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第十七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分子标记: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

分子标记的特点:1、遗传多态性高;2、在基因组中大量存在且均匀分布;3、稳定性、重现性好;4、信息量大,分析效率高

第一节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原理

一、分子标记的类型

1、以DNA-DNA杂交为基础的DNA标记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简称RFLP标记;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标记,简称VNTR标记;原位杂交,简称ISH

2、基于PCR的DNA标记:1)单引物PCR标记;2)双引物选择性扩增的PCR标记;3)通过克隆、测序来构建特殊双引物的PCR标记。

3、基于PCR与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相结合的DNA标记。分为两类:限制性酶切片段的选择性扩增,如AFLP;PCR扩增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如CAPs

4、基于单核苷多态性的DNA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简称SNP

二、主要分子标记

1、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1ymorpam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1980,Bostein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不同个体的基因组DNA后,含有与探针序列同源的酶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

(1)RFLP标记的原理

基因组DNA序列上的变化:碱基替换、插入、缺失或重复造成某种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 )酶切位点的增加或丧失以及内切酶酶切位点间DNA片段变化

(1)RFLP标记的分析步骤

(2)RFLP分析探针

单拷贝或寡拷贝

探针来源:cDNA克隆;基因组克隆(Random Genome);PCR克隆(3)RFLP标记的特点

优点:①数目几乎无限;②共显性;③可以利用现有探针,具有种族特异性;④RFLP标记遍及全基因组;⑥重复性好

缺点:成本较高;一个探针只能产生一个多态位点;需要许多克隆探针;所需DNA量大(5~15μg);易造成环境污染

2、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1990,Williams通过PCR扩增染色体组DNA所获得的长度不同的多态性

DNA片段。

如随机排列的寡聚脱氧核苷酸单链引物( 10个核苷酸)。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lis等(1985)PCR反应:变性、复性、延伸。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结合的特异性。

RAPD与经典的PCR反应的区别:①引物;②反应条件;③扩增产物AP-PCR(Arbitrarily prim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任意引物PCR;引物长度与一般PCR反应中的引物相当;开始阶段退火温度较低

DAF(DNA amplification fingerprinting):DNA扩增指纹;引物长度比RAPD更短,为5~8个核苷酸;DAF复性和延伸常用同一种温度

(2)RAPD标记的特点

优点:1)可检测未知序列的基因组DNA;2)引物无种族特异性;3)RAPD技术简单;4)单个引物可产生几个多态位点;5)通过克隆测序可转化成SCAR(特异序列扩增区域标记);

缺点:1)再现性差;2)显性遗传;3)存在共迁移问题

3、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1993, Zabeau marc和Vos pieter是对限制性酶切片段的选择性扩增。(1)AFLP标记的原理:基因组的DNA进行双酶切;人工接头连接;PCR反应的引物;凝胶电泳

限制性酶:酶切频率较高的限制性酶(frequent cutter),产生易于扩增基因组DNA。酶切频率较低的限制性酶(rare cutter),限制扩增模板DNA片段的数量。

AFLP扩增数量由酶切频率较低的限制酶在基因组中的酶切位点数量决定。

AFLP分析的基本步骤:1)限制性核酸酶双酶切基因组DNA;2)DNA 片段两端连接上特定的接头;3)选择扩增;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5)凝胶转移,干胶处理;6)自显影;(荧光标记、银染)

(2)AFLP标记的特点

优点:1)数目和种类很多;2)一次PCR反应可检测多个遗传位点;3)AFLP分析模板用量少;4)分辨率高;5)假阳性低,可靠性高;6)AFLP标记多数为显性;

缺点:分析成本高;DNA的纯度及内切酶质量要求也比较高;甲基化敏感酶易产生假假阳性。

4、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1987,Nakamura生物基因组内有一种短的重复次数不同的核心序列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简称VNTR(小卫星(minisatellites、微卫星(microsatellites)

简单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一类由1—6个碱基组成的基序(motif)串联重复而成的DNA序列。

(1)SSR标记的原理:微卫星DNA两端的序列是相对保守的单拷贝序列。根据微卫星DNA两端的单拷贝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每个位点的微卫星DNA序列,通过电泳分析核心序列的长度多态性。

建立SSR标记的一般程序:①建立基因组DNA的质粒文库;②设计并合成探针,筛选重组克隆;③阳性克隆DNA插入序列测序;④根据SSR两侧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⑤PCR扩增;⑥凝胶电泳检测

(2)SSR标记的特点:1)数量几乎无限,检测出多态性的频率极高;2)检测一个单一的多等位基因位点。3)多数为共显性标记;4)重复性高,稳定可靠;5)需DNA样品量少,对DNA质量要求亦不苛刻;

使用SSR技术的前提是需要知道重复序列两翼的DNA序列。

ISSR标记:相邻SSR区域内的引物去扩增中间的单拷贝序列。引物设计采用2-4个核苷酸序列为基序(motifs),以其不同重复次数再加上几个非重复的锚定碱基。

小卫星(minisatellites)标记:核心序列长度为10-60bp,常用Southern 杂交方法检测。用小卫星做探针,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基因组DNA杂交,检测其多态性。

5、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cation Region)特异序列扩增区域标记:

一般步骤:RAPD分析;克隆片段两端测序;设计长为18~24bp的引物;PCR扩增检测

优点、:高的重复性;共显性遗传

6、CAPS(Cleaved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Sequence-tagged Site)切割扩增多态序列标签位点技术,又称PCR-RFLP

基本步骤:特定引物PCR扩增;PCR扩增产物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酶切产物凝胶电泳检测

CAPs标记的优点:①引物与限制酶组合非常多;②CAPS标记呈共显性;③所需DNA量极少;④结果稳定可靠;⑤操作简便、快捷;

7、STS(Sequence-tagged Sites)序列标签位点,简称序标位:指基因组中长度为200—500bp,且核苷酸顺序已知的单拷贝序列,可采用PCR 技术将其专一扩增出来。

引物来源:RFLP单拷贝的探针序列;微卫星序列;表达基因序列;YAC或cosmid插入末端序列

8、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 )表达基因的部分序列,突出优点:共显性遗传。很容易在不同组合的遗传图谱间进行标记的转移,且是沟通植物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中介。

