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信息、知识与文献

重点:弄清楚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定义

第一节:信息

信息的属性,可能出选择题或者判断题,掌握重点(信息的功能、社会作用)

一、相关知识点

1、信息的基本属性(消除不确定性)

2、信息的传播的容量、速度和质量取决于(运载物质)的性能。

3、(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

4、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价值随时间延长而变小。(判断)

5、信息能够被人和其它生物通过器官或感测工具感知。(判断)

6、信息的13个特性?

(1)信息的基本属性是消除不确定性。(2)信息的普遍性

(3)信息对物质和能量的相对独立性。(4)信息的物质依附性。(5)信息的可感性(6)信息的可传输性

(7)信息的共享性(8)对信息内容理解的歧义性

(9)信息内容的可耗散性(10)信息的时效性

(11)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12)信息具有可伪性

(13)信息具有势差,存在着强势信息和弱势信息。

7、信息主要类型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机器信息)

8、信息的功能(重点)

(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

(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

(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

(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

9、信息的社会作用?

(1)信息工作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2)信息促进知识的增长和积累

(3)信息工作促进经济发展

(4)信息工作为决策服务

(5)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二节、知识

知识的含义,重点:知识信息化的功能?

1、知识由两要素构成的:(真理)和对(实在的理解)

2、知识的4W概念:知识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识怎么做(know-how);知道是谁(know-who)。

3、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和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附图式的相关理解:

?

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认识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因此,在康德那里,图式是一种先验的范畴。当代知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赋予图式概念新的含义,成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他把图式看作是包括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在内的从经验到概念的中介,在皮亚杰看来,图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他反对行为主义S→R公式,提出S→(AT)→R的公式,即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作出反应(R)。个体所以能对各种刺激作出这样那样的反应,是由于个体具有能

够同化这些刺激的某种图式。这种图式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能过滤、筛选、整理外界刺激,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认识,从而建立新的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虽然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但一经和外界接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他用图式、同化、顺化、平衡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个体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形成他具有自己特色的建构理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心理结构或认知结构,正是在与环境的不断的适应过程中,在这种动态的平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他提出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是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让儿童获得充分活动的机会,对他们的认知发展是极为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

4、知识与信息的关系有(并列关系)(包含关系)(转化关系)(分立关系)(替代关系)

?

5、法国着名信息论学者布里渊认为:信息是原材料,是由纯粹的数据集合构成的,而知识意味着一种确定程度的思想,以及通过比较和分类讨论、组织这些数据。

?

6、美国信息系统专家德本肆将认知的过程表达为(事件)—(符号)—(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图表题)

?

7、知识是一种信息,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的高层次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特殊子集。它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

8、知识信息化就是知识转化为信息的过程,为使知识传播与共享。必须对知识进行编码,使其信息化。

?

9、知识包括(编码知识)和(非编码知识)

?

编码知识又称显性知识,指可以借助一定的符号、技术或工具手段变成信息、数据明确表达、传递,从而易于沟通和共享的知识。

?

非编码知识又称隐性知识,指隐含经验类知识或意会知识,一般是蕴涵于个人身上的主观的洞察、直觉、预感、经验、技能、诀窍等。

?

10、知识信息化的功能有哪些(

重点)

?

(1)知识信息化加速的知识的产生、传播、流通和大范围的使用。(2)知识信息化使知识的测度和评价成为可能。

(3)知识信息化使知识的价值在信息流通中得以实现。

(4)知识信息化使知识为社会所共享。

(5)知识信息化使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在社会中得到积累。

(6)知识信息化可以将隐含的、意会的经验类知识以专家智能系统的手段转化为社会共同财富。

?

11、知识信息化的途径

?

(1)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例子:面对面的口头交流经验

(2)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例子:将组织中分散于各处的显性知识综合起来

(3)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例子:意会知识的编码化,将属于个人的经验、认识、判断整理成可重复利用的形式

(4)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例子:个人吸收显性知识,反思个人的隐性知识。

?

12、1998年,世界银行发表题为《知识促进发展》的年度报告,这一报告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成型。

?

13、知识发展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发展能力是人民的知识能力。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民的知识资产,知识发展战略就是要发展人民的知识能力、增加其知识资产,保证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在内的人类安全。知识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

?

?

14、知识服务包括那些内容

?

(1)促进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以及企业家精神成长的激励机制和制度(2)能够造就具备知识创造和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技能的人口的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3)能够推动信息高效传播和处理的、充满活力的信息基础设施。

?

