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05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05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05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10日发布机构:福州市人民政府字体:【大】【中】【小】点击数: 26 2005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福州市统计局

二00六年一月十四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产业集群,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增强。据初步统计,2005年,实现福州市生产总值17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864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682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比重为2005年的10.1:50.2:39.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5894元。(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测算,2005年,全市实现福州市生产总值1481.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700.27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607.51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比重为11.7:47.3:4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2388元。)经济的增长有效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2005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9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7.68亿元,增长19.2%;财政总支出118.84亿元,增长24.9%。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200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5%。居民消费价格分类看,八大类价格指数呈“三升五降”态势。食品、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尤以居住类价格涨幅最大,达5.8%;烟酒及用品、交通和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则呈不同程度下降。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4500个“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截止2005年末,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 7.98万户,比上年下降4.7%,从业人员15.01万人,下降1.9%;私营企业3.28万户,增长15.8%,从业人员31.98万人,增长15.9%。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等。

农业

围绕“三农”工作,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农产品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亿元, 比上年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79.02亿元,下降1.2%;林业产值6.66亿元,增长6%;牧业产值51.86亿元,增长0.6%;渔业产值151.17亿元,增长5.5%。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万公顷,粮经比例从去年的58.07: 41.93调整到57.07:42.93,粮食比例下调了1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96.93万吨,比上年下降8.4%。名优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的生产规模扩大, 2005年,全市食用菌产量6.20万吨,比上年增长0.7%;茶叶产量1.18万吨,增长13%;肉类总产量47.89

万吨,增长1.2%;蔬菜、水果总产量分别达247.28万吨和27.35万吨。渔业生产重点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和优高养殖,2005年,全市水产品产量172.05万吨,比上年增长2.1%。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1933公顷,比上年增长69.2%,其中速生丰产林总面积6973公顷,增长213.2%;沿海防护林总面积3913公顷,增长19.1%。全年商品材产量19.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1%。全市森林覆盖率54.7%。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2005年, 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256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现利润总额128.43亿元,增长8%;实现税金49.36亿元,增长8%;乡镇企业出口交货总值386.35亿元,增长11.7%。

工业、建筑业

2005年,我市针对工业生产中出现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市场波动等不利影响,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全市以打造强大的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围绕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工业集中区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凸现,工业产出总量再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24.93亿元,比上年增长9.8%(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测算,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95.10亿元,比上年增长9.6%);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6%(根据经济普查结果测算,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9%)。2005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230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00亿元,增长1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343.93亿元,增长6.3%;股份制工业总产值529.79亿元,增长2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总产值1130.32亿元,增长8.7%。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重点支柱产业龙头作用增强。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纺织、食品轻工等重点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分行业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纺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1.96亿元,增长36.1%;建材工业总产值81.51亿元,增长21.8%;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77亿元,增长27.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19亿元,

增长24.3%。玻璃、石板材、人造板、氯酸盐、特种漆包线、建筑陶瓷、棉纺、化纤等工业产品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05年,万年青、金得利2家企业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截止2005年末,全市共有5家企业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西瓜太郎、福耀、福辉、金得利等4件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建筑业稳步发展。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9.42亿元,比上年增长4%(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测算,2005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5.17亿元,比上年增长5%)。

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领域不断拓宽。连锁超市、专业市场、会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迅速发展,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的现代商贸流通业新格局基本形成。截止2005年末,全球零售业三大巨头齐聚榕城;全市拥有65个生鲜超市;南方、上渡建材市场、“拓福”、“百安居”、“好百年”、“喜盈门”等6个建材专业市场;“国美”、“苏宁”、“永乐”、“大中”等4个家电超市,19个经营网点。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分城乡市场看,市的消费品零售额493.64亿元,增长19.8%;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73.28亿元,增长4.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68.12亿元,增长16.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3.72亿元,增长15.5%。居民消费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消费热点进一步凸显,汽车、家居、通讯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3.5%、67.2%、104.2%、49.4%和39%。

