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

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
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

化学教学论实验

——电解质溶液实验报告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10级化教班

组:第八组

组员:王红梅(12010240089)

汪婷(12010240059)

魏琼(12010240076)

单晓燕(12010240088)

电解质溶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化学原理,电极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产物;

2、掌握离子迁移、电解水、电解饱和食盐水与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演示技能;

3、以及探究浓度、电压、电极对电解质溶液电解速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电解质溶液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定向移动,即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可以利用某些有色离子(如Cu2+ ,MnO4-等)的迁移来演示说明溶液中离子的迁移。

氯化钠溶液在直流电场作用下,阳离子(即Na+和H+)移向阴极,阴离子(即Cl-和OH-)移向阳极。

阳极反应:2Cl- - 2e==Cl2↑(氧化反应)

阴极反应:2H+ + 2e==H2↑(还原反应)

总化学反应式:2NaCl+2H2O==2NaOH+H2↑+Cl2↑

电解水的原理:阴极:4H﹢+4e﹣=2H2↑

阳极:4OH﹣-4e﹣=O2↑+2H2O

电解氯化铜溶液就是电解氯化铜本身:

阳极:2Cl--2e-==Cl2↑

阴极:Cu2++2e-==Cu

总反应方程式为:CuCl2=Cu + Cl2↑

三、实验用品

仪器和材料:自制H形管(具支的滴定管)、小烧杯、U形管、漏斗、量筒、尖嘴玻璃管、滴定管、直流稳压电源、铁架台及附件、铁钉电极、回形针电极、保险丝电极弹簧夹、导线、碳棒电极、橡皮塞、橡皮管、托盘天平小试管玻璃棒火柴酒精灯

药品:稀盐酸、1:7的硫酸、1;10的硫酸、饱和硫酸铜溶液、饱和食盐水溶液、0.3%的高锰酸钾溶液、0.1%稀硫酸酸化的硝酸钾溶液、1mol/L氯化铜溶液、酚酞试剂、淀粉碘化钾试纸、尿素。

四、实验内容

实验名

称实验操作与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及

解释

实验装置

注意事项

离子的移动1、取一只洁净的U形

管,向其中倒入含尿素的

硫酸铜溶液和高锰酸钾

溶液。该混合液的配制方

法是:在8mL饱和硫酸

铜溶液中,加入

3mL0.3%的高锰酸钾溶

液,加入2g尿素,后用

滴管细心而缓慢地向U

形管的左右管中轮流交

替的加入用稀硫酸酸化

的0.1%的硝酸钾溶液,

阳极区有

一层紫红

色溶液;而

阴极区有

一层淡淡

的蓝色溶

液,碳棒上

附有一层

少量红色

物质,而且

碳棒上有

小气泡出

在直流电场的

作用下电解质

溶液中的离子

会发生定向迁

移,即阳离子向

阴极方向移动;

阴离子向阳极

方向移动;故而

可以利用有色

离子的迁移来

说明溶液中离

子的迁移。因而

1、要待尿素完全溶解之后

再加入到U形管中;

2、加入硝酸钾溶液要左右

轮流交替的加入保证两侧

液面近乎一致,

3、刚开始加入时要使硝酸

钾沿U形管壁缓慢流下,

这样可以保证液面清晰;

4、电极要能触及到电解

质溶液,电压为25V;

5、所用硝酸钾溶液浓度要

小;

