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其建议

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其建议
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其建议

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其建议

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议

近些年,全国各地的职业教件育机构正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试点与探索,职业教育正由学校本位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过渡。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蕴涵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各地在努力推进的过程中既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可喜的一面,也存在着深度合作问题障碍的一面。

一、重要性及意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强调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校企合作既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一个方向,也是职业院校寻求自身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途径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只有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克服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感受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起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形成开放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理念的融合,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达成良好对接:校企合作有利于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开展好校企合作项目,就要求职业院校要有一支既熟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新技术的掌握上、项目课程设计和教案编写上,教师要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加深对企业实际工作的理解,锻炼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水平。校企合作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拓宽研究视野。

从以院校为中心,对行业企业、政府、社会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及作用予以定位,探索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的内在规律性和本质要求,从中汲取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动力。二、发展现状

1,典型经验做法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来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其具典型经验做法有:

(1)企业把与学校对口的生产车间搬进学校,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车间进校使校企双双真正达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学校与企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企业把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和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作兼职教师‘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并定期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3)在学校开设“订单班”,企业派专业人员到学校给“订单班”上课,传授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接受“订单班”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还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从调查情况看,“订单班”培养现象还比较普遍,由于学校和企业有着利益共同点,企业比较积极参与到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学校与企业组建职教集。通过职教集团来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各院校专业设置、开发教学材料、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等。

实践证明,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学校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拓展了办学空间,强化了人才培养的合力,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得到了有效的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和就业帮助,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存在的突出问题

校企合作从理念上不容置疑,但在实践上却难有实质性的进展,问题的原因很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问题。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的表达,使得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由于缺

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措施,很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做法难以深层次推广,在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标准制定方面难以得到行业、企业制度化的参与。

(2)运行机制的问题。目前真正实现受教育者和企业用人单位的权利与责任全面表达、合理平衡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无法协调好企业、受教育者、院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使得在此基础上的政策难以做到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可行性。

(3)企业的积极性问题。影响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很多,除相应的法律政策缺失以外,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难以承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这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②职业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水平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一是职业院校学生还达不到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便离岗离职,有时会出现“团伙”不打招呼就离职的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相对较弱,很难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三是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知识比较差,知识陈旧,缺乏自学能力和自学意愿:四是职业教育定位比较模糊,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与普通高等教育看齐,不愿从事一线生产、服务工作,一心想坐办公室、当主管。眼高手低;③职业院校对实习学生疏于管理,学生在实习中自由散漫;④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贡献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对校企合作的费用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难以实现责权利对等。

(4)学校对企业提供的服务不足。从理论上说,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优先录取优秀学生,实现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在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中能获取学校一定的智力支持与服务,达成互利双赢。但从实际看,企业的利益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是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都很难满足企业需求。 (5)校企合作缺乏起协调服务作用的第三方。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应有第三方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这样才能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还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起到第三方的作用。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使校企合作难以广泛、深入地开展。

三、对策建议

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权益者也是多元办学主体,要使其成为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社会合作伙伴,就必须建立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制。

(1)在法律层面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制定指导方针、原则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表达,使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具有约束力和驱动力。

(2)形成责、权、利对等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关于学生顶岗实习的各项政策规定,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校企

合作的企业给予表彰、鼓励,对支付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对于学生顶岗实习中涉及的风险因素,通过社会保险予以规避。

(3)要支持企业继续办好已有的职业院校,要鼓励企业联合举办职业学校和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要明确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的法定责任。

(4)职业院校应强化服务企业的功能,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水平。提高专业为企业提供利益的能力,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轮训与鉴定,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研究与开发,和企业一起策划企业文化,形成互动体系,体现双赢原则,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5)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监督和协调机制,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应委托第三方机构做好校企合作的协调、监督和服务工作,监督行业主管部门对国务院2005年35号文件关于本行业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和服务职责的履行情况。

(6)经济领域的行业协会是企业利益和责任的代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其自身尚处于发展之中。为促进行业协会发挥职业教育中的行业指导与服务作用,有必要在赋予其职责的同时予以必要的经费支持,使其在自身组织的发展中同时增长指导服务职业教

育的功能。

(7)要从探索职业教育规律的新视角来认识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刻意义,努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尝试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8)要在更深的层次上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通过构架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汲取现实的动力。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doc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 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不同教育资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下面是有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欢迎参阅。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范文1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二O一四年十二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整理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校企合作案例1

