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烧砖国家技术标准

免烧砖国家技术标准
免烧砖国家技术标准

免烧砖国家标准

GB/T 2542砌墙砖试验方法

GB 5348砖和砌块名词术语

JC 466砌墙砖检验规则

3术语

本标准采用GB 5348和JC 466的术语。

4产品分类

4.1品种

按主要原料砖分为炉渣灰(N)、煤粉(Y)、石硝(M)和水泥(F)。

4.2质量等级

4.2.1根据抗压强度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MU7.5六个强度等级。

4.3产品标记

砖的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品种、强度等级、产品等级和标准编号顺序编写。示例如下:

强度等级MUI5,合格品的混凝土砖,其标记为:

免烧结普通砖N MU15 C CB 5101

5技术要求

5.1尺寸允许偏差

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免烧砖标准

6.1尺寸偏差检验样品数为20块,其方法按GB/T 2542进行,其中每一尺寸精确至0.5mm,每一方

向以两个测量尺寸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样本平均偏差是20块砖样规格尺寸的算术平均值减去其公称尺寸的差值,样本极差是抽检的20 块砖样中最大测定值与最小值之差值。

6.2外观质量检验按GB/T 2542进行。颜色的检验:抽砖样20块,条面朝上随机分两排并列,在自然光下距离砖面2m处目测外露的条顶面。

6.3抗压强度试验按GB/T 2542进行。其中砖样数量为10块,加荷速度为5±0.5kN/s,强度标准值

按式(1)计算:

∫k=R平均-2.1S (1)

S={(1/9)∑(Ri-R平均)[2]}[0.5] (2)

式中:∫----强度标准值,MPa;

R平均10块砖样的抗压强度算术平均值,MPa;

S---10块砖佯的抗压强度标准差由(2)式计算,MPa* Ri---单块砖样抗压强度的测定值。

6.4冻融试验样品为5块,其方法按GB/T 2542进行。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1.1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

7.1.2每批出厂产品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外观质量检验在生产厂内进行。

7.1.3当产品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厂生产试制定型检验;

6.正式生产后,原材料、工艺等发生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每半年应进行一次;。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

7.2检验项目

7.2.1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和强度等级。

7.2.2型式检验项目包括出厂检验项目、抗风化性能、石灰爆裂和泛霜。

7.3批量。

检验批的构成原则和批量大小按JC 466规定。不足3.5万块按一批计。

7.4抽样。

7.4.1外观质量检验的砖样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每一检验批的产品堆垛中抽取。

7.4.2尺寸偏差检验的样品用随机抽样法从外观质量检验后的样品中抽取。其他检验项目的样品用随

机抽样法从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后的样品中抽取。只进行单项检验时可直接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

7.5判定规则

7.5.1尺寸偏差和强度等级

尺寸偏差符合表1优等品或合格品规定,判尺寸偏差为优等品或合格品;强度等级符合表3的规定

判强度等级合格,否则判不合格。

7.5.2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采用二次抽样方案,根据表2规定的质量指标,检查出其中的不合格品块数,按JC466“外

观质量抽样方案”判定。

7.5.3抗风化性能

抗风比性能符合5.4条的规定,判抗风化性能合格,否则判不合格。

等品或合格品。

7.5.5总判定

7.5.5.1每一批出厂产品的质量等级按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和抗风化性能

检验结果综合判定。

7.5.5.2每一型式检验的质量等级按全部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综合判定。

7.5.5.3抗风化性能、强度等级合格,按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泛霜中最低的质量等级判定。

其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

7.5.5.4外观检验中有欠火砖、酥砖或螺旋纹砖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8产品合格证、堆放和运输

8.1出厂产品应有产品合格证,产品合格证主要内容包括:

a.生产厂名;

b.商标;

c.批号;

d.产品标记;

e.本批产品实测技术性能和生产日期。

8.2砖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和产品等级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8.3装卸时应避免碰撞摔打,轻拿轻放。

A1风化区用风化指数进行划分。

A2风化指数是指日气温从正温降至负温或从负温升至正温的每年平均天数与每年从霜冻之日起至

消失霜冻之日止这一期间降雨总量(以mm计)的平均值的乘积。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西安砖瓦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西安砖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寿德、梁兆、周炫、王保财。

本标准委托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西安砖瓦研究所负责解释。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材料和砌体计算指标

主要内容

一、规格和强度等级

二、砌体计算指标和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三、砌体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四、单排孔灌孔砌体的抗压和抗剪强度

五、混凝土的抗压和抗剪强度

六、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

七、砌体的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

一、规格和强度等级

1.主规格:390mm×190mm×190mm

副规格:290mm×190mm×190mm

190mm×190mm×190mm

90mm×190mm×190mm

2.砌块轻度等级:MU 20、MU 15、M 10、MU 7.5和MU 5

适应砌块高层建筑发展增加MU20

承重砌块最低强度等级为:

