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精选文档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精选文档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精选文档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精选文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

关键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前言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到来,我们大家回首这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全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各代党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把中国领上了繁荣复兴的发展大道上。国家领导人对民生问题很重视,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把握区域经济的宏观平衡和动态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理论模型

1.基本假设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定每单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的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

2.数学模型推倒

Y=C+BX

(Y-居民消费支出 X-人均可支配收入)

3.假说

人均可支配收入X的高低对居民消费支出Y有影响

假想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居民消费支出Y正相关

四、结果与检验

1.介绍所使用数据来源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散点图: 0.00

5000.00

10000.00

15000.00

20000.00

25000.00

30000.00

35000.00

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

.00系列1

通过E-VIEWS 做回归得出结论:

2.介绍对象假说的统计检验结果

显着性检验

P值越低,拒绝零假设的证据越充分,表明参数通过统计检验

3.介绍和分析最后选择的模型结果

方程及回归解释

1、方程为:

Y=+

2、回归解释:

符合预期,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正相关。斜率系数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居民消费支出增加。

回归解释

Y=+

t=

P value =)

P接近于0,说明变量X显着,几乎100%解释了Y的变异。

F值为,P(F)=说明方程整体显着。

R-squared为,拟合度较高。

五、结论

人均可支配收入正向影响居民消费支出,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从一个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这个方面了解到该国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继而国家的发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国的居民消费支出水平。

小组分工及成员:

?资料收集:刘嘉城数据处理:闫家腾

?资料整理:张雪王夺

?ppt制作:李飞 ppt展示:闫家腾

?论文制作:刘汉杰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 关键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前言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到来,我们大家回首这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全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各代党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把中国领上了繁荣复兴的发展大道上。国家领导人对民生问题很重视,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把握区域经济的宏观平衡和动态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理论模型 1.基本假设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定每单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的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 2.数学模型推倒 Y=C+BX (Y-居民消费支出X-人均可支配收入) 3.假说 人均可支配收入X的高低对居民消费支出Y有影响 假想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居民消费支出Y正相关 四、结果与检验 1.介绍所使用数据来源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散点图: 通过E-VIEWS做回归得出结论:

2.介绍对象假说的统计检验结果 显著性检验 P值越低,拒绝零假设的证据越充分,表明参数通过统计检验 3.介绍和分析最后选择的模型结果 方程及回归解释 1、方程为: Y=1503.229+0.371067X 2、回归解释: 符合预期,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正相关。斜率系数0.371067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居民消费支出增加0.371067。 回归解释 Y=1503.229+0.371067X t= (1.656900) (9.515547) P value =(0.0000)(0.0000) P接近于0,说明变量X显著,几乎100%解释了Y的变异。 F值为90.54563,P(F)=0.0000说明方程整体显著。 R-squared为0.783635,拟合度较高。 五、结论

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表格版

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1

附件: 一、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医疗费的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19条: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2

2、《民法通则》 第119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144条:医药治疗费的赔偿,一般应以所在地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住院费的单据为凭。应经医务部门批准而未获批准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擅自购买与损害无关的药品或者治疗其他疾病的,其费用则不予赔偿。 4、《工伤保险条例》 第29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4条第1款:因触电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 医疗费:指医院对因触电造成伤害的当事人进行治疗所收取的费用。医疗费根据治疗医院诊断证明、处方和医药费、住院费的单据确定。 医疗费还应当包括继续治疗费和其他器官功能训练费以及适当的整容费。继续治疗费既可根据案情一次性判决,也可根据治疗需要确定赔偿标准。 费用的计算参照公费医疗的标准。 当事人选择的医院应当是依法成立的、具有相应治疗能力的医院、卫生院、急救站等医疗机构。当事人应当根据受损害的状况和治疗需要就近选择治疗医院。 二、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误工费的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20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145条:经医院批准专事护理的人,其误工补助费可以按收入的实际损失计算。应得奖金一般可以计算在应赔偿的数额内。本人没有工资收入的,其补偿标准应以当地的一般临时工的工资标准为限。 3、《工伤保险条例》 第31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 3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1978-2012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 (1978-2012 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其中: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 12.5%,经营净收入增15.3%,财产性收入增长8.9%,转移性收入增长11.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1986元,同比名义增长15.0%。 按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4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1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19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814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1456元。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6.3%,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9.7%,财产性收入增长9.0%,转移性收入增长2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7019元,名义增长13.3%。 按农村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316元,