使其高度各约为4cm左右。

2、在距离分界面1cm 处插入碳棒电极,接通电源,电压调至25V, 10min 后,观察U形管中的现象。现。阳极区液面聚

合大量的水合

铜离子。阴极区

聚合大量的

MnO-4

6、硫酸铜溶液易水解,配

制硫酸铜溶液时要酸化。

电解饱和食盐水1、在U形管中注入饱和

食盐水约50ml,分别插

入铁钉,碳棒做电极,铁

钉与电源负极相连,碳棒

与电源正极相连,电解前

在阴极区滴入两滴酚酞

溶液,用于检验阴极区的

产物。2、接通低压直流

电源20V,几分钟后,观

察到阴极区的溶液变为

红色,用湿润的淀粉碘化

钾试纸检验阳极区的气

体,观察现象。

阴极区溶

液立刻变

成粉红色,

阳极区支

管口放出

的气体可

使湿润的

淀粉碘化

钾试纸变

蓝。

阴极区的碱性

增强,生成的

Cl2使碘化钾试

纸变蓝,阴极

H+不断变为H2

所以使0H-相对

量增多使酚酞

显红色,

2KI+Cl2==2KCl

+I2,阴极区产生

H2,点燃发出

“噗”的响声。

注意不能将阴极和阳极的

电极接反了。

电解氯化铜溶液1、在U形管中注入用稀

盐酸酸化的1mol/L的

CuCl2溶液约3/4管,插

入碳棒做电极,接通直流

电源,阳极既有气体产

生,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

试纸放在管口处检验阳

极产生的气体。2、电解

2-3min,停止实验,取出

阴极的碳棒,观察电极已

镀上一层红色的铜。

阳极产生

的气体可

使淀粉碘

化钾试纸

变蓝;阴极

碳棒上有

红色的铜。

阳极

2Cl--2e-==Cl2↑

阴极

Cu2++2e-==Cu

阳极产生Cl2与

KI充分反应使

其变蓝;阴极碳

棒上析出铜。

1、配制CuCl2溶液时需

先加入几滴稀HCl,这

样可以防止CuCl2水

解。

2、用一个烧杯固定U形

管。

电解水电极(1)打开活塞和止水夹,

从漏斗注入1%氢氧化钠

溶液于H形管中,调节

液面高度至零刻度处,接

通直流电源,调节电压至

12V并观察电解速率。通

电约2—3分钟后,关闭

电源。打开两管活塞,放

出产生的气体再调节液

面高度至零刻度处。

(2)重新开启电源调,

进行电解,并开始计时,

1.通入电

压后,电解

反应现象

明显,电极

表面有大

量气泡产

生,且电压

为24V时

比电压为

12V时反

应更为剧

烈。

2.用带火

阴极:

4H﹢+4e﹣=2H2

阳极:

4OH﹣-4e﹣=O2

↑+2H2O

1、装置时,注意将管壁

有刻度

的一侧面向自己,这样便

于读取数据。实验前,要

在活塞处涂上凡士林,切

记在孔的两侧涂少许就

足够了,以免将孔堵塞而

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2、

装好后,打开水电解器两

侧活塞,使其与大气相

通。从漏斗处倒入溶液,

尽量使倒入的两溶液液

面相平并且在零刻度处。

10分钟后关闭电源。仔细观察阴阳两极产生气体的情况。记录两极气体的体积,关闭止水夹,打开活塞,用小试管收集阴极区产生的气体,在酒精灯上点燃,做爆鸣实验。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阳极尖嘴口处,观察现象。再在24V电压下进行电解,操作步骤同上。(3)换回形针做电极,分别在12V与24V的电压下做对比实验,步骤同上。比较铁钉与回形针作电极时电解速率的快慢。(4)分别用(1:10)与(1:7)的硫酸作电解质溶液,保险丝做电极,重复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星的木条

检验阳极

区气体时,

木条复燃,

说明阳极

区产生了

氧气;用小

试管收集

阴极区产

生的气体,

做爆鸣实

验,发出爆

鸣声,说明

产生了氢

气。

3、塞好活塞后再通电压。

4、产生的H2与O2在水中

有一定的溶解度,会影响

实验结果。所以,记时前

先接通电压电解几分钟

使产生的H2与O2在溶液中

达到饱和后,关闭电源,

放出气体再重新开启电

压进行电解,同时记下电

解时间。5、每次电解前

要将电极打磨6、切记阴、

阳两极不能互换。

电解材料电解质浓度电压

V 电解时间

min

V

H2

V

O2

V

H2/ O2

铁片NaOH 1% 12V 10 2.9 1.4 2.07

24V 6.8 3.3 2.06 回形针NaOH 1% 12V 10 2.6 1.2 2.17

24V 5.3 2.6 2.04

保险丝H

2SO

4

1:7

12V

10

6.2 2.7 2.3

24V 16.3 8.0 2.1

保险丝H

2SO

4

1:10

12V

10

5.2 2.4 2.2

24V 13.3 6.5 2.0

五、思考题

1. 向溶液中加入尿素的作用?是否可用其他物质代替?

答:1、加入尿素的作用是增加溶液的比重,使混合液和硝酸钾界面更加清晰;2、可以用其他物质代替,需满足的条件是:a.非电解质;b.与KMnO4和CuSO4均不反应;c.溶于水;d.无色物质,如蔗糖可以作为代替物。

2.在做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为什么要向溶液中加入用稀硫酸酸化过的0.1%的硝

酸钾溶液,而且要左右轮流交替的加入?

答:第一,选择1%的硝酸钾溶液的原因有三点:①硝酸钾溶液没有颜色,便于观察有色离子的移动;②硝酸钾溶液不参与电解;③1%的硝酸钾溶液密度比较小,可以使界面保持清晰。

第二,由于电解作用,会使得铜离子移动到1%的硝酸钾溶液中,铜离子易水解形成氢氧化铜絮状沉淀,为此需要进行酸化抑制其水解。而用稀硫酸是因为硫酸根离子不参与电解。

第三,轮流交替在U型管中加入1%的硝酸钾溶液的目的是为了让两边液面一样高,便于观察离子移动。

3.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为什么在阴极区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会变为红色?

