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贾志敏作文教学校园一角实录

贾志敏作文教学校园一角实录

贾志敏作文教学<<校园一角>>课堂实录贾老师:我们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热爱大自然。

我们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告诉别人,让别人也分享幸福,是十分有意义的。

怎样写景呢?首先要去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有时还需要用嘴去尝一尝。

其次,还要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做到情景交融。

我们的校园很美,有花有草,有树有木。

我们一块儿去校园走走看看,去寻找校园里的“美”。

(贾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棵大松树下)贾老师:这是一棵雪松。

我们一起对它进行一番考察吧!它位于什么地方?学生甲:它位于操扬的西北角。

贾老师:它像什么?学生乙:它像一座宝塔。

学生丙:它像一把收拢的大伞。

贾老师:颜色呢?学生乙:墨绿的。

贾老师:你们用手去碰碰看,有什么感觉?学生甲:要扎人,扎得手心很疼。

贾老师:它似乎在告诉人们,你们可不要碰我呀!如果把它当作人,它像谁?学生乙:像哨兵。

学生甲:像慈祥的老人。

贾老师:让我们去看看美丽的花坛吧!(贾老师带领同学来到花坛前)贾老师:我们的校园里一共有四个花坛。

我们先看这个大花坛吧!花坛里栽着些什么花,你们都认识吗?学生丙:我认识,这是月季花。

贾老师:颜色呢?学生丁:有粉红的、深红的、朱红的……贾老师:让我们再去看看喷水池吧!(贾老师带领同学来到喷水池边)贾老师:喷水池呈什么形状?学生甲:像梅花的形状。

贾老师:水池里的水怎么样?学生甲:水很清,清澈可以见底。

水里还有几条金鱼在戏水。

贾老师:三座假山各像什么?学生乙:有的像要展翅飞翔的鹰,有的像盘坐着的老和尚。

学生丙:有的像一条竖着的鳄鱼。

贾老师:像什么全凭自己的想像。

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校园一角”,让我们写作文,有兴趣写吗?众学生:有。

我们有材料写的。

贾老师:我们先要看清题目,看懂题目的要求。

既然是“校园一角”,那么绝不是要我们写校园的全部,只是要我们写校园的一个局部,一个角落。

至于写什么,由你自己决定。

贾志敏作文教学实录

贾志敏作文教学实录

贾志敏作文教学实录——《快乐的日子》师:上次作文,我们写了《看乐爷爷画画汇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把它写下来。

这篇作文,大家写同样的题材。

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写另一篇作文(板书叭快乐的日子m,要求大家写各种各样的题材。

大家看看,按这个题目的要求,写的是什么?生:写的是“日子"。

师:什么样的日子?生:快乐的日子。

师:对,一定要写出快乐来,让大家看了感到快乐。

现在,我要同学们说一句话,回答:在什么时候,我做什么?考虑一下,再告诉老师。

生:一个春天的下午,我随哥哥到树林里打鸟。

生:在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去捉"知了"。

生:一个夏天的早上,我跟表弟划船采荷花。

生:在冬天的一个早晨,我在乡下见到了老同学。

生: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去看妈妈演戏。

生: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去掏鸟窝。

师:好。

大家拿出纸来,就写一写这句话:在什么时候,我做什么。

(学生按要求边想边写。

) 师:(见全班学生基本上都停了1笔)下面请几位同学念一念。

师:刚才你们说的、写的这句。

话,就是写这篇作文的题材。

这篇作1文的题材确实是各种各样的。

现在,题材有了,怎样写好这篇文章呢?最近语文课,大家学了《凡卡》。

这篇文章,可供大家模仿。

文章先写了他爷爷是怎样一个人,我来读一读(读课文有关片段),第二段写了景色,xxx你读一读(学生读有关片段),第三段,写他过了一些快乐的日子,我来读一读(读课文有关片段),这三段我感到写得相当美。

大家可以写一写景色,用景色来衬托快乐的日子。

(学生在稿纸上边思考边写"景色"。

) 师:写好了的就念一念。

(学生纷纷举手,念自己所写的"景色"。

有一名学生念道:那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小草悄悄地钻出土来,小鸟欢快地张开了巧嘴,到处鸟语花香……)。