会展业稳步发展,年货会、3.15博览会、车交会、住交会、美食节等一系列常设性的展会连年不断。2005年,成功举办了中国饲料工业展示交易会、2005年秋季中国摩托车及配件展示交易会、第49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博览会等3场全国性会展;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77场。

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带动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稳步适度增长。2005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增幅较上年回落9.8个百分点。全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22亿元,下降0.8%。

“东扩南进西拓”战略稳步推进,金山新区、上街大学新区等新区建设形成规模,配套设施日渐完善,旧屋区改造取得新进展,商品房市场需求活跃。2005年,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58亿元,比上年增长4.2%;施工面积2024万平方米,下降4.4 %;竣工面积510万平方米,下降7.2%;住宅空置面积45万平方米,增长0.8%。全年商品房交易成交额242.44亿元,比上年增长7.7%;二手房交易成交额45.73亿元,增长38.8%;商品房交易面积696.38万平方米,下降3.3%;二手房交易面积305.28万平方米,增长38.4%。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年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44.5亿元,占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的24.1%。闽江学院三期、冠城大通特种漆包线异地搬迁改造、罗源狮岐码头、浮法玻璃、南方建材市场改造、粮食批发市场等25项重点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福厦铁路福州段、福顺半导体封装、长乐空港工业集中区、昙石山文化遗址古民居工程一期等35项

重点项目正在动工建设中。

市政建设成效显著。2005年,建成二环路9座高架桥、13座天桥及路面改造;建成或基本建成江厝路、钱塘西路、首山路、闽江大道北段、金榕路等37条市区主次干道、支路;浦上大桥、洪湾路、建新大道南段、南江滨路等17项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市区路网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1037公里,新增道路面积42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4平方米。全年新增公交车60辆,年末拥有公交车1679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0.02标辆;新辟、延伸线路25条,年末公交车营运线路达105条;日客运量达102万人次。2005年,市区共有自来水厂10座,综合生产能力150.9万吨/日;液化气供气总量11.50万吨,其中家庭用气6万吨,城市气化率达92.5%。全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43.2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生活用电30.72亿千瓦时,增长13.2%;工业用电92亿千瓦时。

对外经贸、旅游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2005年,按验资口径,全市新签合同外资协议金额11.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8 %;实际利用外资额6.4亿美元,增长5.6%。按历史可比口径,全市协议金额16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实际利用外资额16亿美元,增长10.3%。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36.89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50.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3%;出口总额86.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60.2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26.2亿美元。从出口产品看,光电产品、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化工等有较高附加值的工业品出口份额不断增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8.0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2.4%;机电产品出口43.7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0.5%。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在注重招商引资的同时,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005年,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528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603万美元,期末在外人员5153人。

旅游业在资源开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成效。以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三坊七巷文化等文化旅游为重点,加快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促进我市旅游市场不断拓展。 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798.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2%;境外游客人数30.89万人次,下降0.6%;旅游外汇收入2.41亿美元,增长10.6%。2005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82家,客房数达10175间。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4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测算,2005年,全市实现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 14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交通运输业营运能力增强。全年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货物发送量:铁路269万吨,与上年持平;公路5058.56万吨,增长0.9%;水运4765.95万吨,增长141.2%;民航2.80

万吨,与上年持平。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旅客发送量:铁路49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公路9628.20万人次,增长2.1%;水运23.37万人次,下降2.7%;民航170万人次,增长8.3%。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松下港区等港区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建成罗源湾港区狮岐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福州台泥洋屿2万吨级专用码头、福州开发区顺利2万吨级建材码头、中油福州5000吨级油品专用码头。2005年,全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400万吨,比上年增长24.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80万标箱,增长13%;旅客吞吐量3.50万人次,增长62%。全年“两马交流”客运直航526航次,旅客吞吐量3.50万人次。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521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4.61公里。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新增程控交换机21万门,年末程控交换机总容量370.40万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年末电话用户287.7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9%;移动电话用户331.75万户,增长26.6%;全市共有IC 卡公用电话2.90万部,其中市区1.7万部;全市电话普及率45.80部/百人,其中市区79.91部/百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5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49万户,宽带网用户达3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1%。

