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穿支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

CHINESEJOURNALOFCLINICALANATOMYVOL.24NO.22006表1穿支皮瓣的国际会议MeetingNo.YearPlace1st1997Gent,Belgium2nd1998NewOrleans,USA3rd1999Munich,Germany4th2000Glasgow,UK5th2001Gent,Belgium,Terminologyconsensusonperforatorflaps,穿支皮瓣命名会议6th2002桃园,台湾7th2003London,UK,Barcelonameetingonperforatorflaps,Spain8th2004SaoPaulo,Brazil9th2005Barcelona,Spain10th2006Ankara,Turkey【收稿日期】2005-11-20【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044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896)【作者简介】张世民(1965-),男,山东牟平人,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与显微外科方面的研究,Tel:(021)66111037,E-mail:shiminchang@yahoo.com.cn穿支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张世民1,徐达传2,俞光荣1,侯春林3(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200065;2.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广州510515;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Perforatorflaps:developmentandprogressinclinicalapplicationsZHANGShi-min,XUDa-chuan,YUGuang-rong,e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s,TongjiHospital,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65,China【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65X(2006)03-0228-04穿支皮瓣(perforatorflap)是指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穿过深筋膜后口径仍≥0.5mm)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1]。
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

皮瓣坏死
总结词
皮瓣坏死是穿支皮瓣移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和患者残疾。
详细描述
皮瓣坏死通常发生在术后7-10天,表现为 皮瓣颜色变暗、质地变软、失去弹性。皮瓣 坏死的原因包括血管危象、感染、血液循环 障碍等。防治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 环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和感染等 并发症,同时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
降低复发率。
在先天性畸形和组织缺损的修 复中,穿支皮瓣能够提供形态 和功能相近的组织,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06
CATALOGUE
穿支皮瓣的并发症与防治措施
血管危象
总结词
血管危象是穿支皮瓣移植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皮瓣坏死。
详细描述
血管危象通常表现为皮瓣颜色苍白或青紫,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或消失,皮瓣质地变硬,弹性消失。发生血管 危象的原因包括手术操作损伤、血管蒂扭曲或受压、动脉痉挛或栓塞等。防治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状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如采取保暖、解痉、抗凝等措施,必要时进行手术探查。
05
CATALOGUE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
穿支皮瓣在烧伤修复中的应用
穿支皮瓣能够提供足够的皮肤覆盖,减少瘢痕 形成,改善创面愈合质量,降低感染风险。
穿支皮瓣在修复大面积烧伤和复杂创面时,能够降低 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烧伤修复是穿支皮瓣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尤 其在深度烧伤和复杂创面的修复中具有显著效 果。
手术操作技巧
选择粗大、健康的穿支血管,以保证皮瓣 的血供和成活率。
手术操作应轻柔、细致,避免损伤血管和 神经,同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常见穿支皮瓣的应用
手部皮肤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
软组织缺损
张玉峰;王晨霖;徐杰;丁文
【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2(36)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对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采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治疗。
结果经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后,创面平整、无感染,11例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2.6个月,移植皮瓣的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
结论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总页数】4页(P167-169)
【作者】张玉峰;王晨霖;徐杰;丁文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整形外科;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足踝外科;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CT、MRI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
2.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报告
3.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结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护理体会4.游离股前外侧穿支薄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修复足踝部创面5.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叶型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指创面的临床体会

C 工NA 4 - I E A bTI - 4工 N口 U 目 T 口 Y
的手 部创 面。 虽然这 些方 法使 受区创 面得 到了满 意修 复, 但 供区 避免牵拉拉伤穿支血管; ③双叶腓动脉穿支皮瓣引至到受区时, 应
设计 多叶皮瓣 , 满足软组织缺 损的要求 ; ⑤ 供区相对隐蔽, 遗留瘢
痕小, 不影 响供区功能 及外观 。 该 皮 瓣 不 足 的地 方是 腓 动 脉 穿 支 血管 蒂较 短 , 血 管 口径 较 细 , 必 须 具 备 较 高 的显 微 外 科 操 作 经 验 ,
手术 具 有 一定 的风 险 。
r e c t u s a b d o mi n i s mu s c l e [ J ] . B r J P l a s t S u r g , 1 9 8 9 , 4 2( 6 ) : 6 4 5 - 6 4 8 .
