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初高中历史衔接3
初高中历史衔接

初高中历史衔接一、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重点应侧重学生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奥苏贝尔认为,“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因此,学生必须在有效地掌握初中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高中更加深入的学习。
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等构成。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从上面的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只要是围绕各个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展开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2、初中历史教学着眼于学生历史学习间接兴趣的培养初中生要学习大量的史实知识结构,如果仅靠单调的文字说明和教师的照本宣科,难以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因此,鉴于初中生还是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应通过学习内容的情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
在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红色之旅”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并且使用了大量的媒体资料,如视频、歌曲、以及照片等来具体展现史实的具体过程。
通过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高中的历史学习创造条件。
二、高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入与发展。
1、高中历史教学可以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与初中历史学习衔接由于高中历史每课的知识点较多,而且教学的重点不能再放在基本史实的传授上,因此课堂上对史实基本结构的学习可以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对初中历史知识进行回顾。
这样,如果学生形成的初中历史认知结构比较清晰稳固的话,则可以迅速地回忆起相关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2、高中历史教学也可以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来同化初中知识但是如果高中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结构不够清晰或发生遗忘,那么可以提供一个先行组织者,以同化旧知识并引出新知识。
初升高历史衔接试卷含答案

初升高历史衔接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被称为“四大发明”之首的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以下哪项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A. 科举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宗法制3.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传播文化C. 展示国威D. 探险发现5.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A. 洪秀全B. 林则徐C. 曾国藩D. 左宗棠6.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A. 孙中山B. 袁世凯C. 黄兴D. 宋教仁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是:A. 华北B. 华东C. 华南D. 西北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9.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个组织是中央文革小组的主要成员?A. 红卫兵B. 工人阶级C. 农民阶级D. 知识分子10.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开始于:A. 1978年B. 1980年C. 1984年D. 1992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年,由________皇帝创立。
12. 清朝康熙年间,统一台湾的将领是________。
13.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著名的________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都设在________。
15.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时期及其主要思想流派。
17.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
初升高暑假衔接历史讲义

初升高暑假衔接历史讲义
引言
初升高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重要阶段,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提前了解即将研究的内容,制作一份暑假衔接历史讲义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简洁明了的讲义,旨在帮助初升高学生复和了解历史知识。
一、历史背景
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2. 世界历史概述
3. 主要历史时代及其特点
二、中国古代历史
1. 夏商周时期
- 夏朝的起源与发展
- 商朝的兴盛与衰落
- 周朝的统一与繁荣
2. 秦朝
- 秦始皇统一六国
- 秦朝的政治和军事制度
- 兵马俑的发现与意义
3. 汉朝
- 初期的刘邦与高祖
- 西汉的开创者汉光武帝
- 东汉的兴起与结束
4. 其他重要的中国古代王朝- 三国时期
- 隋唐时期
- 宋朝与元朝
- 明朝与清朝
三、世界历史
1. 古希腊罗马文明
2. 中世纪欧洲
3.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4. 工业革命与现代化
5. 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影响
四、历史知识拓展
1. 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化
2.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
3. 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合作
结语
本讲义简单介绍了初升高需要了解的历史知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份讲义的学习,能够对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将来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里,同学们将会接触到更加深入的历史知识,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历史的兴趣与热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材

