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目录

1 总则 (1)

2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方法 (3)

3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4)

4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成果要求 (7)

5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9)

6 附则 (15)

附表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与建筑面积标准控制一览表 (17)

附表二:村民规划意愿调查表 (18)

附表三:基础资料列表 (19)

附表四:中心村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19)

附表五:中心村建设用地平衡表 (20)

附表六:近期整治项目投资一览表 (20)

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等省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我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特制定本导则。

1.2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芜湖市域范围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类资源保护范围内及其它有特殊要求区域内的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应同时符合相应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及规划要求。

1.3 指导思想

中心村村庄规划的编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城乡统筹和建设美好乡村为目标,以中心村整治、农居优化、土地整理为切入点,按照“人口集中、用地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向功能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和规划中心村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中心村重点配置。

1.4 编制原则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4.1 城乡统筹。中心村村庄规划要避免“就村论村”,必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统筹考虑村庄

的功能、数量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4.2 彰显特色。中心村村庄规划要避免“千村一面”。既要体现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一般要求和中心村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特色要求。不仅要考虑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还要考虑各自的产业发展特色和圩区、山区等不同地形地貌的自然特色。

1.4.3 多规衔接。中心村村庄规划要符合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定,并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协调。村庄规划要与农村危旧住房改造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搬迁、农村公路建设、农民饮用水等工程项目建设有机结合。

1.4.4 公众参与。中心村村庄规划要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审批之前要履行公示和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程序,规划依法审批后要张榜公布并广泛宣传。

1.5 总体要求

中心村村庄规划应提出村庄建设与整治、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和农村社区管理的总体要求,明确村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范围、人口集聚、居民点缩减、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规划目标。同时要加强旧村整治、闲置地利用和危旧房改造,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1.6 村庄分类

规划中心村主要分为改造提升型、拆迁新建型和特色保护型三种类型。

改造提升型是指在已有村庄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适时更新改造、适度扩大规模、吸引人口集聚的中心村;拆迁新建型是指因政策性需要搬迁建设的中心村;特色保护型是指依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改造建设的中心村。

1.7 相关规定

中心村村庄规划的编制除符合国家、安徽省和芜湖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外,应同时符合本导则。

2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方法

2.1 注重调查

深入村庄,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真实需求,全面收集规划基础资料。

2.2 整治为主

尊重村庄既有格局,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护和体现农村历史文化及乡村风貌特色。规划以整治为主,不得盲目规划新村,不搞大拆大建。

2.3 问题导向

要找准村庄发展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以及村民生产、生活和村庄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开展规划编制,确立有针对性的规划目标,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

2.4 村民参与

要在规划调研、编制、审批、建设等各个环节,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向村民征询意见、公示规划成果,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的全过程。

2.5 部门协作

村庄所在县要成立协调小组,由县级领导负责,建设、财政、国土、规划、环保、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共同参与,在村庄规划中统筹安排各类项目并推进实施。

2.6 总结提炼

建立村庄规划后评估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规划理念和方法,为今后其它村庄的编制提供宝贵经验。

3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3.1 内容组成

中心村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总体规划和中心村详细规划两部分内容。村域总体规划是根据镇(乡)域总体规划,结合中心村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建设进行的综合部署;中心村详细规划是在村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村庄建设进行具体安排。

3.2 规划范围

村域总规范围原则上以中心村所在的行政村范围为主,多行政村共建的中心村应包含其辐射行政村的范围。

中心村详规范围系指中心村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3.3 村域总规

村域总体规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3.3.1 依据县域村庄布点规划与镇(乡)域总体规划,按照村庄人口变化趋势与农民实际需求,科学确定中心村、自然村的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

3.3.2 在综合分析评价本村及周边行政村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基础上,合理确定中心村和自然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置项目内容、规模及布局要求。

3.3.3 按照美好乡村建设目标要求,明确村域村容村貌塑造的目标和控制要求。

3.3.3.1 有风景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存与民俗风情的中心村应制定保护规划,明确风景资源、传统民居、文物古迹和纪念性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存的的保护、利用措施。

3.3.3.2 区域绿道经过的村域宜依托绿道沿线合理布置村域农业产业展示空间和村域公共服务设施等。

3.3.4 结合相关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及重要产业项目的部署,对行政村产业现状、发展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行政村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与产业布局。

3.4 村庄详规

中心村详细规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3.4.1 分析场地现状条件,具体界定中心村建设用地范围,明确整治区域,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规划配套设施及住宅扩建用地范围。

