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

合集下载

股前外侧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股前外侧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该皮瓣在临床上应用类型包括 : ①股前外侧肌 皮瓣 : 如果需要较 大的组织量 , 以携 带部 可
【] Ma n_K,inT C ardoV V sua n myo neo tr 2 l t h I 丑 La S,h ka e . ac l a ̄o f trl ea r a a l
ti l pJLrn ocp ,0 8 18 5 :8 — 9 . lg a [.aygso e2 0 , 1( )5 9 5 2 lhf ]
【 Ka a K, nsiN, a ama H,ta.V sua ntm fte 8 1 w i I i N kj e ma h i 1 ac l aa y o h r o
atrlea ti l p [.l t dR cnt c v ugr,04 14 neoa rlhg a J a i a t hf ] sc n eos ut e rey2 0 ,1 P r i S ()181l 5: 0 — 1 1 [】 Rb f CgaE, r aoF,t1T einrae ne a r : 9 iu oD,in Ga n e .h evt a t t a ti g a n d ml el hg h l :nt ia s y dci c lai s[. s cntS r , fp a a mcl td n l i lmpi tn JHat eos ug a o u a n ai c o 】 R r
2 股前 外 侧 皮 瓣 的 静脉 回流
两个相邻 的穿 支 , 以一个穿 支血管为 蒂 , 取两个穿支 的供血 切
面积 的皮瓣均能成活 。 5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变异及处理
临床上 , 皮瓣静脉 回流障碍导致的皮瓣坏死率高于动脉供 血不足引起的坏死率。股前外侧 区真皮下静脉 网吻合稠密 , 主

最新1 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课件PPT

最新1 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课件PPT
形宽度都不变的超短光脉冲(ps数量级)。
光孤子形成的原因
• 光孤子的形成是光纤的色散与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的 结果。
• 色散——使经过光纤传输一定距离后的光信号出现波 形展宽的现象。
• 非线性效应——在入射光功率较强的条件下,光纤折 射率随光强度变化的现象(这种折射率随光强变化的 特性称为克尔效应)。
穿支皮瓣专著 Perforator Flaps: Anatomy, Technigue&
Clinical Applications. 美国高级医学图书出版公司. 2006.
穿支专题论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 第3期
1.穿支的定义
穿动脉(穿支) 穿过深筋膜进入皮下组织与皮肤。
直接穿支 肌皮穿支
光孤子通信系统的构成框图
EDFA
光纤传输系统
孤子源
调制
探测
脉冲源
隔离器 EDFA
EDFA
EDFA
光孤子通信系统工作原理
光孤子源产生一系列脉冲宽度很窄的光脉冲(即光 孤子流),作为信息载体进入光调制器,使信息对光 孤子进行调制。被调制的光孤子流经掺铒光纤放大器 和光隔离器后,进入光纤中传输。为克服光纤损耗带 来的光孤子减弱,在光纤线路上周期性地插入EDFA, 向光孤子注入能量,以补偿光纤传输而引起的能量损 耗,确保光孤子稳定传输。在接收端,通过光检测器 和解调装置,恢复光孤子所承载的信息。
THANK YOU !
—光孤子组
属轴型血管皮瓣的范畴 概念(上世纪80年代后期)
Kojima. Wei. Blondeel. Hallock, Morris
其它:
谢谢!
光孤子通信技术
主要内容
一 .光孤子 二 .光孤子通信 三 .光孤子通信优点及应用前景

