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及预后分析
心脏冠状动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的诊断学应用效果分析

3讨 论
1 资料 与方 法 1 . i ~般 资料 :选取2 0 1 3 年5 月至2 0 1 5 年5 月于 我院实施 冠状 动脉C T A 检 查的9 5 例 患者作为本 次研究 的对 象 ,本次所选 患者均伴 随有 胸闷 、胸 痛 及活动后 胸闷加剧等 临床表现 ,均排除心律异 常 ,严重心 、肾 、甲 状 腺功能 障碍患者 ,以及过敏性哮 喘患者 。其 中男性患者4 9 例 ,女性 患者4 6 例 ,患者年龄最d x 3 5 岁,最大8 O 岁 ,平均年龄 ( 5 3 . 8 ±5 . 5 )岁 。 1 . 2一般方法 :全部患者都使用G E O p t i m a C T 6 6 0 6 4  ̄1 2 8 层C T 机完成 检 查 ,对 患者 的心脏 冠状 动脉C T 数 据集 予 以获 取 。进 行检查 前患 者 应 禁食4 h ,控 制患 者心率 在每分 钟6 5 次 以下 ,无 用药禁忌 情况 下必 要 时给予患 者 口服2 5 ~ 1 o 0 m g 美托洛尔 ,以此 降低患者心 室率 。训 练 患者 呼吸 ,于患者平静 呼吸状 态下屏气 ,屏气 时长大约 1 5 S ,使用 回 顾性心 电门控单扇 区扫描技术 予以扫描 ,常规先行钙化 积分平扫 ,扫 描 区域为 气管分叉 下方 t c m 处 到心脏左膈 面下方2 c m处 。将1 8 G 套 管 针埋于肘 前静脉 ,使 用双筒高压注 射器依次 推注非离子型对 比剂碘海
心脏肌桥的症状和注意事项

心脏肌桥的症状和注意事项在我们的身体里,心脏就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泵”,时刻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然而,当心脏肌桥出现时,这个“泵”的工作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那么,什么是心脏肌桥?它又会带来哪些症状?日常生活中我们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心脏肌桥,简单来说,就是一部分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肌内。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是走行于心肌表面的,但在心脏肌桥的情况下,心肌收缩时可能会对这段冠状动脉造成挤压,从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
心脏肌桥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胸痛、心慌、呼吸困难等。
胸痛是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可能表现为压榨性疼痛、闷痛或者刺痛。
这种疼痛往往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者劳累后出现,休息或者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可能会缓解。
心慌则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者节律不规则,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头晕甚至晕厥。
呼吸困难可能在活动后加重,感觉气不够用,需要大口喘气。
此外,一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乏力、出汗、恶心等不典型症状。
由于这些症状并非心脏肌桥所特有,容易与其他心脏疾病混淆,因此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来明确诊断。
对于怀疑有心脏肌桥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心电图是最常见的初步检查方法,但在症状不发作时,心电图可能正常。
运动平板试验可以通过增加运动量来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发现潜在的问题。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脏肌桥的“金标准”,它可以直接看到冠状动脉的走行以及心肌桥的位置和长度。
那么,一旦确诊为心脏肌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非常重要,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戒烟限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其次,要注意情绪调节。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脏的负担。
学会放松心情,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
心肌桥课件PPT

05
心肌桥的研究进展
心肌桥发病机制研究
总结词
心肌桥发病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因素、解剖结构 异常、炎症反应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心 肌桥的形成和发展。
详细描述
心肌桥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 素的相互作用。遗传因素在心肌桥发病中起着重要作 用,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与心肌桥的发生有关。此 外,解剖结构异常也是心肌桥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冠状动脉分支位置异常等。炎 症反应在心肌桥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 表明慢性炎症与心肌桥的进展和并发症发生有关。
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也是影响心肌桥预后的 因素之一,例如吸烟、肥胖、缺 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增加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冠状动脉其他病变 冠状动脉其他病变的存在也会影 响心肌桥的预后,例如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等。
年龄和性别 年龄较大和男性患者的心肌桥预 后相对较差,因为老年人和男性 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
如有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治疗和管理。
患者教育
01
02
03
提高认识
让患者充分了解心肌桥的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 疗方法,提高自我管理和 预防意识。
心理支持
向患者传递积极、乐观的 心态,减轻焦虑、抑郁等 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日常保健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 间,提高身体免疫力。
心肌桥相关临床试验
总结词