师:不少同学把景色写得蛮美的。

我们再看看《凡卡)的作者是怎样写快乐的场面的,他是分四层来写的,我再读一读(读课文有关片段,并逐层作了简要的分析)。

贾志敏老师《我的发现》课堂教学实录

贾志敏老师《我的发现》课堂教学实录

贾志敏老师《我的发现》课堂教学实录执教: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时间:2015年10月29日上午9:20——10:00地点:XX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阶梯教室整理:XX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X婷婷师课前板书:fáshòu fǚsā伐瘦辅撒gāo liáo jísuì羔聊疾祟腿脚有疾.足音辨.人深信不疑.措.手不与版块一:解题导入师:小朋友坐直,眼睛看着老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您好!师:请坐。

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看哪个小朋友认识?这个字不大写。

〔板书:發〕横撇、点、撇、撇、捺〔回头看一眼学生〕,然后下面左边是一个“弓〞,右边是“建设〞的“设〞的一半,最后一笔不是捺,是点。

这个古怪的字有认识的吗?果然有不认识的。

谁认识?生1:发师:你念呢?生2:我觉得也是繁体字的“發〞。

师:是繁体字的“發〞,你比她说得更好!你怎么会认识的呢?生3:因为以前我爸妈在老家老是打麻将,〔众笑〕所以我就认识了“發〞。

师:〔举起麻将牌“發〞〕麻将牌144个,其中有4个就是这个字“發〞,打牌的时候叫“发财〞。

现在,我们把“發〞字简化成这个字了〔板书:发〕。

跟我念——发〔两遍〕我在手机上查了这个字,点到用“发〞组成的词一共有20个。

〔师举例〕“发生〞——前天,阿富汗北部发生了一起7.8级的大地震。

到现在为止,死了100多,临近的巴基斯坦死了200多,一共300多人死了。

还有“发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造福于人类。

爱迪生是一个发明家。

还有什么用“发〞组成的词?居然有人一个都不知道。

〔众笑〕,说。

生1:发现生2:发财师:哦,你喜欢发财。

〔众笑〕生3:发言师:对。

〔指一个不举手的学生〕这个同学不发言。

生4:发掘师:对。

发掘XX的许多文化遗产。

生5:发起战争的“发起〞。

生6:发源生7:大发雷霆师:这是一个成语了。

生8:发表师:发表看法。

生9:爆发师:用“发〞可以组成不知多少词。

比如:发展,发展银行,发展得很快。

《两个名字》课堂实录

《两个名字》课堂实录

贾志敏《两个名字》课堂实录课前准备:贾老师准备了小蝌蚪,黑板的上题目的名字,还有板书在黑板上。

写着13 两个名字,擅长用板书来解决问题。

外界对他的课评价很高。

师:上课生:起立师:小朋友早生:老师早师:请坐!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老师把课题已经写在黑板上啦!谁会念的请举手?大声点啊,请你念。

生:13.两个名字师:嗯,念得不错。

你念念看。

生:13.两个名字师:不对了,不是13(平舌音),是13(翘舌音)。

生:13.两个名字(翘舌音)师:对啦!进步多啦。

你读读看呐!生:13.两个名字师:你念得真好!你念念看生:13.两个名字师:对啦,我们一块儿来念念看啊!13 预备起生:13.两个名字师:不是两个,名字,是两个名字。

再来,读生:13.两个名字师:不读两个名字(两个往上翘了),是两个名字,预备读生:13.两个名字师:对啦,老师不点在这儿啦(指不点在两个后面),点在这儿(指点在名字后面)预备读生:13.两个名字(贾老师的特点不管是在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课都会反复读课题。

课题读完了,读题目有什么目的?记住语流的概念,语言是流动的,语流不好的人学语言是很累的,注重语流和语气,语气的轻重缓急,有轻有重,有长有短,提高了学生对语流的敏感度,对语音的敏感度,对内容的理解。

