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 离别练习曲赏析及演奏要点
论肖邦练习曲演奏的技术特点

论肖邦练习曲演奏的技术特点肖邦练习曲是世界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被广泛认为是钢琴音乐的巅峰之作。
肖邦练习曲在演奏技术上具有独特的特点,下面将从速度、手型、音色和表现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速度是肖邦练习曲演奏的重要特点之一。
肖邦练习曲的速度要求非常快,通常要求演奏者以最快的速度来完成。
这要求演奏者具备极高的音乐技术水平和手指的灵活度,能够迅速准确地演奏出曲中快速的音符和跳跃的音程。
肖邦练习曲《切分音阶》中的音符要求一系列的快速击键,而演奏《黑键练习曲》则需要以迅猛的速度进行快速跳动。
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通过快速的指法和准确的节奏来呈现出肖邦练习曲所要表达的旋律。
手型是肖邦练习曲演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肖邦练习曲的手型非常复杂,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手指技巧和柔韧的手腕。
演奏者需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指法来应对曲中各种形式的手型变化,包括大跨度的音程和各种不同的手指组合。
肖邦练习曲《大尺度切分音阶》中的音程要求能够迅速扩展手指的距离,而演奏《十字练习曲》则要求能够熟练地运用手腕的柔韧性来实现连续不断的音符。
通过恰当的手型,演奏者能够更好地诠释肖邦练习曲中的音乐性和表达力。
表现力是肖邦练习曲演奏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肖邦练习曲的表现力要求丰富而细腻,演奏者需要能够准确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并将其转化为音乐表达。
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用心感悟每一个音符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并通过丰富的音乐性和情感投入来表达出这些意境。
演奏《半音阶练习曲》时,演奏者需要准确地表达出其中的恐怖与忧郁;而演奏《切分音阶练习曲》时,则需要将其中的活力与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精准的表达,演奏者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肖邦练习曲所独有的艺术美感和情感共鸣。
肖邦练习曲演奏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快速的速度、复杂的手型、丰富多样的音色和细腻丰富的表现力。
演奏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良好的音乐理解能力,才能完美地演绎肖邦练习曲中所蕴含的音乐美感和情感表达。
浅谈肖邦练习曲的技巧特征

浅谈肖邦练习曲的技巧特征肖邦(Fryderyk Chopin)是波兰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的作品广泛地被用于钢琴教育中。
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他的练习曲(Etudes)。
肖邦的练习曲以其独特的技巧特征而著称,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肖邦的练习曲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既考验着演奏者的技巧,又富有浓厚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为大家浅谈肖邦练习曲的技巧特征。
肖邦的练习曲在技巧上的特征之一就是手指的灵活性。
肖邦的练习曲中常常出现大量的手指的快速移动和跨度较大的音符,这对演奏者的手指灵活性要求非常高。
