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奶牛产乳量及成分含量的营养因素
小议奶牛营养对牛奶成分的影响

小议奶牛营养对牛奶成分的影响牛奶质量直接关系到奶产品的质量和销售,进而影响牛场和乳品厂的经济效益。
影响牛奶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乳成分,因此根据市场需要改善牛奶品质成为各国营养学家研究的热点。
牛奶产量和牛奶乳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遗传、生理、环境控制及饲养方式外,供给奶牛日粮的营养素是调控牛奶乳成分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日粮精粗比、能量、蛋白质、脂肪及干物质采食量。
调控牛奶乳成分各营养素间有互作效应,在生产实践中,生产者当使用某种饲料原料或改变某种营养成分的浓度时,在提高牛奶中某一指标浓度的同时往往会降低另一指标的含量。
因而系统的研究这些因素并人为的综合调控以满足人类对奶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量是很重要的。
1.干物质采食量对牛奶乳成分的影响日粮干物质采食量(营养摄入量)影响着奶牛奶产量和乳成分。
提高奶牛干物质摄入达到最大量,就会相应提高奶产量和乳成分,特别是乳蛋白的含量。
如在绝食、低营养水平或采食量降低情况下,此时奶产量和乳蛋白的含量会相应下降,而乳脂率在短期内会有所提高,这主要是此时瘤胃乙酸/丙酸比例提高,激素动员体脂而形成,但长期低营养水平,使奶牛产生适应性调整(需2-3周时间),进而降低乳脂率及非脂固形物含量。
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因素很多,为了能使奶牛干物质摄入达到最大量,要有一合理的日粮营养素和正确的饲养方式。
按照奶牛体况、体重、胎次、泌乳时期和奶产量,采用分群饲养;奶牛饲槽要干净,适度的高低(让牛自然低头采食)及宽度(54cm);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法比精粗分开饲喂法能增加干物质采食量;增加饲喂次数(3-4次),保证奶牛有6-8小时的采食时间;适宜的精粗比,随着精粗比的提高会相应增加采食量,但不要超过60:40,否则会造成酸中毒进而降低采食量;适宜的纤维素,中性洗涤纤维应在22-40%之间,酸性洗涤纤维应在17-24%,随着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提高,会相应降低干物质采食量;适宜的粗脂肪供给量,不要超过6-7%,否则采食量相应会下降,主要是脂肪对瘤胃微生物有毒害和抑制作用,脂肪使日粮适口性降低,影响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和肝脏脂肪的氧化;适宜的蛋白质水平,非蛋白氮和过高可溶性蛋白质水平会降低采食量;适宜的饲料水份(35-50%),特别是发酵性饲料,如超过50%,含水量每超过1%,总干物质采食量下降体重的0.02%;充足的饮水,饮水要及时、方便和干净;喂以质好的饲料,发霉、冰冻、有毒等具有害因子的饲料不能饲喂。
泌乳奶牛各期的营养需求及产奶量的变化

泌乳 高峰 , 持一 定 时间后 开始 下 降。到 产后 2 0天 维 0 左 右 , 于妊 娠 的影 响 , 由 产奶 量 进 一 步 下 降 , 到 干 直 奶 或停 止泌乳 。
牛 的平 均 产奶 变 化情 况 ,并 非 每 头个 体 牛 均为 平 滑 曲线 。个 体 牛在 泌 乳期 内 ,受 到 很多 因素 的影 响 , 产奶 量 的变化 会呈 曲线形 。从 泌乳 曲线 中可 以 其
母 牛分 娩后 在 甲状 腺 素 、促 乳 素 和生 长激 素 的 作用 下开 始泌 乳 , 到干 奶期 ( 直 大致 35天 ) 0 。
一
2 泌 乳 牛 日粮 精 粗 料 比例
高浓 度 的精 料对 奶 牛不 利 , 日粮 中应该 保 证 精
粗 料 的适 宜 比例 ,饲 料 干 物 质 中至 少 应 含 粗 纤 维 1%。高精 料会 导致乳 酸菌 大量 增殖 , 瘤 胃酸 度增 5 使 高 , 制 或杀 死其 他瘤 胃微 生 物 , 成瘤 胃的代 谢 紊 抑 造 乱 , 致 食 欲 不振 , 胃膨 胀 等 不 适 , 导 瘤 同时 会 使 乙酸 比例 下 降 , 乳脂 率 降低 。选 用 的粗 料 应是 优 质 的 , 如 果使 用 秸秆 类 饲料 , 好经 过 氨化 等 方法 处 理 , 一 最 和
3泌乳期 营养需 求
泌乳 盛 期 奶 牛 饲 料 中应 含 有 足够 的粗 纤 维 , 最 好 包括 棉 籽 、 豆等 油脂 含 量 高的 籽实 或 动物 脂 肪 。 大 这 个 时 期 奶 牛 日粮 中 粗 蛋 白 应 占 1%~ , 6 1% 钙 8 07 磷 0 5 为避 免乳脂 率下 降 , 纤维 应不 低 于 . %, . %。 4 粗
畜 禽 饲 养
泌 乳 奶 牛 各 期 的营 养 需 求 及 产 奶 量 的 变 化
影响奶牛产乳量及乳品质的营养因素

传 :1) 1 4 真 ( 6 0 0 27 1 0 2
图
维普资讯
科 技 顽 野
料 ¨政 变乳 产 } 和乳 脂 舳 质有 不同效 果 。一 般 饱和 脂 酸 的油 脂 口 提 高4 产 量 ,而 不饱 和脂 L ̄ J T
0野≯ _ ≯