15、基本知识服务均等化

就是保障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人口在获得基本知识服务上具有平等的机会,从而获得参与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的机会,避免被边缘化

?

第三节、文献

?

文献的定义

?

1、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

2、文献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和信息内容)(记录载体)(记录手段)(记录符号)。

?

3、文献按载体形式可将文献划分为(印刷型文献)(缩微文献)(机读文献)(音像文献)

?

4、机读文献: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记录在磁盘、光盘等介质上,借助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使用的文献类型。

?

5、按找文献的性质和功能可将文献划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

6、二次文献有目录、索引、文摘(选择、判断)

?

7、三次文献有综述、述评、专题报告、可行性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全书、各类教科书等

?

8、网络电子出版物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出版物。

?

9、电子出版物的优点(重点)

(1)存储信息量大、体积小、密度高,节省空间(2)查阅便捷、快速,精确度高

(3)传播速度快

(4)相对价格便宜

(5)信息资源利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

(6)直观生动,交互性强

?

10、电子出版物的缺点(重点)

(1)电子出版物保存寿命有限

(2)技术依赖性强,不能直接阅读

(3)存储信息易受干扰、破坏而丢失

(4)版权和盗版问题严重

?

11、现代文献信息的特征有哪些?

(1)社会文献类信息生产数量大,增长快

(2)社会文献类信息类型复杂,形式多样

(3)现代社会文献信息时效性增强

(4)文献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5)文献信息内容交叉重复

(6)文献所用的语种在扩大,信息质量在下降

?

12、文献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重点)

(1)存储和积累社会信息的功能

(2)传递和扩散信息的功能

(3)社会教育的功能

(4)文化传播的功能

(5)娱乐欣赏的功能

?

13、文献的文化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整合功能)、(评价功能)、(积淀功能)

?

14、文献交流是(间接交流)中最早产生的一种形式,图书馆起源于(保存文献)的需要。

?

15、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转换文献信息),实现文献的(使用价值)和(部分价值)。文献信息是以文献为载体的人类思想信息,但是文献又不全是(内容信息),它还包括(形式信息)。

?

图书馆工作的任务就是充分揭示文献的形式信息和内容信息,从而是文献的内容信息得以传播。(判断)

?

16、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要素。

?

17、保存和传递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产生与存在、发展的依据,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是围绕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工作的终极目的是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判断)

?

18、文献的社会教育功能体现在那些方面?

?

(1)通过文献,社会成员可以学习、掌握各种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文献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

(2)各种社会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哲学及法律等社会观念,被记录在文献中,通过文献传播,将确立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传给下一代,促成信息社会中年轻一代的社会化,并时刻影响着社会成员,成为社会的自我控制力量。

19、知识的4W概念是1996年,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组织简写为(OECD)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提出的。

图书馆基础知识—第五章?图书馆事业组织

重点,图书馆产生的前提,古代图书馆,特点;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特点,图书馆的属性、作用,社会职能等

?

第一节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

?

1、图书馆产生的前提,一是(文字)的产生,二是(图书)的产生,图书馆起源于记录和档案,是记录和档案的深化和发展。(该句与前文在字眼上有冲突)

?

2、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四个分支是(官府藏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寺观藏书)。

?

3、官府藏书起源于殷代,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主体。

4、私家藏书兴起于战国时期,两汉有较大发展。

5、书院藏书从宋朝开始形成,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

6、寺观藏书是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3-6出判断或口答,填空)

?

7、外国古代图书馆的主体是(修院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

?

8、古代的图书馆最显着特征是(注重收藏)(保存)以及(封闭性)?

9、造成古代图书馆封闭性的原因有哪些?

(1)古代图书大多载体笨重

(2)记录以手抄、雕版印刷为主

(3)数量较少,藏书机构基本没有复本

?

10、近代图书馆的标志是(公共图书馆)的建立

11、(1850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倡导者(爱德华兹)因此而名载史册!

?

12、1902年浙江的(徐树兰)仿照西方近代图书馆模式,建立了(古越藏书楼),虽然沿用旧时名称,但(订立章程)(公开借阅),是近代图书馆的雏形

?

13、藏书楼与图书馆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公众开放),(藏用并重)是近代图书馆的特征。

?

14、现代图书馆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15、现代图书馆的特点(疑为重点)

(1)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

(2)业务重点,从第二线向第一线转移

(3)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

(4)收藏:从注重“拥有”到注重“存取”

(5)服务:向社区及家庭延伸

此外,图书馆是终身教育和文化娱乐的中心,图书馆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中心。

?

