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一、单选题

1.个体心理发展的的特点错误的是:

A心理发展是持续不断的

B 心理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

C心理发展过程呈现出许多阶段

D 各个心理过程的发展速度一样

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智力

B环境

C经济状况

D教育

3.弗洛伊德认为什么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A需要

B认知

C动机

D性本能

4.性器期的年龄阶段是

A5~12岁左右

B11或13岁开始

C1~3岁

D3~5岁

5.恋母情结出现在哪个时期

A口欲期

B潜伏期

C肛门期

D性器期

6.潜伏期

A5~12岁左右

B11或13岁开始

C1~3岁

D3~5岁

7.埃里克森强调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是

A进入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B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8.成年中期相应的发展任务便是:

A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B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体验关怀的实现。

9.无论有多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而建立这是谁的观点A华生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巴甫洛夫

10. 积极强化是指

A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减少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

B一个刺激的去除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

C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

D 由于一个刺激的去除而削弱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

11.消极强化与惩罚的关系是

A消极强化作用同于惩罚

B两者目的相同

C 消极强化和惩罚都是为了消除行为

D以消退来取代惩罚,发挥强化的积极作用。

12.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中强化不包括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 间接强化

13.哪项不属于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A人类的认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

B心理、智力、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C人格的发展由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组成D个体的每个心理反应都是一种适应

14.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不包括

A后运算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5.具体运算指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6.维果茨基指出心理机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下列哪项不是A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

B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C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D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17.哪个方面不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

A躯体

B心理

C社会

D智力

18.心理健康的目的不包括

A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

B提出促进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

C保证个体的心理健康

D促使个体培养和维护良好的人格

19.婴儿早期情绪发展的主要成分是

A悲伤

B抑郁

C焦虑

D恐惧

20.婴儿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包括

A睡眠问题

B喂养问题

C语言问题

D偏食

21.引起儿童发脾气的主要原因

A依恋

B溺爱

C呵护

D分离

22.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不正确的是A动作更加协调、稳定,精细动作更加准确B安全感形成

C语言词汇量明显增加

D以被动注意占优势

23.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包括A逆反行为

B过度依赖

C咬手指甲

D遗尿症

24.学龄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是

A身高、体重的发育规则但缓慢

B语用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

C大脑功能的侧化早已完成

D书面表达可达到成熟的程度

25.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是身心发育的重要转折点

B性成熟

C没有依赖性和幼稚性

D通过抽象思维进行逻辑分析、推理

26.哪个阶段是情绪发展的最不稳定阶段

A青少年期

B学龄前

C学龄前期

D婴儿期

27.哪项不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A品行障碍

B学校恐怖症

C早恋

D考试焦虑症

28.成人前期的心理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成人前期是指18-25岁的年龄阶段

B成人前期是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的年龄

C智力水平达到最高峰

D职业相对稳定

29.成人前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包括

A手淫

B性生活不和谐

C择业的困惑

D对婚姻的不适应

30.成人中期的心理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指35-65岁的年龄阶段

B生理功能趋于衰退

C在解决问题时能深思熟虑,思维敏捷性差

D人格处于矛盾变化的状态

31.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良好的生活习惯

B安静,减少与人交往

C对自己有正确的自我认识

D老来伴不可少

二、多选题

1.个体心理发展普遍性的特点

A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B心理发展过程呈现出许多阶段

C前后相邻的阶段有规律地更替着

D心理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E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准备了条件

2.影响较大的心理发展观有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E人本主义理论

3.成年早期的发展任务是:

A体验爱情

B体验关怀

C避免孤独感

D获得勤奋感

E获得亲密感

4.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哪几个概念A强化

B顺应

C平衡

D同化

E图式

5.成人前期的心理特点包括

A心理发展尤其是情绪过程趋于稳定

B性格基本定型

C生活方式趋于固定化

D有一个稳定的家庭

E认知功能、记忆力和智力发展达到全盛时期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2.口欲期

3.积极强化

4.消极强化

5.观察学习

6.替代强化

7.自我强化

8.同化

9.心理健康

10.气质

四、简答题

1.个体心理发展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有哪些

2.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包括哪几个时期

3.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哪几个阶段。

4.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5.成人前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如何实施?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是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贯彻教育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首先,各级社区、行政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教师和家长,都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由于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改变,都会使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课程知识点 -.

