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穿支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

穿支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

CHINESEJOURNALOFCLINICALANATOMYVOL.24NO.22006表1穿支皮瓣的国际会议MeetingNo.YearPlace1st1997Gent,Belgium2nd1998NewOrleans,USA3rd1999Munich,Germany4th2000Glasgow,UK5th2001Gent,Belgium,Terminologyconsensusonperforatorflaps,穿支皮瓣命名会议6th2002桃园,台湾7th2003London,UK,Barcelonameetingonperforatorflaps,Spain8th2004SaoPaulo,Brazil9th2005Barcelona,Spain10th2006Ankara,Turkey【收稿日期】2005-11-20【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044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896)【作者简介】张世民(1965-),男,山东牟平人,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与显微外科方面的研究,Tel:(021)66111037,E-mail:shiminchang@yahoo.com.cn穿支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张世民1,徐达传2,俞光荣1,侯春林3(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200065;2.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广州510515;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Perforatorflaps:developmentandprogressinclinicalapplicationsZHANGShi-min,XUDa-chuan,YUGuang-rong,e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s,TongjiHospital,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65,China【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65X(2006)03-0228-04穿支皮瓣(perforatorflap)是指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穿过深筋膜后口径仍≥0.5mm)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1]。

浅析常用穿支皮瓣的临床运用

浅析常用穿支皮瓣的临床运用

s e r c n tu to s c sb e s r c n t ci n o v i bl y o i k nf p t e h p r u u e o s cin, u h a r a t e o sr t r al i t f hn s i a or s a eta ma,e arfrl o r u o a a i t l r p i o mb s f i t t s e d f c. T i at l e iwst e d v lp n o i u eet s hs r c e rv e h e e o me to c mmo l s d p r r trf p , y o s a c e o ao a i f n y u e e o ao a s wa s t e r h p r r trf p f l f l a d i p l ain e p r n e i u g r . n t a p i t x ei c n s r e s c o e y
【 e od 】si iu ; a;tn l ti K yw rs k jr fp r s a ao nn y l a p n tn
1 概 述
年的发展 已基本成熟 , 许多 以前存在争议的方面 ( 如定义 、 命 名等) 认识也渐趋统一 。 ,
2 常 用 穿支 皮 瓣 寻 找 方 法

4 76 ・
创伤外科杂志 21 年第 1 卷第 5 02 4 期 J r m u ,02 V11,o5 a aSr 2 1,o 4 N . Tu g .

讲 座 ・
文 章 编 号 :0 9— 27 2 1 )5— 4 6— 3 10 4 3 (0 2 0 0 7 0
浅 析 常用 穿 支皮 瓣 的临床 运 用

小腿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新高压缩版) ppt

小腿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新高压缩版) ppt
• ICG半衰期短3-5min,>15min,即 代谢充分,可反复造影
-
关于穿支血管定位
-
22
小腿穿支皮瓣主要有
• 腓动脉穿支皮瓣 •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 胫前动脉穿支皮瓣 •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 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 •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
-
23Leabharlann 小腿穿支皮瓣 大腿穿支皮瓣
李群,潘小玲,廖琦.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中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20例[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8):55-57
-
35
病例1-带蒂转移
-
36
病例1-带蒂转移
-
37
病例2-带蒂转移(修复足背)
-
38
病例2-带蒂转移(修复足背)
-
39
病例2-带蒂转移(修复足背)
-
40
皮瓣设计—游离移植
•点:术前彩超定位。小腿外侧肌间隔中点上方2cm处(相 当于腓骨小头下14.5cm)为中心易包含主要穿支血管。 •线:腓骨小头与外踝后缘连线。 •面:根据点、线及创面形态设计皮瓣,较创面放大1cm, 以深筋膜浅层为解剖平面。 •于皮瓣前缘切开,于深筋膜表面分离,确定穿支血管沿 穿支向源动脉解剖直至腓动脉主干。切取皮瓣,分离并 裸化血管。
《鹿瓜多肽对成骨细胞活性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科研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骨科研究所
-
50
Ai-Yuan Wang,Jiang Peng.et al.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Vol.2014, Arti ID 958908

