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法浓缩蛋白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2023年甲醇蛋白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甲醇蛋白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甲醇蛋白行业市场调查报告甲醇蛋白是一种由生物酶法和分离技术获得的高纯度蛋白质产品,其具有丰富的氨基酸组成和良好的生物活性。

甲醇蛋白在医药、农业生产、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甲醇蛋白行业进行市场调查,探讨其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一、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据统计,全球蛋白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000亿美元。

其中,甲醇蛋白在蛋白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快的增长速度。

甲醇蛋白主要应用于医药领域,如药物研发、生物制药、临床诊断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医药领域对甲醇蛋白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此外,甲醇蛋白还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如动物饲料、肥料和农药等。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农业领域对甲醇蛋白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另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甲醇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会逐渐增加。

甲醇蛋白可以用于制作高蛋白的食品,如蛋白粉、蛋白饮料、蛋白营养棒等。

总体而言,甲醇蛋白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竞争格局与主要企业目前,全球甲醇蛋白行业竞争格局比较稳定。

主要的甲醇蛋白生产企业包括:Abcam、Promega、CST、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市场渠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国内市场上,甲醇蛋白行业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水平有限,产品质量和外观差异不大。

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主要还是依靠价格和服务进行竞争。

三、市场推广与发展策略要在甲醇蛋白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 加强技术研发。

企业应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大研发投入。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2. 拓宽市场渠道。

企业应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

可以与医药公司、农业公司、食品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市场。

2023-2028全球及中国大豆浓缩蛋白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3-2028全球及中国大豆浓缩蛋白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3-2028全球及中国大豆浓缩蛋白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28全球及中国大豆浓缩蛋白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一、市场概述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日益关注,大豆浓缩蛋白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胆固醇的植物性蛋白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大豆浓缩蛋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本报告将对2023年至2028年全球及中国大豆浓缩蛋白行业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投资前景。

二、行业发展态势1. 全球市场发展态势2017年至2019年,全球大豆浓缩蛋白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2020年至2022年,受全球大豆产量增加、消费升级以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等因素影响,全球大豆浓缩蛋白市场规模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

预计2023年至2028年,全球大豆浓缩蛋白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XX亿美元。

2. 中国市场发展态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国。

2017年至2019年,中国大豆浓缩蛋白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0年至2022年,受国内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提升的影响,中国大豆浓缩蛋白市场快速增长。

预计2023年至2028年,中国大豆浓缩蛋白市场将保持较高速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XX亿元。

三、市场竞争格局分析1.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全球大豆浓缩蛋白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美国ADM公司、Cargill公司、宝洁公司以及中国的新农开发集团等。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2.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中国大豆浓缩蛋白市场竞争同样激烈,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合生元集团、农夫山泉、中粮集团等。

这些公司通过利用国内资源优势、加强研发能力、提升品牌形象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

四、投资前景分析1. 市场机遇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大豆浓缩蛋白市场前景广阔。

在全球范围内,大豆浓缩蛋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呈现出较大增长空间。

乳清蛋白浓缩物细分市场调研报告

乳清蛋白浓缩物细分市场调研报告

未来竞争格局变化趋势预测
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随着国内外厂商的不断发展壮大,乳清蛋白浓缩物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厂商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 量和技术水平,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国际合作与兼并收购将继续发生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乳清蛋白浓缩物厂商将继续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同时兼并收购事件 也将不断发生。
品牌定位
明确品牌定位和目标受众,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口碑营销
鼓励满意的客户分享购物体验和产品评价,形成良好口碑传播。
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展示企业社会责任感,提升品牌美誉度。
合作伙伴关系建设
与优质供应商、渠道商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提升品牌影响力。
07
价格波动趋势及影
响因素剖析
历史价格回顾及波动原因分析
成本变动对价格影响程度评估
01
乳清蛋白浓缩物成本变动主要体现在原材料、生产、运输等环 节,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大。
02
原材料成本上涨对乳清蛋白浓缩物价格影响较大,通常会导致
产品价格相应上涨。
生产、运输等环节的成本变动也会对乳清蛋白浓缩物价格产生
03
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供需关系变化对价格走势预测
02
针对乳清的质量控制应包括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及重金属等有害物 质限量等方面的检测。
03
同时,企业应关注乳清的可持续性发展,积极推广环保、节能的生产 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04
通过与供应商共同推动乳清的绿色生产,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绿色供 应链管理,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03
产品研发与创新进
01
市场概述与发展趋