摘 要 : 文 分 析 讨 论 了 日粮模 型 、 白 质 与 氨 基 酸 、 本 蛋 脂 肪 与 脂 肪 酸 、 生 素 、 物 质 及 其 它 添加 物 对 牛 奶 产 量 、 维 矿 牛 奶 品 质 、 味 的影 响 ,为牛 奶 生 产 者 通 过 营养 措 施 提 高 奶 风 牛 产 乳 量 和 改 善 牛乳 品 质 提 供 了技 术 上 的方 向 。
麦 为 基础 的 日粮 与 以玉米 为 基础 的 日粮 相 比,可
牛 奶 的 产 量 和 品 质 直 接 影 响 奶 牛 场 及 乳 品
厂 的经 济效 益 ,因而 如何 提 高乳 产 量 及乳 品质 为
众 多 牛奶 生产 者 所关 注 。本 文仅 讨 论 影 响产乳 量
及 乳 品 质 的 营养 因素 , 旨在通 过 营养 调 控 措 施 , 为 奶 牛养 殖者 文 献 略 )
禽 类产 品 : 施 麻鸭 体 型 小 、 蛋率 高 , 我 恩 产 是 州 的优 良地 方 品种 ,利 用 这一 资源 ,采 用 我州 传 统加 工 方法 生 产 富硒 无铅 松 花皮 蛋 、盐 蛋 和板 鸭
电 :1 6 7 6 61 4 2 5 2 61 4 话 ( 8 5 6 24 6 6 4 2 5 3 0 )9 8 0 1 6 6 0 5 4 4
奶 牛 由舍 饲 改为 放牧 时 ,常有 乳 脂 下 降的 现
象 ,这 是 由 于 牧 草 中含 有 一 种 类 激 素 的 物 质 所 致 。这种 物 质 在春 天 的牧 草 中含 量 较高 ,牧 草 可 使 乳 脂 中不 饱 和脂 肪 酸 比率 增加 。
影响牛乳因素与调控措施

02
饲养管理对牛乳质量的影响
饲料种类与营养水平
粗饲料与精饲料的比例
01
合理的粗饲料与精饲料比例有助于提高牛乳中的脂肪和蛋白质
含量。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02
确保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均衡,以提
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乳房炎
保持牛舍卫生,定期消毒,及时 治疗,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
蹄病
定期检查牛蹄,修剪蹄形,保持 牛舍地面干燥,预防蹄病发生。
营养代谢病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平衡, 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
药物使用与残留问题
合理用药
遵守药物使用规定,不使用禁用药物,不过量使用药物。
药物残留检测
定期检测牛乳中药物残留情况,确保牛乳质量安全。
否符合要求。
理化指标检测
采用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方法对牛乳中 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等成分进 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标准制定
根据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情 况,制定适用于本地区的牛乳质量检测标 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安全监控体系建立与实施
原料奶收购质量控制 对原料奶收购过程进行严格把关 ,确保其来自健康牛群,避免使 用劣质或受污染的原料奶。
高牛乳的营养价值。
饲料来源的安全性
03
避免使用受污染或变质的饲料,以降低牛乳中有毒有害物质的
风险。
饮水质量与来源
01
02
03
饮水质量
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 减少水源污染对牛乳质量 的影响。
饮水温度
适宜的水温有助于促进牛 的消化吸收,提高牛乳产 量和质量。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奶牛的产奶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是奶牛的品种和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的奶牛具有不同的产奶潜力,一般来说,优质种奶牛的产奶量比普通品种的奶牛要高。
奶牛的遗传因素也会影响其产奶量,具有高产奶基因的奶牛往往可以产出更多的牛奶。
其次是奶牛的饲料和饲养管理。
奶牛的饲料是产奶的重要因素之一,奶牛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支撑牛奶的产出。
饲喂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定量喂养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如清洁、通风和定期疫苗注射等,也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第三是奶牛的泌乳周期和胎次。
奶牛一般在分娩后会有一段休息期,然后再次开始产奶,这个周期被称为泌乳周期。
泌乳周期的长度与奶牛的产奶量有关,一般来说,泌乳周期越长,奶牛产奶量越高。
奶牛的胎次也会影响其产奶量,多胎奶牛往往产奶量较高。
最后是奶牛的健康状况。
奶牛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产奶量影响很大,健康的奶牛产奶量通常较高,而生病或受到应激的奶牛产奶量会下降。
