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高含硫气田安全开采及硫磺回收技术标准版本

合集下载

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标准

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标准

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一、背景随着我国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硫磺回收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硫磺回收装置能够有效地将尾气中的硫磺转化为可利用的硫磺产品,减少硫磺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然而,在硫磺回收过程中,装置产生的尾气中仍然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为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需要制定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标准,限制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二氧化硫的危害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它在大气中能够与水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雾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后,容易形成细颗粒物,对空气质量造成破坏,并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对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进行规范化是十分必要的。

三、鉴于此,制定下列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标准:1.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

国家标准规定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需求有所不同,但一般不得超过空气质量标准中对二氧化硫的限值。

2.硫磺回收装置应具备稳定、高效的二氧化硫回收设备,确保尾气中的二氧化硫能够得到有效回收,尽量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3.硫磺回收装置应配置合适的气体净化设备,对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净化处理,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

四、监测与处罚为确保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符合相关标准,应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测和评估,定期检查硫磺回收装置的运行情况和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对于存在排放超标的单位,要依法严肃查处,对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要督促其整改并完善相关设施,确保二氧化硫排放达标。

五、技术支持和管理为促进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的合规与管理,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管理。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硫磺回收装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设备的节能减排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要完善硫磺回收装置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装置的日常监管,确保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硫磺回收中的尾气处理技术

硫磺回收中的尾气处理技术

硫磺回收中的尾气处理技术摘要:SO2 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物,我国实施的环保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严格规定了SO2 的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要求硫磺回收装置的总硫回收率不断提高,也推动着尾气处理技术不断发展。

关键词:硫磺回收;尾气处理;SCOT 工艺1 概述硫磺回收是一项将含H2S 等有毒含硫气体中的硫化物转变为单质硫,从而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化工工程。

通常采用克劳斯工艺来实现。

回收原理为:H2S+1.5O2=SO2+H2O+518.9kJ/molH2S+0.5SO2=0.75S2+H2O-4.75kJ/molH2S+0.5SO2=1.5n·Sn+H2O+48.05kJ/mol一般硫磺回收率可达95~98%。

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硫磺回收率,则需在硫磺回收装置后附加尾气处理装置。

2 硫磺回收工艺技术2.1 工艺技术含H2S 酸性气体的处理,工业生产中多采用固定床催化氧化工艺、液相直接氧化工艺和生物脱硫及硫回收工艺。

2.1.1 固定床催化氧化工艺代表性的工艺是Claus 工艺。

常规Claus 工艺的特点是流程简单、设备少、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回收硫磺纯度高。

在常规的Claus 硫磺回收工艺基础上又发展为多种工艺,主要有:SCOT 工艺、Super-Claus 工艺、CLINSULF 工艺、MCRC 工艺等。

2.1.2 液相直接氧化工艺有代表性的液相直接氧化工艺主要有:ADA法和改良ADA法脱硫、栲胶法脱硫、氨水液相催化法脱硫等。

液相直接氧化工艺适用于硫磺的“粗脱”,如果要求高的硫回收率和达到排放标准的尾气,宜采用固定床催化氧化工艺或生物法硫回收工艺。

2.1.3 生物脱硫及硫回收工艺有代表性的工艺是Shell-Paques 工艺。

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操作弹性大,占地面积小,安全可靠等特点,对于低浓度低总硫的装置,由于其一次投入、操作成本和能耗都比较低,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2.2 选择工艺技术的原则硫磺回收装置作为大型化工生产装置的环保治理装置,在选择工艺技术时必须考虑:(1)采用该技术处理后的气体完全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应排放标准;(2)装置运行必须可靠(包括稳定性、可操作性、安全性);(3)装置投资、运行综合费用低。

硫磺回收催化剂及工艺技术

硫磺回收催化剂及工艺技术

硫磺回收催化剂及工艺技术作者:李骏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20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硫高酸原油加工产业逐渐加大了发展规模,并且开始对大型含硫油的气田进行开发,由此硫磺回收装置也开始趋于大型化,催化剂系列化,对于尾气处理的技术也逐渐多样化,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在开发硫磺回收催化剂的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并且开发出了能够适应多种工艺条件和酸性气组成的硫磺回收催化剂系列。