2016-2017-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梳理 一、心理健康绪论板块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自我探索板块 3、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影响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 4、自我认识中典型的心理效应 5、艾森克发展阶段理论 三、人际关系板块 6、人际交往(关系发展的阶段 7、TA的自我状态理论 8、建立界限的步骤 9、处理冲突的几种模式及步骤 四、恋爱与性板块 10、爱情三角理论 11、依恋理论 12、处理有关性的问题的四个原则 五、情绪管理板块 13、情绪的功能

14、情绪ABC理论及其应用 六、生命教育板块 15、心理危机的种类 16、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表现 17、当身边的同学出现疑似危机时,我们能做什么附:知识点具体内容 一、心理健康绪论板块 1、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具有顽强的意志。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保证。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础。

(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自我探索板块 3、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个体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自我意识具体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的意识(生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意识(心理自我;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的意识(社会自我。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在这个形成过程中,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起到了主要的影响作用: ①重要他人的态度和评价。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我们一生中一直进行着。也就 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这如同人对着镜子来认识自己的模样一样,儿童认识自己是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作一面镜子来不断认识自我的,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由于人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经常从属于不同的团体,接触不同的人,每个团体、每个人对你的评价就是一面镜子,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镜子来照出多个自我,这样,个体就能较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促使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在这些不同的评价中,我们最在意的是“重要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重要他人通常指父母、老师和同伴。 ②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将自我与他人进行比较,是个体了解、评价自我的重要途径。我们常常通过与人的比较来确定自己的能力和态度,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价值。自我的价值感也常常是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获得的。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着。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可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健康的概念已不再被人们简单地定义和局限为生理健康,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健康的真正含义是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学家们对心理健康所作的描述是:有充沛的精力,有高度的适应能力,情绪稳定,心胸开阔等。事实上,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弟,而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讲要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 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生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区别和联系: 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人的心理不是一般物质的运动,而是人的机体,首先是人脑这种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的机能、活动过程或运动。人离开脑就不存在心理活动。无脑的或患

心理健康教育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 教材分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而设计的,是素质教育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教材。 教学目标: 1.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3.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重点难点: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功能及意义: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

三、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与和谐 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课:认识自己 第二周——————————第二课:集体中的我 第三周——————————第三课:同班同学 第四周——————————第四课:帮助别人真快乐 第五周——————————第五课:我的老师 第六周——————————第六课:学习百宝箱 第七周——————————第七课:学习方法实战场 第八周——————————第八课:圆的联想 第九周——————————第九课:插上想象的翅膀 第十周——————————第十课:心情小精灵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我怎么办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感恩礼盒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真诚的礼物 第十四周——————————第十四课:休闲活动 第十五周——————————第十五课:寒假何处去 第一课: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 重点难点:教育学生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想一想。 请你想一想,你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和优势呢?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精选.)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及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几年来,我院已构建起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以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阵地、以危机干预为主线、以三级心理保健网络为支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体系。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提高大学让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感以及针对性、实施性和主动性。 全面推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性原则,防止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干拢,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学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这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工作重点。 2)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感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 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课程论文 题目:我的成长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刘力瑛 学号:11521870119 年级:2015级 评阅老师: 日期: 成绩: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11521870119 刘力瑛 摘要: 当我迈过我人生中的第19个年头时,我不经回头看了看,这19年来,我所有的成长,所有的悲欢。在我之前的人生中,我会学了如何提高自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我明白了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培养和塑造人格和意志品质。我用欢笑和泪水铸成了今天的自己,以后我将用经历与经验发展更好的自己 我的发展: (一)心中的英雄 某天,当我逛微博的时候,被一个长得十分美丽的女子吸引。黑色的皮肤,在20世纪90年代她是时尚界最璀璨的一颗“黑珍珠”,她是第一个登上《Vogue》封面的黑人女模特,她一直在慈善领域积极奔走,她的一生布满苦难又写满荣耀,她就是华莉丝·迪里。她悲惨的童年,奠定了她成功的人生。她的人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奇遇,在她好不容易从狠毒贪小利的父亲手中逃出来时,又不幸在沙漠中遇到一只狮子,在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快要终结时,她活了下来。从此,世界又多了一个不可小看的女性。当她在模特界大红大紫的时候,她袒露了自己儿时受割礼的故事,作为大使,她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的悲惨命运,只是希望有人看看非洲那些还在经历痛苦的女性。她退出T台后,开始到各国呼吁废除割礼,在她的积极奔走下,多地立法禁止了割礼。然后,她也引起了顽固派分子的仇视,但这一切没有阻止华莉丝的脚步,创办沙漠黎明基金会和塞特兹基金会,保护着世界的女性。 我并不是羡慕她了不起的人生或者光彩的生活,而我是敬佩她,她可以重复地将自己的故事来吸引人们看到非洲受苦的女性,就像拉开自己的伤疤向人说不要再伤害其他人了,不要让女性继续陷入痛苦。在当年那个时期,黑人是受歧视的,她可以迎着这些困难,不断前进,一点一滴地改变人们封建的思想,不顾同胞的辱骂,她是伟大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考试题型:七题简答题,每小题五分(有标准答案) 论述题,前几小题10分,后面的题有15分,20分(无标准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送分题为必考题!!! 第一章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精神)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背诵) 2、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背诵) 3、具体内容(理解,详见书第2-6页):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Array意志过程---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 个性心理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自我意识 4、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背诵,送分题) 1)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的生活能力 3)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送分题)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预约电话:84399187 时间:8:00-21:00 地点:大活303 仙林大学城心理咨询电话:85891916 第二章 1、心里咨询定义(理解,书第16页) 1)不只是信息提供 2)不是社交谈话 3)不只是说教 4)不是逻辑分析 5)不只是忠告和建议 6)不只是安慰