16、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中介性)

17、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转换文献信息)、(实现文献的使用价值)

18、图书馆工作的任务就是充分揭示文献(形式信息)和(内容信息),从而使文献的(内容信息)得以传播

19、文献价值被分割为(商品价值)和(内容价值)

20、图书馆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他能够实现文献部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户能够通过图书馆获得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为文献信息价值的开发与转化提供渠道。

?

21、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收集、整理文献并提供使用。

22、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

(1)对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进行选择、收集

(2)对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进行加工、整理、存储、控制、转化(3)对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进行传递和提供使用

?

23、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有哪些?

(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2)开展社会教育

(3)传递科学情报

(4)开发智力资源

?

24、(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

25、1997年启动的全国(知识工程)计划,就是以图书馆为(基本阵地)实施的一项(全面读书活动)。

26、非公开的科学情报只占科学情报的大约5%。

27、开发智力资源包含哪三层意思?

图书馆学基础题库

图书馆学概论题库 第二章 图书馆学:性质、方法与趋势 1.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 ? 有间接关联的学科 2.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专门研究方法。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 ) 术,创造学科发展新优势。⑶重视对知识的组织与控制,强化管理学科色彩。⑷积累与创 新相结合,探索新的学科生长点。 4. 图书馆学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学科生长点 有⑴文献建构研究⑵ 元数据研究⑶搜索引擎研 究⑷数字图书馆研究⑸知识管理研究。 相关学科 同族关系 应用关系 哲学 情报学 — ------------ f 文献学 Jf f —E 交叉关系 P 教育学 社会学 管理学 心理学 数学 信息论 目录学 经济学 控制论 档案学 计算机科学、通信 系统论 直接关联的学科 哲学 一般研究方法 专门研究方法 逻辑方法 系统方法 % 数学方法 移植法 比较法 3.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有:⑴调杳研究对象, 立足于更广阔的实践基础。 ⑵融合理论和技 1 读者调查法 图书馆统计方法

5. 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外存装置和传递装置。换句话说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 记忆装置和扩散装置。 6. 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①文献信息资源②用户③工作人员④技术方法⑤建筑与_______________ 备等基本要素。 7.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是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文献的出 现是图书馆产生的直接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8. 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有⑴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⑵工业城市的出现和国家实现 强制教育;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⑷国家扶持和保护也是图书馆发 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⑸?国际间图书馆界的交流。 9. 图书馆发展的特点:⑴就世界范围来看,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⑵在一个国家内 部不同地区内,图书馆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⑶图书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⑷图书 _ 馆的职能在不断扩大;⑸图书馆的发展,始终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进行。 10. 图书馆的一般属性有社会性、依辅性、学术性。中介性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11. 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转换文献信息,实现文献的使用价值和部分价值。 12.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有:⑴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⑵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⑶开发智_____________ 力资源与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⑷搜集和保存文献遗产的职能⑸满足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消遣的职能。 第四章图书馆的类型 13. 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2789-1974 (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把图书馆分为六大类型,它们是国家 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通常认为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是我国整个图 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 14. 高等院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具有学术性和服务性_____________ 15. 我国军事图书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军事科学图书馆、军事院校图书馆、连队图书馆。 第五章图书馆事业 16. 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⑴图书馆事业建设应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⑵国 家办馆和社会办馆相结合;⑶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密切联系:⑷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加强图书馆学研究。 2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3.天气气候状况。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4.天气状况。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气候的海洋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小(最热月气温在2或8月);气候的大陆性越强、年较差越大(最热月气温在1或7月,且秋温大于春温)。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或太阳辐射: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 3、下垫面: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1.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⑴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①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形成沙漠气候; ②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⑽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⑾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 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

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2007-11-28 00:24:52) 标签:知识/探索图书馆学硕士推荐书目分类:图海情天翩然心 同学晨阳出海前段时间传给我一份张怀涛老师给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推荐书目,如下: 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仅供参考;带﹡号者有电子版) 一、补读(本科为非图书馆学专业者阅读) 1.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 ﹡严怡民.情报学概论(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3. ﹡张琪玉.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2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4. ﹡杨玉麟.信息描述.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沈固朝.信息检索(多媒体)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二、必读部分 1. ﹡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 ﹡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3 3. ﹡徐引篪.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4. ﹡周文骏.文献交流引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5. ﹡刘昭东.信息工作理论与实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6. ﹡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 ﹡袁咏秋.外国图书馆学名著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8. ﹡(印)阮冈纳赞著;夏云等译.图书馆学五定律.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9. ﹡米哈依诺夫. 科学交流与情报学. 科技文献出版社,1980 10. ﹡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11.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第二版).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 12. ﹡杨子竞.外国图书馆史简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13. ﹡范并思.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4. ﹡吴慰慈.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15. ﹡王崇德.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16. ﹡付立宏.图书馆管理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7. ﹡程焕文.信息资源共享.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8. 胡昌平,柯平.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 19. ﹡申静. 咨询理论与实务.中国电力出版社出,2000

