是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传媒对新闻信息的采写编播过程,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新闻事业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等。

新闻学体系结构

1、广义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历史新闻学(中外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国新闻界名人史)、应用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方面的应用知识)。

2、狭义的新闻学,只包括理论新闻学,也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指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应新闻现象和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原理、原则和方法论为主要内涵。

新闻学舆论与经济、政治体系的关系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任何新闻传播活动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对精神生产手段的占有和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控制。因此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对新闻学有着直接的影响。

西方主要新闻理论

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苏联共产主义理论。(见《外国新闻史》笔记)【2006】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关系

联系: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区别:

研究对象:新闻学——新闻传媒及其行为;大众传播学——所有的大众传播手段,侧重研究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书籍出版、电影、网络七大传媒。

研究方法:新闻学——定性描述;大众传播学——定量分析法。

研究重点:新闻学——新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舆论效应;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行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共有五个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时期的无产阶级新闻理论;

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整风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无产阶级新闻理论;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和学术研究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

当代世界新闻学研究特别是传播学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的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的经验。

新闻

新闻的起源:所谓新闻的起源,是指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最初动因。唯心主义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的本能或者好奇心,即天性论和本能论,都是错误的,应当受到批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新闻起源于人来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它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

新闻的本源:【2000、2001名词解释】

1、所谓新闻的本源,即新闻和客观来源,指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客观依据。

2、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在事实和新闻的关系中,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对事实可以进行能动的反映和报道。

新闻的定义:

表述:新闻是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出处:1994年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评价:具有科学性。这一定义在新闻和事实的关系上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即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新闻是对事实的一种反映。

具有准确性。这一定义指明了新闻的本源属性是报道,是一时形态的东西,它强调了新闻的特性:“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有利于区分新闻同文艺、哲学等意识形态的界限,有利于指导新闻实践。

具有普适性。这一定义对新闻的本质属性和特性进行了概括,适用于古今中外一切新闻现象。这一定义文字简约,概括得当,言简意赅。

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新闻是一种信息,但信息并不等于新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

联系:

(1)它们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观事实;

(2)它们对接受者而言都有未知性和针对性,都能提供某种新情况和新知识,满足受众某种程度的信息需求。

区别:

(1)内涵不同。两者虽然都来源于客观事实,但新闻的来源主要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而信息来源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一切状态。

(2)外延不同。新闻知识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而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应手段和认识结果。

(3)传播的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新闻这种信息通过新闻传媒传向整个社会,能够调整和影响最广泛的社会公众的认识和思想,而信息传播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通过新闻传媒进行传播,都能公开面向整个社会。比如有的信息如机密情报要通过特定渠道,去调整一定范围内接受者的认识。

3、决定信息是否构成新闻的主要因素(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2006】

(1)首先必须是事实。从内容上说,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的信息;从形式上说,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一切以新闻为主体的事业,其基本内容就是报道和评价事实,其基本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和就事实说话(评论)。

(2)其次必须要有新意。新意是使某条信息成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新鲜事实,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因素:

它是人们未知的事实,即构成新闻的事实,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

它是人们欲知的事实,这是构成新闻的根据,即人们共同关心、很想知道的新情况、新动态、新事物、新问题、新经验、新人物等。

新闻的真实性、倾向性、客观性

新闻真实性的概念:

所谓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报道中反映的情况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真实是各国新闻机构普遍遵循的首要原则。对于西方新闻机构来讲,失去真实性就是失去市场、失去广告、失去生命,对于我国新闻机构来讲,不讲真实性就会失去人心,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1991、1996、1997、2002、2007】

新闻真实是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的统一。

新闻真实是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

新闻真实是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统一。

新闻真实是真实性和真实感的统一。

报道失实的分析:

报道失实现象:(1)虚构、(2)添加、(3)拼凑、(4)夸张、(5)偏颇、(6)孤证、(7)回避、(8)假象

报道失实原因:

从表层看:

①主观原因——新闻工作者自身思想修养差,业务素质差;

②客观原因——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

从深层看:

第一类“具体失实”的原因是违背了新闻在反映具体事实时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其表现有:①捏造事实,向壁虚构;②导演操作,以假乱真;③道听途说,偏听偏信;④合理想象、艺术加工等。

第二类“总体失实”的表现是对某个具体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但它和整个生活实际不符,其危害更大。原因如下:①割裂客观事物内部因素的有机联系,用片面的观点对待和分析事物的原因,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②不能用全局的角度观察问题,而是孤立地看待某些事物,“一叶障目”,以偏盖全。③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而是静止地、形而上学地看待事物的运动变化,从而导致报道失实。

如何防止和克服新闻报道出现失实情况?