·非抗震地区——MU 5;

五层和五层以上MU 7.5

·抗震地区——MU 7.5

3.砂浆强度等级M 15、M 10、M 7.5和M 5

砂浆最低强度等级为:

·非抗震地区——M 5

·抗震地区——M 7.5

多排孔料砌块

5.确定砂浆强度等级时,应采用同类砌块为砂浆强度试块底模。

6.确定掺有粉煤灰15%以上的小砌块强度等级时,小砌块抗压强度应乘以自然碳化系数。当无自然碳化系数时,取人工碳化系数的1.15倍。

二、砌体计算指标和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1.砌体强度指标关系

平均强度fm ——由砌体试验统计回归的砌体强度的平均值。

标准值fk ——取砌体平均强度概率密度函数分位值为5%的砌体强度值。

fk = fm –1.645σ= fm(1- 1.645δm)

设计值 f ——标准值除以材料性能分项系数后,用于设计的设计值。

f =

·材料性能分项系数γf由95规程的1.5提高到1.6,相应的强度设计值较95规程降低6.25%。

·γm和构件设计表达式中的γG,γQ共同保证了设计砌体的可靠度。

2.引进了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根据《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分为A、

B、C三个等级,

现场质量管理

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非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经常到现场,或现场设有常驻代表;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人员齐全,并持证上岗。

制度基本健全,并能执行;非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间断地到现场进行质量控制;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并持证上岗。

有制度;非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很少作现场质量控制;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砂浆、混凝土强度

试块按规定制作,强度满足验收规定,离散性小。

试块按规定制作,强度满足验收规定,离散性较小。

试块强度满足验收规定,离散性大。

砂浆拌和方式

机械拌合;配合比计量控制严格。

机械拌合;配合比计量控制一般。

机械或人工拌合,配合比计量控制较差。

砌筑工人

中级工以上,其中高级工不少于20%。高、中级工少于70%。初级工以上

·本规程第三章提供的材料指标为B级的砌体强度计算指标。

·一般不应采用C级,如采用C级,砌体强度计算指标应乘以0.89,配筋砌块砌体不允许采用C级。

三、砌体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1.抗压强度

《95规程》采用的砌块砌体的抗压平均强度公式为:

fm = 0.46f10.9(1 + 0.07f2)k2

当f2 = 0时,K2 = 0.8

上述公式适用于f1≤15、f2≤10,如f1>15、f2>10公式计算值高于试验值,由于近年高层配筋砌块建筑发展,根据试验资料,对抗压强度平均值公式进行了修正。

fm = 0.46f10.9(1 + 0.07f2)(f2≤10MPa)

fm = 0.46f10.9(1 + 0.07f2)(1.1 –0.01 f2)(f2>10MPa)同时规定:

(1)MU 20砌块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95;(2)f2>f1时,取f2 = f1。

水泥煤渣混凝土和石硝砌块砌体(单排孔)也用以上公式。2.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平均强度公式未修改,仅设计值按γf = 1.6作了调整。

四、单排孔灌孔砌体的抗压和抗剪强度

《95规程》灌孔砌体抗压强度采用提高系数

φ= ≤1.5

《95规程》度公式:

fg,m = fm + 0.63αfcu,m

转换为设计值公式为:

fg = f + 0.6αfc

α= δ+ ρ(ρ=33%)

fg ≤2f

式中:fg,m、fg ——灌孔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设计值;fcu,m、fc ——混凝土立方强度平均值、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m、f ——未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平均值、设计值;α——砌块砌体中灌孔混凝土面积和砌体毛面积的比值;δ——混凝土砌块的孔洞率;

ρ——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率,系截面灌孔混凝土面积和截面面积的比值,ρ不应小于33%。

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也不应低于1.5倍的块体强度等级。

公式统计参数:= 1.112,变异系数0.193

2.灌孔砌体抗剪强度

根据灌孔砌体抗剪强度试验,回归分析的抗剪强度平均强度公式为:

fvg,m = 0.32fg,m0.55

转换为设计值公式为:

fvg = 0.2fg0.55

式中:fvg,m、fvg ——灌孔砌体的抗剪强度平均值、设计值

fgm、fg ——灌孔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设计值

五、轻集料混凝土砌体的抗压和抗剪强度

1.轻集料混凝土抗压和抗剪强度

轻集料混凝土抗压和抗剪强度本次修订未修改,仅设计值按γf = 1.6作了调整。

六、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

1.有吊车房屋砌体、跨度不小于7.2m梁下砌体γa = 0.9;2.截面面积小于0.3m2,γa = A+0.7(A以M2计)

