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线专题

等温线专题
等温线专题

等温线专题

【例1】下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

渐降低,若该图为等温线图,E 所在区域为陆地;F 所在区域为

海洋,则该图表示( )

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

B.北半球七月等温线

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

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

【例2】图2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

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例3】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处海底地形属(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岭

D.海沟

2.乙处洋流可能是( )

A.加那利寒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千岛寒流

【例4】读图,已知a>b>0,回答1~2题。

1.若此图为等高线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 的海拔小于a

B.Q 的海拔大于b

C.P 是较开阔的平缓山坡上的洼地

D.Q 是较开阔的平缓山坡上的洼地

2.若此图为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 的温度低于a

B.Q 的温度高于b

C.P 的地形可能是山丘

D.Q 的地形可能是山丘 【例5】下图为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图,造成这种分布

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2

图4

〖例6〗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

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

此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例7〗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9~11题。

9.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

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10.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

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11.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拓展演练

右图阴影部分为世界某大洲的局部某月(1月或7月)

的等温线分布图,该处为高原地形,a、b为两条等温线,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哪种现象可能出现

A.圭亚那高原的北部正值一年中的湿季

B.此时正值华北平原小麦旺盛的生长季节

C.此时正值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的收割季节

D.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

2.图中a、b等温线向北延伸的主要成因

A.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B.洋流的影响

C.山脉的分布

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

况。读图完成3~5题。

3.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4.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山峰

B.盆地

C.湖泊

D.城市

5.若图中表示的是12月份平均气温分布情况,则E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

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A.20℃或16℃

B.23℃或14℃

C.17℃或18℃

D.19℃或15℃

7.该图所示可能是

A.北半球的2月

B.北半球的8月

C.南半球的2月

D.南半球的8月

8.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A.M地:气候温和湿润

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气候温和湿润

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图(单

位:℃)。”读图回答9~11题。

9.造成图中A地区等温线密集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季风环流

10.图中B地等温线的数值应该是

A.大约32℃

B.在28℃—32℃之间

C.在24℃—28℃之间

D.小于24℃

11.C地所在的地形区是我国四大盆地中的

A.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B.海拔最高的盆地

C.面积最大的盆地

D.沙漠最少的盆地

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12~13题。

12.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海陆位置④地形⑤洋流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13.形成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①纬度较低②常年

受赤道低气压影响③受东南季风影响④受东南信风影

响⑤受暖流影响⑥受寒流影响⑦位于迎风坡

A.①②①③⑤⑦ C.①④⑤⑦ D.①④⑥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14~16题。

14.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A.P为山坡上的洼地,Q为山坡上的洼地

B.Q为山坡上的洼地,P为山坡上的小丘

C.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D.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

15.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A.200<P<300,300<P<400

B.300<P<400,100<Q<200

C.100<Q<200,200<P<300

D.200<Q<300,300<P<400

16.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形可能()

A.同为洼地或同为小丘

B.只能是洼地

C.同为缓坡

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

二、非选择题:

1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

列问题。

(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信息判断图示地

区主要山脉的走向为,判断

依据

(2)图中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

是____地,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图中乙、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_____

地,主要影响因素是。(6分)

18.图11是“两岛屿等温线分布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1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原

因是

(3)图中15℃等温线在两岛中间向南弯曲,其原

因是。

(4)与该岛纬度位置大体相当的纽芬兰岛,1月

份的气温比该岛要低20℃,分析其主要原因。

19.读“某地区海陆分布图”,曲线P表

示1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20℃等温线的分

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陆地上

该等温线是向P1还是向P2方向弯曲?海洋

上此等温线是向P3还是P4方向弯曲?判断

后请用实线在图上描绘出来,并说明理由。

20.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

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气温年较差大约为℃,比附近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的省区是(填简称)。

(3)归纳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C

6.B

7.C

8.B

9.C10.B11.C 12.C13.C 14.B15.B16.A

17.(1)东北——西南走向判断依据:根据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判断出分水岭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区域定位判断该山脉是武夷山。(2)甲地形;丙海陆位置。

18.(1)从西南向东北气温递减;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2)由南向北递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3)夏季海洋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4)本图地区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过,增温增湿,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纽芬兰位于温带大陆东岸,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流过,减温减湿,气温较低。

19.(1)绘图略。陆地上该等温线向P1方向弯曲。受地形起伏(为大分水岭)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陆地低,故等温线北凸。

海洋上该等温线向P3方向弯曲。该处有暖洋流(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近海海水水温较同纬度其它海区高,故等温线南凸。