广东积极探索“六个共同”模式校企合作 发展技工教育 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决策部署,借鉴德国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坚持产教结合、合作培养的思路,探索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协调指导机构、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共同制定招生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实训、共同促进学生就业的“六个共同”校企合作模式,加快培育面向市场需求的产业技术工人,为推动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全省培养技能人才38.7万人,技工院校就业率达98%,稳居全国前列。 一、共同组建协调指导机构。充分发挥企业既掌握行业先进技能又贴近市场用工需求的突出优势,搭建“百校千企”合作平台,组织100家技工学校与1000多家企业开展对接,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协调指导委员会,以联合办学形式,让企业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参与技工教育发展。委员会一般由技工学校校领导任组长,企业方人力资源、培训等部门负责人和技工学校系主任、教务处处长、学生处处长任组员。具体运行中,一般先由企业提出人才培养需求,再由学校组织行业调研,校企双方形成共识后,共同邀请有关专家、企业工程师、专业教师等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专业评估,力求做到项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委员会还定期举行校企合

作联席会议,检查教学方案实施情况,开展教学质量审议评估,对学校、企业和学生形成三方约束,确保校企合作高水平发展。 二、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广东省积极推动技工学校建立与产业发展紧密契合的专业体系,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着力培养应用性专业技能人才。一是在专业设置上,建立学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紧扣广东现代产业布局和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推进省级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新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3D打印、物联网、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等校企合作特色专业,全省开设专业总数超过400个,覆盖行业20多个。同时,遴选出一批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质量好的品牌专业,面向社会发布,引导学生报考。例如,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顺应广东打造花都汽车产业基地的战略需求,与东风日产、广汽集团等企业合作新建智能化汽车技术、汽车营销等专业,每年培养技能人才600多人。二是在课程设置上,校企联合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教辅材料和实训室建设方案,定期召开研讨会、诊断会、评审会等,不断完善专业课程,实现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例如,东莞市技师学院与东莞庆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课程,共同剖析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提炼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编制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广东省技师学院因课程设置严格按照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定制,学生就业率达100%。 三、共同制定招生方案。广东省将“招生即招工”作为校企合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2011年5月1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近年来,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在办学模式、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 一、国内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主要的探索及成功的范例 1、办学模式 目前全国各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协议订单式,二是校企合一式,三是校企股份合营式。其中以“协议订单式”最为普遍,大部分校企合作都采用这种契约式的合作方式,通过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及双方的责、权、利,使松散型合作紧密持久。 (1)协议订单式:“订单式”培养的突出特点是招生就业一体化,实现了“产销”链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委托培训、订单培养”的办学特色,与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淮南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煤矿企业,签订协议,“委托培养”高职生、中职生、和集团公司内部大中专毕业“回炉”生。委托单位不仅承担学生部分培养费用,而且为教师现场调研和学生实习提供方便,调动了学校、委托单位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第三次高职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对他们高度赞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服务于煤矿行业,面向淮南矿业集团开展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走出了一条“产学结合、产学双赢”的发展道路。(《职业技术教育》05.4)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职业教育呈现出较强的活力。办学模式多采用协议订单培养模式。如,顺德梁銶琚中学(职业中学)坚持“面向市场、适应需要,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三个原则,与各镇供电所、顺德机电安装公司、永通机械厂、广东美芝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新工作计划完整版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新 工作计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4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高职建设内涵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开展校企合作,是我院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我院各专业坚持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社会经济服务,今年,我院已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地的多家企业建立了新的校企合作关系,新增校企合作企业近20家,并在订单培养、教学见习、工学交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技术交流、产品制作和加工、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 二、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成绩 我院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订单培养、共建专业”合作 我院与江西联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天业航空服务培训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分别共同建立计算机软件技术、航空服务专业,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就业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部分企业培训课由企业承担。 (二)参观、教学见习、工学交替等方面的合作 我院与恒天动力有限公司、杭州天香园林有限公司、泉州西沙湾假日大酒店、南昌千禧幼儿园、南昌万幼跟踪幼儿园等公司合作,我院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教学见习、工

(完整word版)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学校的高职教育,实现学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