比如《降E大调练习曲》中的琶音和三连音;或者《升C小调练习曲》中的双音阶和大跨度的音程。
这些都需要演奏者拥有非常灵活的手指和敏捷的手腕,才能够演奏得流畅自如。
肖邦的练习曲注重音色的表现。
肖邦擅长运用钢琴的音色和音量来表现音乐的情感,他的练习曲中也充满了对于音色的丰富运用。
比如《c小调练习曲》中的左手的轻快和右手的悲愤;或者《a小调练习曲》中的渐强渐弱,音色层次的细腻变化。
这些都需要演奏者有深厚的音乐理解能力和灵敏的音色控制能力,才能够把音乐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肖邦的练习曲强调了手指的独立性和均匀性。
在肖邦的练习曲中,有很多乐段需要演奏者同时运用十指,而且往往是左右手的十指都需要有某种程度上的独立性和对称均匀性。
比如《e小调练习曲》中的左手和右手的角度变化,需要同时进行的手指操控十分考验演奏者的均匀性;或者《c小调练习曲》中的快速的八度音需要同时运用左手和右手,对手指的独立性要求很高。
这些都需要演奏者有非常高的技巧水平和手指的训练能力,才能够演奏得精湛和准确。
肖邦的练习曲以其独特的技巧特征而被世人所称赞。
对于学习钢琴的人来说,学习肖邦的练习曲无疑是提高技术水平和音乐理解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练习肖邦的练习曲,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手指的灵活性和均匀性,还可以增强对于音色和音乐表现力的理解。
所以,肖邦的练习曲不仅仅只是考验演奏者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了丰富的音乐艺术价值,可以让演奏者在实践中更好地领会肖邦音乐的内涵和意境。
肖邦 离别曲 最好听的版本

肖邦离别曲最好听的版本摘要:1.肖邦离别曲的背景和创作原因2.离别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3.不同钢琴家演奏的离别曲版本4.最好听的肖邦离别曲版本推荐正文:肖邦的离别曲,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广受音乐爱好者们的喜爱。
这首曲子的背后,有着一段肖邦年轻时期的爱情故事。
19 岁时,肖邦爱上了华沙音乐学院的女同学葛拉柯芙丝卡,但由于羞怯,始终没有向她表白。
后来,肖邦决定远离祖国前往巴黎,就在离开前,他在葛拉柯芙斯卡面前弹奏了这首缠绵幽怨的钢琴曲,向她告别。
因此,离别曲也被认为是一首充满爱慕、悲戚之情的作品。
肖邦离别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优美、深情,富有诗意。
全曲采用E 大调2/4 拍子的三段体(a-b-a)结构,以丰富的和声和变化多样的演奏技巧展现出肖邦独特的音乐风格。
尤其是曲中的主题,充满爱慕、悲戚而且非常美丽,令人难以忘怀。
在众多钢琴家演奏的离别曲版本中,有几位钢琴家的演奏尤为出色。
比如波兰钢琴家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Krystian Zimerman)的版本,他被认为是肖邦作品的最佳演绎者之一,演奏的离别曲深情而富有感染力。
另外,俄罗斯钢琴家瓦列里·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的版本也备受好评,他的演奏优美动人,富有诗意。
如果要推荐最好听的肖邦离别曲版本,那么非波兰钢琴家扬·李谢茨基(Jan Lisiecki)的版本莫属。
他的演奏既有技巧性,又充满感情,将离别曲中的爱慕、悲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音乐爱好者,还是专业钢琴演奏者,都会被他的演奏所打动。
总的来说,肖邦的离别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钢琴作品,通过不同钢琴家的演绎,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魅力。
多情感伤触动美好--肖邦之《离别练习曲》的音乐分析

多情感伤触动美好--肖邦之《离别练习曲》的⾳乐分析
多情感伤触动美好——肖邦之《离别练习曲》的⾳乐分析■姜晓福建师范⼤学
【摘要】摘要:在肖邦的⾳乐⾥,总有⼀种说不出的情愫,让我们不知不觉便⼀同跟着他的⾳乐⾛⼊他的世界,找到情感的共鸣。
笔者将从结构、调性、旋律、和声、织体等⼏个⽅⾯对作品进⾏分析,以更进⼀步的理解这部作品。
