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课堂实录及点评butingca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范文《尝试》《雨中邂逅》,投影作文材料) 师:在农村,农民忙于收割庄稼;这是收获。在工厂,工人生产出一件又一件产品,在科研单位,研究的每一点突破……这些也是收获。我们学生每天学习,每一点进步同样是收获。 请以“收获”为中心,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师:同学们,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总是思考怎样才能尽快提高同学们记叙文的写作能力,特别是能够将故事写得曲折生动,使人读了难忘。如何使故事有波澜,老师想明白了。但是,暂时保密。现在,我请教大家回答一个问题,今天是几月几日? 生:十月八日。 师:老师提的问题简单了,同学们容易回答。好吧,我再问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请家在农村的同学思考并准备回答,你们的父母近些日子都在做些什么事情? 生:收稻子。 生:割秋豆。 生:收芝麻…… 师:真好!看来,农村同学观察生活都比较仔细。这是他们的家长正在做的事。那我们城区同学的家长每天都在做些什么事呢? 生:去工厂上班。 生:在工地干活。 生:坐在办公室调度。 师:同学们的家长做的事情看似不一样,其实,我们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劳动。 生:进步。 生:收获。 师:说得都很好。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一个词语更富有诗意,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 生:收获。 师:同意“收获”的,请举手。 (学生多数举手) 【点评:自远及近,先实后虚。农村和城市学生家长在做什么,不仅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沟通他们与父母的感情。同时,使作文的命题,贴近学生生活,避免了作文指导大而空的弊端。】 师:同学们,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本来,“收获”是专指收割庄稼,现在可以说,工人出产品,干部做好工作,学生解决难题等都是收获。“收获”的含义泛化,请大家查一下工具书。 生:①取得成熟的农作物。②比喻心得。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农民收取成熟的庄稼是收获,工人生产出产品是收获,科学家研制了神舟飞船是收获,而我们学生学习的收获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代表相继发言) 生:既然“收获”可以比喻心得,那收获的东西多着呢。比如,我们解决了一道难题,闯过了一道难关,懂得了一个道理,认识了一个朋友等等,都是。 师:说得好。收获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从文章的分量上看,哪一种收获更重些? 生:我们认为,在商品经济的时代,物质上的收获十分重要,因

为存在决定意识,没有物质上的收获,精神方面的收获便无从谈起。 生:我不赞成这种看法。一位名人说过:“人不是靠吃米活着的。”可见,精神方面的收获不可小觑。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热心为乘客服务,她收获物质了吗?但是她是个精神富有者。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一致意见是:今天,既不要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也不能成为物质和金钱的奴隶。因此,我们以为,最好选取精神和物质兼有的材料,这样才能使文章有厚度,有时代感。 (教室里顿时一片掌声) 【点评:以生为主,师生互动。中心固然要明确,选材则更需考究。教者的高明之处有:一是知道“收获”的两种含义,二是比较选材的轻重优劣。】 师:同学们见仁见智,至于你们写哪一种收获,老师不作硬性规定。不过,老师认为,最好是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到这里,我们走过了作文审题的这一步,就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怎么写,方法多样,老师今天要求同学们尽力写出事件的波澜来。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故事的波澜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分组讨论。 (气氛不太热烈) 师:同学们不大明白什么叫波澜吧,大家都看过河水,是平静好呢还是有浪头好呢,也许各人意见不同。但钱塘江大潮就吸引无数人去观赏,黄山、庐山等名山就吸引众多人去游览,为什么,有看头啊。文章也是这样。“文如看山不喜平,戏若波浪潮头生”,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写出文章的曲折波澜呢?请同学认真阅读并分组讨论《尝试》和《雨中邂逅》两篇文章。 (学生分组活动) 生:做一件难事,一般有一个过程,我们应把这一过程写出来。 生:人在做事时,常常有心理活动,甚至会产生矛盾。 生:做事时还会有人打扰,给人带来困难。 生:有时会刮风、下雨…… 师:同学们想得真全面。好,老师把大家的看法概括起来,有四点:第一,事件本身的艰难进程,使文章生出波澜;第二,人物的心理变化起伏,写出事件的波澜;第三,来自他人的影响甚至是干扰,使事件生出波澜;第四,自然环境的影响,使事件产生波澜…… 老师认为,在一篇文章中,不宜全用,同学们根据自己所选的材料,用一种就可以了。好,同学们现在可以酝酿构思,相信大家一定写出自己满意老师满意的文章。 师:好,下课! 【点评:化生为熟,变难为易。当学生明白写什么之后,当学生遇到困难之时,教师的角色是什么?是点拨者,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教者的精巧在于:让学生讨论以拓展其思维,给学生赏