3.4.2 依据村域总体规划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合理确定住宅建设模式、宅基地标准和住宅建设标准。

3.4.3 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居民住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3.4.4 具体布置各类建(构)筑物。确定中心村各类建筑物的位置及空间组合形式。除小学、幼儿园、集贸市场外,宜将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集中布置,形成村民公共活动中心。

3.4.5 进行道路设计,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3.4.6 合理布置绿化、环卫及各项公用工程设施。

3.4.7 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核算,合理控制人均建设用地。

3.4.8 制定近期建设和整治规划,注重有特色的村庄形态和自然肌理保护。改造提升型和特色保护型中心村规划应划定近期重点整治范围,明确保护、保留、整治、拆除建筑位置及数量,提出旧房整治措施;同时制定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对村庄的环境整治作出具体的安排。上述整治项目内容、建设时序、工程量、投资估算与来源应以表格形式清晰分类表达。

4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成果要求

4.1 成果组成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两部分。

4.2 说明要求

4.2.1 中心村村庄规划说明书主要包括总则、现状概述、目标与策略、村域总体规划、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近期整治规划与投资估算、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4.2.2 具有产业特色或风貌特色的村庄宜根据需要增加相应的规划章节和内容。

4.2.3 规划说明书应附有基础资料汇编、村民意见反馈、专家论证意见等资料。

4.3 图纸要求

中心村村庄规划图纸主要包括:

注:1、备注中◇为建议内容,可视情况确定是否完成;◆为必须完成内容。

2、图5与图10为改造提升型及特色保护型中心村必备图纸,拆迁新建型可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绘制。

5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5.1 发展定位

根据中心村的建设特质、人文积淀、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明确中心村发展定位,突出人口集聚与居住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使之发展成为当地配套设施齐、服务功能全、社区管理同步的人口集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

5.2 用地标准

5.2.1 积极推进中心村住房改造建设,全面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拆迁新建型中心村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以多层住宅为主的中心村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应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改造提升型中心村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其中扩建部分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5.2.2 村庄建设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新增宅基地的每户用地标准应按照安徽省相关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执行。

5.3 产业选择

立足中心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以及农民就业等实际,结合所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合理选择各具特色的村域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产业。

5.4 住宅设计

5.4.1 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建设节能节地型住宅。

5.4.2 村庄房屋建设一般以低层(1~3层)联排式住宅为主,合理引导建设多层住宅,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住宅建筑密度宜控制在30%~40%,容积率应控制在0.5以上,拆迁新建型中心村容积率应控制在1.0以上。要充分运用地方材料或生态、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户型设计应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层高一般控制在3~3.3m。

5.4.3 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结合村庄地域及历史传统进行建筑风格与色彩设计,对周边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在保护和修缮传统建筑的同时,新建建筑应保持与周边传统建筑风貌的协调。立面造型力求简洁大方、风格协调、形式美观。

5.5 公共设施

5.5.1 统筹建设中心村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功能齐全的小学、幼儿园、卫生站、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场所。小学的规划应同时符合县域教育布点规划要求。(详见附表一)

5.5.2 综合考虑周边行政村的服务需求,根据服务人口与辐射半径合理确定商业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规模。(详见附表一)

5.5.3 旅游服务等特殊类型的村庄应根据规划功能需要,合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5.6 道路交通

5.6.1 村庄道路按三级进行布置。即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间道路,道路应进行硬化、绿化,并设置路灯和标识;路面硬化率达到

100%。路面材料以水泥、沥青为主,非机动车道路也可利用石板、鹅卵石等地方石材资源,并充分利用原有道路。

5.6.2 主要道路是村内的骨架道路,道路宽度6~8m(含路肩、排水沟),其中路面宽 4.5~6m。不能满足双向行使要求的现状道路应合理设置会车场地;中心村对外联系道路可适当加宽;一般应为混凝土路面,有条件村庄可铺设沥青路面;做好沿路绿化美化,规划道路要与周边道路联通。

5.6.3 次要道路宽度一般为5~6m,其中路面宽2.5~3.5m。满足机非混行车辆的通行要求;材质优先选用合适的天然材料,如卵石、石板、废旧砖等。

5.6.4 宅间道路路面宽度为2~2.5m,要能满足机动车或农用车通行要求。

5.6.5 道路应结合地形设计,充分利用原有路基,特殊路段纵坡大于3.5%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主干道路横断面宜采用双面坡形式,宽度小于4.0m的窄路横断面可以采用单面坡。