20.(1)39 小地形(2)内蒙古、黑;(3)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等温线的判读

2008-09-18 04:55

等温线(isotherm)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等温线是东西走向,表示温度因纬度而不同,以纬度因素为主;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因距海远近而不同,以距海远近因素为主。

我国夏季风主要是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风主要是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吹来的偏北风(西北风和东北风)。

②夏季风湿润、温暖;冬季风寒冷、干燥

气温的空间变化

(1)等温线和等温线图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

在分析等温线图时掌握下列一般规律:

①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②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说明低温地区广。

③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

④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著。

⑤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2)一月气温变化:

从1月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1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①等温线较密,北半球与南半球相比更密,说明冬季各纬度之间温度差异大。

②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可见北半球的陆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陆暖于海。

③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等温线急剧地向北极凸出,这正好反映了暖流对气温的影响,象黑潮、阿留申暖流、墨西哥湾巨大的增暖作用。在属于夏季的南半球,寒流的影响增强了,将等温线远远地推向赤道方向。

④最低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大陆上,亚洲东北部和格陵兰特别寒冷。最暖区域通过澳大利亚中部、南非和南美的南回归线附近。

(3)七月气温变化:

从7月份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7月世界的气温分布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等温线比较稀疏,说明夏季各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

②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等温线强烈地向北凸出,可见北半球陆暖于海,南半球陆冷于海。

③洋流、特别是寒流对等温线的影响比较显著。7月份,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

④最高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低纬大陆上。最热的地方在亚洲内部、伊朗、阿拉伯、撒哈拉和加利福尼亚一带的沙漠地区。

气温的空间变化

(1)等温线和等温线图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

在分析等温线图时掌握下列一般规律:

①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②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说明低温地区广。

③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

④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著。

⑤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2)一月气温变化:

从1月海平面气温分布图

上可以看出,1月世界气温

的分布,具有下列几个特

点:

①等温线较密,北半球与

南半球相比更密,说明冬

季各纬度之间温度差异大。

②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可见北半球的陆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陆暖于海。

③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等温线急剧地向北极凸出,这正好反映了暖流对气温的影响,象黑潮、阿留申暖流、墨西哥湾巨大的增暖作用。在属于夏季的南半球,寒流的影响增强了,将等温线远远地推向赤道方向。

④最低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大陆上,亚洲东北部和格陵兰特别寒冷。最暖区域通过澳大利

亚中部、南非和南美的南

回归线附近。

(3)七月气温变化:

从7月份海平面气温分布

图上可以看出,7月世界的

气温分布具有以下的特

点:

①等温线比较稀疏,说明夏季各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

②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等温线强烈地向北凸出,可见北半球陆暖于海,

南半球陆冷于海。

③洋流、特别是寒流对等温线的影响比较显著。7月份,北半球等温线沿

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

结果。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

和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

④最高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低纬大陆上。最热的地方在亚洲内部、伊朗、

阿拉伯、撤哈拉和加利福尼亚一带的沙漠地区

等温线的弯曲判读

因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所以无论冬夏季节还是南北半球,气温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高纬在北方;南半球则相反。如图中AD是南半球,BC是北半球。

因海陆热容量不同,若大陆温度高于海洋温度,则其所在半球为夏季,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若海洋温度高于大陆温度,其所在半球为冬季,等温线弯曲状况与上述情况相反。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为冬季,南北半球的月份相同。

根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适用于全球的等温线分布规律,即:按月份说,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按季节说,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

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①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②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典型例析:

例1: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

均?>30.60C,海南岛160C以上,温差达480C。)

分析原因:

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一月份00C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漠河160C,海南280C,南北温差只有120C。)

分析原因: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夏季最冷出现在青藏高原80C(地形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

chinageog

①判断南、北半球位置:从整体而言,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可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

②判断陆地、海洋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所以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弯曲方向和陆地相反。

③判断季节:此过程与②相反。

④判断寒暖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水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由此可看出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一致的。

⑤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根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来判断。

⑥判断温差的大小:同一图中,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a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b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c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如果是仅根据陆地上的等温线,那么根据气温数值判断;对于海陆等温线,拿北半球来说,如果陆地等温线向北凸,而海上等温线向南凸,则为北半球的夏季,相反,则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如果陆地等温线向北凸,而海上等温线向南凸,则为南半球的冬季,相反,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则该地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高,向低纬弯,则温度低)