解剖恒定 , 切 取 简单 ; ④设 计灵活, 可根 据 受 区需 要 利 用 多 个 穿 支 [ 3 】王 凯, 梁富旭, 蒋 国栋 , 等. 双足第 ~ 、 二趾侧方皮瓣 修复 多指创面一
管: 从皮瓣后侧切开, 由深筋 膜 浅 层 掀 起 皮 瓣 显 露 穿支 , 外 侧 纵 形
以下 事项 , ① 术前穿 支定位 : 术前 应用多普 勒血流仪探测 腓动脉 [ 6 】许亚军 , 寿 奎水 , 张全荣 , 等. 足背三叶皮瓣 移植 术的临床应 用【 J 】 . 中
华显微 外科杂志 , 2 0 0 3 , 2 6 ( 1 ) : 1 4 — 1 6 .
3 . 3手术 注 意事 项
例[ J 】 . 中华手外科杂志, 2 0 1 1 , 2 7 ( 4 ) : 2 5 6 . [ 4 ] 巨积 辉 , 赵 强, 刘跃 飞, 等. 足背 串联皮瓣 修复 手部 两处皮 肤软 组织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的临床修复效果评价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的临床修复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8年5月-2022年1月,对6例合并骨、肌腱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中每块皮瓣均以骨间后动脉及其发出的穿支单独供血。
皮瓣切取范围:2.0cm×5.5cm~3.5cm×8.5cm,切取后皮瓣分别与伤指重建血液血环,若皮瓣骨间后动脉穿支较纤细,采用皮瓣骨间后动脉穿支与手指掌侧一侧指固有动脉的分支行端-端吻合,皮瓣回流静脉与手指指背静脉或指掌侧静脉端-端吻合,皮瓣的神经与手指掌侧固有神经接合重建皮瓣感觉。
结果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
所有病例均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
皮瓣外形良好,稍臃肿,无明显瘢痕及挛缩,肤色与受区接近,触压感恢复,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1mm,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
结论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在同侧肢体完成,不损伤主干血管,能一期较好地修复手指创面,可设计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满意,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关键词】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在手外科急诊中比较常见,修复方法较多,对于合并骨、肌腱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目前皮瓣移植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和穿支皮瓣的进展,可选用的皮瓣很多,各有优缺点,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可采用带蒂皮瓣、邻指皮瓣、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掌侧固有血管神经束背侧支顺行岛状皮瓣、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稍大可考虑行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蒂腕横纹皮瓣、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第1足趾腓侧趾腹皮瓣等修复;带蒂皮瓣供区隐蔽,损伤小,但外形臃肿,皮瓣质地、感觉较差,需二次断蒂手术治疗;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需要牺牲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对手指损伤较大;第1足趾腓侧趾腹皮瓣可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但患者对足部的损伤不能普遍接受。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用

缺点
• 切取面积有限,只适合修复中面积创面,切取宽度超过 5~8cm 时供区需植皮,影响美观;
• 腓肠内侧动脉伴行静脉粗大且管壁较薄,往往与受区静脉 口径相差较大,需要术者具备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技术;
• 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长段走行于腓肠肌内且有较多肌支, 解剖分离相对繁琐;
• 穿支穿出部位不恒定,穿支细小,对吻合技术要求高。
• 如找不到匹配的静脉吻合,要光静脉吻合口处理使其匹配 后吻合。
• 尽可能重建 2 条回流移时以腘窝皱褶中点为旋 转点,游离移时以术前探测标记的穿 支穿出点为皮瓣的关键点。 线:腘窝横纹中点至内踝的连线上, 或术前探测的腓肠内侧动脉主穿支与 副穿支血管连线为轴线。 面:切取层面为浅筋膜层,内而不超 胫前,后侧不超后正中线。
局部转移
游离移植
• 另外,由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神经在腓肠内侧动脉深面 伴行,术中要注意保护,以防术后肌肉瘫痪。
注意事项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以中小面积切取为主,皮瓣切取 后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是其应争取把握的原则。
• 腓肠内侧动脉伴行静脉外径粗大,与供区血管口径多不匹 配,为解决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静脉回流问题,提高 其成功率,选择受区较粗大的浅静脉或静脉分叉口吻保留 皮瓣较粗的浅静脉以备吻合。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优点
• 皮瓣切取后保留了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运动神经及深筋 膜,使术后供区保留了原有的运动功能;
• 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血管为蒂,不牺牲小腿主要 动脉,且术后不影响腓肠肌内侧头血供;
