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育配套技术推广

合集下载

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一)

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一)

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一)一、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1.对水稻的好处让鸭子在稻田中长期生活,在水稻田中自由穿行、觅食,可以刺激水稻的生长,同时能为水稻除去杂苹和害虫。

鸭子排的粪便又是很好的农家肥料,能被水稻很好地吸收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对土壤质量的改变和水稻的长势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而节约了化肥、农药以及人力的支出,是个一举多得的养殖方法。

2.对鸭子的好处稻田生态养鸭方式为鸭子无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养殖场所,鸭子能在稻田的水面休息嬉戏,同时水稻还可以为鸭子遮阴避日,更为重要的是稻田为鸭子提供了昆虫、水生植物以及水生动物。

解决了鸭子部分食物尤其是动物活性蛋白质的来源,促进了鸭子健康生长。

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饲料投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对生态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稻田生态养鸭的技术要点1.搞好场地建设稻田生态养鸭虽然好处很多,操作也比较容易.但对拟作为养鸭场地的稻田要进行一些改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添置养殖鸭子的围栏。

设置围栏的目的在于便于管理和防止鸭子逃窜。

建筑材料上要注意控制成本,提倡就地取材,可以因陋就简,木条、竹条、尼龙网、编织袋等都可以用。

围栏高度以50~60厘米为好,围栏间距要适中,以不让鸭子逃出为宜;二是要搭建栖架,供鸭子上岸休息使用。

通常在田埂上搭建,材料也要因地制宜,一般以木条、竹条为好。

栖架上最好有顶棚,可以遮阴避雨。

栖架要高出稻田20厘米左右。

搭建栖架的面积根据饲养鸭子数量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6~7只为宜。

2.选好放养品种稻田养鸭的养殖环境和普通养鸭不同。

稻田养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更接近于野生状态,因此,放养品种的选择要根据稻田养鸭的特点来确定。

一是要选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二是要选择耐水性好、行动灵敏、浑水效果好的品种;三是要选择野食能力强,除虫、除草能力强的品种。

目前适合于稻田养殖的品种较多,国内优良的地方品种如绍兴鸭、金定鸭等中小型鸭都是较好的选择。

“稻鸭共作”用鸭育雏技术要点

“稻鸭共作”用鸭育雏技术要点

2019/19现 代 种 养“稻鸭共作”用鸭育雏技术要点1.消毒。

(1)笼具消毒:用1%的新洁尔灭擦拭与喷雾。

同时用1%的新洁尔灭浸泡水管。

(2)地面、墙壁(1.4米以下)消毒:用10%的漂白粉或2%的烧碱溶液全面泼洒,8小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再用福尔马林(用药量:甲醛40毫升/米3,高锰酸钾20克/米3,热水15毫升/米3)进行熏蒸消毒。

为了提高熏蒸效果,要密闭熏蒸24小时后,再打开门窗,然后通风换气3~4 天。

进雏当天,再用百毒杀溶液全面喷雾消毒1次。

2.舍内温度。

进雏前2~4天,应对舍内保温设备进行检修和调试。

育雏舍内(三层笼具饲养)1.4米高的测定温度为:1~2日龄31℃、3~4日龄29℃、4~5日龄28℃、5~10日龄26℃、10~15日龄24℃。

操作时可根据鸭的情况略作调整,随育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室温,直至与外界温度相适应。

3.舍内湿度。

雏鸭饲养的环境湿度不能过大,地面不能潮湿,垫草必须干燥。

育雏前10 天,湿度应保持在60%~65%,以后逐渐降低到55%~60%。

4.饮水。

雏鸭出壳后第一次饮水叫“开水”。

初生雏鸭能行走自如,并表现有啄食欲望时,便可进行“开水”。

其方法是:用小型饮水器或水盘盛水,让雏鸭自由饮吸,保持盘中水深1厘米左右,以不湿雏鸭绒毛为度。

个别不会饮水的雏鸭应进行调教,可人为将其喙放入水中数下,便可使其学会饮水。

“开水”能刺激雏鸭食欲,促使胎粪排出。

1~3日龄雏鸭的饮水,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配制0.1%的复合维生素溶液,让雏鸭自由饮用。