乳清蛋白浓缩物定义及分类

叶蛋白提取实验报告

叶蛋白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蛋白的提取原理和方法;2. 掌握植物叶蛋白提取的实验步骤;3. 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叶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叶蛋白(Leaf Protein,LPC)是一种从新鲜植物叶片中提取的高质量浓缩蛋白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叶蛋白提取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蛋白质在不同溶剂、不同pH 值、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以及分子大小和形状差异,将蛋白质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食盐、乙醇、氢氧化钠、硫酸铵、离子交换树脂等;2. 实验仪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pH计、分光光度计、滤纸等。

四、实验方法1. 叶蛋白粗提(1)将新鲜植物叶片洗净,晾干,剪碎;(2)将剪碎的叶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器搅拌30分钟;(3)将搅拌好的溶液过滤,得到滤液;(4)将滤液用食盐沉淀,静置一段时间;(5)取上清液,用乙醇沉淀,静置一段时间;(6)取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得到叶蛋白粗提物。

2. 叶蛋白精提(1)将叶蛋白粗提物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0;(2)将调节pH值后的溶液用硫酸铵沉淀,静置一段时间;(3)取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得到叶蛋白精提物。

3. 叶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蛋白含量。

将叶蛋白精提物溶解于适量的缓冲溶液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蛋白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蛋白粗提效果通过实验,得到叶蛋白粗提物的得率为 5.0%。

叶蛋白粗提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杂质较多。

2. 叶蛋白精提效果通过实验,得到叶蛋白精提物的得率为3.2%。

叶蛋白精提物的纯度较高,蛋白质含量为85.0%。

3. 不同提取方法对叶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1)食盐沉淀法:食盐沉淀法是叶蛋白粗提的主要方法,通过实验发现,食盐浓度越高,叶蛋白提取效果越好;(2)乙醇沉淀法:乙醇沉淀法用于叶蛋白精提,通过实验发现,乙醇浓度越高,叶蛋白提取效果越好;(3)pH值调节:叶蛋白精提过程中,pH值调节对叶蛋白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pH 值为8.0时,叶蛋白提取效果最佳;(4)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沉淀法是叶蛋白精提的主要方法,通过实验发现,硫酸铵浓度越高,叶蛋白提取效果越好。

氨作碱性剂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

氨作碱性剂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

( c o l f o dS in e n e h oo y Ja g a iest Ja g uW u i 1 1 2 Chn S h o o ce c dT c n lg 。 in n nUnv ri oF a y, in s x 4 2 , ia) 2
Absr c :I r e o a q ie f n to lac h e c i g s y p oti on e r t y a t a t n o d rt c u r u c i na l o oll a h n o r en c c nta e b mm o a a sc ni sba i r a e ta di ng SP t o h h r c s fh e g n nd mo l yi C hr ug t e p o e so omo e i i g n zng,p ysc la h mi a h ia nd c e c lmod fc to i a in, i s r y d y e sa d S n. e r s ts we ha a c uie f c i a lo ll a hig s y p o e n p a r n s n O o Th e ul ho d t twe c n a q r un ton lac ho e c n o r t i c n e r t o c nta e whih h s be r s ub lt c a Re ol iiy,g lp o e te e r p ris,e muli n r pe i sby a d d a mo a i sf g p o r e d e m yi t ni n p o e n,h mog nii g,p ysc l n h mi a di c to nd s a r ne sa O o r ti o e zn h ia d c e c lmo f a i n a pr y d y s nd S n. a i Ke or s: lo lla hi g s ypr t n c n e ta e;a yW d a c ho e c n o o ei o c nr t mmon a;p o e n mo fc to i r t i di a i n i

大豆浓缩蛋白(SPC)

大豆浓缩蛋白(SPC)

大豆浓缩蛋白(SPC)大豆浓缩蛋白(SPC)是大豆进一步加工的产物,它与普通豆粕相比,粗蛋白含量约高出30%左右,自20世纪五十年代SPC工业化生产以来,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

1、定义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concentrate,简称SPC),是指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粉碎、去皮、浸提、分离、洗涤、干燥等加工工艺,除去了大豆中的油脂、低分子可溶性非蛋白组分(主要是可溶性糖、灰分、醇溶蛋白和各种气味物质等)后,所制得的含有70%(干基)以上蛋白质的大豆蛋白产品。