配筋砌体面积小于0.2,γ a = A+0.8;

3.砌体用水泥砂浆:

抗压,γ a = 0.9

抗剪、轴心抗拉、弯曲抗拉,γ a = 0.8

七、砌体的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

灌孔砌体弹性模量:E = 1700fg

线性膨胀系数:10×10-6∕℃

收缩率:-0.2mm∕m

国内外标准化教育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模板

国内外标准化教育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标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对于促进科技商业化、促进商业和贸易、推动创新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各行各业对高质量的标准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标准化教育作为贯彻标准化理念的有效手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世界上许多标准化机构和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的标准化教育活动,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教育组、欧盟、韩国、日本等。标准化教育不仅仅提高了大众的标准化意识,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标准化理念和知识,更有助于通过一支高水平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立,提高产业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1国外标准化教育发展概况 国际及地区组织标准化教育发展概况 由于推进标准化教育能带来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标准机构和教育机构逐渐意:识到这一特点,因此标准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识到教育机构在提:高标准化意识和认识标准化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开展了大量标准化教育培训工作。20XX年,专门针对高等院校设立了高等教育奖,对开展标准化活动的先锋教育机构进行奖励。该奖项:从20XX年开始每两年颁发一次,要求参评院校应有两年以上开发标准化课程或培训项目的成功经验。另外,ISO还组织参与了各类国际标准化教:育会议和学术研讨活动,包括国际标准化教育合作组织年会和世界标准合作学术周/学术日会议,以方便各国利用以上交流平台,对标准化教育问题进行探讨。20XX年,工SO制定《20XX-20XX年战略规划》。该规划确定了标准化教育的战略地位,为ISO 开展标准化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该战略规划中第6个目标明确指出,要将标准化内容纳入教育课程,并提出了要加强信息交流、制定教材、召开会议、开展培训、设立奖励机制等具体措施,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 ISO 的战略目标。同年,ISO 与瑞士日内瓦大学合作开设了为期两年的标准化、社会规范和可持续性发展硕士学历教育课程。在 19 门必修课程中,与标准化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5 门:协调标准、管理体系标准、合格评定、标准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风险管理

全国研究所代码 (标准)

研究所代码 代码研究所 8000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000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00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0012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800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8001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8001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00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800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002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8002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800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02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80027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800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00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80033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8003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800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39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4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8004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8004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004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80045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80046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80053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8005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800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8005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006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006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美国教育技术思想发展研究

美国教育技术思想发展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发端于美国。自20世纪初视觉教学兴起至今,教育技术在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实践领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近百年的历程中,美国教育技术始终走在全球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不但持续拓展着教育技术学科的实践领域,同时也孕育出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技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不断丰富的教育技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一方面是美国教育技术实践发展的产物和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巩固和提升美国教育技术在全球领先地位的重要推动因素。美国现代教育技术思想的发端有其特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近代欧洲直观教学理论的产生和传播为美国视听教学理论的孕育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土壤,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为教育技术领域在美国的诞生创设了实践背景,而桑代克的科学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验主义”教学思想则成为美国现代教育技术思想的直接启蒙;20世纪20年代,视听教学理论作为直观教学思想的延续应运而生,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是这一时期教育技术思想的主要代表;二战后,传播学、心理学、一般系统论的引入,使视听教学领域摆脱了媒体为中心的导向,促成美国教育技术思想观念从视听媒体观向教学系统观转变,形成了“视听传播”的领域定义与理论体系,在加涅、巴纳锡等学者的努力下,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逐步成熟,成为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学习科学这一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形成与发展,教育技术领域成为学习科学与信息技术交

汇融合的重要领域,以建构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学习科学改变了传统学习观,信息技术能够为深层学习创设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转变了传统媒体技术观,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研究方法也发生了新的转向。美国教育技术观念与思想的变革是该领域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发展与美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系统思想是教育技术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的基础和基本方法论。在学习理论不断深入影响下,教育技术思想从技术控制学习者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中心论逐步转 向为学习者自我控制技术分享教学信息的学习环境建构论。奉行开放的态度、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的应用是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T

国家标准GB/T 13017修订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修订项目计划,编号为:53032Z-1101,项目代号20030435-T-424。 2.背景 《指南》于1991年发布后,曾于1995年第1次修订为V.2版,现为第2 次修订的V.3版。从V.2到目前即将发布的V.3的逾十年间,科学技术和标准都已呈现出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使《指南》V.2版内容对照当前高新技术已显出很大的差距。首先,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而又不能制定可预测的长期规划时,自身必须具有一种自然和动态的演进和适应能力,而不是偶然强加于企业的被动举动,这需要企业制订相应措施来应对。其次,我国目前在国民经济产值上虽然蒸蒸日上,但生产中的能耗、资源消耗、安全事故、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及在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都居世界相当落后的地位,这对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再次,我国日益认识到标准的重要作用,起动了国家标准战略的研究,而企业的标准化是标准化战略的基础和落脚点。 3.主要工作过程 承接本标准的修订任务后,我院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的标准修订课题组,并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和宝钢集团做了调研工作,在鲍仲平同志的直接指