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纯收入4807元,中等收入组人均纯收 入7041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0142元,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9009元。 全年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 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290元,比上年增长11.8%。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 (1978-2011)年份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 农民纯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

大学论文: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测分析总结报告.doc

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测分析 摘要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标志着城镇居民即期的消费能力,因为它是可支配的,可以用于消费、投资,购买股票、基金,用于存款,这个指标增长得越快,就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反映他的消费能力就越强. 本文主要介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概念、特点及求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预测,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平均生活水平.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和经营者制定经济政策进而实施宏观调控, 这对刺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测分析

Prediction of the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Zhang Tianhao Directed by Lecturer Jiang Shutao ABSTRACT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marked the current spending power of residents. It is disposable, so it can be used for consumption, investment, buying stocks and funds, and for deposits. The faster the indicator grows, the faster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and the stronger ability of consumption reflect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seeking method, and Established appropriate mathematical models on the basis of the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to predict. So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average standard of living. It also helps authorities and operators to develop and then implement macro-control economic policies. Thi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stimulus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Urban residents Disposable income Prediction

居民消费支出分类

居民消费支出分类 (2013) .

一、目的和范围 为了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消费支出分类框架,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数据的可比性,特制定本分类。 本分类包括居民在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本分类中的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以满足自身和家庭成员需要为目的,经常性、多次性的消费支出,不包括资本投资类支出,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支出,以及居民最终消费中由政府支出的部分(包括政府在卫生保健、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等。 本分类适用于GDP核算、住户调查、消费价格调查等与居民消费支出有关的统计调查和数据发布。 二、编制原则 本分类充分借鉴联合国制定的《按目的划分的个人消费分类》(COICOP),并注意把握以下三项原则: (一)以支出目的为划分原则。本分类对居民消费支出产品与服务的划分,以支出目的的同质性为原则,将居民日常消费支出按照吃、穿、住、行等目的进行归类,具有相同目的的支出内容,归入同一分类项下,体现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习惯。 (二)全面性原则。本分类能够全面覆盖居民消费支出,不遗漏,不重复,有利于准确、客观地反映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实际及其结构情况。 .

(三)可操作性原则。本分类结构框架能够满足有关统计调查对居民消费支出分类的需求,各项调查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本分类结构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将若干条目合并汇总或将某一小类条目进一步细分得到所需的扩展分类。 三、主要内容和结构 本分类将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大类,划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个大类,代码由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二层为24个中类,代码由大类代码加2位阿拉伯数字,即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三层为80个小类,代码由中类代码加2位阿拉伯数字,即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具有混合目的的支出归类方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居民在产品与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本分类尽可能详细地根据支出目的将产品类支出和服务类支出分别归类,使各项支出能够清晰地体现居民消费的目的。对于具有混合目的的一揽子支出,例如:一揽子旅游服务(包含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景点门票等)、教育服务(包含学费、交通费、食宿费、教材费等)、装修和装潢材料与服务(包含材料费和服务费)等,均是包含多种类型、具有混合目的的支出,可能既包含产品也包含服务,一般难以将一揽子支出中的各项具体支出区分出来,因此列入同一支出分类项下,不再进一步细分。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作方案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工作,不断提高城镇常住居可支配收入水平,根据《关于贯彻落实区委十届七次全会暨经开区党工委XX年第一次报告工作会任务分解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切实抓好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成立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人才规划教育科,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联系走访,实地了解城镇居民收入的基本情况,掌握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支撑点,提出合理化的工作建议或措施,切实提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作,加强工作的领导,制定部门联系走访制度,每一个调查小区都明确区级相关部门开展联系走访工作(见附件)。 (二)提高认识,责任分解。为进一步提高各单位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作的认识,区委区政府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内容,责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拟订目标考核办法。具体业务指导由统计、调查部门负责。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相关部门,层层签订年终目标考核责任书。 (三)强化措施,确保目标。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相关部门要强化工作措施,必须明确一名科级领导和业务科室具体抓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调查、联系走访工作。定期和不定期走访调查户,组织召开专题调度会议研究部署统计调查工作,帮助辅助