9、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引物17-18个碱基,包括13-14个碱基的核心区域(5’的10-11个碱基为填充区,随后正向为CCGG,反向为AATT),核心区域后为3个选择碱基。

SRAP的特点:优点:1)每一反应可得大量多态位点;2)不需克隆任何序列,引物可用于不同生物;3)便利、简单;4)重复性好;5)PCR产物可直接测序。

10、SNP(simp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遗传密码的单碱基差异。基因组中每隔1000个碱基就存在一单碱基差异。

一般通过对PCR产物、基因组文库、表达序列标签(EST)文库测序而获得。

特点:数量大。

第二节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

一、遗传图谱的构建

1、作图群体的建立

(1)亲本的选配:亲本选择的原则:亲本间的DNA多态性丰富;亲本纯度高;杂交后代可育。

(2)群体的类型

重组近交系群体(RIL ):RIL群体是杂交后代经过多代自交而产生的一种作图群体,通常从F2代开始,采用单粒的方法建立。常自交6-7代。

DH群体:单倍体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二倍体。

近等基因系群体:一组遗传背景相同或相近,只在个别区段存在差异的株系。

(3)群体的大小:构建分子标记骨架连锁图可用小群体150单株或家系。

2、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连锁图谱构建的理论是染色体的交换和重组。

重组型配子的最大比例为50% ,变化0-50%。重组率可用来表示遗传图距,图距单位用厘摩(centi-Mergan, cM)表示,1cM的大小大致符合1%的重组率。

图谱制作的统计学原理

1 两点测验:两位点存在连锁(r<0.5)的概率与不连锁的概率

(r=0.5)比。概率之比可用似然比统计量来表示:似然函数L()

L(r)/ L(0.5) log10L(r)/ L(0.5)=LOD 为确定两位点之间存在连

锁,一般要求似然比大于1000,即LOD>3;而否定连锁的存

在,则要求似然比小于100,即LOD<2。

②多点测验

交换干涉与作图函数

交换干涉:一个位置上所发生的交换会减少其周围另一个单交换的发生。

干扰的程度可用符合函数C表示。C=实际双交换/ 理论双交换= 实际双交换 / R1R2

作图函数:图距x与重组率间的关系。Kosambi作图含数:X=

(1/4)Ln(1+2r)/(1-2r)

当r=0.2时,x=21.2cM。

3、标记基因型检测:检测作图群体的个体(株系)的分子标记基因型

4、图谱构建软件:利用DNA标记数据,通过作图软件构建连锁图谱。

5、饱和DNA标记连锁图谱的制作

遗传图谱的饱和度:指单位长度染色体上已定位的标记数。

染色体连锁框架图的标记间的平均间隔在不大于20cM;主基因定位标记间的平均间隔在10-20cM;一般QTL定位标记间的平均间隔在10cM以下;基因克隆标记间的平均间隔在1cM以下。

二、基因定位

1、质量性状的基因定位

(1)近等基因系分析

(2)分离群体分组混合分析

2、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数量性状的基因座(QTL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

(1) QTL定位方法

1)基于标记的分析方法

均值差检测法:检验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数量性状均值的差异,若差异显著,则表明标记与QTL连锁。

性状标记回归法:将个体的数量性状表型值对单个标记或多个标记的基因型进行回归分析。性状-QTL回归法:将个体的数量性状表型值对假

设存在的某个或某些QTL的基因型进行回归分析。

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Lander & Bostein (1989) 提出,用被检QTL两侧相邻的连锁标记来推测个体QTL的取值概率。

性状-QTL-标记回归法:用被检区间以外的部分或全部标记作为回归模型中的余因子来消除其他QTL或遗传背景的影响。

复合区间作图(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多区间作图(multiple interval mapping)

2)基于性状的分析方法:分离群体分群分析法、选择性基因型分析法

3、QTL定位软件

4、QTL精细定位

1)单个QTL的精细定位

2)全基因组QTL的精细定位

第三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1、前景选择:对目标基因的选择称为前景选择(foreground selection)。Hospital & Charcosset (1997)提出,可靠性取决于标记与目标基因的连锁程度。

2、背景选择:对基因组中除了目标基因以外的其他部分(遗传背景)的选择。Hospital & Charcosset (1997)提出

3、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基因渗入(gene transgression):将供体亲本中的有利基因(目标基因)转移或渗入到受体亲本的遗传背景中。

二、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1、单QTL回交转移

2、多性状多QTL聚合

3、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

染色体步行(chromosome walking):以一个被克隆特定的标记作为探针去筛选基因文库中所有DNA片段,

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进展、影响

因素及其发展策略

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进展、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策略

选择是育种中最重要环节之一,传统育种方法是通过表现型间接对基因型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方法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等许多缺点。最有效的选择方法应是直接依据个体基因型进行选择,分子标记的出现为这种直

接选择提供了可能。借助分子标记达到对目标性状基因型选择的方法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assisted selection,MAS),包括对目标基因跟踪即前景选择 (foreground selection)或正向选择,和对遗传背景选择(background selection),也称负向选择。背景选择可加快遗传背景恢复速度,缩短育种年限和减轻连锁累赘的作用。

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 的主要进展

近年来基因组研究的迅速发展为许多农作物提供了大量分子标记技术和多种多样的检测手段,使得MAS 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已成为现实,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因聚合 (gene pyramiding)

作物的有些农艺性状(抗病等)表达呈基因累加作用,即集中到某一品种中同效基因越多则性状表达越充分。基因聚合 (gene pyramiding) 就是将分散在不同品种中的优良性状基因通过杂交、回交、复合杂交等手段聚合到同一个品种中。在这一过程中,一般只考虑目标基因(前景)选择而不进行背景选择。

最成功的例子是抗病基因聚合。在水稻抗白叶枯病上,Huang 等(1997)运用MAS 技术分别将2~4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4,xa5、xa13和Xa21 聚合到同一水稻(Oryza sativa) 品种中。在水稻抗稻瘟病上,Hittalmani 等(2000)选用3个含单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分别两两杂交,从F2 代选到含有两个抗性基因的植株,然后将各含两个抗病基因的单株继续聚合杂交,从F2 代选到了同时含有Pil/Piz-5/Pita 的改良单株。在小麦抗性基因聚合上,王心宇等(2001)利用与白粉病抗性基因 Pm2、Pm4a、Pm8 和Pm21 紧密连锁的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和 SCAR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标记进行 MAS,选到分别聚合两个抗性基因的植株。

