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2015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1 总则

2 术语

3 输气工艺

3.1 一般规定

3.1.1 输气管道的设计输送能力应按设计委托书或合同规定的年或日最大输气量计量。当采用年输气量时,设计年工作天数应按350d 计算。

3.1.2 进入输气管道的气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GB17820 中二类气的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清除机械杂质;

2露点应比输送条件下最低环境温度低5C;

3 露点应低于最低环境温度;

4 气体中硫化氢含量不应大于20mg/m 3;

5 二氧化碳含量不应大于3%。

3.1.3 输气管道的设计压力应根据气源条件、用户需求、管材质量及管道附近的安全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1.4 当输气管道及其附近已按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 和《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1448 的要求采取了防腐措施时,不应再增加管壁的腐蚀裕量。

3.1.5 输气管道应设清管设施,清管设施与输气站合并建设。

3.1.6 当管道采用内壁减阻涂层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2 工艺设计

3.2.1 工艺设计应根据气源条件、输送距离、输送量、用户的特点和要求以及与已建管网和地下储气库容量和分布的关系,对管道进行系统优化设计,经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对比后确

3.2.2 工艺设计应确定下列内容:

1 输气总工艺流程;

2 输气站的工艺参数和流程;

3 输气站的数量及站间距;

4 输气管道的直径、设计压力及压气站的站压比。

323工艺设计中应合理利用气源压力。

当采用增压输送时,应结合输量、管径、输送工艺、 供电及运行管理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必选,按经济和节能的原则合理选择压气站的站 压比和确

定站间距。 3.2.4压气站特性和管道特性应匹配,并应满足工艺设计参数和运行工况变化的要求。再正 常输气条件下,压缩机组应在高效区内工作。

3.2.5具有分输或配气功能的输气站宜设置气体限量、限压设施。

3.2.6当输气管道起源来自油气田天然气处理厂、地下储气库、煤制天然气工厂或煤层气处 理厂时,输气管道接收站的进气管线上应设置气质监测设施。

3.2.7输气管道的强度设计应满足运行工况变化的要求。

3.2.8输气站宜设置越站旁通。

3.2.9进、出输气站的输气管线必须设置截断阀,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 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的有关规定。

3.3工艺设计与分析

3.3.1输气管道工艺设计至少应具备下列资料:

1管道气体的组成;

2气源的数量、位置、供气量及其可变化范围;

3气源的压力、温度及其变化范围;

4沿线用户对供气压力、供气量及其变化的要求。当要求利用管道储气调峰时,应具备 用户的用气特性曲线和数据;

5沿线自然环境条件和管道埋设处地温。

3.3.2输气管道水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输气管道纵断面的相对高差厶 式中:q v ——气体(P °=0.101325MPa , T=293K )的流量(m 3/d );

P 1 ――输气管道计算段的起点压力(绝)

(MPa ); P 2――输气管道计算段的终点压力(绝)

(MPa );

d ――输气管道内径(cm );

——水力摩阻系数;

Z ——气体的压缩因子;

――气体的相对密度;

T ――输气管道内气体的平均温度(K );

L ――输气管道计算段的长度(km )。

2当考虑输气管道纵断面的相对高差影响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0.5

2 2 5 q v 1051—

ZTL1 乔(h i h i 1)L i

2L i 1

h w 200m 且不考虑高差影响时,应按下式计算:

q v

1051 2 2、. 5 (R B )d Z TL

0.5

(3.3.2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