邻水中学初高中历史衔接教材一认识历史亲近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1)、发现、感受历史之美历史是一幅包罗万象的画卷,是人类甜酸苦辣的发展奋斗历程的浓缩,是一幅以时间为纬,以空间为经,描绘出人类生生不息,时代相延的真实画面。
这幅画卷中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景象。
有驼铃叮当,黄沙漫漫,商旅往来的丝绸之路画面。
还有郑和船队披波斩浪、远下西洋的浩荡长卷。
有希腊罗马的精美艺术,有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奇观,更有文明交融与碰撞。
历史中也有动人的情感,真挚的爱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造就了一曲《凤求凰》,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千古流传,为后人津津乐道。
历史是一首百读不厌的长诗,那是一首饱含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不断失败,不断成功中探索前进的壮歌,赞歌。
发现历史之美,你会找到历史的另一面。
感悟历史之美,能让你赏心悦目。
(2)、体会历史之博①“文史不分家”,文学与历史密不可分。
小说与历史:《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九三年》《飘》等从文学的角度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
诗词与历史: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
诗人用诗词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形象反映了太平盛世中劳苦大众凄惨生活,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是一部形象的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
②艺术与历史: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影视等都与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乐器的交流(丝路开辟后琵琶,箜篌,笳等乐器传入中原),《步辇图》(反映汉藏两大民族的友好交往),敦煌莫高窟(反映中西文明的交融),紫禁城(封建皇权达到顶峰)等。
③生活与历史:服装的变革(回鹘衣装回鹘马,旗袍,唐装,和服,西装;官服)。
饮食的变化(面食,番薯,玉米)。
居住的改变(几案,凳子)。
交通的发展(三次科技革命与火车轮船的变迁、飞机的发明)。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教案标题: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历史学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关系;2. 掌握初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3.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初中历史学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联系和区别;2. 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3. 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认识和期望。
2. 了解初中历史学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联系和区别(10分钟): - 分析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对比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关系。
3. 掌握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15分钟):- 介绍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 分析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如阅读、分析、比较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
4. 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15分钟):- 分析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如古代史、现代史、中国史等;- 介绍高中历史学科的重点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 - 引导学生对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5. 拓展与巩固(10分钟):- 提供相关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研究活动;-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探索兴趣。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期望和目标;- 学生对本节课的反思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中历史教材;2. 相关历史学科的参考书籍和资料;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问答;2. 学生的课堂笔记和思考总结;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项目;2. 鼓励学生参加历史学科相关的竞赛和活动;3. 定期组织历史学科的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
初升高历史知识衔接举例

初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比较
二、课程标准
由于纲要上第一单 元知识过于庞杂, 所以只比较第一课。
初中七上第一单元课程标准
高中第一课课程标准
史前时期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 早期中华文明:
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 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
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 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
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史料实述证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
息。
【比较结果】表面看考查的素养基本相同,但在实际学习中大有讲究。高中核心素养要求是思维含量更大,层次 更高,理解更深刻!
初升高历史知识衔接举例
2024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
成功总是眷顾那些 灵
提前有准备的人!
山 有
路
入
烟
霞
叁 贰壹
目
具
小
知
体
试
识
录
计
牛
比
划
刀
较
壹
初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初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比较
一、章节内容
初中部编版(七上)
高一《中外史纲要》(上)
比较结果: 高一教材单元知识容量大;高一上学期要学案所有中国史,而初中要用两个学年(初一+初二)。 纲要上第一课容量都要比初一第一单元容量大。
初高中衔接历史试题(5篇)

初高中衔接历史试题(5篇)第一篇:初高中衔接历史试题衡水十四中初高中衔接历史试题三1.进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钦定宪法大纲》2.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
”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A.不能维护民族权益B.农民阶级落后于时代的小农的封闭意识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手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3.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同盟会B.华兴会C.光复会D.日知会4.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的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A.《资政新篇》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有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9.中共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10.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B.开始独立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找到了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11.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初中升高中历史(通用)衔接教材(2023)全套精品