此外,柳李旺等(2003)将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0-613-2R 与转Bt 基因抗虫棉R019 (轮回亲本)杂交、回交产生BC2 群体。利用 CMS 恢复基因 Rf1 紧密连锁的3个 SSR (single soquence repeats) 标记和Bt 基因特异的STS (sequence tagged site) 标记进行MAS,培育出聚合有 Rf1 和 Bt 基因抗虫棉恢复系。

1.2 基因转移 (gene transfer)

基因转移 (gene transfer) 或称基因渗入 (gene transgression) 是指将供体亲本中有用基因(即目标基因)转移或渗入到受体亲本遗传背景中,从而达到改良受体亲本个别性状的目的。育种过程中将分子标记技术与回交育种相结合,可以快速地将与分子标记连锁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品种中,在这一过程中可同时进行前景和背景选择。

Chen 等(2000)以IRBB21 为供体材料,对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明恢63’进行MAS 改良,找到4个与Xa21 紧密连锁的PCR 标记。其中RGl03、248 与Xa21 共分离,C189、AB9 分别在Xa21 两侧0.8 cM 和3.0 cM 处,并且选用了标记间最大图距不超过30 cM 均匀分布于每条染色体的128个RFLP 标记用于背景选择。通过两代正向选择和负向选择,将导入片段限定在3.8 cM 以内。在 BC3F1 代的250个抗性单株中,运用 RFLP 标记选择到2株除目标区域外遗传背景完全恢复为‘明恢63’的个体,自交一代后运用标记248选出基因型纯合的抗病单株,从而得到改良的‘明恢63’。彭应财等(2003)和童海军等(2003)选育出抗病(Xa21)审定组合协优218和Ⅱ优8220。王春明等(2003)利用抗叶蝉基因 Grh2 的CAPS (cleaved auplified plfmorphism sequence) 标记,选出聚合抗叶蝉基因的水稻重要中间材料。Liu 等(2003)应用MAS 技术将抗稻瘟病基因Pil 回交转到‘珍汕97’中,得到背景恢复达97.01%的抗病材料。王新望等(2000)利用3个SCAR 标记对5Bphlb 。单体进行MAS,仅3个世代就获得了3个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phlb 中间育种系,大大缩短小麦育种年限,加快了育种进程。夏军红等(2002)通过MAS 与传统选育相结合的手段,将玉米 (Zay mays) S 组 CMS 恢复主效基因 Rf3 进行有效转移,选出新型的恢复系 MO17 (Rf3) 和 HZ85 (Rf3)。

1.3 数量性状的 MAS

作物大多数农艺性状(如产量、品质、抗逆性等)表现为数最性状遗传特点,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往往缺乏明显对应关系,表达不仅受生物体内部遗传背景较大影响,还受外界环境条件和发育阶段影响。对这些性状运用MAS,育种者可以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环境直接根据个体基因型进行选择,既可以选择到单个主效 QTL (quantitative traitloci),也可以选择到所有与性状有关的微效位点,从而避开了环境因素和基因间互作带来的影响。虽然数量性状的操作较质量性状困难得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

Stuber (1995)通过 MAS 技术,在回交过程中同时进行前景选择和背景选择,把定位与产量有关的玉米 QTLs 分别从 Tx303 和 Oh43 转移到B73 和 Mo17 两个自交系中,结果表明由这两个新改良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比对照杂交种增产15%以上。沈新莲等(2001)用2个RAPD (random an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标记和1个 SSR 标记对一高强纤维主效 QTL 进行 MAS,提高了棉花纤维强度。研究者们利用 SSR 标记将产量相关的QTL 从野生稻转入栽培稻(Brondani et al.,2002;邓启云等,2004)。此外在作物的品质、抗性等数量性状的改良上均有较好的应用(Walker et al.,2002;Zhou et al.,2003;Dholakia et al.,2003;Zhou et al.,2003)。

2 影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 的因素

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影响MAS 选择效率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标记与基因 (QTL) 之间的距离、目标性状的遗传率、群体大小和性质、选用分子标记数目以及标记与基因(QTL) 的连锁相等是重要因子。

2.1标记与连锁基因 (QTL) 间的连锁程度

前景选择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标记与目标基因的连锁强度,标记与基因连锁得愈紧密,依据标记进行选择的可靠性就愈高。若只用一个标记对目标基因进行选择,则标记与目标基因连锁必须非常紧密,才能达到较高正确率。在理论上,在 F2 代通过标记基因型 MM 选择目标基因型QQ 的正确概率P 和标记与基因间重组率r 有如下关系:P=(1-r)2,若要求选择 P 达到95%以上,则 r 不能超过2.5%,当 r 超过10%时,则P 降至81%以下。如果用两侧相邻标记对目标基因进行跟踪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正确率。在单交换间无干扰的情况下,在F2 代通过标记基因型 M1M1 和 M2M2 选择目标基因型 QQ 的 P 值和 r 有如下关系:P= (1-r1)2(1-r2)2/[(1-r1)(1-r2)+r1r2]2,即使r1、r2 均达20%时,同时使用两个标记 P 值仍然有88.5%。潘海军等(2003)在水稻 MAS (Xa23) 中,用单标记RpdH5 和RpdS1184 的准确率分别为9l.10%和87.13%,同时使用这两个标记MAS 准确率则达99.0%,可见双标记选择效率比单标记高。

此外,重组值r 也影响到由该标记位点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遗传方差的大小r值越小,遗传方差越大,数量性状的选择效率越高(Dudley,

1993)。

2.2 性状的遗传率

性状的遗传率极大地影响MAS 选择效率。遗传率较高的性状,根据表型就可较有把握地对其实施选择,此时分子标记提供信息量较少,MAS 效率随性状遗传率增加而显著降低。在群体大小有限的情况下,低遗传率的性状MAS 相对效率较高,但存在一个最适大小,在此限之下MAS 效率会降低,如在0.1~0.2时,MAS 效率会更高,但出现负面试验频率也高一些 (QTL 检测能力下降等)。因此利用 MAS 技术所选性状的遗传率应在中度(0.3~0.4)会更好(Moreau et al.,1998;Berloo et al.,1999)。