调查员解决统计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区人社积极统筹协调多方面资金,为辅助调查员每人每月提供适当的误餐补助。 (四)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统计、调查、人社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及时向省、市相关部门获取监测数据,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要加强同辅助调查员和调查对象的沟通,区级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联系走访工作制度,从而争得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 (五)加强指导,提高质量。调查部门要加强对辅助调查员统计调查工作的指导,积极开展辅助调查员业务培训工作。人社部门定期聘请专家对社区领导及辅助调查员进行培训,同时要加强对工资增长、养老金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各类生活补贴增长和从业人员增长等是否如实记录的情况进行督查指导。进一步提高辅助调查员调查技巧和统计调查报表的质量。 三、工作职责 (一)区人社局:牵头负责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筹、协调工作。 (二)区调查队:具体负责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业务调查统计和数据评估报告上报相关工作。 (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做好联系走访户配合调查的思想工作、政策宣传及走访慰问工作。根据社区明确的调查走访户,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的联系走访工作。 (四)相关社区:具体负责所属社区服务中心调查点的调查统计相关工作。根据调查小区基本情况,明确相关部门具体联系走访的调查户。 四、工作要求

2016年及之前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测算表(20210203184259)

年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测算表 贫困户户主姓名:家庭人口数: 收入元庭总收入+家庭人口数 备注: 1、生产经营费用总支出:包括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地膜、饲料、灌溉、承包土地、雇工、运输、购买农机具、雇用农业机械等

2、农户生产经营费用总支出通常约占总收入的40%-50%以上。 3、空格处根据农户实际收入和支出进行填写。比如:收入:种植玉米2亩,计算公式: 2亩*1000斤/亩*1 元/斤=2000元。支出:2亩*1000斤/亩*1 元/斤*40%或50%= 800元或1000 元。 贫困户签字: 贫困户退出指标(全部为约束性指标) 评价标准:只有基本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有低保、五保、养老等政策保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国家扶贫标准。 指标解释:可支配收入专指贫困户在本年度获得的、有基本稳定收入来源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及贫困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 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贫困户 家庭人口数。 该项指标值大于当年国家扶贫标准或省制定的年度扶贫标准为达标。 工资性收入:指贫困户家庭成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 在计算此项收入时,对外出务工的家庭成员可适当扣除,其基本生活开支及返 乡路途费用 经营净收入:指贫困户或贫困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性收入中扣除经营支出(包括:经营费用、生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 的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指贫困户或贫困户家庭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 得到的净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储蓄性保险净收益、转让承包土 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 进租金等。 转移净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贫困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 收入转移,扣除贫困户对国家、单位、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 转移性收入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助和补助惠农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 【摘要】:居民的储蓄存款作为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对资金的合理使用。本模型根据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知识,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储蓄存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居民存款额不断攀升,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储蓄存款是有重要影响的。为了进一步直观的体现这一关系和预测未来几年居民的储蓄是如何变化的,我们将根据22年来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 二:分析过程: 经过对数据的严谨分析,我们得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储蓄存款存在密切的关系。 三:相关数据收集 1978年—1999年我国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储蓄存款 单位:元

四: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我们建立了下述的一般模型:Y=β1+β2X+u 其中 Y——我国居民人均储蓄存款 C——常数项 β——代定参数 X——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U——随即扰动项 五:模型的求解 我们利用EVIEWS软件,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回归分

析。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14/04 Time: 22:03 Sample: 1978 1999 Included observations: 2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507.4088 86.37556 -5.874449 0.0000 X 0.578707 0.022510 25.70940 0.0000 1166.873 R-squared 0.970630 Mean dependent var 1515.562 Adjusted R-squared 0.969162 S.D. dependent var 14.09247 S.E. of regression 266.1451 Akaike info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 1416664. Schwarz 14.19165 criterion Log likelihood -153.0171 F-statistic 660.9733 0.000000 Durbin-Watson stat 0.272178 Prob(F-statisti c) 各方程如下: ^β1=-507.4088 ^β2= 0.578707 ^se(^β1)=86.37556 ^se(^β2)= 0.022510 r2=0.970630 df=20 即: ^Y=-507.4088 + 0.578707X ( 86.37556)(0.022510) t=(-5.874449) (25.70940)