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至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2、心里咨询基本原则(理解,书第18页) 保密原则自愿原则发展性原则 3、大学生什么时候需要心里咨询(背诵) 1)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犹豫不定时 2)学习压力大,无力承担但又不能自行调节时 3)初涉世事,对新环境适应困难时 4)经受挫折后,精神一蹶不振时 5)在社交方面自感有障碍时(如怯懦,自我封闭等) 6)恋爱遇到挫折时 7)患有某种身体疾病,因此产生心理压力时 8)睡眠状态发生改变,初期失眠时 第五章 1、性格与人格(理解) 人格的形成因素: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书第73页) 性格的特点:后天形成,适应环境,相对稳定,可变 第七章 1、学习动机/风格(理解) 1)定义: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2)特点 1))独特性 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稳定性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学习风格的稳定性并不表明它是不可以改变的,它仍然具有可塑性。 2、三个记忆系统(理解)

2021年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2021年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2021年心理健康教育随笔1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

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2021年心理健康教育随笔2 经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与 自 我 成 长学院专业:工程学院电子7班 姓名:周春艳 学号201330290729 周三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惑与调整 摘要: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大学校园里,你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东西,例如学术上的专研,自学,谈恋爱,或者是想过多的接触社会以此锻炼自己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所以大学生活是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一个时期,是学生自我增长知识,自我完善的一个时期。但是在这个时期内,大学生容易出现情绪困扰,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有焦虑、抑郁,易愤、嫉妒、冷漠。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困扰、调整 正文: 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内驱力,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实验证明,中等焦虑能使学生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学习。但过度焦虑则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大学生在临考前夜的失眠或考试时“怯场”,在竞赛中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等,多是高度焦虑所致。被过高的焦虑困扰的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内心极度紧张不安,惶恐害怕、心神不定、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记忆力下降,同时还容易产生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等不良生理反应。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有自我形象焦虑、学习焦虑与情感焦虑。自我形象焦虑是担心自己不够漂亮、没有吸引力,体貌过胖或矮小等,也有的因为粉刺、学生雀斑等影响自我形象而引起的焦虑;这类焦虑主要与自我认知有关,需要通过调整自我认知重新接纳自我,建立新的自我形象;二是与学习有关的焦虑如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在学生情绪反映中最为强烈,我们在大学生学习心理中专门谈及考试焦虑,需要引起重视。情感焦虑多数由于恋爱受挫而引发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具备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因而过度担忧引起焦虑。 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其他感觉包括容易发火,感到愤怒或负罪感。抑郁常常伴随着焦虑,对所有活动失

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导读:本文是关于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希望能帮助到您! (1)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好事,需要尊重,至于是否正确、能否完成的得好,则需要家长的引导。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做不好甚至“破坏”到越做越好的逐渐完善过程,允许他们失败、做错事,只有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中,孩子的能力才会得到发展。 (2)少用或不用否定语气:“不许乱动”、“你这样不对”、“你不要玩了”……,大人们对孩子过多的否定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容易受挫,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并且会产生反感。所以,一般情况下应避免直接用否定语气,而采用协商的语气或其它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其注意,以阻止去做不恰当的事情,并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 (3)坚持原则:对于孩子无理要求或做危险的事情时,应及时说明道理并坚决拒绝或制止,若孩子当时闹情绪可不理睬,在情绪平定下来后再解释为什么不可以做。 第二反抗期在青少年阶段,尤其是15、16岁时,青少年的独