一般人对这个方面的不重视是因为不明白怎么培养学生的语流。

贾老师很重视语感的培养。

)师:好,这个字读 míng生:míng师:míng生:míng教了一个生字,重视什么,重视它的后鼻音。

导入这堂课,前面叫出示课题,一般是读一遍读两遍,把课题读好读对读准,这个生字的教学方法就是随文识字,随的是音和意。

师:对啦。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大家看看他叫什么名字呢?(出示江泽民照片)哦,你说说看。

生:他叫江泽民。

师:对了,江泽民是干什么的呢?你说呢?生:保护我们的。

师:呵呵,是保护我们的。

生:不对师:当然啦,他是保护我们的。

贾志敏作文教学实录及评价

贾志敏作文教学实录及评价

贾志敏作文教学实录及评价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语文课,那时候我们总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如何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贾老师的教学方法真的很有趣,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贾老师总是能把枯燥的作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记得有一次,她在讲解如何写好一个开头时,用了一句话:“就像是打开一扇窗,让读者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

”当时我们都被她逗笑了,但同时也明白了如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们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贾老师还非常注重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她经常鼓励我们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然后把这些细节融入到我们的作文中。

她说:“生活就像一部大电影,我们是导演,要把这些精彩的瞬间拍成一部部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她的引导下,我们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描绘生活。

贾老师还是个“话痨”,她总是能和我们聊个不停。

有时候,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遇到困难,她会耐心地给我们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而且她还会和我们分享她的趣事,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启发。

有了贾老师的陪伴,我们的写作之路变得更加快乐。

贾老师也是个“严厉”的人。

她要求我们对待作文要认真负责,不能马虎应付。

她说:“作文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的内心世界。

只有真诚地对待它,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在她的严格要求下,我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教会了我们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

在她的指导下,我们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去追求美好的生活,用文字记录下我们的点滴收获。

贾志敏作文课堂实录

贾志敏作文课堂实录

微型小说三篇(作文改写)阅读材料:恶魔约翰杰克到刚刚开垦的美国西部地区谋生。

他在一个小酒吧当上了酒保,这个酒吧的主要顾客是附近地区的牛仔和农民。

上班第一天,酒吧老板特别提醒杰克:”如果听到别人说‘恶魔约翰来了’,你就赶紧跑,因为这个约翰是方圆几百英里内最危险的通缉犯,连警察都拿他没有办法!”这天中午,酒吧外面一阵大乱:"约翰来了,恶魔约翰来了!" 杰克正在洗手间等他提着裤子走出来,酒吧里客人早就跑得干干净净。

只听见有人"砰"地踢开前门,一条凶神恶煞般的大汉势汹汹地大步走进酒吧,把手枪往吧台上一拍:" 给我一杯墨西哥烈酒!"这时候杰克已经来不及逃跑了,只好战战兢兢地递给那大汉一杯墨西哥烈酒。

那大汉将酒一饮而尽,然后将酒杯重重地砸在吧台上。

"您......您再要一杯吗?"杰克哆嗦着问。

"见鬼,我没有时间!”大汉冲他吼道,“你不知道恶魔约翰就要来了吗?!"两本小学课本一天,我收拾屋子,找出两本布满尘土的小学课本。

女友说,还不扔了?我抚摩着书半晌没说话。

妈妈是个一字不识的苗家妇女。

家乡有种风俗,一个女人在逝去时,口里必须含银(或金)才能入土为安。

所以在贫困人家,积攒块小小的银饰便成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那一年,妈妈起早摸黑喂了两口猪,终于置了一对银手镯。

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妈妈时常进城给我送些吃的。

她知道我复习忙,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

有一天,妈妈去了不久又回来,拉我到僻静处:“伢,我替你买了两本考大学的书。

”“什么?”我心里咯噔一下。

常听人说学校外面时常有人用假书、假资料蒙骗那些来自山区一字不识的家长。

“人家说,只要用这书,考大学包中。

”“哪来的钱?”“镯子换的。

”我抢过书,撕去包装,一阵巨大的绝望顿时袭上心头:两本小学课本竟然就骗走了妈妈的镯子!“伢,行吧?”望着满怀期望的母亲,我强压下泪水和屈辱:“行,妈,行的!”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妈妈高兴极了,说是两个镯子花得值。

《推敲》课堂实录(贾志敏)

《推敲》课堂实录(贾志敏)