5.6.6 新建中心村村庄应配置车辆停放场所,车辆出入应注重安全便捷,并做到停放整齐。农用车辆和大型农机具宜集中设置或结合宅院设置。

5.6.7 位于城镇周边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实力较好的中心村,应设置公交停靠站及相应设施。

5.6.8 村庄主要道路应设置路灯,次要道路、宅间道路可根据需要配备路灯。提倡使用太阳能、LED路灯等节能照明设施。

5.7 绿化美化

5.7.1 公共绿地宜结合村口、公共中心集中布置。同时沿村庄内部道路、沟渠、坑塘周边进行绿化,共同形成绿化系统。

5.7.2 鼓励和引导种植地方经果树木和绿色植物,不鼓励建设大面积的草坪绿地。

5.7.3 保持生态多样性,绿化品种应体现乡土特色,应乔木与灌木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乡土自然的绿化景观。

5.8 饮水安全

5.8.1 建立安全、卫生、方便的供水系统。村庄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5749-2006)》的规定,安全饮水普及率100%,村民用水量标准不低于70升/人?日。

5.8.2 位于城镇周边的中心村,应根据经济、安全、实用的原则,延伸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实行城乡一体化供水。

5.8.3 中心村距离城镇较远时,可建设给水工程,联村、连片供水或单村供水。

5.9 雨水污水

5.9.1 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就近排入池塘、河流等自然水体,沟渠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或矩形,选用混凝土或砖石等材料。

5.9.2 有条件且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中心村,可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纳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5.9.3 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外的中心村,农户厕所、厨房、洗涤池等污水经管道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根据条件可采用生物滤

池、稳定塘和人工湿地等生化处理技术。推荐“厌氧—自流充氧接触氧化渠—人工湿地”、“太阳能微动力处理技术”等污水处理方式,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

5.9.4 污水处理站选址在村庄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村庄水系下游,并靠近受纳水体或农田灌溉区。

5.9.5 新建农房应同步配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既有农房应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推荐采用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改造。

5.10 电力电信

5.10.1供电工程。供电工程规划包括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水平,确定供电电源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预留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确定中低压电力线路敷设方式、线路走向及位置。

5.10.2 电信工程。电信工程规划包括确定固定电话、网络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安排邮政、通讯服务网点和建设移动基站的位置。

5.10.3 广电工程。有线电视、广播网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有线广播电视杆线原则上与村庄通信杆线统一规划、同杆架设。

5.11 垃圾处理

5.11.1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因地制宜,倡导“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县)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工作,实现村庄保洁

常态化,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再生资源化水平。

5.11.2 生活垃圾提倡实行分类收集,循环利用。垃圾收集点应放置垃圾桶,一般15-30户集中设置一个,服务半径不超过70m。

5.11.3 鼓励农业废弃物与分类后的有机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

5.12 旧房整治

5.12.1 拆除房屋。影响交通、消防、安全的危旧房屋,原则上应拆除。

5.12.2 改造保留房屋。引导村民按照规划的样式、立面造型、色彩、高度进行改造,通过粉刷等方式进行立面修整,形成协调的村容村貌,传承地方文化与民居风格。

5.12.3 整改附属设施。整改有碍规划、影响景观的农户围墙和附属房屋,整合空间,美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景观风貌。

5.12.4 庭院整治。改进庭院铺地,加强庭院绿化,栽植地方经果树木,发展庭院经济。

5.13 环境整治

5.13.1 整治杂物堆放。重点清除路边、河旁、村口、塘边、公共场地等处的草垛、柴堆和建筑垃圾。

5.13.2 规范养殖。合理集中布置养殖点,逐步实现家畜禽集中圈养,集中养殖点沼气利用率达80%以上。新建村庄村民小规模养殖应结合自留地圈养,改建整治村庄可结合后院圈养。

5.13.3 整治广告招贴。广告宣传宜选择固定地点设置,大小适宜,色彩协调。可在村庄适当位置布设文化墙,美化村庄环境。

5.13.4 整治杆线架设。对村庄原有杆线进行整治,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布置。

5.14 历史文化

5.14.1 对村庄建设年代久远、保存较好、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巷、传统民居以及祠堂、庙宇、亭榭、牌坊等建筑(构)物、古树名木要合理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5.14.2 对风貌、特色较为典型,质量较好的历史建筑,以及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较高的建筑应编制保护规划。对建筑风貌和主体建筑较好,在保护其建筑格局和风貌不变的同时,着重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适应现代居民生活需求。

