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几种心态
官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官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官员腐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但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心理方面进行分析:
1. 物质诱惑:许多官员在担任职务期间会接触到各种资源和权力,这让他们容易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
一些官员可能会开始为自己谋取私利,以满足经济上的渴望。
这种心理往往伴随着思想上的自我辩护,认为这样做并没有违法或者道德上的错误。
2. 自我权力感:一些官员可能会因为身居高位,拥有大量的权力而感到满足。
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会越来越追求掌控和掌权,导致出现一种“度越用越高”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常常会造成官员的专断和孤立,他们不愿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而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3. 社会压力:社会舆论和公众对官员的期望是巨大而复杂的。
官员可能会感到被迫符合观念的道德水准,感到压力和不安,试图通过腐败减少这些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可能会将自己的目标转向一些利润高、风险低的领域,来表现自己的成就和力量。
4. 道德沉淀:官员长期以来在体制中工作,接受到的教育和价值观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
一些官员可能会对腐败行为产生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视其为“自然”和“合情合理”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可能会有一种自我辩护的心理,或者认为自己不会被发现或惩罚。
综上,官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诱惑、自我权力感、社会压力和道德沉淀等方面的因素。
理性认识这些原
因,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机制,有助于减少官员腐败行为的发生。
党员领导干部经济犯罪的心理探析

番, 实在是令人羡慕 和嫉妒 。而回头 卡要 ,不惜损害本单位和他人的利益 ,
看一看 自己, 备感“ 寒酸” 于是 , 。 便吃拿 盲 目攀 比起来。第兰是行贿攀 比, 同样
清除腐败具有重要现实 意义 。
一
都送 了礼品 , 人家的事情就办成了 , 而
自己却碰了一鼻子灰 。 是不是东西送少 了, 还是送 的对象级别太低 , 不甘 寂寞 的畸形心理难 以平静 。 如此 “ 认定” 了问
在知觉 、 判断 、 信仰以及行动上 , 表现 出
与群体 中大多数人一致 的现象 , 这种现 象就是从众心理现象 。 从众心理的产生 都带有一定 的盲 目性和片面性 , 如果选 择 的“ ” 了, 众 错 就会造成行为上 的偏见 和错误 。当前 , 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经济 犯罪就是在从“ 上 出了问题 。 众” 他们看 到个别党员领导 干部无 所顾忌地 利用
税务 、 银行 、 电等部 门的工资 的甚至认为“ 供 地考虑 自己在此之前 ,付出了多少 , 得 邮 电 、 大气候” 如此 , 只靠 自己一 福利好。 总觉得 自己投错 了“ , 胎”进 个人 出淤泥而不染是杯 水车薪 ,唯有 到 了多少 , 盘算着哪些是 自己应该得到 高 、 服错了“ ” 为 了补偿“ 务 。 损失 ” , “ 人乡随俗 ” 而没有得到的东西 , 以及如何才能使这 错了门, 才是最明智的。 怀着这种不 差 , 靠 靠水 吃 正常的心态 , 目从 “ , 些失去 的东 西得到补偿 。如此权衡 比 缩短 “ 距 ” 于是 “ 山 吃山 , 盲 众”互相攀 比, 种 , 搞权 钱交易 , 走 种腐败之风得 以恶性循环 ,禁而不止 , 较, 愈发感到心理不平 衡 , 伺机寻求补 水” 利用手 中的权 力 , 偿 的心理 日趋强烈 , 最终导致 了经济犯 向犯罪 的深渊。
一般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心理