2.3 群体大小和性质

群体大小是制约MAS 选择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MAS 群体大小不应小于200个。选择效率随着群体增加而加大,特别是在低世代,遗传率较低的情况下尤为明显(Hospital et al.,1997a;Moreau el al..1998)。所需群体数的大小随QTL 数目的增加呈指数上升。计算机模拟表明:遗传率为0.1时,转移5个QTL 较2个所需群体将增加8倍 (Zhou et al.,2003)。

群体连锁不平衡性越大,MAS 效率就越高。由两个自交系杂交产生的 F2 群体,其连锁不平衡性往往最大,因而其 MAS 效率也较高。

2.4 选用分子标记数目和类型

理论上标记数越多,从中筛选出对目标性状有显著效应的标机会就越大,因而应有利于MAS,事实上,MAS 效率随标记数增加先增后减。MAS 效率主要取决于对目标性状有显著效应的标记,因而选择时所用标记数并非越多越好。Gimelfarb 和 Lande (1994)的研究表明,利用6个标记时,MAS 效率明显高于3个标记,但用12个甚至更多时,MAS 效率在低世代时反而降低,在高世代时增幅很小。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标记时,存在一个最适标记密度,在此之上则相对效率降低。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当每条染色体上标记数增加到6个以上时效率降低 (Moreau et al.,1998),最优距离为20 cM (Hospital et al.,1997a)。

沈新莲等(2001)用2个RAPD 标记和1个SSR 标记进行纤维强度QTL 辅助选择,比较显性标记和共显性标记之间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之间选择差异后,认为共显性SSR 标记(可有效地剔除杂合基因型)对以加性/隐性为主遗传的 QTL 进行 MAS 效果会更好。

2.5 显性标记的相位

对质量性状的选择,无论目标基因是否显隐性,均需选择到纯合植株,但显性标记无法鉴定纯合与否。Haley 等(1994)研究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普通花叶病毒 (BCMV) 隐性抗性基因 (bc-3) 两 RAPD 标记一个相引 (M1,1.9 cM ),另一个相斥连锁 (M2,7.1 cM )时,用 M1 选择到纯合抗病、杂合体、纯合感病比例分别是26.3%、72.5%、1.2%,而用M2 分别是81.8%、18.2%、0,据此提出相斥相显性 RAPD 标记不论对显性还是隐性基因均可极大提高选择效率。由此可预见用相斥相的显性SCAR 标记跟踪目标基因比相引相应更有效。

2.6 世代的影响

在早代(BC1)变异方差大,重组个体多,中选机率大,因此背景选择时间应在育种早期世代进行,随着世代的增加,背景选择效率会逐渐下降 (Chen et al.,2000)。在早期世代,分子标记与 QTL 的连锁非平衡性较大,随着世代的增加,效应较大的 QTL 被固定下来,MAS 效率随之降低 (Hospital et al.,1997a;Luo,1998)。

2.7 控制性状基因 (QTL) 数目

模拟研究发现随着 QTL 增加,MAS 效率降低。当目标性状由少数几个基因(1~3)控制时,用标记选择对发掘遗传潜力非常有效,然而当目标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时,由于需要选择世代较多,加剧了标记与QTL 位点重组,降低了标记选择效果,在少数QTL 可解释大部分变异的情况下,MAS 效率更高(吴为人等,2002)。

2.8 控制数量性状 QTL 的划分、定位及其效应分布

QTL 的准确发现和对其效应无偏估计(unbiased estimates of QTL effects) 有助于 MAS 效率提高 (Willcox et al.,2002)。QTL 精确定位取决于分子连锁图谱的饱和度以及对QTL 性状的准确度量,可利用永久

分离群体通过反复试验精确定位QTL。Bohn 等(2001)提出用CV (cross validation) 和 IV (validation with an independent sample) 分析方法对 QTL 效应和标记 OTL 遗传方差进行无偏估计。

互作大小直接影响着 MAS 效率。在特定条件获得的 QTL 分子标记连锁关系在不同年份间表现会不一致,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表型鉴定也可能会造成QTL 不一致。—般在不同年份间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均能检测到的 QTL 的效果较好。

基因型对QTL 检测有较大影响,杂交早代植株基因型是杂合的.随着自交代数增加,许多位点趋于纯合,在早代选择的植株到高代表现会与原先表现不一致,应重新估价和筛选分子标记(Hospital et al.,1997a)。同一性状在不同群体间甚至不同群体大小间的QTL 不一致,这些因素均影响 QTLs 检测并影响 MAS 的效率 (Moreau et al.,1998)。实践中,沈新莲等(2001)在棉花纤维强度 MAS 改良过程中,QTL 在不同遗传背景、不同分离世代中稳定遗传,效应稳定,取得了理想结

果。

低遗传率(0.3)时,QTLs 效应分布呈几何分布较呈均等效率高,但庄高遗传率时二者间差异不大(Berloo et al.,1998;吴为人等,2002)。

2.9 选择强度和 QTLs 的遗传方式和相位

在高选择强度下,常规选择更易丢失有利基因,MAS 效率随着选择强度升高而增加(Berloo et al.,1998)。显性作用随着世代增加而降低,因此显性遗传 QTLs 的 MAS 效率高。当对多个 QTL 进行选择时,相引连锁比相斥连锁MAS 效率高(吴为人等,2002)。此外,Chen 等(2000)发现用标记进行消除连锁累赘时,两代单交换选择效率比一代双交换高,成本小。在低遗传率(<0.3),一类错误(假阳性)提高对MAS 效率反而有利 (Hospital et al.,1997a)。在中等或较低选择强度下,目标基因(QTL) 周围染色体区段由较远端标记控制更有效(Hospital et al.,199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传统的育种主要依赖于植株的表现型选择 (Phenotypieal selection)。环境条件、基因间互作、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等多种因素会影响表型选择效率。例如抗病性的鉴定就受发病的条件、植株生理状况、评价标准等影响;品质、产量等数量性状的选择、鉴定工作更困难。一个优良品种的培育往往需花费7~8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如何提高选择效率,是育种工作的关键。 育种家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不断探索运用遗传标记来提高育种的选择效率与育种预见性。遗传标记包括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与分子标记。棉花的芽黄、番茄的叶型、抗TMV的矮黄标记、水稻的紫色叶鞘等形态性状标记,在育种工作中曾得到一定的应用。以非整倍体、缺失、倒位、易位等染色体数目、结构变异为基础的细胞学标记,在小麦等作物的基因定位、连锁图谱构建、染色体工程以及外缘基因鉴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许多作物难以获得这类标记。生化标记主要是利用基因的表达产物如同工酶与贮藏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因型差异。它们在小麦、玉米等作物遗传育种中得到应用。但是它们多态性低,且受植株发育阶段与环境条件及温度、电泳条件等影响,难以满足遗传育种工作需要。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分子标记,目前已在作物遗传图谱构建、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标记定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品种指纹图谱及纯度鉴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分子标记辅助选