及时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对于保障奶牛的健康,提高其产奶量具有重要意义。
奶牛的品种和遗传因素、饲料和饲养管理、泌乳周期和胎次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其产奶量产生影响。
在养殖奶牛过程中,应该注重选种和配种,合理饲喂和管理,同时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奶牛的饲养效益与营养需求

奶牛的饲养效益与营养需求成年母牛生产能力强,必须对其实行科学的饲养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泌乳潜力。
正处在泌乳或妊娠阶段的奶牛,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将会影响它的产奶量、正常的繁殖机能和健康。
了解奶牛的营养生理特点,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奶牛饲养管理的一些特殊之处,更好地养好奶牛。
奶牛的营养分配与利用在奶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过程中,粪能是能量损失的主要形式,大约为食入总能量的30%~32%,有一部分的能量转化为消化能、尿能、甲烷能,体增热又消耗总能的30%左右,只剩下40%净能用于生产。
在净能中约有1/3的部分用于维持需要,其余的才用于生产。
从利用顺序上看,维持需要是第一位,其次是繁衍后代。
最初牛的产奶性能也是为繁衍后代,后经过人们长期的研究才使其有了很高的生产能力。
对于成年母牛来讲,自身增重处于营养分配的最后位置。
因此当营养满足不了需求时,其为了产奶会动用自身的体组织成分。
动用自身的体组织成分主要是在产奶前期,因此在该期应尽量满足牛的营养需求,防止它的体重下降过多,尤其是对于高产奶牛。
奶牛泌乳阶段的高生产能力及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奶牛是一种高生产能力的反刍家畜。
1头体重600千克、年产6000千克乳汁的奶牛,如果将产奶量换算成干物质,则不包括所产的1头犊牛,仅产奶一项它提供的畜产品就超过它自身体重。
如此高的生产能力是其他家畜难以比拟的。
据报道,奶牛每产1千克奶,就需有500千克血液从心脏到乳房然后再回归心脏,同时也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用于产奶。
因此必须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否则难以维持高生产性能。
泌乳牛日粮精粗料比例对奶牛健康和生产的影响许多研究和生产实际证明,高精料对奶牛不利,日粮中应该保证精粗料的适宜比例。
干草青贮的供给量至少应占干物质量的1/30,饲料干物质中至少应含粗纤维15%。
高精料会导致乳酸菌大量增殖,使瘤胃酸度增高,抑制或杀死其他瘤胃微生物,造成瘤胃的代谢紊乱,导致食欲不振、瘤胃膨胀等不适,同时会使乙酸比例下降,乳脂率降低。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概述
奶牛产奶量是评价牛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营养、健康等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环境
环境对奶牛产奶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牛场环境要保持舒适、干净、通风、防止虫害等,确保奶牛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然光照,不过度拥挤,不受热暴晒等。
牛场应注意保持适宜的
温湿度,夏季蚊虫、苍蝇等的繁殖和蔓延也容易导致奶牛受到应激,出现乳量减少等情况。
营养
饲料是奶牛产奶的重要因素之一。
牧草、饲料精料是奶牛获得养分的主要来源,充足
的蛋白质等营养素对奶牛产奶也十分重要。
不同饲料的营养价值不同,如果饲料营养不足
或失衡往往会导致奶牛的乳量下降,甚至影响个体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奶牛饮水量也很
关键,应保持新鲜、干净,饮水实时供应,以确保奶牛获得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保证产奶
质量。
健康
奶牛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产奶量。
如奶牛患有疾病,不仅会影响她的良好生理状态,而且会引起她的食欲降低,使她吃不下足够的食物,从而影响奶牛的乳量。
奶牛的运动情
况也影响着奶牛的健康,过度运动也不利于奶牛产奶。
此外,对奶牛进行定期检查、注射
疫苗和预防药物等预防保健手段直接关系到奶牛生产表现,因此养殖管理上也应该时刻保
证奶牛的健康。
汇总
综上可知,奶牛产奶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环境、营养和健康是尤其重要的几个因素,值得农户和养殖者注意。
针对不断变化的情况,以保证奶牛的健康状况为基础,要
求营养充足、合理,同时坚持规范化的养殖管理,并及时调整养殖方案,为保持奶牛产量
