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中国画的形式美》新版教材
人美美术八上《6中国画的形式美》--形神之美

形神之美: P21《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从发型来看,是一幅仕女图,从衣用笔勾勒的线条来看,画出了衣服的质地,很柔软舒展自然,她的身
体的体型有有些微胖,可以看出当时朝代的社会审美观念,可以体
会到这幅画的形神之美。
笔墨之美:P21 《露气》运笔收放自如、大气磅礴,墨色浓淡变化丰富。
花茎与水草用笔纤细而不柔弱,荷叶的结构则用大笔触表现。
笔墨虚实相
生,线条聚散疏密,运筹奇巧,耐人寻味,充分体现笔墨之美。
色彩之美:P22 《春山积翠》这幅画的墨与色相映成趣。
白描和水墨净素别致,恬淡的浅绛清丽雅秀,工笔重彩富丽凝重,泼墨泼彩奇幻绮丽,勾填
法装饰意味浓郁。
体现出中国画的色彩之美。
形制之美: P22-23 中国画经装裱后的作品不但挺括平整,而且美感倍增,气质超凡,彰显出中国画的形制之美。
画家在画作上题诗、用印,使得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为一
体,体现书画家文人情怀和艺术造诣,凸显中国画的文化品位。
第六课《中国画的形式美》

这幅国画用色很少,多是 原本墨色的浓淡变化,借笔 墨表现画面。画面中画家遵 循了构图需要的形式要素, 即点、线、形、色。 画家借荷花与荷叶、水草的形,通过酣畅淋漓的笔墨点出了 清露弥漫的气氛。传达了作者要求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三、色彩之美
思考与讨论: 1、中国画的色彩和笔墨的结合形成的 不同画法,分为哪些种类?
四、章法之美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中国画的章法?
2、中国画的章法包括哪些内容和形式?
在大小、方圆、长短不同的 形制中,合理安排物象在画 面中的位置、主次、疏密、 节奏等,还包括画面中的题 款与印章,综合起来叫做 章法。
中堂是国画装裱中直幅
的一种体式,以悬挂在 堂屋正中壁上得名。中 国旧式房屋楼板很高, 人们常在客厅(堂屋) 中间墙壁上挂上一副巨 大的字画,称为中堂画。
表现在中国画是诗词(诗)、书法(书)、绘画 (画)、篆刻印章(印)相结合的一门综合艺术。
阴刻是将笔画 显示平面物体 之下的立体线 条刻出。 阴刻为凹形状。
小结: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
Hale Waihona Puke 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 ,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 步的认识和理解。 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 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思考与评析
问题 :中国画形式美的综合艺术性表现在哪些 方面?
立轴 根据画心及装裱尺寸的大小,
立轴又分为大轴和大中堂,一米以 下的画心装裱成的立幅成为立轴, 一米三以上的画心装裱成的立幅称 为大轴,俗称中堂,特大者称为大 堂或大中堂。
手卷国画装裱中横幅的一种体式。以
能握在手中顺序展开阅览得名。因幅 度特点为“长”,故又称“长卷”。
2019秋八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2人美版

丰富丰富纷繁中国画的形式美1教课目的应知 : 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一致, 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
认识中国画是经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联合, 形成其独到的形式美感。
应会 : 运用形式美要素和法例 , 研究中国画的综合性 , 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剖析 , 进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学情剖析教材采用的图片均为现代中国画作品。
从这些作品中能够发现 , 作者的艺术生命之树的根须 , 深植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 , 表现了形式美研究的多样性 , 以鲜亮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使了民族传统绘画的改革和升华。
经过本课学习 , 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拥有丰富文化内涵, 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3要点难点要点 :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难点 : 中国画形式美各要素的价值判断4教课过程4.1 第一学时教课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承接上节课的内容 , 从内容到形式的过渡导入。
二. 新授内容。
1、比较下边三幅中国画作品, 你认为拥有哪些美感?捣练图 (局部 ) 唐朝张萱富春山居图局部( 山川画 )元朝黄公望荷花翠鸟图清朱耷以上三幅作品 , 两位画家分别用不一样的形象、畅快笔墨、丰富色彩和灵巧的章法等手段 , 表现出中国画所独有的形式美感。
赏识以下作品 , 说一说你对中国画中形象美的理解?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五代顾闳中捣练图 ( 局部)张萱八十七仙人卷( 局部)形神之美 :( 板书 )形的目的是为了“写神”神的基础是“外形”。
不论工笔划或写意画, 一定以必定的形象为基础。
中国画向来讲究“以形写神” ,表现任何形象, 形似只是是手段, 神似才是目的。
古代为人画像 , 称作“传神”。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 你是怎样理解的?2、笔墨之美 : 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御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成效, 表现不一样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 , 塑造出生动完满的艺术形象, 这类综合性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
第六课《中国画的形式美》

二、中国画的形美 3.色彩之美
白描和水墨画的净素别致
3.色彩之美
恬淡的浅绛清丽雅秀
富春山居图局部(山水画) 元代
黄公望
3.色彩之美 工笔重彩富丽凝重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泼墨泼彩奇幻旖丽
中 国 画 的 形 式 美
一水菰蒲绿 半天云雨青
张大千
勾填法装饰意味浓郁
《碧桃图 》 宋 佚名
二、中国画的形式美
中国画的造型要求: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二、中国画的形式美
2.笔墨之美
找找这幅墨荷图中墨色有怎样的变化?
中 国 画 的 形 式 美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露气 潘天寿
思考与讨论: 试分析—— 《山色空蒙雨 亦奇》的笔 墨之美
笔墨之美
“给我一支笔,给我一方墨,给我少许的 清水,我会还你一个万千世界,” 中国是一个热爱自然崇拜水的民族,“上 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在墨 与水交融渗透当中体现着一个民族博大内 敛的民族精神。
线条粗细变化丰富
线如游丝工整细腻
四、总结:
中国画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一、形神之美 二、笔墨之美 三、色彩之美 四、形制之美