答:阴极区因H+发生电解反应而被消耗,故OH-浓度增大,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

4.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为何碳棒作阳极,铁片作阴极?

答:因为在酸性条件下:Fe2++2e-=Fe,?=-0.409V ,在碱性条件下

Fe(OH)2+2e-=Fe+2OH-,?=-0.877V,在阳极区:4OH-= O2+ H2O+

4e-,?=+0.401V,Cl+2e=2Cl;?=+1.3583V。

若用铁作阳极,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条件下,都是电极本身放电,即电极本身参与了反应而被消耗,因此,电解时往往用惰性导电材料作为阳极。

5.分析电解水,所得H2和O2比例偏离2:1的因素?

答:电解水,所得氢气和氧气体积比值偏离2:1主要是由于氧气体积偏低,造成氧气体积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副反应所造成的:

阴极:2H2SO4 ==2H+ + 2HSO4―

阳极:2H+ +2e―=H2

H2S2O8+ H20=H2SO4 + H2SO5

H2SO5 + H20=H2SO4 + H2O2

阳极处所生成的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里比较稳定,不易分解出氧,所以氧气的体积就偏低了。第二个原因就是氢气与氧气在水溶液中有一定的溶解度。1体积水可溶解0.02体积的氢气,0.03体积的氧气,氧气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6.电解水时采取什么措施,使得体积比接近2:1?

答:○1由于H2和O2在都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记时前应该先接通电源电解几分钟左右,使H2和O2在溶液中达到饱和,打开活塞,放出所产生的气体,然

后再进行后续电解;○2每次电解时都必须将电极打磨;○3读数时一定要准确,视线与液体凹液面平行。

7.探索电解水时电解质溶液浓度和电压的最佳条件?

答:根据记录的数据,比较几种不同材料作电极,不同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水产生气体的体积,可以清楚的看出,当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时(即都是

1%的NaOH(aq)),电压为24V,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更接近理论值。

当电极相同时,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同,电压相同时,浓度小的实验结果更接近理论值,适宜浓度为:1:10的HSO4;

当电极相同,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而电压不同时,电压大的实验结果更接近理论值,适宜电压:24V.

实验反思

在这次实验准备过程中,由于四个电解实验,每个实验都只做了一遍,导致在给学生讲解实验时,以及解决一些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时,并没有及时,正确,妥善地处理好。

由于一些粗心,在做电解饱和氯化铜的试验时,电极的正负装反了,导致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现象。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齐心协力,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将团队精神发挥得很好,我们互相学习,在本次试验过程中受益很大。

电解质溶液实验总结:

(一)、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在做离子迁移的实验时,我们强调在滴加KNO3溶液时要轮流交替的沿U型管壁滴加但有的同学还是悬空滴加,甚至有个别同学边加边振荡。

2、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有个别小组把装置还没有装好就加电解质溶液,导致溶液洒在实验桌上。

3、在检验阴、阳极产物时,把产物弄混,检验不出现象。

(二)、预习报告中出现的问题:

1、预习报告中有些同学还在写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只需实验准备小组同学写,其他人不需要写。