2、加工工艺流程浸提后豆粕以低温脱溶粕为佳,也可用高温浸出粕,但得率低、质量较差。

目前生产浓缩蛋白的方法有湿热浸提法、稀酸浸提法、酒精洗涤法、超滤法及膜分离法。

1)、湿热浸提法湿热浸提法由于提取出的大豆浓缩蛋白风味、色泽和功能性质差而被淘汰。

2)、稀酸沉淀法利用豆粕粉浸出液在等电点(pH4.3~4.5)状态,蛋白质溶解度最低的原理,用离心法将不溶性蛋白质、多糖与可溶性碳水化物、低分子蛋白质分开,然后中和浓缩并进行干燥脱水,即得浓缩蛋白粉。

此法可同时除去大豆的腥味。

稀酸沉淀法生产浓缩蛋白粉,蛋白质水溶性较好(PDI值高),但酸碱耗量较大、蛋白质得率较低、综合效益差。

同时排出大量含糖废水,造成后处理困难,产品的风味也不如酒精法。

3)、酒精洗涤法利用酒精浓度为60%~65%时可溶性蛋白质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酒精液与低温脱溶粕混合,洗涤粕中的可溶性糖类、灰分和醇溶蛋白质等。

再过滤分离出醇溶液,并回收酒精和糖,浆液经干燥后得到浓缩蛋白粉。

此法生产的蛋白粉,色泽与风味较好,蛋白质损失少。

但由于蛋白质变性和产品中仍含有0.25%~1%的酒精,其食用价值受到一定的限制。

4)、超滤法超滤法是一种刚开始探索的新方法,其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产品功能特性好,蛋白质得率较高,但产品无法干燥处理。

5)、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用超滤膜脱糖获得浓缩蛋白,反渗透膜脱水回收水溶性低分子蛋白质与糖类,生产中不需要废水处理工程,产品氮溶指数(NS)高。

低限度酶水解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分散性影响

低限度酶水解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分散性影响
Ab ta t sr c :Dipe so i nd d s ri n sa ii ai n o o r t i c n e tae we e d tr nai n s r i n tme a ipe so tb lz to f s y p oe n o c n r t r e e mi t o a e i td e z m ai y o y i c ls t f rlmie n y tc h dr l ssby Al aa e,Th s wo pa a tr e e t r me e s,we e su i d f rt e c a g r t d e o h h n e of d s r i n p o ri sa d mo e ulrweg tp o l sofs r t i t h i t d d g e fhy r l ss ipe so r pe te n l c a i h r f e p o e n wih t e l i oy mie e r eo d o y i.
小 ,安全性高 。Ac l e l a 酶是一种 非特 异性肽键 内切 as
解 液在 9  ̄ 5 C水浴 1 n 以钝 化蛋 白酶 , 行喷 雾干 5mi, 进
燥 , 品放入冰箱 , 产 以备分析 。
1 . 水解 度 ( .3 2 DH) 测定
酶, 主要作用于 含疏水性羟基 肽键, 因此 , 经该 酶作用
蛋 白酶 ( l ls 酶 0 )N O公司 。 A c ae a . L : OV 6
12 实验 方 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少 于 7 %( 0 干基 ) 大豆蛋 白产 品… , 包括醇 法和酸法 大豆浓缩 蛋 白。醇法大豆浓缩蛋 白(P ) 一种高蛋 SC是
1 . 水 解 前 碱 处 理 方 法 .1 2