居民消费结构

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看中国的经济发展 摘要:近年来,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时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已进入消费加速转型期,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行。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关键字: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变化显著,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9.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降为49.13%,分别达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富裕和小康生活标准。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总体小康的阶段。笔者分别对我国城乡居民2001-2005年的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在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升级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1、消费支出结构升级。消费水平有较大辐度的提高。2001至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从5309元增至7912.85元,年均增长650.96元,增长辐度为149.0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735.1元增至2556.15元,年均增长205.26元,增长辐度为147.32%。食品消费支出额不断上升,支出比例即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当属食品消费。2001至2005年食品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年均增长为221.60元,占消费总支出年均增长值的34.04%;农村居民年均增长值为83.82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40.84%。但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却逐年下降,城镇居民从38.2%减至36.83%,年均减少0.3425%;农村居民从47.7%减至45.5%,年均减少0.55%(2004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上升。主要是“非典”期间食品价格上涨所致)。人们较之过去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及营养平衡搭配,而不再仅仅是温饱问题。肉类、禽类、蛋、牛奶、豆腐、青菜和水产品等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已成为我国老百姓家庭饭桌上的常菜。大多数居民家庭已养成了多吃水果少吃猪油的习惯。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迅速增加。城镇居民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493.9元增至2005年的996.72元,消费比例从9.30%增至12.60%,年均增长值为125.705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19.31%;农村居民从2001年的493.9元增至2005年的996.72元,消费比例从6.32%增至11.56%,年均增长值为125.705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35%。私车已由权力财富的象征变成了家用交通工具,人们购车的平均价格已从几万元上升到十几万元。 尤其是近年以来,在有车族中见面问候语“你换车了吗”大有替代“你买车了吗”趋势。手机已经不仅仅是广大城乡居民的日常通讯工具,其品牌和知识信息密集度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机主身份的象征。手机彩铃和上网业务则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乐趣和工作便利。 2、消费层次结构和形态结构升级。根据《2001-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状况一览表》统计结果,城乡居民为满足生存需要在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额虽在不断增加,但支出比例不断下降,相反,为满足居民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支出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住房仍是人们消费的热点,但较之过去,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的生态环境和周围的学校、交通、商店、医院、公共安全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室内装饰的环保化、个性化。很多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工作之余逛公园、去娱乐场或与亲友聚餐、品茶,不再为繁重的家务所累,致使家政服务公司供不应求,娱乐场、餐馆、茶社、酒吧异常火爆。外出旅游则成为了广大老少居民假日活动的焦点话题。年轻人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老年人更加关心自身健康和休闲娱乐,于是各种业务培养班、健身馆、按摩洗浴中心、信息咨询事务所越来越多。还有各种为居民提供生活方便和服务的行业如物业公司、物流公司、投递公司、皮鞋美容店、服装干洗店等已由零散向连锁方向发展,上门服务和异地连锁服务模

可支配收入

一、什么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统计上的概念,它和居民收入是有差别的。通俗地讲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 08年全国城镇,农村人均收入 就是从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了缴纳给国家的各项税费,扣除了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余下的收入。扣除的这些缴纳是按照国家的税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住户必须缴纳的。因为这些缴纳不能够再用于其他方面的支付。住户购买的那些商业性的保险不能扣除。商业性保险不是国家规定的必须购买的,而是住户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情况自主选择的,可以买,也可以不买。从记帐户来讲还要扣掉我们发给的记账户补贴,如果把记账户补贴算进去就算高了居民的收入。剩下的那些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居民总收入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居民收入是一个总的概念,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有差别的。居民收入是包括各种渠道来源的所有收入,它是一个应发的概念,比如某一个人的工资是5000元,他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工资所得税,这部分钱他是不能自由支配的。职工从单位领工资应得的概念,居民收入也是一个应得的概念,可支配收入是扣除掉税费和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障之后的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那部分收入。 可支配收入只是居民收入的一部分,是比较大的一部分。 另外,可支配收入和工资也是是有区别的,可支配收入是指这一个家庭所有人员、所有人通过各个渠道得到的,比如丈夫、妻子、孩子他们通过各个渠道得到扣掉规定的税费和缴纳的社会保障以后得到的的所有收入。 工资收入是什么概念呢?工资是指他在一个单位领取报酬的是工资收入,而有些人是没有工资收入的,比如个体户从事个体劳动就没有工资收入,他是劳动报酬、劳动所得;又如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他卖掉他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等等,得到有收入。但这不是工资收入,而是劳动报酬收入、劳动所得收入。工资只是指劳动者与企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及一些组织机构有雇佣关系的支付劳动报酬的形式。