等温线常考图示

等温线常考图示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如图1中a地等温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气温值高于13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2中①地气温大于24 ℃)。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2)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5)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如图2中台湾东部为台湾山脉,等温线密集,而其西部为平原地形,等温线稀疏)。 [应用体验] 1.(2013·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 成下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气环流 2.(2015·浙江金丽衢联考)读下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 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 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 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 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 3.(2015·潍坊模拟)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 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 雨夜愁霜。”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夏季风D.人类活动 (2)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4.读我国某地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图,回答下题。 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B.乙地大气最为稳定 C.丙地对流较旺盛

中国气候等温线分布图怎么画

中国气候等温线分布图怎么画 1、下图为中国某区域1月和7月的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26分) (1)描述图示地区气温的分布特点 (1)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南北温差小;气温大致自东南向西北 递减。 冬季,普遍低温;南北温差较大;(同纬度地区)中部气温较高,东西两侧气温较低。(夏季冬季任答2点,每点2分)年较差由南向 北增大。(2分) (2)以平原为主,(2分)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 (2分) 理由:1、根据等温线的分布,说明有西北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 山脉分布。 2、图中东部沼泽广布,说明甲所在的地区地势低平。 3、根据河流的流向。 4、根据经纬度判读,西部山脉为大兴安岭。(任答两点就4分) (3)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 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集中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 畅的地区,则易引发洪涝灾害。(每点2分) 2、如何根据等温线分布图判断南北半球与冬夏季 气温越往北越冷就是北半球,反之是南半球。 知道南北半球后,若海洋区域的等温线突向低纬度地区则是夏季,因为夏季同纬度地区海洋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反之则是冬季。 综合以上,该图中的情况应是北半球的夏季。 3、武汉气候图怎么画?

4、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如下:

气候分类是将全球气候按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型的过程。属同一类型的气候,其气候要素均符合同一规定的范围。世界气候分类应从发生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气候形成的诸因子。 同时也应从生产实践观点出发,采取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要素来进行分类。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名称应以气候条件本身来确定。 (4)中国气候等温线分布图怎么画扩展资料 定义 气候分类是将全球气候按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型的过程。属同一类型的气候,其气候要素均符合同一规定的范围。气候分类方案因目的或学科而又不同的划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 ①理论分类法(亦称成因分类法)。其着眼点是根据形成气候的因子来划分,如以气团为基础的阿里索夫(苏联学者)法。

等温线专题复整理

等温线专题复习 高考导航:等温线图的判读主要根据图上等温线的疏密和弯曲分布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规律,根据气温(水温)分布特点来分析影响因素。 等值线的共同特征 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 2. 等值距全图一致(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值距); 3. 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支,不能在图中中断(陡崖处重叠,悬崖处相交); 4. 等值线闭合处(某一局部地区),是地理要素极大值或极小值地区(一般称为某某中心,如低压中心、高温中心等等); 5.常用判读方法:“切线法”、“看趋势法”、“口诀法”等; 常用口诀:“凸高值为低,凸低值为高。”“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纬度(太阳高度角)、地形(向阳坡、背阳坡、海拔)、海陆位置(沿海、内陆)昼长、与冬夏季风源地的远近 一、知识梳理: (一)基础知识:(课前预习完成) 1、一天当中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点,最低值出现在点。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在北半球,一年中的气温大陆上________月最高,___________月最低;海洋上__________月最高,__________月最低。南半球反之。 3、一年内的_____平均气温与__________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4、由于接受太阳热量的不同,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__________,高纬度气温__________。 5、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____,海洋气温___________;冬季相反。 (二)等温线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1、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 2、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影响突出。 3、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影响显著。 4、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5、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 6、等温线向高纬凸→(较同纬度地区温度)。线向低纬凸→(较同纬度地区温度)(三)等温线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利用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即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半球,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球。 2、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 利用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凸向规律来判断季节或海陆分布。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 纬)凸出,海洋上则向( 纬)凸;7月份(夏季) 大陆上的等温线向( 纬)凸出,海洋上则向( 纬)凸。南半球正好相 反。 【例1】若该图表示的是7月份的海陆等温线分布图,则阴影部分 代表的是陆地还是海洋? 3、判断洋流的性质及流向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