图书馆考试专用__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__完美编辑版

1.《全国报刊索引》 有史以来连续出版最长、收录报刊最多、最全面的报刊论文索引 2.《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通过引文检索和评论论文及期刊的参考工具书 三国时期王象编辑的《皇览》是中国第一部类书 1、《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 2、《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类书 P2P技术(单选)“非中心化”,P2P技术的特征之一就是弱化了服务器的作用。电驴、bt,guntella,kazaa 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 ISBD《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IFLA(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国际图联) 宋代郑樵《通志·校雠略》 二、“购书三术”与“鉴书五法”明代祁承熯?《澹生堂藏书约》 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朔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文远说精烂 MARC就是机读目录,即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也称机器可读目录,是计算机编目的产品。它是以代码形式和特定格式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贮载体上,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并编辑输出书目信息的目录形式。 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它以共建共享为宗旨,建立多语种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和联机合作编目、资源共享系统,为全国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书刊文献资源网络公共查询。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in-Publication简称CIP)是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图书编目方式。它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由集中编目机构依据一定的标准先行编制出书目数据,并随书印刷在图书的版权页上。 世界三大引文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 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常用的英文全文数据库有OVID,SDOS, ProQuest Medical Library 信息的基本属性(消除不确定性) 2、信息的传播的容量、速度和质量取决于(运载物质)的性能。 3、(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 7、信息主要类型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机器信息) 1、知识由两要素构成的:(真理)和对(实在的理解) 3、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和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图式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皮亚杰 4、知识与信息的关系有(并列关系)(包含关系)(转化关系)(分立关系)(替代关系) 5、法国著名信息论学者布里渊认为:信息是原材料,是由纯粹的数据集合构成的,而知识意味着一种确定程度的思想,以及通过比较和分类讨论、组织这些数据。 6、美国信息系统专家德本肆将认知的过程(事件)—(符号)—(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7、知识包括(编码知识)和(非编码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12、1998年,世界银行发表题为《知识促进发展》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成型。 13、知识发展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发展能力是人民的知识能力。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民的知识资产,知识发展战略就是要发展人民的知识能力、增加其知识资产 2、文献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和信息内容)(记录载体)(记录手段)(记录符号)。 5、二次文献有目录、索引、文摘(选择、判断) 7、三次文献有综述、述评、专题报告、可行性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全书、各类教科书等 13、文献的文化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整合功能)、(评价功能)、(积淀功能) 14、文献交流是(间接交流)中最早产生的一种形式,图书馆起源于(保存文献)的需要。 15、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转换文献信息),实现文献的(使用价值)和(部分价值)。文献信息是以文献为载体的人类思想信息,但是文献又不全是(内容信息),它还包括(形式信息)。 19、知识4W概念是1996年,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提出的。