2、做完实验后个别同学没有完善预习报告中的实验现象。

(三)、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

1、实验时所用KMnO4溶液是0.3%的,但大多数同学写的是0.5%。

2、很多同学没有把电解水的实验步骤写完,只写了电解NaOH溶液,没有写换电极、换电解质溶液的过程。

3、有个别同学在实验现象与现象解释后写的是同上。

4、实验装置图只画一个,其他的不画,写的是同上。

5、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

7、有些同学没有写实验总结和实验反思。

总的来说大家的实验报告完成的不错,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大的问

题。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小组的实验也比较成功的完成。

电解质紊乱试题及答案

电解质紊乱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三基三严培训:临床补液(2016-01-14)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75分) 1.高热患者易发生()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细胞外液显着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C.循环衰竭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C.蛋白含量D.酸硷度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 %~2%%~4% %~6%%~8%%~10% 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A.高渗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液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竞赛辅导练习电解质溶液 i.已知同温同浓度时①H CO3比H2S电离度大,②H2S比HCO3-电离度大,则下列反应不 2 正确的是 A Na2CO3+H2S=NaHCO3+NaHS B Na2S+H2O+CO2=NaHS+NaHCO3 C 2NaHCO3+H2S=Na2S+2H2O+2CO2 D 2NaHS+H2O+CO2=Na2CO3+2H2S ii.向NaCN的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NaCN水解程度增大的是 ①NaOH ②NaCN ③NH4Cl ④Na2CO3⑤H2O ⑥HCN ⑦HCl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①③⑤ D ③⑤⑦ iii.物质的的浓度、体积都相同的NaF和NaCN溶液中,离子总数的关系正确的是(已知HF 比HCN易电离) A NaF=NaCN B NaF>NaCN C NaF<NaCN D 无法确定 iv.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升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的阴离子数目最多的是 A KCl B Mg(OH)2 C Na2CO3 D MgSO4 v.等体积的下列溶液,阴离子的总浓度最大的是 A 0.2mol/L K2S B 0.1mol/L Ba(OH)2 C 0.2mol/L NaCl D 0.2mol/L (NH4)2SO4 vi.0.01mol/L的Na 2HPO4溶液中存在如下的平衡:HPO42-H++PO43-,且溶液的pH 值大于7,现欲使溶液中的HPO42-、H+、PO43-的浓度均减小,则加入下列物质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加盐酸 B 加石灰 C 加烧碱 D 加水稀释 vii.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并维持温度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的pH值增大 B 溶液的pH值减小 C 溶液中的Ca2+总数减少 D 溶液中的Ca2+总数增加 viii.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晶体析出②[Ca(OH)2]增大③pH不变 ④[H+][OH-]的积不变⑤[H+]一定增大 A ①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⑤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给出质子后变成碱,碱接受质子后成酸,酸=碱+质子,此式中右边的碱是左边的酸的共轭碱,左边的酸是右边的碱的共轭酸。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两性物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传递反应。超酸是指酸性比普通无机酸强106~1010倍的酸。魔酸(HSO3F—SbF5)是已知最强的超酸,它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许多物质(如H2SO4)在魔酸中可获得质子(即质子化)。 ix.NH3的共轭酸是 A NH4+ B NH2- C HCONH2 D -NH2 x.下列物质中不具有两性的是 A NH3 B NaHCO3 C H2O D Na3PO4

实验八电解质溶液微型实验

实验八电解质溶液(微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可溶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离解平衡及其移动。 3.了解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及其移动。 4.学习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微型仪器的使用以及pH试纸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5.加深对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等概念的理解,并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及性质检验。 二、实验原理 根据测定溶液pH,可确定溶液的酸碱性。pH>7的溶液显碱性,pH<7的溶液显酸性,pH=7的溶液显中性。 往弱电解质的解离子平衡系统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则解离子平衡向生成弱电解质的方向移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这个效应叫做同离子效应。根据同离子效应,解离理论认为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所组成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外来酸或外来碱起缓冲作用,即当加入少量酸或碱时,此混合溶液的PH基本上保持不变,这种溶液叫缓冲溶液。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未溶解固体与溶解后形成的离子间存在着多相离子平衡。如果设法降低上述平衡中某一离子的浓度,使离子浓度的乘积小于其浓度积,则沉淀就溶解。反之,如果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由于同离子效应,会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 如果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都能与加入的某种试剂(沉淀剂)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沉淀的先后次序取决于沉淀剂浓度的大小。所需沉淀剂离子浓度较小的先沉淀,较大的后沉淀。这种先后沉淀的现象叫做分步沉淀。只有对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可按它们的溶度积大小直接判断沉淀生成的先后次序;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生成沉淀的先后次序需计算出它们所需沉淀剂离子浓度的大小来确定。利用此原理。可将某些混合离子分离提纯。 使一种难溶电解质转化为另一种更难溶电解质,即把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过程,叫做沉淀的转化。因此,可以把一种沉淀转化为更难溶(即溶解度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关试题(doc 19页)优质版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 【A型题】 1.细胞内外液成分不同,它们之间渗透压的关系是() 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 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 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穿细胞液 D.血浆 E.淋巴液 3.细胞内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A.K+ B.Mg2+ C.Ca2+ D.Na+ E.Fe2+ 4.机体通过下述哪项的移动来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 A.Na+ B.葡萄糖 C.K+ D.水 E.蛋白质

5.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特征是() A.失水多于失钠 B.血清钠浓度<130mmol/L C.血浆渗透压<310mmol/L D.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E.细胞内液量减少 6.决定脱水类型的因素为() A.体液总量 B.细胞内液渗透压 C.细胞外液渗透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 7.正常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主要通过下列哪项来调节() A.神经系统 B.血浆渗透压 C.胃肠道 D.神经内分泌系统 E.内分泌系统 8.何种类型的水与电解质失衡最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水肿 9.调节钠水平衡的主要器官是() A.皮肤 B.肺 C.胃肠 D.肾

E.汗腺 10.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剂 B.醛固酮分泌不足 C.肾小管酸中毒 D.消化道大量失液 E.大量失液后处理不当 11.最易发生脱水热的水与电解质紊乱类型是()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水肿 E.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1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体液丢失最严重的部位是() A.细胞内液 B.组织间液 C.血浆 D.淋巴液 E.第三间隙液 13.低渗性脱水的突出特点是() A.明显口渴 B.ADH分泌增多 C.易发生休克 D.早期尿量减少 E.细胞内液显著减少 14.下列哪种情况属于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A.主要是细胞内脱水 B.口渴明显 C.失水大于失钠 D.囟门、眼窝塌陷,外周循环衰竭较早出现