一、判断南、北半球 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据此可归纳: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是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是南半球。 二、判断温差 在同一幅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其规律如下: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在不同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和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差(即数值间距)大小来判断。规律是:(1)如果等温线数值间距相同,那么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2)如果等温线疏密程度相同,那么数值间距大,则温差大;数值间距小,则温差小。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海洋等温线受洋流影响,会发生弯曲。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可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其规律如下:(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2)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表明有暖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表明有寒流经过。 四、判断地表形态 陆地等温线受地形起伏的影响,会发生弯曲。根据同一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势越低气温越高的特点,可归纳如下规律:①如果等温线闭合,内线数值大――中心气温高――中心地势低――盆地(洼地);内线数值小――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高原)。 ②如果等温线不闭合,等温线向高值凸――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山脊,等温线向低值凸――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山谷。 五、判断海陆分布 由于海水的比热(热容量)比陆地大,所以,同一季节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海洋气温高低不同。夏季,大陆升温快,平均温度比同纬度海洋高;冬季,大陆降温快,平均温度比同纬度海洋低。据此可归纳出如下规律: (1) 7月,等温线向北凸――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海洋; 1月,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大陆。 (2)采用“高高低低”记忆法。同纬度地区的大陆和海洋,若气温高,则等温线向较高纬度的去凸;若气温较低,则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 六、判断季节 根据海陆等温线分布(弯曲)特征,1陆南、7陆北,可以判断当地的季节,其判断规律如下: (1)大陆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地区凸――大陆气温较高――当地为夏季; (2)大陆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大陆气温较低――当地为冬季; (3)海洋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地区凸――海洋气温较高――当地为冬季; (4)海洋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海洋气温较低――当地为夏季; (5)根据气温数值大小判断:如,当秦岭――淮河一线附近地区月均温为0℃时,为我国冬季(1月份)。再如,当青藏高原地区月均温在8~16℃时,为我国夏季(7月份)。 七、判断逆温现象 在地球大气对流层中,由于大气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近获得地面辐射的热能越多,气温就越高,气温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

C#绘制等值线(源码)

下面是C#随机数格点值等值线绘制案例(包含源码),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源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c1906614.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namespace MyContour { public partial class frmMain : Form { #region属性 public static bool showPoint = false; public static bool drawLines = true; private float[,] _Data; ///

///等值线原始格点数据 /// public float[,] Data { get { return _Data; } set { _Data = value; } } private float[] _ContourValues; /// ///等值线值数组 /// public float[] ContourValues { get { return _ContourValues; } set { _ContourValues = value; } } #endregion #region窗体所有操作 public frmMain() { InitializeComponent(); MakeTestData(); setColor(); gg = pictureBox1.CreateGraphics(); }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his.timer1.Enabled = false; initValue(); //重新初始化绘制路径的数组

(完整word版)等温线判读技巧.doc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 一、等温线图中的数值特征 等温线就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 平分布。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①同线等温。即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同。 ②同图等距。即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 距。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受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局部区域等温线会发生 弯曲变化。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低(如图1L1 沿线 ,②点温值小于①和③点);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高(如图1L2 沿线,⑤点温值大于④ 和⑥点)。 ④“小于小的”或“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即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 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该闭合线的温度值,如图2中A 点气温范围为0℃< TA < 2℃。“大于大的”,即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 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比该闭合线的温度值更高,如图中B点气温范围为4℃<TB <6℃。 二、等温线图的应用 ①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的为北半球,向南递减的为南半球。 判断依据:受纬度(或太阳辐射)的影响,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数值由赤

道向两极递减。 ②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可用口诀“点北陆北,点南陆南”来判断。“点北陆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北半球时(7 月份)时,全球陆地等温线 在海岸带附近向北凸出(北半球凸向高纬、南半球凸向低纬),如甲图所示;“点南陆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南半球时( 1 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 低纬,南半球凸向高纬),如乙图所示。 判断依据: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上,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 低于海洋。注意,7 月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1 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③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判断依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a.地势较陡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大,等温线密集;平缓宽阔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小, 等温线稀疏。在山脉沿线两侧,等温线表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大体沿等高线平行延伸。 b.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 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海拔高的地方)。如下图所示。 c.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丘(山峰)。如下图所示。

等温线专题教案

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 教学目标: 1、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 2、归纳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 一、知识整合 读等温线图:1、数值特征: 2、走向特征: 3、疏密特征: 4、弯曲特征: 5、其他: 二、判读与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无论七月或一月,气温都是从,影响因素:。 2.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与地形的关系 (1)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这是全球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它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2)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 3.判断海陆位置:冬季:陆地上等温线向凸出,(表示冬季陆地比同纬度海洋温度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 )。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凸出,(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凸出(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 )。 4.判断月份(1月或7月)和季节:判断季节时,要注意南、北半球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弯曲。 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弯曲。 5.判断寒、暖流: 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 ,故等温线向凸出。 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 ,故等温线向凸出。 6.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 ,反之温差。 (1)冬密夏疏:因为冬季温差较 ,夏季温差较。 (2)温带密,热带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密海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