《推敲》课堂实录(贾志敏)《推敲》课堂实录(贾志敏)《推敲》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叶圣陶: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语言。

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书写。

一本:以学生为主。

二主:以训练为主。

以鼓励为主。

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

你听了累不累?如果累了,语言不精炼,如果不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材仅是教学的材料,教无定法,因为文无定法。

现在目标有了,关键是我们对教材的处理。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

(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

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

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

(生读)师:这是什么?生:书。

师:这是什么、生:粉笔。

师:我是东西吗?师:换个偏旁,变成其他字。

(生说:校,郊等)师:生:驶,驰,蚂,驴。

师:这些字会读了,自己把课文念念。

(生自读课文)师:第一个同学读书流利,还带有一点感情,第二位同学嗓音好听,第三位同学读书姿势最好,待会儿请你们来展示。

(生描红)师:看一看练习的第三题,有八个词语,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读,再指名读)师:避让什么意思?生:避让是让开的意思。

、(表演避让)师:躲开,让出路来,给别人走。

)师:沉睡是什么意思?生:睡得很沉。

师:家境贫寒。

生:家里很穷。

师:贫是什么意思,寒是什么意思。

生说。

师:家庭状况很差。

师:给每个小节加个节号。

几个小段,每个小朋友来读一小节,随便你读哪个小节。

先告诉大家你读第几节。

生:我读第二节。

生:我想读第七自然段。

(师打断,帮助学生强调“也”是一位诗人,“过了一会”。

生:我也喜欢读第七自然段。

师:(师打断)你能不能读得快一些。

(示范,并给予表扬,再示范)师:孩子们,听着,他很会读书,前后语调有变化,这就叫有感情地朗读。

贾志敏《镇定的女主人》课堂实录

贾志敏《镇定的女主人》课堂实录

《镇定的女主人》课堂实录贾志敏(课前板书)18镇定的女主人师:上课。

生:起立。

师:小朋友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老师已经把课题写在黑板上了,会念课题的请举手(做举手示意)。

生(积极举手)师:你说。

生(3,1):十八,镇定的女主人。

师:你念念看。

生(3,2):十八,镇定的女主人。

师:哟,你念得更好。

你说。

生(4,2):十八,镇定的-女-主-人。

师:哦,念得都很好。

我们一起念。

预备,读。

生(齐读):十八,镇定的女主人。

师:《镇定的女主人》,这个课文了,它是略读课文。

所以在18这个课题序号上面打了星号。

大家看,这个词,一起念一下。

(指“镇定”)预备,读。

生:镇定。

师:这个镇定,这个镇定的镇,左边是什么?生:金字旁。

师:金字旁,这个金(板书“金”)作为偏旁,写的时候就不是这么写了。

撇不变,捺变成横啦。

下面一横不变,下面一横也不变,这一竖一横变成师生:一提啦。

师:这金字旁这么写。

右边时候什么?生:真。

师:真真假假的真,里面几横啊?生:三横。

师:别马大哈,漏了一横,两横就变成一个错字啦。

镇—(板书镇),啊,我们能不能填上一个词,恰好跟镇定差不多意思。

组个词,我们把它叫做近义词。

生:镇静。

师:镇静,对,还有吗?(学生沉默)好,镇静(板书镇静),是镇定的意思,就是遇到紧急的情况,他不慌张。

一起读。

生:镇静。

师:再读。

生:镇静。

师:我们找一个词,意思跟它相反的。

你说呢?生(2,3):慌张。

师:慌张,好的。

你说呢?生(4,1):慌忙.师:慌忙,你说呢?生(2,2):慌乱。

师:慌乱,都是的。

跟慌字有关系的,那就是不镇定了。

慌张、慌忙、慌乱,都是与它也是想法的了。

(板书:慌张)一起念。

生(齐读):慌张。

师:现在我们不用这个词,用下面的词来做作课题,怎么念?你说。

生(1,1):镇静的女主人。

师:对了,镇定的女主人就是镇静的女主人。

那么用它来做题目呢?好,你念念看。

生(4,3):不慌张的女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课时一: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谁知道?哪十大人物?你说。

