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合集下载

门诊诊断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临床体会

门诊诊断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临床体会
急诊行胰部 分切除或次全切脒术时。所以在不具备胰腺切除 条件时 ,可考 虑在缝合 十二指肠损伤的同时施行 十二指肠憩 室化 手术 ,而对合并胰腺轻度挫裂伤者 ,可间断缝合胰腺小 的后 有效 的十二指肠减 压 、早期肠
发现 十二指肠 所在后腹膜和屈 氏韧带处 、横结肠 、升结肠两
空肠十二指肠造瘘 术。( )十二指肠断 裂伤及破 裂口周 围肠 2
右肾 、腰背部痛 ;当十二指肠破裂 ,肠液 外渗 ,腹膜后游离 气体或血液 、胆汁淤积可出现局 限性腹膜炎 ;若伴有复杂损
伤 ,体克可能早期 出现 .腹膜炎较严重 。辅 助检查 :常规 的
壁挫伤严重 , 断端游离修整后将肠管移至肠系膜 上动脉 的 经 前方行直接吻合 ,同时作 十二指 肠造瘘插管减压 ,本组有 2 倒即选用此术式 。( )对破裂 r缺损大 、水肿 明显者 ,清剖 3 l 后不能直接麓合 ,尤其 降部 的缺损 ,邻近关系复杂 ,可考虑 作- 4 段保留肠系膜血 管供应 的带 蒂空肠段 ,经去牯膜层后 - , 的空肠壁片转位修补破裂 口。若破裂 口缺损巨大 ,但裂 口较 整齐 ,可采用结肠后空肠与该 缺损处 直接侧侧吻合术 ,若 破
3 1 : 术前诊断 :由于其位 于腹膜 后 间隙 ,伤后易 致腹膜 ..
后血肿 ,与腹腔有 后腹膜相隔 ,故早期缺 乏典 型症壮或仅有 上腹隐痛 ,轻微压痛 ,或 由于血肿凇积于腹膜后 肾区而出现
估计修补后肠 腔不会狭窄而行 十二指肠单纯 缝合 ,麓合后用 大网膜覆盖加 固麓 台 r ,4倒 因单纯修补后 有张力感而加行 l
门诊 诊 断4 J 再发 性腹 痛 的临 床 体会 ,L
程春 华 马庭 法
17 0 ) 50 0 ( 黑龙 江省牡丹江铁路 中心医院
l 中围法分类号】 R 2 757

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婴儿再发性腹痛22例

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婴儿再发性腹痛22例

1201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婴儿再发性腹痛22例刘文选包小勇刘小彬陕西彬县妇幼保健院(7135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婴儿再发性腹痛疗效。

方法采用中药小建中汤加减治疗本病2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4%,对照组总有效率55.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药治疗本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十分显著。

关键词:温中散寒;腹痛;中医药疗法自2006年8月~2008年2月,采用中药小建中汤治疗婴儿再发性腹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均属门诊病人,并排除腹泻呕吐及其他器质性病变。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治疗组22例,男11例,女11例;两组患儿均在2个月~4个月之间,均出现不明原因剧烈哭闹,且反复发作。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抗胆碱药物,热敷腹部,必要时给予少许镇静剂。

治疗组口服小建中汤加减(桂枝2.0g,芍药2.0g,甘草1.5g,大枣、生姜各2.0g,党参4.0g,麦芽2.0g,厚朴2.0g),每剂加水煎10分钟留液50m l,每日1剂分5次服完,服药同时加少许红糖,以利于患儿被动接受。

连服5天。

并随访2个月。

2疗效判断与结果2.1疗效判断24小时内症状完全控制,2个月内无再发为显效。

24小时内症状缓解,2个月内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

24小时内症状无缓解为无效。

2.2结果对照组20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治疗组20例,显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4%。

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婴儿再发性腹痛,近年来发病明显增加,多发于6个月以内婴儿,发作前可有诱因,也可无诱因,诱因多受凉为主,尤其腹部受凉。