初中地理:地理等温线的判读专题突破

初中地理:地理等温线的判读专题突破 一、知识整合 等温线: ①线密→(温差大);线疏→(温差小) ②线向高纬凸→(较同纬度地区温度高;线向低纬凸→(较同纬度地区温度低) ③与纬线平行→受(纬度)影响明显 ④与海岸线平行→受(海洋)影响显著 ⑤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受(地形)影响显著 ⑥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温高→(盆地);线内温低→(山地)二、分析规则 等值线图是历年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等值线图的数值分析更是重中之重。掌握了等值线的规律,就可以正确地进行各种等值线图的分析。 1.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 2.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必须高于另一侧的数值; 3.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值距; 4.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支,不能在图中中断(陡崖处重叠,悬崖处相交); 5.在两高值区或低值区之间,必须有两条相邻的等值线,其数值相等,并且这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在两个高值区之间是低

值,在两个低值区之间是高值(如等压线图中的鞍形气压场附近)。 三、疑难总结 等温线曲折多变的原因分析 1.如果等温线比较平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的递减方向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低,说明纬度高低是决定气温的主要因素。这种现象在海洋中表现的十分明显。 2.在大陆中部,如果等温线夏季向高纬度弯曲,冬季向低纬度弯曲,则说明夏季陆上的气温高于海上的气温,冬季相反。这是因为海陆差异和冷空气的浸入(冬季)共同作用的结果。此中现象在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表现的比较突出。 3.对照地形图可以发现:等温线呈封闭曲线的地区,气温值里高外低的是盆地,气温值外高里低的是山地。 4.在大陆内部的局部地区,如果冬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冬季气温比其两侧同纬度的地区高,对照地形图就可以发现此处位于冷空气的背风坡,山脉对冷空气的侵入起了阻挡作用,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巴山地)。 5.高山地区的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 6.冬季在温带大陆的西岸,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夏季在热带大陆西岸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其走向均几乎呈南北方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究其原因,对照洋流分布图可以发现:前者沿岸有暖流通过;后者沿岸有寒流通过。

中考地理试题-2018届中考地理等温线图的判读综合辅导

例谈等温线图的判读 {知识梳理} 1、日最高气温出现在————————,日最低气温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于低纬度地区;同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陆地————————于海洋。 2、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月份月平均气温最高,——月份最低;海洋上————月份最高,———月份最低。———带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大,———带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小;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陆地————————于海洋。 3、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高纬度地区气温————————。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或海洋)气温高,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平均每升高100米,下降————————℃。 {例题精解} 例一、读某区域气温图,图中A 、B 分别为陆地或海洋,○ 1○2○3为同纬度的三个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区域的位置是——————(南或北)半球。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南、北半球。 (解析)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 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 (参考答案)北半球。 (2)○ 1处的温度值为——————(?,=,?)15℃,○2处的温度值为——————(?,=,?)15℃,○ 3处的温度值为——————(?,=,?)15℃。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温度值。 (解析)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相同,处于两条等温线间的点温度介于两条等温线间。 (参考答案)?,=,?。 (3)若A 处为陆地,B 处为海洋,则图中区域所处的季节为——————(夏季或冬季)。 10℃ 15℃ 20℃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季节。 (解析)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参考答案)夏季。 ( 4)若A 处为海洋, B 处为陆地,则图中区域所处的时间为 ——————(一月或七月) 。 (解析)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夏季(参考答案)一月。 (5)若此图为七月份等温线图,试判定A 处为——————(海洋或陆地),B 处为——————(陆地或海洋)。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海陆分布。 (解析)七月:等温线北凸 一月:等温线北凸 (参考答案)陆地,海洋。 (6)若此图A 处为海洋,B 处为陆地,试判定○ 1与○3两处中,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解析)同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 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 (参考答案)○ 3,○1。 例二、读“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C 处气温差比D 处——————(大或小)。

