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75例临床观察
四联药物疗法治疗糜烂性胃炎的75例疗效观察

四联药物疗法治疗糜烂性胃炎的75例疗效观察
王村岭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共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町能的致病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自身免疫紊乱等。
这些因素导致针对胃黏膜的攻击因子增强,而保护因子减弱,进而形成慢性黏膜炎症。
我院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的112例患者采用四联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王村岭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16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r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J], 王莉;鲁侠;王秀
2.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J],
3.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后胃肠道微生态变化观察 [J], 李萍; 张丽; 黄柳琴
4.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J], 娄俊芳
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结合四联疗法治疗糜烂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分析[J], 申淑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了2015年的4月~2016年的5月我科室所收治的7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采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达满意疗效,能够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加味小柴胡汤;肝胃不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程偏长,西医治疗以长期用药为主,远期疗效并不尽如人意。
我科室近年应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获得的效果满意[1]。
本文重点分析了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的4月~2016年的5月我科室所收治的7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做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经细致的临床检查,其病情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胃镜等检查证实诊断。
②所选患者均经中医辨证分型,属肝胃不和型。
③患者的临床信息完整,发病时间超过半年。
④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未伴有胃部粘膜萎缩、胃十二指肠溃疡与消化道出血。
⑤患者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⑥患者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意识、沟通无障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半年能有胃手术史或属萎缩型的胃炎及其它类型慢性胃炎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
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0.3±4.5)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病程(14.5±3.3)个月。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1.5±4.8)岁;病程7个月~7年,平均病程(15.5±3.9)个月。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8例临床分析

党 参 1g 白术 lg 2, O ,蒲 公 英 2g 0 。水 煎 服 ,每 日- N ,分 两 次 -
服。
1 . 气虚 血瘀 型 2 .2 2 8例 ,症 见 胃 脘胀 满 、 撑 作 痛 , 痛 连 胁 、 攻 脘 暖气 频 频 、 得矢 气 则 舒 ,舌 苔 薄 白 ,脉 弦 。应 益 气 健 脾 ,活 血 通 络 。方 用 :太 子参 、黄 芩 、 白术 、 茯苓 、焦 三 仙 、丹 参 、枳 实 各 1g 5 ,半 枝连 、延 胡 索 各 3 g 0 ,广 木 香 、五 灵 脂 各 lg O ,甘
1. . 1脾 胃虚 寒 型 2 例 ,症 见 症 见 胃脘 隐 痛 ,食 后 加 重 ,喜 暖 2 5 喜 按 ,纳呆 ,神 疲 乏 力 ,便 溏 , 舌淡 苔薄 白 ,脉 沉 细 无 力 。应 益 气 温 中 。方 用 : 白芍 1 g 0 ,黄 芩 2 g 0 ,茯 苓 9 ,甘 草 1g g 0,
【] 1李鸿 燕-、 胡汤 为主 治疗 慢性 胃炎 8 ,柴 J 6例 临床 观察 [ _ 中医药,06 J 吉林 ] 20 ,
2 (0 : 6 1) 0 2 [】 2 中华 医 学会 消化 病 学分 会. 国慢 性 胃炎研 讨 会共 识意 见 [ . 全 J 中华消 化杂 ]
志,0 02 ()19 2 1 2 0 ,03:9 —0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

天, 对照 组给予 常规综 合治 疗 。
3 结 果
3 1 疗 效标 准 : 愈 : 疗 6天体 温 正 常 , 促 缓 解 , . 治 治 气 肺部 哮 鸣音 、 哕 音 消 失 , 部 x线 检 查 , 症 吸收 。 湿 胸 炎
调节免 疫 的功 效 H , 该 治疗 是 集 电疗 、 疗 、 疗 于 ]故 药 灸
2 治 疗 方 法
的功 效 。现代 药学研 究证 实鱼腥 草 、 板蓝 根 、 银花等 金 中药 , 具有 很强 的抑 制病毒 , 杀灭 细 菌 的作 用 ] 。 电导经 皮治 疗 有 以下优 点 : 经皮 经 药 不 经 过 消 ① 化道 , 避免 胃肠 道酶 的降解 破坏 , 而且 它缓 慢 向血液循 环释放 , 免 了血 液 浓 度 的峰 谷 变 化 和肝 脏 的首 过效 避 应 。② 经皮 给药 治 疗 作用 于 疾 病 的相常规治疗 的基 础上 加用 电超 导经皮 给药 治疗 , 治疗方 法采 用河 南 三 浪 医疗 器 材 有 限公 司提 其
供 的 S J 0 型 治 疗 仪 , 中药 饮 片粘 贴 于 肺 俞 穴 或 L. 1 0 将
肺部 听诊 哕音 密集处 , 处方 组成 : 鱼腥草 、 银花 、 金 板蓝 根、 杏仁 、 桔梗 、l J 贝等 , 控释剂 、 l 加 透皮 剂 。治疗参 数 : 温度 3 ℃一 3 ℃, 5 8 时间 2 5分钟 ; 龄 小 于 7个 月 的患 年 儿强 度 为 6 年 龄 在 1— 1 月 的患 儿 强 度 为 7 , 1 5个 。去 除电极 过后 , 片保 留 4 6小 时 , 贴 — 每天 一次 , 病程 5 —7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62例临床分析