导和亲自带领下,收集了大量标准和文献,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经过课题组的努力,2006年初基本完成了本标准的草案稿,3月向本院的院领导及各研究所做了汇报,相继走访了多家企事业单位,深入听取了各方意见;并对草案做了多次修改,于2006年6月完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内容简介 1.本标准的定位 a)为编制先进、科学的企业标准体系提供指导 《指南》第三版采纳并融合了国际上最新管理理念和高技术水平的标准。 b)面向所有企业的中性标准 定位在实施系统集成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同时也适用于不实施这些集成 的传统企业。既适合于制造业企业,也适用于服务业等其他企业,也可 以为政府电子政务项目建立标准体系提供指导。 2.技术创新 a)以企业建模标准体系(企业工程和集成标准体系)为指导ISO发布了企业建模的系列标准,包括“通用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与方法 论”GERAM,其范围包括企业工程/企业集成所需的所有知识。要求把 改变过程中利用的多种学科的方法统一起来,例如工业工程、管理科学、 通信和信息技术等方法。GERAM框架的目的是要把基于产品模型和基 于业务过程设计的两种不同的企业工程方法统一起来。 b)以企业管理体系为指导 ISO已发展和制定出“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等成套的标准体系,此外还有“风险管理”、

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课程

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都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同时,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这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工业国在经过五十年代的恢复休整后,于六十年代进入了工业发展的高峰。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标准也不断提高。工业界对本国的教育状况开始表现出普遍的不满,纷纷要求改善教育质量,尤其要求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失业率的持续上升,也引起了政府、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时间,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了西方各国的热门话题。同时,一些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方面受到西方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摆脱对西方的依附,也开始了对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所以,科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其中比较系统并对世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当数美国和英国的科学教育改革。 美国历来以它的高科技称霸世界,但美国中小学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包括教学质量的低劣,与之很不相称。一些有识人士指出:“我们正在培养一代科学和技术文盲的美国人。”他们提出:“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每日世界的基础。”因而科学教育的改革一直是美国历次教育改革的重点。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教育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次改革拉开了序幕。在大大小小的众多改革项目中,“2061计划”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长期改革方案,它的第一篇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首次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在“2061计划”与其他项目的基础上,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95年底正式推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英国国家课程》是1988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教育改革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改变了英国长期以来在中小学中没有统一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状况,以法令的形式为英国公立中小学设立了必修课程及国家标准。这是英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世界教育界的改革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国家课程》中,科学首次与英语和数学一起并列为中小学的三门核心课程,可以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改革。《英国国家课程》自1988年开始发布后,曾先后做过多次修改,最近一次的重大修改开始于1999年。新版本的《国家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从2000年8月起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的巴黎会议上指出:“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的和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各国政府应极其高度重视改进各级的科学教育。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促进科学的普及。面对变化的形势,需要采取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组建与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研究开发,转化科技成果方面的作用,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组建工程中心,旨在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心环节,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同时,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实际需要,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加速企业生产技术改造,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为企业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供基本技术支撑。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结合人才分流、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科技工作运行机制,有重点地、分期分批地支持一批科技水平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研机构,使之成为我国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出成果,出人才的主力军。 第三条工程中心是主要依托于行业、领域科技实力雄厚的重点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高等院校,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 第四条工程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一)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针对行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持续不断地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适合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并不断地推出具有高增值效益的系列新产品,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培训行业或领域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同时,结合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实行开放服务,接受国家、行业或部门、地方,以及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并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美国教育技术十大经典著作