穿支皮瓣研究现状与展望

穿支皮瓣研究现状与展望

2 5 4 ・
国际 骨 科 学 杂 志
2 O 1 3年 7月 第 3 4卷
第 4期
I n t J Or t h o p , J u l y 2 5 ,2 0 1 3 , Vo 1 .3 4 ,No . 4
穿支皮瓣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睿 王 大平
由于 缺 乏理 想 的局 部 皮 瓣 , 肢 体 软 组 织 缺 损 修 复 面 临 严 峻 挑 战 。 穿 支 皮 瓣 的发 现 及 临床 应
摘要
用成 为修 复 四肢 软 组 织 缺损 的一 种 新 趋 势 之 一 , 尤 其是 在 创 伤 骨科 领 域 。 穿支 皮 瓣技 术 能有 效 改善 受 区 外观与功能, 对供 区破 坏 较 小 , 因此 是 一种 简 单 、 安 全的 术式 。该 文 就 穿 支 皮瓣 研 究现 状 作 一 综 述 。
关键 词 穿支 皮 瓣 ; 软 组 织缺 损 ; 修 复
DOI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7 0 8 3 . 2 0 1 3 . 0 4 . 0 0 7
为暴露肌腱或骨质的下 肢及足部缺损提供满 意的覆 盖修复 , 依 然是 目前 临 床 研 究 的 挑 战 之 一 。P o n t e n于 1 9 8 1 年首次提出局部 筋膜皮瓣可作为修 复下肢软组织缺 损 的较好选择 , 此后很多类 型皮瓣如腓动 脉皮瓣 、 肌皮瓣 等应运而生并 取得进展 。穿支皮瓣产生于 临床上游离皮 瓣广泛应用 , 且存活率达 9 8 之际 , 至今 已有 2 0 多 年[ 1 ] 。 穿支皮瓣技 术在 国外多 应用 于整 形外 科 和乳 腺外 科领 域, 国内虽然起步 较晚 , 但发展 较快 , 尤 其是在 创 伤骨科 领域 , 达到较高水平 , 并在外形和供 区修 复的完美追求 中 促进 了穿支皮瓣的发展。相 比肌皮瓣修 复易造成供 区功 能障碍及较 明显 畸形 , 筋膜皮 瓣修 复易 引发受 区臃肿并 影响功能 的不足 , 穿支皮瓣修 复技术可兼顾 外观与功能 。 穿支 皮瓣这 一概念 系 由 K o s h i m a等_ 2 于 1 9 9 1 年报 道提 出, 旨在与相 同部位筋膜皮瓣作 区分 ; 他们认 为深 筋膜血 管 网对皮瓣血供并不会起很 大作用 。穿支皮瓣 由穿支动 脉和静脉提供 血供 , 而 一般轴 型皮瓣 以 明确 且较 为恒定 的动脉供血为基 础 , 没有严 格 的长 宽 比。穿支 皮瓣 的穿 支血管分为直接 和间接两 种 , 直接穿 支血 管只穿 过深筋 膜, 间接 穿支血管穿越肌肉或肌 间隙, 分别称 为肌皮穿 支 和肌 间 隙 穿 支_ 3 j 。近 期 一 些 报 道 提 出 的 螺 旋 桨 样 皮 瓣l 4 ] , 具有许多传统皮瓣 及穿支皮瓣 不具备 的优点 , 尚需 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 。

小腿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新高压缩版) ppt

小腿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新高压缩版) ppt
• ICG半衰期短3-5min,>15min,即 代谢充分,可反复造影
-
关于穿支血管定位
-
22
小腿穿支皮瓣主要有
• 腓动脉穿支皮瓣 •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 胫前动脉穿支皮瓣 •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 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 •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
-
23Leabharlann 小腿穿支皮瓣 大腿穿支皮瓣
李群,潘小玲,廖琦.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中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20例[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8):55-57
-
35
病例1-带蒂转移
-
36
病例1-带蒂转移
-
37
病例2-带蒂转移(修复足背)
-
38
病例2-带蒂转移(修复足背)
-
39
病例2-带蒂转移(修复足背)
-
40
皮瓣设计—游离移植
•点:术前彩超定位。小腿外侧肌间隔中点上方2cm处(相 当于腓骨小头下14.5cm)为中心易包含主要穿支血管。 •线:腓骨小头与外踝后缘连线。 •面:根据点、线及创面形态设计皮瓣,较创面放大1cm, 以深筋膜浅层为解剖平面。 •于皮瓣前缘切开,于深筋膜表面分离,确定穿支血管沿 穿支向源动脉解剖直至腓动脉主干。切取皮瓣,分离并 裸化血管。
《鹿瓜多肽对成骨细胞活性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科研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骨科研究所
-
50
Ai-Yuan Wang,Jiang Peng.et al.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Vol.2014, Arti ID 958908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研究进展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研究进展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研究进展董凯旋(综述);徐永清;范新宇(审校)【摘要】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以腓动脉发出的肌间隔穿支动脉及肌皮穿支动脉为轴型血管的皮瓣。