等值线图及其计算机绘制

等值线图及其计算机绘制 摘要:本文介绍了等值线图的概念,网格化处理,并且给出了二维、三维等值线的计算机算法四维等值曲面绘制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等值线等值线图网格填充曲面绘制 在各种工程及船体、汽车车身设计中大量使用等值线和等值线图。等值线是平面区域内某些物理量数值相同的点构成的曲线,等值线图呈现平面区域内标量参数的分布状况。等值线图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图形,常常用来表示连续分布逐渐变化的绘图现象的数量特征,反映绘图对象的差异变化及其某些现象的分布规律,它能在形态和数值两个方面给人以完整概念。计算机绘制等值线图快速、高效、图形简洁、清楚,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格化处理是等值线图计算机绘制的基础并且等值线图可分为二维等值线、三维等值线及四维空间等值曲面,其计算机算法也不尽相同。 1、计算机绘制等值线图的基础——网格化 平面区域可以由任意多边形网格构成,即可以是纯三角形网格,纯四边形网格等各种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网格构成的区域,或者由各种边数不相同的多边形网格混合构成的区域。三角形网格主要用于散乱数据的曲面拟合,可通过三角剖分及其优化后得到。在三角形网格上,等值线在每个三角形上都是从一条边进入后到另一边出来。对于四边形(矩形)网格,若原始数据点是散乱分布,可利用shepard 方法或最小二乘法等方法来求出网格点上的值。网格可进行细分,具体作法是将网格横向和纵向间距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用原来的网格值通过按距离加权平均法(局部化)等方法,求出新网格点的值。这样,得到的网格值误差可能较大,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可利用原始数据或其他附加条件对网格值进行修改。 2、二维等值线图 二维等值线图包括:平面区域的填充,颜色标尺及区域内的二维等值线。 2.1 平面区域的填充及颜色标尺 用连续变化的颜色填充平面区域,根据区域内各网格的物理量数值大小确定该网格填充的颜色。我们建立一个颜色标尺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颜色的RGB值与物理量数值之间为线性关系)。这样,可以很方便地从图中颜色的变化来识别区域内物理量数值的变化。 2.2 绘制二维等值线 绘制一个等值线数值以后,对于一个已填充的网格,根据它各顶点的坐标及物理量数值作线性插值,得到这条等值线与这个网格边的交点,两个交点的连线

高中地理等温线的判读专题突破.doc

高中地理等温线的判读专题突破 高中地理等温线的判读知识 ◇等温线 ①线密(温差大)线疏(温差小) ②线向高纬凸(较同纬度地区温度高;线向低纬凸(较同纬度地区温度低) ③与纬线平行受(纬度)影响明显 ④与海岸线平行受(海洋)影响显著 ⑤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受(地形)影响显著 ⑥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温高(盆地)线内温低(山地) 高中地理等温线的判读分析规则 等值线图是历年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等值线图的数值分析更是重中之重。掌握了等值线的规律,就可以正确地进行各种等值线图的分析。 1.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 2.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必须高于另一侧的数值; 3.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值距; 4.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支,不能在图中中断(陡崖处重叠,悬崖处相交); 5.在两高值区或低值区之间,必须有两条相邻的等值线,其数值相等,并且这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在两个高值区之间是低值,在两个低值区之间是高值(如等压线图中的鞍形气压场附近)。

高中地理等温线的判读疑难总结 等温线曲折多变的原因分析。 1.如果等温线比较平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的递减方向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低,说明纬度高低是决定气温的主要因素。这种现象在海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2.在大陆中部,如果等温线夏季向高纬度弯曲,冬季向低纬度弯曲,则说明夏季陆上的气温高于海上的气温,冬季相反。这是因为海陆差异和冷空气的浸入(冬季)共同作用的结果。此种现象在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表现得比较突出。 3.对照地形图可以发现:等温线呈封闭曲线的地区,气温值里高外低的是盆地,气温值外高里低的是山地。 4.在大陆内部的局部地区,如果冬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冬季气温比其两侧同纬度的地区高,对照地形图就可以发现此处位于冷空气的背风坡,山脉对冷空气的侵入起了阻挡作用,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巴山地)。 5.高山地区的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 6.冬季在温带大陆的西岸,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夏季在热带大陆西岸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其走向均几乎呈南北方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究其原因,对照洋流分布图可以发现:前者沿岸有暖流通过;后者沿岸有寒流通过。 7.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气温的递变速度越大,两地的温差也越大。

等温线判读技巧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 、等温线图中的数值特征 等温线就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平分布。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① 同线等温。即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同。 ② 同图等距。即同一幅等温线图上, 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 距。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③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受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局部区域等温线会发生 弯曲变化。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低(如图 1L1沿线,②点温值小于① 和③点);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高(如图 1L2沿线,⑤点温值大于④ 和⑥点)。 ④ “小于小的”或“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即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 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 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该闭合线的温度值, 如图2中A 点气温范围为O Cv TA v 2 C 。“大于大的”,即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 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比该闭合线的温度值更高, 如图中B 点气温范围为4C v TB v 6 C 。 、等温线图的应用 ① 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的为北半球,向南递减的为南半球。 判断依据:受纬度(或太阳辐射)的影响,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数值由赤 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 _____________ _______