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育种更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一节分子标记的类型和作用原理 一、分子标记的类型和特点 按技术特性,分子标记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DNA标记技术,主要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标记);第二类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应)为基础的各种DNA指纹技术。PCR是Mullis等(1985)首创的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体外酶促反应,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PCR技术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的特异结合。PCR反应分变性(denaturation)、复性(annealling)、延伸(exten—sion)三步(图17—1)。变性指的是通过加热使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双链解离形成单链DNA的过程;复性(又称退火)是指当温度降低时,单链DNA回复形成双链的过程,由于模板分子结构较引物要复杂得多,而且反应体系中引物DNA大大高于模板DNA,容易使引物和其互补的模板在局部形成杂交链;延伸是指在DNA聚合酶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底物及Mg2+存在的条件下,在聚合酶催化下进行以引物为起始点的5'-3'的DNA链延伸。以上三步为一个循环,每一循环的产物可以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经25~30个循环后,介于两个引物之间的特异DNA片段得到大量的复制,数量可达2×106-7拷贝。按照PCR所需引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与QTL定位在鸡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与QTL定位在鸡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畜禽基因组研究计划相继开展,分子标记的研究与应用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这为准确地评价畜禽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新的机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也越来越受到育种学家的广泛关注,并且目前已用于生产实践,对提高经济效益和育种效率起到了大的推动作用。而对鸡的染色体上QTL定位工作也有了迅猛的发展,成为动物基因定位工作中一个异常活跃的领域。对鸡数量性状的研究也已发展为直接将研究目标指向各个数量性状位点,借助各种遗传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从而将影响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定位于特定的染色体区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与QTL定位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本文主要综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与QTL定位在鸡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鸡;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QTL定位 1.引言 鸡的许多经济性状属数量性状,该类性状的发生受到2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每对等位基因没有显性与隐性的区别,而是共显性的。这些等位基因对该数量遗传性状形成的作用微小,所以也称为微效基因(minor gene),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目前随着QTL 研究的深入,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数量遗传学的内容,成为新兴的分子数量遗传学的主体,也必将对畜禽的育种改良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开创动物育种的新纪元。 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2.1 相关概念 Stam(1986)提出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可对生物有机体的基因组进行标记,利用标记基因型能非常准确地估计数量性状的育种值,以该育种值为基础的选择,称为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Lander 和Thompson(1990)定义标记辅助选择,为把分子遗传学方法和人工选择相结合达到性状(traits)最大的遗传改进,人们进一步将MAS定义为以分子遗传学和遗传工程为手段,在连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育种原理和方法,实现性状最大的遗传改进。 2.2 常用分子遗传标记及应用 目前常用于家禽遗传育种的分子遗传标记主要有:(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2)DNA指纹(DNA fingerprint,DFP);(3)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sms DNA,RAPD);(4)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5)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另外随着仪器的改善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也发展了很多新型、高效的检测突变的方法。下面主要介绍目前家禽遗传育种中常用的分子遗传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第六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选择是育种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所谓选择,是指在一个群体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基因型。但在传统育种中,选择的依据通常是表现型而非基因型,这是因为人们无法直接知道个体的基因型,只能从表现型加以推断。也就是说,传统育种是通过表现型间接对基因型进行选择的。这种选择方法对质量性状而言一般是有效的,但对数量性状来说,则效率不高,因为数量性状的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即使是质量性状,有的也可能会因为表型测量难度较大或误差较大而造成表型选择的困难。另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每一性状都有其特定的表现时期。许多重要的性状(如产量和品质)都必须到发育后期或成熟时才得以表现,因而选择也只能等到那时才能进行。这对于那些植株高大、占地多、生长季长的作物,特别是果树之类的园艺作物,显然是非常不利的。总之,传统的基于表型的选择方法存在许多缺点,效率较低。要提高选择的效率,最理想的方法应是能够直接对基因型进行选择。 分子标记为实现对基因型的直接选择提供了可能,因为分子标记的基因型是可以识别的。如果目标基因与某个分子标记紧密连锁,那么通过对分子标记基因型的检测,就能获知目标基因的基因型。因此,我们能够借助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的基因型进行选择,这称为标记辅助选择(MAS)。这是分子标记在育种中应用的最主要方面。 第一节质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如前所述,传统的表型选择方法对质量性状一般是有效的, 86

因为质量性状的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通常存在清晰可辨的对应关系。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对质量性状的选择无须借助于分子标记。但对于以下三种情况,采用标记辅助选择可提高选择效率:(1)当表现型的测量在技术上难度很大或费用太高时;(2)当表现型只能在个体发育后期才能测量,但为了加快育种进程或减少后期工作量,希望在个体发育早期(甚至是对种子)就进行选择时;(3)除目标基因外,还需要对基因组的其它部分(即遗传背景)进行选择时。另外,有些质量性状不仅受主基因控制,而且还受到一些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易受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类似数量性状的连续变异。许多常见的植物抗病性都表现为这种遗传模式。这类性状的遗传表现介于典型的质量性状和典型的数量性状之间,所以有时又称之为质量-数量性状。不过,育种上感兴趣的主要还是其中的主基因,因此习惯上仍把它们作为质量性状来对待。这类性状的表型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基因型,所以按传统育种方法,依据表型对其主基因进行选择,有时相当困难,效率很低。因此,标记辅助选择对这类性状就特别有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大豆孢囊线虫病抗性的标记辅助育种(Y oung 1999)。 本节首先介绍质量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基本方法(前景选择和背景选择),然后介绍它们在育种上的应用(基因聚合和基因转移)。 一、前景选择 对目标基因的选择称为前景选择(foreground selection; Hospital and Charcosset 1997),这是标记辅助选择的主要方面。前景选择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标记与目标基因间连锁的紧密程度。若只用一个标记对目标基因进行选择,则标记与目标基因间的连锁必须非常紧密,才能够达到较高的正确率。假设某标记座位(M/m)与目标基因座位(Q/q)连锁,重组率为r,F1代基因型为MQ/mq,其中Q为目标等位基因,亦即要选择的对象。由于M 87