【期刊名称】⾳乐时空
【年(卷),期】2014(000)002
【总页数】1
【关键词】肖邦离别结构调性旋律和声织体
肖邦这⾸《离别练习曲》据说是在离开祖国之前写给⼀个爱慕的姑娘进⾏告别的,既有对祖国的不舍,也有对姑娘的爱恋。
整⾸作品弥漫着多情与感伤的⾊彩,缠绵的旋律也像是在向这位姑娘进⾏最后的表⽩。
整⾸作品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即由呈⽰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构成,笔者将对每⼀个部分从结构、调性、旋律、和声、织体等⼏个⽅⾯进⾏分析,以更进⼀步的理解这部作品。
其结构图⽰⼤致如下:
⼀、呈⽰部
呈⽰部A(1—21),E⼤调,由两个变化重复的乐段构成,第⼀个乐段包括a、b两个乐句,第⼆个乐段包括a、b1、c三个乐句。
a句(1—5),旋律弱奏于属⾳到主⾳的进⾏,并结束于主⾳。
⾳程进⾏以级进和⼩跳进为主,且运⽤了前⼋后⼗六、附点以及⼗六分的节奏,另外还有跨⼩节的延长⾳,在和声上主属和弦的连续进⾏,低声部以切分节奏和内声部⼗六分节奏的为核⼼织体。
论肖邦练习曲演奏的技术特点

论肖邦练习曲演奏的技术特点
肖邦练习曲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这些曲子最初是为外国钢琴家所作。
其曲调激越动人,难度极高,为钢琴家的技巧练习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肖邦练习曲的演奏,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特点。
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良好的手指灵活性
钢琴演奏中,手指灵活性十分重要。
肖邦练习曲的演奏需要钢琴家的手指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
因此,在演奏肖邦练习曲时,钢琴家需要经常完成相应的指法练习,同时也需要注意手指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快速而准确的技巧操作
肖邦练习曲的演奏需要具有快速而准确的技巧操作。
钢琴家需要掌握各种技巧,如连奏、滑奏、跳键、揉拨、换把等,才能更好地演奏肖邦练习曲中各种高难度的音乐技巧。
3. 准确的节奏和音乐表达
肖邦练习曲的演奏需要钢琴家具备高度的音乐品味和表达能力。
钢琴家在演奏中需要准确地把握节奏,并根据曲子中要表现的意境和情感,进行音乐的表达。
这样才能够演绎出动人心魄的肖邦练习曲。
4. 合理运用踏板技术
踏板技术是钢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肖邦练习曲中,踏板技术的运用必须非常合理。
在演奏中应该合理地选择踏板的使用方式,避免使曲子受到过度的干扰。
通过合理的运用踏板技术,钢琴家能更好地将肖邦练习曲演奏得更加生动和传神。
这些技术特点是肖邦练习曲特有的。
学习肖邦练习曲需要学生从技巧的练习入手,要有耐心和毅力去不断地深入钻研,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通过扎实的练习,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肖邦练习曲的演奏技巧。
论肖邦练习曲演奏的技术特点

论肖邦练习曲演奏的技术特点
肖邦练习曲,是由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大师弗雷德里克·肖邦所创作的一组钢琴练习曲。
这些练习曲旨在锻炼演奏者手指的技巧和敏捷度,并且是肖邦音乐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肖邦练习曲演奏的技术特点。
1.频繁的手指运动
肖邦练习曲中常常需要频繁地运动手指。
这要求演奏者具备灵活的指尖和手腕力量,能够快速地弹奏各种度数和音符,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让手指擦到键盘。
2.快速的音符
肖邦练习曲中大量的快速音符要求演奏者具备极高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手指灵活性。
