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系统闭环零极点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高阶系统闭环零极点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高阶系统闭环零极点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现代工程控制理论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高阶系统闭环零极点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1、高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3)

2、系统的零极点的分布对系统的影响如下: (4)

三、实验过程 (4)

1、绘制增加极点前后系统y1,y2的阶跃响应曲线。 (4)

2、绘制增加零点前后系统y1,y3的阶跃响应曲线。 (6)

3、绘制增加远离虚轴的偶极子前后系统y1和y4的阶跃响应曲线 (7)

4、绘制增加靠近虚轴的偶极子前后系统y1和y5的阶跃响应曲线 (8)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0)

1、绘制增加极点前后系统y1,y2的阶跃响应曲线。 (10)

2、绘制增加零点前后系统y1,y3的阶跃响应曲线。 (10)

3、绘制增加远离和靠近虚轴的偶极子前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10)

4、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可得到以下结论: (10)

五、实验中存在问题 (11)

一、 实验目的

1、 增加或减少闭环零极点及闭环零极点的位置来研究高阶系统

的动态性能指标。 2、

学习用工程软件MATLAB 通过编程来绘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

线。 3、

研究系统的零极点及偶极子对系统控制特性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

1、高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高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11110111)()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R s C s G n n n n m m m m ++???++++???++=

=---- (n ≥m ) 表示成零极点形式后,为:

∏∏==++=

n

i

i

m

j j p s z s K s G 1

1)()(

式中:-z i (i=1,2,...,m)---闭环传递函数的零点 -p j (j=1,2,…,n)---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假设系统闭环零极点都互不相同,且均为单重的。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拉氏变换为:

2、系统的零极点的分布对系统的影响如下:

①、若某极点远离虚轴与其它零、极点,则该极点对应的响应分量较小。

②、若某极点邻近有一个零点,则可忽略该极点引起的暂态分量。这样的零极点即为偶极子。

③、若偶极子靠近虚轴,则不可忽略该极点引起的暂态分量。

三、 实验过程

1、绘制增加极点前后系统y1,y2的阶跃响应曲线。

1

1

2

1++=

s s y )

1)(12

(

1

22+++=

s s s

y

在MATLAB 中编程如下:

clc; close all ; clear all ;

num0=[1]; den0=[1 1 1]; t=0:0.01:20;

y1=step(num0,den0,t); num1=num0;

den1=conv(den0,[1/2 1]); y2=step(num1,den1,t); t0=Tvalue(y1,0.01); t1=Tvalue(y2,0.01); plot(t,y1,'-r',t,y2,'.g'); xlabel('t'); ylabel('y');

title('y1和y2的阶跃响应曲线'); legend(t0,t1);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一所示:

t

y

y1和y2的阶跃响应曲线

图一:y1和y2的阶跃响应曲线

通过以上matlab 仿真结果可以发现,y1和y2的阶跃响应曲线基本重合,即增加极点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可以忽略,基本符合理论分析。

2、绘制增加零点前后系统y1,y3的阶跃响应曲线。

1

1

2

1++=

s s y )

1()

12(2

3+++=

s s s

y 在MATLAB 中编程如下:

clc; close all ; clear all ; num0=[1]; den0=[1 1 1]; t=0:0.01:20;

y1=step(num0,den0,t); num1=conv(num0,[1/2 1]); den1=den0;

y3=step(num1,den1,t); t0=Tvalue(y1,0.01); t1=Tvalue(y3,0.01); plot(t,y1,'-r',t,y3,'.b'); xlabel('t'); ylabel('y');

title('y1和y3的阶跃响应曲线'); legend(t0,t1);

运行结果如图二所示:

t

y

y1和y3的阶跃响应曲线

图二:y1和y3的阶跃响应曲线

通过以上matlab 仿真结果可以发现,y1 和y3的阶跃响应曲线基本重合,即增加零点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可以忽略,基本符合理论分析。

3、绘制增加远离虚轴的偶极子前后系统y1和y4的阶跃响应曲线

1

1

2

1++=

s s y )

1()18

)

101

.8(

24++++=

s s s

s

y

在MATLAB 中编程如下:

clc; close all ; clear all ; num0=[1]; den0=[1 1 1]; t=0:0.01:20;

y1=step(num0,den0,t); num1=conv(num0,[1/8.01 1]); den1=conv(den0,[1/8 1]); y4=step(num1,den1,t); t0=Tvalue(y1,0.01); t1=Tvalue(y4,0.01); plot(t,y1,'-r',t,y4,'-.k'); xlabel('t'); ylabel('y');

title('y1和y4的阶跃响应曲线'); legend(t0,t1);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三所示:

t

y

y1和y4的阶跃响应曲线

图三:y1和y4的阶跃响应曲线

通过以上matlab 仿真结果可以发现,y1与y4的阶跃响应曲线基本重合。

4、绘制增加靠近虚轴的偶极子前后系统y1和y5的阶跃响应曲线

1

1

2

1++=

s s y )

1()102

.0(

)

1021

.0(

25++++=

s s s

s

y

在MATLAB 中编程如下:

clc; close all ; clear all ; num0=[1]; den0=[1 1 1]; t=0:0.01:50;

y1=step(num0,den0,t);

num1=conv(num0,[1/0.021 1]);

den1=conv(den0,[1/0.02 1]); y5=step(num1,den1,t); t0=Tvalue(y1,0.01); t1=Tvalue(y5,0.01);

plot(t,y1,'-r',t,y5,'-.c'); xlabel('t'); ylabel('y');

title('y1和y5的阶跃响应曲线'); legend(t0,t1); 运行程序结果如图四所示:

t

y

y1和y5的阶跃响应曲线

图四:y1和y5的阶跃响应曲线

通过以上matlab 仿真结果可以发现,y1与y5的阶跃响应曲线差别较大。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绘制增加极点前后系统y1,y2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一可以看出,增加极点对系统的影响是:

①、系统响应变慢,上升时间t r增加。

②、振荡减弱,超调量Mp变小。

2、绘制增加零点前后系统y1,y3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二可以看出,增加零点对系统的影响是:

①、系统响应加快,上升时间t r变小。

②、振荡加剧,超调量Mp变大。

3、绘制增加远离和靠近虚轴的偶极子前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三图四可得:

偶极子远离虚轴时,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可以忽略;偶极子靠近虚轴时,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不能忽略。基本符合理论分析。

4、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可得到以下结论:

①若某极点远离虚轴与其它零极点,则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

②若某零点远离虚轴与其它零极点,则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

③若偶极子远离虚轴,则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

④若偶极子靠近虚轴,则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不能忽略。

五、实验中存在问题

1.为什么增加极点格式必须是(Ts+1)?

如在实验过程1中增加极点写成(s+2),做图后结果差别太大。

2.衡量曲线品质指标中FAI是什么?

二阶闭环的频率特性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任课教师:王中杰 实验项目名称: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一.实验要求 1. 了解和掌握二阶闭环系统中的对数幅频特性)(ωL 和相频特性)(ω?,实频特性 )Re(ω和虚频特性)Im(ω的计算 2. 了解和掌握欠阻尼二阶闭环系统中的自然频率ωn 、阻尼比ξ对谐振频率ωr 和谐振 峰值L(ωr )的影响及ωr 和L(ωr ) 的计算。 3. 观察和分析欠阻尼二阶开环系统的谐振频率ωr 、谐振峰值L(ωr ),并与理论计算值 作比对。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用于观察和分析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本实验以二阶闭环系统模拟电路为例,令积分时间常数为Ti ,惯性时间常数为T ,开环增益为K , 可得: 自然频率:TiT K =n ω 阻尼比:KT Ti 2 1=ξ 谐振频率:221ξωω-=n r 谐振峰值:2 121lg 20)(ξ ξω-=r L 频率特性测试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惯性环节(A3单元)的R 用元件库A7中可变电阻取代。。

图1 二阶闭环系统频率特性测试电路 积分环节(A2单元)的积分时间常数Ti=R 1*C 1=1S , 惯性环节(A3单元)的惯性时间常数 T=R 3*C 2=0.1S ,开环增益K=R3/R 。设开环增益K=25(R=4K ),ωn = 15.81 ξ= 0.316:谐振频率:ωr = 14.14 谐振峰值:44.4)(=r L ω 注1:根据本实验机的现况,要求构成被测二阶闭环系统的阻尼比ξ必须满足102.0≥ξ,否则模/数转换器(B7元)将产生削顶。 注2:实验机在测试频率特性时,实验开始后,实验机将按序自动产生0.5Hz~16Hz 等多种频率信号,当被测系统的输出mV t C 60)(±≤时将停止测试。 实验步骤: (1)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 (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2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 )安置短路套 (b )测孔联线

控制器极点配置方法

控制器极点配置方法 如果已知系统的模型或传递函数,通过引入某种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的极点可以移动到指定的位置,从而使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改善。这种方法称为极点配置法。 例6-12 有一控制系统如图6-38,其中,要求设计一个控制器,使系统稳定。 图6-38 解:(1)校正前,闭环系统的极点: > 0 因而控制系统不稳定。 (2)在控制对象前串联一个一阶惯性环节,c>0,则闭环系统极点: 显然,当,时,系统可以稳定。但此对参数c 的选择依赖于 a 、b 。因而,可 选择控制器,c 、d ,则有特征方程: 当,时,系统稳定。 本例由于原开环系统不稳定,因而不能通过简单的零极点相消方式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其原因在于控制器的参数在具体实现中无法那么准确,从而可能导致校正后的系统仍不稳定。 例6-13 已知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要求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Gc(s) ,使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统,闭环主导极点在 处。 解:首先,通过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可以发现,如图6-39所示,其主导极点为: 。 图6-39 为使主导极点向左偏移,宜采用超前校正装置。 (2)令超前校正装置,可采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相关参数: 又

其中、、、为待定系数。 进一步可得: 即 将代入式子可以得到:,,,。进一步可得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如图6-39所示。 该校正装置与例6-7中由超前装置获取的校正装置结果基本相同,说明结果是正确的。 在matlab中,亦有相应的命令可进行极点配置,主要有三个算法可实现极点配置算法:Bass-Gura算法、Ackermann 算法和鲁棒极点配置算法。这些算法均以状态空间进行表征,通过设定期望极点位置,获取状态反馈矩阵K。下面通过示例介绍其中的一种算法。 例6-14 考虑给定的系统,其状态方程模型如下:

自动控制原理学生实验: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实验三 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一.实验要求 1.研究表征系统稳定程度的相位裕度γ和幅值穿越频率c ω对系统的影响。 2.了解和掌握欠阻尼二阶开环系统中的相位裕度γ和幅值穿越频率c ω的计算。 3.观察和分析欠阻尼二阶开环系统波德图中的相位裕度γ和幅值穿越频率ωc ,与计算值作比对。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用于观察和分析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由于Ⅰ型系统含有一个积分环节,它在开环时响应曲线是发散的,因此欲获得其开环频率特性时,还是需构建成闭环系统,测试其闭环频率特性,然后通过公式换算,获得其开环频率特性。 自然频率:T iT K = n ω 阻尼比:KT Ti 2 1= ξ (3-2-1) 谐振频率: 2 21ξωω-=n r 谐振峰值:2 121lg 20)(ξ ξω-=r L (3-2-2) 计算欠阻尼二阶闭环系统中的幅值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度γ: 幅值穿越频率: 24241ξξωω-+? =n c (3-2-3) 相位裕度: 4 24122arctan )(180ξξξω?γ++-=+=c (3-2-4) γ值越小,Mp%越大,振荡越厉害;γ值越大,Mp%小,调节时间ts 越长,因此为使 二阶闭环系统不致于振荡太厉害及调节时间太长,一般希望: 30°≤γ≤70° (3-2-5) 本实验所构成的二阶系统符合式(3-2-5)要求。 被测系统模拟电路图的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电路 本实验将数/模转换器(B2)单元作为信号发生器,自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0.5Hz~16Hz ),OUT2输出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 (t),然后分别测量被测系统的输出信号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数据经相关运算后在虚拟示波器中显示。 实验步骤: (1)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 (2)构造模拟电路: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同笫3.2.2 节《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3)运行、观察、记录: ① 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运行LABACT 程序,在界面 的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项目,选择二阶系统,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实验开始后,实验机将自动产生0.5Hz~16H 等多种频率信号,等待将近十分钟,测试结束后,观察闭环对数幅频、相频曲线和幅相曲线。 ② 待实验机把闭环频率特性测试结束后,再在示波器界面左上角的红色‘开环’或‘闭

零极点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分析

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1任务步骤 1.分析原开环传递函数G0(s)的性能,绘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得到系 统的暂态性能(包括上升时间,超调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 2.在G0(s)上增加零点,使开环传递函数为G1(s),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取不同的开环传递函数G1(s)零点的值,绘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得 到系统的暂态性能(包括上升时间,超调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 4.综合数据,分析零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在G0(s)上增加极点,使开环传递函数为G2(s),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6.取不同的开环传递函数G2(s)极点的值,绘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得 到系统的暂态性能(包括上升时间,超调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 7.综合数据,分析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增加一对离原点近的偶极子和一对距离原点远的偶极子来验证偶极子 对消的规律。

2原开环传递函数G0(s)的性能分析 2.1 G0(s)的根轨迹 取原开环传递函数为: Matlab指令: num=[1]; den=[1,0.8,0.15]; rlocus(num,den); 得到图形: 图1 原函数G0(s)的根轨迹 根据原函数的根轨迹可得:系统的两个极点分别是-0.5和-0.3,分离点为-0.4,零点在无限远处,系统是稳定的。 2.2 G0(s)的阶跃响应 Matlab指令: G=zpk([],[-0.3,-0.5],[1]) sys=feedback(G,1) step(sys) 得到图形:

图2 原函数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系统暂态性能: 曲线最大峰值为1.12,稳态值为0.87, 上升时间tr=1.97s 超调时间tp=3.15s 调节时间ts=9.95s ,2=? 超调量% p σ=28.3%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决定时域特性

摘要 本文详细分析了系统函数零极点的分布与冲击响应时域特性之间的关系。首先论述了如何通过MATLAB软件绘制出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然后根据系统函数极点的不同分布情况,通过MATLAB软件绘制出冲击响应的时域函数,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和比较,得出了极点的类型决定时间函数的时间连续形式,极点在S平面的位置决定时间函数的波形特点。最后,在极点相同,但零点不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域函数的波形,得出零点分布与时域函数的对应关系,即零点分布的情况只影响到时域函数的幅度和相位。 关键词:系统函数的零极点;时域特性;MATLAB软件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实验原理 (1) 3实现过程 (1) 3.1MATLAB简介 (1) 3.2系统函数极点分布情况 (2) 3.2.1极点为单实根 (2) 3.2.2极点为共轭复根 (2) 3.2.3极点为重根 (2) 3.2.4用MATLAB绘制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 (2) 3.3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冲击响应时域特性的关系 (6) 3.3.1用MATLAB绘制冲击响应的时域函数 (6) 3.3.2极点的类型决定时间函数的时间连续形式 (19) 3.3.3极点在S平面的位置决定时间函数的波形特点 (19) 3.3.4零点分布与时域函数的对应关系 (19) 4设计体会 (23) 5参考文献 (24)

1 课程设计目的 1.掌握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系统冲激响应时域特性之间的关系。 2.学习MATLAB 软件知识及应用。 3.利用MATLAB 编程,完成相应的信号分析和处理。 2 实验原理 拉普拉斯变换将时域函数f(t)变换为s 域函数F(s);反之,拉普拉斯逆变换将F(s)变换为相应的f(t)。由于f(t)与F(s)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故可以从函数F(s)的典型形式透视出f(t)的内在性质。当F(s)为有理函数时,其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皆可分解为因子形式,各项因子指明了F(s)零点和极点的位置,显然,从这些零点和极点的分布情况,便可确定原函数的性质。 设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为)(s H ,冲激响应为)(t h ,则 ?+∞ -=0)()(dt e t h s H st 显然,)(s H 必然包含了)(t h 的本质特性。 对于集中参数的LTI 连续系统,其系统函数可表示为关于s 的两个多项式之比,即 其中),,2,1(M j q j =为)(s H 的M 个零点,),,2,1(N i p i =为)(s H 的N 个极点。 3 实现过程 3.1 MATLAB 简介 MALAB 译于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 ),是用来提供通往 LINPACK 和EISPACK 矩阵软件包接口的。后来,它渐渐发展成了通用科技计算、图视交互系统和程序语言。 MATLAB 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习惯形式十分相似。比如,矩阵方程Ax=b ,在MATLAB 中被写成A*x=b 。而若要通过A ,b 求x ,那么只要写x =A \b 即可,完全不需要对矩阵的乘法和求逆进行编程。因此,用MATLAB 解算问题要比用C 、Fortran 等语言简捷得多。 MATLAB 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系列产品:MATLAB “主包”和各种可选的toolbox “工具包”。主包中有数百个核心内部函数。迄今所有的三十几个工具包又可分为两类:功能性工具包和学科性工具包。功能性工具包主要用来扩充MATLAB 的符号计 ∏∏1 1) -()-() () ()(N i i M j j p s q s C s A s B s H ====