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2018-01-18 16:20 银行贷款小编 一、居民收入情况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长8.6%银*行*信*息*港,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银行贷款—利率网,增长7.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增长7.2%,是平均数的9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银~行~信~息~港,增长7.4%推荐,是平均数的89.1%。

按收入来源分,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620元,增长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3%;人均经营净收入4502元,增长6.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3%;人均财产净收入2107元,增长11.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1%;人均转移净收入4744元,增长11.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18.3%。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银行贷款,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增长5.9%银!行!信!息!港!,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银#行#贷#款,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374元银-行-信-息-港,增长4.3%,

新乡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新乡市 2010年统计公报数字: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52元,同比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41元,增长14.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257元,增长14.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4594元,增长13.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4%。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181.4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86.48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337.82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为13.3∶58.1∶28.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个百分点。其中,粮食类价格上涨9.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1%。 2009年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05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85.49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337.28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为12.5:55.5:32,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31.4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54元,实际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0元,实际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12元,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7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9%。 2008年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94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77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521.20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297.52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为13.8∶54.9∶31.3,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38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65元,实际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实际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23元,实际增长9.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8%。 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2008年,新乡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00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15.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3%。其中:四项构成均呈增长态势,工薪收入8314元,增长8.2%;转移性收入3459元,增长9.2%;经营性收入1764元,增长98.9%;财产性收入62元,增长121.2%。 2008年,新乡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收入水平(13231元)相比少231元,2007年相差242元,差距逐步缩小,同时增长速度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收入水平位居全省18市的第七位,与2007年持平;收入增长速度位居第六位,而2007年则位居十一位。

计量经济学论文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 题目: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己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长也几倍于收入的平均增长;百姓对医疗领域向盈利方面的转化开始强烈不满。教育、医疗和住房三方面支出的过快增长,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 二、理论综述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 ①居民未来支出预期上升,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 居民的被动储蓄直接导致购买力的巨大分流, 从而减弱对消费品的即期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进而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 ②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消费品市场已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居民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 ③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水平运行,通货紧缩的压力较大,不利于消费的增长 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规模的扩大,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国际价格紧缩对国内价格变化将产生负面影响。物价的持续下降,不利于居民的消费增长。 ④我国现阶段没有形成大的消费热点,难以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住房消费、居民汽车消费、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等一些消费亮点,可以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大的消费热点,因此不能带动消费的高速增长。 三、模型设立 根据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的概念,可知消费和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关系。对消费者而言,决定其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的实际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通常消费函数可以用以下简单的模型形式来表示: Y = a + βX 其中a > 0 0 < β < 1 模型中,系数β为边际消费倾向(即新增购买力与新增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了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X代表居民的收入,Y代表居民的消费支出。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分析 ——基于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李丹吴伊刘覃莹国贸5104班 摘要:为了考察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的关系,运用统计检验、协整检验等检验分析方法采用Eviews6.0软件分析了1994-2010中 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 年消费性支出变化的99.8764%可由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来解释。从斜率项的t检验值看, 大于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n-2=13的临界值(13)=2.160,且该斜率值满足 t0.025 0<0.666754<1,符合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表明2010年,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增加 0.666754元。 关键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分析统计检验协整 检验 一、引言 二、时间序列数据的来源

表一收集了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时 间序列数据,其中Y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X代表消费支出。下面给出Eviews 进行相关分 析。 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1993年至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如下所示: 表一 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Y 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X 1994 3496.2 3125.32 1995 4293 3537.56 1996 4838.9 3919.46 1997 5160.3 4158.62 1998 5425.1 4331.61 1999 5854 4998 2000 6280 5090.1 2001 6859.6 5308.99 2002 7702.8 5834.31 2003 8472.2 6510.94 2004 9421.6 7182.1 2005 10493 7942.88 2006 11759.5 8696.55 2007 13785.8 9994.47 2008 15780.8 11242.85 2009 17174.7 12264.55 2010 19109.4 13471.45 三、建立模型 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Y=+X+ ,,,01 下表给出了采用Eviews软件对表一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