心肌桥相关临床试验主要通过对照试验的方式,对新的治疗方法进行评估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 据。
详细描述
心肌桥相关临床试验是推动心肌桥治疗方法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照试验的方式,对新的治疗 方法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比较,可以确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有助于推动心肌桥治疗的进步和发展。
心肌桥的主要治疗方案概述

心肌桥的主要治疗方案概述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变异畸形,它指的是冠状动脉在心肌中的一段被心肌覆盖。
心肌桥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对心肌桥的主要治疗方案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1. 保守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是针对轻度和中度症状的心肌桥患者而言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案主要通过药物控制来缓解心肌桥引发的症状。
具体的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这些药物能够在不引起明显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
2. 冠状动脉扩张术对于严重症状的心肌桥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可能不佳,此时冠状动脉扩张术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冠状动脉扩张术可以通过心导管技术,在心肌桥段内放置支架或使用球囊扩张,进一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以改善血液供应。
3. 心肌桥外科手术部分复杂性心肌桥患者,在保守治疗和冠状动脉扩张术之后仍未获得明显改善。
对于这类患者,心肌桥外科手术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心肌桥外科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手术切除或移位心肌桥,恢复冠状动脉的正常血流。
4. 放疗放疗是一种在近年来逐渐出现的心肌桥治疗方法。
它通过使用外部放射线照射心肌桥部位,达到减轻心肌桥症状的效果。
放疗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选择,但适应症和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结起来,心肌桥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冠状动脉扩张术、心肌桥外科手术和放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诊断结果,医生会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尽管已有一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研究和探索仍在进行中,为心肌桥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重要的是,每位患者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进行干预,以维护心脏健康。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1
12
主要 13
内容
14
15
流行病学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心肌桥临床表现 心肌桥诊断方法
心肌桥的治疗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2
共识背景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畸形, 指一段本应走行于心外膜的冠脉穿入心脏的肌层内, 这段冠脉被称为壁冠脉或隧道动脉,覆盖其上的心肌 则被称为心肌桥。 ▲1737年,Reyman首次报道尸检中发现了心肌桥。心 肌桥最早被认为是一种良性变异且不需要干预治疗。 ▲但是,经过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心肌桥与多种临床 表现有关,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另外, 心肌桥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其机制与 存在局部剪切应力的变化和血管活性因子的激活有关 。
➢ 土耳其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25982例CAG检查中发现心肌桥316例,检出率为 1.22%。国内的一项5525例CAG研究中,发现心肌桥888例,检出率为16.1%。肥厚 型心肌病等特殊人群的心肌桥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约为21%~41%。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2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心肌桥可单发或多发,67%~98%的心 肌桥位于左前降支,最常见于左前降支 的近段和中段,很少见于右冠脉和左回 旋支。典型的心肌桥平均长度( 14.64±9.03)mm,平均厚度( 1.23±1.32)mm。根据心肌桥的隧道动 脉走行深度,分为走行于室间沟的表浅 型和走行于靠近右心室间隔的纵深型。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64排冠状动脉CTA在心肌桥中的临床作用

64排冠状动脉CTA在心肌桥中的临床作用目的:分析64排冠状动脉CTA在心肌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215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CT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采用数字血管造影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患者心肌桥诊断情况。
结果:1215例患者中,共计356例患者检出心肌桥,比例为29.3%,其中220例心肌桥位置在前降支中段,比例为61.8%;356例心肌桥患者中,96例发现邻近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存在粥样化斑块;比较心肌桥组与无心肌桥组对应节段斑块发生率及狭窄程度,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状动脉CAT可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在心肌桥诊断过程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冠状动脉血管造影;64排多层螺旋CT;心肌桥心肌桥与多种临床症状有关,临床上通常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