7状态空间设计法极点配置观测器

第7章线性定常离散时间状态空间设计法 7.1引言 7.2状态反馈配置极点 7.3状态估值和状态观测器 7.4利用状态估值构成状态反馈以配置极点 7.5扰动调节 7.6无差调节

7.1 引言 一个被控对象: (1)()()()() ():1,():1,:,:,:x k Fx k Gu k y k Cx k x k n u k m F n n G n m C r n +=+?? =?????? 7.1 当设计控制器对其控制时,需要考虑如下各因素: ● 扰动,比如负载扰动 ● 测量噪声 ● 给定输入的指令信号 ● 输出 如图7.1所示。 给d L (k )扰动 图7.1 控制系统示意图 根据工程背景的不同,控制问题可分为调节问题和跟踪问题,跟踪问题也称为伺服问题。 调节问题的设计目标是使输出迅速而平稳地运行于某一平衡状态。包括指令变化时的动态过程,和负载扰动下的动态过程。但是这二者往往是矛盾的,需要折衷考虑。 伺服问题的设计目标是对指令信号的快速动态跟踪。 本章研究基于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模型的设计方法。 7.2研究通过状态变量的反馈对闭环系统的全部特征值任意配置——稳定性与快速线。 7.3考虑当被控对象模型的状态无法直接测量时,如何使用状态观测器对状态进行重构。 7.4讨论使用重构状态进行状态反馈时闭环系统的特征值。 7.5简单地讨论扰动调节问题。 7.6状态空间设计时的无差调节问题。

7.2 状态反馈配置极点 工程被控对象如式7.1,考虑状态反馈 ()()()u k v k Lx k =+ 7.2 如图7.2所示。式7.2带入式7.1,得 (1)()()()() ()()()x k Fx k Gu k y k Cx k u k v k Lx k +=+?? =??=+? 7.3 整理得 ()(1)()() ()()x k F GL x k Gv k y k Cx k +=++?? =? 7.4 (k ) v (k ) 图7.2 状态反馈任意配置闭环系统的极点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det ()0zI F GL -+= 7.5 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式7.5的特征根是可以任意配置的?即任给工程上期望的n 个特征根λ1, λ2, ..., λn ,有 []1det ()()0n i i zI F GL z λ=-+=-=∏ 7.6 定理:状态反馈配置极点

系统频率特性

第三章 系统频率特性 系统的时域分析是分析系统的直接方法,比较直观,但离开计算机仿真,分析高阶系统是困难的。系统频域分析是工程广为应用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的间接方法。频率分析不仅可以了解系统频率特性,如截止频率、谐振频率等,而且可以间接了解系统时域特性,如快速性,稳定性等,为分析和设计系统提供更简便更可靠的方法。 本章首先阐明频率响应的特点,给出计算频率响应的方法,接着介绍Nyquist 图和Bode 图的绘制方法、系统的稳定裕度及系统时域性能指标计算。 3.1 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 3.1.1 一般概念 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考虑传递函数为G(s)的线性系统,若输入正弦信号 t X t x i i ωsin )(= (3.1-1) 根据微分方程解的理论,系统的稳态输出仍然为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只是其幅值和相位发生了变化。输出幅值正比于输入的幅值i X ,而且是输入正弦频率ω的函数。输出的相位与i X 无关,只与输入信号产生一个相位差?,且也是输入信号频率ω的函数。即线性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sin[)()(00ω?ωω+=t X t x (3.1-2)

由此可知,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是ω的函数,称为系统的幅频特性,记为)(ωA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差也是ω的函数,称为系统的相频特性,记为)(ω?。 幅频特性: )()()(0ωωωi X X A = (3.1-3) 相频特性: )()()(0ω?ω?ω?i -= (3.1-4) 频率特性是指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稳态输出与输入之比对频率的关系特性,可表示为: )()()(0ωωωj X j X j G i = (3.1-5) 频率特性)(ωj G 是传递函数)(s G 的一种特殊形式。任何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都可由系统传递函数中的s 以ωj 代替而求得。 )(ωj G 有三种表示方法: )()()(ω?ωωj e A j G = (3.1-6) )()()(ωωωjV U j G += (3.1-7) )(sin )()cos()()(ω?ωωωωjA A j G += (3.1-8) 式中,实频特性: )(cos )()(ω?ωωA U = 虚频特性:

绘制离散系统零极点图.

绘制离散系统零极点图:zplane() 滤波器 绘制离散系统零极点图:zplane() zplane(Z,P) 以单位圆为基准绘制零极点图,在图中以'o'表示零点,以'x'表示极点,如果存在重零极点,则在它们的右上方显示其数目。如果零极点是用矩阵来表示,在不同行内的零极点用不同的颜 色来表示。 zplane(B, A) 输入的是传递函数模型,则函数将首先调用root 函数以求出它们的零极点。 [H1, H2, H3]=zplane(Z,P) 函数返回图形对象的句柄。其中,H1返回的是零点线的句柄;H2返回的是极点线的句柄;H3返回的是轴和单位圆线条句柄。如果有重零极点,它还包括显示在其右上方 的文本句柄。 例:设计一个数字椭圆带阻滤波器,具体要求是:通带截止频率是 wp1=1500Hz,wp2=2500Hz,阻带截止频率是ws1=1000Hz,ws2=3000Hz,在通带内的最大衰减为0.5dB,在阻带内的最小衰减 为60dB 程序设计如下: wp1=1500; wp2=2500; ws1=1000; ws2=3000; Fs=100 00Hz; rp=0.5; rs=60; wp=[wp1,wp2]; ws=[ws1,ws2]; [n,wn]=ellipord(wp/(Fs/2), ws/(Fs/2), rp, rs); [num,den]=ellip(n, rp, rs, wn, 'stop'); [H, W]=freqz(num, den); figure; plot(W*Fs/(2*pi), abs(H)); grid; xlabel('频率/Hz'); ylabel('幅值'); figure; impz(num, den); figure; grpdelay(num, den); figure; zplane(num, den); FREQZ 是计算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的函数

