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地点与时间

硬件实验室,时间:2013年12月

2.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

普通微机一台;AEDK8688ET实验机一台套(含软件系统;万用表一台;示波器一台(20M

3.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和微机原理与接口知识后,为了更好地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接口电路设计方法,初步掌握微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开发方法和技术,为今后开发实际系统打下基础而进行的比较系统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熟悉微机基本输入、输出接口的组成及地址分析方法,掌握各种接口芯片和掌握接口电路的设计原则。4.设计内容

选一个课题,通过相关资料检索及LCA88ET软件中提供的硬件电路、参考程序的深入理解分析,按照设计内容完成设计任务。要求认真编写程序,进行程序调试,完成接口程序的设计,并完成设计报告。可适当分组但是一组人数不能超过3人,报告每人一份,并在报告中注明组员姓名,各组程序及报告内容不能雷同,否则视为抄袭。

题目一:各种节日彩灯的设计或者模拟实际交通灯的设计

要求:以8255的A、B、C三个口任意一个作为输出口,控制4个双色LED灯红绿交替闪烁。电路及程序可参考LCA88ET软件中双色灯实验,但不能和参考程序一样,每组同学自行设计红绿灯变换的方式。题目二:8253定时器的设计

要求:利用8253定时器控制LED灯的闪烁,电路及程序可参考LCA88ET软件中定时器/计数器实验,但不能和参考程序一样,每组同学自行设计闪烁的快慢时间。

题目三:8255并行接口的设计

要求:利用8255并行接口控制LED灯的亮灭状态,电路及程序可参考LCA88ET 软件中开关状态显示实验,但不能和参考程序一样,每组同学自行设计开关的连接方式以及控制LED灯的亮灭情况。

题目四: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要求:利用DAC0832芯片输出三角波、锯齿波、方波、正弦波等某种波形信号,电路及程序可参考LCA88ET软件中D/A转换实验,但不能和参考程序一样,每组同学自行选择生成哪种波形。

题目五:A/D转换的设计

要求:利用AD0809芯片采样电位器输入电压,并将输出的值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电路及程序可参考LCA88ET软件中A/D转换实验,但不能和参考程序一样,每组同学自行选择通过哪个通道采样,以及结果用几个数码管显示、如何显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课本习题答案

第二章 8086体系结构与80x86CPU 1.8086CPU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8086CPU由两部分组成:指令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和总线接口部件(BIU,Bus Interface Unit)。指令执行部件(EU)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标志寄存器FR、通用寄存器组和EU控制器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总线接口部件(BIU)主要由地址加法器、专用寄存器组、指令队列和总线控制电路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形成访问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指令暂存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读取操作数参加EU运算或存放运算结果等。 2.8086CPU预取指令队列有什么好处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哪里答:8086CPU的预取指令队列由6个字节组成,按照8086CPU的设计要求,指令执行部件(EU)在执行指令时,不是直接通过访问存储器取指令,而是从指令队列中取得指令代码,并分析执行它。从速度上看,该指令队列是在CPU内部,EU从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的速度会远远超过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指令。8086CPU 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指令执行的同时,待执行的指令也同时从内存中读取,并送到指令队列。 5.简述8086系统中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最多有多少个逻辑地址呢答: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由20根地址总线形成的。8086系统采用分段并附以地址偏移量办法形成20位的物理地址。采用分段结构的存储器中,任何一个逻辑地址都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都是16位二进制数。通过一个20位的地址加法器将这两个地址相加形成物理地址。具体做法是16位的段基址左移4位(相当于在段基址最低位后添4个“0”),然后与偏移地址相加获得物理地址。由于8086CPU的地址线是20根,所以可寻址的存储空间为1M字节,即8086系统的物理地址空间是1MB。逻辑地址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都是无符号的16位二进制数,程序设计时采用逻辑地址,也是1MB。 6.8086系统中的存储器为什么要采用分段结构有什么好处 答:8086CPU中的寄存器都是16位的,16位的地址只能访问64KB的内存。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由20根地址总线形成的,要做到对20位地址空间进行访问,就需要两部分地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

摘要 霓虹灯主要是通过8255A对LED亮灭状态的控制,和8254定时/计数器的定时功能实现霓虹灯闪烁控制系统,外设是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在程序自动控制下,按照不同规律闪烁同时由数码管显示相应的闪烁方式。 关键字: 8255A 8254 LED 数码管