提供有力保障。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奶牛产奶量的高低对于奶牛养殖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了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产奶量高的奶牛,不仅可以提高牛奶的产量,还能够提高奶牛的养殖效益。
了解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对于提高奶牛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一、饲料质量饲料质量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奶牛需要摄取优质的饲料来维持高产奶量。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奶牛的健康状况和产奶量。
优质的饲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能够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养殖者在选择饲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并且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奶牛摄入的营养均衡。
二、养殖环境养殖环境对于奶牛的产奶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干净、通风、明亮的养殖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奶牛的压力,使其身心放松,促进牛奶的分泌。
湿度和温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对于奶牛的生长和产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养殖奶牛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舒适,及时进行通风换气,确保奶牛的健康和高产奶量。
三、健康管理奶牛的健康状况也是影响产奶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奶牛如果患有疾病或者营养不良,就会导致产奶量减少甚至停止产奶。
健康管理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非常重要。
定期给奶牛进行体检,合理安排疫苗接种和驱虫,保证奶牛的健康。
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搭配饲料,定时换草料,避免发生饥饿和饮水不足的情况。
四、饮水量充足的饮水对于奶牛的产奶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奶牛每天需要摄取大量的水来补充体内的水分,促进牛奶的分泌。
给奶牛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奶牛每天需要摄取25公斤的水,因此养殖者要定时给奶牛喂水,并且要保证水质清洁,避免污染。
夏季气温高的时候,还要加强饮水的管理,确保奶牛充足的饮水量,促进产奶。
五、合理的泌乳管理合理的泌乳管理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非常重要。
在泌乳期间,养殖者要合理安排奶牛的饮食和休息,适当增加奶牛的饲料摄入量,保证奶牛的充足营养和休息,促进产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奶牛产乳量及成分含量的营养因素 饲料博览 王桂埃1文际坤2毛华明1 (1.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省肉牛与牧草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12)
摘要: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人们对牛乳成分的要求也在提高,如何提高产乳量并改善牛乳的成分已显得非常重要。影响年乳品质的因素有品种、奶牛泌乳阶段与水平、环境、疾病、营养等。本文综述了影响产乳量及其成分含量的营养素,为奶牛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S8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084(2003)-05-0018-03 牛乳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它是由水分。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磷脂、维生素、酶类、免疫体、色素及一些其他微量成分构成的复杂的胶体系。牛乳品质的优劣,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品种、奶牛泌乳阶段与水平、环境、疾病、营养等。营养物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使用日粮,对于开发奶牛最大生产潜力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影响产奶量及其成分含量的营养因素。