matlab实验四 系统的零极点分析

实验四连续时间系统复频域分析和离散时间系统z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连续信号拉氏变换和拉氏反变换的基本实现方法。 2.熟悉laplace函数求拉普拉斯变换,ilaplace函数求拉氏反变换 的使用。 3.掌握用ztrans函数,iztrans函数求离散时间信号z变换和逆z 变换的基本实现方法。 4.掌握用freqs函数,freqz函数由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 系统函数求频率响应。 5.掌握zplane零极点绘图函数的使用并了解使用零极点图判断系 统稳定性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拉氏变换和逆变换 原函数()() ?象函数 f t F s 记作:[()]() =→拉氏变换 L f t F s 1[()]() -=→拉氏反变换 L F s f t 涉及函数:laplace,ilapace. 例如:

syms t;laplace(cos(2*t)) 结果为:ans =s/(s^2+4) syms s;ilaplace(1./(s+1)) 结果为:ans = exp(-t) 2. 系统传递函数H(s)或H(z)。 12121212...()()()...m m m n n n b s b s b B s H s A s a s a s a ----+++==+++ 112112...()()()...m m m n n n b z b z b B z H z A z a z a z a --+--++++==+++ 其中,B 为分子多项式系数,A 为分母多项式系数。 涉及函数:freqz,freqs. 3. 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稳定性的判定。 对于连续时间系统,系统极点位于s 域左半平面,系统稳定。 对于离散时间系统,系统极点位于z 域单位圆内部,系统稳定。 涉及函数:zplane. 三、 实验内容 1. 验证性实验 a) 系统零极点的求解和作图

极点配置问题

5.2 极点配置问题 5.2.1 问题提出 控制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系统极点在根平面上的分布。因此,作为综合系统性能指标的一种形式,往往是给定一组期望极点,或者根据时域指标转换成一组等价的期望极点。极点配置问题,就是通过选择反馈增益矩阵,将闭环系统的极点恰好配置在根平面上所期望的位置,以获得所希望的动态性能。在经典控制理论中所介绍的根轨迹法就是一种极点配置法,不过它只是通过改变一个参数使闭环系统的极点沿着某一组特定的根轨迹曲线配置而已。因此,广义地说,不论综合系统的性能指标怎样不同,究其实质都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系统极点零点的重新配置,以期获得所期望的性能。 本节讨论在指定极点分布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反馈增益阵的问题。为简单起见,只讨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5.2.2 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 定理三 采用状态反馈对系统()0 ,,A B C =∑任意配置极点的充要条件是0 ∑ 完全 能控。 证明 只证充分性。若 ∑ 完全能控,通过状态反馈必成立 []* det ()()I A bK f λλ-+= (5.26) 式中*()f λ—期望特征多项式。 * * *1 *1101 ()()n n n i n i f a a a λλ λλλλ--== -=++++∏ (5.27) 式中*(1,2,,)i i n λ= —期望的闭环极点(实数极点或共轭复数极点)。 ① 若 ∑ 完全能控,必存在非奇异变换 CI x T x = 式中CI T —能控标准I 型变换矩阵。 能将 ∑ 化成能控标准I 型 x+x A bu =

y Cx = 式中 1 012101000010CI CI n A T AT a a a a --????? ?==?? ? ? ----?? 1 001CI b T b -????? ?==?????? []011=C CI n C T b b b -= 受控系统 ∑ 的传递函数为 121 1210 01 110 ()=()n n n n n n n b s b s b s b W s C sI A b s a s a s a -------++???++-=++???++ (5.28) ② 加状态反馈增益阵 0 11n K k k k -??=? ? (5.29) 可求得对x 的闭环状态空间表达式 ()+x A bK x bu y Cx ?=+? ?=?? (5.30) 式中 01101101000 01 001()()()n n A b K a k a k a k --??? ?????+=? ??? ? ? ----- -?? 闭环特征多项式为 ()()f I A bK λλ=-+ 1110110()()()n n n n a k a k a k λλλ---=+-++-+- (5.31) 闭环传递函数为 121210 1 110110()=()()() n n n n k n n n n b s b s b s b W s s a k s a k s a k -------++???+++-+???+-+- (5.32) ③ 使闭环极点与给定的期望极点相符,必须满足 * ()()f f λλ=

频率特性分析

实验三 频率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尤其是频率特性的几种表示方法。 2.能熟练绘制极坐标频率特性曲线(奈奎斯特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非最小相位系统时曲线的绘制。 3.正确应用频率稳定判别方法,包括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稳定判据。 4.熟练正确计算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5.掌握闭环频率特性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指标的近似估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增加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个数对奈奎斯特图的影响 1)改变有限极点个数n ,使n=0,1,2,3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2 -101234 -3.5-3-2.5-2-1.5-1-0.50 0.511.52n=0 n=1 n=2 n=3 2)改变原点处极点个数v ,当v=1,2,3,4,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2 -1.5 -1 -0.5 00.5 1 1.5 2 -2-1.5 -1 -0.5 00.5 1 1.5 2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32.9Delay Margin (sec): 4.41At frequency (rad/sec): 1.3 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121Delay Margin (sec): 3.49At frequency (rad/sec): 1.2 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150Delay Margin (sec): 2.28At frequency (rad/sec): 1.15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51.8Delay Margin (sec): 0.575 At frequency (rad/sec): 1.57 Closed Loop Stable? Yes v=1 v=2 v=3 v=4