发作时剧烈哭闹,一般不伴随其他症状。

西医可给予消化药及抗胆碱药以解痉。

难以奏效,多数医生都给予镇静剂,但容易再发,而祖国医学则认为,小儿脾胃薄弱,经脉未盛,易为内、外因素所干扰,六腹以通为顺,以流通为畅,凡腹内、脏腑、经脉受寒邪侵袭,或胃肠为乳食所伤,中阳不振,络脉瘀滞等因均可引起壅阻,络脉失调,凝滞不通而腹痛。

中医辨治小儿再发性腹痛经验介绍

中医辨治小儿再发性腹痛经验介绍

中医辨治小儿再发性腹痛经验介绍
王勤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再发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病,是一种发作性腹痛,以突发阵发性腹痛,脐周痛为主要临床特点,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疼痛程度不同,3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发作严重时可影响小儿正常的活动.表现为痉挛性或绞痛性,间歇时腹部柔软,未见异常,可伴有功能性及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面色潮红、心悸、头痛等,还可伴有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
【总页数】2页(P1706-1707)
【作者】王勤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江苏宜兴21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7
【相关文献】
1.小儿饮食过剩的中医辨治——山楂莱菔饮廉方治大病
2.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中医证治三法
3.中医辨治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研究进展
4.中医辨治小儿风咳研究进展
5.小儿再发性腹痛如何辨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方中药贴片腹部透入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临床观察

复方中药贴片腹部透入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临床观察
者 治 疗 4个 疗 程 。
秘等 自主神经功能 失调 症状 ,但 体 检和辅 助检 查常 无 阳性 发 现。对于本症 的治疗 ,目前 临床上 多采 用改 善 胃肠 微生 态 环境 和微循环的措施 ,腹痛发作则使用解 除平滑肌痉挛
13 疗效评定 .
疗 效标 准 J :疗 程结 束后 ,随访 6个 月 ,
率降低均 /5 % 为有 效 ;腹痛 程度 减轻 与发作 频率 降低 均 > 0 <5 %为无效 。腹痛 程度 评分 J 0 ,轻 度 :腹 痛 程度轻 ,可
以忍 受 ,发 作 时 活 动 减 少 ,发 作 后 活 动 如 常 ,计 1 ; 中 分
脏 辨证 特点 ,采 用中药 贴片腹 部透 入联 合 四联活 菌素 片 口
开 ,展 距 6 0 Ci,取 出 ,晾 干 , 喷 以 三 氯 化 铝 试 液 ,6 . n
调整供试 品点样量 ,能显 出 山茶苷 斑点 ,但 供试 品在 与槲
皮 苷 的位 置 上 ,没 有 出 现 斑 点 ,以 乙醇 :丙 酮 :水 ( :5: 7
6 )为展 开 剂 时分 离效 果 最佳 ,故选 择 用 乙醇 :丙酮 :水 ( :5 )作 为展 开剂 ,结 果满意 。 7 :6
服 ,对 4 0例 功 能 性 再 发 性 腹 痛 患 儿 进 行 了 治 疗 ,并 做 了 对
度 :腹痛难忍 ,精 神不 佳 ,常伴恶 心呕 吐,计 2分 ;重度 : 腹痛 剧 烈 ,哭 闹 不安 ,翻滚 出汗 ,面色 苍 白,手 足 发凉 ,
计 3分 ;无 症 状 计 0分 。
照观察 ,取得 了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 。
随访 期间如果腹痛 消失无 复发 为临 床痊 愈 ;腹痛 程度 减轻 与发作频 率降低均 I7 % 为显效 ;腹痛 程度减 轻 与发作 频 > 5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AP)的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AP)的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发表时间:2018-06-11T13:26:14.77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作者:刘二琳[导读] 本文主要对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探究刘二琳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医院儿科 418400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探究。