醇法制备大豆浓缩蛋白工艺

醇法制备大豆浓缩蛋白工艺

烧碱和酸 / ( kg/ t)
300
进入冷凝器 。蒸发出来的糖
样 品
得率
蜜可以提取低聚糖和异黄酮
/%
等有效成分 ,或者进行发酵处 大豆浓缩蛋白 ≥70 理生产乙醇 ,补充车间消耗 。 大豆分离蛋白 ≥40
116 蒸汽冷凝
来自蒸发器的蒸汽进入冷凝器 ,大部分乙醇和
水被冷凝 ,少部分尾气经真空泵抽入平衡塔 ,再进入
压作用分离出部分液体 。挤压后的湿粕进入真空脱 作均可在电脑上完成 ,各种参数自动调节 ,产品质量
醇器 ,物料在脱醇器内不断地被翻动 ,均匀受热 ,在 稳定 ,降低了各项消耗 。
微负压状态下脱除粕中的乙醇 ,并调整水分至合适 2 项目投资
范围即为成品粕 。从真空脱醇器抽出来的气体 ,经 所有设备均为国产设备 ,因此投资较少 。一套
24 油料蛋白
中 国 油 脂
CH INA O ILS AND FA
TS 2008
Vo l133
No16
醇法制备大豆浓缩蛋白工艺
董 季 ,林凤岩
(济宁市机械设计研究院 ,山东 济宁 272023)
摘要 :介绍了醇法制备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 。采用本工艺产品得率 ≥70% ,粗蛋白含量 ≥ 73% ,水分 4% ~8% (可调 ) ;乙醇消耗 ≤18 kg / t,蒸汽消耗 ≤3 000 kg / t,电耗 ≤320 kW ·h / t。生 产的大豆浓缩蛋白可以替代大豆分离蛋白的大部分功用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 关键词 :大豆浓缩蛋白 ;乙醇 ;低温粕 ;脱溶 中图分类号 : TS229; TQ936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003 - 7969 (2008) 06 - 0024 - 02
2008年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醇法浓缩蛋白调研报告目录一、大豆浓缩蛋白概述 (1)1.1大豆浓缩蛋白主要成分 (1)1.2大豆浓缩蛋白主要应用 (1)二、醇法浓缩蛋白概述 (2)2.1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比较 (2)2.2醇法浓缩蛋白生产工艺及要点 (3)2.3醇法浓缩蛋白性能 (6)三、醇法浓缩蛋白国内外主要生产企业及产品 (7)3.1山东三维大豆蛋白有限公司 (8)3.2阳霖油脂集团 (9)3.3谷神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9)3.4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哈高科) (10)3.5宁波索宝 (10)3.6秦皇岛金海食品公司 (11)3.7杜邦集团 (12)四、醇法浓缩蛋白应用及市场前景 (12)一、大豆浓缩蛋白概述1.1大豆浓缩蛋白主要成分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concentrate,简写SPC)是用高质量的豆粕除去水溶性或醇溶性非蛋白部分后,所制得的含有65%(干基)以上蛋白质(N ×6.25)的大豆蛋白产品。

主要成分表见表1。

表1 大豆浓缩蛋白主要成分表项目指标项目指标粗蛋白68-72% 氮溶解指数(NSI)≥75%碳水化合物16-20% 总菌落cfu/g ≤5000/g 水分6-10% 沙门氏菌阴性/25g粗脂肪0.5-1% 大肠杆菌阴性/g粗纤维3-5% 酵母及霉菌≤100/g灰分4-6% 致病菌不得检出1.2大豆浓缩蛋白主要应用浓缩大豆蛋白具有较强的吸水、吸油性及较高的营养价值,作为食品辅料主要用于肉制品等食品生产加工,起到改善肉制品等食品的口感和营养的作用,在西方国家肉制品等食品生产业中普遍使用已有四十多年历史。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及社会发展,应用水平和范围有所扩展,大豆浓缩蛋白(SPC)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典型SPC的应用产品有粉状、粒状两种。

