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几大几次,几届几中,几届几次会议的区别
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区别

党代会党代会,顾名思义,就是党的代表大会,如果是全国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按照党章规定,目前为五年一届,现在是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人代会是每年都要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但党代会不是每年都开全国代表大会。
通常党代会会每年召开一次中央委员会议,比如今年刚的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但中央委员会每年都会开,而且有时一年会开不止一次,时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来说,通常在五年内会开六次。
全国人民代表五年为一届任期,从1954年至今。
每一届基本每一年召开一次大会,只有十年动乱那会儿例外点。
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届的第四年了,所以今年的人大会议叫十届四次会议。
政协的类推。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庙号、年号、谥号、届、中、次、位、任的区别

庙号------谥号---年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为他们定的名号。
最早的庙号出自夏代,如“太康”-“少康”等。
最后一个庙号是清末光绪定的“德宗”。
庙号以“祖”为最尊,“宗”次之。
自汉代起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称“祖”,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
前者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后者如唐太宗,明仁宗等。
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定的称号,谥号起自周朝,秦统一后中断,从汉至清则从未断绝,根据谥法: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赠予。
谥号用字一般都有褒、贬之意。
如周文王之“文”,汉武帝之“武”,孝文帝之“孝文”,都含褒扬之义;周厉王之“厉”,隋炀帝之“炀”,则贬义;汉哀帝之“哀”,汉殇帝之“殇”却是哀怜之义。
贵族、大臣死后由朝廷赐予的谥号,其用字亦含褒贬之意,如唐魏征赐“文贞公”,宋岳飞赐“武穆王”,褒扬之情不言而喻。
年号是封建帝王所定的纪年的名称。
如唐太宗李世民以“贞观”为年号。
最早的年号是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40年所定的“建元”,最后一个年号是清代的“宣统”。
年号的作用,一是记载帝王的在位之年,二是表示初登帝位,如汉昭帝的“始元”;三是表示祈求福寿,如武则天身体不适,将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四是表示吉祥,如汉武帝见到亮星改年号为“元光’;五是表示重大时事,如汉武帝首次登封泰山,改年号为“元封”。
明朝以前的皇帝,经常改年号,多者达十余个。
明清各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
如何简便的区别帝王的庙号、谥号、年号呢?一般说来,唐以前多称谥号,如周文王、汉武帝、隋炀帝。
唐、五代、宋、元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清两代。
由于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故常用年号称代皇帝,如嘉靖、崇祯、康熙、雍正、乾隆。
历史教学中的:“届、次、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或者看到我国一些重大会议的名称中有“届”、“中”、“次”等字眼,现从职权、任期等方面了解会议,区分“届”、“中”、“次”。
人大政协会议内容