这对清洁雏鸭胃肠道,刺激雏鸭的食欲,促进其消化吸收大有好处。

如果是远距离运输,则宜首先喂给其5%~8%的葡萄糖水,其后再改用普通清洁饮水,必要时可饮0.05%的高锰酸钾溶液。

5.雏鸭的“开食”。

让雏鸭第一次采食饲料,俗称“开食”。

雏鸭“开水”后即可进行“开食”。

其方法是:将半生半熟的米饭均匀地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鸭自由啄食。

稻鸭共育中的稻田管理技术

稻鸭共育中的稻田管理技术

#" 稻鸭共育前期田间管理
#$ !" 本田的处理" 移栽前 !+/ 左右灌水、 本田翻耕压青, 待绿肥烂透后耙耖整 平, 有条件的可 放入雏鸭实 行 “鸟 耕” , 达到田平、 虫 ( 蛹) 和杂草籽明显减少的目的。田间 排水沟挖深 !+0 1 左右以备共育后供鸭洗澡之用。 #$ #" 适期移栽, 合理密植 " 于秧龄 &+/ 左右移栽, 为了有 利于鸭在稻间活动, 以宽行窄株的密植方式为宜, 一般行 株距为 &) 01 2 &’01 , 每丛插 ! $ & 本 (杂交稻) 或 + $# 本 (常规稻) 。对于采取抛栽或撒直播的一季中、 晚稻, 由于 没有行株距可分, 水稻生长前期, 鸭在稻丛 (株) 间的觅食 活动, 会不同程度地直接伤害一些稻苗。为了补足苗数, 除了适当推迟放鸭时间外, 还要比不放鸭的稻田多抛些基 本苗, 或多播些芽谷, 以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一般秧田 每 31 播种量杂交稻为 !!&4 +56 左右, 常规稻为 #’’56 左 右。直播稻本田用种量杂交稻为 !.4 (+56 左右, 常规稻为 +&4 +56 左右。直播稻由于放鸭要到播种后 &’/ 的 ) 叶期,
&
%" 稻鸭共育中期田间管理
此时是水稻分蘖盛期, 鸭子处于架子的育成期。协调 好稻鸭之间生育关系是共育高产增效的关键。 %$ !" 繁殖绿萍" 建立 “桥梁田” , 繁殖好绿萍, 以便能不断 抛撒到共育田稻间作为鸭的辅助饲料。 %$ #" 科学管水" 鸭属水禽, 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 田面要 有浅水层, 使鸭脚能踩到表土的水层, 以利于鸭子踩泥搅 混田水, 起到中耕松土, 促进根、 蘖生长发育的作用。大田 丰产沟要挖得深些, 并在沟内始终保持 . $ !’ 01 深的水 层, 供鸭洗澡之需。通过分片搁田办法, 解决鸭在田内饮 水和觅食需要, 或者把鸭赶到田边的河、 塘内过渡 ) $ -/。 %$ %" 做好病、 虫、 草害的无公害治理 " 共育期间稻间害虫 主要靠鸭捕食为主, 一般不用药剂防治。但对不能控制在 防治标准以下的病虫, 也可辅以高效、 低毒、 低残留的农药 予以防治。如在放鸭前用敌敌畏 ( !+’’6 7 31 & ) 控制稻蓟 马危害稻苗。对于螟虫和纵卷叶螟为害严重时, 可用杀虫 双、 锐劲特等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的农药喷防。杂草治理 以靠鸭啄食和踩踏为主, 一般不施用除草剂。 %$ &" 处理好治虫、 搁田和鸭需水的关系" 在水稻喷农药 治虫前, 先将鸭赶到另一块暂不治虫的稻田, ) $ -/ 后再 赶回到治过虫的稻田, 或者赶到池塘、 沟渠过渡几天以解 决治虫和鸭子在稻间活动的矛盾。通过分片搁田的办法, 解决鸭在田内饮水和觅食需要, 即在一片田中拉一尼纶丝 网, 其中一半稻田内保持水层, 把鸭赶进去; 另一半排水搁 田, 搁好田后灌水, 将鸭赶到这一半稻田, 让另一半稻田排 水搁田至达到要求为止。或者把鸭赶到田边的河、 塘内过 渡 ) $ -/, 也可补饲棚田边挖潭储水, 以供 (下转 !#- 页)