图书馆学基础

我名词解释10 1.文献:指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2.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传递和开发,并为社会提供利用的科学、 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 3.文献分类:根据文献分类法,对文献的学科性质及其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进行分析、归 纳,确定所属类目和给出分类号,用以揭示和组织文献及编制分类目录索引的工作。 4.主题标引:用语词形式描述和查找文献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文献检索要求编辑的一种 情报语言,以主题字顺为基本序列的一种文献组织系统。 5.文献编目:按照特定的规则和方法,对文献进行著录和组织成目录的过程。 6.图书馆工作评估: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图书馆各项工作和目标进行评价和测度。 7.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8.文献资源建设: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其他信息机构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计划的 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和保障社会信息需求的活动。 9.在版编目:是二十世纪5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70年代在国外迅速发展起来的图书编 目形式,是推动图书馆图书编目标准化,保证图书信息与图书出版同步传递,促进图书发行管理自动化的重要措施。 10.数字图书馆:准确定义应该是超大规模的、分布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 资源库。 简答5 1.图书馆一词的由来 1,图书馆的英文为Library,含义为藏书之所,来源于拉丁文; 2,19世纪末,图书馆一词由日本传入我国; 3,正式使用是1904年,建立的湖南省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 2.文献收集方式的两大途径: 1,购入方式。包括预定、选购、邮购、复制等。 2,非购入方式。包括接受呈缴、征集、交换、接受赠送等。 3.文献分类的作用: 能帮助读者按类查询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并可根据类系结构查找内容相近的其他文献。 4.主题标引的作用: 把同一主题,不同学科的文献集中到一起,并且有多途径检索的长处,易于满足读者按特殊需要查阅文献的要求。 5.文献编目的作用: 反映文献的物质和内容特征,并使之有序,以宣传报道和检所利用文献。 6.藏书划分: 一般大中型图书馆将藏书划分为三个部分 1,基本藏书。如保存书库、过刊库。 2,辅助藏书。如外借部、阅览室、汽车图书馆、分馆。 3,专门藏书。如古籍、港台、工具书、地方文献。 7.改革转型阶段(江泽民) 江泽民总书记于1998年12月视察北京图书馆,指示要在全社会大兴勤奋读书之风。之前1998年10月李岚清副总理也曾视察北京图书馆,就资源共建共享及北京图书馆的建设问题做了十分明确的指示。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普通写作学教程》(教案)

《普通写作学教程》(教案) 第一章文章的性质与功能 一、文章的性质与种类: 1.文章的性质: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认识情感,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一定篇章结构达到书面语言形态。 2.文章的分类:可分为普通文章和应用文章两类,普通文章可分为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应用文章可分为私人文书和公务文书两大门类。 二、普通文章表现事物的方式及其社会作用 1. 方式:(1)以个别反映一般; (2)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 (3)用直述的方式进行表达: 事实语基,文理通畅;逻辑严密,表述简要;观点突出,有的放矢。 2. 社会作用:(1)认识作用——真 (2)教育作用——善 (3)审美作用——美 (4)实用价值——用 (5)消遣娱乐作用——乐 第二章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一、基本特点:1.个性性; 2.综合性;

3.实践性; 4.创新性; 5.目的性。 二、基本规律:1.物意文双重转化律; 2.多元因素统一律; 3.点化调整渐深律; 4.知行结合通变律。 第三章作者的素质、能力与责任 一、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1. 作者的素质:气质;性格;兴趣。 2. 作者的修养:思考;文化;表达。 3. 作者的能力:观察;想象;思维;语言。 二、作者的责任:把优质的精神产品奉献给读者,要求以正确的世界观、崇高的社会理想、崇高的道德品质、健康的思想感情和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影响读者。 第四章写作技巧 一、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1. 技巧在写作中的地位:它贯穿于写作过程的多个阶段、各个环节,是作者艺术素养与写作能力的组成部分,在写作活动中至光重要。 2. 技巧的特点: (1)稳定性;(2)互渗性;(3)创新性;(4)审美性。

参加图书馆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图书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图书馆不仅是传播知识、产生思想、成就人才的知识殿堂,而且是文化的所在,属于社会人文现象之一,弘扬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必须体现的基本理念与根本使命。 本人所在的岗位是少儿借阅,每天所面对的是少儿。如何处理与少儿之间的关系呢?在系统学习之后,我懂得了“读者至上,服务第一”这一指导思想的宗旨,就是在读者服务中要以人为本,同时也是对读者在图书馆工作中主体地位的认可。读者作为主体,其能动性体现在他们不断地对图书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转化为图书馆工作新的起始点和落脚点,从而推动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主题,没有了读者,就没有了图书馆生存的根基,就不能谈图书馆的发展。随着图书馆的竞争由馆藏与建筑转向管理与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图书馆的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做好图书馆管理员的本职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踏实做起: 一、保持图书馆的环境卫生,读者所还的图书及时上架,图书报纸排列整齐,努力给读者一个优雅的阅读环境。图书馆是个高

雅的场所,环境氛围显得很重要,平时每一天的时时刻刻,都要让走进图书馆的人产生幽静、干净、舒适的感觉,这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第一职责。 二、平时自己对一些图书了解大致内容,主动向读者推荐好书,为人找书。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热情礼貌地给予解答。要经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新动态,常到书店转转,看看有没有适合少儿的新书,时刻为师生送去新的精神食粮,为教科研提供理论支持。 三、帮助读者查找资料,向读者提供查找资料的最佳方法,读者在本馆查不到某项资料时,我们可建议读者到书店或互联网上去找。有时少儿只能说出要看哪方面的书,从书名上往往看不出书中内容是否合适,这时作为图书管理员,应主动走上前去,为其挑选合适的书。 905 投一票