一,一般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心理(一)攀比心理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弄权,捞钱,玩色等等都会广泛引起社会反应,造成某些有职在身,有权在手的人的价值观严重扭曲和错位,心理失衡,甚至倾心羡慕.说什么:人家有权我也有权,我有权为何捞不到钱,有钱又为何玩不到美女,也搞不到豪华别墅.在物欲,色迷的驱使下,心态倾斜,导致犯罪个性倾向性的畸变.不良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催促犯罪意向的萌发.权力一旦被滥用,紧跟其后的便是罪恶,在权,钱,色上恶性循环.有的公职人员本来是苦出身,根正苗红,凭着自己的聪明才干当上领导.由于经常参加一些商贸活动,看到大款如云,心理极不平衡,盲目攀富比阔.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减少心理冲突,以求心理平衡,急于敛财致富,便大肆索贿受贿,走上犯罪道路.一,一般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心理(二)掩盖心理某些担任了一定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工作出色,有一定业绩,取得了较高地位和较大的荣誉.在光环之下,在荣誉面前,渐渐地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开始独断专行,不允许提意见,提批评.大搞一言堂,不允许在自己统治的王国里有不同的声音存在,利用手中的权为所欲为,排斥异己,大肆贪污,受贿,耍流氓.其所以如此胆大妄为,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享有很高的地位或荣誉,即使做了违法的事,也不会有人怀疑,地位,荣誉可以掩盖自己的罪行.一,一般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心理(三)享乐心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享乐欲望愈来愈强烈.一些国家公职人员,更有其便利条件.他们往往以外出考察为名,实则利用公款旅游观光.他们游遍祖国的名都,名山和大川,游完国内游国外.他们白天尽情享受现代的都市生活,晚上在豪华舞厅楼着时髦女郎寻欢作乐.什么KTV包厢,夜总会,桑拿浴,无处不留下他们的身影.享乐人生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为了享乐,他们渎职或滥用职权;为了享乐,贪污,挪用公款,收受贿赂,腐败至极.一,一般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心理(四)贪婪心理俗话说:吃了猪肝想猪心,得了白银想黄金.有些公职人员利用手中权力,以权谋私,进行肮脏的权钱交易;或贪污或索贿受贿,一发便不可收拾,贪婪与私欲恶性膨胀,永远得不到满足."拜金主义"的利己意识和"不捞白不捞"的机遇意识增强,在权力优越感的驱使下,灵魂深处向往以权谋私.自以为天赐良机,寻机觅隙,能贪则贪,贪得无厌,所谓"越多越自在,少了才尴尬"."从不足到满足,从满足到不足"的欲求心理恶性循环,欲壑难填.从小贪,中贪,大贪直至特贪,那些吞没上亿元的特大案,总是在贪利型动机支配下,从少量钱物得手开始而打开缺口的.缺口一旦打开,难以堵住,正是"千里之堤,溃之一穴".由于逐渐强化犯罪的心理机制,呈现忘乎所以,胆大妄为,甚至狂妄至极的心态,从轻微犯罪到严重犯罪,从单一犯罪到多种犯罪,堕入深渊而不能自拔.一,一般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心理(五)侥幸心理任何腐败分子,无不存在着侥幸心理.他们一是认为自己做事诡秘,天衣无缝,无人知晓,不会败露;二是认为自己是掌权者,有权威,面子,关系网,即使别人知晓,也不敢与自己作对,不敢揭发.所以,敢于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肆虐横行.当有群众举报时,他们必然会寻找种种"合法化"的理由,减少和解脱心理压力.然而,做贼总是心虚的,既担心隐瞒不住,又期望时来运转闯过去.心怀侥幸的人,总想诸多试探,甚至胆敢"移祸过东吴",转移群众注意自己的目标视线.等待时间一天天过去,希望自己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希望人家对自己的怀疑自然而然地消失,也希望组织对自己的问题说个"事出有因,证据不足"而搁浅.一,一般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心理(六)随大流心理社会上不正之风盛行,腐败现象随处可见.在腐败犯罪者的名单里,有省长,市长,厅长,局长,县长,政法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有法官,检察员,警官,税官,银行行长,城管科长,国土局科长,车管所干部;有出纳员,会计,推销员,记账员,信贷员,收款员,保管员;有厂长,经理,职员,甚至整个企业的领导班子等等.这些人之所以敢胆大妄为,铤而走险,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随大流心理".如广西有一家比较规范的国有企业,400多名职工中竟有100入侵吞公款,涉案金额200万元.慑于法律的威严,投案自首的人竟排起了长队.问其原由,一位投案自首者交代说:"周围的人都那么干,你不干人家就会认为你傻,所以不拿白不拿."真是有捞大家捞,不捞白不捞.此种心理支配着相当一部分人走向腐败犯罪道路.一,一般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心理(七)冒险心理据海南省的调查,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作案人员,大多数是30岁左右的壮年人,敢于冒险.他们喜爱奢侈地享乐生活,追求高消费,而凭工资收入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又抵御不住金钱诱惑,没有钱便铤而走险.挪用公款,收受贿赂,擅自动用资金,做假账,偷梁换柱,携巨款潜逃等是他们惯用的作案手法.一,一般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心理(八)蒙混心理古人云:"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蛇过有路,破绽必露.然而,职务,权力犯罪有一定顽固性,爱面子,保位子是他们犯罪后的心理特征.他们当被组织过问或予以审查的时候,总想避重就轻,讲小不讲大;或者编造理由,推说客观所致;或者施展淫威,恫吓同案人,收买知情人;或者毁灭证据;或者威胁领导,在组织面前耍无赖.凡此种种,都是蒙混伎俩.然而,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他们必然在党纪国法面前败下阵来,不得不认罪服法."多行不义必自毙",损人利己总是以害人开始而以害己告终.。
“警惕‘虚无心’预防‘软骨病’”等8则