金融、证券和保险

人民币存款增势良好,信贷结构继续调整,金融形势保持稳定。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75.7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16.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55.04亿元,增长15.9%。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72.78亿元,增长14.7%,增幅较上年回落3.06个百分点,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工业生产、重点项目建设和个人消费领域。在各项贷款中,中长期贷款规模及增速均明显大于短期贷款。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986.40亿元,增长26%;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58.49亿元,增长21.2%,其中个人住房贷款216.72亿元,增长23.2%。短期贷款余额647.50亿元,下降2%,其中,工业贷款和农业贷款增速分别达5.3%和18.1 %。全年现金净回笼18.12亿元。

资本市场持续发展。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体制性革命,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我市辖区内的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冠城大通、福耀玻璃进入股改程序。2005年末,我市辖区内共有上市公司17家,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45家,股民资金开户数70.07万户,比上年增长1.5%;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量1154.14亿元,比上年下降20.9%。年末共有期货营业部11个;全年期货交易量375.47亿元。

保险机构迅速扩张,带动了保险产品的多样化。养老险、健康险比例进一步提高,投资理财险品种增多。2005年,全市财产险保费收入9.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人身险保费收入25.47亿元,增长21.2%,其中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3.90亿元,增长19.4%。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6.44亿元,赔付率66.23%;人身险赔款支出1.39亿元,年金给付0.68亿元,满期给付1.12亿元,死伤医疗给付0.58亿元。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网点224个。

科学技术、教育

科技研究开发新结硕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05年,全市科技经费支出达11045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全市共实施星火计划143项,其中国家级6项;火炬计划159项,其中国家级13项。共有47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对接转化项目2项;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入驻企业48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初具规模, 2005年末,全市拥有陶瓷、塑胶、模具、纺织服装、建筑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等6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2005年,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24家,其中上市公司12家;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70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年末福州科技园区共有企业487家,软件园共有企业275家;科技园区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0亿元,利税23亿元,出口创汇6.58亿美元。民营科技迅速发展,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522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家,民营科技企业成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技术市场成交活跃。2005年,全市登记技术合同金额5000万元;受理专利申请2000件,批准授权1200件,分别增长12.8%和8.8%。

质量技术监督得到加强。全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518家企业产品584批次,批次合格率为78.4%。全市有5项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10项产品获得“国家免检”称号, 93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称号。2005年末,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8万台件。年末全市共有35家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协调发展。2005年,全市拥有高等学校36所,在校生20.27万人(含研究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5所,在校生12.27万人;高中124所,在校生11.97万人;初中343所,在校生29.81万人;小学1842所,在校生48.89万人。全市共有省标准幼儿园27所;省一级达标中学10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2.73%;小学英语开课率87.8%,信息技术开课率70%。全市拥有民办小学30所, 民办普通中学48所,民办高校2所,民办高校在校生3103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内涵丰富、健康向上、充满时代气息的省会文化氛围。2005年,“走进美的小区”系列文艺演出先后在金山、洪山、屏西三个社区开展,在温泉公园激情广场举办“福建省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福州分会场”专场演出晚会,展示了近年来全市社区文化工作的成就。 2005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4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1个;艺术表演团体22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113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节目16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67%;电视台2座,电视节目15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30%。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1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8%,有线

电视入户率达60.04%。全年出版图书2600种,12500万册;报纸27种,41500万份;各类杂志129种,3380万册。全市共有群艺馆2个;博物馆、纪念馆18个,收藏文物20.31万件;公共图书馆14个,总藏书446.29万册。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2005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371家,其中医院74家;卫生机构床位1.8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39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07万人,其中医师8621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2.26张,每千人拥有医师1.4人。2005年末,市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5家,卫生技术人员1700人;全市共有村卫生所1872家,卫生技术人员3820人;民营医院37个,床位1654张。

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活跃。2005年,在第十届全国运会上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6枚。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老年人万人健步行、首届市直机关运动会、第三届社区运动会、首届企业篮球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馆589个,全民健身点118个;全年共举行县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200项。