从新闻工作角度看维护真实性原则要做到: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实际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和具体情况,是新闻工作的本源,我们必须要尊重客观实际,按照其本来面貌进行报道。

②客观、全面、深刻地反映事实真相。首先,要做到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不仅要做到每篇新闻真实可信,“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江泽民);其次,从全局出发,深刻地反映现实,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③正确地把握新闻宣传的度。在新闻工作中,要注意宏观报道的广度、深度、密度、力度;报道时机的时间适度;新闻写作的尺度、详略度以及宣传效果的可接受程度。因此,一切宣传报道要服从大局,以国家大局为重,有针对性地宣传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从新闻工作者角度看: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在坚持两点论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才能将新闻的真实性充分展示出来。

②注重新闻理论的学习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扎实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是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报道权”应当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信条。

③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要用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更要用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扬善揭恶,才能从行动上杜绝新闻失实报道。

从新闻业务角度看:

①变“结论式”报道为“连续式”报道。密切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连续报道的形式,力求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示出来。

②变“封闭式”报道为“公开式”报道。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深入贯彻,新闻报道应增强公开性、透明度。如果隐瞒事实,应该报道的新闻不报道,应向受众传播和信息不传播,让小道消息谬误流传,将造成更大的失实。

③变“间播式”报道为“直播式”报道。广播电视的优势是直播,运用“直播”方式,既能增强观众的参与感,更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从而赢得受众的信任,增进传播效果。

结语:江泽民指出,“祸福论”(舆论导向正确与错误);切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倾向性:

概念: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新闻的倾向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为新闻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能动的反映,所以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倾向性。

客观存在的原因:

从报道者个人来说,新闻是事实通过报道者的头脑所作的能动反映。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包含着报道者主体意识和社会生活,是经过报道者认识和评价过的社会生活。由此可见,新闻必然包含倾向性。

从新闻事业来说,新闻事业属于一定的阶级、一定的政党或一定的社会集团,是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的舆论工具,并为他们的特定利益服务。因此,新闻事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的制约,使得新闻不可避免地带有倾向性。

表现形式:直接明显或含蓄隐晦。

表现方式: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

新闻的倾向性要受新闻客观性的制约。

新闻的客观性的两层含义:【2005】

其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背离了事实本身的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服人,而且生命力必然短暂。

其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将有利之小事夸大或不利之小事化小,都是徒劳无益的,必然失去受众。

因此,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倾向性。如果故意回避或者背离事实,主观随意地在新闻中表现倾向性,一定会使报道者丧失信誉,失去受众。

第四章新闻价值、新闻敏感【2006】

一、新闻价值的由来:

背景:在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众报刊大量流行。因此,“新闻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性报纸大量流行时期在大众报纸经营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问题。

产生原因:新闻事业一经产生,新闻工作者就面临两大矛盾:一是无限事实和有限传播渠道的矛盾,不可能“有闻必登、有闻必报”;而是新闻工作者的选择标准与广大受众需要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新闻工作者从具体的时间抽象概括出新闻的取舍标准,即“引起大众的共同兴趣”和“普遍关注”的共同素质。

在我国,最早提出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璜在1918年10月14日成立的北大新闻研究会讲学期间。

新闻价值的定义:

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1994、2001】

时新性;2、接近性;3、显著性;4、重要性;5、趣味性。

在新闻价值五要素中,时新性必备的,其它要素可多可少,具备的要素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

四、新闻价值的客观性:【1992、1993、1998、2001】

1、定义: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它是客观的、不因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这就是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客观性”指的是:

事实本身确定包含这些素质;

它能否成为新闻并为受众所关注是由受众而不是由传播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新闻价值是一种预测。衡量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是受众对新闻的选择和实践对新闻的检验,因为新闻刊登在前,社会效果在后,因而判断价值的有无与大小,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水平和经验。

新闻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标准。从内容上判断新闻价值,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等。

五、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

新闻控制者;2、新闻传播者;3、新闻传播媒介;4、新闻接受者。

新闻敏感:

概念:又叫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是指新闻记者能够迅速、准确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在一种特有的素质,即新闻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准确地反映能力。

要求:(1)快捷,迅速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2)准确,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有传播价值的变化;(3)灵活,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表现:(1)发现新闻线索;(2)从众多新闻事实中发现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3)从新闻事实中选择最佳报道角度;(4)预测新闻事件的发生。

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的定义:

是一种将新闻作为特定信息进行传播的活动,它包括三个基本因素:新闻事实、新闻报到者、新闻接受者。

二、新闻传播的社会流程:

新闻传播者从选择事实,发布新闻,到根据新闻接受者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进行调整的过程。

反馈:

是受传者对接受到的信息的反映和回应。(再补充下面一条的部分内容)

四、事实、传者、受众三者的关系: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事实、新闻传播者、新闻接受者之间是一种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传者起关键性的中介作用,但从根本上说,事实和受众在新闻传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事实和反馈是传播活动中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传播者的意识为转移,也不为传播者所控制。相反,传播者却要受到事实和反馈的制约。

事实对传播者的制约:①客观存在的事实制约着传播者报道的真实性;②事实本身的逻辑性制约着传播者对事实的解释;③重大事实具有传播的必然性,决定了传播者非传不可。

受众对传播者的制约:①新闻机构必须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②客观的宣传效果取决于受众接受的程度。

受众的反馈是受众对新闻机构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新闻机构对他们新闻需要的满足程度;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程度;