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2019年文档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source base.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rich the teaching means and perfect the target of personnel training by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database b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cooperation on the propose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e basic ideas and contents of construction. 1 高等?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新一轮高职院校专业改革工作中,对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把校企合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层面上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更加有针对性,资源库的建设内容符合市场需求导向,满足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需要。 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不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 资金支持上力度都非常大,许多高职院校也认识到资源库建设的迫切性,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完成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但是,由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报告最终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报告(最终) 1、校企共建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既是专业建设机构,又是技术研发机构。作为专业建设机构,现已制定人才培养计划1份、开发理实一体课程7门、课程标准4份,校本教材2 本,共同制定教师培养计划1份,并已为学校培养推光漆教师4 名;由3名工艺美术大师直接承担教学任务每学期不少于60学 时;制定学生岗位实训综合评价体系1份。作为技术研发机构, 使个别优秀学生得以跟随大师由一般性生产转向推光漆器研发设计和文化传播。 2、校企共建理实一体化教学车间3个,分段轮岗实训生产车间6个。在学生完成基础阶段学习以后,根据其技艺水平分配到不同岗位上工作,熟练一个岗位,流转一个岗位,最终成熟一名师生。现已轮岗实训师生1200人天。 3、校企共建“班级授课制”与“现代学徒制”,共同推动了民间手工艺传承模式的改革。基本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工艺的系统、科学、有效传承。工艺美术(推光漆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也于xx年被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三部委评估认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亮点二:校企深度融合,成立企业冠名班,践行“现代学徒制”。 全文结束》》年9月我校焊接专业与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企业冠名班一“上海船工班”,进行了一轮“学徒实习”

试点,收效甚好。随后,在数控、工艺美术、酒店管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把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之中。校企共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在企业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学校专业教师参与,主要由企业制定了“学徒实习计划”。其中,实习内容、指派师傅和学徒过程管理、考核评价,主要由企业实施。目前,我校有4个专业,6个班参与现代学徒制,学徒数270人左右,合作企业6个。企业冠名班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条件,企业视冠名班学生为自己的“准员工",学生和企业相互认同度高,企业有确定的师傅岗位薪金、学徒津贴,师徒生产效益归企业,80%的学生毕业后就地就业,有较强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责任感。学徒实习内容是企业当下生产任务,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后更能融会贯通,学徒过程的反馈信息作为教学计划、内容修改的依据,我校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课程设计成“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徒项目课程”。 亮点三:将企业生产的部分工段引进学校,将企业高峰时段的部分工作学校分担。校企合作中,学校热、企业冷,校企若即若离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解决实习和生产矛盾的途径,也就是说生产性盈利和教育性盈利不但难以共赢,往往还是冲突的。企业让学生实习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企业当然不愿意。我校为建立科学长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

校企合作总结报告

XXXX专业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总结报告校企合作是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重要环节;是我校提高办学实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重要举措。 两年建设期间,本专业以校企双赢为目标,积极探索多样化、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一、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 为扎实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对接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本着职业教育“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师资、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圆满完成示范校项目建设任务,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 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保障项目运行。 2. 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资源共享,深化产业技术服务,实现校企合一。 3. 根据专业特点,探索并实践订单培养模式。 4.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文化深度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用工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5. 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成立职教集团,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对口支援,服务社会。 二、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及进度安排 (一)完善机制,健全制度,顶层规划 本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紧紧围绕“四个是”的原则推进,