随着64排螺旋技术的日益成熟,冠状动脉CAT诊断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利用64排冠状动脉CTA针对1215例患者进行心肌桥的诊断,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215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1例,女454例,年龄范围42-78岁,平均年龄(51.8±8.3)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胸痛不适,平均心率75次/min;无严重肺部疾病,无明显心率失常及碘过敏史。
其中检出心肌桥的356例患者分为心肌桥组,余者859例中选择350例为无心肌桥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根据不同心率机器自动采用不同扇区重组。
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0mA;准直:64*0.625mm;螺距:0.16/1;矩阵:512*512。
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至膈下2cm。
注入欧乃派克进行预扫描,通过测降主动脉增强峰值时间确定扫描延迟时间。
心肌桥

一、心肌桥简介: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
心脏收缩时被心肌桥覆盖的这段冠状动脉受到压迫,出现收缩期狭窄,而心脏舒张时冠状动脉压迫被解除,冠状动脉狭窄也被解除。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常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当一段冠脉被心肌所包绕,该段心肌称为心肌桥,该段冠脉称为壁冠状动脉。
心肌桥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局部因素有关,也可能引起心肌缺血。
心肌桥从出生后即开始存在,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解剖畸形。
多在中年以后才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
其发展与邻近动脉生长密切相关。
心肌桥出现率男性略多于女性,50个心肌桥患者中,男性占32个,女性占18个。
心肌桥不属于传染病也不会遗传。
心肌桥的诊断除了临床症状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以外仍然有赖于冠脉造影及冠脉内多普勒和超声检查。
二、治疗:1、药物治疗: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引起的心绞痛对β-受体阻滞药和钙拮抗药,如维拉帕米(异搏定)和地尔硫卓可能有效。
2、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者应行手术治疗。
有两种术式即心肌桥切除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
(1)心肌桥切除术:适用于表浅型,在常温全麻下找到心肌桥予以切除彻底解除对冠状动脉的压迫,恢复其远端血流。
单纯型心肌桥切除术者很少往往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进行。
(2)冠状动脉搭桥术:适用于纵深型或合并动脉硬化性狭窄者。
可在常温全麻下、常温体外循环下或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移植材料可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
三、检查1、冠脉造影若发现冠脉收缩期狭窄或合并舒张期松弛延迟现象,则提示有心肌桥存在。
但冠脉造影只能检出那些对冠脉血流产生显著影响的心肌桥。
心肌桥的检出与其长度、肌桥纤维的走行方向、心肌桥与相关动脉间的组织有关有些心肌桥由于其近端的冠脉几乎完全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固定性狭窄限制了冠脉的血流灌注而掩盖了其收缩期狭窄,或由于血管痉挛的存在,造影很难发现。
冠脉造影常不能发现心肌桥处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2、冠脉内多普勒检查发现心肌桥部分冠脉血流速度在舒张早期显著升高呈一峰值,很快又下降继之呈一平台直至收缩期再次下降。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冠状动脉心肌桥(M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分析1 500例CAG结果,记录MB的位置及长度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及程度。
结果检出MB179例(11.9%),其中165例(92.2%)為单发肌桥,14例(7.8%)为多发肌桥,以左前降支(LAD)为最多,共152例(84.9%)。
Ⅱ~Ⅲ级狭窄的MB患者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级狭窄的M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70%(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5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 2 cm。
2.4 MB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记录包括所有冠状动脉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检出MB的病例中,89例(49.7%)管壁光滑无狭窄,46例(25.7%)管腔轻度狭窄,32例(17.8%)管腔中度狭窄,12例(6.7%)管腔重度狭窄;未检出MB者,121例(9.2%)管壁光滑无狭窄,281例(21.3%)管腔轻度狭窄,462例(35.0%)管腔中度狭窄,457例(34.6%)管腔重度狭窄。
2.5 M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MB收缩期狭窄程度按Noble分级:Ⅰ级131例,Ⅱ~Ⅲ级48例,Ⅱ~Ⅲ级狭窄患者的MB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级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6 单发MB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关系两组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及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3 讨论目前认为MB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然而,这种冠状动脉走形畸形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如何,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通过CAG 结果,试图分析M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CAG是诊断MB的金标准[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睢宁县凌城中心卫生院 江苏 睢宁 221233)??