本文将着重探讨硫磺回收催化剂的主要性能、工业应用以及工艺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硫磺回收;催化剂;工艺技术;原油加工硫磺回收主要起源于我国1960年中期,最早的硫磺回收系列装置在四川东溪天然气田中投产使用,首次能够从天然气中回收到酸性气体中的硫磺。

1971年齐鲁石化研究所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套回收酸性气体中硫磺的装置,是我国的第一次研发硫磺回收技术成功的标志。

1 硫磺回收催化剂的性能1.1 制硫催化剂1.1.1 助剂型硫磺回收催化剂LS-821就是一种助剂型硫磺回收催化剂,比起LS-811,其Claus装置的转化率更高,即从LS-81194%的转化率提升到95.8%,而且对有机硫化物能够达到100%的水解效果,和法国研发的CRS-21比较,LS-821丝毫不逊色。

而LS-931型号的催化剂添加了助催化剂,其装置转化率为95.1%,也比LS-811型号性能要高出许多。

它具有和美国开发的S-501型号的催化剂性相同的性能,比如高反应活性、耐硫酸盐化中毒性能以及稳定性等,能够应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器中进行硫磺回收。

1.1.2 活性Al2O3型催化剂LS-801主要原料构成是偏铝酸钠,制备工艺比较简单,原料也容易得到。

在此基础上,制备工艺条件通过改善,又合成了LS-811型号的Al2O3催化剂,比起铝矾土催化剂而言,假设工艺条件和回收装置相同,LS-811转化率为94%,铝矾土催化剂只有82%左右的转化率,而LS811能够达到90%的水解率,硫化物质量分数可以小于1%,比较于法国生产的CR型号的催化剂则有着性能相当的特性。

集液硫脱气于一体的硫磺收集系统新标准(RSC-D) TM

集液硫脱气于一体的硫磺收集系统新标准(RSC-D) TM

无法从 溶 液 中气 提 出来 , 是 当 氧 化为 硫磺 或 至 但
少是 S , O 后 则很容 易气 提 出来 。 假 定 液 硫 中 W( : ) 0 0 % , r y a- H S 为 . 3 Wol P r e
到危 险浓度 。 ( ) 007 时 是有 毒 的 , H S 在 .0 % 在
9 6
O 0

从 最轻 的方面来说 , 未经脱 气 的硫磺 会散 发令 人讨 厌 的气 味 、 硫磺 的粉 碎具 有 不 良影 响 , 且 对 并
0 0 % 降低 至 末级 冷 凝 器 中 的 0 0 1 。与 一 般 .6 .0 % 自然 法则 相反 , : H S的表 观溶 解 度 随 着 温 度 的 升
与该工 艺气 相平 衡 的 、 以多硫 化 氢 ( 和 H S HS) 形 式存 在 的溶 解 的 H S 。如果溶 解 的 H S不被 脱
高而增 加 , 在较 低 温度 下减 小 至低 于预 期平 衡值 。
这 种 表 观 溶 解 度 的 异 常 性 是 由 于 当 温 度 超 过
见 图 1 。 [
除 , 们将 在储 存 和/ 运 输期 间从 硫磺 产 品 中析 它 或
出 , 而 有 可 能 引 发 危 险 状 况 。脱 气 后 的 硫 磺 从
总 / — 一 s
计)
H S含 量 减 少 , 而 也 大 大 降 低 了潜 在 的危 险 。 因 所 有脱 气工 艺 均包 括液 硫搅 动 和用 吹 扫气 脱 除释 放 的 H:。通 常 用 空 气 作 为 吹 扫 气 , 为 氧 气 有 S 因
1 背 景
克 劳斯法 产生 的硫 磺通 常 W( ) 0 0 % , H S 在 .3