介绍qtl及标记辅助选择等基本的概念Euphytica (2005)

Euphytica(2005)142:169–196 DOI:10.1007/s10681-005-1681-5C Springer2005 An introduction to markers,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mapping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crop improvement:The basic concepts B.C.Y.Collard1,4,?,M.Z.Z.Jahufer2,J.B.Brouwer3&E.C.K.Pang1 1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Biology,RMIT University,P.O.Box71,Bundoora,Victoria3083, Australia;2AgResearch Ltd.,Grasslands Research Centre,Tennent Drive,Private Bag11008,Palmerston North, New Zealand;3P.O.Box910,Horsham,Victoria,Australia3402;4Present address:Plant Breeding,Genetics and Biotechnology Division,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IRRI),DAPO Box7777,Metro Manila,Philippines;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bcycollard@https://www.360docs.net/doc/c016850214.html,) Received11July2004;accepted2February2005 Key words:bulked-segregant analysis,DNA markers,linkage map,marker-assisted selection,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QTL analysis,QTL mapping Summary Recognizing the enormous potential of DNA markers in plant breeding,many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s and plant breeding institutes have adopted the capacity for marker development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 However,due to rapid developments in marker technology,statistical methodology for identify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and the jargon used by molecular biologists,the utility of DNA markers in plant breeding may not be clearly understood by non-molecular biologists.This review provides an introduction to DNA markers and the concept of polymorphism,linkage analysis and map construction,the principles of QTL analysis and how markers may be applied in breeding programs using MAS.This review has been speci?cally written for readers who have only a basic knowledge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or plant genetics.Its format is therefore ideal for conventional plant breeders,physiologists,pathologists,other plant scientists and students. Abbreviations:AFLP:ampl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BC:backcross;BSA:bulked-segregant analysis; CIM: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M:centiMorgan;DH:doubled haploid;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IM:sim-ple interval mapping;LOD:logarithm of odds;LRS:likelihood ratio statistic;MAS:marker-assisted selection;NIL: near isogenic lines;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RAPD:random ampli?ed poly-morphic DNA;RI:recombinant inbred;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microsatellites);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ed region;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TS:sequence tagged site Introduction Many agriculturally important traits such as yield,qual-ity and some forms of disease resistance are controlled by many genes and are known as quantitative traits(also ‘polygenic,’‘multifactorial’or‘complex’traits).The regions within genomes that contain genes associated with a particular quantitative trait are known a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The identi?cation of QTLs based only on conventional phenotypic evaluation is not possible.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s that created opportunities to select for QTLs was initia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DNA(or molecular)markers in the1980s. One of the main uses of DNA marker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has bee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nkage maps for diverse crop species.Linkage maps have been utilised for identifying chromosomal regions that contain genes controlling simple traits(controlled by a single gene)and quantitative traits using QTL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第一节 分子标记的类型和作用原理 遗传标记是指可以明确反映遗传多态性的生物特征。 在经典遗传学中,遗传多态性是指等位基因的变异。 在现代遗传学中,遗传多态性是指基因组中任何座位上的相对差异。 在遗传学研究中,遗传标记主要应用于连锁分析、基因定位、遗传作图及基因转移等。 在作物育种中,通常将与育种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用来对目标性状进行追踪选择。 在现代分子育种研究中,遗传标记主要用来进行基因定位和辅助选择。 1、形态标记 形态标记是指那些能够明确显示遗传多态性的外观性状。如、株高、穗型、粒色等的相对差异。 形态标记数量少,可鉴别标记基因有限,难以建立饱和的遗传图谱。 有些形态标记受环境的影响,使之在育种的应用中受到限制。 2、细胞学标记 细胞学标记是指能够明确显示遗传多态性的细胞学特征。如染色体的结构特征和数量特征。 核型: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随体有无。 可以反映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染色体结构特征 带型:染色体经特殊染色显带后,带的颜色深浅、宽窄 和位置顺序,可以反映染色体上常染色质和异染 色质的分布差异。 染色体数量特征—是指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染色体数量上的

遗传多态性包括整倍体和非整倍体变异。 细胞学标记 优点:克服了形态标记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 缺点: (1)培养这种标记材料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有些物种对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耐受性差,难以获得相应的标记材料; (3)这种标记常常伴有对生物有害的表型效应; (4)观察鉴定比较困难。 3、蛋白质标记 用作遗传标记的蛋白质分为酶蛋白质和非酶蛋白质两种。 非酶蛋白质:用种子储藏蛋白质经一维或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显示的蛋白质谱带或点,确定其分子结构和组成的差异。 酶蛋白质:利用非变性淀粉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特异性染色检测,根据电泳谱带的不同来显示酶蛋白在遗传上的多态性。 蛋白质标记的不足之处: (1)每一种同工酶标记都需特殊的显色方法和技术; (2)某些酶的活性具有发育和组织特异性; (3)标记的数量有限。 4 、 DNA标记 DNA分子标记是DNA水平上遗传多态性的直接反映。 DNA水平的遗传多态性表现为核苷酸系列的任何差异,包括单个核苷酸的变异。 二、分子标记的类型及作用原理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或Marker Assisted Breeding)是利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或功能标记),在杂交后代中准确地对不同个体的基因型进行鉴别,并据此进行辅助选择的育种技术。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将基因型与表现型相结合,应用于育种各个过程的选择和鉴定,可以显著提高育种选择工作的准确性,提高育种研究的效率。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示意图 DNA分子标记相对同类技术来说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因为大部分标记为共显性,对隐性性状的选择十分有利;数量极多,应对极其丰富的基因组变异;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的DNA都可用标记分析;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无必然的连锁等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现在DNA分子标记技术也有数十种,广泛应用于遗传育种、基因组作图、基因定位、物种亲缘关系鉴定、基因库构建、基因克隆等方面。 分子标记的类型 分子标记按技术特性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DNA标记技术,主要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标记);第二类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应)为基础的各种DNA指

