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康复语训-言语治疗篇

聋儿康复语训-言语治疗篇
聋儿康复语训-言语治疗篇

康复训练--------言语治疗篇

泗县特殊教育学校卢灿勇

一、呼吸部分。

言语呼吸训练

在言语呼吸的过程中,吸气短而深,而呼气则长而缓。言语过程中不仅需要足够的呼吸支持力量,而且还能够根据言语句式的长短,灵活地调节呼出气流量以及气流速率,以形成良好的言语呼吸控制能力,如此才有可能产生自然、舒适的言语声。

1.增加肺活量的训练

增加肺活量训练的目的是使患者能够在说话时,呼气既有力又缓慢均匀。首先指导患者用鼻腔吸气,尽量地吸,再慢慢地呼出,如此反复多次。在训练中,应注意呼气时间尽可能延长。此项训练通常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

(1) 用力呼气训练

①吹蜡烛

言语治疗师把蜡烛固定在桌上并点燃,患者站在与蜡烛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迅速地吸一口气,再用力吹蜡烛,力争一口气把蜡烛吹灭。

②吹乒乓球

做一条长为1米左右的纸槽,放在桌上。槽内放一个乒乓球,纸槽两端的桌边各站一名患者,让两个患者迅速地吸一口气,用力吹槽内的乒乓球,将乒乓球吹向对方。

③斗纸蛙

桌子两端各放一只纸折的小青蛙,两只青蛙头对着头。请两个患者分别站在桌子的两端,用力吹“青蛙”的尾部,使自己的“青蛙”冲向对方的“青蛙”,力争把对方的“青蛙”撞翻。

(2) 呼气控制训练

①吹蜡烛

言语治疗师把几根蜡烛固定在桌上,一字形排开并点燃。患者站在桌子的旁边,与桌上的蜡烛保持一段距离,快速吸气,用力而缓慢地吹气,使蜡烛的火苗不断闪动但不灭。

②吹肥皂泡

让患者缓慢而均匀地吹气,吹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肥皂泡。

③吹哨子

1

让患者吹响哨子,哨子的声音可由小到大、由短到长。

以上只是列举了几种训练的方法,言语治疗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进行灵活设计。在进行每个游戏的过程中,治疗师要明确训练目标,并能符合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不断鼓励患者,力争赢得游戏的胜利,从而达到学会控制气流量和气流速率的目的。

(3) 唱音训练

为了使患者能发出自然的声音,还需要对其进行唱音练习,以增加其在言语时控制气流的能力,以及一口气发几个音的能力。下面是几种练习唱音的方法:

①长音训练(最长声时训练)

基本方法是先深吸气,然后持续发/i—/等音。本训练的目的是为说话建立充足的气流储备。训练时要求患者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使用一个秒表或手表,记录发下列每个音的持续时间,将此发声时间作为测量的基线水平,然后进行延长发声训练,使之超过原有的基线水平。根据汉语声韵母的构音音位,长音训练设计如下:

ɑ--- dɑ--- ɑ---

i--- bi--- i---

u--- ɡu--- u---

②短音训练(起音训练)

训练的目的是锻炼患者一口气连续发几个短音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言语治疗师要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一口气发以下每个音的个数和持续时间,然后在此基础上延长发声时间。注意:声音响度要均匀有力,且逐步增加短音个数。根据汉语声韵母的构音音位,短音训练设计如下:

ɑɑɑɑɑ ---

dɑdɑdɑdɑdɑ--- tɑ tɑ tɑ tɑ tɑ---

i i i i i---

bi bi bi bi bi--- pi pi pi pi pi---

u u u u u---

ɡu ɡu ɡu ɡu ɡu--- ku ku ku ku ku---

③长音与短音结合训练

训练的目的是促进患者相关呼吸肌群与发声肌群之间的功能协调。根据汉语声韵母的构音音位,长音与短音结合的训练设计如下:

2

二、发声部分。

一. 发声器官的放松训练

发声器官的放松训练主要由颈部放松训练和声带放松训练两部分组成,通过颈部放松训练能使喉外肌群获得有效的运动,通过声带放松训练能使喉内肌群获得有效的运动,它们是获得自然嗓音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其中,颈部放松训练由四小节组成,声带放松训练由六小节组成。

(一)颈部放松训练

准备动作:直立位,双脚左右分开,两脚间距约30cm,双手自然下垂。具体步骤如下:

1.向前运动

3

4

头部直立,颈部放松,头部随重力作用迅速向前低下,下颌触及胸部,感觉颈后部肌肉被拉直,然后将头部缓慢上抬,恢复直立位(见图3.7)。重复此运动10次。

图3.7 向前运动 图3.8 向后运动

2. 向后运动

头部直立,颈部放松,头部随重力作用迅速向后倾,下颌上抬,感觉颈前部肌肉被拉直,然后将头部缓慢抬起,恢复直立位(见图3.8)。重复此运动10次。 3. 向左运动

头部直立,颈部放松,头部随重力作用迅速倒向左侧,感觉颈右侧肌肉被拉直,然后头部缓慢抬起,恢复直立位(见图3.9)。重复此运动10次。

图3.9 颈部向左运动 图3.10 颈部向右运动

5

4. 向右运动

头部直立,颈部放松,头部随重力作用迅速倒向右侧,感觉颈左侧肌肉被拉直,然后头部缓慢抬起,恢复直立位。重复此运动10次(见图3.10)。

(二)声带放松训练

准备动作:直立位 ,双脚左右分开,两脚间距约30厘米,双手自然下垂。具体步骤如下:

1. 平调向前运动

深吸气后,紧闭双唇,气流由肺部发出,双唇振动并带动声带振动,持续发“嘟”音。向正前方重复此运动10次。(见图3.11)

2. 平调旋转运动

深吸气后,紧闭双唇,气流由肺部发出,双唇振动并带动声带振动,持续发“嘟”音。与此同时,头部左右旋转(见图3.12)。重复此运动10次。

图3.11 平调向前运动 图3.12 平调旋转运动

3. 升调左右运动

深吸气后,紧闭双唇,气流由肺部发出,双唇振动并带动声带振动,音调向上变化,持续发“嘟”音(见图3.13)。向左上方和右上方各重复10次。

4. 降调左右运动

深吸气后,紧闭双唇,由肺部发气,双唇振动并带动声带振动,音调向下变化,持续发“嘟”音(见图3.13)。向左下方和右下方各重复10次。

图3.13 升调、降调左右运动图3.14 升调、降调旋转运动

5.升调旋转运动

深吸气后,紧闭双唇,由肺部发气,双唇振动并带动声带振动,音调向上旋转,持续发“嘟”音(见图3.14)。向左上方和右上方各重复5次。

6.降调旋转运动

深吸气后,紧闭双唇,由肺部发气,双唇振动并带动声带振动,音调向下旋转,持续发“嘟”音。向左下方和右下方各重复5次。(见图3.14)

三、共鸣部分。一.共鸣放松训练

共鸣放松训练包括口腔放松和鼻腔放松两个部分。共鸣放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共鸣肌群的紧张与松弛的交替运动,使得共鸣肌群之间达成协调与平衡,为形成正确的口腔和鼻腔共鸣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口腔放松训练

口腔放松训练能够缓解口部肌群的紧张,增加口腔共鸣器官运动的灵活性,使患者对发声更加敏感。口腔放松训练分以下三个步骤:

1.颌部运动

想象口中有一大块口香糖,张开嘴,尽可能大幅度地做咀嚼运动,大约持续60秒。(见图4.10)

2.唇部运动

6

7

闭上双唇,用尽可能大的下颌运动来进行上述的咀嚼运动,大约持续60秒。(见图4.11)

3. 舌部运动

闭上双唇,用舌尖“洗刷”牙齿外表面,注意舌尖须从上牙外表面向下牙外表面做顺时针旋转运动,约持续30秒。然后沿下牙外表面向上牙外表面做逆时针旋转运动,约持续30秒。(见图4.12)

图4.10 颌部运动 图4.11 口唇运动 图4.12 舌部运动

言语障碍怎样进行康复治疗

言语障碍怎样进行康复治疗 言语障碍表现为构音障碍和不同类型的失语症两方面。构音障碍(呐吃)是由于中枢或周围神经受损,致使构音器官无力、肌肉控制混乱、不协调、或肌张力改变,而引起的言语障碍。患者通常说话含糊不清,甚至不能说话,但阅读、书写功能仍保存,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失语症指的是患者因脑部病变而丧失原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失语症依脑皮质病变部位不同,表现为理解、说话、阅读和书写四方面的障碍。大多数是由于大脑优势半球(左侧大脑)病变所造成,但是并非所有病人都会有失语症,即使是优势半球受损也不一定会造成失语症。失语症的表现相当复杂,轻者只是有时回忆熟悉的字句困难,严重受损者可完全丧失理解和说话的能力,严重影响康复进程及疗效。语言康复也应尽早开始,只要是病人意识清醒、病情趋于稳定就可进行。由于病人突然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病痛,往往容易急躁。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一定要耐心、细心观察病情,主动了解病人的需要,绝不能表现出嘲笑和不耐烦的态度。 根据不同的失语类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运动性失语:能理解别人说的话语,却不能表达或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康复训练应从简单到复杂的句子。训练方法可灵活多变,如看图说话、复述句子、指物说字、指字说字等等。一定要有耐心,鼓励病人循序渐进。 感觉性失语:病人说话非常流利,但不能理解别人所说话的意思,也不理解自己所说话的意思。在训练中反复使语言与视觉实物相结合,使病人逐渐地把语言与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 命名性失语:病人叫不出既往所熟悉实物的名字。在日常生活中把常用的物品给病人看,并说出其名称和用途;训练应从简单到难,从常见的物品如“花”、“钥匙”、“衣服”、“碗”等开始,并注意反复强化已掌握的词汇。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康复概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很多内容需要结合实践方能更好的掌握,因此在学习中,需要边学习,边操作,方能更好的掌握,以获得更确实的临床康复经验。 第一章康复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康复的概念 2、掌握康复的工作内容 3、掌握康复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 1、康复的内容 2、康复的治疗过程 3、康复的发展史 第二章物理治疗学 第一节运动疗法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 2、了解运动疗法的分类 3、熟悉运动疗法的内容 4、熟悉运动解剖学基础 5、熟悉运动生理学基础 6、掌握肌肉收缩的不同方式 7、熟悉运动代谢基础 8、掌握运动疗法的常用运动方式 9、熟悉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 10、掌握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11、熟悉运动疗法应注意的事项 12、熟悉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13、熟悉运动处方的项目 14、熟悉运动量控制的内容 15、熟悉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 教学大纲 一、运动疗法的定义 1、运动疗法的定义 2、运动疗法的分类 二、运动疗法的内容和分类 1、常规的运动疗法 2、神经生理学疗法 3、运动再学习 三、运动疗法的基础