一、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设计霓虹灯闪烁控制系统,是外设的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在开关的控制下或者在程序自动控制下,按照不同规律闪烁。 要求发光二极管的亮、灭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发光二极管变化规律要求有多种状态。 二、设计小组成员及分工 本次课设由冀任共同完成,在课设中遇到的问题四个人共同思考解决。 三、总体设计 1、8254用于定时:定时/计数器0与定时器/计数器1共同构成100ms的定时器,确定执行相邻闪烁方式的间隔时间。 2.8255A用于控制LED的状态和数码管显示:PA0接8254的输出,B口接数码管,显示对应的闪烁方式,C口输出控制LED的状态。 3、六种闪烁方式: 方式1:从左向右依次点亮8个LED灯,数码管显示1 方式2:从右向左依次点亮8个LED灯,数码管显示2 方式3:从左向右依次点亮4个的红灯、2个黄灯和2个绿灯,数码管显示3 方式4:从左向右两个两个的点亮8个LED灯,数码管显示4 方式5:从两边向中间依次点亮8个LED灯,数码管显示5 方式6:按红、绿、黄顺序点亮相同颜色的灯,数码管显示6 1、芯片介绍 (1)芯片8255A 8255A是具有3个8位并行I/O口3种工作方式的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共有40个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

D0--D7:三态双向数据线,与单片机数据总线连接,用来传送数据信息。 CS:片选信号线,低电平有效,表示芯片被选中。 RD:读出信号线,低电平有效,控制数据的读出。 WR:写入信号线,低电平有效,控制数据的写入。 Vcc:+5V电源。 PA0--PA7:A口输入/输出线。 PB0--PB7:B口输入/输出线。 PC0--PC7:C口输入/输出线。 RESET:复位信号线。 A1、A0:地址线,用来选择8255内部端口。 GND:地线。 三种工作状态: 1) 工作方式 0 :这是 8255A 中各端口的基本输入 / 输出方式。它只完成简单的并行输入 / 输出操作, CPU 可从指定端口输入信息,也可向指定端口输出信息,如果三个端口均处于工作方式 0 ,则可由工作方式控制字定义 16 种工作方式的组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这门课程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INTEL8086/8088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熟练运用8086宏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熟悉各种I/O接口的配套使用技术,掌握用INTEL8086/8088CPU进行一些基本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通过对具体应用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加深和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内容设计出硬件电路图并作详细的设计说明,并绘制出电路图。 2.画出程序流程框图,用汇编语言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 3.进行系统的调试,完成加电仿真调试。 4.写出详细的设计报告。 三、基本要求 1.学生分成小组(3-4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系统分析、构成、软硬件调试及系统调试的工作。指导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给出课程设计任务书。对同一

小组内的不同学生,可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设计指标或设计要求。 2.各小组内学生应独立完成课题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工作。 3. 设计结束后,提交已调通的应用程序和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四、参考题目 1.交通灯控制 2.电子时钟 3.按键比赛 4. 自拟题目 要求:难易度适中 五、文档内容及规格 5.1 报告内容 ⒈封面 封页上填写题目、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报告提交日期。(题目:要求简洁、确切、鲜明,字数不宜超过 20字。) ⒉摘要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约 300 汉字。 ⒊目录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各级标题有较显著区别。(列出目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表设计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 设计名称:电子表设计 专业: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

2014年 11 月 27 日

目录 摘要 (2)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3) 设计任务 (3) 设计功能 (3) 课程设计方式及基本要求 (3) 实验方式 (3) * 基本要求 (3) 设计所用元件 (4) 二、设计题目及思想 (4) 设计原理 (4) 主要模块 (5) 芯片初始化 (7) 程序流程图 (9) 硬件接线图 (11) | 三、调试结果 (13) 四、课程设计总结 (16) 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 (16)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附录 `

摘要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能够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语言,也是能够利用计算机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的唯一语言。因而,对程序的空间和时间的要求很高的场合,汇编语言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很多需要直接控制硬件的应用场合,则更是非用汇编语言不可了。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微型计算机原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汇编语言的广泛用途及其在当代计算机界的重要作用,本人利用学的知识,在同学门的帮助下,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了关于电子表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是应用于电脑中的小应用程序,可是显示电脑中的时间。很多地方都会有个时钟显示,其中大多是应用了类似这样的方法。 关键词:汇编语言微机原理接口技术时钟显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习题1 1.什么是汇编语言,汇编程序,和机器语言? 答: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一种机器指令的集合。 汇编语言是面向及其的程序设计语言。在汇编语言中,用助记符代替操作码,用地址符号或标号代替地址码。这种用符号代替机器语言的二进制码,就把机器语言编程了汇编语言。 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机器不能直接识别,要由一种程序将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这种起翻译作用的程序叫汇编程序。 2.微型计算机系统有哪些特点?具有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功能强,可靠性高,价格低廉,适应性强、系统设计灵活,周期短、见效快,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维护方便。 这些特点是由于微型计算机广泛采用了集成度相当高的器件和部件,建立在微细加工工艺基础之上。 3.微型计算机系统由哪些功能部件组成?试说明“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 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可简要地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计算机(指硬件)应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②在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程序和数据。 ③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再启动计算机工作,使计算机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高速的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这就是存储程序的基本含义。 ④五大部件以运算器为中心进行组织。 4.请说明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 答: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是执行程序的过程,也就是CPU自动从程序存