纹技术;第三类是一些新型的分子标记,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由基因组核苷酸水平上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包括单碱基的转换、颠换以及单碱基的插入/缺失等。 分子标记是以DNA多态性为基础,因而具有以下优点:①表现稳定,多态性直接以DNA 形式表现,无组织器官、发育时期特异性,不受环境条件、基因互作影响;②数量多,理论上遍及整个基因组;③多态性高,自然界存在许多等位变异,无需专门人为创造特殊遗传材料,这为大量重要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筛选创造了条件;④对目标性状表达无不良影响,与不良性状无必然连锁;⑤部分标记遗传方式为共显性,可鉴别纯合体与杂合体;⑥成本不高,一般实验室均可进行。对于特定探针或引物可引进或根据发表的特定序列自行合成。 各种分子标记的原理和优缺点 第一代分子标记:RFLP RFLP在20世纪70年代已被发现,是发现最早的一种分子标记。1980年,人类首先将其用于构建连锁图。 RFLP标记的原理:植物基因组DNA上的碱基替换、插入、缺失或重复等,造成某种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简称RE)酶切位点的增加或丧失是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原因。对每一个DNA/RE组合而言,所产生的片段是特异性的,它可作为某一DNA 所特有的“指纹”。某一生物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能产生数百万条DNA片段,通过琼脂糖电泳可将这些片段按大小顺序分离,然后将它们按原来的顺序和位置转移至易于操作的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用放射性同位素(如P32)或非放射性物质(如生物素、地高辛等)标记的DNA作为探针,与膜上的DNA进行杂交(即Southern杂交),若某一位置上的DNA酶切片段与探针序列相似,或者说同源程度较高,则标记好的探针就结合在这个位置上。放射自显影或酶学检测后,即可显示出不同材料对该探针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情况。对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相对较小的DNA分子,通过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分析后有可能直接检测出DNA片段的差异,就不需Southern杂交。RFLP探针主要有三种来源,即cDNA克隆、植物基因组克隆(Random Genome克隆,简称RG克隆)和PCR克隆。 优点: RFLP标记具有共显性的特点。共显性(co-dominant)标记指的是双亲的两个以上分子量不同的多态性片段均在F1中表现。它已被广泛用于多种生物的遗传分析,特别是构建植物遗传图谱。

第十七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目录 第一节分子标记的类型和作用原理 第二节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技术 第三节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第一节 分子标记的类型和作用原理 遗传标记是指可以明确反映遗传多态性的生物特征。 在经典遗传学中,遗传多态性是指等位基因的变异。 在现代遗传学中,遗传多态性是指基因组中任何座位上的相对差异。 在遗传学研究中,遗传标记主要应用于连锁分析、基因定位、遗传作图及基因转移等。 在作物育种中,通常将与育种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用来对目标性状进行追踪选择。 在现代分子育种研究中,遗传标记主要用来进行基因定位和辅助选择。 1、形态标记 形态标记是指那些能够明确显示遗传多态性的外观性状。如、株高、穗型、粒色等的相对差异。 形态标记数量少,可鉴别标记基因有限,难以建立饱和的遗传图谱。 有些形态标记受环境的影响,使之在育种的应用中受到限制。 2、细胞学标记 细胞学标记是指能够明确显示遗传多态性的细胞学特征。如染色体的结构特征和数量特征。 核型: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随体有无。 可以反映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染色体结构特征 带型:染色体经特殊染色显带后,带的颜色深浅、宽窄