1、运动学基础:运动解剖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 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的理化特性、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协同作用 3、运动的代谢基础: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运动中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指标、对训练的代谢反应 四、运动中常用的运动方式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随意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 3、牵引 五、运动中的生理及治疗作用 1、生理作用:心脏、骨骼肌、骨和关节、血压、肺、血脂质、其他 2、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六、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禁忌 1、临床应用 2、运动疗法中应注意的事项 3、运动疗法的禁忌 七、运动处方 1、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矫正性项目 2、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强度、治疗频率、治疗持续时间、 3、注意事项 第二节常规的运动疗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活动基础 2、掌握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的具体方法 3、掌握被动运动具体训练方法 4、掌握不同关节的关节活动具体方法 5、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概念 6、了解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7、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 8、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标准 9、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应用的选择 10、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11、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 12、掌握人体主要关节的关节松动术的具体操作 13、掌握软组织牵伸的概念 14、掌握被动牵伸的种类及操作 15、掌握主动抑制的概念和方式 16、掌握肌肉牵伸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7、掌握肌肉牵伸的程序 18、了解牵伸的局部放松技术 19、掌握人体主要肌群的牵伸技术 20、掌握肌力的概念 21、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

康复训练的诊断标准和流程

康复训练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一、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排泄障碍及心肺功能障碍等。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Brunnstrom评价、Fugl-Meyer评价(FMA)、肌痉挛评价、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感觉评价、平衡功能评价、协调评价、肢体形态评价、上肢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肌力评价、辅助器具适配性评价,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2、精神心理评价 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可先用认知筛查、成套认知评价表、知觉障碍筛查表进行评价,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失认症专项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存在行为障碍者进行专门行为障碍评价。 3、言语、吞咽功能评价 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疑存在失语症或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部分患者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 4、社会心理及生活质量评价 5、康复效果的评定 疗效的结果判定是指末次评估与初次评估分值之差,标准如下:显效:分值差≥8;有效:分值差在1~7分之间;无效:分值差为0。 (二)康复治疗规范 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 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活动、牵伸等)、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血管舒缩训练等。 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主、被动运动、牵伸训练、呼吸训练、体位变换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各种体位间的变换及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及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 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力、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及步态训练等。 (2)物理因子治疗: 选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偏正光照射、中药熏药治疗、超声波治疗、超短波短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等。 2、作业治疗 (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练,严重病例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和提供丰富的环境以提高认知功能,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电脑辅助认知训练。 (2)知觉障碍治疗:对存在知觉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失认症训练和(或)失用症训练,训练内容根据知觉评价结果可选择视扫描、颜色、图形、图象辨认、空间结构、位置关系训练等等,提供必要的辅助训练标识或器具,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进行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早期可在床边进行平衡、进食、穿衣、转移、步行、入厕、洗澡、个人卫生等方面,实际生活环境中或尽量模拟真实生活环境进行训练。 (4)上肢功能训练:通过有选择的作业活动来提高运动控制能力、维持和改善上肢关节活动度(ROM)、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提高手灵活性和实用功能。 (5)功能训练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和指导,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康复医学是一门 ( ) A.研究残疾人和病人的行为学 B语言矫治学 C.研究残疾人和病 人的社会心理学 D.有关促进病、伤、残者恢复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 功能为目标的学科 E.有关促进残疾人恢复的特殊教育学 2.以下几种常见的病理步态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 ) A.减痛步常见于足下垂 B.回旋步常见于偏瘫病人足内翻 c.剪刀 步常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 D.斜肩步常见于股四头肌瘫痪 E.前冲步 常见于小脑性共济失调 3.矫形器的使用目的是 ( ) A.防止再骨折和扭伤 R.主要是预防或矫正畸形,减轻疼痛,补偿功 能活动,支撑体重 C主要是为了减轻疼痛增强肌力训练、锻炼肌肉 D.主要用于各种手术的保护和支持 E.主要用于纠正足下垂 4.下述哪项不是脑瘫发生的危险因素 ( ) A.孕龄34~36周 B.低体重(<2500 g) C.胎盘早剥 D.胎 儿畸形 E.胎儿窒息 5.下述哪项不是脑瘫常见的临床表现 ( ) A.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 B.姿势异常 c.语言障碍 D.行为 异常E.感觉异常 6.下述哪项不是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中强调功能训练作用的原因( ) A.提高过去相对无效的通路 B提高新形成的突触效率 C.要求对 原先不承担某种功能的结构去承担新的不熟悉的任务 D.通过反复学 习、接收和利用外周刺激的感觉反馈 E.通过巨细胞释放细胞素 7.臀大肌可使髋关节( ) A.前屈 B.旋外 C.旋内 D.外展 E.内收 8. Vojta认为:发育落后正常儿童多长时间为异常 (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E、12个月 9. ADL运动方面不包括 A、轮椅上运动和转移 B、室内或室外行走 C、床上运动 D、以慢速跑45米 E、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 10.肌张力增高是由于( ) A、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 B、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 C、感觉神经损伤引起 D、交感神经损伤引起 E、肌纤维损伤引起 11.异位骨化最常见于哪个关节周围 A、肩关节 B、肘关节 C、髋关节 D、膝关节 E、踝关节 12.正中神经支配 A、旋前圆肌 B、尺侧腕屈肌 C、尺侧腕伸肌 D、桡侧腕伸肌 E、指伸肌 13.用于增强运动控制能力的作业是 A、木钉板训练 B、下棋 C、打牌 D、套圈 E、揉面团 14.有关等张收缩,下列哪项表述是错的( ) A.是肌力大于阻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运动和小于阻力时产生的减速度运动 B.运动时肌张力基本恒定 C.肌肉本身发生缩短和伸长,而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 D.也称之为动力收缩 E.人体在维持特定体位和姿势时常采用这一收缩形式