中 图分类 号 :R 5 7 3 . 3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7 — 0 5 0 4 — 0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 ,步伐 的加快 ,胃炎患者 的人数 也 日益 增多 ,加之 患者对 胃炎的一贯忽视 ,不及时采取相 关有效 治疗 ,也就 造成 了慢性 胃炎。临床上慢性 胃炎是 由各种 因素导致 的胃黏膜慢性炎
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的病理性平衡产生改变,免疫系统紊乱得以纠正口 】 。
本组资料显示 ,观察组骨髓抑 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 降 ,白细胞 、 血红蛋 白等指标上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0 . 0 5 ),说 明患者对 化疗 的耐受性有所增 强 ,而在治疗 后的T 淋 巴细胞亚群 比例 比较上 , 观察组 明显高于对 照组 ,或提示参芪扶正注射 液起到了保护机体免疫
总 的有 效率 为 9 6 . 6 %,由此 可 见 中药治疗 慢性 胃炎的 临床疗 效 非常 显著 。结论 按 照 中药 治疗 的方 法对慢 性 胃炎 患者进 行疗 治 ,治愈率 非 常 高 ,复发率 较低 ,副作 用 相对减 少 ,是 一种很 好 的治疗 方 法,对 于广 大医院 可以推广 使 用。
平详 见下表 1 。 3讨 论
定程度地抑制化疗药物的骨髓毒性反应,这符合化疗增效减毒的发
展趋势 。从 细胞学检 测来看 ,参芪扶 正注射液 能促进 T 淋 巴细 胞亚群 C D 4 + 增殖 ,不过对C D 3  ̄ 、C D s +  ̄ I ] 作用不 明显 ,提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 T 淋巴 细胞亚群有选择性促进作用 ,使久病后的患者机体内存在的各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方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借鉴实习医院以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11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辅以中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经1 个疗程的有效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9%(50/55),其中以完全缓解(21 例)和显著缓解(18例)为主,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43/55),以显著缓解(11 例)和部分缓解(19 例)为主,二者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采取中西医合的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57-01慢性胃炎(chornic gastritis,CG),是消化内科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或萎缩性性病变,。
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性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组织重建,最终导致不可逆的为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1]。
临床症状表现多为胃脘胀满或胀痛、嗳气、嘈杂、食欲不振、消瘦等。
该病在中医学上属于痞满、嘈杂、胃痛等病症范畴。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西医用药治疗,但效果不佳,易复发。
借鉴实习医院自2011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借鉴实习医院2011 年6 月至2013 年12月于确诊的11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临床研究资料。
随机分为2组。
其中对照组55例,男性30 例,女性25 例,平均年龄(49.1±6.3)岁,平均病程(2.6±0.7)年,浅表性胃炎34 例,萎缩性胃炎19 例,采用西医治疗方案;研究组55 例,男性28 例,女性27 例,平均年龄(50.4±7.2)岁,浅表性胃炎31例,萎缩性胃炎24例,平均病程(3.1±1.1)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口服维酶素片。
疗程均为3个月。
观察用药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6.5%。
结论: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此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男性更为多见[1]。
临床上以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为主要表现。
病理特点为胃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多瘀”之说,脾胃阴虚,因虚致瘀,是其病理的根本。
本病发病缓慢,病程长,西医治疗疗效不佳,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在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延缓、阻止及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防止癌变等方面效果显著。
笔者运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 年1 月~2010年6 月来我院就诊且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
其中,治疗组男39 例,女29例;年龄25~71 岁,平均46.5岁;病程最长19年,最短5个月,平均病程8.5年。
对照组男38 例,女30例;年龄26~72 岁,平均47.5岁;病程最长21年,最短6个月,平均病程9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胃脘痛、胃脘胀、嗳气、纳差、泛恶、反胃等。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口服维酶素片治疗,1.6 g/次,每日3次。
治疗组根据健脾益气和养阴活血的中药原理,药方如下:党参、黄芪、茯苓各20 g、麦冬、白芍、蒲公英各15 g、鸡内金、半夏、川楝子、延胡索、桂枝各10 g、砂仁6 g、三七(冲服)2 g。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及慢性胃炎80例临床观察

3 1 疗效标准 . 参照 文 献 J 。治 愈 :临 床症 状 (胃腕 痛 、嗳 气 、吐
2 1 对照组 .