电解质溶液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一)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 m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 (1) Λ∞,1<Λ∞,2<Λ∞,3<Λ∞,4 (2)κ1=κ2=κ3=κ4 (3)Λ∞,1=Λ∞,2=Λ∞,3=Λ∞,4 (4)Λm,1=Λm,2=Λm,3=Λm,4 10.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1.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 (1) a = γb/b0;(2) a = a+·a - ; (3) γ± = γ+·γ - 2; (4) b = b+·b-;(5) b±3 = b+·b-2; (6) b± = 4b3。 12.若a(CaF2) = 0.5,则a(Ca2+) = 0.5 ,a(F-) = 1。 二、单选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水溶液;(B) 0.001M HCl水溶液; (C) 0.001M KOH水溶液;(D) 0.001M KCl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B) 电导率; (C) 摩尔电导率;(D) 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 (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 (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5.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降低到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大的是: (A) CuSO4 ;(B) H2SO4 ; (C) NaCl ;(D) HCl 。 6.影响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λ∞ m的是:①浓度、②溶剂、③温度、④电极材料、 ⑤离子电荷。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③④⑤;(D) ②③⑤。 7.科尔劳施的电解质溶液经验公式Λ=Λ∞-Ac1/2,这规律适用于: (A) 弱电解质溶液;(B) 强电解质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为1mol·dm-3的溶液。 8.已知298K,?CuSO4、CuCl2、Na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分别为a、b、c(单位为S·m2·mol-1),那么Λ∞(Na2SO4)是: (A) c+a-b;(B) 2a-b+2c; (C) 2c-2a+b; (D) 2a-b+c。 9.已知298K时,(NH4)2SO4、NaOH、Na2SO4的Λ∝分别为3.064×10-2、2.451×10-2、 2.598×10-2 S·m2· mol-1,则NH4OH的Λ∝为:(单位S·m2·mol-1) (A) 1.474×10-2;(B) 2.684×10-2; (C) 2.949×10-2;(D) 5.428×10-2。 10.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l、KCl、CdCl2三种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l-离子的淌度相同; (B) Cl-离子的迁移数都相同; (C) Cl-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都相同; (D) Cl-离子的迁移速率不一定相同。 11.某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κ = 3.8×10-6 S·m-1,已知该温度下,H+、OH-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3.5×10-2与2.0×10-2S·m2·mol-1,那么该水的K w是多少(单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同步练习题:3-1-1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3-1-1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实可以证明NH3是非电解质的是() A.NH3是气体 B.NH3水溶液显碱性 C.液氨和氨水中NH3均不能电离出离子 D.液氨不导电 【答案】 C 2.把0.05mol NaOH晶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 H2SO4D.0.5mol/L氨水 【答案】AD 3.下列物质是强电解质的是() A.碳酸钡B.石墨 C.浓H2SO4D.HIO 【答案】 A 4.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不.正确的是() 【解析】B项中H2SO4和CaCO3均为强电解质。 【答案】 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电离是在通电的条件下进行的 B.因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C.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受热熔化 D.强电解质能够电离,弱电解质不能电离 【解析】电离的条件是水溶液中或加热熔融,A错,C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B错。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在于电离程度,D 错。 【答案】 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强极性键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 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 C.NaCl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D.NaCl晶体中不存在离子 【解析】判断电解质强弱的依据是看其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完全电离,而不是依据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如HF中存在强极性键,但它却是弱电解质,故选项A正确。导电能力的大小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关系。当然在浓度相等及离子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选项B错误。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不是通电,故选项C错误。氯化钠晶体中存在Na+和Cl-,但不能自由移动,选项D错误。 【答案】 A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

电解质紊乱试题及答案

三基三严培训:临床补液(2016-01-14)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75分)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C.蛋白含量 D.酸硷度 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 ) A.1%~2% B.3%~4% C.5%~6% D.7%~8% E.9%~10% 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 A.高渗氯化钠溶液 B.10%葡萄糖液 C.低渗氯化钠溶液 D.50%葡萄糖液 E.等渗氯化钠溶液 13.尿崩症患者易出现( )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所以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 m 9.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 (A) a = γm;(B) a = a+·a - ;(C) γ± = γ+·γ - 2; (D) m = m+·m-;(E) m±3 = m+·m-2;(F) m± = 4m3。 10.若a(CaF2) = 0.5,则a(Ca2+) = 0.5,a(F-) = 1。 二、单选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水溶液;(B) 0.001M HCl水溶液; (C) 0.001M KOH水溶液;(D) 0.001M KCl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B) 电导率;(C) 摩尔电导率;(D) 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 (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 (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5.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 降低到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大的是: (A) CuSO4 ;(B) H2SO4 ;(C) NaCl ;(D) HCl 。