1 采食量 使奶牛采食量最大的关键在于使奶牛泌乳早期的能量负平衡最小化。奶牛进入能量正平衡,体重增加,体况损失最小,奶牛产出正常乳脂与乳蛋白的奶。采食量的增加可提高乳蛋白率0.2%~0.3%,这可能是采食量增加,平衡能量的摄入量也增加的原因。
2 碳水化合物 2.1非纤维碳水化合物(NFC) 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糖、果胶。NFC=100-(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脂肪+矿物质)。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应占日粮干物质的20%~45%。对于精粗比为6O:4O甚至粗料更少的日粮,40%~45%的NFC最为合适。由大量高质量的牧草与少量的谷物组成的日粮,NFC可能会缺乏。饲喂适当水平的NFC既能提高乳脂率又能提高乳蛋白率。而过度饲喂,则会降低乳脂率0.l%,甚至更多,乳蛋白率降低0.2%~0.3%。
每次饲喂谷物应限制不能超过3kg,以避免瘤胃酸中毒。食欲不良及乳脂率降低的问题。能使乳蛋白与乳脂产量最大化的谷物饲喂量见表1、表2
表1 荷斯坦与瑞士褐牛的谷物饲喂量 乳水平(kg/d) 谷物水平 <18 1/4产奶量 18~30 1/3产奶量 >30 1/2.5产奶量
表2 高乳汁固形物品种牛的谷物饲喂量 乳水平(kg/d) 谷物水平 <13 13~27 >27 1/3产奶量
1/2.5产奶量 1/2产奶量 谷物加工同样影响乳成分。饲喂压片玉米能提高乳蛋白率。与大麦相比,燕麦降低乳蛋白率0.2%。经破碎、碾压、磨碎、蒸汽压片处理的谷物能提高瘤胃淀粉消化率,提高乳产量与乳蛋白率,制成颗粒饲料也有类似的效果。
2.2纤维 纤维水平与颗粒大小对于刺激瘤胃发酵与唾液分泌,保持正常的乳蛋白与脂肪组分非常重要。日粮干物质中最低酸性洗涤纤维为19%~21%,中性洗涤纤维不能低于26%~28%。如低于这些水平,奶牛会面临低乳脂率、酸中毒、体况较差的危险。 为了保证足够的颗粒长度,牧草应不短于1cm,比1cm短会急剧降低乳脂率而增加乳蛋白率0.2%~0.3%。但要注意的是,过度饲喂非纤维碳水化合物(淀粉型精料),即使乳蛋白率增加,奶牛与其瘤胃并不健康。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的75%可由长的或经粗铡的牧草来满足奶牛纤维的需要。
粗纤维比例太高,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限制了乳蛋白的产量。通常,40%~50%粗料是避免低乳脂率的最小量。当饲喂65%或更多粗料,粗料质量就要很好,以避免能量不足导致低蛋白率。对于不同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混合物(以DM为基础)推荐了粗料的最低水平(表3)。
表3 粗料来源不同时粗料占干物质的百分比 粗料 粗料占日粮干物质的百分比(%) 100%玉米青贮 50~60 75%玉米青贮,25%半干草 45~55 50%玉米青贮,50%半干草 45~50 25%玉米青贮,75%半干草 40~50 100%苜蓿半干草 40~45
3 日粮中的氮源 3.1 日粮中的蛋白质及其补充料 高蛋白质水平可观察到高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而挥发性脂肪酸克分子量比例不受影响。奶牛产奶量随日粮粗蛋白含量增加而增加,并按上升的顺序从13.5%到16.5%呈正相关。高产奶牛需要的蛋白质超过了瘤胃蛋白质合成量。有人建议高产奶牛(11.000kg/308d)泌乳早期日粮应至少含CP17.5%.其中35%~37%是过瘤胃蛋白(RUP)。
日粮CP水平对乳蛋白率也有影响,当日粮CP从17%降至9%,CP下降1%,蛋白率下降0.02%。 用棉籽补充粗蛋白质,随着日粮CP从13.8%增加到17 5%,日产乳量和乳脂率增加,超过17.5%时,产奶量几乎没有增加。当饲喂棉籽补充料的不同形式时,发现未脱壳的棉籽产生的产奶量高,棉籽产生的乳脂率高。当日粮中棉籽含量达到20%~25%时,产奶量和乳脂率都提高。添加压碎的大豆可提高乳脂率。含大豆粕的日粮可增加产奶量,而不影响乳脂率。含菜籽饼的日粮比含大豆粕的日粮产奶量低,然而,含菜籽饼的淀粉型精料比纤维型精料产奶量和乳脂率高。
3.2瘤胃可降解蛋白(RDP)与过瘤胃蛋白(RUP)RDP应占日粮中总蛋白质的65%。如果饲喂RDP少于60%,将会降低乳产量及乳成分含量。
RUP的营养作用及其对产奶量和奶成分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但增加日粮RUP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并不一致。表4给出了用过瘤胃蛋白取代豆饼粉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蛋白率的影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试验中,产奶量与乳蛋白率均未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添加的低降解率蛋白质饲料所含的氨基酸与机体所缺的氨基酸不能完全匹配。添加低降解率的蛋白质饲料虽然增加了过瘤胃蛋白质的量,但机体所需的氨基酸增加不多或没有增加。添加时机不适或添加量不足也是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表4 过瘤胃蛋白质取代豆饼粉对奶牛产奶量及乳蛋白率的影响 乳产量 乳蛋白率 蛋白资源 降低 不变 提高 降低 不变 提高 热处理豆饼 0 10 3 5 8 0 鱼粉 0 12 6 4 10 4 啤酒发酵糟 0 5 2 0 7 0 动物性副产品 2 19 1 4 17 1 玉米面筋粉 4 9 2 2 13 0 烧酒糟 2 4 2 4 4 0