推广稻鸭共育技术 实现农民种养双赢

推广稻鸭共育技术 实现农民种养双赢

推广稻鸭共育技术实现农民种养双赢作者:李定珍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24-01稻鸭共育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稻田给鸭子提供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鸭子为水稻除草、除虫、疏株,并将粪便排放在稻田供水稻生长,达到稻鸭共生、节本增效、种养双赢的目的,而且生产的稻米属绿色无公害产品。

一、项目背景稻鸭共育技术是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研究成果,目前已在韩国、越南、菲律宾等亚洲产稻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被称之为“亚洲共同的技术”。

我市于2003年在全省率先引进试验成功; 2004年示范推广扩大到安康市的汉阴、石泉、岚皋和汉中市汉台、城固等县区, 2005年示范推广区域达安康、汉中两市10县区,同年被省农技推广中心确定为陕南水稻优质无公害生产重点科技推广项目;2006年发展到陕南2市13县区150个乡镇21万余农户,2007~2008年,在陕南安康、汉中年推广面积均在17万亩以上。

实践证明,稻鸭共育具有:除草、除虫、控制病害、中耕松土、培肥地力,改善株型等优点,是实现节本增效,种养双赢,生产绿色无公害大米的有效途径,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技术路线本着科学、实用、实效的原则,以高产、优质、无公害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坚持小区试验与大田调查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技术宣传、培训、指导与物资配套相结合,试验与示范推广相结合。

采取边引进、边示范、边推广的技术路线,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加快成果转化步伐。

三、应用效果1.除虫防病利用鸭子喜欢吃昆虫和水生小动物的特点,可消灭稻田里的稻飞虱、叶蝉、稻椿象、稻象甲、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多种害虫的卵块、幼虫、成虫。

根据田间调查,通过采用该技术,稻飞虱百兜虫量为0.41头,较常规减少91.5%,二化螟白穗率0.69%,稻纵卷叶螟束叶率1.13%,稻瘟病发病率0.45%,稻曲病发病率0.28%,基本达不到防治指标。

高邮市天山镇稻鸭共作新技术示范推广研究

高邮市天山镇稻鸭共作新技术示范推广研究

害 的发 生 。 而 节 省 人 工 拔 草 、 田及病 虫 防 治 的 劳 务 用 从 耘
工 , 少农 药造 成 的环 境污 染 。 减
13 役 鸭增 收 .
由于 鸭在 稻 间 不断 活 动 , 田面 水 层 经 常 保 持浑 浊 的状 态 , 疏松 表 土 。 能使 气 、 、 既 又 液 土三 相 之 间疏 松 通 透 。 高 据 邮市 土肥站 在 水稻 分蘖 高峰 期 测定 , 与不 养鸭 对照 相 比 , 其
心 、 家鸭 野养 为特 点 的种 养复 合 、 以 农牧 结 合 的生态 型 可持
续 发 展农 业新技 术 。
1 优 势 分 析
11 节约 肥料 农药 .
役鸭 在稻 田中活 动 , 以起 到造 肥效 果 , 可 田间 有机 质 明
量 增加 , 位 时间 内取 食 的杂 草数 量增 多 , 杂草 的踩 踏 作 单 对
资源与环 境 科学
现代 农业 科技
2 1 第 2期 0 2年
高邮市天 山镇稻 鸭共作新技术示范推广研究
罗 军 王企 銮
( 苏 省 高 邮 市 天 山镇 农 业服 务 中心 , 苏 高 邮 2 5 5 ) 江 江 26 3
摘要
分 析 高邮 市天 山镇 实施 稻鸭 共作 新 技术 的优 势 、 术效 果 , 技 总结共 育 管理 方 法和 主要 经验 , 出其 存 在 的 f 题 , 指 * - 并提 出解 决 办 I
23 活 水 增 氧 .
稻 鸭 共作 田栽 插 水 稻 1 5万 一 8万 穴/m , 1 h 2 比常 规 稻 田 节 省 5 %的栽 插 用工 。 鸭 虽以禾 本科 以 外 的杂草 为 食 , O 役 但 其 在 稻 田 中不 间断 的活 动 , 禾 本科 杂草 无 法 生长 。 使 同时 , 役 鸭 还 以稻 田中螟 虫 、 虱 、 蝉 等害 虫为 食 , 制 田间 虫 飞 叶 控