信号与系统_——零极点及稳定性响应

实验七、系统极零点及其稳定性 三、已知下列传递函数H(s)或H(z),求其极零点,并画出极零图。 1. b=[3 -9 6]; a=[1 3 2]; zplane(b,a) 2. b=[1]; a=[1 0]; zplane(b,a)

3. b=[1 0 1]; a=[1 2 5]; zplane(b,a)

4. b=[1.8 1.2 1.2 3]; a=[1 3 2 1]; zplane(b,a) 五、求出系统的极零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5、先求出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 >> syms s >> zs=100*s*(s+2)^2*(s^2+3*s+2)^2; >> expand(zs) ans = 100*s^7+1000*s^6+4100*s^5+8800*s^4+10400*s^3+6400*s^2+1600*s >> syms s >> ps=(s+1)*(s-1)*(s^3+3*s^2+5*s+2)*((s^2+1)^2+3)^2; >> expand(ps) ans = -32-80*s-48*s^2+8*s^4-16*s^3+28*s^6+20*s^5+44*s^7+30*s^8+s^13+8*s^11+23*s^9+3*s^12 +11*s^10 再求出极零点 b=[100 1000 4100 8800 10400 6400 1600 0]; a=[1 3 8 11 23 30 44 28 20 8 -16 -48 -80 -32];

[z,p]=tf2zp(b,a) 求解结果: z = -2.0005 + 0.0005i -2.0005 - 0.0005i -1.9995 + 0.0005i -1.9995 - 0.0005i -1.0000 + 0.0000i -1.0000 - 0.0000i p = 1.0000 0.7071 + 1.2247i 0.7071 - 1.2247i 0.7071 + 1.2247i 0.7071 - 1.2247i -1.2267 + 1.4677i -1.2267 - 1.4677i -0.7071 + 1.2247i -0.7071 - 1.2247i -0.7071 + 1.2247i -0.7071 - 1.2247i -1.0000 -0.5466 极点不是都在左半平面,因此系统不稳定。 6、clear all; clc; num=conv([1 -1.414 1],[1 1]); den=conv([1 0.9 0.81],[1 -0.3]); [z,p]=tf2zp(num,den) zplane(z,p); z = -1.0000 0.7070 + 0.7072i 0.7070 - 0.7072i

闭环频率特性的基本特点

闭环频率特性的基本特点 1.在低频段Φ(jω)≈1(或Φ(jω)≈1/H(jω)) 通常在低频段其幅值A(ω)>>1 。于是对于单位反馈系统,由式(5.28) 可得在低频段其闭环频率特性为 上式表明:在闭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由于这时开环幅值远大于1,故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Φ(jω)≈1。一般来说:一个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保持高增益的频率范围越宽,其(闭环)输出复现输入信号就越好。这就是所谓的“高增益原则”。 对于非单位反馈系统,由式(5.26)可得在低频段其闭环频率特性为 这说明: 在低频段由于 A(ω)=|G(jω)H(jω)|>>1,故非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近似等于反馈通道频率特性的倒数。 2. 在高频段Φ(jω) ≈G(jω)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在高频段 |G k (jω)|<< 1 ,于是有 上式表明:在高频段,由于开环频率特性的幅值很小,故反馈控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与前向通道的频率特性几乎重合。 3. 在中频段 闭环频率特性中频段的形状对系统暂态特性的影响很大,通常用两组特征量:带宽频率ωb 和谐振峰值M r 、谐振频率ωr ,来加以刻画。 (1) 带宽频率与带宽 闭环幅频特性的幅值下降到零频幅值的 0.707( 即 0.707M(0))、或闭环对数幅频特性的增益下降到零频增益值以下 3 分贝时,其对应的频率ωb 称为带宽频率 ( 或系统的截止角频率 );闭环对数幅频特性的增益不低于 -3 分贝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即 0 ≤ω≤ωb ,称为系统的带宽 ( 或通频带 ) 。

带宽与系统暂态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控制系统的带宽与暂态响应的速度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系统的带宽越大,暂态响应的速度就越快;而且对于低价系统,它们之间还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 对于一阶系统,带宽越大,即带宽频率ωb越高( 系统极点p=-1/T=- ωb离虚轴越远) ,相应的时间常数T 便越小,系统响应的速度就越快。 对于二阶规范系统,在一定的阻尼比下,二阶规范系统的带宽频率ωb越高,t r和t s便越小,系统响应的速度也就越快。 对于高阶系统,系统的频率特性展宽几倍、单位阶跃响应的速度就加快几倍。因此带宽可作为系统暂态响应速度的度量。系统的带宽越大,即ω b越高,暂态响应的速度就越快,闭环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复现也越好。 (2) 谐振峰值与谐振频率 对于二阶规范系统,其谐振峰值M r和谐振频率ωr与阻尼比ζ的关系 σp一样,都是ζ的单值函数。而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即。可见,M r与 M r越大,ζ便越小,σp就越大;反之亦然。 σp的上述关系仍然成立。 对于高阶系统,虽然难以导出准确的关系式,但是M r与 因此谐振峰值M r与超调量σp一样,可用来表征系统暂态响应的相对稳定性。M r越大,暂态响应的振荡便越剧烈,系统响应的相对稳定性就越差。