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对供区损伤小、不破坏供区外形、受区修复重建功能和外形好、设计灵活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快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如何提高腓动脉穿支的定位,加强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掌握好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手术指征,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供区的损害,切取大小最合适的皮瓣,并达到创面修复的最佳效果,将是今后研究方向的热点。

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腓动脉穿支皮瓣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了解腓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227-230)【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软组织缺损【作者】董凯旋(综述);徐永清;范新宇(审校)【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部,云南昆明650031;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2;R658.3;R654.4从1985年顾玉东等采用以腓动脉为血管蒂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以来,该皮瓣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也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肯定[1-5]。

由于该皮瓣切取时体位不便,且需要牺牲一条主要动脉(偶尔又有胫后动脉、腓动脉共干),限制了该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穿支动脉皮瓣的逐渐成熟,在腓动脉皮瓣的基础之上引入穿支动脉皮瓣的概念改良而成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即以腓动脉发出的肌间隔穿支动脉及肌皮穿支动脉为轴型血管的皮瓣)得到广泛应用,且效果肯定。

1 应用解剖腓动脉自胫后动脉起始处稍下方发出,经胫骨后肌前面斜向外下,于拇长屈肌与腓骨内侧之间下行至外踝后方,终于外踝支,沿途发出的穿支血管即腓动脉穿支血管。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用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用

缺点
• 切取面积有限,只适合修复中面积创面,切取宽度超过 5~8cm 时供区需植皮,影响美观;
• 腓肠内侧动脉伴行静脉粗大且管壁较薄,往往与受区静脉 口径相差较大,需要术者具备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技术;
• 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长段走行于腓肠肌内且有较多肌支, 解剖分离相对繁琐;
• 穿支穿出部位不恒定,穿支细小,对吻合技术要求高。
• 如找不到匹配的静脉吻合,要光静脉吻合口处理使其匹配 后吻合。
• 尽可能重建 2 条回流移时以腘窝皱褶中点为旋 转点,游离移时以术前探测标记的穿 支穿出点为皮瓣的关键点。 线:腘窝横纹中点至内踝的连线上, 或术前探测的腓肠内侧动脉主穿支与 副穿支血管连线为轴线。 面:切取层面为浅筋膜层,内而不超 胫前,后侧不超后正中线。
局部转移
游离移植
• 另外,由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神经在腓肠内侧动脉深面 伴行,术中要注意保护,以防术后肌肉瘫痪。
注意事项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以中小面积切取为主,皮瓣切取 后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是其应争取把握的原则。
• 腓肠内侧动脉伴行静脉外径粗大,与供区血管口径多不匹 配,为解决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静脉回流问题,提高 其成功率,选择受区较粗大的浅静脉或静脉分叉口吻保留 皮瓣较粗的浅静脉以备吻合。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优点
• 皮瓣切取后保留了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运动神经及深筋 膜,使术后供区保留了原有的运动功能;
• 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血管为蒂,不牺牲小腿主要 动脉,且术后不影响腓肠肌内侧头血供;
• 皮瓣薄,修复受区外形不臃肿;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恒定,皮瓣血供可靠; • 腓肠内侧动脉能够提供足够长的血管蒂。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足 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法

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法

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法简介穿支皮瓣是一种常用的修复组织缺损的外科技术,通过移植自体皮瓣,实现组织修复和再造。