(完整版)康复治疗计划

康复治疗计划表 患者信息栏: 姓名:张香香性别:女性年龄:74岁住院号:434155 功能分级: 布氏分级:左上肢Ⅴ级,左手Ⅴ级,左下肢Ⅵ级 功能训练计划: 1.被动活动患者上下肢:关节活动方向正确,每个活动方向重复15 次,每天活动2次。 2.下肢肌力训练:①仰卧位,主动做屈髋屈膝,脚跟始终财主床面, 20次∕组,2组∕天;②仰卧位,准备一公斤的沙袋,固定绑在小腿,主动抬腿动作,膝盖弯曲朝向胸前方向,20次∕组,2组∕天。 3.俯卧位,主动做屈膝动作,20次∕组,2组∕天。 4.上肢肌力训练:将一公斤沙袋绑在手腕处,练习抬手臂,20次∕ 组,4组∕天。 5.协调性训练:上肢练习指物,各个方向准备物品,练习手指指物, 要求准确方向。 活动训练计划: 1.平衡训练:①不辅助下站立训练,患者不扶住任何人或物,独自 站立,10分钟每次,每天练习3-4次;②迈一步平衡训练,用左腿支撑,右腿向前迈一步再收回,10分钟每次;③踏板平衡训练,

准备8-10厘米的踏板,用右腿上下踏板,10分钟每次。 2.步行训练:尽量选择阶梯或有坡度的路,为了防异常步态的发生, 每天行走不超过2公里,步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不引起明显疲劳,每天2-3次行走。 3.生活自理能力训练:①筷子的使用,使用筷子练习夹大豆,最后 练习使用筷子夹起豌豆或玻璃球;②穿鞋的训练,尽量选择不系鞋带的鞋子,能够一脚蹬最好;③平时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独立的穿衣穿裤,洗脸刷牙,上厕所,室内转移活动,吃饭,洗澡等。 参与训练计划: 1.继续根据兴趣爱好,比如:种菜 2.与人交流,可改善患者患病后的紧张情绪。

康复治疗计划表 患者信息栏: 姓名:曹安民性别:男性年龄:44岁住院号:433651功能分级: 布氏分级:左上肢Ⅲ级+,左手Ⅱ级,左下肢Ⅵ级 功能训练计划: 6.被动活动患者上下肢:关节活动方向正确,每个活动方向重复15 次,每天活动2次。 7.下肢肌力训练:①仰卧位,主动做屈髋屈膝,脚跟始终财主床面, 20次∕组,2组∕天;②仰卧位,准备一公斤的沙袋,固定绑在小腿,主动抬腿动作,膝盖弯曲朝向胸前方向,20次∕组,2组∕天。 8.俯卧位,主动做屈膝动作,20次∕组,2组∕天。 9.上肢肌力训练:将一公斤沙袋绑在手腕处,练习抬手臂,20次∕ 组,4组∕天。 10.协调性训练:上肢练习指物,各个方向准备物品,练习手指指 物,要求准确方向。 活动训练计划: 4.平衡训练:①不辅助下站立训练,患者不扶住任何人或物,独自 站立,10分钟每次,每天练习3-4次;②迈一步平衡训练,用左腿支撑,右腿向前迈一步再收回,10分钟每次;③踏板平衡训练,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是为了评估康复治疗和训练效果以及预测预后、转归,制定、修改康复治疗训练对康复治疗训练效果和结局做出客观的评价。 1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内容为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1)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射、ADL、RS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 (2)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验。 (3)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查。 (4)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 2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工作内容:感觉、肌力、关节活 动度、平衡功能、协调功能、疼痛、步态、心功能、肺功能、偏瘫患 者活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心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测、生存质量、职业功能、残疾评定。 3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方法:交谈、观察、填表、检测,一定要达到可靠性、有效性、灵敏性、统一性。 4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流程:病史询问、检测、记录、分析5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时间:一周内做出全面的综合性评定(即初期评定);康复治疗与训练计划实施中(2-4)周再评定(中期评

定);治疗与训练过程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定(即末期评定)。 6科主任主持评定会,主管医师报告评定对象病历,提出个人初评及康复计划;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主持人总结,主管医师记录,最后制定和修改下一步康复治疗训练计划。 7其他科住院患者应由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评定,并记录讨论内容。 8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注意事项: (1)既要全面,又要针对性; (2)选用适当的评定方法; (3)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不安,取得合作; (4)评定时间尽量短,不要引起患者不适; (5)评定有一个人支持进行,确保准确性。 (6)健侧与患侧进行对照; (7)评定过程患者如不适,及时中止,查找原因。

康复治疗计划

康复治疗计划书 简要病史: 康复治疗计划: 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 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等,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一一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一一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座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维持30 分钟,则渐加10°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坐位平衡练习。 10、面、舌、唇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舌、舌顶上腭等、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f缓慢呼气f放松。 12、卧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起坐。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举,侧举,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床以轮椅(或椅)的转移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 18、应用电刺激: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针灸治疗 21 、应用推拿治疗 22、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3、言语治疗 24、心理治疗 早期康复安排: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的1、2、3、8、9、10、11、17。4、5、6、7、12、13、14、15、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 分钟。18 、19、20、21、22、可由各单位自行确定进行与否;23、24、治疗师在训练过程中应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包括简单的发声练习等;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求患者尽可能的配合和以最佳状态进行康复治疗。 中期康复方法: 卧位:从被动f助动f主动 中期康复方法-卧位,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做肩关节被动外展以充分牵张肩关节屈肌群和内旋肌群。 伸展躯干促进和改善躯干活动性,抑制躯干紧张,痉挛。双手抱膝左右轻摇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 肩关节屈曲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的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训练肘关节随意屈/ 伸功能。 在患手活动期间,指示在任意一个角度停住,并保持在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肩控制能力。 肩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伸展、前臂旋后。 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桡尺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 肩胛带的活动:向上、向外、向下搭桥练习以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髋内收、外展的控制训练:健侧中立位患侧做,患侧中产位健侧做。