电解质紊乱试题

水电解质紊乱试题 科室:姓名:日期:得分: 1、新生儿、小婴儿腹泻伴电解质紊乱时,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腹泻时由于排钾过多致缺钾 B.酸中毒时易致低血钾 C.血钾低于3.5mmol/L时,临床出现低钾症状 D.补液后钾由尿中排出引起缺钾 E.补液后血液被稀释,血钾相对减少 2.新生儿腹泻、脱水、中度酸中毒,经补液、纠酸治疗后出现腹胀、心音低钝、四肢腱反射减弱,最大可能() A.低钠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血糖症 D.低钾血症 E.酸中毒没纠正 3.有关婴幼儿腹泻的饮食治疗原则() A.呕吐明显儿可禁食12-24小时 B.人工儿喂养儿可适当加用米汤 C.母乳喂养儿可继续母乳喂养 D.继发乳糖不耐受儿可用豆乳 E.腹泻停止后可适当加餐 4.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以下哪项不正确() A.失水量为体重的5-10% B.皮肤弹性较差 C.眼窝、前囟明显凹陷 D.尿量明显减少 E.四肢厥冷 5、高渗性脱水患者的临床表现除外() A.口渴 B.尿少,尿比重增高 C.颅内压增高 D.烦躁不安 E.循环衰竭较低渗性脱水轻 6、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A.Na+? B.K+? C.Mg2+? D.Ca2+? E.H+ 7、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A.HCO 3-?B.HPO 4 2-?C.SO 4 2-?D.Cl-?E.蛋白质阴离子 8、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是() A.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C.血浆大于细胞内液 D.基本相等 E.组织间液小于细胞内液 9、低渗性脱水时,首先出现()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血浆渗透压增加 D.组织间液渗透压增加 E.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10、低渗性脱水时主要脱水部位是()

实验四---电解质溶液

实验四 电解质溶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并验证同离子效应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影响; 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并验证其缓冲作用; 3.掌握并验证浓度、温度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 4. 了解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条件以及沉淀的转化。 二、实验原理 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另一强电解质时,使弱电解质的解离程度降低,这种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当将其稀释或在其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时,溶液的pH 值改变很少,这种溶液称作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pH 值(以HAc 和NaAc 为例)可用下式计算: ) Ac ()HAc (lg p )()(lg p pH θa θa --=-=c c K c c K 盐酸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未溶解的难溶容电解质和溶液中相应的离子之间建立了多相离子平衡。例如在PbI 2饱和溶液中,建立了如下平衡: PbI 2 (固) Pb 2+ + 2I - 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θsp K = c (Pb 2+) · c (I -)2,称为溶度积。 根据溶度积规则可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当将Pb(Ac)2和KI 两种溶液混合时 如果: c (Pb 2+)· c (I -)2 >θ sp K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c (Pb 2+)· c (I -)2 =θsp K 饱和溶液。 c (Pb 2+)· c (I -)2<θsp K 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使一种难溶电解质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电解质,即把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过程称为沉淀的转化,对于同一种类型的沉淀,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对于不同类型的沉淀,能否进行转化,要具体计算溶解度。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离心试管,小烧杯(100mL 或50mL ),量筒(10mL ),洗瓶,点滴板,玻璃棒,酒精灯(或水浴锅),离心机(公用)。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O _ 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如:BaSO4、BaCO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4.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时,不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当弱电解质的离子化速率和分子化速率相等时,则建立了电离平衡。其平衡特点与化学平衡相似。(逆、等、动、定、变) 1.电离方程式: 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时常用“==,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时常用“”。 2.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试题库及答案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试题库及答案 一、A 型题 1.体液中各部分间渗透压关系是 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 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 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答案]E [题解]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成分虽有明显差异,若按毫摩尔浓度表示,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大于细胞外液,但由于细胞内液含二价离子和蛋白质较多,这样细胞内外所产生的离子数目基本上相等,而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以总渗透量压计算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仍基本上相等。 2.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主要靠哪一物质的移动来维持 A、Na+ B、K+ C、CI- D、葡萄糖 E、水 [答案]E [题解]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主要水的移动来维持 3.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含量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E.尿素 [答案]D [题解]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7%),而细胞间液含蛋白质仅为0.05%~0.35%,这与蛋白质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液有关。 4.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Na+ D.K+ E.尿素 [答案]C [题解]细胞外液中Na+最多,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构成了细胞外液的主要晶体渗透压,而蛋白质产生的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数值相比,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细胞外液Na+的浓度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5.正常成人的每天最低尿量为 A.1000ml B.800ml C.500ml D.300ml E.100ml [答案]C [题解]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随尿排出的水量为1500ml左右。尿量的多少受饮水量和经皮肤与粪便两条途径排水量的影响。成人每天须经肾排出35g左右的代谢最终产物,而每克代谢最终产物须溶解于15ml的水才能随尿排出,故成人每天至少要排出500ml,称为最低尿量。 6.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出入水量约为 A.3000~4000ml B.2500~3000ml C.2000~2500ml