对事实的判断、解释的正确性程度,即宣传的观点正确与否。

由此可见,来自事实方面的制约,也要通过受众的行为表现出来。在实际工作中,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尊重事实,其次要认真搜集受众的反馈,从而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事业是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总称,它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1)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度;(2)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所提供的物质手段;(3)国民教育的普及,形成广大的受众群。【2004名词解释】

新闻事业的发展: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的公开发行的定期出版物,一般以散页形式连续出版。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和图像的新闻媒体。

互联网媒体:20世纪80年代,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网络传播技术问世,并立即用于新闻传播过程,诞生了第四媒体,标志着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即网络传播阶段。

二、新闻事业的性质、功能和特点:【2006论述题】

1、性质: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新闻事业具有二重性,其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2、特点:

(1)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同经济基础的联系更直接;

(2)新闻事业反映社会生活,报道面最广,岁迅速,影响极大;

(3)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具有强制作用;

(4)新闻事业用新闻手段为经济基础服务。

新闻手段【2003、2008】——是指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标题、版面及节目编排等传播形式的总称,它们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新闻记录电影进行新闻报道时普遍使用的方式。新闻手段最显著的特点是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形式,它不能强迫人们信奉或放弃某种思想、某种观点,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或说服受众。

功能:

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提供服务,文化娱乐;(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总目标:【2004】

性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耳目喉舌。

地位: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

任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总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媒介经营和管理体制,在保证良好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求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怎样贯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针?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2、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人民的利益;集中人民的智慧;体现人民的监督;引导人民前进。3、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组织路线和工作原则:全党办报、群众办报【2007】

1、内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工作路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新闻工作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提出了依靠全党、依靠人民群众办报的思想。1942年中国新闻界结合整风运动进行改革和整顿,1948年毛泽东在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思想。

2、意义:

(1)从组织上保证和加强了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自“双办”方针提出后,各级党委更加强了对新闻工作地领导,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发挥新闻舆论工具的战斗作用。

(2)群众参与新闻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新闻事业同群众的关系。新闻事业不仅是党的舆论工具,而且也是人民群众心声的表达者,人民群众的讲坛。

(3)推动了新闻事业和实际的联系。实践证明,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必须直接依靠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做好群众工作,广泛吸引群众参加新闻工作的方式:【2008简答】

(1)建立以通讯员为主的群众性新闻工作网络;

(2)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

(3)收集和研究来自群众的反馈信息;

(4)联络各行业专家和有代表性的人士,组织他们发表真知灼见;

(5)群众内容、群众形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内容上:①充分地反应和报道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②满腔热情地讴歌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及其业绩;③表达人民的情绪、愿望、意见和呼声。形式上:新闻报道、报纸版面、节目编排,要尽可能地适应群众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及其情趣品位。

(6)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和有益于群众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六、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2007】

1、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

2、分属不同的阶级,各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

3、分别宣传贯彻不同阶级的思想体系;

4、各自具有不同的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是为确保新闻事业各项工作有序运行而制定的,它包括领导体制、经营体制、管理体制、出版发行体制等许多具体体制。)

根本目的、宗旨不同。

第七章新闻自由

一、“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

1、新闻自由,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是公民通过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而实现的一种民主权利,是政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出:1644年,约翰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提出著名的“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的最初思路。“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代表了一种思想——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代表了一项权利——要求参与国家管理、监督国家政权;代表了一个原则——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这一口号及其包含的意义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3、发展:

(1)第一阶段,争取出版自由权利;

(2)第二阶段,争取言论自由权利;

(3)第三阶段,争取新闻自由,即对信息的流通自由,争取知晓权。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自由的实质:【2003】

是垄断资本控制下的新闻自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无政府集团竞争通过新闻手段的一种反映。

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或者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具体性)【2005】

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

新闻自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是恒古不变的。

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得义务和责任。

新闻自由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但归根到底是维护某种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才能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

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特点: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新闻媒体归全体人民所有。

以剥夺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新闻自由为前提。

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坚持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自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处在发展中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自由。

新闻控制:

概念: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其实质是按新闻资产所有者的意志对新闻传播行为加以规范,用以防止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利的滥用。

目标:

给予新闻传播一定的自由度;

使新闻传播行为与社会规范一致;

使新闻传播行为不违背控制者的利益和主张;

手段:经济控制、法规控制、政策控制、行政控制、伦理控制。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历史继承:

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列宁最早提出“党性”的概念,他把新闻事业和党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齿轮和螺丝钉”与“大机器”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江泽民1989年,针对新闻宣传舆论导向上出现的严重错误,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强调“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内涵:【2002简答】

概念: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无产阶级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内涵: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

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利益完全一致:

我国的新闻事业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只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扬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纽带作用,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要坚持党性原则,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好新闻工作,同时又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充分反映民意舆情,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1991、1994、1999、2001、2005、2006,名解、简答、论述】

概念: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它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来实现。

功能:

社会监测功能:监测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首先表现在它对社会发展具有“晴雨表”和“侯凤仪”的监测作用;其次表现在对社会发展过程的监视,第三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效果评价。社会调整功能:首先表现在对社会心态、社会意见的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其次表现在充当社会公众的“传声筒”和“排气阀”,使整个社会心态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安全值上。