立性和自主性显著增强,若青少年追求独立自主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抗。所以需要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加强沟通,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减少对他们合理要求的干预和限制。 儿童的气质与行为 从一出生,每个儿童的外在行为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爱笑、有的爱哭;有的好动、有的文静;有的主动大方,有的害羞胆小;有的小心翼翼、有的大大咧咧。这些形形色色的特点构成了儿童行为的独特性,即气质,这也是个性的重要方面。气质特点无好坏之分,看待气质的极端表现应从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来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观察儿童的气质: 活动水平孩子的日常活动量。好动的特点虽然会影响一些事情的完成,但显得有朝气、有探索性。喜静的孩子可能做事较慢,但安静,认真仔细。 规律性指吃喝、大小便、睡眠等生活和活动的规律性。规律性强,容易抚养,但难以接受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规律性弱抚养会有些麻烦,但容易接受习惯的变化。 趋避性孩子是否容易接近陌生人、新事物、新环境。易接近的孩子容易接受新事物,主动接触人,但也容易接近不良事物。退缩的孩子回避新事物,怕见生人,但受不良影响的机会减少了。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全面发展要点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素质的概念,它具有十分深厚的内涵,要求大学生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要发展记 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要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既要增长学识才干,又要增进身心健康[1]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指获得知识、发展智能,还包括良好的认知能力、就业能力、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新世纪的大学生面对的是迅猛变化的世界、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震荡和冲击,倍感压力。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家庭环境问题、对自己的期望、就业、学习等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改变带来的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都面临一个角色转换和适应问题,由于高中时期的学校管理模式和家庭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影响较大,而进入大学后,因生活环境、角色地位的改变,突出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加之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学校没有理想中的那样完美、专业没有心目中的那样理想、学习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优秀等,自豪感与自卑感相互交织、不想学和不得不学的矛盾突出使他们感到压抑,心理不平衡,无助和无寄托的心理阴影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 (二)学习压力导致的心理困惑 由于“考上大学就有铁饭碗”等观念已不复存在,加之高校对大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大学里若有几门课程不及格,就有失去学位甚至复读重修的情况发生,这无疑给大学生造成了精神上的负担。进入大学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因环境和教学

方式的改变,学习缺乏主动性,自学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问题。一项关于学习的调查表明:有72%的学生“时时感到一种压力和竞争”;有63.3%的同学“常常为自己成绩而担心不安”;有69.6%的新生和54% 的老生感到“学习压力加大,非常困难”[2]。 (三)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压力 经济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升高。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8月,全国有贫困大学生475万人,贫困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5%。这还不包括民办学校、独立学院、分校以及高职高专。在一些中西部高校,贫困生总数超过30%,特困生超过10%。而在一些农林师范类院校这个比例还要更高。有些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支出已占全家年总收入的60%以上,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困难,必然导致心理上往往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压力,他们中的一部分学生在面对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时,很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引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还由于经济上的重负导致自卑、自我封闭。 (四)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障碍 大学生是从校门到校门,因其性格、地域、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经验,在公众场合缺乏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有的学生在对已、对人的认识上有问题,很难与他人沟通、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学生则因人格因素问题,造成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因而,他们产生了孤独感,缺少安全感,导致心绪焦虑不安、寂寞失落和注意力分散,使一部分大学生感到内心困惑,在学习上、生活上失去了激情与动力。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沟通缺乏、心理紧张、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也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五)就业压力造成心理焦虑