即“组织管理是保障、互惠共赢是驱动、优势互补是手段、学生成才是目标”。 机制建设是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保障。学校层面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校领导挂帅。专业层面设置校企合作管理小组,负责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专业带头人任组长,小组成员由行业企业专家、教育教学专家、社会机构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学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条例,为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保障。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本专业在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订确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为形成实训基地共建、教学过程共管、评价标准共定、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的校企一体运行机制描绘了行动路线。 (二)强化培训,深入调研,扎实推进 邀请XXXX学校专家团队传授先进的校企合作经验,组织教师现场观摩XXXX公司先进工厂,组织教师到XXXX学校交流等,学习借鉴其它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专业教师深入调研,走访了XXXX公司、XXXX公司等十多家企业,了解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看法和意向、需求,找出校企双赢的切入点和合作点,为校企合作提供第一手的建设依据。 (三)量体裁衣,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使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就业方向更直接,提高对口就业率。根据合作企业不同岗位的不同技术要求,本专业经深入研讨,与企业合作共办“订单班”,即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校企共同制定订单班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加深学生的职业素养,保障校企合作机制的长效运行。 (三)专家认证,校企文化深度对接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建设背景 创新紧密合作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学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迫切要求,是珠三角轨道交通及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激发企业参与合作动力、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建设基础 移交市政府管理五年来,学院发挥行业背景深厚和政府支持重视的双重优势,坚持借外力壮实力、联企业强涵的发展路子,积极与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校企携手育人基础优 联合广铁集团、地铁等企业成立2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近三年来,共同实施教学及考核、共同管理,为广铁集团、省铁投、广地铁等企业订单培养学生3270人。中铁电气化局捐赠价值78万元的DA8型电气化轨道作业车共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文舟公司、鸣虹酒店等企业在学院设50万元“文舟”奖学金、“鸣虹旅业奖学金”等。校企合作育人呈现良好局面。 (2)合作办学机制绩效佳 2009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学院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校企合作在花都区“粤宝丽工业园”共建工学结合基地,紧密联系毗邻基地的铁道车辆厂,开展先进制造业和应用电子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办学模式与成效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2008年着手筹建“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做实为主的原则,广泛联系行业企业,现有广铁集团、地铁等92家规模企业签约加盟,为紧密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3)市政府支持校企合作力度大 市政府对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2009年,市政府拨资金、出政策支持学院

关于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年全国GDP增速为6.9%,政府努力推进改革以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由出口向消费的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要求企业转变原有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创新能力。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积极寻求与高校的合作,不仅可以吸收高校先进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帮助缓解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企业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要求高校定向培养符合要求的学生;企业也可以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帮助实现根据自身制定的长期发展目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成为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标签:校企合作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及意义 校企合作教育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合作的实质是企业与职业教育相互依存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发展模式。在世界发达国家,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已经非常普遍,英国的“工读交替”、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均打破了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块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具备职业所需能力,保证了学生在离开了学校能尽快融入工作环境。[1] 加强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将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企业提供储备人才,保障企业未来发展,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 二、我国校企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理念认识不足[3] 目前国内形势,企业及学校均存在对校企合作的共赢化模式认识不足的现状。对学校来说,学校在教学上常常存在“固定模式”的观念,对于校企合作往往不够积极主动,要么强调客观、原地踏步;要么被动跟风,搞花架子,反映在行动上,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坐等企业上门”,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对技能人才严重依靠的炼油企业,如何降本增效,实现效益最大化,企业希望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利润。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娴熟,可以尽快上岗的人员,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运用到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所以多数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常常处于消极状态,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者功利性的投资。 2.众多合作模式存在不足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1、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2、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3、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4、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5、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路达).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 ——厦门兴才学院 &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一、合作目的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利用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生的实训设备;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不足;而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我们通过与路达的校企合作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二、合作过程 从2009年至今,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先后派出机电专业2007级、2008级和2009级的学生先后5批到路达进行顶岗实习。在前两级的工作基础上,本学期我们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就深化校企合作培人才进行了多次商讨,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现三赢为指导思想,在定期派遣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与方式,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11年5月,我校召开校企合作委员会首届二次会议,会上本专业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深化校企合作协议。深化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重构2011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2011级学生中,组建“机电一体化路达班”,实行订单培养,深化校企合作的创新性做法包括: ⑴共同研讨、修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