语言康复训练教案

语训教案-口舌操 目的: 锻炼口舌运动的力量和灵活性,为正确的口型、舌位打好基础。 准备: 录音机和节奏分明的音乐磁带或鼓。 步骤: 第一节:张大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一张一合; 第二节:伸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一伸一缩; 第三节:顶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头顶两腮,左一次右一次; 第四节:舔牙床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尖舔牙齿背后,一上一下; 第五节:卷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尖舔上牙膛,由前往后; 第六节:弹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舌头由卷变为放平,反复做(如同发"啦"音的方式); 第七节:活动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使嘴进行张一咧一撮一抿的变化练习。教学反思: 智力类型学习情况改进地方 轻度智力残疾 中度智力残疾 重度智力残疾

语训教案-舔一舔 目的: 对于舌头不会伸出的孩子,通过此活动锻炼舌头的伸展能力及其灵活性。准备: 白糖少许置于盘中。 步骤: 引导孩子伸出舌头舔食白糖,可反复练习。 变换形式: 在上唇涂抹果汁等,练习卷舌舔上唇。 教学反思: 智力类型学习情况改进地方 轻度智力残疾 中度智力残疾 重度智力残疾

语训教案-大口咬 目的: 在于让孩子张开大嘴,大口咬东西。 准备: 孩子爱吃的大蛋糕或其他食品。 步骤: 引导孩子张开大嘴咬蛋糕。 教学反思: 智力类型学习情况改进地方轻度智力残疾 中度智力残疾 重度智力残疾

语训教案-吹蜡烛 目的: 练习呼吸,学会运用气流。 准备: 蜡烛若干、娃娃一个。 步骤: 从一口气吹灭一根蜡烛,到一口气吹灭三根或更多,练习呼吸量。教学反思: 智力类型学习情况改进地方 轻度智力残疾 中度智力残疾 重度智力残疾

康复治疗和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和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1.练习中的疼痛:某些功能练习会引起疼痛,这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疼痛程度不重,并且在练习停止半小时之内消失,或者消退到练习前的水平,就说明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但如果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或者持续很久不能消退,说明可能发生新的损伤,就必须马上停止练习,及时去医院就诊。 2.肌力练习的疲劳进行肌力练习时,必须每次练习到肌肉有 酸胀疲劳感,完成每一项或每次练习后充分休息2至3小时在进行下一次练习。练习中应集中精神,专注于动作及肌肉收缩的感觉。这洋既可以确保练习完成的质量,使神经能够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同事避免注意力分散造成的危险。边练习边看电视或说话等是不可取的既无法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又可能早成不必要的危险发生。肌力的提高是关节肢体脊柱稳定及功能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认真练习,才能逐渐恢复和提高功能。 3.关节肿胀关节及肢体的轻度肿胀通常会伴随整个练习过 程,肿胀的程度不随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就是正常的反应。直到关节活动角度和肢体的肌肉力量基本恢复正常,伤病局部不再有心的刺激后,肿胀才会逐渐小腿并恢复健康。 肿胀突然加重时应马上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如还是不能缓解及时就医 4.遗忘在康复的适当时候就应该学会遗忘。当功能基本恢复

后,不要过分关注伤病或手术肢体局部的细微感觉。过分关注只会加重心里负担,使很多本来可以进行的活动不敢去做,造成心因性的功能障碍。 5.动静结合除手术或病损肢体根据情况应该使当地制动和保 护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应该尽可能的多的活动和练习。才能确保身体的基础素质不会下降太多太快,并且能提高正格身体的循环和代谢水平,促进手术或病损局部的康复。 6.练习强度关节及关节附近手术后,通常在术后早期不宜过 多活动关节,更不应该以反复活动的方式作为练习来提高活动度和灵活性。否则记忆造成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组织愈合及功能恢复。同时可能由于过渡的刺激使创伤和炎症积累,造成异位骨化等严重后果。灵活性是随着被动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以及关节周围相关组织延展性的恢复,才能逐渐提高的。 7.摒弃养病的观念伤筋动骨100天,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 句关于养病养伤的俗语,但现代科学的研究辨明,这不一定是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同事还有3分治7分养的说法。 所谓杨应理解为康复,即科学的养。因为对于人的骨骼。 关节。肌肉。韧带等运动系统来说,狼嚎的工呢个来字于适当的功能练习。个过渡的卧床静养只能加重伤病肢体的肌肉萎缩,造成关节粘连。压疮。深静脉血栓。静脉炎,人体对肢体位置和运动的感觉能力下降,协调性下降。肢体功能持