五、拓展与引申:
1.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对于中国画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中国画的形式美是建立在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 的基础上的。只有具备足够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的提 升艺术修养。 2.我们为什么要去学习离我们已经非常久远的古典文学 和中国画? 我们是华夏民族的子孙,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 背弃了文明意味着我们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的一代,希望文明不要从我们这一代遗失。
中 国 画 的 形 式 美
4.形制美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六课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教案检查签名:第6课《中国画的形式美》一、课题:中国画的形式美课型: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实际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材分析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中国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极其独特的美学理论,尤其是表现形式上,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的独特的形式美观。
本课的版面内容,由数字、图片范例、学习建议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文字部分是对中国画形成美中的形象美、笔墨美、章法美的概述,从而帮助学生学会从形式语言的角度获得审美体验。
而大量的图片范例也展示了中国形式美的丰富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
②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③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2)过程与方法: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尝试体验中国画的形式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体验笔墨情趣。
五、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讨论、自主探究七、教学手段:教具:课件(包括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
教案检查签名:教案检查签名:教案检查签名:教案检查签名:教案检查签名:教案检查签名:。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中国画的定义和特点中国画的历史发展概述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展示法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画作品,引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1.4.2 讲解:讲解中国画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中国画的历史发展。
1.4.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章: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学会正确使用中国画工具和材料2.2 教学内容中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中国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讲授法示范法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2.4.2 讲解:讲解中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示范正确使用方法。
2.4.3 互动:学生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和材料,教师指导。
第三章:中国画的技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对中国画技法的运用能力3.2 教学内容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中国画技法的运用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画技法的运用。
3.4.2 讲解:讲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示范正确使用方法。
3.4.3 互动:学生尝试使用中国画技法,教师指导。
第四章:中国画的构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构图原则培养学生对中国画构图的运用能力4.2 教学内容中国画的构图原则中国画构图的运用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画构图的特点。
4.4.2 讲解:讲解中国画的构图原则,示范正确使用方法。
4.4.3 互动:学生尝试使用中国画构图,教师指导。
第五章:中国画的欣赏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欣赏中国画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评价能力5.2 教学内容中国画的艺术美中国画的评价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画的艺术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教案检查签名:
第6课《中国画的形式美》
一、课题:中国画的形式美
课型: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实际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材分析
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
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
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
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
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
能力。
中国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
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极其独特的美学理论,尤其是表现形式上,
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的独特的形式
美观。本课的版面内容,由数字、图片范例、学习建议三个部分
组成。其中文字部分是对中国画形成美中的形象美、笔墨美、章
法美的概述,从而帮助学生学会从形式语言的角度获得审美体验。