放的第1个存储单元起,逐步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并根据指令规定的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执行指令规定的相关操作。如此重复,周而复始,直至执行完程序的所有指令,从而实现程序的基本功能。 5.试说明微处理器字长的意义。 答:微型机的字长是指由微处理器内部一次可以并行处理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它决定着计算机内部寄存器、ALU和数据总线的位数,反映了一台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着机器的硬件规模和造价。计算机的字长越大,其性能越优越。在完成同样精度的运算时,字长较长的微处理器比字长较短的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 6.微机系统中采用的总线结构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微机主板常用总线有系统总线、I/O总线、ISA总线、IPCI总线、AGP总线、IEEE1394总线、USB总线等类型。 7.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①(4.75)10=(0100.11)2=(4.6)8=(4.C)16 ②(2.25)10=(10.01)2=(2.2)8=(2.8)16 ③(1.875)10=(1.111)2=(1.7)8=(1.E)16 8.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①(1011.011)2=(11.375)10 ②(1101.01011)2=(13.58)10 ③(111.001)2=(7.2)10 9.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8421BCD码。 ① 2006=(0010 0000 0000 0110)BCD ② 123.456=(0001 0010 0011.0100 0101 0110)BCD 10.求下列带符号十进制数的8位基2码补码。 ① [+127]补= 0111111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交通灯

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计本1班 1214110214 黄 福 朱 茜 2015年06月29日 院 系: 专 业: 年级班级: 学 号: 姓 名: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任务 (3) 三.总体设计方案 (3) 五.程序设计流程图 (4) 六. 程序连接图 (5) 七.程序清单 (5) 八.实验结果 (8) 九.课程设计总结和体会 (8)

一.课程设计目的 用汇编语言和微机原理实验箱完成实现双方向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以达到熟练运用汇编语言编程以及实验箱上各个芯片的灵活运用。 ⒈了解交通灯管理的基本工作原理 ⒉熟悉8253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应用 ⒊熟悉8255A并行接口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应用 二.课程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双方向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和管理。 具体要求如下: 1.东西方向车辆放行20秒钟。即东西方向的绿灯和南北方向的红灯同时点亮25秒钟和黄灯点亮3秒钟。 2.南北方向车辆放行20秒钟后,转为南北方向的黄灯点亮3秒钟,以警示将切换红绿灯。此时东西方向仍维持红灯点亮。 3.循环重复执行1和2两步骤。 三.总体设计方案 1、用实验系统8255A实现对信号灯的控制(B端口),A端口的PA6、PA7口用来和8253共同控制信号灯点亮的时间。 2、实验中,8255选用(10010000)方式选择字,A组工作0方式,A端口输入,PC4-PC7输出,B组0方式,B端口输出,PC3-PC0输出 3、实验中,8253采用两个计数器级联的方式达到定时的效果,8253计数器0的CLK0输入1MHZ的时钟脉冲,工作在模式3即方波发生器,理论设计OUT0 输出周期为0.01S的方波,则计数器0的初值为10000;OUT0输出的方波分别作为计数器1、计数器2的CLK1和CLK2的输入时钟脉冲,计数器1和计数器2工作方式为模式1,计数器1的初值为2500,即OUT1输出25秒,控制红绿灯的时间;计数器2初值为300,即OUT2输出3秒,控制黄灯的时间。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心得