道向两极递减。 ② 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 可用口诀“点北陆北,点 南陆南”来判断。“点北陆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北半球时( 7月份)时,全球陆地等温线 在海岸带附近向北凸出(北半球凸向高纬、南半球凸向低纬 ),如甲图所示;“点南陆南”即 阳光直射点落在南半球时(1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 低纬,南半球凸向高纬),如乙图所示。 判断依据: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上,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 低于海洋。注意,7月 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1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③ 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 说明该处地势升高;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 说明 该处地势降低。判断依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a. 地势较陡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大,等温线密集;平缓宽阔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小, 等温线稀疏。在山脉沿线两侧,等温线表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大体沿等高线平行延伸。 b. 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 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等温线 穿过河谷或低地时, 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海拔高的地方) 。如下图所示。 c. 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丘(山峰) 图所示。 | 1ST? ---- - ■ I O 丈阳 i 18TJ 一 十—_ 1 30tt N r ist; * + - ” 2012卅冋i e :wil 、去 I ? 2WTC -" [181D ------- " 60" N 30° N 30a S 60" & 。如下 N 一 = 时海岸海洋 乙圏

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 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 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如下面甲图所示)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如下面乙图所示) 4.判断寒、暖流 寒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类同于冬季的陆地或夏季的海洋)。(如下图所示) 暖流: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类同于夏季的陆地或冬季的海洋)。(如下图所示)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的影响

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低。 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高。 6.判断地形名称 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小。 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大。 7.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得出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空变化规律:(1)冬密夏疏:冬季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夏季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大,夏季较小。(2)温带密,热带疏:温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密海疏:陆地上的等温线比较密集,海面上的等温线比较稀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

地理专题练习——等温线图(中国区域)

地理专题练习——等温线图(中国区域)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 图”,回答1—4题。 1.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 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 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2.下列文化景观,位于丙城市 所在省区的是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故宫 D.秦兵马俑 3.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4.图中所示河流,其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地震 C.干旱 D.凌汛 读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5—7题。 5.对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气温大于28°C,B地气温小于28°C B.A处为山地、B处为盆地 C.A、B两处均为山地 D.A地气温高于M地 6.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A.E、F两地的海拔高于四周 B.E、F两地的海拔低于四周 C.E地的海拔高、F地的海拔低 D.E地的海拔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 7.对图中P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B.受洪水威胁大

C.受河流的调节作用,7月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 D.水能资源丰富 读右图完成8—10题: 8.(2006年黄冈预测卷)图中B区域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 因是 A.该地锋面气旋活跃,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量少 B.该地地势低,是北方冷空气南下通道 C.受山地地势高影响所致 D.该地森林茂密,对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 9.图中B地西侧地区荒漠化的产生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 A.由于过度农垦,引起固定沙丘活化,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B.由于过度放牧,在地表集水坑和牲畜饮水井周围形成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C.由于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等建设过程中破坏植被,荒漠化土地成点状、线状分布 D.由于过度樵柴破坏固定沙丘植被,造成固定沙丘活化 10.图示A湖的特征及该区域的优良牲畜品种是() A.内流湖——咸水湖细毛羊 B.外流湖——淡水湖三河马、三河牛C.外流湖——咸水湖滩羊 D.内流湖——淡水湖牦牛 读下图“我国西南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1—15题。 11.造成①地和②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差异 B.海陆分布 C.地势高低 D.大气环流 12.图中四点,地势最高的是 A.108°E,30°N B.98°E,32°N C.100°E,26°N D.108°E,26°N 13.图中108°E,30°N附近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高寒气候 14.图示区域内不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A.泥石流 B.地震 C.洪涝 D.台风 15.与①、②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最接近的是 A.200km B.400km C.600km D.800km 读我国某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图2),回答16—17题。