人口、人民生活

2005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664万人,其中市区常住总人口246万人。全市户籍总人口613.93万人,其中市区户籍总人口175.33万人。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0.63‰,人口自然增长率5.97‰。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5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400元,比上年增长10.9%。据抽样调查,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560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7元,增长10.8%,实际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382元,增长8.3%,其中食品支出3647元,增长6%,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的比重)为43.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428元,增长8.3%,恩格尔系数为43.5%。随着消费结构的逐步转型,居住、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消费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服务性的消费支出占25.4%。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增长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63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食品类支出1719元,增长10.9%;文教娱乐类支出385元,增长15.6%;医疗保健类支出191元、交通通讯类支出359元,分别增长15.6%和23.4%。

居民居住环境逐步改善,社区服务渐趋完善。据抽样调查,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1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52平方米,下降0.7%。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2005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47.20万人,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企业离退休人员18.39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69.92万人,领

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全市医疗保险参保单位7600个,参保职工达34.11万人,医疗保险基金收缴率为95%。

园林绿化、环境保护

城市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加快。晋安河、白马河、光明港公园3个沿河公园旧貌换新颜;市区的主次道路、环岛、城门的绿地花化改造基本完成,五彩杜鹃、木棉、刺桐、大花紫薇、桃花、山樱花等花乔木的装点大大丰富了城市色彩,进一步提升了园林城市的绿化档次。2005年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334.4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03平方米;拥有公园37座,总面积1232.92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5056公顷,绿地率31.9%;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680公顷,绿化覆盖率35.9%。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污染治理能力继续提高,工业企业基本做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2005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5053万吨,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达97.17%;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0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17%。市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烟尘排放量0.11万吨;市区环境噪声56.2分贝,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1.4%;城市污水处理率5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6%。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05年,全市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9个;自然保护区24个,面积1200.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03%。

注:1、文中数字均为预计数;

2、户籍人口数由市公安局提供;

3、福州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农业、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人均生产总值用常住人口数测算。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可完成年度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与计划目标3%左右相比,超过2.9个百分点。 (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00亿元,增长12%以上,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持续增强,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支双双跨上1000亿元台阶,全部工业利税跨上1000亿元台阶。发展后劲明

显增强,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232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拥有民用机场11个;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 (二)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麻栗坝大㈡型水库、青山嘴大㈡型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17件中型水库实现大坝封顶,94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山区“五小水利”20万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粮食产量1546.6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肉类总产量335万吨,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800万亩。 (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昆钢大红山铁矿项目竣工投产,富瑞公司“836”二期工程试车成功,天安化工50万吨/年合成氨、三环中化120万吨/年磷铵等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00亿元。 (四)消费需求稳中趋旺 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54亿元,增长17.3%。旅游“二次创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0亿元。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为临,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交界,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地区边境线长23 5公里。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万(含农一师万)其中,维吾尔族万,占%,汉族万,占%;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阿克苏市总人口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克苏史称“龟兹”、“姑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就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温宿正式列入汉朝版图。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三十六国,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的水”)。 二、资源现状 水土光热资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储水量21 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0000 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07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 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市、县政府及规划部门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城乡规划工作的战略部署,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加快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规划,努力推进城乡规划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型、由把关型向把关调控型全面提升,各项规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措施 (一)围绕服务发展,完善规划体系,推行科学规划。 结合人大立法计划,加快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论证和立法步伐,配套出台《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规划实施通则》等政府规章,逐步建立以地方性规划法规为主体,以政府配套规章、部门管理规定和行业规范标准为补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划管理,把好规划审批关。理顺政府部门执法工作程序和运转机制,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城乡规划、损害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城乡启动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和体育、文化、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完善供电、供气、供热专项规划;加快供排水专项规划研究,城市防洪规划编制,提升城市安全预警体系。做好各城乡街道卫生、建筑规划、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强化政府规划服务功能,充分体现关注民生,积极推进城乡改造规划,开展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商品房的选址策划,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坚持把更新理念和创新思路作为推动规划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做好规划工作。 (二)统筹兼顾,协调城乡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面覆盖,构建和谐城乡。在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投资开建各种工厂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的就业率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城乡环境的保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基础上,加强对各地县(市)行业管理和重点规划指导,开展村镇规划管理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讲话稿-领导讲话模板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讲话稿 尊敬的xx常务副市长及各位领导: 岁末年初,xx常务副市长组织召开相关重点工作调度会,这是对我区工 作的关心和鞭策。下面,我代表中共xx区委、区政府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紧紧围绕“打造雁城商都,建设xx新城”的目标,深入实施“南优北拓、城乡一体”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富裕、美丽、平安、和谐、幸福的新xx,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1、经济发展提速增效。1—9月,全区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5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7元,同比增长%。1—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 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0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8%;外贸累计进出口总额1060 万美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比上年同期 增长个百分点。 2、财税收入稳步增长。1—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截 至12月14日,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亿元,为年初目标(亿元)的%,为调整目标(亿元)的%,同比增收亿元,增长%。其中国税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 增长%;地税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增长%;财政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增长19%。 3、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今年以来,我区共实施项目116个,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个、产业项目65个、民生项目29个。截至11月底,全区竣工项目80个。38个省市区重点项目中,竣工投产6个,开工动建21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为年度计划的%。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都有一批大项目。共创家世界投入使用,晶珠购物公园、南方中亿汽贸城开工建设,中油新兴能源产业集团华南总部基地等一批三产项目建设加快,衡阳苏宁广场、文化创意体验园、杨岭片区综合开发等完成概念性规划、正在深度洽谈。xx科技创业园完成3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工程,LNG储配站完成安评、环评两个控制性环节的审批。 领军现代农业、南国红金银花基地相继实施,来势较好,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城乡统筹协调并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平方公里中心城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县督查调研组: 根据县委《关于对2018年经济发展情况督促检查的通知》明传电报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总结了今年工作落实情况,重点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当前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移民开发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和“发展库区经济、改善移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库区长期稳定、工程顺利施工、移民平稳搬迁、经济长远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移民基础性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目标管理。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水库、电站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移民、水利、国土、农业、林业、扶贫、俄垤水库管理局及涉及移民工作乡镇等部门为成员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移民开发局。为我县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 20