【摘要】 目的:分析评估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肌桥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征。方法、结
果 方法:对1658例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69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心肌桥,其发生率为4.11%。13例伴有冠心病,3例伴有瓣膜病,50例为无伴随心脏
病的孤立心肌桥。孤立心肌桥中有25例其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等于70%,17例处于
50%~70%之间,8例小于50%。在孤立性心肌桥中25例有胸痛症状;18例心电图提示有st-t
改变;18例运动负荷试验阳性。69例中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室壁肥厚13例。结论 心肌桥的可
靠检出手段为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可孤立存在也可伴随其他心脏病发生。心肌缺血症状、
心电图st-t变化、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等现象是由于冠状动脉收缩期心肌桥高度狭窄而引起的,
狭窄程度越高,则上述表现就越明显。?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示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50-01??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从2001年1月11日起到2010年1月11日这9年间,笔者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介入
中心所行1598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共有69例为心肌桥,43
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年龄平均约在52岁左右。?
1.2 方法 我们通常用使用jukins法来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治疗。针对左冠状动
脉造影我们一般使用的四个投照位置分别为:左前斜50°+头位30°、右前斜30°+头位30°、
左前斜50°+足位30°、右前斜30°+足位30°。而对于右冠状动脉造影使用的三个投照位
置为:左前斜50°、右前斜30°、正位+头位30°。冠状动脉收缩期短暂和间歇狭窄为心肌
桥存在的造影判断。本文采用nobel分级,将狭窄程度划分为三组,分别是按[1],年龄大约
分布在42~58岁之间,男性所占比率远远大于女性,对于心肌桥的存在我们应格外的注意,
因为这在一些病人当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肌桥患者的平均年龄基本同本文信息相符合,
大约为52岁;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我国的不断推广,心肌桥的被检出率也逐渐呈上升趋
势。针对心肌桥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却多在成年后才表现出症状这一现象,有些学者认为:这
可能与冠状动脉弹性下降、心肌顺应性、心肌桥段血管容易出现痉挛及心肌桥近段粥样硬化
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心肌桥除了会出现孤立心肌桥的病例外,还可同时与心肌病、冠
心病及心脏瓣膜病等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共存。?
在本组中,冠心病的出现率较多,在伴随病率中占18.8%。出现孤立心肌桥的占72.4%,
其中,不出现任何症状的有2例,剩下的症状表现有胸痛、胸闷、心悸和心前区不适等。由
心肌桥引起的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桥的临床表现有关,狭窄程度超过50%的患者,
其临床表现会比较突出。由心肌桥导致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本组中还未发现,而在
国内外却有多例已被报道。在本组中,出现的心肌桥均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单发心肌桥,其
中,近段最少,占1.5%,而远段较多,占15.9%,最多的是中段,占82.6%,内容基本上是同
其它文献相符合。心肌桥的发生不仅只在前将支中可见,还可见于后将支、对角支及钝缘支
中。据有关学者指出[2],心肌桥的检出率和心肌肥厚有关,心肌肥厚的患者其心肌桥的发生
率较高,为28%。在本组的69例患者中,有3例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而出现左心室造影
提示室壁不同程度增厚的有14例。有相关研究表明[3]:在心脏深部的心肌桥会压迫冠状动
脉从而引起心肌缺血,而位于心脏浅表的心肌桥则对冠状动脉的影响较小。在很多病例中,
心肌桥都被认为是不具有血流动力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元,乔树宾.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
志,2000,8:137-138。?
[3] 高长青,杜洛山,等.冠状动脉心肌桥.中国影象学杂志,1997,5:248-249。?
[4] heinrich g,klues,md,et al.disturbed intracoronaryhemodynamics in myocardial
bridging early normaliza-tion by intracoronary stent placement.
circulation,1997,96:2905-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