图书馆基本知识考题

图书馆基本知识考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信息的功能(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 2、(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 3、知识是一种信息,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的高层次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特殊子集。它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4、知识信息化就是知识转化为信息的过程,为使知识传播与共享。必须对知识进行编码,使其信息化。 5、知识信息化的功能有哪些 (1)知识信息化加速的知识的产生、传播、流通和大范围的使用。(2)知识信息化使知识的测度和评价成为可能。(3)知识信息化使知识的价值在信息流通中得以实现。(4)知识信息化使知识为社会所共享。(5)知识信息化使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在社会中得到积累。(6)知识信息化可以将隐含的、意会的经验类知识以专家智能系统的手段转化为社会共同财富。 6、知识服务包括那些内容 (1)促进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以及企业家精神成长的激励机制和制度(2)能够造就具备知识创造和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技能的人口的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3)能够推动信息高效传播和处理的、充满活力的信息基础设施。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7、文献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和信息内容)(记录载体)(记录手段)(记录符号)。 8、文献按载体形式可将文献划分为(印刷型文献)(缩微文献)(机读文献)(音像文献) 9、机读文献: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记录在磁盘、光盘等介质上,借助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使用的文献类型。 10、按找文献的性质和功能可将文献划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11、二次文献有目录、索引、文摘(选择、判断) 12、三次文献有综述、述评、专题报告、可行性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全书、各类教科书等 13、文献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重点) (1)存储和积累社会信息的功能;(2)传递和扩散信息的功能;(3)社会教育的功能;(4)文化传播的功能;(5)娱乐欣赏的功能 14、图书馆工作的任务就是充分揭示文献的形式信息和内容信息,从而是文献的内容信息得以传播。 15、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要素。

高中地理必备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备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备的知识点总结 想学好高中地理,可以多看看书本,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一 章一节的重点好,从而使得自己可以从容把握地理的整体性和框架性。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二、城市化对自然环境 ___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 ___ (1)对气候 ___:热岛效应、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 ___: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 ___: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图书馆学概论》知识点

4、《图书馆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 第一节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 一、图书馆学得对象 1、图书馆学研究得微观对象,就是指图书馆得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得知识、信息等。 2、图书馆学研究得宏观对象,就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得关系. 二、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得认识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图书馆得具体工作技术,或者就是图书馆管理。 第二阶段,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得功能。 第三阶段,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信息资源。 三、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得认识 1、整理说-—德国施莱廷格 图书馆学就是符合图书馆目得得整理方面所必需得一切命题得总与。 2、技术说-—德国艾伯特 图书馆学应研究图书馆工作中得实际技术,图书馆学就是图书馆员执行图书馆工作任务时所需要得一切知识与技巧得总与. 3、管理说——英国得帕尼兹与爱德华兹 帕尼兹重视图书得系统整理、妥善保管与充分利用,制定了著录条例。爱德华兹积极开展采编、阅览、流通等各项工作,并在《图书馆纪要》中最早论述图书馆内部管理。 4、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得五定律》 ①书就是为了用得;②每个读者有其书;③每本书有其读者;④节省读者得时间;⑤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着得有机体。 其她学说: “社会说”——美国巴特勒认为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图书与读书现象。 “要素说”——杜定友、刘国钧认为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图书馆得组成要素。 “知识社会说”——德国卡尔斯泰特“知识社会说”就是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 “交流说”--美国谢拉认为交流就是图书馆学研究得中心内容. “新技术说”——美国兰开斯特预言:未来图书馆也就就是电子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说”——美国切尼克 四、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 归纳总结:图书馆学就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得科学 第二节图书馆学得体系结构 一、普通图书馆(General Librarianship) 就是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得基本理论,图

图书馆学基础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考试科目代码:[096] 一、考试要求 本课程为图书馆学基础,以理论阐述为主。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相关概念、观点、原理,对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论述。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 1.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和宏观对象 2.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3.普通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4.应用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5.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不必展开) 第二章图书馆学:性质、方法与趋势 1.关于图书馆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2.图书馆学为何带有社会科学特性 3.与图书馆学直接相关的学科 4.与图书馆学间接相关的学科 5.图书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 6.图书馆学研究的专门方法 7.当前图书馆学研究的新趋向(不必展开) 第三章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 1.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2.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3.图书馆发展的特点 4.图书馆的一般属性与本质属性 5.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第四章图书馆的类型 1.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图书馆类型划分 2.我国的图书馆类型划分 3.国家图书馆的职能