方法:本次探究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小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小儿入院时间的奇偶顺序将小儿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小儿90例,对照组小儿单独使用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实验组小儿在对照组小儿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小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小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缩短小儿的入院时间,降低小儿的疼痛感,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醒脾养儿颗粒;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AP)临床医学中,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是小儿常患的一种疾病,该病是一种非器质性病变,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儿都存在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小儿病因较为衣隐匿,不易被察觉,且小儿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如果小儿的临床症状表现明显,则具有持续性、复发性的特点。

根据相关流行病学显示,近年来,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该病具有难治疗的特点,许多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会对小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不仅增加了小儿家庭支出,同时,增加了社会负担。

中药点滴灌肠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临床观察

中药点滴灌肠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临床观察
3 个月后随访再次评定疗效 。
3 疗 效 观 察
3 . 1 疗效评价 表 1 两组患儿治疗前一般情况 比较 ( d is ) 3 . 1 . 1 疗效标准Ⅲ 2 显效 : 腹痛及 其它 消化道症 状 消失 , 随 访 3 个月 以上无 复发 ; 有效: 腹 痛及 其它 消化 道症状 消 失 , 随 访 3 个月 内偶有腹痛发作 ; 无效 : 腹 痛及 其它消化道症状无改 善, 随访 3个月腹痛仍反复发作 。 3 . 1 . 2 腹痛程度按轻 、 中、 重采用计 分方法评 价_ 2 ①轻度 :
月 内至少 有 3次发作 , 发作严重 时可影响小 儿正常 活动 , 而在 发作 间歇 期 , 表现正常_ 1 ] 。多发生 于学龄前及 学龄期 儿童 ; 其
中功能性再发 性腹痛 占 9 O 。能引起功能性再发性腹 痛的原
2 治 疗 方 法
治疗 组予 自制中药益脾安合剂( 组方 :白芍 3 0 g甘草 1 0 g
镜、 腹部 B超 、 X线 、 血、 尿、 粪 常规 检查均 可排除器 质性病 变 。 通过 随机 数字表 法分 为治疗组 和对 照组 。两组 患儿 在性 别 、 年龄 、 病程方面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O . 0 5 ) , 具 有可 比
性, 见表 1 。
两组均 以两周 为一疗程 , 一个疗 程结束后评 定疗效 , 并 于
卓 平
( 荆 州市 中 医医 院J L - - 科

荆州 4 3 4 0 0 0 )
要: 目的 : 观察中药益脾安合 剂点滴灌肠 治疗f l , J L 功能性 再发性腹痛 的临床疗效 。方法 : 将符 合诊断标准 的 7 2 例 患儿随
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给予 自制中药益脾安合剂点滴灌肠 , 对照组患儿发作时常规 口服颠茄片 0 . 2 ~O . 6 mg/ k g . 次 。结果 :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 4 . 4 , 对 照组总有 效率 达 7 5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P<O . 0 5 ) ; ②在腹痛改 善情况方面 , 治疗 后两组 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 P<O . 0 5 ) 。结论 : 益脾安寓 附子理 中汤 、 痛泻要方之功用 , 点滴灌肠 , 奏效甚捷 , 效果 明显优于 口服颠茄片 。

消食止痛贴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临床观察

消食止痛贴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临床观察

・812・浙江中医杂志2020年11月第55卷第11期消食止痛贴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临床观察张鹏宙邵彩芬东阳市中医院浙江东阳322100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再发性腹痛消食止痛贴再发性腹痛是发生在3岁以上的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是其首要致病原因笔者采用中药外用的方法治疗该疾病,取效较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儿科就诊的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再发性腹痛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男16人,女14人,平均年龄&07±3.43岁,平均病程183+16.89天;对照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96±3.68岁,平均病程179土19.58天。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最早由Apley和Naish等人提出的再发性腹痛诊断标准及2002年人民卫生岀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内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标准;证型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人民卫生岀版社《现代中医儿科诊断治疗学》内食积腹痛的诊断标准.拟定诊断标准如下:①发生在3岁以上的儿童。