本学期微机原理课程已经结束,关于微机课程的心得体会甚多。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一门专业课,虽然要求没有专业课那么高,但是却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总会有一定的帮助。记得老师第一节课说学微机原理是为以后的单片机打基础,这就让我下定决心学好微机原理这门课程。 初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时,感觉摸不着头绪。面对着众多的术语、概念及原理性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在了解课程的特点后,我发现,应该以微机的整机概念为突破口,在如何建立整体概念上下功夫。可以通过学习一个模型机的组成和指令执行的过程,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有许多新名词、新专业术语。透彻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意思,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一个新的名词从首次接触到理解和应用,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而在众多概念中,真正关键的并不是很多。比如“中断”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不懂中断技术,就不能算是搞懂了微机原理。在学习中凡是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轻易放过,要力求真正弄懂,搞懂一个重点,将使一大串概念迎刃而解。 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概念很相近,为了更好地掌握,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如:微机原理中,引入了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这一概念;从中央处理器引出微处理器的定义;在引出微型计算机定义时,强调输入/输出接口的重要性;在引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时,强调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微机中,最基础的语言是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一个最基础最古老的计算机语言。语言总是越基础越重要,在重大的编程项目中应用最广泛。就我的个人理解,汇编是对寄存的地址以及数据单元进行最直接的修改。而在某些时候,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可靠的。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汇编语言很复杂,对某个数据进行修改时,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操作会用比较烦琐的语言来解决,而这些语言本身在执行和操作的过程中,占有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一些讲求效率的场合,并不可取。 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计算机起到一个比较、对照、参考的促进作用。学习事物总是从最简单基础的开始。那么学习高级语言也当然应当从汇编开始。学习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_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题目:键盘扫描实验

班级:数字媒体 1004 学号: 0305100417 学生:海洋 指导老师:天天 日期: 2012.6.18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键盘扫描的应用及编程 (2)掌握LED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 PC计算机一台,TD-PIT + 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1)8255芯片:8255具有3个带锁存或缓冲的数据端口,它的并行数据宽度为8位。可与外设并行进行数据交换。A口和B口具有中断控制逻辑,在外设与CPU之间可用中断方式进行信息交换。把8255并口和键盘,组成一个键盘装置。通过cpu对8255的控制最总达到键扫的目的。每一个键对应一个ASCII 码字符,通过8255的输入和输出,最终显示在屏幕上。 (2)LED数码显示原理:数码管的 7 个段及小数点都是由 LED 块组成的,显示方式分为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两种。数码管在静态显示方式时,其共阳管的位选信号均为低电平,四个数码管的共用段选线 a、b、c、d、e、f、g、dp 分别与单片机的 8 根 I/O 口线相连,显示数字时只要给相应的段选线送低电平。数码管在动态显示方式时,在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数码管被点亮显示数字,其余的处于非选通状态,位选码端口的信号改变时,段选码端口的信号也要做相应的改变,每位显示字符停留显示的时间一般为1-5ms,利用人眼睛的视觉惯性,在数码管上就能看到相当稳定的数字显示。 (3)键盘扫描原理:第一步,使行线为编程的输入线,列线是输出线,拉低所有的列线,判断行线的变化,如果有按键按下,按键按下的对应行线被拉低,否则所有的行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一、课程设计题 目的:结合一个实际的接口技术问题在实验台上 编程模拟实现。 题目要求:1.由一个主控机(上位机)和若干个下 位机组成,上位机与下位机利用串行 通讯接口进行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系 统。主控机负责数据处理,下位机负 责接口访问。 2.必须有通过FPGA设计的接口电路, 并应用于该系统。 选题:每组可选择一个题目,鼓励自立题目。各 组的题目不可相同。 题目举例: 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远程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点歌播放系统/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 车流采集系统/食堂购饭系统 商场存包系统/电梯控制系统 远程电表抄表系统/远程XXXXXX系统 。。。。。。。 二、设计要求:

结合实际应用,设计一微机应用系统,要求该系统 综合应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其它接口(定时器接 口、中断接口、模拟接口可选)、编制对应的程序, 实现主控中心微机与下位机远距离传送以及远程控 制或监测功能。 主控机:在显示屏上用数字、图形、表格、曲线等 直观数据处理的过程。 下位机:在显示屏上或用实验台的声光器件描述当 前监控的工作状态。 三、设计内容 根据以上任务,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 1.系统硬件由主控机(其中一台微机)、下位机(另一台位 微机)和 执行部件组成。主控机与下位机通过串行通信线连接。

2. 执行部件:由接口电路等组成,将接收的数据送 入到下位机或将下位机输出的数据送到执行部 件。 3. 下位机:与主控机通信,控制执行部件。 4.主控机:与所有下位机进行数据交换,必要时需建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等。 5.主控机程序:串行(RS232)通信程序,数据处理程序等。6.下位机程序:串行(RS232)通信程序,执行部件控制程序。 四、使用的接口和接口地址 1.输入接口 ADC0809接口、拨码开关 可接到8255接口芯片中,使用8255接口地址。 2. 输出接口 LED接口、步进电机接口 可接到8255接口芯片中,使用8255接口地址。 扬声器接口 可接到8254接口芯片中,使用8254接口地址。 3.微机串行接口 微机8250/COM1端口地址:3F8H~3FFH 4. 8253/8254端口地址