3高含硫天然气脱硫技术-ppt课件

3高含硫天然气脱硫技术-ppt课件
中石化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
专题讲座
3 高含硫天然气脱硫技术
3 高含硫天然气脱硫技术
根据《气藏分类》(SY/T 6168-2009),H2S浓度超过
2%(mol%)的天然气藏属于高含硫气藏。
高含硫气藏从化学组分来看,通常仍是以烃类为主的 气体,仅其中H2S和CO2浓度较高,有的有机硫含量也有 一定增加,因此,遵循此变化规律,采取恰当方法才能脱 除气体中高浓度酸气。胺法的工业应用表明,它不仅在中
(4) 安全系统的高可靠性
针对高含硫天然气处理厂危险等级高的情 况,重点对工厂联锁保护系统的设臵进行了优 化设臵。各工艺装臵建立内在联系,装臵内部 和各装臵间设臵联锁保护系统因果关系;确定 了联锁保护系统的安全等级;全厂紧急停车的 重要事故信号源多重设臵,避免误动作;联锁 保护系统增加超越开关和事故源的旁路;设臵 联锁保护系统动作前的预报警。
回收尾气作进一步处理,无论采用常规克劳斯、富氧 克劳斯、克劳斯延伸类工艺中的任何一种工艺均不能 满足环保标准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故需在硫磺回收装 臵后再加尾气处理装臵。
(2) 厂址应尽量靠近气田
考虑到气田集输湿气输送管道的安 全风险,要求集输管道应尽量短等,厂 址应尽量靠近气田。
(3) 控制系统完善,自动化程度高 、控制精确
(8)对设备制造质量要求
针对高含硫介质的腐蚀特性,对设备制造过程的 焊接和焊后热处理作严格要求。 • 焊接:所有焊缝均应经焊接工艺评定,包括对焊、补 焊、管子与管板焊接、堆焊、角焊等;在满足强度要 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强度焊接材料;焊接工艺 评定、焊接试板及每一种焊接工艺施焊的产品焊缝应 进行硬度测定;焊缝外的起弧、打弧点在焊后热处理 前打磨到位,并作磁粉或着色检查;所有焊接接头尽 可能不留下封闭的中间空隙;铁素体钢与奥氏体钢之 间不用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等。 • 焊后热处理:承压设备、管道的焊缝应进行整体热处 理,然后进行验证抗硫化物应力开裂(SSC)试验和抗氢 致开裂(HIC)试验;产品进行整体热处理后,应对焊缝 、母材和热影响区硬度进行检测控制。

WSA硫回收操规(车间审核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WSA硫回收操规(车间审核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国电宁夏英力特宁东煤基化学有限公司甲醇公司Q/GDYLT·GZT—CJ·JH—xx—2012WSA 湿法制硫酸装置操作规程(试行)2012-XX-XX 发布2012-XX-XX 实施国电宁夏英力特宁东煤基化学有限公司甲醇公司发布目录WSA 湿法制硫酸操作规程 (3)1岗位任务 (3)2岗位职责与权限 (3)3原材料和其他材料规格、性能 (3)4生产基本原理 (4)5工艺流程叙述 (4)6生产操作法与要求 (4)6.1开车 (4)6.2 停车 (10)6.3 正常操作 (12)7工艺指标和操作指标 (12)7.1工艺指标和操作指标 (12)7.2工艺参数一览表 (12)8异常现象判断与处理 (15)8.1焚烧炉炉温波动 (15)8.2酸性气体中断 (15)8.3酸性气体带烃、氨等有机物 (15)8.4炉温无法上升 (15)8.5点火不正常 (16)8.6蒸汽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无法正常换热 (16)8.7风机启动异常 (16)8.8风机运不行稳定 (17)净化装置操作规程8.9风机运行时声音不正常 (17)8.10电机总是超过电机额定电流 (17)8.11风机气量与转速不协调 (17)8.12风机转速太低 (18)8.13酸雾控制器无法开车 (18)8.14酸雾控制器运行不正常 (18)8.15WSA 冷凝器E022605 出口酸雾浓度过高18 8.16 反应器内温度不正常 (19)8.17产品硫酸不纯,有黑色 (19)8.18设备或操作故障引起I-1 跳车 (19)8.19I-2 引起停车 (19)8.20汽包压力突然上升 (20)8.21焚烧炉点不着火 (20)8.22锅炉给水中断 (20)8.23仪表空气中断 (21)8.24焚烧炉熄火时的点火程序 (21)9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 (21)10主要设备及其维护保养和使用 (22)11取样点一览表 (23)WSA 湿法制硫酸操作规程1岗位任务1.1用WSA 工艺回收低温甲醇洗酸性尾气中的硫化物,以制取浓度>98%的硫酸,保证排放气体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对 SO2排放强度和排放浓度的要求,并负责硫回收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