“稻鸭共生”技术示范推广的实践及其生防效果

“稻鸭共生”技术示范推广的实践及其生防效果

众意 见 的基 础上 , 编制 了《 江县 合成 圩 “ 鸭 共生 ” 科学 望 稻 示 范基地 建设实 施 方 案 》 《 江 县合 成 圩 “ 鸭 共 生 ” 、望 稻 示
4d 。
范基地技术措施方案》 。
13 广 泛宣 传 。 高认 识 . 提 “ 鸭共 生 ” 术是 一项 低投 稻 技 入 高产 出的生 态农业 生 产 新技 术 , 大群 众 的认 识 不 足 , 广 我 们通 过在示范 区 召开 村 民小 组 组 长会 、 众座 谈 会 、 群 发
( 江县 农 技 中心 植 保 站 , 徽 望 江 望 安 260 4 20)

要 : 鸭 生 态共 育 技 术 是 一 项 先 进 的 水 稻 生 态种 植 及 有 机 稻 米 生产 的技 术 措 施 , 不 仅 能促 进 水 稻 增 产 , 高稻 稻 它 提
米及 肉鸭 的 品质 , 且 能 减 少农 田环 境 污 染 , 而 改善 农 业 生 态环 境 , 实现 “ 以益 控 害 ” 生 物 防 治 目标 。20 的 0 7年 根 据 县 农 技 中心 和 县 畜牧 局 对 合 成 圩 6 6 h ‘ 鸭 共 生 ” 范 区 实地 调 查测 产 统 计 ,稻 鸭 共 生” 比 同 一 品 种 非 “ 鸭 共 生 ” 67 m 稻 示 “ 田 稻 田 平 均 每 h 增 纯 收入 46 . m 3 6 5元 , 比全 县 水 稻 田 平 均每 h 纯 收入 50 , m 增 2 0 5元 。
关 键 词 : 鸭 共 生 ; 飞 虱 ; 化 螟 ; 治 效 果 稻 稻 二 防
中图分类号
¥ 1 .4 5 1o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l0 7 3 (0 8 0 0 7— 7 1 2 0 )3—1 — 2 4 0 0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积极组织推广“稻鸭共育”技术的通知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积极组织推广“稻鸭共育”技术的通知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积极组织推广“稻鸭共育”技术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3.06.19•【字号】浙农专发[2003]61号•【施行日期】2003.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积极组织推广“稻鸭共育”技术的通知(浙农专发〔2003〕61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稻鸭共育”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放养,鸭子在稻田内捕食害虫和杂草,既可减轻害虫和杂草对水稻的为害,减少稻田农药施用量,又可起到鸭粪肥田和鸭子耘田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在水稻抽穗时还可收捕成鸭出售,达到省肥、省药、省饲料、省工、节本、增产、增效和保护环境的多重目的。

这项技术种养结合、稻鸭双收,操作简便易行,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是一条提高稻作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我厅已把这项技术列入我省重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之一,今年计划全省示范推广10万亩,辐射100万亩,着重抓好20个重点示范县和部分种粮大户的推广工作。

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宣传工作,积极推广“稻鸭共育”技术,为进一步优化种养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服务。

附件: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要点二○○三年六月十九日附件: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要点1998年以来,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和吸收日本稻田养鸭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经过深入试验研究和示范,提出了一项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