社会控制功能: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积极性控制,主要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其次表现在它是非强制性的软控制,只要通过精神自省、价值认同、道德感化的方式达到控制的目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往往具有其他控制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制衡功能:首先表现在对社会权威和权利的设限和抗衡上,其次它代表多数人的意志,是最民主、最合民意的权利,监督领域广、反应快、影响大。

特点:

主动性:监督总是积极主动地介入各个领域,许多社会问题往往首先以舆论监督形式表现出来。

动态性:监督是一个过程,它严密地跟踪监督目标的发生发展,能够做到在否定自己的基础上求得正确监督。

公正性:监督的公正性来自操作中的平衡手段,可以接纳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结论。

批判性:监督不是社会控制的异己力量,也不是社会进程的逆向运动,批判是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揭露是为了推动,否定是为了肯定,批判是为了建设,这是舆论监督的意义所在、独特价值所在。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和新闻传媒运用新闻传播手段就党和政府的某些政策、决策、某些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就某一个社会问题或某一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和意见。其实质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其本质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进行的监督。

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作用):【2008】

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防止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有利于激发人民当家做主的热情,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能力。

有利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

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进行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

有利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四、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新闻批评【2003、2006,名词解释、简答】

概念:新闻批评是指运用传播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其特点:及时性、公开性、群众性、权威性。指导方针:开、好、管。

新闻批评的原则:

新闻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人民的事业,有利于党的工作和党的团结。

新闻批评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

新闻批评一定要实事求是(根本原则)。

新闻批评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大局意识(基本原则)。

新闻批评要区分性质,主义方法,讲究实际效果。

重大新闻批评要在党委领导下进行。

新闻批评的现实定位:

开展新闻批评,进行舆论监督,首先要有大局意识。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和社会、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其基本原则: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

开展新闻批评要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负责。

开展新闻批评,要着眼于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为批评而批评。

开展新闻批评,要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进行。

开展新闻批评,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工具,绝不能代替职能部门和行政部门。

开展新闻批评,必须注重加强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严守职业道德,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新闻批评的基本要素(新闻工作者业务角度):

事实确凿;

观点正确;

公正平衡:即立场的公正无私和操作的平衡适度。立场公正,要求尊重事实,尊重实际,尊重批评,尊重被批评者的合法权益。平衡适度,指实际操作中要“适时、适量、适宜”,把握好分寸,处理好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的正确比例。

遵纪守法:新闻批评要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意识,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保持清醒头脑,不被邪恶势力所利用,需要有匡扶正义、坚持真理及修正错误的勇气。

第十章新闻职业道德【1997、2001】

一、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他律:

1、新闻工作者的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它是一种调整新闻工作者之间以及新闻工作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以善恶评判作为价值导向,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实现。

2、新闻工作者的他律: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法律规范和宣传纪律,它是运用法律的政策手段调整新闻传播行为的规范。它由国家制定并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3、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强调自律和他律的统一。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自觉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新闻业务素养,不断提高自律水平,同时应自觉遵守各种法律和宣传纪律,做到敬业、守法,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宣传任务。

二、新闻职业道德:【1997、2001名词解释】也叫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1999、2002】

1、具有坚定地政治立场。

2、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

3、尊重事实,维护新闻真实性。

4、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思想品德。

5、保持廉洁自律的形象。

四、《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1997年,中国记协第二次修订《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即为现行的新闻道德规范,内容包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新闻政策——是指国家、政党或地方行政机关对新闻事业所规定的活动准则,它是政党掌握和管理新闻事业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2007名词解释】

包括:

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宣传纪律;

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讲求和提高新闻时效;

必须坚持改革,讲求艺术,不断提高宣传报道水平。

另外,还要遵守有关民族、宗教及涉外宣传方面的纪律规定及其它有关新闻宣传的政策和法规。

新闻法规——是国家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定。

隐私权——隐私,是指在自己的私生活中,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不愿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隐私权就是个人按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不受侵害的权利。

江泽民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

江泽民新闻思想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内涵深刻丰富,其核心内容是他的“喉舌论”、“生命论”、“导向论”、“创新论”、“根底论”等思想。

学习管理学基础心得体会与感想

学习管理学基础心得体会与感想 要想学习好管理学,那么《管理学基础》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下面小编整理了《管理学基础》学习心得体会与感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管理学基础》的体会与感想篇一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管理学基础》的学习,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经管专业的学生,我认为管理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组成群体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作用,这种群体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所谓组织,是由两个成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