5.14.3 应加强对村口、公共中心等重点地段的规划,结合宣传栏、文化墙、村庄标识等设施的布置增强文化内涵。

6 附则

6.1 解释权属

本导则由芜湖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解释。

6.2 整治方案

规划编制完成后,改造提升性及特色保护型中心村应根据规划编制具体的旧房整治及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方案充分听取村民理事会意见后,编制相应的整治工程预算,组织整治方案实施。

6.3 修编调整

中心村村庄规划期满或有重大环境变化(如上层次规划的调整或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发生变化,对中心村建设有较大影响等)时,经原批准机构同意,可组织规划修编或调整。

6.4 施行日期

本导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表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与建筑面积标准控制一览表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与建筑面积标准控制一览表

备注:中心村小学应根据生源实际情况,结合县域教育布点规划要求配置。

附表二:村民规划意愿调查表

附表三:基础资料列表

附表四:中心村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 公开审核办法的通知(2014) 【法规类别】信息公开 【发文字号】芜政办秘[2014]124号 【发布部门】芜湖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07.18 【实施日期】2014.07.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的通知 (芜政办秘〔2014〕12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芜湖市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4年7月18日

芜湖市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全市各级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公文,是指政府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包括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等。 第三条本市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及审核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政府机关的办公室或承担办公室工作的机构是负责本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属性审核的机构(以下简称审核机构)。 负责政府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和保密工作机构应当配合审核机构做好公文类信息公开属性的审核工作。 第五条公文类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核应当坚持“谁提供、谁审核、谁负责”和依法、及时、高效的原则,未经保密审核的公文类信息不得公开。政府机关在公文产生的过程中应当按照《条例》要求同步确定其公开属性。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属性包括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三种。

芜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实践与启示

芜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实践与启示 市委政研室 芜湖是安徽省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与我市相当,但地域、国土面积、经济发展基础不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两市差距逐步拉大,芜湖的多项经济指标都远远超过了我市。2011年,芜湖GDP达到1658亿元,比宝鸡多482.5亿元,增速比宝鸡快1.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39.9亿元,比宝鸡多8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12元,比宝鸡多2072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82户,比宝鸡多1086户;上市公司9户,比宝鸡多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3.5亿元,比宝鸡多523.5亿元。总体感到芜湖底子薄、基础差、但成长快、效果好;而宝鸡底子厚、基础好、但成长慢、效果没有芜湖好。探究芜湖发展的奥秘和经验,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分析深层次的内在原因,除地缘因素外,文化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芜湖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实践 早在2006年,芜湖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重点发展数字动漫、创意设计、演艺演出、影视传媒和文化旅游五大主导产业。他们首先把动漫产业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和支撑点,着力打造?动漫之都?、?中国的‘奥兰多’?。 2008年以来,芜湖市新上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项目147个,投资超亿元项目68个,总投资296亿元。 2011年芜湖市文化产业在建项目48个(其中新开项目22项,续建项目26项),总投资118亿元;前期谋划项目28项,总投资48亿

元。其中有8个项目被列入安徽省?861?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其中储备项目2个。 目前,包括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芜湖共有20处A级景区。2011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5亿元(比宝鸡高23亿元)。 ?人造方特?在芜湖崛起是安徽旅游的最大奇迹,方特欢乐世界高科技主题公园开业3年来,共接待游客570万人次,门票收入7.7亿元,连续3年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位居安徽省收费景点的第三位和第二位,与黄山和九华山一起,成为安徽三大旅游品牌。 芜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做法有6条:一是无中生有建设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引进实力强大的深圳华强集团,建设方特主题公园,打造国内和亚洲一流的文化旅游新亮点,着力提升城市吸引力。2011年,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共接待游客364万人次,较2010年增长40%。二是强力推进动漫和影视剧等文化产业发展。三是招商引资和资产重组助推文化旅游等重点项目及大集团建设。目前,芜湖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482户,工业产值3672.72亿元。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487户,超10亿元53户,超50亿元5户,超100亿元3户。四是依托会展精心搭建招商和动漫交易平台。先后两次承办第二、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共吸引参观者近22万人次,参展单位971家,签约项目148个,成交金额282.2亿元,其中来芜投资项目41个,总投资达105亿元,成果丰硕。五是积极引导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六是不断完善政策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二、芜湖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印象?邢襄文化创意产业园 项目简介 二〇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 况 ..................................................................... . (1) 1.1项目名 称 ..................................................................... (1) 1.2项目地 点 ..................................................................... (1) 1.3项目单 位 ..................................................................... (1) 1.4建设周 期 ..................................................................... (1) 第二章功能分区及项目资 金 ................................................................. . (3)