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产品优质、无公害,每亩净节支增收200元以上。

泸县稻鸭共育技术

泸县稻鸭共育技术

在 大 田饲 养 期间 , 饲料 投放 要适 中 , 过少 会造成 鸭子 营养 不
良 , 响 正常 发 育 , 过 多不 利 于 鸭子 在 田间 觅食 , 以达 影 而 难 到消除 水稻 老叶 、 叶 、 草及降 低 病虫 发生 基数 的 目的 。 病 杂
示 范 区 全 部 选 用 中 稻 再 生稻 两季 兼 顾 、 生 力 较 强 、 病 再 抗
避 免 鸭子 因 拥挤 窒 息 死 亡 。 刚孵 化 的 雏 鸭每 羽 应 用 雏鸭 全 价饲 料 饲喂 1 ~ 5d后 ; 0 1 再改 用 米 饭加 稻谷 、 玉米 等 谷 物 碎 饲 养 ; 人大 田后每 天 每 羽用 稻 谷 、 米等 谷 物 类饲 料 5 ~ 放 玉 0 10g饲 养 ; 蛋期 每 天 每羽 用 稻谷 、 0 产 玉米 等 谷物 饲 料 1 0g 0
( ) 时放 、 鸭 。 鸭时 间 应 根 据水 稻 抛 栽 期 及 雏 鸭 4适 收 放
饲养 期 合 理 安排 , 鸭子 孵 出 后 饲 养 1 ~ 0d和水 稻抛 栽 当 8 2 1 5d就 可 放 鸭 于大 田 , 鸭可 直 接 放 人大 田 。 鸭 应在 早 、 成 收
植密度 , 以满 足鸭子 随意穿行 觅食的要求与鸭子 的除草 效果 。
1 基 地 及 稻 鸭 品 种 选 择
室 内须 放置 消毒 处 理过 的食 盒 和水 盒作 放 食 、 盛水 用 。 室 若
内 的气 温 小 于 2 0℃ , 用取 暖 器 或 大 灯 泡 为 雏 鸭取 暖 , 要 以
( ) 地 选 择 。 立 绿 色 大 米 种植 基 地 , 选 择 空气 清 1基 建 应 新 、 良好 植 被 的 优 良生 态环 境 , 界 隔 离条 件 好 , 源 充 有 外 水 足 、 质纯 净 , 系 配套 , 水 沟 土壤 有 机 质 含 量高 、 污 染 , 年 无 历 病虫 害发生 少 , 中连片 , 于规 模化 生产 。 集 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增加效益。据试验,稻鸭共生由于不施除草剂、 少施氮肥和农药,每亩节药成本15元左右;增 加养鸭收入90元左右。不计增产因素,合计每 亩增加经济效益达103元。
5、减少污染。 稻鸭共生有效地控制了农药、化 肥的大量使用,减少了对农田的环境污染和土 壤残留;减少了鸭粪对河江的排泄,有利于减 轻水体的富营养化。
稻鸭共育配套技术推广
4、科学管水。鸭属水禽,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田面要有 浅水层,使鸭脚能踩到表土的水层,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混 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大田 丰产沟要挖得深些,并在沟内始终保持8~10厘米深的水 层,供鸭洗澡之需。通过分片搁田的办法,解决鸭在田内 饮水和觅食需要,或者把鸭赶到田边的河、塘内过渡3~4 天。
稻鸭共育配套技术推广
2、鸭子的生长管理:鸭放养初期,早、晚喂些碎米 (麦)或小鸡鸭专用饲料,以使鸭子适应稻田环境,提 高成活率,促进生长。前期由于鸭小,晚上还要防止黄 鼠狼等拖食苗鸭(晚上在田埂上可放几只大的鹅或猫, 据说效果较好);放养15天之后,由于田间虫、草、萍 等食料丰富,一般情况下不补充饲料,以提高鸭子的 “役禽”功效,促进水稻生育;中期针对稻间草、虫等 活食的减少,而鸭子长大食量需求增加的实际情况,除 继续抛撒绿萍以外,在傍晚给鸭子添喂稻谷等饲料,但 不能用配合饲料,用量一般随着鸭子的增大,补饲量要 逐步加大,每只鸭需补饲稻谷从50~75g,以确保鸭子 长架子对营养的要求,为提高鸭的商品性打好基础。
八、稻田的施肥和鸭子的生长管理
1、稻田的施肥:由于鸭粪的肥田作用,要减少20%左右水 稻氮肥的用量。早稻每亩施氮量折算成碳铵为50公斤左右, 单季晚稻为60~65公斤,连作晚稻为65~70公斤。水稻移栽 前一次性施足肥料,以腐熟长效的有机肥、复合肥为主,施 肥量视土质优劣而定;追肥少施化肥,以鸭排泄物还田肥土 为主。一般移栽后7天,雏鸭入田之前亩施尿素7.5 kg,促进 稻苗早发棵;稻株进入分蘖高峰期,围绕促进生育平衡发展 为中心,确保群体协调,苗足株健要求。 稻株进入孕穗、 齐穗期,以提高成穗率为中心,田间经常保持水层,除缺肥 田块看苗补施适量N、K肥外,主要靠鸭活动刺激生育以及 排泄物、绿萍腐烂作为后期有机肥料,促使幼穗发育良好, 成穗率达80%左右,为穗大粒多打下基础。
