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比较阅读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比较阅读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参考答案:

20. ?道歉?介词,从、由?明白,懂得?穷尽,完结

21.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3. B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阅读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4.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如果有才能、有且H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意对即可) 3.易地出使秦国长跪而谢之 4.语言(或“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唐雎不辱使命》《孟尝君传》比较阅读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孟尝君传》比较阅读答案 【甲】唐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使于秦。 秦王谓唐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然怒,谓唐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以头抢地耳。”唐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①其力以脱于虎豹②之秦。嗟乎!盂尝君特③鸡鸣狗盗之雄④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⑥不至也。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⑥所以:……的.原因。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臣未尝闻也( ) (3)休稷降于天( ) (4)长跪而谢之日( )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士以故归之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学而不思则罔

《荆轲刺秦王》课文详解

《荆轲刺秦王》课文详解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②,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⑦。夫今樊将军⑧,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⑨。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⑩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⑾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⑿!”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⒀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⒁。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⒂!”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见臣。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注释: 本文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②〔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③〔略〕掠夺,夺取。 ④〔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对人的敬称。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请。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⑧〔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⑨〔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邑,封地。 ⑩〔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说〕同“悦”,喜欢,高兴。 ⑿〔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更,改变。 ⒀〔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⒁〔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杀,其他的没收入官为奴婢。 ⒂〔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 ⒃〔善〕副词,好好地。 ⒄〔把〕握,抓住。 ⒅〔揕(zhèn)〕刺。 而燕国见陵之耻①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②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③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④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⑤。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⑥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⑦。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阅读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阅读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非若是也▲ (2) 轻寡人与▲ (3) 寡人谕矣▲ (4)长跪而谢之▲ 【小题2】.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徒以有先生也老大徒伤悲 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 【小题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小题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小题1】轻视这样明白,懂得道歉 【小题1】 C 【小题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小题1】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完整版)(课堂)《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和答案

《唐局不辱使命》练习 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 2、仓鹰击于殿上: 3、因使唐雎使于秦: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5、以头抢地尔: 6、故不错意也: 7、轻寡人与:8、虽千里不敢易: 9、请广于君: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11、岂直五百里哉!()() 12、长跪而谢之曰()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5.岂直五百里哉? 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 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4.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②岂直五百里哉?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 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 说秦王的? 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唐雎不辱使命(附答案)

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外交是没有xiāo烟的战场。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之下出使秦国,不畏强暴、据理力争,这种勇气和胆识令人折.服,而盛气凌人、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正是在这份胆识的威摄下败下阵来。许多外交英雄如夜空中闪烁的群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蔺相如出使强秦,最终完璧归赵;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xiāo(硝)烟寻衅.(xìn)折.服(zhé)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威摄”,正确写法是“威慑”。 (3)“色厉内荏”中,“色”的意思是脸上表现的神情;神色;“荏”的意思是软 弱。 (4)请仿照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2.(成都中考)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拋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 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2)阅读下面方框内关于“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理解题

《唐雎不辱使命》作业题 (一)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4分) ①请广于君( ) ②岂直五百里哉( ) 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④寡人谕矣 (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3、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列举了专诸刺王僚、、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4、阅读全文,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 安陵君:秦王:唐雎: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文,完成10——13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1分)(1)秦王怫然怒()(2)长跪而谢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广故数言欲亡欲亡故不错意也 B、虽千里不敢易也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C、臣未尝闻也尝遗余核舟 D 徒以有先生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答: 4.请你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唐雎是个怎样的人(4分) 答:(1)(2) (三)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 ) 2、韩傀( ) 3、免冠徒跣( )()

《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8篇 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 (一)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傧者: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词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以.大易小 (3)长跪而谢.之曰(4)岂直.五百里哉? (5)傧者更.道(6)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2、译句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附答案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2.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秦王怫然怒()(2)长跪而谢之()(3)徒以有先生也(4)天下缟素 1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3分)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4分) (1)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秦王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变化的语句?这说明秦王有什么样的性格?(4分) 16.选文最后一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对表现唐雎有何作用?(4分) 17.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列举一位,并用一两句话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迹。(4分)