美国教育技术十大经典著作 内容编辑:张汇芬 /网上发布; 2009-2-2 /已经查看:330646次
1.《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 Jonassen, D. H. (Ed.) (1996).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是由美国密苏里大学信息科学与学习技术 学院终身教授大卫·詹纳森(David Jonassen)博士担纲主编,由来自以美国为 主的世界10多个国家的近百位顶尖教育技术学家主笔的大型手册, 它于1996年由 迈克米兰出版公司(Macmillan Publishers)首次出版。后来,美国教育传播与技 术协会(AECT)获得了电子版本的有限传播权,AECT 的所有会员都可以在线 浏览 AECT 网站上的电子版。 在与美国同行的交流过程以及网络浏览美国大学教育技术学教学网站中,笔者了 解到本书是美国同行的重要参考书,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必读参考 书。最近,在与詹纳森的 E-mail 交流中获悉,本书的修订版本已经完成,新版增 加好几章内容,预计在今年秋季,印刷本与 CD-ROM 将有 Lawrence Erlbaum 公 司出版发行。 第一篇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基础 (10章) 共包括:先驱者的声音:教育技术学的早期讨论;行为主义与教学技术学 ;系统 探究及其教育应;学习外传:学习与媒体的传播研究传统;心理学的认知维度; 迈向教育技术学的社会学;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与传输的意义;作为鲜活环境 的媒体:教育技术学的生态心理学 ;批评理论与教育技术学;后现代与后结构主 义理论等; 第二篇 硬技术:媒体相关研究 (5章) 共包括:电视学习研究;关于新兴技术以及借助新兴技术的研究;远程教育;基 于媒体的传播;虚拟现实; 第三篇 软技术: 教学与信息设计研究 (10章) 共包括:视觉素养、教育游戏与模拟:探索(研究)范式的技术;教学设计的基 于条件模型;智能导师系统:过去、现在与未来;认知教学模型;以用户为中心 的教育超文本/超媒体设计;适应性教学系统;主动学习的丰富环境;基于技术的 学习:作为认知工具的计算机的应用;图书馆与信息中心信息接入技术; 第四篇 教学信息设计研究 (10章) 共包括:视觉信息设计与学习:静态与动态呈现的作用;文本设计;听觉表示与 语言实验室;多通道沟通:多媒体的理论与研究基础;Mathemagenic 活动的控 制;产生式学习:过去、现在与未来;反馈研究;学习者控制与教学技术学;教 学技术与态度的变化;合作与技术的应用; 第五篇 教学策略研究 (1章) 共包括:工效学与学习环境 ;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合集

2017年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2017年3月24日整理最新版) (1)主要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年3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2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5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止法》(1997年3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实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2月1日实施)《四川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7年1月1日实施)(2)主要规范、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2006)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 《盘柜及二次线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50214—2001); 《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施工质量验规范》 (GB50302-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05-2012)

利用技术变革学习:新版《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1407536.html, 利用技术变革学习:新版《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解读 作者:杨金勇孟红娟 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06期 摘要:《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标准》由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制定,在《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体系中具有枢纽地位。该文基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发展演变,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创新发展,对最新版本《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标准》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揭示了该标准从早期“学习使用技术”到其后“使用技术学习”再到如今“利用 技术变革学习”演进的内在逻辑及其意义,并认为新标准的启示在于:重视信息素养,构建符合国情的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倡导创客学习,推行整合知、行、思、创过程的新型学习方式;推进课程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有效融合,并把其从信息技术与单一学科课程教学的融合推进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跨学科课程教学的融合,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国际教育技术协会;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学习变革;创新人才培养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NETS)是 由知名专业组织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in Education,简称ISTE)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标准》(National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简称NETS-S1、《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for Teachers,简称NETS-T)和《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管理者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Standards for Administrators,简称NETS-A)。这套具有鲜明体系化特征的标准因其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面向实践的现实可操作性,以及多次与时俱进修订发布,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影响,引领了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学习与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其中《教师标准》在国内备受关注,不仅学术界有较多关注和研究,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相关标准的发布,例如由教育部主导,于2004年12月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f试行)》,2014年5月印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準f试行)》。 然而,国内关于《学生标准》和《管理者标准》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在“以学定教”成为普遍共识的今天,《学生标准》相对于《教师标准》来说,具有更根本、更重要的地位与价值。笔者认为《学生标准》在NETS标准体系中具有重要核心地位,如果没有对《学生标准》的深刻理解与科学把握,就很难对《教师标准》和《管理者标准》,进而对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推广应用形成更加深刻认识。为此,笔者尝试通过解读最新版《学生标准》,深化对21世纪新一代学习者的认识,为我国新时代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启示。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质谱计校准技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质谱计校准技术 国外对质谱计校准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展的相对比较早,其中美国的质谱计校准技术是随着航天技术而发展的,从阿波罗计划到火星探测,NASA 在航天器上都搭载了不同的质谱计作为主要测量工具进行了多次探测。同时,美国真空学会在1993 年提出质谱计的四种校准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校准装置。这四种方法分别是直接比对法、压力衰减法、小孔流导法、原位置校准法。真空技术网(chvacuum/)就主要分别讲述下这四种校准方法的详细内容。 1、直接比对法是将质谱计读数与参考标准规的读数直接进行比对,实现对质谱计的校准,其校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通过一个阀门控制气体流量,单一气体进入校准室,采用参考标准规测量气体压力,然后和质谱计的读数进行比对校准。参考标准规推荐使用磁悬浮转子规和电离规,由于参考标准规测量的是全压力,其灵敏度与气体种类有关,只能用于单一气体在质谱计和参考标准规重叠的测量范围内进行校准。 2、压力衰减法是通过小孔对压力进行衰减,以衰减后的压力作为标准压力进行校准,其工作原理如1.分压力质谱计 2.微调阀 3.旁通限流孔 4,5,7,10.隔断阀 6.参考标准规8.校准室9.机械泵11.热传导规12.分子泵13.放气阀 在气体引入系统和校准室之间并联一个隔断阀和旁通限流小孔,当校准 比较高的压力时,可以关闭割断阀4 和5,打开隔断阀7,利用质谱计和参考标准规进行直接比对; 当校准比较低的压力时,关闭隔断阀4 和7,打开隔断阀5,由于限流小孔的衰减作用,使得校准室的压力比气体引入系统的压力低几个数量级,测量限流小孔上下端的压力,计算得到限流小孔的衰减率,通过测量

