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征象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61例影像学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61例影像学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61例影像学分析廖政贤李存仁郑德中吴兴华【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时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53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诊断为心肌桥的6l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资料。

结果心肌桥检出率约3.69%,位于左前降支56例,回旋支2例,右冠3例;孤立性心肌桥19例,占31%;合并有单支或多支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肌桥42例,占69%。

左前降支心肌桥长度约12—40m i l l,回旋支及右冠心肌桥长度约5—10r ai n。

狭窄程度I级l l例,Ⅱ级23例,Ⅲ级27例。

结论多角度冠状动脉造影可准确判断心肌桥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无明显直接关系,胸痛症状明显的心肌桥病变的支架植入治疗仍需长期疗效观察。

【关键词】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发展,有关心肌桥的报道逐渐增多,发现心肌桥可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及其相关的临床事件,在诊疗方面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近3年来,我院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过程中诊断心肌桥6l例,现就其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作如下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6l例心肌桥患者中,男49例,年龄40~86岁;女12例,年龄47—71岁。

所有患者均在劳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感。

静息心电图检查55例发现ST—T改变;其中6例因静息心电图检查正常而作平板运动实验阳性者。

1.2造影方法:在PH I LI PS C V l21000m A单球管C型臂配活动导管床的x线机下,采用j ubki 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摄影体位为:左冠造影摄取右前斜位30。

+足位20。

一25。

,右前斜30。

+头位20。

一250。

后前位+头位20。

一25。

,后前位+足位200一250,左前斜位450+足位20。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2022.10.13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1
12
主要 13
内容
14
15
流行病学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心肌桥临床表现 心肌桥诊断方法
心肌桥的治疗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2
共识背景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畸形, 指一段本应走行于心外膜的冠脉穿入心脏的肌层内, 这段冠脉被称为壁冠脉或隧道动脉,覆盖其上的心肌 则被称为心肌桥。 ▲1737年,Reyman首次报道尸检中发现了心肌桥。心 肌桥最早被认为是一种良性变异且不需要干预治疗。 ▲但是,经过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心肌桥与多种临床 表现有关,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另外, 心肌桥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其机制与 存在局部剪切应力的变化和血管活性因子的激活有关 。
➢ 土耳其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25982例CAG检查中发现心肌桥316例,检出率为 1.22%。国内的一项5525例CAG研究中,发现心肌桥888例,检出率为16.1%。肥厚 型心肌病等特殊人群的心肌桥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约为21%~41%。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2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心肌桥可单发或多发,67%~98%的心 肌桥位于左前降支,最常见于左前降支 的近段和中段,很少见于右冠脉和左回 旋支。典型的心肌桥平均长度( 14.64±9.03)mm,平均厚度( 1.23±1.32)mm。根据心肌桥的隧道动 脉走行深度,分为走行于室间沟的表浅 型和走行于靠近右心室间隔的纵深型。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冠脉肌桥

冠脉肌桥
正确认识冠脉肌桥
1、何为冠脉肌桥? 2、临床有何表现?分级分度? 3、肌桥有何危害、危险? 4、肌桥如何治疗? 5、肌桥的示意图、造影片。
编辑版ppt
1
定义
冠状动脉正常走行于心外膜下,不受心 肌收缩的挤压。如果冠状动脉或其分支 的某一段走行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致 使心脏收缩期该段冠状动脉受到心肌的 挤压而出现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则称为 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ail bridge MB),又称壁冠状动脉(intramural coronary)。
编辑版ppt
13
治疗
内科治疗 介入治疗 外科治疗
编辑版ppt
14
内科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可降低心收缩力,减轻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
压迫,降低心律,延长舒张期,从而改善心 肌血供。(心率>130次/分),同时此病人应 避免大负荷运动以防止心率过快,收缩期/舒 张期时间之比提高,加重心肌桥对冠状动脉 的血流影响
肌环-深肌桥(少),即纵深型,前降支向右室发 出分支进入室间隔时被从右心尖部到室间隔的心肌 覆盖而形成,比浅肌桥长。肌桥与其下的冠状动脉 之间并非直接接触,其间往往有脂肪、神经或其他 疏松结缔组织相隔
编辑版ppt
7
临床表现
大多数无症状
部分病人可有心肌缺血的表现:不同类型有 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心肌梗塞、致命性心律 失常甚至猝死。
编辑版ppt
15
内科药物治疗
钙离子拮抗剂 可降低心收缩力,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增加
冠状动脉血流,特别是非二氢比啶类,如维 拉帕米、合贝爽等,即可消除可能的痉挛, 又能延长心动周期的舒张期时限,时心肌桥 的主要有效药物
编辑版ppt
16
内科药物治疗

冠群心肌桥分度标准

冠群心肌桥分度标准

冠群心肌桥分度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在心肌中穿行的情况,常见于左前降支和左旋支。