4.公共图书馆的职能 5.省级图书馆的作用 6.国际图书馆界关于公共图书馆的认识 7.科学、专业图书馆的主要任务 8.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任务 第五章图书馆事业 1.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内容 2.图书馆网、图书馆合作、图书馆联合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3.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任务、特点与方法 4.图书馆法的特点与内容 第六章图书馆微观工作体系 1.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 2.用户服务工作的内容 3.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拓展的内容 4.图书馆自动化的内容 5.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八章图书馆管理实务 1.传统图书馆的常设部门 2.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内容 3.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 4.图书馆评估标准与应注意的问题 5.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原则 6.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内容划分 7.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内容 第九章信息高速公路与数字图书馆建设 1.因特网对人类信息活动的影响(网络信息的特征) 2.如何理解数字图书馆 3.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4.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5.数字图书馆运作模式 结语: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图书馆学专业(

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认真刻苦、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和开拓创新精神,系统掌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能胜任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业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图书馆服务与管理 数字图书馆 档案信息管理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学习年限:二至三年 学分:36—38学分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2 学分) (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

(三)任意选修课程 (四)补修课程 注:1.各方向研究生可选其它方向的指定选修课作为其任选课 2.本专业研究生可跨学科、专业选修其它课程。 3.任选课5人以上才开课。 五.教学实践 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时间为4周左右。讲授本专科生专业课程部分章节,或承担一门本科生专业课的全面辅导工作(包括答疑、上实习课、批改作业、上机辅导等)。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 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为4周左右,由导师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安排。调研工作前,导师应指导研究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至少有2篇学术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2.专业硕士生最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作开题报告。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选题应是本学科专业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的问题; 内容丰富,数据翔实; 理论阐述充分、严密,逻辑性强; 观点明确,结论科学,有个人独到见解; 结构严谨,格式规范,语言流畅。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要夯实研究生的理论基础,拓宽其知识面,着力培养其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九.其它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 1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4.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研究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和研究生处备案。 6.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

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知识

一、学科分类(基本概念) 12 管理学(这是一个大的学科门类) 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 120501 图书馆学(二级学科) 120502 情报学(二级学科) 120503 档案学(二级学科) 图书馆学:本科有该专业。研究生阶段图书馆学分两类,学术类叫图书馆学硕士,专业硕士类叫图书情报硕士。本专业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现同时招收图书馆学学术硕士和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05年获得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拥有图书馆学等博士点。 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主要课程:文献学概论、现代图书馆学、JAVA 程序设计、电子文献检索、图书馆业务实践、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数字图书馆、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高级数据库理论、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与知识库、高级软件工程、新型程序设计方法、高级计算机网络、图形学与可视化、现代信息检索。 情报学:本科不设立这个专业,情报学是研究生阶段的概念。本科阶段对应的专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情报学(intelligence science) 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中国学者们认为: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使人们正确认识情报自身及其传播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法 通过现场调查针对社会现象搜集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又可分作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用现场观察法,后者又分作访问调查与调查表调查。 文献计量统计方法 对以记录形式进行交流的各个方面进行计量统计,如对于某国、某学科的论文数量、年度增长率、利用状况、对文献中所附参考文献种类、数量等进行计量统计。从中找出变化规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从定性与定量分析中达到掌握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脉络,进而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 数学分析法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ppt文字版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一、信息、知识与文献 1.信息的定义[1-2] ?信息的名称:Information 资讯信息 ?广义的信息:是物质存在和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表现形式。 ?狭义的信息:是一种消息、信号、数据或资料。 ?综合的信息界定: 是再现的差异; 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可以以消息、信号、符号、数据等形式来表达、存储、传递、处理、感知和利用。 ?信息资源与非加工信息及其作用 2.信息的属性[2-5] ?消除不确定性(基本属性) ?普遍性 ?对物质、能量的相对独立性 ?物质依附性 ?可感性 ?可传输性 ?共享性 ?内容理解的歧义性 ?内容的可耗散性 ?时效性 ?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 ?可伪性 ?存在势差 3.信息的种类[5-6] ?信息无时无处不在。 ?信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和机器信息等四种类型。 自然信息 大自然中物质、能量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如: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等等。 生物信息 生物体所携带和发出的信号、消息。如遗传因子、气味、声响、颜色、动作,甚至语言,等。 社会信息 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号。如语言、文字、姿势、动作等。 (人类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大大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生物。) 机器信息 机器设备之间传送的信号。如声响、温度、光线、电脉冲等。