(完整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毕业课程设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 姓名:郭扬 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授课教师:戎自强 班级: 0 2 1 2 1 0 2 学号: 0 2 1 2 1 0 2 2 2 学年:2012—2013学期:第一学期 20 12 年12月15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3) 二、设计题目1的分析 (3) 三、设计题目2的分析 (9) 四、附加内容的分析 (17) 五、设计总结 (27) 六、参考文献 (28)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微型计 算机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微型计算机软件编程。 2.要求我们根据接口电路的硬件要求进行计算机的汇编语言程序设 计,使我们的软件编程能力得到加强,对接口电路的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大

提高。 3. 课程设计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的锻炼。本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工程实训的重要教学环节,也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 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在学完该课程之后,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是非常必要的。这能使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接口设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实践,培养我们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了解有关工业标准,掌握现代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在设计中不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具体问题、动脑动手的技术工作能力,而且还要逐步建立科学正确的设计和科研思想,培养良好的设计习惯,牢固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设计题目1的分析: ⑴.设计目的: 1.熟练掌握8088汇编语言程序各种结构的设计及编程方法; 2.熟练掌握DOS中断功能调用的方法。 ⑵.设计要求: 编制一个完整的程序,计算100个正整数(字数据)之和,如果不超过机器数的范围(65535),则计算其平均值并存于RESULT中,否则显示“overflow”。

《微机原理与通信接口》课程设计说明书

《微机原理与通信接口》课程设计说明书

1.系统需求分析 1.1DOS中断及功能调用简介 目前DOS常用的9类中断(20H-27H和2FH)分为两种:DOS专用中断和DOS可调用中断。 (1)DOS专用中断。DOS专用中断是指INT 22H、INT 23H 和INT 24H三个中断,属DOS操作时专用,用户不要直接使用。 (2)DOS可调用中断。DOS可调用中断是指INT 20H、INT 21H、INT 25H、INT 26H、INT 27H和INT 2FH六个中断。这六个 中断都供用户直接调用,但都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入口条件。 1)磁盘读/写中断。INT 25H和INT 26H分别用来读和写磁盘上的若干扇区,这实际上是两条BIOS调用。 2)程序退出中断。“INT 20H”和“INT 27H”都为程序的退出命令。其中“INT 20H”为正常退出命令,当用户程序执行完后, 可用该命令退回操作系统; “INT 27H”为驻留退出命令,采用该退出命令时,留下的程序被DOS视为自身的一部分,不会被其他程序覆盖。在其他用户程序中,可通过使用软中断调用这部分驻留程序。 3)假脱机打印文件中断。“INT 2FH”用来实现假脱机打印文件命令PRINT。该命令的功能是,当用户在机器上执行其他任务 时,打印机仍可打印处在打印队列中的数据文件。一个打印队列可 容纳多至32个文件。 4)系统功能调用。系统功能调用是指“INT 21H”中断。它是可供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调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中断,内含近百 个系统子功能。操作系统的内核主要由它构成。系统功能调用的近 百个系统子功能已经标准化,调用它们时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硬件设 备,因此,用这些子功能编写研制成的所有系统软件或应用程序可 在任何支持DOS的机器上运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交通灯设计

中南大学 微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交通灯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林立新老师

目录 1.课程设计题目、功能、目的 (2) 2.系统分析与设计 (3) 2.1系统所用芯片分析 (3) 2.2所选用芯片的简要介绍 (4) 2.3系统框图 (6) 3.程序设计 (7) 3.1十字路口交通灯状态转换表 (7) 3.2主程序流程图 (7) 3.3 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8) 3.4 数码管码表 (8) 3.5 各芯片初始化说明 (9) 4.运行情况 (10) 5.具体源代码及注释 (11) 6.心得体会 (16)