穿支皮瓣在组织器官缺损修复和再造中的应用

穿支皮瓣在组织器官缺损修复和再造中的应用

穿支皮瓣在组织器官缺损修复和再造中的应用姚刚1 周芳1 Peter C N eligan2 【摘 要】 目的 介绍5种穿支皮瓣在乳房、舌等器官再造,肿瘤切除或外伤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2005年6月~2006年6月,应用游离或带蒂的穿支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31例。

其中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 tero lateral th igh flap,AL T)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16例,包括恶性黑色素瘤9例,鳞癌4例,基底细胞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肿瘤累及舌并行3 4舌切除再造舌3例;最大供瓣范围为26c m×15c m。

腹壁下动脉系统穿支皮瓣(deep inferi o r ep igastric perfo rato r flap,D IEP)乳房再造10例,游离横形腹直肌肌皮瓣(free tran sverse rectu s abdom in is m yocu taneou s flap,FTRAM)2例,其中9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择期再造9例,即期3例,即期再造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切除术。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superi o r glu teal artery perfo rato r flap,SGA P)、臀下动脉穿支皮瓣(inferi o r glu teal artery perfo rato r flap,IGA P)再造乳房各1例。

胫后动脉比目鱼肌带蒂穿支皮瓣(po steri o r tib ial artery perfo rato r flap,PTA) 15c m×5c m修复小腿中下段缺损6c m×4c m伴骨外露1例。

供瓣区直接缝合27例,3例AL T皮瓣和1例PTA皮瓣应用刃厚皮片覆盖供瓣区。

 结果 应用游离皮瓣30例,带蒂皮瓣1例。

皮瓣完全坏死1例,为AL T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颈部缺损,吻合血管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甲状腺上动脉,术后6d行坏死皮瓣清除,应用右侧胸大肌肌瓣加游离植皮术修复创面。

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

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

1989年Koshima等[1]首次报道了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近年来穿支皮瓣移植在四肢创伤修复和整形重建外科领域应用非常盛行。

背部供区隐蔽,可切取皮瓣面积大,所以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是临床上较常用的穿支皮瓣供区[2-3]。

本科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3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61岁,平均28.2岁。

创面分布部位:前臂及手部6例,小腿8例,足踝部9例。

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7例,碾压伤4例,机器绞伤8例,热压伤1例,电烧伤1例,瘢痕松解整形术2例。

23例中单纯穿支皮瓣移植16例,胸背动脉分叶皮瓣移植1例,嵌合背阔肌肌瓣移植4例,联合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移植2例。

4例皮下脂肪肥厚的皮瓣断蒂前进行显微修薄。

皮瓣最大面积26cm×10cm,最小7cm×4cm。

1.2手术方法1.2.1皮瓣设计术前嘱患者上肢用力内收,可触到背阔肌前缘,划线标记,在线内侧2cm处作一条平行线,此线是胸背动脉的体表投影。

腋后襞下6~8cm及背阔肌外侧缘以内2~4cm区域用Doppler探测胸背动脉的走行及其穿支的位置。

以探测到的穿支为中心设计皮瓣,根据创面大小适当放大设计皮瓣。

1.2.2手术步骤根据设计,在背阔肌前缘旁开1~2cm,切开皮肤和皮下,分离出背阔肌前缘,在其内侧深面2~4cm处确认胸背动脉及其外侧支。

然后在穿支标记点附近背阔肌层以浅自前缘向后侧分离寻找穿支,以其中1~2支较粗的穿支为中心,调整设计皮瓣。

循穿支逆行向背阔肌内分离解剖至胸背动脉主干,将胸背神经及其外侧支分离予以保护。

最后切开皮瓣其他边缘,背阔肌层以浅解剖皮瓣。

遇到皮瓣皮下脂肪肥厚而受区创面又比较表浅时,则在血管蒂断蒂前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解剖穿支的真皮下血管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谢松林,黄雄杰,夏小丹,李匡文(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421002)【摘要】目的总结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