在手术中,切取皮瓣的质量和方法至关重要,影响着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效果。

本文将介绍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切取部位的选择在进行穿支皮瓣手术之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需要修复的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皮瓣切取部位。

通常选择部位应具备以下特点: - 靠近受损组织的血液供应; -足够的皮肤松弛度,能够覆盖受损区域; - 良好的美观效果。

切取方法穿支皮瓣切取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标记皮瓣区域:使用手术笔或者其他标记工具在皮肤上标记出需要切取的皮瓣形状和大小。

2.消毒准备:对切取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3.局部麻醉:将切取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切割皮肤:医生根据标记的位置,利用手术刀或者其他工具小心地切割皮肤,确保切口平整、整齐。

5.剥离皮瓣:在切割出的皮瓣周围小心地剥离皮肤下组织,确保皮瓣的完整性和血液供应。

6.调整皮瓣:根据需要对皮瓣进行调整,保证与修复部位匹配。

7.缝合处理:将皮瓣缝合到患者受损区域上,一般会考虑美观和功能性。

8.伤口处理:对切取皮瓣后的伤口进行清洁处理,并进行适当的包扎,以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注意事项在进行穿支皮瓣的切取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务必保持手术区域无菌,避免感染; - 术前检查皮肤血运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取部位; - 术中注意剥离皮瓣时要温和小心,避免损伤皮瓣供应血管; - 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结语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法是外科手术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操作和严谨的术前准备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医生在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就是关于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臀部穿支皮瓣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

臀部穿支皮瓣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

臀部穿支皮瓣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臀上或臀下穿支皮瓣修复臀部褥疮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采用臀上或臀下穿支皮瓣修复臀部褥疮共9例。

皮瓣面积为6cm×10cm~8cm×20cm,覆盖受区溃疡大小为4cm×7cm~7cm×18cm。

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1年半,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

结论:臀上或臀下穿支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保留臀大肌,供区无须植皮,是修复臀部褥疮创面的理想方法。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gluteal artery flap in the repair of sacral bedsore.Methods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gluteal artery flap were used to repair the sacral bedsore in 9 cases. The area of skin flap was 6cm×10cm~8cm×20cm,the area of ulcerated area was 4cm×7cm~7cm×18cm.ResultsAll the skin flaps were survived after operation.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rom three months to One and half a year. The texture,functions and appearance of flaps were fine,and the donor site heal well.Conclusions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gluteal artery flaps which have reliable blood supply and could be transferred simply and safely, is an ideal method to repair the sacral bedsore with preserve the muscle of gluteal maximums.Donor site recover well without skin grafting.Key words: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inferior gluteal artery,bedsore; repair;artery flap褥疮(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大面积烧伤、脑溢血、脑外伤、脊柱损伤等原因导致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甚至坏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 A12 尺 A11 骨间后A7 骨间前A1 (Taylor GI.BrJ. Plast. Surg 1987.40:113)
➢ 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 (腕豆 骨上4cm)
➢ 骨间前动脉腕背穿支皮瓣 (尺骨茎突上2.5cm)
穿支皮瓣的临床
应用
小腿踝部
➢腓动脉外踝上前穿支皮瓣 (外踝前上5cm)
➢ 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瓣 (外踝后上5cm)
➢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 (内踝上5cm)
❖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SGAP) ❖ 阔筋膜穿支皮瓣 (TFLP) ❖ 腓肠肌内侧穿支皮瓣 (MSAP)
躯干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DIEP) ❖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TDP)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
穿支皮瓣
(Perforator flap)
皮肤的血供形式:
❖ 直接皮支(足背皮瓣)
❖ 穿动脉
肌肉穿支
肌间隙筋膜穿支
❖ 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
人体皮肤穿支血管
供区
口径≥0.5mm 筋膜皮肤穿支 374支
前臂
37支
(掌侧28、背侧9)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前臂腕部
➢ 桡动脉腕上穿支皮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