《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最新标准答案(1)

2014年7月3日系统升级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考试标准答案 1、关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以下说法错误的(C)? A、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为了应对各种信息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危害和损失,以及从危害中恢复。 B、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预防预警察、事件报告与先期处置、应急处置、应急结束。 C、我国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I级(特别严重)、级和级、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D、当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后,可按照程序结束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结束由处于响应状态的各级信息安全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建议,并报同政府批准后生效。 2、以下关于操作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分时操作系统为每个终端用户分时分配计算资源,每个终端用户彼此独立,感觉在独立使用整台计算机。 B、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为分布计算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它支持分布系统中各个计算节点协同工作。 C、操作系统负责对硬件直接监管,对内存、处理器等各种计算资源进行管理。 D、实时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其特点是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时首要考虑效率。 3、进入涉密场所前,正确处理手机的行为是(BC)。 A、关闭手机后带入涉密场所 B、不携带手机进入涉密场所 C、将手机放入屏蔽柜 D、关闭手机并取出手机电池 4、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主要包括(BCD)。 A、事件研判与先期处置 B、预防预警 C、应急结束和后期处理

D、应急处置 5.(2分) 关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以下说法是错误的( C)? A.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为了应对各种信息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做的 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危害和损失,以及从危害中恢复。 B.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预防预警、事件报告与先期处置、应急处置、应急结束。 C. 我国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 (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D. 当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后,可按照程序结束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结束由处于响应状态的各级信息安全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建议,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生效。 6.(2分) 蠕虫病毒爆发期是在(D )。 A. 2001年 B. 2003年 C. 2002年 D. 2000年 7.(2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指(C )。 A.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 B.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 C.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和处置。 D.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和处置。 8.(2分) 防范ADSL拨号攻击的措施有(CD )。 A. 修改ADSL设备操作手册中提供的默认用户名与密码信息 B. 重新对ADSL设备的后台管理端口号进行设置 C. 在计算机上安装Web防火墙 D. 设置IE浏览器的安全级别为“高” 9.(2分) 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有(ABCD )。 A. 被动攻击 B. 协议攻击 C. 主动攻击 D. 物理攻击 10.(2分) 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按照处理内容可划分哪些类型?(ABD ) A. 党政机关内网 B. 涉密网络 C. 互联网

支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课程理念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1407536.html,/jiaoyuleibie/base/02-62.htm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棗——支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课程理念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任长松 一、未来社会的特点 二、未来社会所强调的素质 三、课程应强调些什么 四、课程改革需要哪些相关 支持 美国全国科学教育标准与评价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自1992年5月召开首次会议以来,用4年的时间,经过认真研究,于1996年初推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征集了一大批科学教师、科学家、科学教育家,以及对科学教育甚表关注的许许多多其他方面人士。为唤起公众对有关科学教育改革的种种问题以及对科学教育标准的性质和内容的讨论,仅向公众介绍有关情况的报告等活动就举行了150多次。1994年5月,预印稿分发,供批评和审议。在此基础上出台的修改稿作为官方正式文献,有40 000份于1994年12月分别散发到全国18 000人手上和250个小组中,供各地讨论审查。1996年初推出这一最后文本。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在美国科学教育多年改革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吸取了“美国2061计划”等科学教育研究与行动计划的精华和当今美国科学教育实践领域的大量优秀经验,在内容、结构、思想上都值得研究。本文仅摘要介绍这一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上的贡献,供我国课程教材编制人员参考。 一、未来社会的特点