演奏者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手指速度和技巧,以达到胜任快速音符的能力。
3.复杂的和弦变化
肖邦练习曲中的和弦变化非常复杂。
演奏者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和弦类型,并在演奏时灵活运用,以表现出肖邦独特的音乐特色。
同时还要注意和弦的连贯性,使演奏听起来自然流畅。
4.连续的八度跳跃
肖邦练习曲中经常出现连续的八度跳跃,演奏者需要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度。
八度跳跃要求演奏者用正确的姿势弹奏,以避免手指受伤。
演奏者还需要注意八度跳跃的力度和音量控制,以表达出肖邦独特的情感。
5.动态的变化
肖邦练习曲的动态变化非常丰富,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时能够准确把握每一个音符的音量和力度。
在表现肖邦独特的情感和氛围时,演奏者需要控制每个音符的细节,使得整个演奏过程更加自然和流畅。
论肖邦练习曲演奏的技术特点

论肖邦练习曲演奏的技术特点肖邦练习曲是钢琴家中非常有名的练习曲之一,每一首练习曲都涵盖了不同的音乐技能和技术。
下面是针对肖邦练习曲演奏所需的技术特点的详细阐述:1. 手指技术——肖邦的练习曲大量运用了手指技术,需要演奏者掌握钢琴上的不同手指技巧。
练习曲中的虚挂和连线,需要更加技巧娴熟的手指控制和更快的移动速度。
此外,练习曲还需要控制摆线和侧线手指运动的能力,给予演奏者对音符的更加深刻和准确的掌控。
2. 弹指力度——肖邦的练习曲需要演奏者掌握合适的力度,通过合适的强度调节钢琴音量。
练习曲的需要弹奏出不同的音符的力度位置,掌握钢琴的音色调节技术,能在音乐演奏过程中体现出更加恰当的音乐表达。
3. 节奏感——肖邦的练习曲节奏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第一练习曲中,需要演奏者掌握正确的速度和节奏,并按照那个速度掌握不停的左手跳音符,这就需要演奏者对节奏感的快速反应和准确掌握节奏调节的能力。
4. 腕部技巧——通过正确掌握腕部技巧,能让钢琴演奏者更加准确地掌握完美的手指技巧,让音符有更加准确的掌控。
此外,腕部技巧能帮助演奏者控制联爆和滚动音符的音量和精度。
5. 琴键控制——钢琴演奏者需要掌握正确的琴键控制技巧,让演奏者能够掌握丰富的音阶和音程,并发挥进一步的音乐表达能力。
6. 反应速度——肖邦的练习曲需要演奏者掌握非常快速的节奏。
因此,钢琴演奏者必须有快速的反应速度,反应音符和音乐的细节,能够掌握更加精确的节奏和音符。
7. 表情和动态调节——肖邦的练习曲强调了表情和动态调节的能力,演奏者需要掌握这些关键的技术来表达音乐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体验。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依据乐曲母题调整钢琴的十字弦和打击部位,到达音乐的完美表达。
综上所述,肖邦练习曲演奏的技术特点非常多样,需要演奏者跨越不同的技术领域,掌握各种技巧。
演奏者通过对这些技能的持续训练和不断改进,能够掌握更加精准的肖邦练习曲演奏技巧,为这些练习曲带来更深层次的表现力和音乐表达。
肖邦练习曲Op.25 No.11的艺术赏析与当代诠释

肖邦练习曲Op.25 No.11的艺术赏析与当代诠释肖邦的练习曲Op.25 No.11,是其为钢琴所作的最具挑战性和充满魅力的作品之一。
作为肖邦练习曲系列中的一部分,这首练习曲结合了技术上的挑战与音乐上的表现力,成为了钢琴学习者和演奏者们向往掌握和演绎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肖邦练习曲Op.25 No.11进行艺术赏析,并探讨当代钢琴演奏家对这首乐曲的诠释与演绎。
肖邦练习曲Op.25 No.11的全曲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技术要求。
整首曲子的风格明显受到了肖邦自己的波兰曲风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
首先是快速的音阶和琶音,在传达出卓越的技巧同时也表现出了肖邦的个性,接着是充满激情和表现力的中段部分,尤其是在旋律上的处理,最后则是高难度的右手旋律与左手伴奏的合作。