粉状用于食品增加蛋白质含量;粒状基本上是用来增强食品的组织结构,两种产品都能增强食品的保水性。

在肉制品中,容留肉汁、吸收脂肪,改善口感。

SPC比脱脂豆粉SPF的蛋白质含量高,这就使其广泛应用于要求蛋白质含量高及功能性好的食品中。

SPC 使产品改善风味,消除了胀气现象,由于糖份低,褐变反应少、颜色浅,这就使SPC更适宜禽类和鱼类制品中。

B、功能性浓缩蛋白(FSPC)的应用 FSPC产品可以替代奶蛋白、酪蛋白和分离蛋白(SPI)。

在肉糜制品中,由于FSPC比SPC乳化性和持水性好,在法兰克福香肠,波洛尼香肠和肉糜中广泛应用。

在肌肉制品、面包、糕饼、油炸面圈、乳制品、婴儿食品,调制咖啡、人造奶油等也被广泛应用。

FSPC与注射盐水后的肉混合形成一种稳定的乳化状态,而不吸收溶解肌球型肉蛋白。

因此,FSPC既用于干状,也可用于乳化状态加入注射盐水后的肉中,在搅拌机鼓内进行搅拌,根据肉的性能制成香肠类肉糜。

C、组织化食品浓缩蛋白(TSPC)它是原大众化组织蛋白粉(SPC)的第二代产品。

因此,使用范围明显增加。

对TSPC和膨化脱脂豆粉(TSPF)的性能作比较,TSPC有了改进,替代量明显增加。

组织化大豆浓缩蛋白与组织化大豆蛋白粉性能比较有颜色浅,风味清淡,减少了产生胀气,增加含水量,组织结构好等特点。

TSPC产品常用于块状碎肉系列,如肉禽、鱼、肉圆、肉块和其他产品。

在此系列中,(TSPC)使用十分方便,替代了成本较高的肉,清淡的风味,使肉味更浓,一般使用量在成品中占3~8%(干状)。

在肉类应用中TSPC吸水率为SPC 的3倍。

在特殊情况下,解冻肉在蒸煮过程中TSPC吸水率为SPC的2~2.5倍,能更好地与肉汁结合,提高蛋白含量,保持肉的风味。

TSPC和FSPC混合使用在预煮的块状碎肉制品中,同时加入一些SPC,可使食品效果更佳。

预煮肉属于大众食品,在许多国家都使用,同时加TSPC和FSPC的方法,使肉类加工者获得了极大效益。

同时使用2%FSPC和TSPC做出的肉饼效益可增加50%,超出使用单一TSPC产品的价值。

SPC产品不含胆固醇。

使用SPC产品和水,使肉制品产品种类增加,而成品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在一些灌制的肉制品中,胆固醇含量几乎减少一半。

D、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由于不含抗营养因子,蛋白含量比普通豆粉高,在饲料应用中可以替代鱼粉等蛋白产品,还可以作为宠物食品的配料,应用广泛,效果明显。

金海公司、三维公司在此领域做的很好。

二、醇法浓缩蛋白概述2.1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比较目前,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有乙醇浸提法、碱溶酸沉法、湿热浸提法,而国外开始应用超滤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

碱溶酸沉法是根据大豆蛋白溶于碱性溶液,而在特定pH值的酸性溶液溶解度较低的特点,去除多糖及其它低分子量物质,提高大豆蛋白纯度。

湿热浸提法是根据蛋白在加热条件下易变性,溶解度降低的特点,通过加热使大豆蛋白变性溶解度降低,然后利用水溶液提取大豆蛋白中的多糖及其它低分子量物质,提高大豆蛋白纯度。

超滤法根据大豆蛋白中蛋白分子、多糖及其它低分子量物质分子大小的差异,通过使用选择性透过超滤膜,去除多糖及其它低分子量物质,提高大豆蛋白纯度。

在上述方法中,碱溶酸沉法与超滤法生产的蛋白产品能够具有较好的蛋白溶解度,能够保持较好的功能特性,但碱溶酸沉法存在耗酸耗碱,蛋白得率低,环境污染较严重,综合效益低的缺点,而超滤法虽然具有耗能低的特点,但产品无法干燥处理。

湿热浸提法由于加热使蛋白变性,溶解度降低,不再具有特定功能,该方法已被淘汰。

乙醇浸提法根据大豆蛋白中的多糖及其它低分子量物质溶于乙醇溶液,而蛋白不溶于乙醇溶液的特点,将多糖及其它低分子量物质去除,提高大豆蛋白纯度。

乙醇浸提法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具有风味、色泽好、蛋白得率高,无污水排放的特点,但由于使用了高浓度的乙醇溶液,蛋白变性剧烈,溶解度降低,功能性差。

根据相关试验,乙醇浸提法可使大豆低温粕粗蛋白含量从58.1%提高至71.2%,但氮溶指数(NSI)从71.6%降至10%,使蛋白有效利用率降低,因此需要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处理,提高蛋白的氮溶指数(NSI)。

通过高速剪切、瞬时高温改性、超声波改性结合的综合改性工艺,可使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氮溶指数(NSI)提高至67%。

同时醇洗法生产过程中,可以回收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低聚糖等有价值的成分,可以提高大豆的综合利用价值。

国内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总体分两个阶段,前期的酸洗工艺,投入低,工艺简单,但是污染物处理难度大,如:河南开封生命蛋白厂,黑龙江富赛宝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等;近几年主要是醇法生产,今后因为环保和浓缩蛋白本身质量的要求,醇法将是浓缩蛋白的发展趋势。

如:山东三维,宁波索宝,秦皇岛金海等。

2.2醇法浓缩蛋白生产工艺及要点2.2.1基本工艺流程脱脂大豆粕→酒精浸出粕→湿粕→真空干燥→大豆浓缩蛋白酒精浸出溶液→真空浓缩→糖蜜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低温粕筛分、低温粕浸出、湿粕干燥、产品粉碎、糖浆蒸发、乙醇冷凝、乙醇精馏、乙醇除臭等8个工段。

这8个工段有机结合,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大豆浓缩蛋白,同时产品得率高、生产成本低、无“三废”排放。