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变化快、技术新、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办事采用新方式为特点。所以未来的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不能不在进行做中学,不能不在阅读和领会新知识中继续接受教育,没有这种本领就会落伍。 二、未来社会所强调的素质 有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高级的技能,因而要求人们得会学习,会推理,会创造性思维,会做决策,会解决问题。了解科学、了解科学中的种种过程是掌握这类高级技能的一种根本性途径。 工商业界所需要的新就业者是那种善于学习、善于推理、思维具有创造性、能决善断、会解决问题的人。 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价值,等。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版(NETS·T-2008) 关键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版ISTE NETS·T 秦炜炜译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 1. 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1] 教师能够运用其学科知识,通过教学、学习和技术提高自身在面授或虚拟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意与创新能力的经验。 (1)能够提升和支持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与独创能力并为学生树立典范。 (2)能使学生积极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探究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3)能够运用协作工具促进学生反思,从而了解(reveal)和澄清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思考,设计与创造性过程。 (4)能够通过与学生、同事以及他人在面对面或虚拟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而在协作知 识建构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2. 设计、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经验与评估工具 教师能够设计、开发和评价融合了现有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真实的学习经验与评估以优化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学习从而使NETS·S-2008中所规定的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得到发展。 (1)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设计或调整有关学习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创造力。 (2)能够开发技术化的学习环境从而使所有学生能满足他们各自的好奇心,能使学生 自主设定教育目标、管理学习和评估学习过程,最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3)能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数字 化工具与资源的使用能力。 (4)能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与技术标准相一致的多种多样的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并能利用评估结果和数据支持教学与学习。 3. 树立数字化时代学习与工作的典范 教师应成为全球化与数字化社会中创新型专业人士在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方面的典型代表。 (1)能够熟练使用技术系统,并能将现有知识熟练地迁移到新技术和新情境中去。 (2)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与学生、同事、家长以及社区成员展开协作以促进学 生的成功与创新。 (3)能够使用多种数字化媒体形式与学生、同事、家长就有关信息和思想展开有效地 交流与沟通。 (4)能够有效运用现有的和新兴的数字化工具查找、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以支 持研究和学习。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301所、中质协等单位负责起草,任务来源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任务编号:20141415-T-469)。 二、名称变更 本标准批准立项名称原为“服务企业质量分级通则”,在后期组织的多次专家研讨会中,多位专家提出了该标准应重点解决服务质量评价的问题,而“服务质量分级通则”在不同领域差异较大,难以统一进行分级,故建议本标准更名为“服务质量评价通则”,标准起草组采纳了专家的意见。 三、编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涌现出大批新兴的服务行业,而且它们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管理落后。因此,改进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管理、提高服务业竞争力将成为我国服务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些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又是重中之重。虽然有关制造业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日臻成熟,然而由于服务质量的特殊性质,其相对应的理论方法研究则显得相对滞后,对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更是不能

满足实践中的要求。 在我国,近年来虽然人们对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识,但是由于相对落后的服务业发展现状,人们对于如何进行服务质量评价及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管理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实践中也没有或者很少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对于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就有一定的必要性了。服务质量是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特性是用以区分不同类别的产品或服务的概念,如旅游有陶冶人的性情给人愉悦的特性,旅馆有给人提供休息、睡觉的特性。特征则是用以区分同类服务中不同规格、档次、品味的概念。服务质量最表层的内涵应包括服务的安全性、适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一般要求。 鉴于服务交易过程的顾客参与性和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服务质量必须经顾客认可,并被顾客所识别。服务质量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对象; ——服务质量既要有客观方法加以制定和衡量,更多地要按顾客主观的认识加以衡量和检验; ——服务质量发生在服务生产和交易过程之中; ——服务质量是在服务企业与顾客交易的真实瞬间实现的; ——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内部形成有效管理和支持系统。 四、标准起草过程 (1)2015年12月;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服务质量

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系列培训IT服务经理试题参考答案

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系列培训 IT 服务经理试题 一、单选题(为单选题量为40题,每题 1 分,共计40分) 1. 以下哪项不是实施ITSM 的根本目标: A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 服务 B 扭转“轻服务、重技术”的现象 C 提供的服务是可以准确计价的 D 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2. 按照ITSS 的定义,IT 服务生命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A. 计划、执行、检查、实施 B. 人员、流程、技术 C. 服务战略、规划设计、部署实施、服务运营、持续改进 D. 规划设计、部署实施、服务运营、持续改进、监督管理 3. 戴明环包括哪几个环节? A. 计划、实施、检查、改进 B. 人员、流程、技术、资源 C. 设计、部署、实施、改进 D. 计划、改进、技术、人员 4. 下列几项中,不是IT 服务经理职业规划中必备要素的是? A.职业定位 B.目标设定 C.薪酬水平 D.通道设计 5. IT 服务涵盖的围很广,IT 服务项目以ITSS 中为依据来划分项目类型。A.GB/T 29264—2012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 B.GB/T 28827.1—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 部分:通用要求》 C.GB/T 28827.2—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 部分:交付规》 D.ITSS.1-2015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 6. 哪一类服务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方法,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对其信息系统的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及安全等提供的各种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A.设计与开发服务 B.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C.运行维护服务 D.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 7. 以下哪一项不是硬件运维服务的容: A.网络运维服务 B.主机运维服务