第四章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

第四章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
COS、CS2等硫化物
③随反应温度降低,反应速度变慢。须cat加速反应,低温达到高转化率。
④热反应区的反应炉和催化反应区各级转化器出口过程气中含有杂质,硫分压降低
有利于反应进行,且硫蒸气易冷凝,在反应炉和各级转化器后设置硫冷凝器,将反 应生成的元素硫分离出来,以提高平衡转化率。分出硫蒸气也可相应降低下一级转 化器出口过程气的硫露点,使下一级转化器可在更低温度下操作。 ⑤虽然在催化反应区中温度较低对反应有利,为有较高的反应速度,并确保过程气 的温度高于硫露点,过程气在进入各级转化器之前必须进行再热。 ⑥氧气用量过剩并不能增加转化率(多余的氧将和H2S反应生成SO2,非元素硫)。但 提高空气O2含量(富氧空气)和酸气中的H2S含量则有利于增加转化率。这已在富 氧克劳斯法(COPE法)等中得到应用。
(一)克劳斯法反应
克劳斯法是将H2S的氧化分为两个阶段: ①热反应段或燃烧反应段,即在反应炉(也称燃烧炉)中将1/3体积的H2S 燃烧生成SO2,并放出大量热量,酸气中的烃类也全部在此阶段燃烧; ②催化反应段或催化转化段,即将热反应段中燃烧生成的SO2与酸气中其余 2/3体积的H2S在催化剂上反应生成元素硫,放出的热量较少。
的排放不仅有严格的总量控制(即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而且同时有非常严 格的SO2排放浓度控制(即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见表4-2。
二、硫的物理性质与质量指标 (一)硫的主要物理性质
硫的主要形态有四种: 斜方晶硫:由八原子环(S8环)组成的结晶形式,由常温直到95.6℃是 处于稳定形式的斜方晶硫,又称正交晶硫或 硫; 单斜晶硫:也由八原子环(S8环)组成的结晶形式,但排列方式和间距 与斜方晶硫不同,斜方晶硫温度超过95.6℃即可转变为单斜晶硫,又称 β硫。 由95.6℃直到熔点为止,单斜晶硫是固硫的稳定形式。 无定性硫:将液硫加热到接近沸点时倾入冷水迅速冷却得到的固硫,由 于具有弹性,故又称之为弹性硫。 不溶硫:不溶于CS2的硫磺,也称聚合硫、白硫或ω 硫,主要用作橡胶 制品,特别是子午胎的硫化剂。硫磺的物理性质见表4-3。