注:表中数字为试验次数。 4 脂肪 高产奶牛在泌乳初期、中期能量需要很难满足,由于脂肪的高能量,可在不减少纤维浓度的情况下,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大量试验表明,添加脂肪(棉籽、大豆、葵花籽。牛羊脂或惰性脂肪)于日粮中能提高产奶量,但却降低乳蛋白率,添加0.45kg脂肪,提高产奶量3.2kg,降低乳蛋白率0.1%。植物性脂肪如大豆。葵花籽会降低乳脂率,而惰性脂肪与过瘤胃保护脂肪可提高乳脂率0.l%~0.2%。Palmquist等(1980)认为,脂肪能降低微生物活性和纤维素消化率,而添加经皂化、氢化、甲醛处理的脂肪,在瘤胃内不发生离解和水解,直接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既提供能量又避免对纤维素及其它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目前,通过补充大豆油、整粒棉籽(WCS)和钙皂来提高奶牛的能量进食量。WCS油脂含量高,可作为高能饲料,在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状态下,WCS作为日粮组成更具特殊意义。Smith(1983)证明,奶牛日粮中含0.5%、l.5%及2.5% WCS时,WCS含量每增加1%,乳脂率增加0.025%个百分点。杨为荣(1996)报道,用0.9kg棉籽代替10%常规精料,产奶量无明显变化,乳脂率增加 0.08个百分点。建议脂肪的添加量见表5。
表5 添加脂肪的建议含量 来源 占日粮干物质的最大百分比 饲草、谷物 3% 天然脂肪 2%~4% 牛羊脂 1%~2% 保护脂肪 2%
5 添加剂 5.1 保护性氨基酸 许多学者进行了添加保护性蛋氨酸和赖氨酸对提高乳蛋白作用的研究。Koch等(1996)在以豆饼为唯一蛋白质饲料的日粮中,分别添加10.9g保护性蛋氨酸和11.7g保护性蛋氨酸。14.6g赖氨酸,结果发现无论初产牛或经产牛,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对提高乳蛋白都有一定的作用(0.05~0.11个百分点),同时发现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和赖氨酸比单一添加效果好。宾西法尼亚洲大学试验表明,每天给乳牛添加15g蛋氨酸和40g赖氨酸可提高乳蛋白75%。Casper等研究表明,增喂蛋氨酸可提高乳蛋白率(2.87% VS 2.75%)。Kampl B等(1996)利用西门塔尔牛所作的研究表明,添加15g/头·日保护性蛋氨酸,能提高产奶量2.19L和乳蛋白率0.27个百分点。
5.2 缓冲剂 常用的缓冲剂有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镁、氧化镁、膨润土等。当饲喂低纤维、高谷物日粮时,添加缓剂(NaCO31.5%+ MgO 0.5%)可提高乳脂率(4.07% VS 3.76%)。许昭雄(1998)报道,奶牛日粮中每头日增加碳酸氢钠150g产奶量提高 7.9%,乳脂率提高13.3%。王书君(1991)报道,奶牛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150g/头·日,硫酸镁7.5g/头·日,乳脂率增加 0.27个百分点。
5.3 乙酸钠 乙酸是合成乳脂的主要成分,粗纤维在瘤胃中酶解产生乙酸。所以,饲喂粗料型日粮的奶牛其乳脂率较高。然而,对于高产奶牛来说,为了保证一定的能量,粗饲料的采食受到限制,此时,添加乙酸钠可起到提高乳脂率的作用。故乙酸钠又称为“化学粗饲料”。陈杰(1986,1989)指出在奶牛正常日粮中添加乙酸钠,产奶量提高5.58%,乳脂率提高10.58%,同时发现添加乙酸钠对奶牛高温季节热应激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5.4微量元素 孟学平等( 1999)进行了铜、锌。硒对西门塔尔牛乳成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初饲铜、锌、硒后显著提高乳蛋白,其中以初饲铜10mg/kg、锌59.5mg/kg、硒0.345mg/kg组效果最好什初饲前提高了0.78个百分点,达到3.30%。
饲料中添加适量碘,可显著改善奶牛垂体-甲状腺轴的分泌机能,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吴迪等(1991)报道,奶牛饲料中添加 10mg/头·日和20 mg/头·日碘化钾(相当于日添加碘7.6 mg和15.2mg)比不加碘的对照组产奶量分别提高了7.92%和8.48%,乳脂率也有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