人身损害赔偿费用测算表-20201015

人身损害赔偿费用测算表 (仅供参考) 1、医疗费:据实。同时提请注意: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可以待实际发生后继续主张。 2、住院伙食补助费:司法实践中30元-50元/天左右。 3、营养费:司法实践中30元/天左右。 4、护理费:护理费=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护理期限 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 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 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 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 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5、误工费:根据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费=误工时间*收入状况 误工时间:根据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因伤致残 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收入状况: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 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不能举证证明其 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 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6、住宿费:结合提出的证据,法院可能会酌情认定一部分。 7、交通费:结合提出的证据,法院可能会酌情认定一部分。 8、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

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9、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 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 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 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 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 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 分。 10、残疾辅助器具费: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 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 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 意见确定。 11、精神损害赔偿金:法院可能会酌情认定。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2018年1-6月单位:元 注:由于北京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所涉及农村居民样本数量减少,代表性降低,故自2018年起,北京市不再对社会公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 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统计范围、采集渠道及主要指标解释 一、统计范围 住户调查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住户,既包括城镇住户,也包括农村住户;既包括以家庭形式居住的户,也包括以集体形式居住的户。调查对象按照常住地确定,既包括户口在本地的住户,也包括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一定时间(通常为半年)以上的住户。城镇范围为《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中被界定为“城镇”的区域,农村范围为《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中被界定为“乡村”的区域。 二、采集渠道 住户调查采用日记账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集基础数据。其中,居民现金收入与支出、实物收入与支出等内容主要使用记账方式采集。住户成员及劳动力从业情况、住房和耐用品拥有量情况、家庭经营和生产投资情况、社区基本情况及其他民生状况等资料使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 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消费支出:指住户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包括用于消费品的支出和用于服务性消费的支出。根据用途不同,消费支出可划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食品烟酒:指用于各种食品和烟草、酒类的支出。 衣着:指与居民穿着有关的之支出,包括服装、服装材料、鞋类、其他衣类及配件、衣着相关加工服务的支出。 居住:指与居住相关的支出,包括房租、水、电、燃料、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支出,也包括自由住房折算租金。 生活用品及服务:指家庭及个人的各类生活品及家庭服务。包括家具及室内装饰品、家用器具、家用纺织品、家庭日用杂品、个人用品和家庭服务。 交通和通信:指用于交通和通信工具及相关的各种服务费、维修费和车辆保险等支出。 教育、文化娱乐:指用于教育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 医疗保健:指用于医疗和保健的药品、用品和服务的总费用。包括医疗器具及药品,以及医疗服务。 其他用品及服务:指无法直接归入上述各类支出的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

统计学计算题

注:此为会计班统计学计算题重点。有些我们习题册上包括,有些未涉及,大家可供参考,希望大家考试顺利! 1、某车间30 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2、某班50 要求:(1 中值。 (2)绘制茎叶图。 3、利用第2题的资料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和径叶图。

4、(1)某企业本期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数为103%,实际比上期增长5%,试计算计划规定比上期增长多少;又该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在上期699元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上本期单位成本为672元,试计算本期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2)某企业2001年产品销售计划为上年的108%,实际为上年的114%,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数。 (3)某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计划完成102%,这一年劳动生产率为2000年的107%,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计划比2000年增长百分数。 场平均价格不一致的理由。 3、某厂生产的某种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已知各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5%、93%和98%。要求:计算该零件在各道工序的总合格率和平均合格率。 6、(1)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000,标准差系数为0.256,求标准差; (2)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2,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69,求标准差系数;

(3)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求平均数; (4)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0,平均数为50,求变量值对90的方差; 10 (1)各企业及全公司的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品成本; (2)各企业劳动生产率都达到三个企业中的先进水平时全公司可增加的产量; (3)各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都达到三个企业中的先进水平时全公司可节约的资金。 13、已知甲班5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为80分,标准差为10分,又 14、设甲、乙两钢铁企业某月上旬的钢材供货量资料如下表: 15、某农科院研究出A、B两个水稻新品种,分别在5个生产条件相同的地块上试种,已知A品种亩产量的平均数为500公斤,标准差为35公斤。B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