第四章项目分 析 ..................................................................... (3) 4.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 性 (3) 4.2项目定位优 势 ..................................................................... . (4) 4.3项目投资的必要 性 .................................................................... 4 4.4预期效 益 ..................................................................... (5) 4.5项目开发目标及指导思 想 (5) 4.6项目经营思 路 ..................................................................... . (5)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印象〃邢襄》文化创意产业园 1.2项目地点: 太行路以东,公园西街以北,召马路以南,医专西围墙以西(附属二院家属楼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商业计划书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1.1.1 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步入富裕,休闲度假旅游正逐渐取代观光型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经济发达,旅游业的山东省,早已进入了休闲度假旅游全面扩张时期。 作为休闲度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2016 年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作为试点之一。其中以蔬菜、水果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配置仓储、物流、加工、包装等设施设备,以形成了完善产业链的农业基地,财政资金补助比例最高40%。而针对一村一品产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农业基地,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休闲农业基地建设、闲置房屋维修以及一村一品生产、加工等设备购置,财政资金补助比例可达30%。 而休闲农业与有机农业相结合也正是我国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契机。 有机农业既能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又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推崇。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简称IFOAM)发布的信息,自本世纪以来,有机农业发展非常迅速,每年保持 20%以上的增幅,预测 2020 年,全球有机食品销量超过 1000 亿美元。在人们食品消费结构中,有机食品占比逐步提高,并保持不断上升势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销售目前己占食品总量的2-5%。尽管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迅猛,但是,有机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据 IFOAM 测算,目前有机食品销量,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 1%左右。这也说明,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城市居民特别是中产阶层,越来越渴望利用闲暇时间寻求城市以外的休闲生活,体验农家乐趣并同时享受能够享受到有机农业的食品。但是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低端的农家乐,这些农家乐档次低,旅游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差。住宿和餐饮等旅游设施配套不足,而市场上有一定档次和特色的旅游型有机农庄的数

区域地质构造试题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5个) 非火山外弧,前陆盆地,优地槽,岩石圈,古地磁,蛇绿岩套,毕尼奥夫带,软流圈,莫霍面,海底磁异常,海沟,被动大陆边缘,地震波,大洋中脊,拗拉槽 二、填空题 1.地球圈层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冲带的地质活动特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6个方面 3.转换断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陆-大陆碰撞造山带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几个部分 5.地槽的发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阶段 6.地壳按结构不同分为____,____和____三大类型 7.大陆漂移学说的地质证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等方面 8.二战后海洋地质研究取得主要进展包括____,____和____等三个方面 9.大陆型大地构造单元按板块边界环境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 10.蛇绿岩套自下而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等4层 11.威尔逊旋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期 12.岛弧-海沟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个组成 单元 13.地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4.岛弧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代地槽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叙述题(任选3个) 1.简述全球现代洋中脊系统的分布特征。 2.简述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特征。 3.简述地台组成的特点和类型。 4.简述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5.简述二战后海洋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 6.简述按板块边界环境划分的大地构造类型。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的通知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 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芜政[2018]38号 【发布部门】芜湖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7.10 【实施日期】2018.07.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的通知 (芜政〔2018〕3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 《芜湖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已经2018年2月26日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结合《省政府常务会议制度》进行了完善,现予以印发。 2018年7月10日 芜湖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市政府常务会议议事程序,提高会议效率,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芜湖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芜湖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结合市政府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市政府常务会议是市政府重要议事决策制度。市政府常务会议贯彻市委决策部署,研究决定政府工作重大问题,按照民主集中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依法行使职权。 第三条市政府常务会议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研究决定事项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符合本市实际。按照充分准备、有序组织、保证质量的原则,力求做到规范、务实和高效。 第四条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或市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固定列席会议,邀请市监察委、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固定列席会议。议题主办部门和议题涉及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根据议题需要列席会议。必要时,可邀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各人民团体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以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市民代表列席会议。 第五条市政府常务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组成人员到会方能举行。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由市长决定临时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政府秘书长负责组织,市政