人大政协会议内容【篇一:关于党的会议、人大会议、政协会议等的一些知识】3.“届”:用于定期的会议,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
但由于政治运动等原因,九大直到1969年才召开,而十大、十一大均比党章规定提前一年召开,到了1982年的十二大及以后各次党代会,才真正按“八大”确定的党章的规定,5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们将某次党代会的中央委员会议称为“几届几中全会”。
党代会、人代会有什么区别?我们常说的“人代会”的全称应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任务是选举产生新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领导班子集体以及新一届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班子集体,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工作报告,确定未来五年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
党代表大会、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成员有什么区别?党代表大会的主要成员是一些在党内工作表现出色资历较老的代表党员、大会一般是处理和解决党内的重要问题和事件及选举等等;全国人大的主要成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农民先进个人、都是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大会一般都是解决国民经济、教育等等方面的问题;政治会议的主要成员是来自全国不同性质各党派的先进成员、会议一般是主要讨论国内政治问题、如何处理各党派之间和无党派人员的关系、如何处理民众文化物质矛盾。
党的会议、人大会议、政协会议有什么区别?一、党的会议1、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5年召开一次(简称:党的十六大,解释: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中央全会。
(简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解释: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二、人大会议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会议是五年一届,每年有一次会议,一般在3月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简称: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开的第三次会)2、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简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解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人大常委会委员开的第22次会)三、政协会议政协会议也是五年一届,一般在全国人大开幕前2天先期开幕。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1]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1]](https://img.taocdn.com/s3/m/d3d27452ad02de80d4d8409e.png)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形成阶段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阶段。
党的十二大的召开,标志着全面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这次会议后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纲领的指引下,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其他领域的改革也迈出了重大的步伐。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我们党对本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继续得到充实和发展,对这个理论体系的认识进入到了对其若干思想观点的具体分析和深入概括阶段。
在这个时期,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全面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12个方面。
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轮廓,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我们党在这一阶段所取得的思想理论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二大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以此为标志,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其他领域的改革也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全面改革的格局基本展开。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1984年到1986年成为邓小平论述改革开放这个基本国策最多的时期。
在这期间的一系列讲话、谈话中,他提出了改革的性质、意义、原则、步骤、范围等重要观点。
在谈到改革的性质时,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全体代表时说:"这几年进行的农村的改革,是一种带革命意义的改革",城市改革的开始,则"意味着中国将出现全面改革的局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区别

NO.*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常常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混淆起来,其实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刚开始是每年举行一次,“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至“七大”因为战争原因间隔近10年,而从1945年的“七大”到1956年的“八大”间隔了11年。
自此,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不断正规,每五年举行一次。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
的会议闭幕后,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同时召开,参政、议政、监督)才能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和通过国策及法律等。
因此,一般是先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
人大是人民代表大会,党的大会是党的大会,全国人大称几届人大几次会议,党的大会称几届几中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大会,1978年12月召开的。
1N0.*。
入党培训材料重点内容

第一章政党概述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府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政党的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拥有一定的政治纲领,这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一个主要标志。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之上,通过党员高度的自觉性来实现的。
第二章政党制度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唯一适合中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实行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在多党合作中,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我国现有民主党派八个,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的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政党是参政党,共同管理国家。
第三章政党章程第十七部党章: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17部党章。
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二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写入党章。
三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四是把十八大提出的一些新成果、新认识、新要求充实到党章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中,使党的建设的主线、总体布局、总体目标更加完善,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旗飘飘——党在我心中”读书活动知识竞赛题库(简答题)

“党旗飘飘——党在我心中”读书活动知识竞赛题库(简答题)1、党的“七大”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答;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党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是哪里?答:是西柏坡。
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5 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
因此,西柏坡曾经是党中央所在地。
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则了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和党的建设的蓝图;胜利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彻底打败国民党蒋介石的基础。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党中央迁移北平。
因此,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
3、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什么?答: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这是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4、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长征,是人类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真实纪录,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势力的激烈较量,是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生死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顾全大局、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5,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方针是什么?答:党要管党,从严治党.6,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答:民主集中制.7,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是什么 ?答: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8,发展党员必须坚持的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9,中国共产党以什么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0,入党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答:主要程序有: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人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1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指的是什么 ?答:坚持社会注意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12,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13,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答: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4,党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作风是什么答:三大作风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15.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什么 ?答:密切联系群众.16.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 ?答: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17.党的领导主要是哪种方式的领导 ?答: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18.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台湾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答:首先,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其次,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两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海峡两岸经济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总之,十七大对台的思路是"和平发展",是对于和平统一的思想创造性的丰富,抓住了和平这一当今发展潮流,以及追求和平,繁荣,和谐的普世价值19.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什么?答案: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
区别会议中的届中次