且腹痛反复发作,病程超过3个月。

发作次数>3次。

②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

③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④符合彩超诊断标准。

⑤有腹部胀满拒按、不思乳食、暧腐吞酸、食而不化、腹泻或便秘,舌苔厚腻.脉滑等食积表现。

2治疗方法2. 1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口服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颠茄片,每次0.2mg/kg,每日3次,碾碎冲服,连续服用4周。

2.2治疗组:将消食止痛贴贴敷于中胶、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共5个(7处)穴位处,4~6小时后取下胶布及药丸,每周1次,每5次为1疗程。

消食止痛贴主要成分为炒山楂、焦神曲、炒麦芽、丁香、肉桂、制吴茱萸。

制作方法为以上诸药按照24:24:24:1:1:9的比例打粉拌匀后用凡士林拌匀,做成直径lg左右药丸,并用胶布将药丸固定于特定穴位。

儿童再发性腹痛138例临床病因及治疗体会

儿童再发性腹痛138例临床病因及治疗体会
汁 2 0mL 分 早 晚 2次 服 , d为 1 疗 程 , 用 2个 疗 程 。 0 , 5 个 连
2 结 果
儿 童再 发 性 腹 痛 ( A ) 儿 科 常 见 的 临 床 症 状 之 一 , RP是 因 其 反 复 发 作 , 期 持 续 , 规 治 疗 经 常 得 不 到 理 想 疗 效 , 患 长 常 使 儿 的身 心健 康 及 其 家 庭 正 常 生 活 受 到 影 响 。 国 外 资 料 显 示
巴结 炎 可 能 是 儿 童 再 发 性 腹 痛 的 常 见 原 因 之 一 , 于 急 性 上 常
儿童 再 发 性 腹痛18例 临床 病 因及 治疗 体 会 3
赵 世 良
( 西 省 柞 水 县 凤 镇 中 心 卫 生 院 ,陕 西 柞 水 7 10 ) 陕 14 0
[ 要 ] 目的 探 讨 儿 童再 发 性 腹 痛 ( A ) 摘 R P 的病 因、 临床 表 现 及 治 疗 方 法 ,为 临床 选 择 辅 助 检 查 及 治 疗 提 供 依
精 神 因素 2 5例 ( 8 1 ) 无 明 确 诱 因 1 1.% , 9例 ( . % ) 经 过 1 8 3 。 治疗 ,2 1 6例 患 儿 腹 痛 症 状 消 失 , 访 半 年 未 复 发 ;0例 患 儿 随 1 腹 痛 症 状 减 轻 , 数 减 少 ; 效 2例 , 次 无 总有 效 率 9 . % 。 86
据 。 方 法 对 1 8例 R P进 行 病 因 、 床 表 现 、 断 和 治 疗 方 法 进 行 分析 。 结 果 8 3 A 临 诊 2例 ( 9 4 ) 器 质 性 疾 病 ,以 5.% 为 肠 系膜 淋 巴结 炎为 首位 , 性 胃炎 次 之 。功 能性 再 发 性腹 痛 5 慢 6例 ( 0 5 ) 采 用 健 脾 止 痛 汤 治 疗 ,2 4 .% ; 1 6例 惠 儿 腹 痛 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RAP)的临床特点及正确治疗方式。

方法回顾11例典型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

结果58例腹痛患儿中有明显心理因素的是11例,占18%。

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是儿科常见临床病症之一,其特点是反复发作,部分患儿长期持续,常规治疗得不到理想效果,物理治疗及重要调理治疗效果良好。

标签:小儿再发性腹痛;特点分析;治疗方法
小儿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是兒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一般指发作性腹痛,3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发作严重时可影响小儿正常活动,而在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

因其病因复杂,且反复发作,部分患儿长期持续特点,常规治疗得不到理想效果,使患儿身心健康及正常家庭生活受到影响。

现将11例比较典型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本人将近4年在我科就诊以腹痛为主诉的58例患儿中,症状比较典型的11例诊断为再发性腹痛。