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实现即定的长一组织目标。这样的组织才能形成整体力量,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组织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企业是一种组织,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而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 谈其事,必先谈人。那就先说说我自己吧。我的态度是没有把它当做一门选修课,而是一门我的必修课。我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它对我来说就是一门专业课。 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就一个学生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目标,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 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内涵 传播媒介:利用电子技术和相关专业设备传递信息,传播手段隐藏于传播方式和传播符号中。传播时效:本质性含义(时间性),延伸性含义(时新性、时空性)事实本源: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是新闻本源和灵魂;强调新闻的意义,即新闻价值。传播意义:扬长避短,真正起到“中介”和“纽带”作用。 广播时效性最强(制作周期短) 二、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 (1)传递通道的单一性 (2)音响的现场感 (3)传播过程的排他性 (4)制作过程简单 三、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1)现场的证实价值 (2)画面情节的片段性 (3)现场的制约1、时间制约2、对人事制约3、对环境制约 (4)内容的易受性 四、“电传输”条件下的声音特点 (1)有声语言失去了非语言(表情、体语)的辅助手段 (2)听话人不直接面对说话人,一般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收听的状态 (3)失去了直接反馈,因声音固有的劣势出现的听知障碍就不能通过改善表达,得到及时克服和消除 五、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1、解释的多样性 2、情感的无意识宣泄 3、范围狭小 4、对语言符号的纠正 六、广播语言 1、播音语言:指在写作广播稿件时使用的一种独特的专为口语传播而写作的语言,是用笔写下来的,但其目的是要读给人听的

2、报道语言(解说语言):指没有完整广播稿件的情况下主持人通过谈话解说,讲述以第人称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语言,其目的是说给人听的。 七、广播记者如何在采访中发挥媒介优势 1、快速优势:提高采访效率,力争实现与事件发展同步或几乎同步进行采访,充分的访前准备 2、音响优势:运用精湛的录音技术采集现场事件发展中的典型音响,使人产生如身临其境的联想和感受 3、工具优势:电话、录音笔为广播记者采访提供了新的活动天地 八、解说的作用 1、叙述事实,说明音响 (1)交代新闻要素 (2)解释说明音响 2、补充音响 3、概括音响 4、连缀音响组成报道 九、解说的写作要求(操作) 1、写作解说要兼顾音响内容:解说应该是在音响采录后写作 2、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 (1)与音响内容一致,不要脱离音响 (2)与音响同步 (3)与音响的情绪,风格一致 (4)不要简单地重复音箱内容 十、伞形导语(软导语) 第一句主要提示内容方向 第二句主要讲述核心事实 十一、音响报道 运用新闻事物和人物自身声音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形式,它一般是由实况音响与解说共同构成,是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 十二、字幕的应用形式和功能 (1)标题式字幕

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篇一: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院系班级:新闻传播和影视艺术学院新闻学新闻1403班 姓名:刘铃 学号:2 新闻,是用心感受的“心闻” 读《看见》有感 读完整本《看见》,我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不是我平时在电视上面看 到的采访,这是心和心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这本书里,柴静将她的那些值得铭记的采访和经历展现给了我们,给我们感动,也给我们力量;但最多的,是鞭策着我们去思考。 我曾经以为,记者这一职业就是简简单单的惩恶扬善的职业。作为 记者,就是当重大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将事件报道出来 使公众知晓。记者,就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和真相,无需夹杂着 我们的私人情感。唯一需要尊奉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毕竟,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真实是新闻的本质要求。并且我一直认 为倘若日后我从事了新闻传播行业,客观公正将是我报道的准则。 但是,在《看见》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新闻报道。柴静在“沉默在 尖叫”一章中这样定义采访的: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并且柴静的一句话深切地诠释了这一定义: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采访中的人文 关怀。记者这一职业开始在我的心中变得鲜活起来。 作为采访者,倘若不以平等的地位和受访者进行交流的话,恐怕

很难得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只有我们在采访中倾注了我们的感情,把受访者当成我们的朋友(无论受访者是何种地位何种阶层),我们和受访者才能够进行心和心的交流。就像柴静老师在采访那些 在监狱中的人一样,尽管他们是犯了罪的人,但是在采访中你要得 到他们的真实情感,你就必须平等的看待他们,平等的进行交流。 但是,人文关怀倘若过了度,便会变成感情泛滥。在“真相常流失于 涕泪交加中”柴静老师是这样说的:“泪水和愤怒是人之常情,但我慢 慢觉得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不是挥舞着拳 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而柴静还写出了一位观众对她的批评: “准确是这一种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 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所以,在从事这一职业时, 我们必须得把握好人文关怀这个度的问题,不能硬邦邦的去采访受 访者,也不能让情感冲昏了理智的头脑。 最让我受益非凡的是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记者,通往人心之路是 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但又必须 在真相面前放下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职业中,我愿倾尽所有, 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是如此不安。” 作为一个将要从事新闻行业的学子,我不能不为我将要从事的这一 职业付出努力。记者,并不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你要做一名好的 记者,除了你的职业操守要遵循之外,你还要经受更多艰难的事情。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付出自己的真心。新闻,不仅仅是靠风里 来雨里去做出来的;新闻,更多的是用心去采访,用心去编辑,用 心去 体味。 既然我已选择了这条道路,我就应当用心去面对这条道路上的所有 挑战和感动。首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这一路上,我要做的是用心感受。 【篇二: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定稿 2012年新稿

原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bf5600308.html,/news/dianda/2012-06-27/122.html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2010春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姓名: 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X 分校:河西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 XXXXXXX 时间: 2012.XXXXX