一、课程设计题目、功能、目的 1.课程设计题目--------------交通灯设计 2.本设计所实现功能 1)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各种状态的转换; 2)各种状态转换的时间可进行灵活设置; 3)采用中断的方法对状态转换进行控制,提高处理器效率; 4)在各个状态转换的同时实现倒计时提醒。 3.本次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 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微型计算机 软件编程。 2)要求学生根据接口电路的硬件要求进行计算机的汇编语言 程序设计,使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得到加强,对接口电路的 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二、系统分析与设计 1.系统所用芯片分析 1)首先本个系统需要一个中央处理器来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控 制管理,因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上介绍了8086 芯片,所以可以采用8086作为本系统的中央处理器。 2)由于本次的课程设计的题目是交通灯,而根据十字路口处的交 通灯南北和东西方向各有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灯,因此可 用8255来控制6个LED灯的实现模拟的南北和东西方向上的 交通灯。 3)而交通灯的状态转换时间要由中断方式来控制,所以很容易想 到了可以用8259作为中断芯片,与8086芯片相连。 4)交通灯的状态转换时间可灵活设置,于是想到了可以采用一块 8253或8254芯片和一个脉冲源相连,8253对脉冲源送来的 脉冲进行分频,然后将输出送到8259作为中断源,而8253 采用不用的计数初值其输出脉冲的频率就不一样,因此实现 了交通类状态转换时间的灵活设置。 5)最后关于交通灯状态转换的倒计时功能,可由一个七段数码管 来显示倒计时,而本次课程设计的实验箱没有提供单个数码 管,而是提供了一个八位一体七段数码管,所以还需一块 8279芯片来对数码管进行控制。

(完整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总结整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参考资料 第一章概述 一、计算机中的数制 1、无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1)十进制计数的表示法 特点:以十为底,逢十进一; 共有0-9十个数字符号。 (2)二进制计数表示方法: 特点:以2为底,逢2进位; 只有0和1两个符号。 (3)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法: 特点:以16为底,逢16进位; 有0--9及A—F(表示10~15)共16个数字符号。 2、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1)非十进制数到十进制数的转换 按相应进位计数制的权表达式展开,再按十进制求和。(见书本1.2.3,1.2.4)(2)十进制数制转换为二进制数制 ●十进制→二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除2取余; 小数部分:乘2取整。 ●十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除16取余; 小数部分:乘16取整。 以小数点为起点求得整数和小数的各个位。 (3)二进制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六进制数 3、无符号数二进制的运算(见教材P5) 4、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 特点:按位运算,无进借位 (1)与运算 只有A、B变量皆为1时,与运算的结果就是1 (2)或运算 A、B变量中,只要有一个为1,或运算的结果就是1 (3)非运算 (4)异或运算 A、B两个变量只要不同,异或运算的结果就是1 二、计算机中的码制 1、对于符号数,机器数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数X的原码记作[X]原,反码记作[X]反,补码记作[X]补。