• 皮瓣薄,修复受区外形不臃肿;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恒定,皮瓣血供可靠; • 腓肠内侧动脉能够提供足够长的血管蒂。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足 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探析游离比目鱼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现血管危象 ,供 、受区创面均全部愈合。术后有l 例手背皮瓣外观较臃肿 ,接受皮瓣整形 。术后进行0 . 5 ~1 年的随访 ,皮瓣外观、弹性
合法。
手术操 作 要点 :① 对于 皮瓣 设计 和实 际 出现偏 差 ,术 前 、术
1 . 2 手术方法 :将 “ 腓骨小头一外踝 ”连线作为皮瓣轴线 ,以
连线 中点 附近 直径 为 2 . 0 c m的范 围 当作皮 支 穿 出 的关键 点 。于 小
腿 外 侧 予 以相应 的皮 瓣 设 计 ,切开 到达 皮 支穿 出 的关 键点 时小 心
理想 。
术后8 例 皮 瓣 均存 活 ,没 有 出现 血 管危 象 ,供 、受 区创 面 均 全部 愈 合 。术 后 l 例手 背 皮瓣 在 外 观上 较 臃 肿 ,接 受 皮瓣 整 形 。
游 离 比 目鱼 肌 皮 穿支 皮 瓣 其 最 主 要 风 险在 于 供 受 区血 管 口 径 相差 较 大 的 吻合 处 理 。本 研究 中的 8 例 患者 根 据术 中情 况分 别
行端端或端侧吻合的方法,对于动脉血管口径相匹配的血管 ,采
用 端端 吻合 法 ,对 于动 脉 血管 口径 相差 较 大的血 管 ,采用 端侧 吻
均 比较 理想 ,供 区植 皮创 面 瘢痕 较 小 ,不会 给 下肢 功 能带 来不 利 影 响 。结论 :比 目鱼 肌皮 穿支 游离 皮 瓣具 有诸 多 临床 应用 优 点 ,血 管
变异率低 ,厚度适宜 ,容易实施 ,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 中表现出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穿支皮瓣的定义和特点

穿支皮瓣的定义和特点穿支皮瓣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用于修复创伤、切除肿瘤等造成的组织缺损。
它利用人体自身的组织,特别是皮肤、肌肉和血管来构建缺损部位的组织结构。
以下是关于穿支皮瓣的定义和特点的详细介绍。
1.定义:穿支皮瓣是指从供体部位切取以血管为主要支持的皮肤组织进行移植,通过植皮和血管吻合来修复缺损部位的组织缺损。
它可以由多个供体部位提供组织,例如上臂、前臂、小腿等。
2.特点:(1)血管支撑:穿支皮瓣的特点之一是以血管为主要支撑。
供体部位的皮肤组织与血管通过移植连接,使穿支皮瓣局部血运得以保持和恢复。
这样的血管供应可以确保修复后的组织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和养分输送,从而促进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2)灵活性:穿支皮瓣具有较大的切取范围和灵活的设计,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选择供体部位和设计修复方案。
这种灵活性使得穿支皮瓣适用于各种组织缺损的修复,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切除后的组织缺损等。
(3)安全性:穿支皮瓣是利用自体组织进行修复,避免了异体移植的排斥反应和感染的风险。
由于供体组织来自患者自身,因此免去了供体选择和配型的困扰,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4)结构复杂:与传统的皮瓣移植相比,穿支皮瓣更为复杂,需要进行血管吻合。
同时,供体组织的切取也需要严格的操作,确保血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这种复杂性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巧,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最佳的修复效果。
(5)可塑性:穿支皮瓣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和模具化。
这种可塑性使得穿支皮瓣在外形和功能上都能够与受损组织相吻合,使修复后的组织更自然、更具美观性,并且恢复部分功能。
总之,穿支皮瓣具有血管支撑、灵活性、安全性、结构复杂和可塑性等特点。
它是一种有效的组织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缺损的修复,为患者恢复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抽取本院自
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52例手部创伤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者均采用穿支皮瓣修复处理,对比治疗前后手功能恢复情况、手部疼痛评分,并
对皮瓣成活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后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明
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手部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
皮瓣成
活率100%。
结论:穿支皮瓣用于手部创伤修复患者中,不仅可以提高手部关节
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还可提高皮瓣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穿支皮瓣;手外科;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
目前,随着人们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手部创伤修复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
发展,较多患者因对手部创伤修复要求较高,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创面覆盖与皮瓣
存活中,而是要求最大程度地减轻手部功能的损伤,保证手术受损部位与指体取
得满意的外形[1]。
穿支皮瓣主要是指血管径较小,独立为皮肤穿支血管供血,同
时其也是手外科移植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
且穿支皮瓣是0.5-0.8mm管径的独立
皮肤,进行相关血管的穿支工作,为需要供应的皮瓣提供血液,其属于手外科显
微移植技术[2]。
但此技术要求进行长时间组织移植内容,修复一个良好的重建区域,减轻对供血区的破坏。