目录 内容摘要 (2)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3)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3) 二、激励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5) 三、学习心得体会 (8) 四、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摘要 管理是组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组织、意识,不断的进行协调的活动。管理作为协同各个成员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管理学又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是从事管理活动的部门、单位、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所以,管理方法要多样化、要讲究艺术。本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讲理论联系实际。第三部分学习心得体会。第四部分结语。本文从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各个方面对管理学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解释。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本书讲述了十三章的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做了概括和理论总结: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等等。这些学派主要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 第三章、计划 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其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并拟订实现目标的方案、措施。 第四章、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 (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 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 (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 (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一)具有直接感受性 (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 (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 (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 (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 (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 四、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 五、电视的传播特点 (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 (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

七、广播电视体制 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 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 门。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 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 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 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 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 的目标。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 (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 (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 (四)没有商业广告或商业广告比例较小。 十二、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缺点 (一)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 (二)信息来源单一 (三)有些节目说教味浓 (四)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 (五)节目更新慢

新闻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 第一节 一.新闻的定义: 活动说:即把新闻视为一种报道或传播的活动。 新闻是近来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事实说:将新闻看作一种事实 信息说:认为新闻是一种信息 手段说:将新闻归结为一种手段 二.新闻与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是对新闻进行的报道,新闻是新闻报道的对象 新闻报道是一种对新闻的记录 三.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是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信息 第二节 一.什么是新闻的本源 记者不仅仅需要从事实出发找新闻,而且必须从事实的变动中着手找新闻,因为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二.新闻本源与新闻的来源 新闻的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交代新闻来源的最大目的是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 新闻来源的途径:1、采访他人2、亲眼目睹3、公众来信4、相关资料5、其他报刊转载 第三节 一.新闻五要素:时间,地点,事情,原因,人物。 二.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 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中迅速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要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第四节 一.新闻类别 1、以新闻的内容来分 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法律新闻,社会新闻 2、按照地域分类 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都市新闻,乡村新闻,等等 3、按照写作载体分类 一般新闻报道,解释性新闻报道,深度报道,调查性新闻报道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 硬新闻,软新闻

第五节 新闻和信息 一、什么是新闻信息 狭义的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息随机影响不确定的东西。 二、信息的特点 共享性(不灭性),扩缩性,自创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第六节 新闻与宣传 一、新闻的最主要目的是传播 二、新闻与宣传的不同 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发生是出于宣传自需要,把一定的观点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与支持。儿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 归宿不同(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点,其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新闻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判断,作出决策。) 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的传播是一次性的,宣传是常常需要重复的。) 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的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求真实,典型。) 第二章 第一节传播媒介 一.新闻传播媒介及其的作用 1、存在于事实和新闻之间的联系就是新闻传播的媒介 通过它的作用:可以扩大新闻传播的空间范围,如新闻传播在单位的时间内传播的速度,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改善新闻传播的效果。 三.新闻传播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1、口头媒介阶段 2、书写媒介阶段 3、印刷媒介阶段 4、电子媒介阶段 5、光电子和网络传播阶段 四.大众传媒的特点 (一)报纸的特点 优点:1、报纸便于深度报道,可以分展开论题,处理论题 2、报纸选择性强,具有自由度 3、记录性和保存性强,便于查证 缺点:1、传播速度相对较慢,时效性较差 2、读者数量有限 3、不够生动具体,直观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 1、传播覆盖面广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节目主持人笔记

节目主持人 第一节节目主持人的标准和类型 一、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概念 近10年来,我国学者、专家对主持人的定义见解不一。大致有: 一为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各种节目的人员。在节目中,他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起着“组织串联”和“传播信息”的作用。 二为主持人是节目方针的体现者,内容的组织者和节目的主播者。 三为主持人是节目之主要操作者,相当于乐队的指挥。其作用不仅仅在台上,更多的工作在幕后,即在登台指挥前进行。主持人应该参与、制定节目的方针、计划,确定选题,应对整个节目负责,否则就称不上是节目主持人。 四为主持人在演播阶段起主导作用,不一定是“露面的主编”。主持人是节目演播阶段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节目和听众、观众之间感情和信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节目的代言人。 美国哥伦比亚公司(CBS)新闻部经理伦纳德认为:作为主持人,应达到四个方面的要求:1、必须能够在电视上传播消息,胜任报道和写作工作,并且形象较好。2、在屏幕后

有做记者的能力,具有新闻敏感性,能察觉到一些将会成为新闻的东西。3、危急时刻,能理智的做即席报道。4、主持人要具有好的人品。 二、节目主持人的类型 1、“四分法”分类 第一种,是以主持人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形态来分的,也就是所谓的“四分法”:独立型、单一型、参与型、主导型。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此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虽然在一番分析之后,也有认为部分结论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甚至得出相反结论的。 傅成励在《再谈节目主持人的类型》中认为, 1、独立型主持人的特点是可以独立的承担节目采、编、播各个环节的工作,几乎是节目的唯一制作人 2、“单一型”主持人主要是从事话筒前的再创作—播音工作,但是和播音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由播音员表达编辑(记者)的文章变为编辑为主持人写稿”。 3、参与型主持人“参与节目的采、编、播、控各个环节的工作,这种主持人是和编辑平等合作的关系。 4、主导型主持人:是节目的指导者和领导人,“实际上是个在话筒前、荧屏前露脸的主编”。 然而由于四分法主要借鉴国外的说法,和我国的主持人现状