和位置顺序,可以反映染色体上常染色质和异染 色质的分布差异。 染色体数量特征—是指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染色体数量上的 遗传多态性包括整倍体和非整倍体变异。 细胞学标记 优点:克服了形态标记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 缺点: (1)培养这种标记材料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有些物种对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耐受性差,难以获得相应的标记材料; (3)这种标记常常伴有对生物有害的表型效应; (4)观察鉴定比较困难。 3、蛋白质标记 用作遗传标记的蛋白质分为酶蛋白质和非酶蛋白质两种。 非酶蛋白质:用种子储藏蛋白质经一维或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显示的蛋白质谱带或点,确定其分子结构和组成的差异。 酶蛋白质:利用非变性淀粉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特异性染色检测,根据电泳谱带的不同来显示酶蛋白在遗传上的多态性。 蛋白质标记的不足之处: (1)每一种同工酶标记都需特殊的显色方法和技术; (2)某些酶的活性具有发育和组织特异性; (3)标记的数量有限。 4 、 DNA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第十七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分子标记: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 分子标记的特点:1、遗传多态性高;2、在基因组中大量存在且均匀分布;3、稳定性、重现性好;4、信息量大,分析效率高 第一节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原理 一、分子标记的类型 1、以DNA-DNA杂交为基础的DNA标记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简称RFLP标记;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标记,简称VNTR标记;原位杂交,简称ISH 2、基于PCR的DNA标记:1)单引物PCR标记;2)双引物选择性扩增的PCR标记;3)通过克隆、测序来构建特殊双引物的PCR标记。 3、基于PCR与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相结合的DNA标记。分为两类:限制性酶切片段的选择性扩增,如AFLP;PCR扩增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如CAPs 4、基于单核苷多态性的DNA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简称SNP 二、主要分子标记 1、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1ymorpam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1980,Bostein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不同个体的基因组DNA后,含有与探针序列同源的酶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 (1)RFLP标记的原理 基因组DNA序列上的变化:碱基替换、插入、缺失或重复造成某种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 )酶切位点的增加或丧失以及内切酶酶切位点间DNA片段变化 (1)RFLP标记的分析步骤 (2)RFLP分析探针 单拷贝或寡拷贝 探针来源:cDNA克隆;基因组克隆(Random Genome);PCR克隆(3)RFLP标记的特点 优点:①数目几乎无限;②共显性;③可以利用现有探针,具有种族特异性;④RFLP标记遍及全基因组;⑥重复性好 缺点:成本较高;一个探针只能产生一个多态位点;需要许多克隆探针;所需DNA量大(5~15μg);易造成环境污染 2、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1990,Williams通过PCR扩增染色体组DNA所获得的长度不同的多态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 的发展策略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的发展策略 Molecular-assisted-selection 作者: jdt5155873(站内联系TA)收录: 2006-02-25 发布: 2006-02-2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的发展策略 在表型选择有效的情况下,MAS 更适用于隐性,限性,测定困难或费用昂贵以及未成熟期鉴定性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用一定策略,降低应用成本,MAS 的作用将可得到更大发挥。 1.1 定位作图与育种同步进行 育种群体与定位群体之间的重组频率是有变化的,不一定相同,在不同群体中QTL 检测一致性低,而在同一群体不同世代中较高(Bohn et al.,2001)。研究者对目标基因进行定位是为了利用这些基因,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MAS 提高种育种效率,为大规模培育优良品系或品种创造条件,而MAS 希望使用在育种群体中与目的基因重组率仍旧较低的标记。方宣钧等(2001)建议选择杂交亲本时尽量使用与育种直接有关的材料,所构建群体应尽可能做到既是遗传研究群体,又是育种群体,这样定位与MAS 同步进行可缩短基因(QTL) 定位研究与育种应用的距离,提高育种效率和MAS 效益。 1.2 选择合适标记类型 适合于MAS 的分子标记必须符合如下几个条件:检测手段简单快捷,易于实现自动化;DNA 质量要求不高,用量少,可以同时分析大量样品;信息量大,分析效率高;多态性好,在基因组中大量存在而且分布均匀;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低。目前已经发展出十几种标记技术,比较常用有RFLP、RAPD、SSR、AFLP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CAR、STS 和CAPS 等。 理想分子标记应该是建立在PCR 技术基础上,重复性高,在广泛基因背景下都能表达,在不同研究者中能相互交换使用,并能有效跟踪目标基因的标记,如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 标记pTA248。而选用何种分子标记来进行MAS 选择,直接关系到选择效果。对于前景(目标基因)选择,所有标记技术都可以采用,但PCR 标记最佳,共显性SSR、CAPS 和STS 是首选标记,其次是SCAR。至于背景选择,应根据情况灵活选用,目前在低世代最合适的是RAPD、AFLP 和SSR 等,但在高世代AFLP 由于可检测到更多多态位点而优于其他标记。 夏军红等(2000)比较AFLP 和SSR 两种标记背景选择的相关性,发现达显著水平,结果具有同一性。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选用一种标记类型进行背景选择即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复习资料(GAU)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复习资料(GAU) 第一章 1.DNA变性:在高温或某些化学试剂作用下双链DNA分子的两条互补的单链会相互分开的过程。 2.DNA复性:当变性的外界条件消除后,互补的单链DNA又可恢复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3.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或个体细胞所具有的一套完整的基因及其调控序列。 4.显性标记:是指F1的多态性片段与其亲本之一完全相同。如RAPD, AFLP等。 5.共显性标记:是指双亲的两个以上分子量不同的多态性片段均在F1中表现,如RFLP, SSR,SCAR, ISSR, CAPs。 6.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纯化和鉴定长度为0.2—50Kb的DNA片段。应用于RAPD,RFLP,ISSR,SCAR等。 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纯化和鉴定长度为5—500bp的DNA 长度。 非变性PAGE:应用于SSR等 变性PAGE:应用于AFLP等 8.纯化后DNA浓度的确定: OD260∕OD280=1.8 纯DNA OD260∕OD280<1.8 有蛋白污染 OD260∕OD280>1.8 有RNA污染 OD260∕OD280=2.0 纯RNA OD260∕OD280<2.0 有盐,多糖等污染 9.理想分子标记需达到的要求: ①具有高的多态性 ②共显性遗传,即利用分子标记可鉴别二倍体中杂合和純合基因性 ③能明确辨别等位基因 ④除特殊位点的标记外,要求分子标记均匀分布于整个基因组 ⑤选择中性(即无基因多态性) ⑥检测手段简单,快速 ⑦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尽量低廉 ⑧在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重复性好 10.分子标记优越性 ①直接以DNA的形式表现 ②数量多,遍及整个基因组,检测位点近于无限 ③多态性高,不需要专门创造特殊的遗传材料 ④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无必然的连锁 ⑤有许多分子标记表现为共显性 11.分子标记类型 1)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DNA标记技术 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②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序列(VNTR) ③染色体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实验方法

分子标记筛选实验 DNA提取的实验仪器与耗材准备:水浴锅,高速冷冻离心机,小型离心机,预冷的异丙醇,1.5ml的灭菌eppondorf管,50 ml的灭菌离心管,70%的酒精,5M的KAc混合液,研钵,液氮,SDS抽取液,1M Tri-HCl (pH 8.0),0.5M EDTA (pH 8.0),TE (pH 8.0)( 相关试剂配法见《分子克隆》,金冬雁等,1996) 1.DNA小量提取法(SDS小量提取法) F2群体DNA采用SDS小量提取法,步骤如下: 1. 取新鲜水稻样本叶片2cm左右于1.5 eppondorf管中,加入液氮,用电钻磨碎。 2. 每管磨碎的水稻叶片中加入700ul已预热至650C 的SDS抽取液,迅速搅匀后置于650C水浴30min。 3. 加入200ul 预冷的5MKAc混合液,颠倒充分混匀,冰浴30min后,于40C 10000转离心4min,吸取上层液到另一准备好的1.5ml eppondorf管中。 4. 加入等体积预冷的异丙醇,置于-200C 30min后,40C 10000转离心4min。 5. 弃上清,加入70% 乙醇清洗,上下颠倒混匀,小型离心机快速离心弃上清,倒扣晾干(注:晾干不宜太久,反止DNA难溶)。 6. 将晾干的DNA溶于100ul TE溶液中, 40C保存备用。 2.DNA大量提取法(SDS大量提取法) 亲本DNA和突变体DNA池、正常株DNA池采取SDS大量提取法,步骤如下: 1.取每个水稻新鲜样本叶片1g,放入10ml离心管,加入液氮,用电钻磨碎。 2.加入5ml已预热至650C 的SDS抽取液,迅速搅匀后置于650C水浴20min。 3.水浴20min后加入1 ml 5MKAc混合液,上下颠倒充分混匀,冰浴20min, 冰浴期间要将离心管上下颠倒数次。 4.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室温下以3000(10000 rmp)的速度离心 3min,吸取 上清于另一准备好的50 ml离心管中。 5.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摇晃,可以看见DNA絮状沉淀。 6.用玻棒挑出DNA絮状物,用75%乙醇清洗两次,将乙醇到掉,晾干。 7.将晾干的DNA溶于500ul TE溶液中, 40C保存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