按照“政府领导、分级负责、乡镇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要求。为扎实推进移民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县人民政府分别与有移民工作的迤萨镇人民政府、阿扎河乡人民政府、甲寅乡人民政府、宝华乡人民政府签订了移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目标管理。确保移民工作的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2、加强政策法规学习,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一年来,我局认真组织学习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实施意见》、《**州移民安置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并结合实际积极向移民群众做好移民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3、强化监督职能,认真做好移民资金财务管理。 为了加强对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的管理,确保库区移民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广泛征求县财政、审计等部门意见,组织制定了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规范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提供制度依据。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及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工作。 按照移民工作编制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做好移民工程项目预算、核算和决算工作,加强移民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不截留移民资金;对移民资金定期、不定期开展审计工作。 4、建立健全移民工作档案。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论) 2010年03月22日00:00人民日报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经济发展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逆势而上,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而且与全省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基本同步,反映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新成效、面临着新形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这将给农民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资本、技术替代土地、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领域,全面强化对农业的技术、人才、资本和体制支撑。 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初步完成、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 从城乡结构来看,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市市民,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同时,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

福州人口老龄化社会调查报告

福州人口老龄化社会调查报告 ----从城市规划层面调查老年人生活与老年设施现状 指导老师:赵立珍 小组成员:施婷 150900325 张娟 150900333 邱晓晴 150900325 陈朝贺 150900001 2012·5·10