5、做好病虫草害的无公害治理。共育期间稻间害虫主要靠 鸭捕食为主,一般不用药剂防治,如危害严重,可辅以高 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予以防治;如在放鸭前用千红控 制稻蓟马危害稻苗;如果有二化螟和纵卷叶螟为害严重, 可用螟劲死、强无螟、稻卷宁、杀虫安等无公害农药防治。 杂草靠鸭啄食和踩踏为主,一般不施用除草剂。
稻鸭共育配套技术推广
六、稻田的病虫害管理
鸭子的觅食具有很好的中耕除草和食虫作 用,因此稻田基本上不施除草剂,早稻一般不 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仅用生物农药治一次 水稻纹枯病。晚稻尤其是单季晚稻由于生育期 长,害虫较多,要根据害虫的发生情况,有重 点地防治1~2次,要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 低残留农药如螟劲死、广治,千红等;防治纹 枯病可用井岗霉素。治虫时尽可能让鸭子暂时 隔离。
稻鸭共育配套技术推广
一、稻鸭共育的优点 1、除草吃虫。 鸭子喜吃双子叶杂草和浮生杂草,有时
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杂草,因此鸭子的除草效果很好。 同时,鸭子还喜食昆虫与其它水生动物如稻飞虱、螟 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能减少害虫的发生基数。 2、增肥控蘖。鸭粪是水稻的优质肥料,稻鸭共生可以减 少氮肥的用量。同时,鸭子在稻田中不断的活动和觅 食,起了稻田耘田的作用,有利于增加表土通透性, 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 穗率,增加产量。
稻鸭共育配套技术推广
3、适期移栽,合理密植。于秧龄25天左右移栽,为 了有利于鸭在稻间活动,行株距以7×6寸为宜,每 丛插1~2本(杂交稻)或5~6本(常规稻)。采取 抛栽或撒直播的一季中、晚稻,由于没有行株距可 分,水稻生长前期,鸭在稻丛(株)间的觅食活动, 不同程度会直接伤害一些稻苗。为了补足苗数,除 了适当推迟放鸭时间外,还要比不放鸭的稻田多抛 些基本苗,或多播些芽谷,以保证有足够的有效穗 数。直播稻由于放鸭要到播种后20天的3叶期,为 了防止杂草生长,播种后2~4天内用直播青进行土 壤封闭防止杂草。
稻鸭共育配套技术推广
七、鸭子的病害管理 定期查看鸭子的生长状态,一旦发现死鸭,必 须立即处理。根据疫情和病情,及时注射疫苗 (一般在放入稻田前注射鸭瘟疫苗,以后一般 不再注射疫苗,但有条件最好在60~90日龄时 结合水稻治虫进行隔离间歇,注射第二次鸭瘟 疫苗和禽霍乱疫苗)或者预防治疗。
稻鸭共育配套技术推广
稻鸭共育配套技术推广
3、提高品质。家鸭在稻田里实行野育,不喂 饲料,鸭子凭借较强的觅食能力,捕虫吃草, 在田间运动。因此,肉质鲜美、食用放心。 水稻由于不施除草剂,禁施高毒高残留农药, 有选择地施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减 少肥料尤其是氮肥的用量,生产的稻谷基本 上达到了无公害的要求。
稻鸭共育时柯鸭。柯鸭时间一般在早晚稻插种前一星期,因
此必须及早与孵坊做好鸭种的订购工作。 2、育好雏鸭。苗鸭柯进后在鸭棚圈养两周进行育雏
(如育雏时间太短,放入稻田的鸭子易“搭毛”,抵抗 力弱,成活率低),与蛋鸭相比,育雏温度要求略高, 喂饲要充足及时,以育成壮鸭,有利于放入稻田后缩短 缓长期。饲料采用早碎米,糠拌菜饭等。苗鸭1~3日龄 要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并补饲一些抗生素如土霉素、 四环素、氟哌酸等。
稻鸭共育配套技术推广
五、放养的时机和密度
适时放养,合理密度。当雏鸭10~12日龄 时,以10~12亩为范围,用尼龙网或遮阳网围 栏(离地高度为0.7~0.8m),防鸭子外逃和遭 受天敌伤害。趁晴天一般按每亩10只(早稻 10~12只、晚稻8~10只)左右鸭数量放养到移 栽或抛栽后10天、直播后20天左右(3叶期)的 稻间,田边搭个小型简易避风雨棚,便于小鸭 躲风雨和喂饲,提高成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