在这首练习曲中,肖邦运用了丰富的技巧手法,如琶音,颤音,拨弦和十指连音等,全曲要求钢琴演奏者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
但与此这首练习曲也注重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情表达。
中段部分的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感伤和激情的色彩,这是肖邦音乐中常见的浪漫主义特征。
在演奏时,钢琴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音色和情感的投入来表现出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感。
对于当代钢琴演奏家来说,肖邦练习曲Op.25 No.11依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作品。
他们在演奏这首曲子时,需要兼顾技术的完美和音乐的表现力。
在技术方面,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手指灵活性和力度控制,能够清晰准确地演奏出曲中的琶音和连续音阶。
在表现力方面,演奏者需要通过音色的处理和情感的投入来传达出曲子中的浪漫主义情感,让听众感受到肖邦音乐的魅力和韵味。
除了传统的演奏方式,一些当代钢琴演奏家对肖邦练习曲Op.25 No.11进行了新的诠释与演绎。
他们通过加入个人的音乐理解和情感表达,为这首经典的练习曲赋予了新的音乐魅力。
一些演奏家在演奏时注重了曲中的旋律线条和音响效果,通过精湛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为听众带来了更加深刻的音乐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别练习曲》(练习曲作品10之3),肖邦作曲,是一首用于练习旋律的乐曲,以《离别曲》而著名。
肖邦19岁时,爱上一位华沙音乐学院的女同学葛拉柯芙丝卡,她是一位亭亭玉立,有声乐天才的姑娘,肖邦因为生性羞怯,始终不敢向她倾吐爱意。
当他决定远离祖国前往巴黎时,在葛拉柯芙斯卡的面前,弹奏了这首缠绵幽怨的钢琴曲,向这位日夜思慕的美丽少女告别。
曲中那段充满爱慕、悲戚而且非常美丽的主题,肖邦自己也曾说:“像这样优美的旋律,以前我从没有写作过,恐怕以后也不容易遇到。
”此曲用E大调2/4拍子的三段体(A-B-A) 作成。
第一段共21小节,可分两段。
在切分音的低音上,高音部弹出复音旋律,以“弹性速度”( Rubato不受节拍约束,可以任意加快和减慢的奏法) 的分句法演奏。
中段指示为“生气勃勃地”,连续着活力充沛的乐句。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反复。
这是肖邦的钢琴曲中,最为人熟知的名曲之一。
尤以第一段的主旋律最为优美,常编写成合唱曲,广被演唱。
钢琴的演奏,第一段常被人误认为相当简单,其实适得其反,要把歌谣风细腻的音质表现出来,非优秀的钢琴家莫办,否则难以表达出其美境。
而且中断的上与下行和弦,也是出人想像的艰难。
这首练习曲,真是优美的使人为之神迷。
从技术上来看,也是最洗炼的作品。
这首曲子是一首用于练习旋律的乐曲。
据说有一次,肖邦听完他的一个学生弹奏的这首曲子,曾无限感慨地叹惜到:“ 啊! 我的祖国! ”可见乐曲的旋律中的确融入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此曲流传很广,曾被后人改编为管弦乐曲和现代轻音乐(改名为“我的心中响起一支歌”)乐曲为不太慢的缓板。
第一段的旋律极为优美,恰似波兰民间乐器--风笛所演奏的田园牧歌。
中段旋律更为活泼,情绪也更为高昂,由 B大调经过各种转调,最后回到E大调,反复第一段。
肖邦的作品在节奏上是非常精细的,这一练习曲也不例外。
中间那一段很多地方都是按四声部的形式写的,有时候一只手两个声部一个要弹16分音符,一个是附点8分音符和16分音符的组合。
虽然这些都是非常精巧和严密的作曲技法,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段的节奏型并不难。
要看到本质,首先就要了解这段音乐的复合节奏(composite rhythm)。
所谓复合节奏,就是左手和右手算在一起,每出现一个音就敲一下。
这样你会发现整个这一段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左右手的节奏重合在一起了以后就是规整的,不变的16分音符。