校企合作现状调研报告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现状调研报告 校企合作是利用校企双方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教育模式。近几年来,我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并取得初步成效。在我院“迎评估,促创建”的关键时期,分院一系列校企合作工作进一步展开,确保学院迎评促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分院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2005年,国务院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教改,特别是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合作基础初步建立,合作模式逐步多样化。近年来,分院在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分院的实验实训设施,目前,分院已有油层物理实验室、化学品实验室、水泥浆实验室、化学品合成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等近十多处实验实习场所,基本满足分院石化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要求。分院还先后与本地区石油大型企业—延长石油(集团)股份公司,沿海大型电子企业、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建立了长效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延长集团下属企业、延安石油机械厂、永坪炼油厂、川口采油厂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合作企业的用工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安排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实习实践,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体验企业的管理环境和氛围,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他们动手能力。此外,分院还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多种合作模式,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合作取得初步成效。 首先,提高了学生对口就业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学习目的、就业方向明确,对口就业率和稳定率提高,分院06级石化类部分毕业生目前已与内蒙古龙旺集团、上海中曼钻采公司签订就业协议; 其次,根据企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岗位要求调整课程设置,根据合作企业岗位技术要素,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编制培训课程和教材,确定培训考核方法。 再次,广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通过深入企来观摹生产实践,能有效掌握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新知识、新要求,动手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院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中,虽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应通过探索“岗学轮训、螺旋提升”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标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校企合作 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 1 探索“岗学轮训、螺旋提升”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岗学轮训、螺旋提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施为:根据市场的规律,企业有冬、夏两个生产旺季,一般3-5月和9-11月是生产的淡季,6-7,12-1为夏冬生产旺季。第一学年1,2两个学期在校内完成公共学习领域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第3个学期7月份为旺季,学生到企业进行职场体验;第二学年,3-5月和9-11月是企业的销售淡季,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专业专项课程学习,6-8月和12-2月为夏季、冬季是企业的旺季,安排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第三学年,主要完成综合实训后,在第1学期里实施双轨制,学生可以在校内完成综合实训,也可以在企业顶岗实习,实施双轨制既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同时也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在第三学年学生逐渐从学员转变成职业人。行业、企业对专业定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建设方向、实验室建设等实施监控;学生、督导通过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等环节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形成多方参与的教学评价系统。进一步明确校企在人才共育共管、基地共建共享、团队互兼互聘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技能大赛、顶岗实习及就业推荐等。 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 按照典型任务来源于企业岗位实际,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步原则,重构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由协会专家、企业技术专家、校内教育教学专家、校内专业教师共同设计开发专业核心课程。选择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采取项目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按照能力递进原则,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贯穿实施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学中做”,巩固学习效果,完成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不断将产业的新动态、新成果、新理论纳入教学内容,并适当删减旧的内容,密切联系实际,使教学知识体系更能体现其科学性、系统性,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内容更能够反映新的教学思想、能够与职业标准对接,并能够处理好经典理论与最新动态讲授的联系。着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全面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然而,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现状进行调研,找到了实际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问题,并以此为借鉴,进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1 学院经费紧张,政府支持不足 校企合作需要投入较高的教育经费和校内外师资力量等作为支持,这样巨大的开支与学校目前自有经费的微薄量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学校受经费的不足的影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处于相当被动的状况。 2 校企合作运行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不能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约束,学校处于被动状态 现阶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现状仍然存在学校方面热情似火,主动出击,企业反应冷淡,高高在上的尴尬情况。例如: 2.1突然人事变动,造成校企合作突然“断链” 职业技术学院分管集团公司副总因工作需要调任其他集团,原达成的派学生至矿进行任职实习、顶岗实习等合作意向暂时不能执行,需要学校新任分管副总重新协商。 2.2企业基层管理者校企合作意识不高,责任感不强,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 某公司作为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其高层领导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各项事务,包括:实现校企互聘、参加专业研讨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然而,其企业内部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基层管理者执行力不强,缺乏应有的校企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在某次学校专业老师多次与该企业人力资源处部门管理者提前确认学生认知实习时间、地点、学生人数的情况下,实习当天该公司某分公司没有进行任何接待准备,最终该次认知实习被迫改为学生参观其分公司场地及设备,半天时间就匆匆结束。 2.3没有规范、具有约束力的培养标准方案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于学生受社会的欢迎程度。中职学校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岗位相结合,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和管理优势,把学校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办出特色,使中职教育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一、校企合作共建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20xx年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相关企业的总监、经理、部门主任、技术骨干为一体化课程改革专家,外聘校外专家共19人。于20xx年9月30日召开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二、校企合作共建"订单"培养模式 我系20xx年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企业按照岗位特点提出培养要求,并提供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由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或由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来开设讲座,将岗位工作要求、员工素质要求、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教授给学生,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

离"对接。 三、校企合作共建"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我系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校企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工学交替"合作模式,开展了包括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勤工俭学、学生实习、生产——技术指导——销售一条龙服务等多方位合作。对三年制中职开展校企合作"2+1培养"模式,即在校集中学习两年,在对应的企业综合实习1年,前两年有效的保证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最后1年学生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借助企业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参加技能鉴定获得中级技能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与三益葡萄园合作,将教学实习基地作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他们出资金,我们提供场地,共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部分课程的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即可在基地上完成。 四、校企合作共建优秀教学团队 我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安排5-6名教师在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教学服务。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我系教学任务,形成了专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 五、校企合作体会 1、学校受益:校企合作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