硫回收操作规程

硫回收操作规程

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甲醇部硫回收岗位操作规程编写:审核:审定:批准:目录1.本工段任务‥‥‥‥‥‥‥‥‥‥‥‥‥‥‥‥‥‥‥‥‥‥22.生产方法、流程特点‥‥‥‥‥‥‥‥‥‥‥‥‥‥‥‥‥‥23.基本原理‥‥‥‥‥‥‥‥‥‥‥‥‥‥‥‥‥‥‥‥‥‥‥24.生产流程简述‥‥‥‥‥‥‥‥‥‥‥‥‥‥‥‥‥‥‥‥‥3 4.1热反应阶段‥‥‥‥‥‥‥‥‥‥‥‥‥‥‥‥‥‥‥‥‥3 4.2克劳斯反应阶段‥‥‥‥‥‥‥‥‥‥‥‥‥‥‥‥‥‥‥4 4.3尾气加氢处理阶段‥‥‥‥‥‥‥‥‥‥‥‥‥‥‥‥‥‥44.4热焚烧反应阶段‥‥‥‥‥‥‥‥‥‥‥‥‥‥‥‥‥‥‥55.主要控制指标‥‥‥‥‥‥‥‥‥‥‥‥‥‥‥‥‥‥‥‥‥56.主要设备介绍‥‥‥‥‥‥‥‥‥‥‥‥‥‥‥‥‥‥‥‥‥77.岗位生产操作法‥‥‥‥‥‥‥‥‥‥‥‥‥‥‥‥‥‥‥147.1开工前的准备‥‥‥‥‥‥‥‥‥‥‥‥‥‥‥‥‥‥‥147.2克劳斯硫回收部分‥‥‥‥‥‥‥‥‥‥‥‥‥‥‥‥‥157.3尾气加氢部分‥‥‥‥‥‥‥‥‥‥‥‥‥‥‥‥‥‥‥197.4紧急事故处理原则‥‥‥‥‥‥‥‥‥‥‥‥‥‥‥‥‥228.附件:‥‥‥‥‥‥‥‥‥‥‥‥‥‥‥‥‥‥‥‥‥24安全阀数据一览表‥‥‥‥‥‥‥‥‥‥‥‥‥‥‥‥‥24 硫回收工段试压方案‥‥‥‥‥‥‥‥‥‥‥‥‥‥‥‥‥24 克劳斯、加氢催化剂的装填方案‥‥‥‥‥‥‥‥‥‥‥‥‥26 点火烘炉方案‥‥‥‥‥‥‥‥‥‥‥‥‥‥‥‥‥‥‥‥27 点炉升温‥‥‥‥‥‥‥‥‥‥‥‥‥‥‥‥‥‥‥‥‥‥28 加氢加热炉的点火烘炉‥‥‥‥‥‥‥‥‥‥‥‥‥‥‥‥30 系统升温及系统保温‥‥‥‥‥‥‥‥‥‥‥‥‥‥‥‥‥30 引酸性气入系统‥‥‥‥‥‥‥‥‥‥‥‥‥‥‥‥‥‥‥32 装置停工‥‥‥‥‥‥‥‥‥‥‥‥‥‥‥‥‥‥‥‥‥‥391.本工段任务硫回收装置处理净化装置送来的富含硫化氢酸性气体将硫化氢转化成单质硫加以回收,生产出高品质硫磺,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569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大型高含硫气田安全开采及硫磺回收技术标准版本大型高含硫气田安全开采及硫磺回收技术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摘要:我国高含硫天然气资源丰富,开采潜力大,但其资源利用面临腐蚀性强、成本高、毒性大、事故后果严重等难题。

为此,总结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年来在深层高温、高压、大产量高含硫天然气开采中产能测试、完井及改造、集输与腐蚀控制、脱硫与硫磺回收、安全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所取得的创新成果:①高含硫气井产能测试技术非稳态测试用时减少50%,平均误差为7.5%,试井测试深度达7 000 m,硫化氢测试含量达230 g /m³;②高含硫气井完井裸眼封隔器分段工具的分段级数达12级,不动管柱水力喷射分段工具的分段级数达9级;③高含硫气田气液密闭混输工艺和腐蚀控制技术体系长效膜缓蚀剂的膜持续时间为45 d;④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体系的改良低温克劳斯硫磺回收工艺的硫磺回收率达99.45%,高含硫天然气脱硫技术及工艺计算模型的有机硫脱除率达85%,催化剂硫化氢的转化率为96%,总硫转化率为98%。

最后还提出了加快建设高含硫气田开采国家级研发平台以推动本领域技术进步的建议。

关键词:川渝地区高含硫气田开采产能测试完井及改造腐蚀控制脱硫硫磺回收风险防控1 高含硫气田概况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是中国重大能源战略决策。

中国高含硫天然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截至20xx年,中国累计探明高含硫天然气储量约1×l0的12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 m³,其中90%都集中在四川盆地。

从20世纪50年代至20xx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在四川盆地开发动用高含硫天然气1 402.5×l0的8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 m³,20xx年后随着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和龙岗二、三叠系礁滩气藏的探明,更是迎来了高含硫天然气开采高峰(表1)[1]。