其中3~6岁8例,6岁以上3例,显示3~6岁发病率男孩较高。

根据发病原因和特点此病可分为功能性和心因型,心因型有6例。

现将典型病例举例如下:例1古某某,女,4岁,平素性格较内向胆小,在我镇幼儿园,见某老师训诫小朋友,便生恐惧,不愿就学,每去幼儿园的路上即发腹痛,发作时间近1个月,询问病因,嘱其母亲与老师沟通,老师主动对患儿示好,给予指压足三里穴,反复压3~5次,3~5min后缓解。

例2努某某,男,6岁,脐周围经常疼痛,周期性的发作近3个月,常于清晨饭前发作,持续5~10min,疼时面色发白,恶心、偶有大便感,自行缓解后一切正常。

给予解痉、驱蛔等治疗效果不佳,后建议结合中医治疗,主要外敷用食盐适量,生姜数片,橘叶数片,葱白数根,将上药共同捣烂炒热,用细布包裹,温熨脐腹部后好转[1]。

1.2方法在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给予血常规,小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虫卵检查,必要时要上级医院行腹部彩超,胃肠钡餐等检查。

1.2.1详细询问病史详细询问患儿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发作特点。

是否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1.2.2体格检查观察患儿的营养状况,身高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应特别注意腹部有无全部或局部隆起,有无包块,有无全部或局部压痛,有无腹水,有无疝气,肠鸣音改变,是否手术史,肛门指检等。

1.2.3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是RAP患儿的常规检查项目,以确定有无贫血,泌尿系感染及肠道寄生虫等。

1.2.4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MRI、超声、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各种内镜(胃镜、小肠镜、结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ERCP等)检查,必要时内镜下取活检标本,都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1.3诊断标准[2] ①腹痛病程超过3个月;②疼痛为非特异性间断发作,很少表现为绞痛;③疼痛部位多在脐周、上腹或无固定范围,腹部查体可见脐周压痛或无异常发现。

2结果
根据问诊情况及检查结果58例腹痛患儿中11例诊断为再发性腹痛,有明显心理因素,占18%。

3讨论
小儿再发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症状,易与可查明病因的儿童其他腹痛混淆,误诊率较高,本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国内学者倾向于儿童大脑神经发育不稳定,迷走神经兴奋性高,内脏感觉高敏,胃肠动力功能失调等,心理因素也容易诱发,如紧张、焦虑、抑郁压抑等,有资料表明,在我国再发性腹痛占腹痛患儿的50%以上[3]。

中医认为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或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体未充。

七淫、七情、饮食不调均可使机体中阳不振,经脉不合,营卫失调而致气机不畅。

不通则痛,不荣亦通。

患儿发病时多见面色苍白,恶心乏力,纳呆等中阳不振见证等,对此病西医无较好的处理方法,排除器质性病变确诊为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给予中医治疗效果良好。

经上述典型病例特点分析,此病缺乏相应器质性病变的表现,所以医生要认真检查询问中分析排除器质性疾病的腹痛是最关键的。

最重要是腹部检查时排除阳性体征,如不确定要请外科医生会诊,或转上级医院确诊。

总之,心因性再发性腹痛主要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解除患儿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家长、医生共同配合作为心理疏导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其次行简单的穴位指压或物理热敷配合治疗效果良好。

而功能性的再发性腹痛最好配合中医效果比较明显,主要内调和外敷止疼等。

小儿儿再发性腹痛是小儿常见的腹部综合征之一,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且病因复杂,设计全身各器官系统组织。

笔者认为,对于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功能再发性腹痛,不应以简单地作”脾胃不和”、”胃肠痉挛”、”肠道寄生虫”等分而治之,似宜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儿科病症予以诊治。

近些年由于家长对儿童健康重视度的提高,使其成为门诊常见主诉之一,许多大医院甚至专门开设了”儿童腹痛门诊”,也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纪山.实用小儿胃肠病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7:143.
[2]彭涛.小儿再发性腹痛10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3):140-141.
[3]董梅.要重视小儿再发性腹痛诊断与治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15(3):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