《言语治疗学》教学大纲汇编

《言语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言语治疗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peech Therapy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 40 讲课学时:31 实验学时:9 学分:2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康复学基础》、《康复评定学》及医学基础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康复医学是一门多科性和跨科性的专业,在康复医疗中需要有多个专业组人员参加,进行康复评估和治疗,而言语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各种言语障碍和交往障碍进行评定、治疗和研究的一门学科。人如果丧失了听觉和语言,不仅难以感受这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更加严重的是失去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机会,这些障碍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在我国,从事言语康复工作的人员十分匮乏,因此发展壮大言语治疗人员队伍是当今的重要工作之一。 言语治疗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言语治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见的言语障碍的评定、康复治疗等内容。使学生对各种类型言语障碍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言语功能障碍基本评定方法和治疗原则、治疗技术能较熟悉掌握。要求达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言语康复的理论和治疗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具体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讨论和主题发言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尽量减少纯理论的讲述,力争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即可熟悉各种操作手法和技术,并能将各项技术灵活运用到临床中去。鉴于言语治疗学作为一门年青的学科,其发展相当迅速。因此,允许并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增加一定的新知识、新理论等内容,以使讲授内容能反映出言语治疗学的发展水平及动态。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语言治疗概述 教学时数:1.5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1、语言的概念 2、语言治疗学的概念 3、语言治疗的目的 4、语言治疗的适应症 5、语言障碍的类型 熟悉:1、语言治疗的发展简史 2、语言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 了解:1、语言治疗的语言学基础

言语康复方法

言语障碍康复方法 呼吸障碍的矫治: 1、呼吸方式异常 呼吸放松训练 (1)生理腹式呼吸训练 (2)嗯哼法 (3)拟声法 (4)数数法 2、呼吸支持不足 呼吸放松训练 (1)快速用力呼气法 (2)缓慢平稳呼气法 (3)逐字增加句长发 3、呼吸与发声不协调 呼吸放松训练 (1)唱音法 (2)啭音法 (3)气息式发音法 (4)甩臂后推法 (一)呼吸放松训练: 1、“呼吸放松训练”指将节律的呼吸与放松运动相结合,通过手臂和肩部的运动带动肋间肌群和肩部肌群运动,使这些肌群甚至全身得到放松,从而促进呼吸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 2、主要步骤: 双臂交替上举运动 单臂划圈运动 双臂划圈运动 双肩耸立运动 双臂晃动运动 (二)数数法(治疗呼吸方式异常) 1、“数数法”指通过有节奏地移动步伐来控制呼吸,并在呼气的同时数数,从而促进生理腹式呼吸到言语腹式呼吸的过渡。 适应症:“数数法”主要适用于呼吸方式异常,也适用于呼吸与发声不协调。 动作要领:有节奏地移动步伐,同时控制呼吸并数数。 2、主要步骤: 数“1”训练。 数“2”训练。 数“多数”训练。 (三)缓慢平稳呼气法(治疗呼吸支持不足): 1、“缓慢平稳呼气法”通过让患者深吸气后,缓慢平稳持续地发音,以提高患者言语时对呼气的控制能力,从而为患者的言语提供稳定持久的呼吸支持。

适应症:“缓慢平稳呼气法”主要适用于呼吸支持不足,也适用于呼吸与发声不协调。 动作要领:深吸气,呼气时气流必须平缓均匀,并注意声时的控制。 2、主要步骤: “缓慢平稳呼气法”动作要领的学习。 无意义音的缓慢平稳呼气训练。 单音节词的缓慢平稳呼气训练。 (四)唱音法(治疗呼吸与发声不协调): 1、“唱音法”通过让患者连续地发长音、短音、或者交替发长音和短音,来提高患者言语呼吸支持能力,促进患者呼吸与发声的协调,提高其言语时灵活控制气流的能力,从而轻松地进行发音活动。 2、适应症:“唱音法”主要适用于呼吸与发声不协调,也适用于呼吸支持不足。 3、动作要领:深吸气后持续地发音,注意声时控制和起音控制,发长音时保持声音平稳,发短音时干脆利落。 4.、主要步骤: 长音训练。 短音训练。 长短音结合训练。 发声障碍的矫治: 1、音调异常 (1)发声放松训练 (2)哈欠——叹息法 (3)张嘴法 ①手指按压法 ②乐调匹配法 ③音调梯度训练法 2、响度异常 (1)发声放松训练 (2)哈欠——叹息法 (3)张嘴法 ①用力搬椅法 ②掩蔽法 ③碰撞法 ④响度梯度训练法 3、嗓音音质异常 (1)发声放松训练 (2)哈欠——叹息法 (3)张嘴法 ①喉部按摩法 ②咀嚼法 ③哼鸣法 ④气泡发音法 ⑤半吞咽法 ⑥吸入式发音法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与代码】 康复治疗技术(630405) 【专业简介】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我校2008年设置的专业。现有在校学生64人;已毕业学生63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6.7%。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有专业课专任教师7名,其中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人,讲师(主治医师)4人,助教(住院医师)2人。校内兼课教师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讲师1人。100%的专任及校内兼课教师具有“双师”资格。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能力等结构合理,形成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梯队。 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二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所,开放病床数504张;二级甲等医院1所,开放病床数120张。拥有113个校外实习教学点。初步建立起“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临床实践三者融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三个重要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的,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职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2、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修养,对工作、社会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能够守法自律。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4、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较快适应临床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主辅修课程及实训环节考核合格,操行评定合格。掌握康复功能评定和各种康复治疗(包括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能够开展临床康复服务。 二、具体要求 1、知识结构 (1)熟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3)熟练掌握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中医康复治疗等。 (4)熟练掌握常见疾病康复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康复功能评价的能力。 (2)具有开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中医康复疗法等)的能力。 (3)具有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4)具有开展康复教育的能力。 (5)具有沟通协调的能力。 3.素质结构 (1)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宽的知识面,有强烈的求知欲及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端庄的仪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和自我锻炼能力。 三、岗位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 (1)各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室的康复治疗岗位; (2)专科医院如儿童医院或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院或脑科医院,以及康复专科医院的康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1、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内容为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主要包括:①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 ②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验; ③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查;④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 2、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工作内容:感觉,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协调功能,疼痛,步态,心功能,肺功能,偏瘫患者活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心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测,生存质量,职业功能,残疾评定。 3、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方法:交谈,观察,填表,检测,一定要达到可靠性,有效性,灵敏性,统一性。 4、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流程:病史询问,检测,记录,分析。 5、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时间:一周内做出全面的综合性评定(即初期评定);康复治疗与训练计划实施中(2-4 )