雨耕山

第一,家乡改革和发展的突出成就: 第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其原因; 第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芜湖雨耕山文化创意产业园 一、雨耕山介绍 雨耕山,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长江中路吉和广场对面,自1887年起,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在此兴建了大量西洋建筑,特别是英国驻芜湖领事官邸在雨耕山顶修建,自此,雨耕山进入了芜湖人的视野。 1935年,芜湖天主教第二任主教蒲卢从国外募捐,在雨耕山旁建立了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业学校,从此雨耕山与文化教育有了很深的历史渊源,安徽工程大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北校区、台湾国立内思工业学校等都是从雨耕山分列而设。中国雨耕山文化产业园,目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安徽省特色文化街区,国内较大的酒文化产业链服务平台。园区占地面积55亩,地上拥有近2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4幢西洋古建筑群;地下拥有1.5万平方米、50多年历史的老防空洞,经过国际团队创意设计,蝶变为雨耕山酒窖,并斩获多项国际设计大奖。园区将西洋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葡萄酒文化与时尚创意生活相结合,地上地下互为联动,形成雨耕山独有的文化旅游特色,成为芜湖市旅游休闲新地标,文化产业新高地。 2012年,经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由芜湖市雨耕山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3亿元,将雨耕山老城区地块打造为中国雨耕山文化产业园,并列为芜湖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项目历时2年多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于2014年10月正式建成开放。

雨耕山主要景点:英国领事官邸旧址、内思剧院、礼堂、天主教堂、雨耕山酒窖、西洋文化长廊、葡萄酒国家馆、西凤酒文化馆、安徽非遗文化馆、美术馆。 二、雨耕山发展历程 1.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业学校 芜湖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位居芜湖市区雨耕山顶,由西班牙修士蒲庐设计并监造,动工于1934年,竣工于1935年。平面布局呈“日”字形,包括礼拜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实习车间等,是当时安徽省最大的工业职业专科学校。 2.文化产业园区 三、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其原因;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投资策划书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投资策划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地点 (1) 1.3项目单位 (1) 1.4建设周期 .................................... 1 第二章功能分区及 项目内容 (1) 2.1功能分区 (1) 2.2项目内容 .................................... 1 第三章资 金 ...................................... 3 第四章项目分 析 (3) 4.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3) 4.2项目定位优势 (4) 4.3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4) 4.4预期效益 (5) 4.5项目开发目标及指导思想 (5) 4.6项目经营思路 (5) their own conditions to develop the correct road, the maximum to avoid investment risk, gain profit.(thre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brand. To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awareness of the use of brand, brand value, brand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Concentrated manpower, careful planning, packaging and publicity of a

number of unique, market influence and coverage of the br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breakthrough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walking business road the competition of alien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pursuit of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fou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o further broaden their horizons,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group, the city resources, other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resources, mutual trust, mutual benefit, seeking win-win principle, in the framework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trict inspection and argumentation, legal consultation,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s, strict regul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ttract injection the social investment to the industry group, to achieve leveraging the development, ensure that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assets.(fiv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adres and workers of the existing business, firm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the market, enhance the sense of crisis to adapt to market competition, the sense of urgenc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market competition, improv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vigorously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strive to build a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 hard work, and promote the entire workforce knowledge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ability,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adapt to the need of market competition.(six) seriously

地质构造常识

地质构造常识 一、节理 (一)基本概念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型剪节理。它具有以下特征: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 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 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 张节理剪节理 3、按节理与岩层走向关系分类 (1)走向节理:节理延伸方向大致与岩层走向平行。 (2)倾向节理:节理延伸方向大致与岩层走向垂直。 (3)斜交节理: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4、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 (1) 纵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 (2) 横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直交

芜湖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办法

芜湖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服务供给模式,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2013] 96 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买服务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3]46号)等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以下简称政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提供的一部分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一项经济活 动。 第三条市级政府购买服务活动适用本办 法。 第四条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为市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

事业单位以及纳入行政编制理、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 第五条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鼓励、支持由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形成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平等参与政府购买服务。 承接主体应当是独立的法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备提供服务所需的各项条件。 第六条政府购买服务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七条政府购买服务实行目录管理。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政府服务职能制定购买服务 目录,每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服务需求动态调整。目录范围内的服务内容,新增事项应当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原有事项应当逐步转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目录范围外属于政府服务职能的服务内容,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第八条市发改委要将政府购买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市财政局要牵头制定服务 目录,强化指导监督,发布相关政策信息,做好资金预算及绩效管理等工作。市编办要对政府现有公共服务