心肌桥分型标准

心肌桥分型标准

心肌桥分型标准
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在心肌内穿行的情况。

在正常人中,冠状动脉都是在心肌外穿行,但在一些人中,冠状动脉会在心肌内穿行并压迫心肌,这就是心肌桥。

虽然心肌桥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但并不一定会出现症状,只有在一些情况下才会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甚至猝死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理解心肌桥的分类和诊断,国际心脏病学会于2018年发布了《心肌桥分型标准》。

该标准将心肌桥分为三种类型:类型1、类型2和类型3。

类型1:冠状动脉在心肌内穿行的长度超过2倍的心肌厚度,但没有心肌缺血的表现。

类型2:冠状动脉在心肌内穿行的长度超过2倍的心肌厚度,且有心肌缺血的表现,但不能通过心电图或者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类型3:冠状动脉在心肌内穿行的长度不足2倍的心肌厚度,但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可以通过心电图或者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对于不同类型的心肌桥,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类型1的心肌桥,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和检查。

对于类型2和类型3的心肌桥,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心肌桥成形术等措施来缓解症状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此外,心肌桥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家族遗传、高血压、糖
尿病、高血脂等。

因此,预防心肌桥的发生也十分重要,包括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

总之,《心肌桥分型标准》为临床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心肌桥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造影基础和图像解析

冠状动脉造影基础和图像解析
➢ 指一段心外膜血管走行在心肌内。 ➢ 几乎总发生在左前降支。 ➢ 发生率5%-12%。 ➢ 一般没有血流动力学意义。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壁冠状动脉(心肌桥)
冠脉造影病变形态
➢向心性狭窄 ➢偏心性狭窄 ➢不足狭窄 狭窄长度不不小于10毫米 ➢管状狭窄 狭窄长度介于10~20毫米间 ➢弥漫性狭窄 狭窄长度不小于20毫米 ➢管腔不规则 狭窄程度不不小于50%旳病变 ➢管腔闭塞 ➢钙化病变 点片状、条索状、管状 ➢扭曲、成角 ➢开口病变 ➢分叉病变
➢经桡动脉
➢CLS ™
➢Kiesz™ Left
➢Voda Left®
➢QCurve™
➢IM C
➢股动脉
➢allRight ™
➢Kimny ™
➢Muta ™ Left
➢Mann™ IM
➢Radia l
➢Muta ™ Right
➢桡动脉
导管外径尺寸大小旳换算表
➢FRENCH
➢1 FR ➢2 FR ➢3 FR ➢4 FR ➢5 FR ➢6 FR ➢7 FR ➢8FR ➢9 FR
➢沿途分支:对角支(一般为13支)、间隔支。
➢供血范围占左心室旳4555%。
左盘旋支 (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
➢从左主干发出后沿左侧房室沟 下行至后十字交叉。
➢沿途分支:钝缘支、窦房结 支。
➢供血范围占左心室旳1525%。左优势型时可达4050%。
右冠状动脉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
冠状动脉造影原则体位(左冠)
➢ 较全方面旳显示左 冠
➢ LCX开口、全程及 OM
➢ LM开口、体部
冠状动脉造影原则体位(左冠)
头位20-30度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STEMI直接PCI(特别是置入DES)患者,应给予负荷量替 格瑞洛180mg,以后90mg,2次/日(I,B);或氯吡格雷600mg 负荷量,以后75mg/日,至少12个月(I,A)。
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具有更强和快速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且前者不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
5.2.抗心绞痛药物: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一 般情况下 ,患者应继续口服原有的常规用药 ,不必仅仅 为了介入操作而另加特殊药物。
但是冠脉造影只能提供关于管腔狭窄的信息, 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以确立冠状动脉疾患诊断为目的
1、不典型胸痛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包括胃、食道症状, 临床上难以与心绞痛进行鉴别,为明确诊断者;
2、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无创性检查如运动平板试验、 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者;
.
“心”畅无阻……
.
7、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
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保需要;
.
8、非冠状动脉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 其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 同时进行干预:
1)风湿性心瓣膜病欲行瓣膜置换术前,且年龄>40岁或有胸痛 症状者;
2)老年性心瓣膜病换瓣手术前; 3)心室壁瘤手术前; 4)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术前; 5)先天性心脏病行矫正手术前,尤其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转
位等可能合并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者; 6)其它非心血管疾病 肿瘤或胸腹部大手术前须排外冠状动脉
病变,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评价左心室功能。
.
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或评价治疗效果为目的
1、稳定型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 活;

心肌桥

心肌桥

心肌桥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

心脏收缩时被心肌桥覆盖的这段冠状动脉受到压迫,出现收缩期狭窄,而心脏舒张时冠状动脉压迫被解除,冠状动脉狭窄也被解除。

1960年postsmann和wig首先描述了活体血管造影下的肌桥,主要通过血管造影中看到“收缩期狭窄或挤奶效应”来辨认,其临床意义一直争论不休。

心肌桥1、心肌桥的出现率:由于研究的方法不同,其检出率差异很大。

在病理检查系列中,其发生率有很大差异,为15%~85%,而在血管造影检查系列中,其发生率为0.51%~25%。

Yetman等认为造成这两种出现率差异较大的原因依赖于几个方面:心肌桥的长度、与左前降支相关的桥纤维准确定位、心肌桥与毗邻动脉间的关系,血管造影心肌桥发生率的不相称依赖于心肌桥的长度,而血管造影仅察觉深部肌桥,而浅部肌桥在血管造影时不容易发现。