而大量的图片范例也展示了中国形式美的丰富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
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
2
②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
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③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
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尝试体验
中国画的形式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
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体验笔墨情趣。
五、教学难点:
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讨论、自主探究
七、教学手段:
教具:课件(包括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
3
教案检查签名: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 导入部分: 承接上节课的内容,从内容到形式的过渡导入。 二、 新授内容: (1)、比较下面两幅中国画作品,你认为具有哪些美感? 以上两幅作品,两位画家分别用不同的形象、酣畅笔墨、丰富色彩和灵活的章法等手段,表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形式美感。 (2)、欣赏以下作品,说一说你对中国画中形象美的理解? 形神之美:“形”的目的是为了“神”,“神”的基础是“形”。 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 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形象,形似仅仅是手段, 神似才是目的。这种造型追求神韵,提倡“形神兼备”的传统,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 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五代 顾宏中
4
教案检查签名: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捣练图》 唐代 张萱
《簪花仕女图》 唐代 周昉
(3)、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你是如何理解
的?
笔墨之美: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
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
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技巧
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
色, 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
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
虚实相生。
潘天寿的《露气》充分发挥了中国画以线为主
的表现方法,造型概括,风骨遒劲,用笔果断老练,
画面苍茫厚重。吴昌硕在作品中用雄厚有力的书法用
笔,营造出的形式美感, 沉厚、古拙; 把以书入画
的文人画传统推到极致。
(4) 通过欣赏以下作品,说一说你对中国画色彩
美的感受。
5
教案检查签名: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色彩之美:中国画用色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没骨、勾勒填彩、泼墨泼彩等,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 李可染大师,运用鲜明饱和的色彩,描绘出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气概,表现出既有传统意味又含有现代感的山水画,具有新时代精神面貌中国画的形式美。 ( 5 ) 你知道中国画的形制包括哪些内容吗? 形式多样:中堂、条幅、横批、小品、镜框、卷轴、册页、长卷、斗方、屏风。这些形式不光用在国画,也是书法的形式 扇面:我国民族传统艺术品之一的扇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宋元起历代都有扇面佳品流传下来。宋元时期多为圆形团扇,从明代起才有折扇。扇面上是名家书法和绘画,扇骨多是竹或骨制品,雕刻着山水、人物,构成一件极具精美完整的艺术品,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遗产之一。
6
教案检查签名: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立轴:立轴适合远看,横幅、长卷适于近视。立轴先看整体,后看局部;长卷先看局部,再引伸到全貌。 册页:册页是书画作品的一种装裱形式,也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传统形制中的一种。书画册页是受书籍册页装出现的影响而形成的。册页装由最早的卷轴装经经折装的过渡后发展而来,现存最晚的古代书籍基本以线装书为主。而书画册页则由宋代时受书籍册页装的影响出现的。作为一种书画小品,其尺幅不大,易于创作,易于保存的特点深受书画家和收藏家的喜爱。 团扇:圆扇,也叫“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扇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出现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故“扇”字里有个“羽”字。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
7
教案检查签名: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屏风: 屏风,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臵,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8
教案检查签名: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章法之美: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
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
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象的物
象叫做章法。中国画上的题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
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好的书法与篆刻可以为
画面增色。中国画的装裱也很讲究,使形制的外在
结构形式更加完美。
三。教师小结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
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
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
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
艺术。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