芜湖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芜湖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为加快芜湖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根据《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三产兴市战略的实施意见》,制定如下政策: 一、凡在我市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文化委员会备案,符合条件的创意设计、数字动漫、影视传媒、出版发行、网络游戏、演艺演出、艺术品生产等文化产业项目,可享受本政策。 二、符合上述条件的文化企业新建投产后,其所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前二年给予100%奖励,后三年给予50%奖励,其中对制作动漫影视片、拍摄电影和电视剧的企业,其缴纳税款地方实得部分前五年给予100%奖励,后五年给予50%奖励;对年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动漫主创人员和年收入 50 万元以上的影视知名导演、主要演员,其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前二年给予100%奖励,后三年给予90%奖励。 三、对动漫企业创作的原创影视动画作品,在国家、省、市级电视台播出的,二维动画片按每分钟2000元、1000元、500元标准给予原创企业一次性补助,三维动画片按每分钟3000元、2000元、1000 元标准,给予原创企业一次性补助,但每部作品原则上最高不超过 80 万元、40 万元、10 万元(在多个台播出的从高但不重复补助);在全国院线播放的原创动画电影补助 50 万元;对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上线运行的原创网络游戏产品,每款给予15万元的补助;对获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原创网络游戏产品,每款给予20万元的补助。 对上述作品,获得国际级奖项和国家级、省级奖项,按所获奖励标准给予1∶1配套奖励。 四、对芜湖生产的原创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黄金时段首播,按10000元/20分钟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在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非黄金时段首播及其他相应定位的主频道首播的,按 8000 元/20 分钟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在电影频道首播的电影按每部50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相应定位的主频率首播的,按10000元/20分钟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对上述作品,获得国际级奖项的,给予获奖单位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给予获奖单位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 五、对新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或文化创意中心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或文化创意中心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 六、对从事创意设计,且当年实际设计开票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创意单位,每项一次性给予开票收入 10%的补助,但奖励数额以不超过该企业当年新增税收地方实得部分为限,其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七、对年销售额首次达到 2000 万元以上不满 5000 万元的企业,按当年较上年新增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 50%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年销售额首次达到5000万元以上不满1亿元的企业,按当年较上年新增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 60%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年销售额首次达到1亿元以上的企业,按当年较上年新增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 70%给予一次性奖励。 八、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可实行“一事一议”。已享受“一事一议”政策及2010年1月1日前通过土地招拍挂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开发建设的项目、企业,不重复享受本政策规定的其他扶持政策。 九、市政府设立三产兴市发展引导资金,单列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本政策规定中市级承担的奖励或补助项目支出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基地设在鸠江区。 十、本政策规定的税收奖励支出,按现行市与区财政体制实行分级负担;其他奖励补助支出由市与区各承担50%。 十一、本政策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不包括本数。 十二、本政策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2年12月31日止。 十三、本政策由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文化委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各县人民政府可参照执行。 1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建设“生态型经济强镇”步伐,进一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扩规模、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规模、特色、优质为取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食用菌、观光采摘、生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在巩固以桑蚕、特色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做大中部以盛世天源、五彩湖、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带;拓展东部沿库以花仙子为引领的休闲观光、采摘休憩带;提升西部以润禾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带,种植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

三、发展目标 今冬明春,计划重点培植3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7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5个特色休闲观光采摘园,栽植有机蓝莓及各类干鲜杂果1600亩。确保2017-2018年,在大石村东南部沿河区域打造10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镇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亿苞以上,打造食用菌品牌3个,扩建、新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5个以上,加工量占总产量的30%以上;完成沿库17个村的特色采摘项目的开发工作,拓展环库采摘休憩带至9000亩;硬化大花崖到大石头村的道路2.1公里,打通圈村到大石西山宽6米的经济路3.92公里,规划高效农业产业园区2600亩用于招商引资;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实现产值过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000元以上,全力将西湖镇打造为集食用菌生产加工与销售、休闲旅游观光与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生态镇。 四、工作重点 (一)做大中部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按照“一轴四区六基地”的规划布局,以花崖河流域为重点,总体规划1.5万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并对其进行配套升级,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督查工作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 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芜政办秘[2017]258号 【发布部门】芜湖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9.12 【实施日期】2017.09.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芜政办秘〔2017〕25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督查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9月12日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督查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芜湖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度重点改革项目总体督察方案》(芜改组发〔2017〕8号)要求,为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市发改委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商务局就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督查,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督查内容 坚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重点督查构建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16〕43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芜政办秘〔2017〕124号,以下简称《评价办法》)、《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工作信息报送规定和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项目调度办法的通知》(芜政办秘〔2017〕87号,以下简称《信息规定和项目调度办法》)和市目标管理考核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的通知》(芜考〔2017〕5号,以下简称《2017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等明确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作。 1.各县区、开发区成员单位。要全面对照文件报告围绕利用外资、境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和开放大平台等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工作建议,10月15日前起草完成自查报告,要建立整改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经县区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审定后函告市发改委;11月10日前起草完成