2020年 第1期 下 / 总第884期39党课·为您提醒警惕“虚无心” 预防“软骨病”近年查处的落马干部中,“丧失理想信念”在处分通报中并不少见。
出现这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内心虚无,就会缺“钙”,进而得“软骨病”,那些为了满足私欲的“歪门邪道”就会占据空出来的领地,使其逐渐坠入贪婪的深渊。
对于共产党人而言,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信仰。
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政治警觉性,夯实理想信念之基,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贾 亮)戒除“贪婪心” 清白用公权“自古当官发财两条道。
”许多案例证明,深陷“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泥潭不能自拔,只会落得一无所有乃至身败名裂。
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贪欲,时刻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时常警醒自己从政为官是为了什么,价值体现在哪里。
把人民的利益时刻放在心头,贪欲自然没有放纵之地。
(杨 艳)谨防“玻璃心” 定力必须有仕途受挫后,有的觉得“组织靠不住,还要靠朋友”;有的“感到提拔无望,趁机捞一把”……一言以蔽之,逆境颓废的“玻璃心”,一旦大失所望,就拿贪腐“补偿”。
这种心态和现象的背后,是政治定力不足。
当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党员干部要保持政治定力,正确对待进退留转,牢牢守住底线,努力向高标准迈进。
(韩亚栋)摒弃“享乐心” 规矩走正途贪图享乐,生活奢靡,久而久之,迷了方向,欲壑难填之后,防线全面失守,不仅成为台上道貌岸然、台下放纵的“两面人”,最终也会沦为阶下囚。
“五色令人目盲”,面对诱惑,必须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切莫迷醉享乐,昏昏走入歧途。
(六 水)莫纵“宠溺心” 严管是厚爱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员干部也不例外。
但不讲原则、毫无限度就会出问题。
当“宠爱”变成“宠溺”,甚至不惜为此违法,最终只会付出沉重代价。
干部家风不是简单的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严肃的政治和纪律问题。
腐败现象心理原因及对策

腐败现象心理原因及对策腐败,是古今中外所有国家的病疾。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反腐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斗争。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消除腐败,加强自身的廉正建设,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反腐败斗争,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腐败现象仍然在蔓延滋长。
特别是近20 多年来,腐败现象的发展势头很快,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已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只有清楚导致腐败行为发生的源头所在,正本清源,才有助于解决腐败问题。
对于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对腐败现象进行剖析,据此提出根除腐败现象的政策建议,为最终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提供参考。
腐败的概念所谓腐败,是指社会肌体的腐烂变质,其本质是社会公共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退化与堕落。
从纵向上看,腐败现象在每一个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从横向上着,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又有不同的腐败现象。
在现阶段,腐败现象有三个层次,即权力腐败、行业腐败和社会腐败。
权力腐败是以职权非法谋取私利,如权钱交易;行业腐败是以职业非法谋取私利,如乱收费贪污或挪用公款等;社会腐败是行为的扭曲和人际关系的恶化,如黄、赌、毒以及社会治安的混乱。
在这三个层次中,权力腐败是整个社会腐败的核心,行业腐败是权利腐败的延伸和扩展,社会腐败是国家公共权力不能正常运行的结果。
二、腐败现象的心理原因透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其一定的心理因素支配下产生的。
可见个人腐败的心理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各种政治、经济等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
内因起决定作用,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切腐败行为,都是为了牟取私利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
以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的蔓延,在心理因素的直接支配下,是引起腐败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腐败的群体心理透视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腐败的心理分析