随着海相天然气资源勘探力度的加大,中国高含硫天然气探明储量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为进一步加快高含硫气田开采奠定了资源基础。

除天然气外,硫磺也是高含硫气田所蕴藏的宝贵资源。

因此,安全、经济、高效地开采天然气并将有毒硫化氢转化为硫磺,对优化能源结构和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2 高含硫气田开采的难点中国高含硫气田普遍具有气藏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压力高、含水、多位于人口稠密地的特点,资源开采面临腐蚀性强、成本高、毒性大、事故后果严重等难点。

2.1地质特征复杂中国高含硫气藏多为深层、高温、高压气藏,气藏非均质性强,常伴有地层水。

目前已经发现的高含硫气藏最大埋深为7 000 m,最大原始地层压力超过80MPa,气藏最高温度175℃,硫化氢最高含量超过200 g/m³。

高含硫气藏储层类型复杂,常常包含裂缝-孔洞、裂缝-孔隙、孔隙型以及边、底水活跃型储层。

2.2 开采评价要求高与大型高含硫气藏开采配套建设的天然气净化厂、集输管网投资大,建设工程量大,难于沿用常规气藏逐步完善产能建设的开发模式。

一次性规模化建设投产的开采方案对气藏早期描述、产能快速评价等开采早期评价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2.3 开采工程技术难度大高含硫气藏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有机硫,其开采工程技术更为复杂。

高含硫气藏的安全清洁高效开发对完井技术、井筒工艺及工具材质、压裂酸化液体系和增产改造工艺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集输过程必须解决腐蚀监测与控制的难题,净化工艺必须满足大规模天然气处理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安全环保方面必须实现气田水、硫化氢的零排放。

2.4 环境与安全风险高高含硫气藏多位于多山、多静风、人居稠密地区。

高含硫天然气腐蚀性强,所含硫化物毒性大,钻完井、地面集输、天然气净化等生产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严重的环境与安全事故。

3 高含硫气田开采技术及取得的创新成果掌握大型高含硫气田开采技术是一个国家或国际综合性能源公司油气资源开采实力和工程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

国外少数国家虽然掌握了高含硫气田开采技术,但技术不转让且服务费用高。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攻克中低含硫气田开采技术难关的基础上,从20xx年开始组织了多轮高含硫气田勘探开发的专项课题攻关,在高含硫气田开采产能测试、完井及改造、集输与腐蚀控制、脱硫与硫磺回收、安全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20xx年7月龙岗二、三叠系礁滩气藏顺利投产,在国内率先实现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的安全开采,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含硫气田安全开采及硫磺回收技术。

3.1 自主研发了深层高含硫气井产能评价测试及分析技术3.1.1 自主研发了高含硫气井产能快速评价技术3.1.1.1 自主研发了高含硫气井产能评价测试设计方法通过改进实验设备和流程,采用电镜扫描仪与能谱分析仪首次掌握了元素硫膜状沉积形态及其对气相渗流的影响,由此建立了高含硫气井试井设计计算方法,提供了定量预判测试分析方法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技术手段,填补了国内高含硫气井井下测试技术盲区,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

3.1.1.2 首次建立了高含硫气井产能评价非稳定测试分析方法基于高含硫气井渗流模型和二项式产能方程研究,建立了渗流率和地层压力约束的改进单点测试产能评价方法,与传统的“一点法”比较,评价方法的最大误差从280.5%降到了21.6%,平均误差从23.1%降到了7.5%。

应用自主研发的高含硫气井试井设计技术,解决了根据非稳定测试数据推算稳定流动数据、进而计算稳定产能的难题,奠定了高含硫气井产能快速评价技术的理论基础。

3.1.2 自主研发了深层高含硫气田测试工艺技术3.1.2.1自主研发了高抗硫射孔-酸化-测试联作技术自主研制了全通径井下测试工具,将影响大产量气井产能评价准确性的节流表皮系数从大于10降到小于l;创新形成了满足井深7 000 m、最高地层处理压力207 MPa的3套测试管柱使用技术,完井测试由常规7英寸(1英寸=25.4 ram)井眼测试发展到5英寸小井眼测试,为国内高含硫气井完井测试提供了关键支撑技术,已实施完井测试180井次。