1.2.1 电解质练习

1.2.1电解质的电离 主备人:刘陟冠陈敬明 1.(下列物质在水中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SO4=Na++HSO4-B.NaHCO3=Na++H++CO32- C.Ba(NO3)2=Ba2++2NO3-D.BaCl2=Ba2++Cl2-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NO和Na+ A.NaNO3在通电的条件下电离出- 3 NO和HNO3 B.稀硝酸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主要有H+、- 3 SO形式存在 C.Na2SO4溶于水后,主要以Na+和2- 4 D.BaSO4难溶于水,不属于电解质 3.某100 mL溶液中含H2SO4 0.50 mol,加入下列物质,溶液导电性增强的是() A.0.50 mol Ba(OH)2B.100 mL水 C.0.50 mol 酒精D.0.50 mol Na2SO4 4.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 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5.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 D.液氨、石灰水、水银 6.(2020·中宁县中宁中学高一期末)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灯泡的明亮度变化是:明→暗→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 C.灯泡最暗时溶液中无任何电解质 D.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盐酸与滴加硫酸时现象相同 7.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酸性氧化物:SO2、SO3、CO2、CO B.碱:烧碱、纯碱、苛性钾、氢氧化钡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

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大多数有机物、酸性氧化物、氨气等。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如:SO2、CO2则不是。 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 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例如: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 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练习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 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 ⑦CO2 ⑧乙醇⑨水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 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4、CaCO3等

③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说明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有何关系?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①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 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电 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③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浓度可不同);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 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④ 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高温熔融液(熔液)。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离 子化合物在熔液和溶液均可导电。(区别离子与共价化合物) 注意: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 强弱电解质≠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到位。 H 2CO 3 H ++HCO 3-,HCO 3- H ++CO 32-,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NH 3·H 2O NH 4+ + OH - Fe (OH )3 Fe 3+ + 3OH - (3)弱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成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酸根是部分电离。 NaHCO 3=Na ++HCO 3-,HCO 3- H ++CO 32- (4)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 4完全电离,但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里的电离是不相同的。 熔融状态时:-4 4HSO Na NaHSO +=+ 溶于水时:NaHSO 4=Na ++H ++SO 42- 1.先判断强、弱电解质,决定符号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能力逐渐降低 3.多元弱碱也是分步电离,但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写总式 4.Al(OH)3有酸式和碱式电离 5.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电离方程式 练习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⑴NH 3·H 2O ; ⑵HClO ;⑶H 2SO 3; ⑷Fe(OH)3; (5)Al(OH)3; (6)NaHCO 3 ;(7) NaHSO 4 (8)Ba(OH)2 练习2: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等的三种酸:a 、盐酸 b 、硫酸 c 、醋酸,同时加入足量的锌,则开始反应时速率________。(用<、=、> 表示)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概念: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属于化学平衡) 导电性强弱 离子浓度 离子所带电荷 溶液浓度 电离程度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试题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知识结构提要】 特点:失水>失钠、[Na+]>150mmol/L、渗透压>310mmol/ L 高渗性脱水原因:饮水不足、失水过多(经肾脏、胃肠道、皮肤、肺) 对机体影响:细胞外高渗、细胞内脱水、口渴、脱水热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水分及适量的含钠溶液 特点:失水<失钠、[Na+]<130mmol/L、渗透压<280mmol/L 脱水低渗性脱水原因:体液(消化液)大量丢失只补水忽略补盐、经肾失Na+ 对机体影响: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易休克、细胞水肿、失水征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高渗液 概念:水与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Na+]和渗透压正常 等渗性脱水原因:等渗液大量丢失(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液减少、可转化为高渗或低渗性脱水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等渗液 原因:肾排水功能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水钠代谢紊乱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内外容量增多呈低渗状态、血液稀释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限制水入量、利尿 按分布范围:分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分类按原因:分肾性、肝性、心性、营养不良性、淋巴性、炎性水肿 按部位:分肺水肿、脑水肿、皮下水肿等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淤血 组织液生成>回流血浆胶体渗压降低:蛋白摄入减少、丢失过多等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感染、缺氧、中毒等 机制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肿瘤等 水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总面积减少、肾血流量减少 钠水潴留RAA系统活性增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肾血流重新分布 利钠激素分泌减少 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心性水肿:由右心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水肿,始发于身体低垂部位 肺水肿:过多的体液积聚于肺组织内,始发于肺间质 常见类型脑水肿:脑细胞、间质及脑室液体含量增多使脑容积增大 肾性水肿:见于肾小球肾炎,始发于组织疏松的眼睑 肝性水肿:见于肝硬化晚期,始发于腹腔 概念:血清钾含量低于3.5mmol/L 原因: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钾在体内分布出现异常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低钾血症对机体影响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增加、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先高后低 肾脏:肾浓缩功能降低,多尿、低比重尿 酸碱平衡:代谢性碱中毒 钾代谢紊乱补钾原则:多用口服;见尿给钾小量慢速输入;补钾须持续一段时间 概念:血清钾含量高于5.5mmol/L 原因:肾排钾减少、细胞内钾释出、钾摄入过多 高钾血症对机体影响:致死性心律失常;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代酸。 紧急处理原则:对抗高K+的毒性;促进K+移入细胞;加速K+排出 【目的要求】 1.掌握脱水、水中毒、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 2.掌握脱水的类型、原因、对机体的影响。 3. 掌握水肿的发生机制。 4.熟悉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5. 熟悉脑水肿、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 6. 了解各型脱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防治原则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脱水2.低渗性脱水3.高渗性脱水4.等渗性脱水5.水中毒6.低钾血症 7.高钾血症8.反常性酸性尿9.水肿10.积水11.心性水肿12.肾性水肿13.肺水肿 二、填空题 1.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减少为主。 2.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以为主,临床上易发生。 3.等渗性脱水时,未经及时处理,可转变为性脱水,如只给病人补水而未补盐,则可转变为性脱水。 4.急性低钾血症心肌电生理变化特点: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心肌收缩性。 5.低钾血症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细胞内K+外移,细胞外________转入细胞内,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中毒。 6.高钾血症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细胞内H+外移,细胞外K+转入细胞内,使尿液的pH 呈、而细胞外液出现中毒。 7.水肿发生的两大基本机制是:和 8.引起体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主要与肾脏的急剧降低和对 的重吸收明显增高有关。