注意:对正数,三种表示法均相同。 它们的差别在于对负数的表示。 (1)原码 定义: 符号位:0表示正,1表示负; 数值位:真值的绝对值。 注意:数0的原码不唯一 (2)反码 定义: 若X>0 ,则[X]反=[X]原 若X<0,则[X]反= 对应原码的符号位不变,数值部分按位求反 注意:数0的反码也不唯一 (3)补码 定义: 若X>0,则[X]补= [X]反= [X]原 若X<0,则[X]补= [X]反+1 注意:机器字长为8时,数0的补码唯一,同为00000000 2、8位二进制的表示范围: 原码:-127~+127 反码:-127~+127 补码:-128~+127 3、特殊数10000000 ●该数在原码中定义为:-0 ●在反码中定义为:-127 ●在补码中定义为:-128 ●对无符号数:(10000000)2= 128 三、信息的编码 1、十进制数的二进制数编码 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进制数。有两种表示法:压缩BCD码和非压缩BCD码。(1)压缩BCD码的每一位用4位二进制表示,0000~1001表示0~9,一个字节表示两位十进制数。 (2)非压缩BCD码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位十进制数,高4位总是0000,低4位的0000~1001表示0~9 2、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采用7位二进制代码对字符进行编码 (1)数字0~9的编码是0110000~0111001,它们的高3位均是011,后4位正好与其对应的二进制代码(BCD码)相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一、 8086CPU 的内部结构 1.总线接口部件BIU (Bus Interface Unit ) 组成:20位地址加法器,专用寄存器组,6字节指令队列,总线控制电路。 作用:负责从内存指定单元中取出指令,送入指令流队列中排队;取出指令所需的操作 数送EU 单元去执行。 工作过程:由段寄存器与IP 形成20位物理地址送地址总线,由总线控制电路发出存储器“读”信号,按给定的地址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送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 *当指令队列有2个或2个以上的字节空余时,BIU 自动将指令取到指令队列中。若遇到转移指令等,则将指令队列清空,BIU 重新取新地址中的指令代码,送入指令队列。 *指令指针IP 由BIU 自动修改,IP 总是指向下一条将要执行指令的地址。 2.指令执行部件EU (Exection Unit) 组成:算术逻辑单元(ALU ),标志寄存器(FR ),通用寄存器,EU 控制系统等。 作用:负责指令的执行,完成指令的操作。 工作过程:从队列中取得指令,进行译码,根据指令要求向EU 内部各部件发出控制命令,完成执行指令的功能。若执行指令需要访问存储器或I/O 端口,则EU 将操作数的偏移地址送给BIU ,由BIU 取得操作数送给EU 。 二、 8088/8086的寄存器结构 标志寄存器 ALU DI DH SP SI BP DL AL AH BL BH CL CH ES SS DS CS 内部暂存器输入 / 输出控制 电路1432EU 控制系 统20位16位8086总线指令 队列总线 接口单元执行 单元 6 516位 属第三代微处理器 运算能力: 数据总线:DB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DOC)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班 课程名称: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指导教师:王震洲 2 01 5 年7 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1) 二、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 三、设计内容与步骤 (1) 四、硬件电路设计 (2) 五、程序设计 (7) 六、数字频率示波器调试 (11) 七、课程设计总结及体会 (13) 附录:、接口实验卡电路原理图 (14)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数字存储示波器是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之一,其中采用的转换、转换及数据处理技术与《微机接口技术》课程内容联系紧密。通过本设计,学生可掌握、转换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及设计要求 本设计通过简单的转换接口电路,配合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现最基本的信号波形采集与存储,并通过简单的转换接口电路,将存储的数据还原为信号波形,在普通示波器的屏幕上显示出来。 被测信号产生电路参见“、接口实验扩展卡电路原理图”。当按下S1时,电容C5完全放电,转换器输入电压为零;抬起S1时,电容C5开始充电,转换器输入电压按过渡过程开始上升,最终达到+5V。图中时间常数约为10,整个充电过程需要3~5倍的时间常数时间。设计要求使用转换器捕捉电容C5充电的完整过程,并将采样数据存储起来。然后依次将采样数据通过转换器循环输出,产生一定频率的重复波形,送到普通示波器显示。 基本要求:使用一个转换器通道,将信号波形施加到示波器的Y轴,X轴扫描信号由示波器产生并调节,实现充电过程的波形稳定显示。 发挥部分:将示波器调整在方式,采样数据的转换器输出接到Y轴输入端,增加一个转换器通道,产生频率可变的X轴扫描信号,接到示波器X轴外部输入端,使充电过程的波形稳定显示。 三、设计内容与步骤 1、数字存储示波器原理分析 由于单片机实验系统已经提供了相关信号线,使用0809、0832和相关外围电路元件,组成了最基本的转换和转换电路。可由0809负责采集电容C5充电时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0832将存储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的电压值,再将其设置为循环输出,产生一定频率的重复波形,送到普通示波器显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

版权所有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书 课题名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1 设计目的 (2) 2 设计内容 (2) 3 设计要求 (2) 4 设计原理与硬件电路 (3) 5 程序流程图 (5) 6 程序代码 (5) 7 程序及硬件系统调试情况 (9) 8 设计总结与体会 (10) 9 参考文献 (10)

1 设计目的 电子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统一的一个环节,是真正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交通灯能保证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控制交通状况等优点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很多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交通灯是采用计算机通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控制的。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广泛用于十字路口,车站, 码头等公共场所,成为人们出行生活中不可少的必需品,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使得交通灯的功能多样化,远远超过老式交通灯, 交通灯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交通灯的功能。诸如闪烁警示、鸣笛警示,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倒计时显示,所有这些,都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还可以根据主、次干道的交通状况的不同任意设置各自的不同的通行时间。或者给红绿色盲声音警示的人性化设计。现在的交通灯系统很多都增加了智能控制环节,比如对闯红灯的车辆进行拍照。当某方向红灯亮时,此时相应的传感器开始工作,当有车辆通过时,照相机就把车辆拍下。 要将交通灯系统产品化,应该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设计,应该在程序中增加一些可以人为改变的参数,以便客户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调节交通灯。因此,研究交通灯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2 设计内容 交通灯控制系统 利用8253定时器、8255等接口,设计一电路,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要求能实现自动控制和手动应急控制。 3 设计要求 在Proteus环境下,结合课程设计题目,设计硬件原理图,搭建硬件电路 软件设计 1、采用模块化程序结构设计软件,可将整个软件分成若干功能模块。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试题库(含答案)汇总