4.信息的功能[6-7] (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 信息与物质、能量在本质上统一的; 物质结构、能量的转换隐含着信息及其传递; 信息显示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的方式、状态; 信息可以对信息自身的运动再显示。 (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功能 相对于信息接受者的状态改变而言。当信息接受者接受到特定信息后,改变或确定了对事物的原有认识。 是申农经典信息论阐释的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其他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基础。 (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 信息可改变事物结构,是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根据。 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信息减少不确定性,也就减少无序,减少熵,增加有序度,有利于将因素整合为系统。 (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 信息交流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信息提供知识的公共积累; 通过信息交流加强人们的共存感; 信息帮助人们认识环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知识 1.知识的含义[8-9] ●不同的知识观 古典知识观 科学主义知识观 实用主义知识观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主观知识、客观知识) 古典知识观 科学主义知识观 实用主义知识观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观(Know what、Know why、Know how、Know who —— OECD) ●知识的定义 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的观念化、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 2.知识与信息的关系[9-11] ●不同的认识 知识与信息并列 信息转化为知识 包含关系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 【】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查字典地理网分享了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供您参考!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19-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思维导图使用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思维导图使用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思维导图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改变了3亿人的思维习惯,因其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的突出贡献,被现代人誉为“瑞士军刀般”的思维工具。对于渴望了解思维导图的你,不妨静下心来,花10分钟时间系统性了解思维导图的核心内容。 第一篇:初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概念与结构 思维导图,英文名:Mindmap,因翻译不同,也被称作心智图或脑图,它是一种有效的发散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实质是一种可视化的图表,能够还原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通过捕捉和表达发散性思维,可以对大脑内部进程进行外部呈现。

发散型思维导图,其特点可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 1、中心主题用于记录主要内容,比如在使用思维导图描绘某个实物,那么就需要在中心位置放上该实物的图像。 2、分支从这幅图像向四周延伸发散。首先会被分成各个二级主题,与中心主题直接连接,然后三级主题和更多子主题也会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并依附在父主题。 3、分支是由一个图像或词语,与线条连接,共同构成一幅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优点 1、思维导图因为与大脑发散性思维关系紧密,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改善人类的记忆与发散思维。 2、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思维导图独特的“图像记忆”,帮助学生更容易记住知识。 3、可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曾有国外博客做过调查,总结了思维导图常用的10大领域:待办事宜、准备演示、做笔记、问题解决、项目计划、做决定、知识管理、项目管理、个人思考和写作。 思维导图的缺点 1、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且分层展示的图示,不便于表达和比较复杂的信息内容。

2、如果采有手工绘图,花费的时间成本较高(计算机软件绘图除外)。 3、对于系统性思考,单一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局限性太强,应该综合加入鱼骨图、SWOT、甘特图等。 思维导图的起源 20世纪60年代,一位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的英国人东尼·博赞,想要在图书馆获得一本谈论大脑和如何使用大脑的书籍,以帮助自己提升学习效率,但并未如愿。在这样的情景下,他没有放弃探索,自我学习了心理学、信息理论、感知理论、大脑神经生理学等书籍,还广泛阅读伟大思想家的笔记资料。经过大量的学习和研究,他认为,若将人类大脑的各个物理方面和资历技巧彼此协作,会显著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比如,在笔记上用一些颜色涂写在重要笔记上,会使得记忆效率提高近一倍。 在此期间,东尼·博赞为一些智力缺陷的孩子做辅导,并大胆使用自己研究的理论,应用在教学中,结果却是分外喜人的。这种全新的思维理论,可以帮助一位女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智商从史上最低提升至160。东尼·博赞将这种思维方式命名为思维导图(Mindmap)。 随后几年里,东尼·博赞一直在不断完善发散性思维和思维导图理念,并去往全世界,为政府、学校、企业介绍思维导图的价值。1995年,他撰写并发布了《思维导图》一书。正因为博赞的研究与积极推广,全球近5亿人得以享受这项成果。 思维导图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工作效率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指标。思维导图,作为效率类杰出工具,备受瞩目。在百度指数中搜索“思维导图”一词,思维导图的需求逐年攀升,由此可预见未来几年里,思维导图逐步成为一项主流工具,被大众所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