股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股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股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 421002)湘雅医院骨科(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探讨股外侧穿支皮瓣血供及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方法对10成人尸体下肢新鲜标本灌注后,解剖观察大腿中下段皮肤血供情况,并应用12例股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结果股外侧穿支皮瓣主要是由股深动脉第3穿支供血的皮瓣。

于该区设计局部转移或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缺损,12例皮瓣成活良好,远期效果满意。

结论股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股外侧穿支皮瓣解剖临床应用Anatomy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lood vascular distribution of 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and to discuss the reliability of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Ten fresh adult lower extremities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by means of injecting the media of red latex into the main artery of the limb. The skin vascular architecture of each thigh was observed to decide the blood supply of this region. Twelve patients were used to repair soft-tissue defects of extremity limb.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blood supply of 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were sustained by the third perforator artery of deep femoral arter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was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for the soft-tissue defects of extremity limb All of the flaps were survived well. Long-term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Conclusion The above mentioned flap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flap for repair the soft-tissue defects of extremity limb.【Key words】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anatomy; clinical application通过对中国人体大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与观测,获取股外侧皮肤血管穿支的来源、数目、分布、类型、外径与蒂长等解剖学数据资料,为股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根据解剖学结果进行临床皮瓣设计和初步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抽取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52例手部创伤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穿支皮瓣修复处理,对比治疗前后手功能恢复情况、手部疼痛评分,并对皮瓣成活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后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手部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

皮瓣成活率100%。

结论:穿支皮瓣用于手部创伤修复患者中,不仅可以提高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还可提高皮瓣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穿支皮瓣;手外科;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目前,随着人们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手部创伤修复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较多患者因对手部创伤修复要求较高,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创面覆盖与皮瓣存活中,而是要求最大程度地减轻手部功能的损伤,保证手术受损部位与指体取得满意的外形[1]。

穿支皮瓣主要是指血管径较小,独立为皮肤穿支血管供血,同时其也是手外科移植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

且穿支皮瓣是0.5-0.8mm管径的独立皮肤,进行相关血管的穿支工作,为需要供应的皮瓣提供血液,其属于手外科显微移植技术[2]。

但此技术要求进行长时间组织移植内容,修复一个良好的重建区域,减轻对供血区的破坏。

穿支皮瓣应用于手外伤患者治疗中,可以更好的提高修复效果,提高皮瓣移植成功率。

本次针对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取52例手部创伤修复开展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段:2018年1月-2019年3月,抽取本院收治的52例手部创伤修复患者开展本次研究。

52例患者包括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36.55±10.25)岁。

手外伤在原因锯伤、刨伤、绞伤分别20例、15例、17例。

其中手掌受伤4例、伴手腕前臂损伤12例、手背侧伤7例、半侧手部受伤2例、手指损伤11例、手背及手掌双侧受伤10例、虎口受伤6例。

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50例行手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均选择穿支皮瓣方式开展手部创面修复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50例患者经穿支皮瓣手术治疗后,皮瓣均成活,皮瓣成活率100.0%(50/50)。

术后患者修复区和供区的愈合情况均比较理想,手术功能恢复正常。

治疗后患者的手部功能情况为:优35例,良15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0%(50/50)。

结论在手外科中应用穿支皮瓣能及时修复手部创面,防止因为血管口径小而导致的变异问题,同时皮瓣血供情况理想,不会明显影响供区功能,再造质量比较理想,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穿支皮瓣;手外科;应用效果对管径较小,而且独立的皮肤血管进行供血的皮瓣即为穿刺皮瓣,轴型血管皮瓣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穿支皮瓣,穿支皮瓣技术是临床中新型的显微外科移植技术之一[1-4]。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手外科临床中应用穿支皮瓣能对供区破坏进行有效控制,对受区修复重建质量进行强化。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穿支皮瓣在手外科损伤性修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本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行手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男32例、女18例;患者年龄16~54岁,平均年龄(38.2±7.6)岁;患者致伤原因为:18例患者为绞伤,16例患者为重物砸伤,10例患者为高温烫伤,4例患者为锯伤,2例患者为其他。