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 GB 12137-8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瓶气密性试验的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和安全防护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浸水法或涂液法对无缝气瓶、焊接气瓶、液化石油气钢瓶和溶解乙炔气瓶的气密性试验。 2 术语 2.1 浸水法 指充有规定压力压缩气体的受试气瓶浸入水槽中检验气瓶气密性的方法。 浸水法适用于气瓶整体或任何部位的气密性检验。 2.2 涂液法 指充有规定压力压缩气体的受试气瓶的某些部位上涂以试验液检验气瓶气密性的方法。 涂液法适用于检验气瓶瓶阀螺纹连接处、瓶阀阀杆处、易熔塞或气瓶局部部位的气密性的方法。 3 对试验装置的要求 3.1 充气装置 3.1.1 气体压缩机工作压力应大于气瓶气密性试验充装压力的1.1倍,并能进行调节。 3.1.2 试验用的介质可用空气、氮气或其他与气瓶盛装气体性质不相抵触的、对人体无害的、无腐蚀和非可燃性气体。对盛装氧气或氧化性气体的气瓶,必须用不含油脂的气体。 3.1.3 气瓶气密性试验压力应不低于气瓶标准或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的气密性试验压力。 3.1.4 从气体压缩机到受试气瓶之间应装置贮气罐。贮气罐上必须装置安全阀和油水吹除阀,并 2

定时吹除油水。 3.1.5 压缩机和贮气罐均应装压力表,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压力表精度应不低于1.5级,压力表量程应选择在试验压力的1.5-2.5倍之间,压力表应每三个月检定一次。 3.2 试验水槽 3.2.1 试验水槽用于浸水法气密性试验。 3.2.2 试验水槽的深度应能使气瓶任何部位离水面最小深度大于5cm。 3.2.3 试验水槽内壁应呈白色。 3.2.4 试验水槽应保持清洁透明。 3.3 试验液 3.3.1 试验液用于涂液法气密性试验。 3.3.2 试验液不得对气瓶产生有害的作用,用于盛装氧气或氧化性气体的气瓶,应用无油脂的试验液。 3.3.3 试验液应选择表面张力较小的液体,推荐采用肥皂水、洗涤精等。 3.4 对充气室的安全要求 3.4.1 上述充气系统的耐压强度应为气密性试验的1.5倍,其充气管道上应设置安全阀和泄放装置。 3.4.2 充气压缩机应采用无油压缩机。 3.4.3 试验压力大于10MPa充气室应符合安全防爆设计规范。 4 试验方法 4.1 试验条件 4.1.1 气瓶气密性试验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 4.1.2 气密性试验的气瓶必须水压试验合格(溶解乙炔气瓶以及气瓶试验过程中不允许进水的气 瓶除外),且气瓶瓶壁不得有油污或其他杂质。 4.1.3 根据不同气瓶的试验要求,按规定的充气速度将待试气瓶充到气瓶气密性试验压力。对于溶解乙炔气瓶充气速度应控制在0.3MPa/min以下。 4.2 浸水法试验 4.2.1 将充到气密性试验压力的受试气瓶,放于水槽中,使气瓶任何部位离水面最小深度大于5cm。 3

美国教育信息化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但归根结底是知识、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以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要素,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本国竞争力,世界各国纷纷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信息化带动教育改革创新。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走在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前列,成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大力推动信息化教学深入应用与管理信息化,反映了我国追赶教育信息化国际先进水平的决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是:到2020 年,全面完成《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次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随着我国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动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践需要全球视野、开放思维和战略眼光。 首先,必须积极展开对国外教育信息化情况的研究,了解世界发达国家数字化学习环境发展的态势,明确自己在全球所处的位置和状态,进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立足国家实情,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自身发展。 其次,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更加广阔而深入的信息文化互动,不断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力。 第三,跟踪当前国际上新兴技术和学习支持的发展趋势与应用概况,全面考察技术对学习、教学和研究所带来革命性影响。 调研设计 由于国外信息化调研更加侧重对全局性、典型性和前瞻性的发展和规划的把握,本调研研究主要包括:国外教育信息化规划、教育信息技术新发展、国际教育信息化趋势分析三大核心部分。 首先,国外教育信息化规划调研综合考虑了国情、文化、地区方面的因素,希望从多个角度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比如选择了教育信息化发达但与我国文化差异很大的美、欧地区国家;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但文化背景与我国比较类似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国家,地区、民族差异较大,国情与我国较为相似的印度、巴西等国。 其次,教育信息技术最新发展主要以最近数年《地平线报告》为风向标,旨在确立并阐述可能会对各种教育组织机构中教学、学习、研究或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