我放了小节的图片出来。
这一小节看起来节奏很难,但是如果你每一个音都敲出来,左手右手就是同时敲da da da da da da da da。
识谱的时候心里想着复合节奏,就比较容易对齐节奏了。
至于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衔接。
这首曲子实际上是非常自然的。
虽然第一段结尾有rallent.(渐慢),第二段开始的时候有“多一点点活力的”(poco piu animato),但是这些速度的变化都应该是有控制地、不做作的。
并不需要很刻意地去做出一个差别。
第一段结束时是一个优美的旋律。
直到最后一个4分音符之前,内声部都一直有16分音符的节奏型。
最后一个音(第一段倒数第二个小节),一共有三拍。
前两拍都是有16分音符内声部的,第三拍(就是第二段开始的那个小节),内声部的音没有了。
但是这种16分音符的韵律还在的,只是溶化到音乐里了。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在一条河流里,而不断重复的16分音符就在给你一种河流流动的感觉。
在第一段结束,内声部没有16分音符的时候,心里还是要有这种16分音符的韵律,有这种大河前行的感觉。
于是你心里面数了四个da da da da以后,突然第二段开始了,又一组新的十六分音符进来了,天衣无缝地和你心里的16分音符的韵律衔接在一起。
如果你找到这种感觉,这条音乐的河就不会断掉,相信你的过渡就一定是充满浑然天成,水到渠成的美感的。
肖邦离别练习曲的艺术、技术价值及本曲的重要地位。
详细分析了本曲的织体层次、旋律歌唱性(呼吸、触键、音色)踏板以及音乐的内涵。
结合演奏体会具体论述。
本曲的结构为A-B-A,层次为多声部具有复调性。
旋律的歌唱性包括连奏技术、强弱的起伏变化、以及触键对音色的影响。
音乐与技术的结合要从整个练习曲的理解开始,具体到某一乐段、乐句的分析。
踏板的几种用法(长踏板、旋律踏板),踏板对旋律的衬托。
结合演奏的体会,总结对音乐内在情感的理解。
附:24首练习曲排序op.10, 6op.25, 1op.25, 2op.10, 9op.25, 9op.25, 7op.10, 5op.10, 3op.10, 7op.25, 8op.10, 2op.25, 3op.25, 5op.10, 4op.10,11op.10,10op.25,12op.10,12op.10, 8op.25, 4op.10, 1op.25, 6op.25,10op.25,11肖邦,12首练习曲,作品251832-1836年间的作品,1837年出版,献给李斯特的夫人。
虽然作品10和作品25是在同一时间写成的,但是作品25相比起来更像音乐作品,而不是一些技术难题的攻破。
降A大调练习曲:风弦琴练习曲,被认为是肖邦练习曲中出色的范例。
这一首练习曲着重处理双手的相反的感情处理。
全曲要控制细致的气氛和音色,和声丰富多彩,旋律和伴奏浑然一体,创造了极优美的音乐形象。
F小调第二练习曲:乐曲在两手分别有各自的节奏型,是肖邦最富消遣性的作品之一。
舒曼称赞到:“它是这般美妙迷人、充满幻想和静谧,宛如孩子梦中的歌声。
”F大调第三练习曲:是一首关于分句、重音、跳跃的练习曲,曲子的基调是晴朗的。
A小调第四练习曲:其阴郁的基调使练习曲具有小调的特性,几乎是在不断反复的左手音型与右手的和弦形成对比,感觉十分不安与不祥。
E小调第五练习曲:本曲较少被演奏,但事实上是很好听的作品,就像一首轻巧急速、优美雅致,而又稍稍不安的谐谑曲。
升G小调第六练习曲:这首练习曲有公认的高难度技巧,急流般的三度华采给演奏者提出了非常艰难的任务。
优美的旋律和沉着的感情尤胜于其技巧,据说描写一个波兰流亡者在茫茫雪原中、在叮当车铃声中被流放的情景。
升C小调练习曲,是一首在左手方面很突出的作品,又名大提琴练习曲,有着抒情的旋律,在感情方面有灼热的力度感。
降D大调第八练习曲:是六度双音练习曲,作品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与革命练习曲、风弦琴练习曲和蝴蝶练习曲齐名。
降G大调第九练习曲:蝴蝶练习曲,可能是肖邦这一类型作品中最出名的三首之一。
一些有野心的学生很钟爱这一曲子,虽然很短,但技术上很成熟。
B小调第十练习曲:最后三首伟大的练习曲的第一首,解决八度演奏的难题。
这首曲有一个更合适的别名:冬风。
A小调第十一练习曲:是一首庞大的作品,由左手演奏主题。
是肖邦所做的最成熟的作品,听者将不时对大胆的和声吃惊。
尾部的上行音阶使作品达到戏剧性的结尾。
C小调第十二练习曲:海洋练习曲,双手琶音练习。