目录 一、调查的社会背景和调查的思路 1、调查的社会背景与社会价值 2、调查的思路与方法 3、调查过程的组织与资料统计 二、老年人社会状况和赡养情况分析 (一)、老年人生活状况分析 1.居住情况调查分析 2.老年人生活费用主要来源 (二)、赡养老年人人群——成年子女情况分析 1.成年子女要赡养的老年人 2.成年子女用于赡养老人的支出以及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3.成年子女是否购买养老保险以及对现行养老政策的看法 三、老年设施情况分析 2.老年设施的建设投资方式 3.老年设施用地功能布局 四、居民对养老模式的选择与对养老政策的建议 五、调查的感想与建议 六、附录 人口老龄化社会调查问卷Ⅰ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人口老龄化社会调查问卷Ⅱ ——赡养老年人人群情况调查问卷 人口老龄化社会调查问卷Ⅲ ——老年设施调查问卷 一、调查的社会背景和思路 1、调查的社会背景与社会价值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如果10%的人达到或超过60岁,或者7%的人达到或超过65岁,国际上一般将这一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龄型国家 或老年型地区、2000年在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中,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已经达到1.38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0.46%,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增至2.48亿,占总人口的17.2,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总量将超过4亿人,占总人口的30%。我过老年人口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会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我国老龄社会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使人均寿命大幅度提升,老龄人口绝对数增加;其二,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以及人们传统生育观念的转变,摒弃“多子多福”观念、实行“一孩化”,使得出生率降低。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课题。反映在城市规划方面,就是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这一城市人口中的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有其特殊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老年人由于在社会角色中,由主要角色向次要角色转变,由生产型群体向消费型群体转变,心理、生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直接表现为依存心理增加、社会活动能力下降;体育、文化、娱乐等设施使用的减少而托老所、敬老院、老年福利院、疗养院等老年设施需求的增加等。从城市规划专业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共性,规划设计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城市环境,使得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对于我国在社会经济转型、工厂职工下岗等社会大环境的压力下,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将有助于我国城市政府从城市规划层面,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下,解决老年化问题而做出制度化的决策。 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加。目前全国约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据一些大城市调查,目前空巢家庭已占30%,京、沪,津大城市己达30%以上。而在农村,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加,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独立或只与配偶生活的老年人的比例还会上升,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将日益弱化。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医疗、养老保障匮乏,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日趋明显。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福州市常住人口为7115370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860140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84126人,占8.2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1个百分点。故该市已踏入老年型社会。 2、调查的思路与方法

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年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大足区统计局 2017年2月27日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协调改善民生事业,实现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59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5711万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3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2%。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1.5:57.3:31.2,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7.2和3.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64.8%和30.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3%,比上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423545万元,比上年增长5.4%;畜牧业产值2022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5524公顷,比上年增长2.4%;油料种植面积19066公顷,比上年增长5.9%;蔬菜种植面积18057公顷,比上年增长3.5%。 全年粮食总产量43.9万吨。蔬菜产量38万吨,比上年增6.4%。油料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7.5%。肉类总产量6.4万吨,比上年下降3%。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832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规模工业总产值610988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48户;工业品产销率为98.7%,比上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9046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总资产贡献率为29.8%,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2%,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4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建筑业总产值1262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51918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15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4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6%。第二产业投资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第三产业投资3052098万元,比上年增长6.1%。 五、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批发零售业9376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1%;餐饮业221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2016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数据

2016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年度数据 指标2016年增长(%)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171.0 6.5 第一产业 1.1-5.5 第二产业351.0-0.5 第三产业4818.97.1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31935.1-8.9三、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688.5-4.8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65.7-3.4 四、能源 1、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874.44 2.09 其中:第一产业 1.29 4.03 第二产业112.95-1.88 第三产业490.17 3.21 2、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0.1691-4.14 五、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2654.5 5.6 六、建筑业 1、建筑业总产值(亿元)1155.17.6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7284.810.5 七、固定资产投资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257.9 1.5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29.5 5.7 房地产开发投资666.4-3.3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3243.011.3 3、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459.014.7 八、房地产开发 1、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方米)2034.4-2.5 其中:新开工面积386.4-13.7 2、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277.6-11.5 3、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62.4-13.6 4、商品房销售额(亿元)696.413.0

九、居民收支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00568.3 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400340.9 十、劳动情况 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万人)221.0 3.9十一、中关村朝阳园 中关村朝阳园企业总收入(亿元)4603.68.9十二、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385.6-2.5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74.8-5十三、限额以上第三产业经营状况 1、资产总计(亿元)142754.916.1 2、收入合计(亿元)29381.57.7 3、利润总额(亿元)4227.8-3.5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2、万元GDP能耗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3、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统计口径为项目建设地口径。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产业经营地口径数据。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 现将****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您作以简要汇报,请您批评指正。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单位能耗预计下降**。总体来看,2012年是我区转型升级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是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注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以****、****为主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公司跃居世界轮胎行业20强,****公司被评为河南省化工行业20强企业,****公司进入全省百强百高企业,****等企业成功入选省定上市预备队企业。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围绕****大产业园,谋划实施了****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亿元。集聚区新入驻企业****家,总数达到****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家。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企业技术认定中心****家;申请专利****