初中升高中历史(通用)衔接教材(2023)全套精品简介本教材是为了帮助初中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历史研究而设计的全套精品教材。
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的基本理解和兴趣,为他们在高中历史研究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特点- 全面性:本教材涵盖了丰富而广泛的历史知识,包括古代历史、现代历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等方面。
- 系统性: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排,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拓展地研究历史知识。
- 生动呈现:教材运用了图表、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丰富学生的研究体验。
- 互动性:教材设计了加深理解、拓展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升他们的研究效果。
教材内容本教材共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古代历史:介绍古代文明的发展,包括早期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
2. 现代历史:涵盖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如工业革命、世界大战、冷战等。
3. 中国历史: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封建社会、近代史等内容。
4. 世界历史:介绍各大洲的历史发展,包括非洲、美洲、欧洲、亚洲等。
使用建议- 学生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逐步研究,建议完成题和练以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需求,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研究效果。
- 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增强研究的趣味性和深度。
总结初中升高中历史(通用)衔接教材(2023)全套精品是一本全面、系统、生动和互动的教材,旨在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历史学习并打下坚实基础。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古代历史、现代历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建议学生按照教材的顺序学习,并通过习题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和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互动活动,提升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正文:大字叙述主题内容,小字是对正文的阐述或补充扩 展。
其他材料:图、表、史料,辅栏:知识栏、思考题等, 概括、提示重点,帮助理解,启发思考、开拓视野。 大事年表:把中外史事放在人类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下, 同时纵向展现社会各横切面的互动与流变;政治、经济、 文化三方面的内容都有,是对三门必修课的整合,帮助 学生加强对历史发展全貌的认识。必修一以政治史为主 线,以经济史、文化史等为辅。
史情不渝,学载道义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 其史.... 所以,历史作为我们民族的记忆,应该学好它。
பைடு நூலகம்
生活中的 历史 之——电影
真实的霍元甲 (1868-1910年)
真实的黄飞鸿 (1847-1924年)
真实的叶问(18921972年)
生活中的历史之——音乐
• 有关中国历史,如:《松花江上》、《曹操》、《东风破》 • 有关世界历史,如:《国际歌》、《马赛曲》、《爱在西元 前》
生活中的历史
• 除了以上,还有旅游、收藏、鉴赏等都可以 找到历史的影子。
课外:
(1)注意与政治、地理的联系,关注新闻热点。
• 文史不分家, • 政史不分家, • 史地不分家
(2)参加历史课外活动(讲座、参观访问等)
《窦娥冤》审判地点
淮阴侯——韩信
初高中历史区别:
课程结构、内容标准的区别 (1)课程结构方面 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 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 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 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诸备也要求甚高。 现有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新课程相脱节
导言: 初高中历史衔接
生活中的历史之——网络游戏
• 与中国史有关:春秋战国,完美的赤壁,真三国无双, 成吉思汗…… • 与世界史有关:帝国时代,凯撒大帝,征服美洲……
生活中的历史 之——漫画
《犬夜叉》(下图) 日本战国时期
《浪客剑心》(上图)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
生活中的历史之——武侠小说
《天龙八部》小说以宋 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 宋、辽、大理、西夏、 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 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 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 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 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 生活画卷。
(2)课程内容方面: 初中课程重中国史,轻世界史;高中中外历史权重大 致相当; 初中历史课程重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相对薄 弱。高中历史课标三足鼎立。
据统计,初中历史课标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共有 14 个单元,65个知识点。
政治史 经济史 思想文化史
40个知识点 13个知识点 12个知识点
高中历史教材的组成
特点:专题史、中外合编
必修一:政治史模块 必修二:经济史模块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模块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眸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 想与实践
高中历史教材结构
• 目录:要对全部内容及线索有一个总体把握。 • 导读、单元导言以及课前导语:分别是对该册书的主题、 该单元的内容以及每一课的内容的概括,起提纲挈领的作 用,并提示重点,引起思考。
英语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一词共同 源出希腊文historia,意为“一个人的调查记录”。
• “历者,经历也;史者,记录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 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历史和历史学
历史: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 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通常讲的历史仅指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历史学: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 其规律性的学科。
历史学是科学吗?
拿破仑教育其儿子说:世上只有一门真正的学问,那就是 历史。
中国古代史都是帝王将相的家谱,正史都是靠不住的。 ——鲁迅
“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胡适
常听有的高一学生说: “我们的初中历史课生动活泼,课后也不 怎么需要做题目,我的历史成绩非常好,经常 得高分。进入高一后历史一学就会,但是一用 就错,一放就忘,这是为什么?高中历史真难 学!”
如何学习高中历史?
1.明确课标要求(这是每节课的重点以及思维的方向) 2.做好课前预习(根据老师的预习提纲,掌握本课要求记 忆史实、概念、线索、规律) 3.保证听课效果(参与课堂、掌握知识、获取信息、探求 方法、提高兴趣) 4.完成课后作业(积极思考、思维碰撞、合作学习、共同 进步) 5.巩固知识,形成网络 6.运用知识,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