给常规西药 治疗 :①奥美拉 唑胶囊 口服 ,每
酸)消失 ,胃镜下溃疡 消失 或瘢 痕期 ,黏膜 红 白相间 ,充
血 、糜 烂 消 失 , 随 访 一 年 未 复 发 ;显 效 :临 床 症 状 ( 胃腕
lg O 、砂仁 9 、延胡索 1g g 5 、良姜 lg O 、炙甘草 6 。 g 2 2 2 3 脾 胃阴虚型 ... 延胡索 lg O 、杭芍 1 g 5 、川楝子 lg O、
床常见病 、多 发病 。笔 者从 医二 十几年 来 ,运 用疏 肝理 气 法 配合西药治疗该病取得满 意疗 效 ,现报道如下 。
吴 洁
昆明 6 0 0 5 10 云南省昆 明市昆玻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 ,云南
【 摘
要 】 目的 :观察疏肝理气法配合西药治疗 胃溃疡 及慢性 胃炎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8 0例患 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 与对照组各 4 0
例,对 照组 采用西 药常规 治疗 ,治疗组 在西药 治疗 的基础上把疏肝理 气药物加入不同 证型的胃病中 ,连续治疗 3月,观察临床症状 、胃镜 下溃疡愈合率 。结 果:两组疗效 比较 ,差 异有显著性 意义 ( 0 0 ) P< . 5 ,两组总有效率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 .5 ,治疗组均优于 P O0 )
腕痛 、嗳气 、吐酸 )无 变化 ,胃镜下 溃疡无 变化 ,黏膜 相
无变化 。
入不同证型 的胃病 中。
221 疏肝 理气 方药 .. 柴 胡 1g 5 、杭 芍 1 g 5 、延 胡 索 1g 5、
3 2 治 疗 结 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75例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胃炎患者共56例,根据其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本研究经治疗3个月后痊愈23例(30.67%),显效31例(41.33%),有效17例(22.67%),无效4例(5.33%),总有效率为94.67%。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关键词] 中医辨证;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粘膜慢性炎症,主要病因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自身免疫、饮食及环境因素有关,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胃部灼热感、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学将之归属于“胃脘痛”、“胃痞”、“痞痛”范畴[1]。
目前虽有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本文采用中药治疗慢性胃炎7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为我院2009年06月~2011年1月住院的慢性胃炎患者共75例,男︰女为0.83︰1(33/42),年龄(49.57±11.58)岁。
均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胆汁返流性胃炎23例,萎缩性胃炎12例,胃窦炎21例,疣状胃炎19例;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64例。
病程6月~7年,平均病程13.5个月。
1.2诊断标准症见:食少,乏力,胃脘隐痛,痞闷不舒或口苦,嘈杂灼热,大便干结或粘腻不爽,舌红苔黄腻或舌偏红少,津脉弦
细或弦滑。
均经胃镜及胃黏膜组织检查证实。
胃镜下观察:轻型胃炎以胃粘膜红白相间为主,或皮疹麻疹样改变,较重型或重型者以胃粘膜充血、水肿、粘膜表面有较多分泌物以及可见散在的粘膜下出血点或粘膜糜烂等[2]。
1.3治疗方法治疗前对患者做全身评估,按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肝胃郁热型、胃络瘀阻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诊治,制定适合患者的中药治疗方案。
(1)肝胃不和型:柴胡、厚朴、枳壳、旋复花、佛手、香附、川芎、半夏各10g,白芍、代赭石各20g,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30g,生姜、炙甘草各6g,焦三仙15g,大枣3枚。
(2)胃阴不足型:沙参、乌梅、石斛、生地、枸杞玉竹各15g,麦冬、槟榔、川楝子、当归各10g,甘草6g,白芍、百合、半支莲、蒲公英各20g,黄连5g。
(3)肝胃郁热型:蒲公英30g,丹皮、浙贝、郁金、山栀、青皮、香附、川楝子、陈皮各10g,地丁草、丹参各20g,黄连5g。
(4)胃络瘀阻型:蒲公英、半支莲各20g,丹参、赤芍各20g,枳壳、三柴胡、当归、生地、炒蒲黄、香附各10g,红花、桃仁、酒制大黄各6g。
(5)脾胃湿热型:酒制大黄5g,黄芩、黄连、半夏、槟榔、龙胆草各10g,丹参、地丁草各20g。
(6)脾胃虚寒型:炙黄芪30g,生姜10g,白芍、地丁草、蒲公英各20g,党参15g,半夏、茯苓、陈皮、白术、乌药10g,炙甘草、木香、桂枝、砂仁各5g,大枣5枚。