实验四 电解质溶液

实验四电解质溶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强弱电解质电离的差别及同离子效应。 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及其性质。 3.熟悉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原理的应用。 4.学习离心机、酸度计、pH试纸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同离子效应 对于弱酸或弱碱A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AB A++B-,各物质浓度关系满足K? = [A+]·[B-]/[ AB],K?为电离平衡常数。在此平衡体系中,若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即增加A+或B-离子的浓度,则平衡向生成AB分子的方向移动,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这种效应叫做同离子效应。 2.缓冲溶液 由弱酸及其盐(如HAc-NaAc)或弱碱及其盐(如NH3·H2O-NH4Cl)组成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外加的少量酸、碱或水的稀释作用,而本身的pH值变化不大,这种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3.盐类的水解反应 盐类的水解反应是由组成盐的离子和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离子作用,生成弱酸或弱碱的过程。水解反应往往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如:弱酸强碱盐(碱性)、强酸弱碱盐(酸性)、弱酸弱碱盐(由生成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而定)。通常加热能促进水解,浓度、酸度、稀释等也会影响水解。 4.沉淀平衡 (1)溶度积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及溶解的离子间存在着多相平衡,即沉淀平衡。K sp?表示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以其化学计量数为幂指数)的乘积,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根据溶度积规则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若以Q表示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以其系数为指数)的乘积,那么,溶液中Q>K sp?有沉淀析出或溶液过饱和;Q=K sp?溶液恰好饱和或达到沉淀平衡;Q

专题10 强弱电解质 溶液的pH

专题十:强弱电解质 ★ ☆巧思巧解: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溶液

其中: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均为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 解质。 ②“水溶液或熔化状态”是电解质电离的外部条件,且两个条件具备其中一个即可。如 液态HCl不导电,而HCl的水溶液能导电(即其发生了电离),所以HCl是电解质;而作为非电解质则必须是两个条件下均不能电离。 ③“能导电”是因为电解质电离(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 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大小;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无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2、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的比较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水的电离是电离平衡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可以上承下延,从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来思考和理解具体的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1)温度:由于水的电离过程吸热,故升温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加热能促进水的电离,c(H+)、c(OH―)同时增大,K w增大,pH值变小,但c(H+)与c(OH―)仍相等,故体系仍显中性。 (2)酸、碱性: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酸电离出的H+或碱电离出OH―均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左移,即酸、碱的加入抑制水的电离。 若此时温度不变,则K w不变,c(H+)、c(OH―)此增彼减。 即:加酸,c(H+)增大,c(OH―)减小,pH变小。 加碱,c(OH―)增大,c(H+)减小,pH变大。 (3)能水解的盐:在纯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由于水解的实质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OH―,所以水解必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4)其它因素: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与水电离出的H+直接作用,因而同样能促进水的电离。 4、关于溶液pH值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