经营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经营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经营管理是指在企业内,为使生产、营业、劳动力、财务等 各种业务,能按经营目的顺利地执行、有效地调整而所进行的系 列管理、运营之活动。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经营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前不久,公司组织企业经营管理培训,感触颇多,下面谈下心得 体会: 老一套不是艺术,老一套也不会有发展。一个作家如果老是 用鲜花来形容美,用魔鬼来比喻丑,那一定是蹩脚作家。我们拿 田野里的向日葵与庭院里的菊花作一比较,尽管它们十分相似, 且向日葵花型比菊花大得多,可是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喜欢菊花,而不会欣赏向日葵的,因为向日葵太千篇一律了;菊花则不同,不 仅花型多姿,有平瓣、管瓣、管台瓣等,而且色彩丰富,有红、黄、紫、白,以至于绿和黑(墨菊)等等。 据说,目前菊花品种已在千种以上。可是谁知道,这些万紫 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在数千年前,却是荒野里千篇一律的野 菊演变而来的。我想,要是这些菊花没有人类的着意选择培育, 使它放出异彩,至今恐怕还是那些荒野上的野菊,大概是不会被 人们器重的。

从大笑和菊花,笔者不禁想起《泰州日报》登载的泰兴市黄桥镇生猪深加工出了大名堂,三两重的软骨长成亿元产业的经验来。黄桥人把百来斤的生猪分割成几十个部件化整为零闯市场,就连 不起眼的一只猪头,也被分解成十多个品种,猪头里的鼻骨、喉 骨派上了大用场,用来生产被西方人誉为软黄金的硫酸软骨素出 口欧美。他们的经验就是一个变字,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各异,顺着市场的变迁而变迁。或叫做按着春 夏秋冬、男女老小、东南西北十二个字,不断地做活变的文章。 对于他们来说,产品的单一、呆板,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就 意味着失败。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画家齐白石的一句名言,讲的是 艺术独特创造的可贵。笔者以为,它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也适 用于产品更新。黄桥人做活生猪深加工这篇文章,变经营为精营,形成新的亿元产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经营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电企的经营环境近年发生了 巨大变化,发电行业的垄断优势逐渐被打破,电企开始进入以效 益和利润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经营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但是,与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相比,却没有随之形成有利于经营 管理的机制和文化氛围,因此发电企业在想经营型企业转变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不适应。针对这一现状,公司推出了经营管理

电视新闻导论笔记

电视新闻导论笔记

电视新闻导论(赵淑萍) 第一讲媒介特征与电视新闻的拓展 电视新闻的基本含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流动画面、声音、文字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发现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的发展历史既是一个在短时期内迅猛发展,变化的惊人历程,又是一个多钟因素相互促动、相互催化的复杂过程 划时代的突破 30年代电视新闻采拍由单一的转播发展到流动的采拍 40年代电视采拍由使用35mm胶片过渡到16mm 50年代电视采拍开始尝试使用达到实用水平的磁迹摄像机 60年代通讯卫星将电视报道推向最高水准——同步化,同时,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在60年代末问世 70年代ENG普遍推广,电视采拍确立优势—

—声画同步 80年代ENG更新换代,一体化摄像机又使电视采访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CNN 24小 时全天候新闻报道,带动全球电视新闻采访活动 90年代数字化金属磁带使画面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卫星直播、大型电缆电视、电视节 目频道化 21世纪高清电视普及,无磁带硬盘录像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大中小型SNG灵活运转, 新闻直播节目朝着常态化发展 国际互联网使用,带动电视节目与观众互动;电视与网络结合,打造新传播平台;台网互动、充分利用电视的信息资源,网络视频直播,进一步彰显电视图像的优势 第一讲重点 *1、电视新闻基本含义【变化】 2、在即时通讯的时代,技术的进步可以使电视记者用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手段、速度进行采访报道。 3、追根溯源,职业记者的采访活动已有500多

年历史,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就出现了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手抄新闻,活页小报,专门从事采集消息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记者开始了较随意的采访活动。 4、17世纪初至末,定期印刷报纸产生。 *5、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突破了以往的范围,不仅成为新闻节目内容,而且应用于其他类型节目中,新闻报道方式成为节目突出表现形态;电视采访画面不但展现记者提问技巧,而且树立记者形象;电视新闻发挥画面优势,而且利用多种表现元素,在技术推动下,实现采访、报道、播出同步化。 第二讲电视新闻节目类型 一、每日新闻节目 在固定时间播出的以动态性新闻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节目 每天分为早、午、晚、夜间四个时间段播放我国早、午、夜间新闻为15分钟,晚联播