零极点对系统的影响

增加零极点以及零极点分布对系统的影响一般说来,系统的极点决定系统的固有特性,而零点对于系统的暂态响应 和频率响应会造成很大影响。以下对于零极点的分布研究均是对于开环传递函 数。 零点一般是使得稳定性增加,但是会使调节时间变长,极点会使调节时间变短,是系统反应更快,但是也会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在波特图上反应为,增加一个零点会在幅频特性曲线上增加一个+20db/10倍频的曲线,幅频曲线上移,增加一个极点,会在幅频特性曲线上增加一个-20db/10倍频的曲线,幅频曲线下移。 在s左半平面增加零点时,会增加系统响应的超调量,带宽增大,能够减小系统的调节时间,增快反应速度,当零点离虚轴越近,对系统影响越大,当零点实部远大于原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时,附加零点对系统的影响减小,所以当零点远离虚轴时,可以忽略零点对系统的影响。从波特图上来看,增加一个零点相当于增加一个+20db/10倍频的斜率,可以使的系统的相角裕度变大,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在s右半平面增加零点,也就是非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的相位变化范围较大,其过大的相位滞后使得输出响应变得缓慢。因此,若控制对象是非最小相位系统,其控制效果特别是快速性一般比较差,而且校正也困难。对于非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当频率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相位角的便变化范围总是大于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范围,当ω等于无穷大时,其相位角不等于-(n-m)×90o。非最小相位系统存在着过大的相位滞后,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的快速性。 在s左半平面增加极点时,系统超调量%pσ减小,调整时间st(s)增大,从波特图上看,s左半平面增加一个极点时,会在幅频特性曲线上增加一个-20db/10倍频的曲线,也就意味着幅频特性曲线会整体下移,导致相角域度减小,从而使得稳定性下降。当极点离原点越近,就会增大系统的过渡时间,使得调节时间增加,稳定性下降,当系统影响越大当极点实部远大于原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时,附加极点对系统的影响减小,所以当极点远离虚轴时可以忽略极点对系统的影响。 在s右半平面增加极点会导致系统不稳定。 最小相位系统 从传递函数角度看,如果说一个环节的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的实部全都小于或等于零,则称这个环节是最小相位环节.如果传递函数中具有正实部的零点或极点,或有延迟环节,这个环节就是非最小相位环节. 对于闭环系统,如果它的开环传递函数极点或零点的实部小于或等于零,则称它是最小相位系统.如果开环传递函中有正实部的零点或极点,或有延迟环节,则称系统是非最小相位系统.因为若把延迟环节用零点和极点的形式近似表达时(泰勒级数展开),会发现它具有正实部零点. 最小相位系统具有如下性质: 1,最小相位系统传递函数可由其对应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唯一确定;反之亦然. 2,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可由其对应的开环频率特性唯返航一确定;反之亦然. 3,在具有相同幅频特性的系统中,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范围最小.

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设计法

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设计法 一、极点配置原理 1.性能指标要求 2.极点选择区域 主导极点: 2 11 1 cos tan ξ βξ ξ -- - == 图3.22 系统在S平面上满足 时域性能指标的范围 n s t ζω 4 = ;当Δ=0.02时,。 n s t ζω 3 = 当Δ=0.05时,

3.其它极点配置原则 系统传递函数极点在s 平面上的分布如图(a )所示。极点s 3距虚轴距离不小于共轭复数极点s 1、s 2距虚轴距离的5倍,即n s s ξω5Re 5Re 13=≥(此处ξ,n ω对应于极点s 1、s 2) ;同时,极点s 1、s 2的附近不存在系统的零点。由以上条件可算出与极点s 3所对应的过渡过程分量的调整时间为 135 1 451s n s t t =?≤ ξω 式中1s t 是极点s 1、s 2所对应过渡过程的调整时间。 图(b )表示图(a )所示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的分量。由图可知,由共轭复数极点s 1、s 2确定的分量在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中起主导作用,即主导极点。因为它衰减得最慢。其它远离虚轴的极点s 3、s 4、s 5 所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衰减较快,它们仅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系统过渡过程进行近似分析时。可以忽略这些分量对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 n x o (t) (a ) (b ) 系统极点的位置与阶跃响应的关系

二、极点配置实例 磁悬浮轴承控制系统设计 1.1磁悬浮轴承系统工作原理 图1是一个主动控制的磁悬浮轴承系统原理图。主要由被悬浮转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包括电磁铁和功率放大器)四大部分组成。设电磁铁绕组上的电流为I0,它对转子产生的吸力F和转子的重力mg相平衡,转子处于悬浮的平衡位置,这个位置称为参考位置。 (a)(b) 图1 磁悬浮轴承系统的工作原理 Fig.1 The magnetic suspension bearing system principle drawing 假设在参考位置上,转子受到一个向下的扰动,转子就会偏离其参考位置向下运动,此时传感器检测出转子偏离其参考位置的位移,控制器将这一位移信号变换成控制信号,功率放大器又将该控制信号变换成控制电流I0+i,控制电流由I0增加到I0+i,因此,电磁铁的吸力变大了,从而驱动转子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反之,当转子受到一个向上的扰动并向上运动,此时控制器使得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流由I0,减小到I0-i,电磁铁的吸力变小了,转子也能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此,不论转子受到向上或向下的扰动,都能回到平衡状态。这就是主动磁轴承系统的工作原理。即传感器检测出转子偏移参考点的位移,作为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将检测到的位移信号变换成控制信号,然后功率放大器将这一控制信号转换成控制电流,控制电流在执行磁铁中产生磁力从而使转子维持其悬浮位置不变。悬浮系统的刚

一、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与分析

【实验目的】 1. 掌握测量典型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 2. 掌握软件仿真求取一、二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的方法; 3. 学会用Nyquist 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设备与软件】 1. labACT 实验台与虚拟示波器 2. MATLAB 软件 【实验原理】 1.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方法 对于现行定常系统,当输入端加入一个正弦信号)sin()(t X t X m ωω=时,其稳态输出是一个与输入信号频率相同,但幅值和相位都不同的正弦信号 )si n ()()si n ()(ψωωψω+=+=t j G X t Y s Y m m 。 幅频特性:m m X Y j G /)(=ω,即输入与输出信号的幅度比值,通常转换成 )(lg 20ωj G 形式。 相频特性:)(arg )(ωω?j G =,可以直接基于虚拟示波器读取,也可以用“李沙育图行”法得到。 可以将用Bode 图或Nyquist 图表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 在labACT 试验台采用的测试结构图如下: 被测定稳 定系统对于实验就是有源放大电路模拟的一、二阶稳定系统。 2.系统的频率测试硬件原理 1)正弦信号源的产生方法 频率特性测试时,一系列不同频率输入正弦信号可以通过下图示的原理产生。按