3.1.2.2 自主研发了高抗硫大产量两相流地面测试技术自主研发了适用压力35 MPa的抗硫蒸汽热交换器、适用压力l0 MPa的抗硫两相分离器、适用压力1 MPa的抗硫缓冲计量罐、改进型适用压力l05 MPa的RTTS封隔器、远程数据自动采集及安全控制系统,使高含硫气井地面测试能力从30×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 m³/d提高到450×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 m³/d,解决了高含硫大产量气井测试技术的瓶颈问题。

图1为大产量高含硫气井地面测试流程图。

3.1.2.3 自主研发了高抗硫钢丝试井测试技术以腐蚀评价试验为基础,研制并配套完善了井下测试工具及地面控制系统,创新形成了高含硫、大斜度、大产量气井测流压设计方法以及试井测试安全控制技术,气井测试产量由30×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m³/d提高到116×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 m³/d,天然气中硫化氢测试含量由100 g/m³提升到230 g/m³,测试井深从4 000 m提升到6 800 m,测试井型由直井扩展到最大井斜角为47°的斜井。

已实施试井150口井,成功率达100%。

20xx年9月在剑门1井首次实施7 000 m井下测试获得成功,超过国外同类气井的测试纪录。

3.1.3 创建了高含硫气田水产出规律预测技术基于裂缝-孔隙型储层的气水渗流机理及含硫气藏水体沿裂缝发育带侵进的物理背景,创新建立和求解了双重介质储层生产井区径向渗流与水侵区线性渗流耦合数学模型,形成了水侵动态分析及预测技术,首次实现了早期产水及地层水侵对气井产能影响的预测,已成功应用于l2个年产天然气56×10的8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 m³的重点含硫气田,实现了气田产水的早期整体治理,维护了气田产能。

3.2 自主研发了以井筒防腐、分层改造工具、酸液及作业安全为核心的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完井和增产改造技术3.2.1 自主研发了高含硫气井完井技术,保障了高含硫气井的安全生产3.2.1.1 自主研发了以封隔器完井井筒温度压力预测和管柱力学校核为核心的完井设计技术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封隔器完井过程中的井筒温度分布及环空压力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小于6%,率先提出了复杂工况条件下封隔器完井管柱三轴应力校核的高含硫气井完井设计和现场施工的控制参数设计方法,现场施工成功率达l00%。

3.2.1.2 自主研发了以井筒防腐和作业安全为核心的完井管柱技术在室内和现场评价的基础上,研制了井下缓蚀剂,形成了使用适宜材质和化学剂的综合防腐技术;针对不同硫化氢含量和产量的天然气气井,研制了带化学剂加注通道和紧急井下切断装置的多功能完井管柱;编制了《含硫化氢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等2项行业标准。

3.2.1.3 自主研发了井筒安全性评价技术在国内首次以安全屏障分析为核心,结合井下漏点与氦气密封检测技术,形成了井筒安全性评价技术,防控了异常带压气井生产安全风险,应用该技术避免了8口环空异常带压气井的废弃。

3.2.2 自主研发了高含硫储层改造工具和液体体系,有效提高了单井产量3.2.2.1 自主研发了高含硫水平井分段改造工具系列独创了不动管柱水力喷射分段工具,解决了国外工具带压上提油管导致井控风险高的问题,可实现不动管柱9级分压;率先实现了裸眼封隔器分段工具的国产化,达到国外同等技术水平,降低成本75%,可实现12级分压。

上述2套工具抗温120℃、抗硫30~75 g/m³、耐压差70 MPa,已成功应用于11口高含硫气井。

图2为多功能完井管柱结构示意图,图3为高含硫水平井分段改造工具结构示意图。

3.2.2.2 自主研发了5套适应于高含硫储层特点的酸液体系针对高温深井高含硫储层酸岩反应快、井底吸酸压力高、层间物性差异大等难题,自主研发了高温转向酸、降滤失酸、高温加重酸等5套酸液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