《荆轲刺秦王》原文及译文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②,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⑦。夫今樊将军⑧,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⑨。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⑩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⑾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⑿!”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⒀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⒁。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⒂!”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见臣。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注释: 本文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②〔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③〔略〕掠夺,夺取。 ④〔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对人的敬称。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请。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⑧〔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⑨〔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邑,封地。 ⑩〔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说〕同“悦”,喜欢,高兴。 ⑿〔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更,改变。 ⒀〔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⒁〔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杀,其他的没收入官为奴婢。 ⒂〔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 ⒃〔善〕副词,好好地。 ⒄〔把〕握,抓住。 ⒅〔揕(zhèn)〕刺。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4.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如果有才能、有且H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意对即可) 3.易地出使秦国长跪而谢之 4.语言(或“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专练(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专练(含答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一】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傧者: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6篇)(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一】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傧者: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唐雎不辱使命》语段阅读及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语段阅读及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语段阅读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9-13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庸夫之怒也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与臣/而将四矣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以头抢地耳(撞、碰) B.长跪而谢之(感谢) C.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D.请广于君(扩充)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聂政之刺韩傀也 D.辍耕之垄上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能够出色完成使命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湖南省益阳市2011年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B 2.B 3.C 4.(1)即使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准确译出“虽”“易”“直”,表述连贯) (2)安陵(国)能够凭借(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准确译出“以”“徒”,表述连贯) 5.使命: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原因:唐雎不畏强暴,有勇有谋。(意思相近即可)

荆轲刺秦王课文解读

《荆轲刺秦王》课文解读 秦将王翦破赵①,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②地,至燕南界。(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又向北进军攻城略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①王翦破赵:事在公元前228年。②略:掠夺,夺取。)[文章开始用简洁的语言交代“行刺”发生的背景,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情节的展开定下了悲壮的基调。]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①曰:“秦兵旦暮②渡易水③,则虽欲长侍④足下⑤,岂可得哉?”(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即使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①荆卿:荆轲。卿,对人的敬称。荆轲,卫国人,游于燕,燕处士田光将其荐于燕太子丹,二人商定行刺秦王之事。②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③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④长侍:长久侍奉。⑤足下:对人的敬称,相当现在的“您”。)荆卿曰:“微①太子言,臣愿得谒②之。今行而无信③,则秦未可亲也。(荆轲说:“不用太子说,我也要来向您请示了。假如现在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①微:同“非”,无,没有。②谒:请求,禀告。③信:凭信之物。)夫今樊将军①,秦王购②之金③千斤,邑④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⑤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⑥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①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期,原名桓齮,秦国重要将领,因兵败得罪秦王,逃到燕国。於期,wūjī。②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③金:当时以铜为金。④邑:封地。⑤督亢:地名,现在河北省涿州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⑥说:同“悦”,喜欢,高兴。)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①之意,愿足下更②虑之!”(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①长者:年尊德高的人。②更:ɡēnɡ,改变。)[第二段通过语言对比描写,刻画了在危难关头燕太子丹和荆轲的不同形象。太子“恐惧”,心急如焚,却又心无长策,唯知催荆轲启行。“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除表现他的惊皇失措,还婉转含蓄,微带对荆轲的责难。荆轲在此危难之际,则沉着冷静,计虑深远。“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体现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行刺秦王的前提是必得接近秦王,接近秦王必得秦王信任,要取信秦王,必有足够分量的信物。信物是什么?燕太子既未思考,也浑然无知,荆轲则计虑深远,成竹在胸。对比中看出燕太子丹识见短浅,心急浮躁,而荆轲则勇而多谋。要燕太子丹交出督亢地图,尚属不难;要其取樊於期首级则非同儿戏,太子必会“不忍”,所以荆轲一直秘而不宣,直至太子心急如焚,山穷水尽之时,才提出这个建议,可见他老谋深算,城府很深。作者写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 第一部分故事开端,写行刺缘起。秦军压境,燕太子惊慌,催促荆轲启行刺秦。荆轲提出必取樊於期头以为信物,燕太子不忍,故事顿起波折。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①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①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②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杀,其他的没收入官为奴婢。另解,戮没,杀死,即满门秒斩。没:同“殁”,死。)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①计不知所出耳!”(樊将军仰面朝天,长长地叹息,流着眼泪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但是想不出什么计策啊!”①顾:表轻微的转折,不过、

《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习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时恐急,剑坚(插得很紧),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⑾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⑾ [郎中]宫廷的侍卫。 12.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划线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1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5题。【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2012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1、(1)虚报(2)击鼓进军(3)交换(4)这样2、B3、B4、(1)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5、曹刿深谋远虑(远谋)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语言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