照某种频率不断变化的数字信号输入到DAC0832,转换成模拟信号,经一级运放将其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再经过一个运放就可以实现双极性电压输出。 根据数模转换原理,知 R V N V 8012 - = (1) 再根据反相加法器运算方法,得 R R R V N V N V R R V R R V 1281282282201210--=??? ??+-?-=???? ??+-= (2) 由表达式可以看出输出时双极性的:当N 大于128时,输出为正;反之则为负;当输入为128时,输出为0. 在labACT 实验箱上使用的参考电压时5V 的,内部程序可以产生频率范围是对一阶系统是0.5 H Z ~64H Z 、对二阶系统是0.5 H Z ~16 H Z 的信号,并由B2单元的OUT2输出。 2)被测对象输出信号的采样方法 对被测对象的输出信号夏阳,首先将其通过LM324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嵌位,再通过CD14538进行脉冲整形,一保证有足够的IRQ 采样时间,最后将信号送到处理器的IRQ6脚,向处理器申请中断,在中断中对模拟量V y 进行采样并模数转换,进而进行处理与计算幅值与相位。途中采用ADC089采集模拟量,以单极性方式使用,所以在出现振荡的情况下需要加入一个二极管,将V y 出现负值时将其直接拉倒0。

由开环频率特性估计闭环频率特性

由开环频率特性估计闭环频率特性 对于如图4-42所示的系统,所谓开环频率特性,是指将闭环回路的环打开,其开环频率特性为G (j ω)H (j ω)。 图4-42 典型闭环系统 而该系统闭环频率特性为 ) ()(1)()()(ωωωωωj H j G j G j X j X i o += (4.20) 据此,可以画出系统闭环频率特性图。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普及,其冗繁的计算工作量可以很容易地由计算机完成。同时,已知开环幅频特性,也可定性地估计闭环频率特性。 设系统为单位反馈,则 ) (1)()()(ωωωωj G j G j X j X i o += (4.21) 一般实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低通滤波的性质,低频时,1)(>>ωj G ,则 1) (1)()()(≈+=ωωωωj G j G j X j X i o 高频时,1)(<<ωj G ,则 )() (1)()()(ωωωωωj G j G j G j X j X i o ≈+= 系统开环及闭环幅频特性对照如图4-43所示。因此,对于一般单位反馈的最小相位系统,低频输入时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均与输入基本相等,这正是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所需要的工作频段及结果;而高频输入时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均与开环特性基本相同。

图4-43 系统开环及闭环幅频特性对照 另外,我们可以利用等M 圆和等N 圆由开环频率特性求出闭环频率特性。对于单位反馈系统,设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 则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 s G s G s X s X i o +=1 (4.22) 在图4-44所示的乃奎斯特图上,向量OA 表示()A j G ω,其中A ω为A 点频率。向量OA 的幅值为()A j G ω,向量OA 的相角为()A j G ω∠。由点P (-1,j0)到A 点的向量PA 可表示为[1十()A j G ω]。向量OA 与PA 之比正好表示了闭环频率特性,即 ()()()() A o A i A A j X j X j G j G PA OA ωωωω=+=1 (4.23) 在A ωω=处,闭环频率特性的幅值就是向量OA 与PA 的幅值之比,相位角就是两向量的相角之差,即夹角θ?-,如图4-44所示。当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确定后,根据图4-44就可求出闭环频率特性。 图4-44 由开环频率特性求闭环频率特性

传递函数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现代工程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学生:任课老师: 学号:班级:

实验三:传递函数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一、实验容及目的 实验容: 通过增加、减少和改变高阶线性系统 21.05 (s+s+1)(0.5s+1)(0.125s+1) 的零极点,分析系统品质的变化,从中推导出零极点和系统各项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高阶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研究零极点对系统品质的影响,寻找高阶线性系统的降阶方法,总结高阶系统的时域特性。 (2)练习使用MATLAB语言的绘图功能,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二、实验方案及步骤 首先建立MATLAB脚本文件,使其能够绘出在阶跃输入下特征多项式能够变化的高阶线性系统的响应曲线。之后在以下六种情况下绘出响应曲线,分别分析其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1)改变主导极点,增减、改变非主导极点,加入非负极点,绘出多组线性系统在阶跃信号下的响应曲线。 (2)在不引入对偶奇子的前提下,加入非负极点,绘出多组线性系统在阶跃信号下的响应曲线。

(3)引入对偶奇子,绘出多组线性系统在阶跃信号下的响应曲线。 (4)探究系统稳定条件下单调曲线、振荡曲线的形成与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分析 1、研究极点对系统品质的影响 (1)改变主导极点,得到的输出曲线如下: 将系统品质以表格方式列于下方。

从两图片中不难发现,在极点都是负数的条件下,当主导极点出现较小变动时,整条输出曲线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从表格中可以发现当主导极点由负半轴向原点靠近时,超调量、稳定时间逐渐增大,而且这两项指标的变化速率随着主导极点离原点的距离减小而增大。衰减率则出现轻微的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猜测在主导极点由负半轴向原点靠近的过程中,衰减率存在极值。 将两幅图片中发现的规律总结如下: (1)主导极点对系统品质有很大影响。 (2)在极点都小于零的条件下,主导极点的代数值越小,系统的准确性越好、快速性也越好。 (2)增减、改变非主导极点,得到的输出曲线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