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流程注:1.平刮板 2.浸出器 3.泵类 4.罐类 5.埋刮板 6.挤压机 7.埋刮板 8.绞龙 9.脱醇器10.绞龙11.一蒸 12.闪发箱13.二蒸14.三蒸15.冷凝器16.真空泵17.风机18.分离器19.冷冻机20.精馏塔2.2.2工艺要点(1)低温粕筛分低温豆粕经过计量后送至分级筛,分离出细粉,然后送至浸出车间。

(2)低温粕浸出送入浸出车间的低温豆粕在浸出器内用乙醇溶液浸出。

豆粕和乙醇逆向运动,豆粕出浸出器前用一定比例的95%的新鲜乙醇水溶液进行喷淋,然后用料溶比为1∶(3~5)的65%的新鲜乙醇水溶液进行喷淋。

豆粕中醇溶性成分和水溶性糖浆溶于液体中,液体向豆粕进料方向流动;通过浓度梯度不断增大的液体的浸泡和喷淋,尽可能多的溶解出可溶性糖类,形成稀糖浆流出浸出器,进入安全罐储存。

(3)湿粕干燥浸出后的湿粕通过埋刮板进入挤压机,通过挤压作用分离出部分液体。

挤压后的湿粕进入真空脱醇器,物料在脱醇器内不断地被翻动,均匀受热,在微负压状态下脱除粕中的乙醇,并调整水分至合适范围即为成品粕。

从真空脱醇器抽出来的气体,经过捕集器捕集粕末,再去冷凝器冷凝,不凝气体去尾气回收系统。

(4)成品粉碎成品粕输送至粕库内,用超微粉碎机粉碎成100目细粉,风送至打包间计量打包;粉碎系统采用布袋除尘器捕集粉尘,确保环境清洁。

(5)稀糖浆蒸发浸出和挤压出的稀糖浆经过过滤,除去粉末,然后经过3个蒸发器进行蒸发,使稀糖浆浓缩至65%,回收乙醇;蒸发在0.06~0.08MPa真空下进行,蒸发温度90℃。

蒸发的乙醇和水蒸汽经分离器进入冷凝器。

蒸发出来的糖蜜可以提取低聚糖和异黄酮等有效成分,或者进行发酵处理生产乙醇,补充车间消耗。

(6)蒸汽冷凝来自蒸发器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大部分乙醇和水被冷凝,少部分尾气经真空泵抽入平衡塔,再进入尾气回收系统。

冷凝器内通入循环冷水,进水温度28℃,出水温度35℃。

从冷凝器出来的水进入凉水塔进行冷却,再泵入车间循环使用;冷凝后的液体进入暂存罐,然后依据不同用途用泵打出循环使用。

(7)乙醇精馏冷凝后的低浓度乙醇打入精馏系统,首先通过乙醇加热器,加热到78℃,然后进入精馏塔,回流比为3∶1,乙醇蒸汽出塔温度78℃,此温度下乙醇和水共沸蒸馏,乙醇浓度95.57%。

出来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冷凝后的乙醇进入暂存罐,然后打入浸出器循环使用;精馏过程中在精馏塔1/3的位置定期放出一定液体,把由于长期循环进入产生的臭味物质除掉。

(8)尾气回收冷凝器出来的不凝气体进入最后冷凝器,冷凝器使用低温盐水冷却,把尾气中的乙醇全部冷凝下来,不凝气体用风机排出室外。

(9)自动控制在大豆浓缩蛋白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参数较多,各种因素相互影响。

如果某一个参数控制不当,则会影响产品质量,增加各项消耗。

为了稳定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本工艺采用全电脑自控,所有操作均可在电脑上完成,各种参数自动调节,产品质量稳定,降低了各项消耗。

2.3醇法浓缩蛋白性能2.3.1化学组成大豆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 (干基)为68%~72%。

大豆中的球蛋白在酒精溶液中基本不溶,只有很小一部分蛋白质能够溶解。

醇溶性蛋白质的Cys、Met和Trp含量显著高于球蛋白,Cys+Met在醇溶性蛋白中的含量达7.74%,几乎是原料蛋白质的3倍。

但由于醇溶蛋白所占比例甚小(3%~5%),因此,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与原料豆粕之间在氨基酸组成方面基本没有变化。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大约为其中可溶性的低聚糖占大约10%,剩下的90%为不溶性的多糖。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灰分含量为3%~7%,主要是钾和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