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书 作为一名新入学的大学生,我对大学这个充满着诱惑和梦想的地方有着太多的迷惑,经调查,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 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让人们重点关注,听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对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调查并且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大环境、错误的价值观引导、拜金主义、网上不良信息等。所以,针对这几个方面,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尽量克服,用美妙的成功来报答我们的青春。 其次,大学生对自己前途的规划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经调查,有百分之七十的大学生甚至连上大学的明确目标都没有,有的只有迷茫和消磨时间,针对这一方面,我们首先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用尽一切我们可以动用的经历。我会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考取工商管理学研究生,这是我的目的,而过程我便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积累自己的人脉与自己的管理协调能力,以至于在以后的生活里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情感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问题,情感问题包括很多方面,如何保证下面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正确解决大学生问题的重要准则。 一、自我意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自知、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自制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内涵。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给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是自知;爱惜自己、保护自己、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是自爱;遇事不退缩畏惧,不妄自菲薄,是自尊;有强烈的自信心,有积极的进取精神,是自信;凡事要么不作,要做就力求最好,是自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御各种不良的诱惑,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是自制。当然,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些,但是应该教育学生注重在这些方面进行自我培养。 二、适应能力:你在他乡还好吗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与环境发生调节作用的能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人的一生都是由“组织”决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小一般不会对人的进退产生多大影响。而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人都必须接受市场的筛选,竞争的考验,任何人都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否则便会被无情地淘汰。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应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并逐渐适应社会。 三、人际关系:让我们真诚地握握手 由于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独生子女,由于高中阶段“孤军奋战”式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不善于和他人相处。在调查中了解到的学生抑郁和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因此,要教育学生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甚至轻视、厌恶他人;要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既乐于助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实践证明,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好的心情。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团活动,和更多的人交往,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课程论文 题目: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第二章适应与心理健康

第二章适应与心理健康 课题一适应心理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心理适应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重点:适应的心理过程 教学内容: 一、适应的含义 心理学范畴里使用适应概念时,通常有三个角度,一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即生理适应,如感官对声、光、味等刺激物的适应;二是心理上的适应,通常指遭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使人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这是一种狭义的适应概念;三是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适应和努力改变环境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适应,这是社会适应的概念。 (一)什么是适应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对适应的定义是这样下的:“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这一定义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适应这一心理现象的性质与特点: 第一,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第二,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三,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 由此,可以对心理适应作以下比较完整的表述: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二)适应的意义 1、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2、适应主要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社会适应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生活方式的适应,包括对不同生活条件与方式的适应; (2)社会态度的适应,包括政治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友谊观、爱情观等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3)社会角色的适应,主要指对不同角色行为规范的掌握与发展; (4)社会活动能力的适应,包括生活、学习、交往、工作、劳动、休闲等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5)社会法制与道德观念的适应,主要指维护社会安定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行为规范。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研究 张海燕 (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上海201620) 【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发现,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推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总体上影响积极,调查所呈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显现了当前大学生的折射出鲜明时代特征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08)09—0070-05 自199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各种调查数据发布也很多,有权威、专业机构的专门研究,也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者的各项有关调查,其中不乏一些令人不安的描述。处在青年中晚期、成人初期的大学生确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但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就一定低于一般成人吗?人们通常使用的评价、比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的常模,一般并非取自于同时期的同龄人或成人样本,这样的比较就不一定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况且,大学生毕竟仍是“准社会成员”,尽管同样遭遇来自于各方面的诸多压力,但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相对于应激源而言,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很难说一定严重于直面激烈社会竞争的成人。这些都提示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确实需要唤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更需要严谨科学的态度,需要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价。为此,我们对上海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的内容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涉及他们的作为心理发展重要生态背景的家庭的基本情况、个人生活现状、认知发展、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主要测量指标为:(1)调研对象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学历、生源地、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工作经历等,以及父母的职业和学历水平、家庭经济、家庭或个人的宗教信仰、家庭类型和家庭教养模式等情况。(2)学习、休闲、校园活动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生活现况,包括专业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和希望接受的教育程度、课外其他学习培训的情况、休闲娱乐活动情况、参与学校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情况、参与社会服务或勤工助学的情况等。(3)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创造能力的发展,对于自我个性、自我发展、价值取向、社会等的认知。(4)自我发展水平,包括一般自我概念、自尊、自我价值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抱负水平等维度。(5)情绪发展,包括正负情绪平衡、情绪的特点、.情绪的控制、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等。(6)人际交往,包括交往现状与人际困扰、社会支持系统状况、人际问题归因分析以及求助模式等。(7)性心理健康与发展,包括性知识的需求与来源状况、异性交往状况、恋爱与择偶、性观念、性别角色的发展等。(8)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和资源需求状况等。 研究对象为上海高校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调查按照分段、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抽取上海17所高校、接近上海高校全体学生人数1%比例的样本。在实际回收的4874份问卷中,有效问卷4848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9.47%。其中, 兀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