有一种潮涨潮退和自然不可抗力的力量感,但又被很好地控制约束住,有一种最高权威的征服感。
为12首练习曲写上完美的句点。
肖邦一共作有27首练习曲:OP.10的12首,OP.25的12首以及3首新练习曲。
肖邦这些练习曲,除练习钢琴演奏技巧之用外,也是为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绪表现用的练习曲。
尼克斯对这些练习曲的评价是:“健康而又新鲜,又像是沐浴在梦中所见的哀调之中”,“这些练习曲中,技巧的含义常常与美的含义相平衡。
”这些练习曲中,OP.10的12首,据考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号作于1830年;第八、九、十、十一号作于1829年;第七、第十二作于1831年;第三号作于1837年。
这12首作品呈献给李斯特。
1.C大调,技巧性琶音练习曲,因以琶音和弦浓缩原来的和弦,有圣咏合唱曲形态,所以称为《逃亡圣咏曲》。
快板,3段体,中段后经变奏、转调而恢复原形。
2.A小调,半音阶技巧练习曲,有阴郁、微妙的纤细心理表现孕含其中。
快板,3段体,中段转为F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反复。
3.E大调,离别曲,与第六首降E小调成为一对。
开始的旋律极为优美,钢琴家古德曼的说法,他演奏此曲时,肖邦曾抓起他的手喊道:“啊,这是我的祖国。
”不太慢的缓板,3段体,中段转为更活泼,情绪也更高扬。
4.升C小调,手指速度的练习曲,钢琴家汉斯·彪罗(Hans Bülow)认为,“这是纯粹古典、典型的练习曲。
”急板,3段体,中段升G小调起经各种转调,再回到第一段的升C小调。
5.降G大调,黑键练习曲,右手只奏黑键,左手和弦支持。
彪罗认为:“这是女人沙龙用的练习曲,令人感觉像是盅惑着一般。
”甚快板,3段体,第一段从降C大调降至降D大调;中段降D大调至降G大调,有调性不明的经过性转调;第三段和尾声都为降G大调,最后双手以八度弹出ff的下行音阶。
6.降E小调,夜曲形态的练习曲。
评论家们认为曲中到处都散发模模糊糊的阳光,尤其中段转为E大调的部分。
此曲为行板,3段体,中段由降B大调转至E 大调再转回降E小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复,最后5小节由降E小调转为A大调。
7.C大调,类似托卡它的练习曲,右手表达重音,高音部表达旋律,低音要有断奏性质。
甚快板,3段体,中段为D小调,最后有尾声。
8.C大调,右手流畅的练习曲,各式各样明亮的装饰音阶结构,快板,3段体。
第一段为F大调转C大调转F大调;中段E小调起转为降E大调,E小调再回到F大调;第三段F大调,降B大调,然后进入F大调尾声;转调频繁。
9.F小调,感情的练习曲,右手弹喘气般病态的旋律,最后在叹气中结束。
据李斯特学生说,曲中焦躁的情绪很像是李斯特,急促的快板,ABAB尾声。
第一段为为F小调;第二段降D大调、降G大调至F小调;第三段F小调;第四段和尾声都为F小调。
10.降A大调,节奏和重音的练习曲,OP.10中最高级的练习曲,其性格由二连音符、三连音符乐句交互带出微妙的对照,彪罗认为此曲充满幻想的常动性格,除李斯特的《鬼火》外,没有其它的练习曲可以比拟。
甚快板,3段体。
第一段为降A大调、降E大调、降A大调;第二段从E大调经各种转调回到降A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现。
11.降E大调,广幅离开和弦,双手琶音练习曲。
钢琴家哈聂卡对此曲评介:“这是音乐的科罗,纤细的蔓藤花模样,犹如吹进灵魂的吉它一样,它的和弦构成的丰饶使我们感觉到一种无穷无尽。
”此曲为夜曲风格的练习曲,色调来自天国,终结却是叹息。
稍快板,3段体。
第一段为降E大调、F小调、降E大调、F小调、降E大调转降C大调;第二段降D大调、降D小调、降E小调、降C大调、降B持续音上方的降A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反复。
12.C小调,《革命》,肖邦1831年离开华沙,踏上返巴黎途中,在斯图加特得知俄军离开波兰,悲愤之余而作。
左手将失望与愤怒表现于上下行音阶上,右手奏壮丽的八度,左手练习曲,有魄力的快板,3段体。
第一段8小节序奏,从C小调起经转各种调至降B大调;第二段由升G小调转C小调;第三段再现第一段,从C小调起经多种转调至C小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