一、问答题 1、下列字符表示成相应的ASCII码是多少? (1)换行0AH (2)字母“Q”51H (3)空格20H 2、下列各机器数所表示数的范围是多少? (1)8位二进制无符号定点整数; 0~255 (2)8位二进制无符号定点小数;0.996094 (3)16位二进制无符号定点整数;0~65535 (4)用补码表示的16位二进制有符号整数;-32768~32767 3、(111)X=273,基数X=?16 4、有一个二进制小数X=0.X1X2X3X4X5X6 (1)若使X≥1/2,则X1……X6应满足什么条件? X1=1 若使X>1/8,则X1……X6应满足什么条件?X1∨X2 ∨X3=1 (2) 5、有两个二进制数X=01101010,Y=10001100,试比较它们的大小。 (1)X和Y两个数均为无符号数;X>Y (2)X和Y两个数均为有符号的补码数。X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倒计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倒计时 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专业:机械实际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械四班学号: 学生姓名刘小虎指导教师 课程成绩完成日期 2014年12月15日 目录

一.设计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设计原理及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系统总设计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硬件框架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硬件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功能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程序模块及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8255A初始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显示程序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延时程序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控制程序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LED灯点亮程序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源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系统硬件框架......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2:系统总程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目:倒计时

一.设计功能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在TD-PIT+实验系统和PC机平台上利用并行接口8255A、键盘及数码管显示单元、开关及LED显示单元、键盘按键和电脑显示屏设计成一个倒计时器。具体功能包括: 1.用2位8段共阴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时间; 2.使用开关K0实现暂停/启动功能,开关K1实现倒计时复位功能; 3.倒计时为0时8盏LED灯实现跑马灯功能; 4.利用数字键输入倒计时初始数值,按键“r”实现重新启动倒计时器, 按键“e”实现退出程序进入DOS环境下,并对其他按键进行屏蔽; 5.屏幕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包括提示用户输入数据、倒计时结束、倒计 时结束后用户进行的操作; 6.可以任意设定倒计时的初始时间,每隔1秒钟计时器减1,直到为0; 7.在倒计时过程中可通过开关K1实现退出当前的倒计时并开始新一轮的 倒计时。 二.设计原理及原理图 1.系统总设计原理 我们选择并行接口8255A芯片,在程序中使用延时语句来输出秒脉冲,并在其中调用显示函数不断刷新数码管进行数值显示。使用8255A作为输入/输出接口,其中A端口为输出口,连接LED显示单元的D8~D15;B端口为输出口,连接数码管的A~Dp,进行数码管的段锁存;C端口高4位为输出口,连接数码管的X4~X1,进行位锁存,低4位为输入端,连接开关的K3~K0。采用在软件中控制循环程序的方式来控制倒计时的复位和暂停功能,并通过程序来显示语句和读入用户的键盘输入,以进行相应操作。此方案性价比高,但由于使用了软件延时,当芯片损耗以及芯片在工作时间过长后会出现倒计时不够准确。 2.硬件框架原理图 图1 系统设计硬件框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工程 通信 002 班 刘黎辉 0954040217 欧青立 陈君 宋芳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基于 D/A 转换器 DAC0832 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基于D/A 转换器DAC0832 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设计时间第17-18 周(2011 年12 月19 日-2011 年12 月30 日) 设计目的: 1. 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特别是微机接口系统的设计。 2. 掌握接口电路设计技术。初步掌握电子设计软件P rotel99 使用。 3. 掌握微机接口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技术。 设计要求: 1. 使用DAC0832 设计一个波形发生器。 2. 设计硬件电路。标示引脚编号、元器件参数。 3. 完成硬件电路的搭建。 4. 编制相应接口程序。与硬件一并调试成功。 总体方案实现: 设计一个波形发生器,以DAC0832作为波形发生芯片,通过拨码开关和8255 组成的按键控制电路来控制发出波形的种类。能产生方波、锯齿波和三角波。按 键电路也能控制波形是否经二分频再输出。

指导教师评语: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意义 (1) 二、方案论证 (1) 1. 设计要求 (1) 2. 方案论证 (1) 三、硬件电路设计 (2) 1. 波形产生电路 (2) 2. 按键控制电路 (4) 3. 地址译码电路 (7) 四、程序设计 (8) 1. 波形发生原理 (8) 2. 程序流程图 (9) 五、硬件连接及调试 (9) 1. 硬件连接 (9) 2. 电路调试 (9) 六、体会与心得 (10) 七、参考书目: (10) 八、附录 (10) 1. 电路原理图 (11) 2. 程序源码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