新闻学基础笔记被考到的

新闻学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新闻理论笔记 说明: 参考用书: 《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笔记来源: 本校2006、2007、2008、2009级考生结合往年笔记和雷老师授课笔记综合整理而成。 历年考试涉及情况: 近四年来,新闻理论部分在新闻学基础考试中占50分,占卷面分数的三分之一。本笔记中每个知识点后面的【】内写的标注即表示该知识点被考到的年份及涉及的题型。 新闻理论部分相对枯燥一些,需要大家花时间和耐心进行重复记忆,另外,建议大家注意关注学术类的期刊杂志,如《现代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等,及时了解新闻理论界最新的动态及研究成果。 绪论 新闻学及其研究对象【2007名词解释】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 、新闻现象指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包括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业。 、新闻活动指的是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传媒对新闻信息的采写编播过程,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新闻事业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等。 新闻学体系结构 1、广义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历史新闻学(中外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国新闻界名人史)、应用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方面的应用知识)。 2、狭义的新闻学,只包括理论新闻学,也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指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应新闻现象和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原理、原则和方法论为主要内涵。 新闻学舆论与经济、政治体系的关系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任何新闻传播活动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对精神生产手段的占有和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控制。因此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对新闻学有着直接的影响。

管理学基础学习心得体会【精品】

“管理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学问,对这门学问的掌握,将使人受益无穷。”这是教材前言里的一句话,通过学习管理学基础后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下面是管理学基础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管理学基础》的学习,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经管专业的学生,我认为管理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组成群体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作用,这种群体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所谓组织,是由两个成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实现即定的长一组织目标。这样的组织才能形成整体力量,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组织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企业是一种组织,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而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 谈其事,必先谈人。那就先说说我自己吧。我的态度是没有把它当做一门选修课,而是一门我的必修课。我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它对我来说就是一门专业课。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就一个学生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目标,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 在管理学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动所引出的一切问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个推动力并将继续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且长期影响着人类社会。总之,管理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并且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学科,索然形成学派的时候较短;但是,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对于这门学科,短短的几段文字表达、看书都是远远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累积和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不断的实践才能完整的去体会、感受这一门博大精深的管理艺术。 有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 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管理学基础笔记

1、管理学的特性: (1)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管理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2)社会属性:管理体现生产资料占有者的意志,同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活动有规律可循。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要灵活运用。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 3、泰勒的科学管理 ●泰勒科学管理的具体内容:★ (1)工作定额原理:认为工人的工作定额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科学地加以确定。 (2)标准化原理:不仅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作业环境等等都应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主张一改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 (4)差别计件付酬制: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 5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应该把计划同执行分离开来。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 ●评价★ (1)贡献: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实践精神令人感动把科学的方法用到管理上 (2)局限性:把人当经济人仅重视技术的因素局限于基层管理 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 (1企业活动类别可以划分为六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管理活动(2).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报酬●适当集权与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团结。(3)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4)评价:●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弥补了泰勒的不足●职能与原则不够精炼 5、★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霍桑试验共分四个阶段 ●实验起因:待遇很好,效率很低 (1)工厂照明试验(1924-1927):照明度与作业效率的关系 (2)继电器装配装配室试验(1927-1932):作业条件与效率 (3)大规模的访问交谈(1928-1930):倾听了解下情 (4)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1931):存在非正式组织 ●霍桑试验以及梅奥的结论(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评价:管理的第二个里程碑梅奥成为第二时期的代表人物行为科学由此而兴起方法不是太科学观点有些太片面 6、巴纳德组织理论的★ ●主要内容: (1)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 (2)组织存在要有3个基本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 (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 (4)权威接受论

李岩《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电视新闻实务)【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电视新闻实务 1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电视新闻采访 采访,是指记者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发现新闻,并为解释、阐明这些新闻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它是一切新闻报道的基础、依据与起点。 1.电视新闻采访的形式 电视新闻采访活动囊括诸新闻媒介采访使用的全部手段:笔记、录音、摄影。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常用的形式有: (1)按照采访线索,进行现场采录

信息线索的来源有两种形式: ①记者主动获取式 记者出于职业使命感,按照记者采访的工作路线,依靠党委、依靠群众、深入实际,从有关会议,从有关文件、材料和从基层的调查研究中,主动获取报道线索(或“由头”)。 ②记者被动获知式 电视传播的辐射面大,社会各界都想通过它向公众传播信息,送上门的有新闻价值和无新闻价值的“线索”使记者陷入被动获知状态。 a.好处:为记者提供了选择、发掘新闻的机会。 b.弊端:严重束缚了记者的手脚,影响了采访内容的开拓,一些不受观众欢迎的专业性“会议新闻”,在地方电视台长盛不衰。 (2)抓住机遇性线索,现场突击采访 机遇性线索是指以突发状态出现的事件性新闻,这类新闻大多是在记者猝不及备的情况下出现的,其来势猛,结束也快,要求记者以纯熟的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尽量抢拍现场画面,而后进行新闻背景、事态起因、后果等方面的追踪采访(或文字、或录音、或摄像),以保证新闻内容的准确与充实和积极的社会效果。 2.电视新闻采访顺利进行的要点 (1)巧取画面角度,保证信息容量 以“看”为主的电视新闻,画面形象无疑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记者在拍摄中应尽量突出画面信息的三个特色: ①明确的信息 作为“语言”的画面,其明确的信息特色是有明确的“语言”目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说”什么。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1.客观性相关概念 (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 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 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 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 新闻 客观 性

(2)客观性(objectivity) 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