等值线专题

等值线专题 1含义:其它等值线是指除等高线之外的其它等值线。 2特征 (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等值距全图一致: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差相等或为0。 (3)等值线的闭合:从理论上讲,所有等值线都是闭合的,实际上等值线不闭合是由于图幅所限。局部小范围内的等值线闭合,表示其可能是高值点或低值点。 (4)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其代表的要素变化大小——等值线越密集,变化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变化越小。 (5)等值线的弯曲:等值线凸出或凹进处,表示比周边值高或低,且弯曲度越大,表示差别越大。根据“高低低高”法则判断,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处为低值区,向低值凸出处为高值区。 注意点 1.介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数值既可以同于高值也可以同于低值。“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所有等值线的判定都可以迁移等高线的判定方法来完成。检验闭合等值线数值正确与否,可以看与相邻等值线是否相等或相差一个等值距,如果超出了一个等值距的范围,则必定错误。 2.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不能相交 同于等高线的特征,不同等值线也不能相交(等高线图上的陡崖处是等高线的重合)。这是由等值线的“等值”特征决定的,不同等值线如果相交,则说明出现了不等值。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例

1.等高线地 形图上的 基本地形 2.大地形单元的判断方法 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3.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地势的大致走向,按照“水往低处流”的规律进行判断。 ②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的流向与河流处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 ③根据河流的干支流进行判断,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流向一般趋于一致,通常知道一个支流的流向,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断。 4.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理计算与方法

等温线图-初中地理知识

等温线图 【知识点的认识】 一、等温线的基本知识 1、同线等温: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2、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距. 3、等温线的数值:无论是 1 月还是 7 月,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太阳辐射能在高低纬度之间分布不均造成的. 4、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1)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是:①冬季大陆,②地势较高;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是:①夏季海洋,②寒流经过. (2)如果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是:①夏季陆地,②地势较低;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是:①冬季海洋,②暖流经过. (3)如果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 400﹣600 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该地区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4)等温线呈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5、疏密程度:一般情况,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比夏季大. (2)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陆地表面形态复杂多样,形成陆地温差比海洋大. (3)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这是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的温差比全年高温的热带地区大造成的. 二、等温线的类型 地面等温线图、等高面上的等温线图等. 三、等温线分布图的实际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利用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即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北半球,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南半球.

2、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利用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凸向规律来判断季节或海陆分布.北半球,1 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 月份(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南(低纬)凸.南半球正好相反. 3、分析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 (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延伸,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说明该地气温是受地形起伏的影响. 4、判断洋流的性质及流向: (1)等温线向低值弯曲:洋流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较低处,即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2)等温线向高值弯曲:洋流由水温低处流向水温较高处,即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 (3)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情况,计算某地海拔高度.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变化系数为 0.6℃/100 米. 6、判断地形类型:等温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为盆地或小洼地;数值内小外大,则为山地.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等温线图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多以选择、识图解答形式出题,有一定的综合性. 例:(2006?平度市)右面为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图,三条线的气温关系是 a>b>c,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等温线分布,判断的依据是因为南半球的气温分布从南往北逐渐升高. (2)如果图中的甲和乙是位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的两个地点,那么甲应该位于海洋.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等温线所表示的海陆气温的变化.南半球等温线相对比较平直,表示东西气温变化不大,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的两个地点,由于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即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而海洋则升温慢,降温也慢.故海洋上的温差小,陆地上的温差大. 解答:(1)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气温差别小,所以等温线稀疏;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南半球向南纬度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 (2)甲处温差较小,乙处温差较大. 故答案为:(1)南;因为南半球的气温分布从南往北逐渐升高.(2)海洋.

MATLAB 画等温线

测量到不同坐标点的高度值,如何用matlab画三维图 附上部分数据: A=[-210.6627 -33391.1192 5.0273 -221.3052 -33387.7415 4.5969 -210.9391 -33393.0068 5.5647 -221.8901 -33390.7396 5.0077 -211.384 -33394.7093 5.6505 -222.6117 -33392.778 5.0554 -212.7074 -33397.5459 5.7381 -225.8973 -33397.5869 5.5587]; 解:代码在matlab2009a版以上均可运行。 A=[-210.6627 -33391.1192 5.0273 -221.3052 -33387.7415 4.5969 -210.9391 -33393.0068 5.5647 -221.8901 -33390.7396 5.0077 -211.384 -33394.7093 5.6505 -222.6117 -33392.778 5.0554 -212.7074 -33397.5459 5.7381 -225.8973 -33397.5869 5.5587]; xData = A(:,1); yData = A(:,2); zData = A(:,3); fitresult = fit( [xData, yData], zData, 'linearinterp'); figure( 'Name', '三维图' ); plot( fitresult, [xData, yData], zData ); xlabel( 'x' ); ylabel( 'y' ); zlabel( 'z' ); grid on view( -53, 5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