创伤部位为:23例为左手,20例为右手,7例为双手。

创伤部位主要为手臂损伤、手腕损伤、手掌两侧损伤、手指损伤、手背损伤以及手掌损伤。

皮瓣移植面积为25~236 cm2。

1. 2 方法全部患者均选择穿支皮瓣方式来开展手部创面修复手术治疗:首先应通过止血带的帮助来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清除处理患者创口部位的炎性、坏死组织以及变形,选择生理盐水或者双氧水反复冲刷、清洗创口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3年,Geddes等提出取供血穿支动 脉英文首字母,在后加P标明为穿支动脉, 其后注明来源肌肉名称。
• Wei等人认为只有肌穿支皮瓣才是真正 的穿支皮瓣。
优点
• 1.保留了供区的肌肉和神经, • 2.减低供区的并发症, • 3.皮瓣设计灵活,顺应性好, • 4.符合“相识组织替代”原则,修复更
加完美,
• 5.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
操作特点
• 1.操作复杂,延长手术时间, • 2.术前血管穿支的定位和粗细,临床多
选用超声多普勒检查,
• 3.术中解剖时若创伤过大,穿支小血管 受到牵拉和扭曲,导致血管痉挛及栓塞。
临床应用的穿支皮瓣特点
• 1.可预测和恒定的血供, • 2.至少1条以上的较大穿支血管( ≥
谢谢
多用于下肢修复。
• 7.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来源于胫前 动脉踝上穿支(6~12cm),多用带蒂皮 瓣转移修复足背及内外踝部创面。
• 8.胫后动脉穿支皮瓣(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PTA flap):来源 于小腿部胫后动脉,
• 临床上穿支皮瓣应用方式 • 1.带蒂皮瓣 • 2.游离皮瓣
肌后到达皮肤。
• 5.阔筋膜穿支皮瓣(tensor fasciae latae perforator flap,TFLP flap):来源 于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多用于修复伴
有肌腱缺损(如跟腱)的四肢修复。
• 6.腓肠内侧穿支皮瓣(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MSAP flap):基 于内侧腓肠肌动脉,经腓肠肌到达皮肤,
• IGIP flap:臀下动脉穿支皮瓣
• 3.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horacodors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TAP flap):穿支 血管起自背阔肌,因其面积较大,主要
用于躯干和肢体的创面修复及肢端重建。
• 4.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P flap):穿支 起自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穿过股外侧
• 2.臀上动脉穿支皮瓣(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GAP flap):穿支血 管起源于臀大肌,1975年Fujino首先报道了应 用臀上动脉皮瓣将发育不良的乳房进行扩建的 新手术方式,由Kojina等于1993年报道用于骶 尾部褥疮的修复,也有用于乳房再造的报道。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概念
• 定义 • 穿支皮瓣是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有独立的
穿支血管供血,这些穿支血管从所属主干发出 后,从深部组织(主要是肌肉)中或之间穿出 并供养浅表的皮瓣。
• 分类 • 穿支血管分为两大类:直接和间接,前者仅穿
过深筋膜,后者穿过肌肉或肌间隙。
• 命名:穿支皮瓣的命名随其供血的动脉 或血管来命名。
0.05mm), • 3.血管蒂足够长度, • 4.供区可直接或通过植皮关闭。 • 禁忌症:缺乏较大的穿支血管,供区有• 1.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 flap) 穿支血管来源于腹直肌,由Kojina等于 1989年首先报道,因其组织块较大,主 要用于乳房再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