有报告应用硝酸甘油能增加左前降支肌桥收缩期狭窄的检出,从而提高心肌桥的检出率。

心肌桥在肥厚型心肌病病人中检出率高,为30%~50%,儿童肥厚型心肌病中心肌桥的发生率为28%。

然而在Juilliere等报道的7467例连续性冠脉造影中,发现心肌桥61例,其中26例有冠心病,4例有心瓣膜病,3例有肥厚型心肌病,其余为孤立性心肌桥。

检出的心肌桥患者中,心肌病并非占主要地位。

2、心肌桥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心肌桥从出生后即开始存在,其发展与邻近动脉生长密切相关。

心肌桥出现率男性略多于女性,但也有作者认为无明显性别差异。

Ferreira等报告连续90个心脏尸检结果,发现50个心脏有心肌桥存在,其中男性32个,女性18个,年龄范围从死产婴儿到84岁,既往均无心脏疾病史,死亡病人均非心脏疾病所致。

3、心肌桥出现的部位及数量:心肌桥最常出现在左前降支,且多位于该支血管的近、中1/3之间,心肌桥可单个,也可多个出现,多个出现的肌桥可位于同一血管或不同冠脉或它们的分支。

Ferreira等报道50个心肌桥尸检中,35个心脏系单个肌桥,累及左前降支,10个心脏系2个肌桥,另外5个心脏系3个肌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征象
发表时间:2014-03-24T14:47:13.653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作者:孔令阁[导读]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指冠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孔令阁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心内科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冠脉造影特点。

方法和结果: 对7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14例心肌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2例,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

孤立性心肌桥8例,其中2例合并持续性房颤。

14例患者中,12例表现有胸闷痛症状,症状出现时间1周~7年,此12例病人仅4例ECG提示有心肌缺血。

14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提示属I级心肌桥8例,属II级心肌桥6例。

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有症状者,多数静息状态下其收缩期狭窄≥50%~75%。

【关键词】心肌桥;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R814 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446 01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指冠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

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为收缩期狭窄,即冠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得狭窄、模糊或显影不清,而舒张期冠脉显影正常。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开展,冠状动脉心肌桥检出病例有所增加。

本文将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征象作一分析,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对内蒙古林业总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7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冠状动脉心肌桥病例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41~73岁。

1 2方法:
采用 Judkins 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左冠状动脉造影常规采用右前斜+足位、右前斜+头位、左前斜+头位、左前斜+足位、正位+头(或足)位5个投照体位。

右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左前斜、右前斜、左前斜+头位。

冠状动脉心肌桥指至少一个投照体位发现冠状动脉收缩期管径变窄,而舒张期恢复正常,即所谓“挤奶效应”(milking effect)[1],收缩期狭窄程度按Nobel的方法分为:I级0%~50%,II级50%~75%,III级75%~100%。

2结果
7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14例心肌桥,检出率为2% (14/700),均位于前降支,均为单发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I级8例,II级6例。

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2例(指冠脉有固定性狭窄者),该例病人表现为第一对角支(粗大)开口狭窄60%~70%。

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心脏彩超均提示有左心室肥厚。

孤立性心肌桥8例(除外器质性心脏病者),其中2例合并持续性心房纤颤。

14例患者中有12例表现有胸闷痛症状,症状出现时间1周至7年,其中I级肌桥6例,II级肌桥6例,有胸闷痛症状的12例病人中,仅4例病人ECG提示有心肌缺血,其中2例病人除观察到收缩期冠脉缩窄70%以外,尚观察到舒张期冠脉缩窄达40%,另一例病人虽然其收缩期冠脉缩窄仅40%,但合并有第一对角支(粗大)开口狭窄性病变。

3讨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其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检出率为1%~3%[2],本文检出率为2%,与文献相符。

有关心肌桥引起临床心血管事件文献报道甚多,可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可引起心肌梗死、猝死等[3]。

本文14例患者有12例表现有胸闷痛症状,2例病人表现有持续性心房纤颤。

本文14例患者中观察到2例病人除有收缩期冠脉缩窄外,尚有舒张期冠脉缩窄,与近期血管造影联合血管内超声的研究证明心肌桥血管压迫不完全在收缩期,而是持续至舒张期,由此可减少冠脉血流储备[2]这一结论相符。

参考文献
[1]Nobel J,Bourassa MG,Petitclerc R,etal. Myocardial bridging and milking effect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normal variant or obstruction Am Heart J,1976,37:993 999 [2]Ge J,Erbel R,Rupprecht HJ,etal. Comparison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d angi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bridging. Circulation,1994,89:1725 1732
[3]邢波。

心肌桥研究的新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00,40:55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