识以激励,教学生方法以入轨,教师作文指导时思考缜密而老到。】 【总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应该说,这是新时期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但今天作文教学指导的现状呢? 一是惑。为数不少的中学语文教师真的不明白如何指导作文,“以其昏昏”,难以“使人昭昭”。他们指导时常常是心中无底,手中无法。要么给个题目了事,要么三言两语作罢,不问学生明白文题的要旨与否,不问学生是否懂得写法。二是怕。不是无知无畏,而是因底气不足,怕多说引起学生质疑,怕多说反而使学生糊涂。因此,干脆不说或少说,出示文题或材料后,教师就坐等学生交作业。三是懒。探究一些教师惑与怕的根源是懒字,他们课前没有科学而周密的作文教学计划,往往是下午写作文,上午甚至课前才草草定题目,懒于思考,更不会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思想懒,行动必然不会勤,不会亲手拟一拟文章的审题、立意,不会亲自想一想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行文,如何遣词造句。如此,指导时的挂一漏万、隔靴搔痒等都不足为怪,而学生不想写作也是情理中事。 现在我们看一看卜廷才老师这一节作文指导课的闪光之处。第一个闪光点,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者“今天是几月几日”的提问,“你们的父母近些日子都在做些什么事情呢?”的设疑,特别是教师始终与学生一道,按指导课的建构逐渐推进,让学生动起来到学生与教师“互动”就是卜老师的高明之处。第二个闪光点,三维并举,授之以渔。作文是源自生活、感悟生活、反映生活的过程,作前指导则需要引导学生既能观察生活,明白写什么,又需引领学生学会正确地反映生活,懂得怎么写。说卜老师“三维并举”,是说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与父母沟通感情以及侧重训练学生叙事能力。说卜老师“授之以渔”,是说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扼要概括记叙文生波的四种方法。第三个闪光点,宽严恰当,放收自如。说的就是该宽处则宽,如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该严处则严,如学生必须写出事件的波澜,第四个闪光点,赏识鼓励,激活欲望。最值得肯定的是,卜廷才老师这一堂作文指导课是一个师生平等理念实施的过程,因而成为师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我们从他和悦的教态、善意的提问、会心的微笑和由衷地激励中可以领略到。了解他的同行都清楚,卜廷才老师对作

文教学甚有研究,也有不菲的收获。他指导多篇学生作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指导》《考试》《语文学习报》《语文报》《语文周报》《作文成功之路》等报刊上发表,在市级以上作文竞赛中获奖;他撰写的作文教学研究论文发表于《新语文学习》《中学生作文指导》《语文学习报》《语文报》《语文周报》《中学语文教学》《作文评点报》《扬子晚报》《作文报》等报刊;他应邀在淮安市高三语文复习研讨会上作了《作文复习:一出不应忽视的重头戏》专题讲座;他参编的《自主作文步步通》和编著的《中学生作文150问》,在师生中产生广泛影响;他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他创作的戏剧在县级会演中演出;他是江苏省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心成员、《语文周报》和《创新作文》特约编辑。说他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行家不为过誉,但在作文指导教学中平易近人,春风化雨。这是民主的理念,更是教学的高招。 作文是高中学生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也是他们将来的立身之本。在国民语文素养日渐下滑的今天,语文教师承担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提高高中学生作文水平刻不容缓。基于此,笔者以为作文指导课应这样:第一,指导有物。“物”即学生。要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命题,科学指导,真正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二,指导有序。“序”即序列。如记叙文,可以从内容、谋篇、结构、语言诸方面逐一讲清,并使学生在作文时一一落实。第三,指导有方。“方”即方法。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实用文的体裁特点,着重指导写作方法。经训练合格,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不同写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