周再评定(中期评定);治疗与训练过程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定(即末期评定)。 6、学科主任或科主任主持评定会,主管医师报告评定对象病历、提出个人初评及康复计划;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主持人总结,主管医师记录,最后制定和修改下一步康复治疗训练计划。 7、其他科住院患者应由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评定,并记录讨论内容。 8、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注意事项:①既要全面,又要针对性;②选用适当的评定方法;③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不安,取得配合;④评定时间尽量短,不要引起患者不适;⑤评定有一个人主持进行,确保准确性;⑥健侧和患侧进行对照;⑦评定过程患者如不适,及时中止,查找原因。程序:病史询问、检测→初期评定↓制定康复治疗训练计划↓康复治疗训练↓中期评定↓修改康复治疗训练计划↓康复治疗训练↓康复治疗训练结束↓末期评定→回访无效中止康复程序 1、主管医师发现患者治疗无进展,上报上级医师。 2、上级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并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价。 3、根据讨论结果邀请主管医师共同修订治疗方案。 4、新的治疗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患者仍无进展,再次组织评定会。 5、经全体评定无效并无法改进时上报科主任。

言语障碍康复训练课件

言语障碍康复训练课件 言语障碍康复训练课件 导语:言语发展,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生活环境以及教育学习条件密切相关,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言语障碍康复训练课件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言语障碍康复训练课件 《他受伤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他受伤了》一课是我校自闭症部康复训练教学中语言康复训练课的内容。对该课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听、看、仿的过程中感知“t”的音位,能控制气流、舌位、发声的协调,完成构音及相关的短句表述。 二、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充分考虑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注意力、言语发育等综合能力及“t”的构音特点等因素。选择了圆展唇转换练习、舌的运动练习作为构音前的发音器官的训练内容。同时,结合图片,进行“t”的构音练习,在构音中纠正由单音到双音到句子练习的发音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构音的要点。

以图片内容为语言环境,交给学生简单的句子表达。为学生由言语向语言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为自闭症学生的一对一教学,该生有一定的认知理解基础,经过上学期的训练,已经具有了简单的构音基础。本课又是在学生学过“t”的音位感知、单音纠正及双音节构音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复习构双音节词语的同时,加入了短句的问答练习。以锻炼学生初步的认知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巩固“t”的双音节词语构音。练习短句的表达。 (2)控制发音器官与呼吸的协调。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强化“t”的发音方法。 难点:说句子时气息的协调与支持。 六、课堂教学支持: 课前准备:压舌板、指套刷、图片 【拓展阅读】 言语障碍常见症状: 吟诗样语言、构音不清、构音障碍、运动性失语 一、症状

2013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基础知识--真题

2013年卫生职称考试初级师康复医学治疗技术真题及答案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棺 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不符合残疾功能障碍状态的是 A.长期的 B.持续的 C.永久的 D.可治愈的 E.显著影响日常活动的 2.儿童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范围,属于营养不良中的 A.体重低下 B.生长迟缓 C.消瘦 D.营养性水肿 E.脑瘫 3.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A.窦房结 B.房室结 C.结间束 D.房室束 E.左右束支 4.nm的中文是 A.微米 B.纳米 C.毫米 D.厘米 E.米 5.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器官为 A.卵巢 B.子宫 C.前庭大腺 D.睾丸 E.前列腺 6.关于长期卧床对泌尿系统影响的描述,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排尿增多

B.尿排出的钙磷增加,易形成尿石 C.卧位有利于膀胱的排空 D.尿潴留、尿路反复感染是形成尿石症的重要原因E.括约肌和逼尿肌的活动不协调是促成尿潴留的因素之一 7.关于耳廓的解剖特点,错误的是 A.由弹性纤维软骨构成 B.软骨外覆皮肤 C.皮下自组织较多 D.皮肤与软骨膜粘连较紧 E.耳垂处无软目 8.脑神经共有 A.10对 B.11对 C.12对 D.13对 E.14对 9.在肘关节处可摸到 A.肱骨滑车 B.滑车切迹