腐败的心理分析腐败产生的心理要素主要有:1.攀比心理。
任何人都是在与周围人们的比较中生存和发展的,不管自己的状况怎样,只要比周围大多数人好,就会有一种满足感。
反之则有一种失落感。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经济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有些昔日以政治地位为满足感和自我实现的人,心理失去平衡,从而产生畸形心态。
在我国现阶段,领导干部的经济收入还是很有限的,一些人受不了“清贫”,就开始想尽办法去捞钱,走上了一条快捷的“致富”之路——贪污受贿。
2.补偿心理。
大部分腐败分子有一种共识,那就是:以前吃亏受苦太多了,现在既然可以权钱交易,何不乘机大捞一把,补偿补偿,找回应有的快乐和享受。
这种心理使这些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疯狂地大量聚敛不义之财。
3.投机心理。
我国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一是改革过程中,新旧两种体制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和碰撞,有时会出现某种无序状态。
二是在改革的不同层次的衔接上,不可能绝对吻合,从而也会导致某些脱节和失控。
三是不同领域的改革难以完全同步,同时到位,这样在政策法规和社会管理方面就会造成滞后或漏洞,等等。
一部分人就是抱着投机侥幸心理,钻政策、制度、法律、管理的空子,一旦得逞,便屡试不止。
4、侥幸心理。
少数中层干部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侥幸心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纪违法的,但经不起金钱的诱惑,铤而走险,采取“高明”的手段,借“合法”的外衣行非法之事。
5.成瘾心理。
人在初始作奸犯科时,往往伴有成功的喜悦与害怕被发现的不安心理。
随着屡屡得手不断尝到甜头,其贪婪之心得到强化,就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定势和习惯;遇到稍有吸引力的目标就不由自主地下手,只有下手才能缓解内心的压力和紧张,而不下手则会感到特别的痛苦与不安。
由于发现和打击不力,一些腐败分子屡屡得手,慢慢形成了不干不行的成瘾心理,在这种欲罢不能的成瘾心理促使下,他们欲壑难填,在腐败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上述这些病态心理是腐败产生的深层心理原因。
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克服五种心态 筑牢思想防线

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克服五种心态筑牢思想防线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克服五种心态,筑牢思想防线近年来,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案例教育,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触动我们内心的警钟,引起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从克服五种心态、筑牢思想防线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反思。
一、克服五种心态1. 官僚主义心态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官僚主义心态。
他们免疫于批评、履行职责不力,对权力的追求超过了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为了克服这种心态,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同时,组织上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监督,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 贪欲心态贪欲心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态,它是干扰我们思想建设和道德观念的重要心态之一。
贪欲使得我们无法自拔,失去理智和判断力,导致犯罪行为。
要克服贪欲心态,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主次关系,合理规划自己的行为和目标。
其次,要加强自我约束,坚守底线。
最后,要增强自信,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要被功利心驱使。
3. 懈怠心态懈怠心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工作质量。
为了克服这种心态,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勤奋努力,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
同时,要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纠正,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保持对工作的高度重视。
4. 自卑心态自卑心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容易导致个人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缺失。
为了克服自卑心态,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去发展和改进。
同时,要学会自我鼓励和自我肯定,给自己足够的信心。
此外,要主动争取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5. 懒散心态懒散心态是一种严重的消极心态,它使得我们对工作失去热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为了克服懒散心态,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明确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落马官员三种常见贪腐心态:侥幸 贪欲 不平衡

落马官员三种常见贪腐心态:侥幸贪欲不平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落马官员三种常见贪腐心态:侥幸贪欲不平衡--> 制图/李晓军编者按截至今年3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专题栏目《忏悔与剖析》已经推出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