项,授权专利****项,巩固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先后引进培养科技人才****余名,****团队被评为全市首批科技创新型团队,全国****行业首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公司。二注重产业集聚区建设。2012年,是产业集聚区实现整体突破、加速发展的一年。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路建成通车,****路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纵****横的道路框架;铺设各类管网****公里,归并电力线路****条,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项目建设和企业入驻的先决条件得以有效解决。二是实施整村搬迁。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顺小区已建成投用,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小区****栋安置楼主体基本完工,可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祥安置小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三注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强了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成功举办了全国****年会,积极参加了第七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对接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取得了显着成效。2012年,全区共引进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个。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实施****投资计划,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

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范

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法规类别】法规规章清理 【发文字号】榕人社办[2014]48号 【发布部门】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2014.05.07 【实施日期】2014.05.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 通知 (榕人社办〔2014〕48号)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榕政办〔2013〕148号)的要求,我局对2012年12月31日前由市局及市局直属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清理结果已由局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公布。废止或宣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不再执行。 一、《关于印发<福州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和治疗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

知》(榕劳医保〔2001〕47号)等43件规范性文件继续有效(具体目录详见附件1)。 二、《福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卡使用管理办法》(榕医保〔2001〕15号)等14件规范性文件继续有效并需适时修改(具体目录详见附件2)。 三、《关于加强农村和外来劳动力就业管理的通知》(榕劳服〔1996〕43号)等35件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或宣布失效(具体目录详见附件3)。 附件:1、继续有效的市局及市局直属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共43件) 2、继续有效并需适时修改的市局及市局直属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共14件) 3、废止或宣布失效的市局及市局直属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共35件) 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4年5月7日 附件1: 继续有效的市局及市局直属的法律法规 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规范性文件目录(共43件)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国民总收入896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3.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6]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表1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2017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数据

2017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年度数据 指标2017年增长(%)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635.5 6.6 第一产业 1.28.7 第二产业422.7 6.8 第三产业5211.5 6.5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33280.2 4.2三、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715.4 3.9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73.0 4.4 四、能源 1、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886.08 1.33 其中:第一产业 1.23-4.65 第二产业103.72-8.17 第三产业493.270.63 2、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0.1572-4.90 五、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2762.3 4.1 六、建筑业 1、建筑业总产值(亿元)1329.315.1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7973.99.5 七、固定资产投资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356.17.8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15.822.4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3061.8-5.6 3、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368.9-19.6 八、房地产开发 1、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方米)2158.0 6.1 其中:新开工面积321.0-16.9 2、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236.5-14.8 3、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02.5-36.9 4、商品房销售额(亿元)379.2-45.5 九、居民收支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48418.0 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41579 3.9

十、劳动情况 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万人)230.6 4.3十一、中关村朝阳园 中关村朝阳园企业总收入(亿元)5538.920.3十二、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373.9-3.0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68.8-3.4十三、限额以上第三产业经营状况 1、资产总计(亿元)159013.311.4 2、收入合计(亿元)32873.411.9 3、利润总额(亿元)4452.1 5.3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2、万元GDP能耗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3、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统计口径为项目建设地口径。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产业经营地口径数据。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战斗生活13年,在这里指挥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里领导指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位于陕西甘肃两省之间,处于黄土高原上的子午岭腹地上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遗址。 该县与一省四县八乡镇相毗邻。总土地面积810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2045户12061人,其中农业人口11852人。全镇有党支部23个,党员447名。现有学校17所,其中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3所、幼儿园1所。 在人们印象中陕北应该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山坳坳。但其实不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艰苦实干、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由国定贫困县向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的历史巨变。不再像解放时那样挣扎在温饱线上,而是干部人民一条心,为奔赴小康在努力奋斗着。。但其中也是存在这问题和困难。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三农”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老区农村发展变化大。从纵向对比来看,老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现代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近年来,老区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加大扶持力度,紧抓基地建设,强化优质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从而形成规模,发展成自成一体的经济体系。在民生方面,新农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粮食农资综合补贴直补、农村低保一等系列惠农政策,是群