上述方剂每日l剂,水煎分2次温服,2周为1个疗程[3]。
2疗效标准
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停药3个月做胃镜检查,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
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hp检测呈阴性,胃镜检查显示病灶已消失。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hp检测呈阴性,胃镜检查显示病灶好转但未完全消失。
有效:通过治疗,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但没有前者明显,hp检测呈阴性,胃镜检查显示病灶无明显变化。
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hp检测呈阴性,胃镜检查与治疗前无变化或加重[4]。
3结果
3.1临床疗效经治疗3个月后痊愈23例(30.67%),显效31例(41.33%),有效17例(22.67%),无效4例(5.33%),总有效率为9
4.67%。
3.2不良反应头晕6例、恶心4例、皮疹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4讨论
慢性胃炎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性疾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吐酸、痞满”范畴,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脾胃是后天之本、水谷之海,大部分患者均由于情志失调、饮食积滞、五味腥膻、感受外邪等,日久失治而致脾胃虚损,致脾胃运化失常,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发生慢性胃炎。
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嗳气臭腐、痞闷嘈杂等证候。
胃镜下见胃粘膜发生炎症性改变或萎缩性改变,西医证实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措施[4]。
本研究病例其中幽门螺
杆菌(hp)感染者有64例,占85.33%。
慢性胃炎的病机关键是脾胃气虚,寒湿气滞,针对慢性胃炎的特点本研究根据病情演变,分阶段采取健脾和胃、理气导滞、益气养阴行消的治疗方案,标本兼治[5]。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中以黄连、大黄、黄柏、黄芩、蒲公英、地丁草、龙胆草、白花蛇舌草、半支莲、山楂、乌梅等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杀灭作用较强。
白术、茯苓、木香能调节肠管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党参能增强免疫,改善消化道功能;半夏、砂仁可促进胃肠蠕动;陈皮可抑制胃肠平肌痉挛,缓解痉痛;半夏、陈皮亦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液分泌,促进胃排腔及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半夏还具有降低胃液游离酸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6]。
通过临床观察,本研究经治疗3个月后痊愈23例(30.67%),显效31例(41.33%),有效17例(22.67%),无效4例(5.33%),总有效率为94.67%。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本研究提示中药治疗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能提高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耐受性良好,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兆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9.
[2]李儒文.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的思路与方法[j].吉林中医药,2006,26(2):12-13.
[3]洪钰芳,李虹虹,秦亮甫.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90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9):21-22.
[4]李鸿燕.小柴胡汤为主治疗慢性胃炎86例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2006,26(10):20.
[5]王美林.黄连清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5,23(8):1539.
[6]姚永莉、张万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所与治疗[j].新医学,2005,36(12):7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