芜湖市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精编版】

芜湖市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精编版】

芜湖市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 二〇一〇年十月 目录

一、建设芜湖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重大意义 (3)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3) (二)建设本项目的意义 (11)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 二、建设芜湖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基础和条件 (17) (一)芜湖市文化创意概况 (17) (二)具有的独特优势 (19)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 三、总体思路和目标 (25) (一)指导思想 (25) (二)基本原则 (25) (三)发展目标 (28) 1、近期目标 (28) 2、远期目标 (30) 四、主要任务 (36) (一)发展规划 (36) (二)管理机制 (40) (三)运行机制 (40) (四)重点项目 (41) 五、保障措施 (44)

一、建设芜湖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重大意义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1、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1)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创意设计、数字出版、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门类。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发达国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作为新兴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的重要产业,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文化创意产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要求,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城市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若干个同类产业或相关产业,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通过具有同一性、关联性和互补性的相关服务企业集并到一个相对集中的地区,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信息共享、管理共享、环境共享。因此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文化创意企业通常集聚在一起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西方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策划书

大足石刻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项目策划书 一、项目概述 大足“欧罗巴风情”影视文化创意基地,位于大足龙水湖畔。项目在功能空间上,将龙水湖形成旅游、影视、休疗、居住、商业、居住等多元空间的叠加,旅游度假构成了整个区域的支持系统,休闲居住则是整个区域的支撑系统和利基,是区域开发的价值体现。 1.1文化定位 项目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结合,运用国际多元文化概念,结合重庆国际友好城市的概念和项目功能定位,一方面选取最具代表性的7个欧洲小镇为创意原型,导入欧洲湖畔小镇的人居环境与文化形态;另一方面以抗战时期老重庆的文化特点为基础,重塑历史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的老重庆原貌,整合时空与地域,使文化的传承、冲突、融合、并存得以完美体现,在龙水湖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情境体系。 旅游、影视与地产功能,将通过文化展示与体验、影视拍摄与制作、商务会议、康体疗养、度假与居住等细分功能的拆分进行“重组”,欧洲文化主线贯穿始终,使之形成立体的功能结构,因此,该项目提供的消费体验是完整的,也是与任何一个旅游区,或房地产项目的不同之处。 1.2文化内涵——亚欧文明交流 亚欧文明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借助大足龙水湖独特的地形、地貌、

水体、森林以及石刻文化等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资源,重新演绎亚欧文明交流的新篇章,为大足项目注入“欧罗巴风情”文化元素,并以此做成为基地文化定位的核心内涵。 1.3文化形象定位 导入独特建筑景观环绕的欧洲小镇人居环境与文化形态,基地内所有项目的产品包装及功能定位都围绕这一文化主线展开,并结合重庆国际友好城市的概念,选择合适的欧洲文化原型,在欧洲元素的总体控制下,导入相应的旅游度假方式、互动体验方式、休闲居住方式、多元商业模式以及各种物化外显的文化元素,如:音乐、绘画、服装、餐饮、民俗活动、特色展览等,从而进一步支撑基地项目的商业模式。 二、项目使用功能介绍 2.1 大足国际颐养中心 该板块占地238亩、建筑面积8万㎡,建设项目包括①国际颐养社区:集居住、餐饮、购物、老年娱乐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多功能、综合性老年生活社区。社区依据消费者不同的经济和健康条件以及需求,在高端定位的基础上设计了疗养、休疗、颐养等不同档次的住宅产品供消费者选择。②顶级温泉休疗体验中心:为国际、国内高端客户提供以温泉为主题的专业休疗体验服务;③专业医疗体检中心:为项目提供专业的医疗技术支持。④温泉医疗研究中心:按国际标准建立,由国际医疗专家及其研究小组对温泉在临床医学、预防以及营养学上的运用进行学术研究,再由专门的产品研发机构对其学术成果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