福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福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鉴定结项审批书 项目批准号 学科分类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负责人姓名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福州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年月

声明 本申请鉴定结项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福州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享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但保留作者的署名权。特此声明。 成果是否涉及敏感问题或其他不宜公开的内容:是□否□ 成果是否涉密:是□否□ 项目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年度之后(含年度)的市社科规划项目鉴定结项申请。 二、按照有关规定仔细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填写“无”; 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凡选择性栏目在选项上打“√”。 三、“主题词”栏需填写反映成果内容的个以内关键词;“最终成果简介”的 写法和要求见《鉴定结项审批书》内该栏目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提示”。 四、报送纸打印的《鉴定结项审批书》、最终成果简介及最终成果各份,复 印公开发表的阶段性成果(包括期刊封面、目录及内容,需标注项目批准号),并按要求装订成册。同时,将《鉴定结项审批书》、最终成果简介及最终成果的电子版(版)以项目负责人姓名为文件名压缩打包发至我办邮箱()。以上材料的纸质版经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盖章后,报送市社科规划办。 五、市社科规划办通讯地址:福州市仓山区东部办公区号楼层市社科联, 电话:,邮政编码:。 一、数据表 鉴定结项成果名称

备注:项目组主要成员应与立项申请书一致,如有变化需在申报结项材料中附上经市社科规划办批复的《福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重要事项变更审批表》。 二、总结报告 主 题 词 预期成果形式 最终成果形式 计划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实际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成 果 形 态 .出版物 .打印稿 .手稿或其复印件 .其它 成 果 字 数 千字 报送成果套数 是否计划出版 (计划)出版时间、单位 获 奖 情 况 转摘、引用情况 结 项 种 类 .正常 .提前 .延期 .免于鉴定 .申请中止或撤销 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主要成员简况 项目负责人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所在单位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 历 学 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手机) (宅) (办) 项目组 主 要 成 员 姓 名 单 位 职称 承担任务

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年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南昌市西湖区统计局 (2017年3月1日)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四梁八柱’,建设‘幸福西湖’”工作主线,大力弘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激情工作,精干实干,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幸福西湖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506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37297万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3613326万元,同比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0.00∶22.69∶77.31调整为2016年的0.00∶22.30∶77.70。人均生产总值87545元,较上年增长7.4%。 非公经济: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00896万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50.4%提高到51.6%。 财政收入:全年财政总收入893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4702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

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增值税25563万元,增长121.2%;营业税28476万元,下降44.1%;企业所得税25720万元,增长8.7%;个人所得税16964万元,增长4.3%;城市维护建设税8680万元,增长5.2%;房产税5666万元,下降5.7%;印花税4059万元,增长76.3 %;城镇土地使用税1118万元,下降6.7 %;土地增值税10929万元,下降3.2%。 财政支出: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2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3%。主要支出项目有:教育48854万元,增长12.5%;科学技术3106万元,增长34.3%;文化体育与传媒2898万元,增长15.4%;社会保障和就业51411万元,增长17.1%;医疗卫生18333万元,增长9.9%;节能环保881万元,增长32.5%;城乡社区事务60958万元,增长4.1%;农林水事务2421万元,增长20.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6104万元,增长18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476万元,下降22.6%。 物价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烟酒上涨5.3%,衣着下降0.2%,居住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1.0%,教育文化和娱乐增长3.4%,医疗保健增长1.2%,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0.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RPI)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上涨6.3%,饮料、烟酒上涨0.2%,服装、鞋帽下降0.9%,纺织品下降1.0%,文化办公用品上涨2.2%,日用品下降0.4%,体育娱乐用品上涨0.7%,交通、通信用品下降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