穿支皮瓣应用于手外伤患者治疗中,可以更好的提高
修复效果,提高皮瓣移植成功率。
本次针对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进行分析,取52例手部创伤修复开展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2018年1月-2019年3月,抽取本院收治的52例手部创伤修复
患者开展本次研究。
52例患者包括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36.55±10.25)岁。
手外伤在原因锯伤、刨伤、绞伤分别20例、15例、17例。
其中手掌受伤4例、伴手腕前臂损伤12例、手背侧伤7例、半侧手部受
伤2例、手指损伤11例、手背及手掌双侧受伤10例、虎口受伤6例。
医院伦理
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
所有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情后,均采用穿支皮瓣治疗手部创面
修复治疗。
方法如下:首先,应用止血带,帮助患者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对创
口部位的炎症进行清除处理,同时清除掉坏死组织与变形组织,选用双氧水或是
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反复冲洗及清洗创口位置。
对接受移植区域的血管进行有效
游离,之后松开止血带,及时开展有效的止血处理。
在纸面上,按照创伤部位位置、大小,画出与其相似大小的皮瓣,明确供皮区域,之后于供皮区域,画出相
应形态、大小的皮瓣,通常情况下,皮瓣面积需要大于受移植区域的面积。
将皮
瓣一侧切开后,实施皮瓣游离于深筋膜浅层。
在操作,有效保护好穿支血管。
之后,将皮瓣的另一侧切开,在手术镜的直视下,用显微剪沿着穿支血管,实施钝
性分离,直至皮瓣完全的激离,明确血运的可靠性,之后将血管蒂切断[3]。
如患
者为带蒂断转移者,则不需要进行血管蒂切开。
完成上述操作后,移动皮瓣至受
区皮肤处,做好固定,并对创缘与皮瓣进行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血管断端进
行清创处理,对皮瓣与受区血管进行有效吻合处理,最后进行有效缝合处理。
1.3分析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手功能恢复情况、手部疼痛评分,并对皮瓣成活情况进行分析。
手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应用本院自制的量表
进行评分,每项10分,分数越高手功能恢复情况越高。
手部疼痛评分应用VAS量表评价,反向评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严重[4]。
皮瓣成活情况即随访3个月后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计量资料组间对比行t、平方差[()]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组
间对比行()、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有差异。
2.结果
2.1手功能恢复情况、手部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
疗后手部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手功能恢复情况、手部疼痛评分比较();n=52
2.2皮瓣成活情况分析
52例患者经穿支皮瓣手术治疗后,发现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皮瓣成活率100%。
3.讨论
手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且是人体应用最广泛的一个肢体之一,故手
部创伤率也较高。
对于手部创伤患者来讲,有效的治疗措施与美观的手外形恢复
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目前,临床在手外伤患者治疗中,多采用皮瓣移植手术治疗,以此来实际修复治疗的效果。
在手外科临床中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手术,通过
选择穿支皮瓣作为手部肌皮穿支皮瓣,以此来实现治疗原则。
临床实践表明,在目前手外伤研究中,穿支皮瓣成功率依然是临床最重要有
一个话题,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以往,在实施穿支皮瓣移植时,需要应用最大
的穿支皮瓣为肌皮瓣,口径大约为1mm,安全性较高,同时应用性较大,可以在股前外侧、足背动脉、腹股沟等部位采取[5]。
本次研究示:治疗后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
随访三个月后,皮瓣成活经高
达100%。
由此可知,应用穿支皮瓣,可以实现手部患者移植与修复目的,临床
应用价值较高。
且通过穿支皮瓣手术,具有创伤较小,安全性、可靠性均较高等
优点,应用效果显著。
现将穿支皮瓣优点做如下汇总:在修复创面时,不需要将
患者肌肉切除,不会影响供血组织的正常运动功能,还能有效预防与控制术后并
发症;在实施穿支皮瓣移植手术时,因皮瓣较薄,不需要将深筋膜切断,因此,
修复手部创面时,适应用性较广;在穿支皮瓣设计时,具有顺序性优势,在选取
皮下脂肪组织时,可以根据要修复的创面大小来取材。
故穿支皮瓣应用手外科临
床治疗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穿支皮瓣可以及时修复手部创面,预防血
管口径较小而出现变异问题,再造质量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利东.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
用,2018,12(03):51-52.
[2]冯立钢.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
志,2017,4(70):13737.
[3]杨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
志,2017,4(54):10546.
[4]唐永旺.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
药,2017,12(03):46-47.
[5]张小平,邹旭,许永先.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微创医学,2015,10(06):846-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