C.肱骨大结节 D.肱骨小结节 E.尺骨鹰嘴 10.有关蜡疗的作用,错误的是A.加快血液循环 B.增加组织通透性 C.使机体脱水 D.消炎消肿 B.温热作用 11.残疾的预防分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二级 D.四级 E.五级 12.与造血有关的细胞是A.骨髓细胞 B.神经干细胞 C.红细胞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简介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简介 1、行业背景与发展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疾病的治疗、恢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医学模式必须由单纯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一模式要求在临床服务中,应改革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为医疗康复服务,提高生活质量,使自己的身心处于更加良好的健康状态。卫生部与教育部经过认真调研、专家反复论证后,已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列入了高职高专的招生目录中,并就专业设置条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是“两部”顺应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决策,是使高职高专的出口与临床需求的入口很好地衔接的一个实效举措。我院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要求,结合我院医学专业的充足条件和市场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经专家反复论证,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2、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门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在20世纪下半叶及21世纪初,康复治疗技术这门新兴的技术专业和康复治疗师这种新的职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成长的活力,反映了医疗和康复市场对这门新的专业及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设,正是顺应社会民众健康、审美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意外伤害、疾病所致的残疾、手术后的恢复等在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等多方面的需求,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市场广阔。据有关方面近期曾对我国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现状做过调查,我国拥有13亿人口和6 千万之多的残疾人,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5640人,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 3、专业优势与存在问题 目前,我校从师资队伍、教学、实验条件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已具备开办该专业的充足条件。学院现有占地面积602亩,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 6.人体发育学)

基础知识:六.人体发育学 第一章正常发育 康复医学角度人体发育:重(运动发育)和(心理社会发育) 1.生长发育的一半规律** A:分为:不平衡性逐渐性和个体性 B: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①开始发育速度是平均一的 ②发育过程中身高和体格明显增大的两个高峰期,一个婴儿期,另一个青春期 ③器官的功能发育不等速:脑发育最早,5岁时脑的大小及重量已接近成人 ④性器官则要到青春期才迅速发育 C:生长发育的逐渐性表现: 由头到尾、由近道远、由粗到细、由动到静的规律 D影响生长发育的差异是: 遗传、环境 2.运动发育规律** A:①第一年:人类特有动作—手的动作和直立的出现,标志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②第二年:相对稳定 ③第三年:迅速发展时期 B:①从泛化到集中:婴儿最初动作全身性,不精确的,以后局部性、精确的动作,由不协调到协调。 ②从上到下:头到足 ③从近到远:从生体中部,越近躯干部位动作发育越早,然后逐渐向远端发育 C:粗大运动发育顺序** ①指:姿势或全身(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跃等 ②抬头:新生儿几俯卧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抬头较稳定;4个月抬头稳定; ③坐: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坐稳 ④翻身:7个月有意仰卧位→俯卧位→在到仰卧位 ⑤爬:8-9用双上肢向前爬 ⑥站、走、跳:11可独自站立片刻:15月独自走稳;24月双足并跳;30单腿跳 D: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①指:手和手指的运动及手眼协调能力 ②精细动作多为小肌肉的运动,在全身大肌肉发育后迅速发育;手指是精细动作重要。 ③3-4月握持反射消失 ④6-7月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 ⑤9-10月可用拇指、食指拾物,喜撕纸 ⑥12-15月学会用匙,乱涂画 ⑦18月能叠2-3块方积木 ⑧2岁时可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 ⑨4-5岁儿童则能用剪子剪东西 ⑩6岁能系鞋带并打活结 3.反射发育** A反射分类:** ①根据施加的刺激:分为伸张反射、加速反射、对光反射等。 ②根据感觉器存在部位:分为深部反射、浅部反射等。 ③根据构成反射弧的突触数量:分为单突触与多突触反射等。

言语治疗技术课程标准详解

《言语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职业核心课,以职业基础课为前导,为临床治疗技术专业课打基础,对康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有打下理论基础作用,通过学习达到实际工作要求。《言语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临床见习、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采取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行动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言语治疗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言语康复治疗方法; 2.熟悉基本理论和功能评定; 3.了解言语治疗技术的基本概念。

最新康复训练课教案(精品收藏)

康复训练课教案(第十二周) 本周主 题 髋关节的训练 训练目的脑瘫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致残因素所 造成的后果,量提高患儿的运动、生活自理、言语和认知能力,争取达到生活自理和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或特殊教育,为将来参与社会活动、劳动和工作奠定基础。 本周教学主要任务是改善并提高学生的髋关节活动度及大腿肌群的肌力。 课前准备1、录音机 2、康复器械 3、下肢活动器具

教学过程1、点名 2、准备活动(绕圈跑) 3、游戏:换物接力跑 在场上画一条起跑线,线前10-15米处并排画若干个圆圈,间隔3米,圈内放一小沙包,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队,面队圆圈站在起跑线后,各队排头手持一个小棒,发令后,各队排头迅速跑向本队前面的小圆圈,将木棒放在圆圈内,拿起圆圈里的小沙包跑回本队交给第二人,然后站到排尾,第二人按上述方法进行,用小沙包换回木棒。如此进行,以先跑完的队为胜。 4、关节活动操 (1)头部运动 (2)肩部运动 (3)扩胸运动 (4)腰部运动

教学过程(5)压腿(正压、侧压) (6)膝关节的训练 (7)手腕及踝关节的训练 (8)脚尖立 (9)脚跟立 (10)下蹲练习 (11)跳跃练习 5、手指操 复习、检查1—6节 新授:拱指运动掌花运动 6、个别化训练 髋关节和大腿内侧肌群的训练 1)关节的外展和内收 患者仰卧,治疗人员下方手托住踝部,上方手置于膝下,作外展,为使能作内收,对侧髋应稍作外展。注意保持膝关节于伸直位且无内外旋。 2)牵张内收肌群以增加宽关节的外展 3)髋关节内外旋 患者仰卧,让患下肢伸直位,治疗人员上方手置于膝关节下,下方手在踝关节部,作大腿内外旋动作,或患侧下肢取髋屈膝90度则上方手支撑膝关节,下方手肘部托住患者小腿,抓住小腿近端,转动小腿以转动髋关节. 7、整理活动 8、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