浅谈香港高等教育特色2005年5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中央统战部二局在香港举办的第三期少数民族知名人士研讨班,此前,我偶尔留意到国内外各种媒体关于历年世界大学排名的报道,令人惊奇的是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竟有4所大学跻身前世界400强大学,而内陆仅有6所大学。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在香港学习考察期间特别关注了香港的高等教育。
通过学习、参观及查阅资料,深感香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投资多元化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确有值得内地研究和借鉴的特色。
香港教育投资多元化香港是世界少有的自由港口,自由的市场经济为其教育投资多元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香港的多元化教育投资主要包括:香港政府、慈善团体、香港工商界、海外和个人投资和捐资。
首先,教育是香港政府预算中最大的单一开支项目,香港回归前,占政府全年开支总额五分之一,1997年回归后,教育开支增幅明显,接近四分之一,表明香港回归后港人治港,对教育投资的重视。
其次,与香港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是多元化的教育投资。
走遍香港每一所大学,你会发现由社会、个人捐资的教学场馆比比皆是。
由于其教育事业投资多样化的特点,学校在设立教育方向上呈现百花齐放的特色。
以岭南大学为例,这是一所由教会创办的学校,慈善团体、海外及校友等其他各类团体和个人投资比重较大(1999—2000年上述投资占岭南大学教育总投资63%),该校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博雅教育为其办学特色,学生人数只有两千多,占香港大学总人数5%(美国博雅大学学生人数为大学总人数6%),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博雅教育优点:即适应力强、脑筋灵活、具有无限创意。
为了培养学生多样化、灵活性、批判思考和沟通技巧,校长身体力行,在每年的360天中坚持每天与5-6位学生共进早茶,营造了一个师生关系和谐、充满关怀的学习氛围,较小的学生规模是保证其博雅教育的重要前提。
追踪世界发展趋势和追求教育个性化是香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可以断言,未来的教育竞争,必将是特色的竞争和质量的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1、几大:几大指的是某会议第几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
党的几大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个党派的
代表大会,是党派组织的行为。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大”。
比如,我们所说的“九大”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的简称,这就是“一大”或“十二大”,“十五大”.......
从1921年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即中共一大)的召开开始,
会议的召开没有一定的时间规律,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8
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
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同时还规定每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几大几次:几大几次会议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举行的第几
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几次会议。如: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这其中的“八大”就是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就是纯粹
的第二次会议。
3、几届几中:“届”用于定期的会议,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
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现任中央委员
会是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所以称为“第十八届中央委
员会”。
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
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
开五至六次全体会议,分别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
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 “X届X中全会”,就是这样
产生的。
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
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简称为“党的十七
届一中全会”。“×届×中”全会是党会的专称,“中”是指中共中央
委员会会议,是党代会的专用名词。去年(2016年)将召开中国共
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几大,就是第几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每届任期五年。例: 2013年3月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简称十二大)
2、“人大”和“政协”没有几届几中的称谓方式。而是几届
几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每届任期五年”。第六十一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
举行一次”。一般情况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五年,每年
召开一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也是换届会议,所以每届全国人大应当召
开五次会议。
几届几次会议,就是第几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第几次会
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召集,讨论并决定国家和地方重大事务。例如:(2017年)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简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
议)。
4、全国政协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届”和“次”
的称谓是一样的。
在每届每次举行的全国人代会的同时,开会的还有全国政协会
议,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我们听到每年的“两
会”就是指的全国的“人代会”和“政协会”的简称。全国人大每年
的3月5日召开,全国政协每年的3月3日召开,每五年换届一次。
每一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会期大约十天左右,这就是几届几次。比
如今年(2017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3月3日召开全国政协十
二届五次会议,3月5日召开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
三、人大、政协会议名称中“几届”、“几次”的位置
人大、政协会议名称中,“几届”“几次”的位置是不同的。人大
的会议名称是:××届全国人大第×次会议,“全国人大”四个字在
届和次的中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次会议。而政协名称是:政协第××届第×次会议。“全国政协”四
个字在首,届和次相连且在后,如:今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全国委员会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所以两个会议名称中,届和次的
位置是有区别的。今年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全
国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