生:王百姓。

师:对了,王百姓。

还有吗?生:黄舸。

师:少年英雄黄舸。

还有吗?生:雷英雄。

师:不是雷英雄,是排雷英雄。

丁晓兵一个手臂都没有了,被炸飞了。

他走上台领奖的时候,我看他用左臂,慢慢地抬起来,抬到了额前向全国观众行了个军礼,我看到这儿潸然泪下。

还有吗?生:还有华益慰。

师:对了,好军医华益慰。

慈善家霍英东等等。

这些英雄人物、模范人物以他们的模范行为,感动了所有的人。

所以感动就在我们身边,读(教师指板书:感动)生:感动。

是:读得快一点,“感动”读!生:感动。

(有所改变)师:感动往往就在一瞬之间,(师板书:在一瞬间)谁把这几个字念一下,你念。

生:感动在一瞬间。

师:不错,读得还可以。

你读,生:感动在一瞬间。

师:显然你读得比他好,谁再来读?生:感动在一瞬间。

师:哎,太好了。

你读呢?生:感动在一瞬间。

(读得有底气有感情)师:一起读。

感动在一瞬间,起!生:感动在一瞬间。

师:往往因为人家的一个眼神,一件事,一个动作,一个肢体也能让人感动。

感动自己的什么?感动的人感动的事很多。

懂得感动的人,才会知道感恩。

会感恩的人,才是高素质的人。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一个人的一句话感动了所有的人。

这个人是谁呢?姓夏,夏天的夏,夏衍哪。

他是个老作家,生前写过许许多多一流的文学作品,本来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亲友孩子,到了晚年他身体不好住进了医院,在医院的病床上他还是想着别人。

特别是在他弥留人间的那些日子里,谁知道弥留人间是什么意思?生:就是还生活在人世间的意思。

师:还生活在人世间,就是即将离开人世的意思。

有一天,突然他的病情恶化了,在旁边的护理人员看了,着急得不得了。

下劳你别急,我马上去找医生。

就在这时,几度清醒几度昏迷的夏老,突然自己清醒过来,他猛然坐起身,瞪大了眼睛,伸出手,张大了嘴大声地说了一句话:“不是叫,是请!”说完这句话倒在床上,死了。

这是他一生当中说的最后一句话,意思是,你不是去叫医生,是去请医生。

一个字之改足见他的人格。

他始终想着别人,所以他说这句话令在场的人感动不已。

这件事传开了,整个的医院上上下下,从医生到病人,从病人到护理人员,从护理人员到家属都感动不已。

这件事被新闻记者知道了,写文章报道出来,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感动不已。

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周围很多,你在电视上看到的,报纸上看到的,课本里面学到的,以及我们耳朵听到的,周围自己碰到的,到处都是。

想想看看感动你的人和事有吗?生:我从电视上看到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的了脑瘤。

脑瘤占据了他的整个脑子,他失明了,他快死的时候他就说我要把自己的角膜捐给别人……(哽咽)我就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感动。

师:表扬他。

(师沉重的)一个十岁的孩子,就要死去了还要把自己的眼膜捐给别人,把光明从给别人,光明是可以传递的。

还有吗?生: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女孩也是失明了,他说他想到天安门看升旗。

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很多人都来帮他,配合他,其实根本就没有天安门,是在一个学校的操场。

师:我问一下,你知道这个小女孩的名字吗?生:忘记了。

师:忘了我告诉你,叫新月。

发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女孩就要死了,他唯一的心愿是到天安门广场前看升国旗仪式,但是它是不可能去的。

结果整个的城市都知道了这件事,整个的城市都编造谎言,说我们带你到天安门去,于是就把他送到车上,用北京话报站名,模仿许多各地的方言,让他觉得现在是到北京了。

然后在操场上,学生走起了军乐、国歌,升旗啦。

他眼睛虽然看不见,嘴角却露出了微笑。

这个节目我看过很多次,感动!还有吗?生:四年级的时候。

(师纠正:读四年级的时候)课文里面写的第九课是罗盛教,他是抗美援朝上的一个志愿军。

他看到一个孩子掉进冰窟窿里面了,就不顾一切跳进去把那个孩子就上来,最后自己牺牲了。

师:你知道这个孩子是中国的孩子吗?生:他是朝鲜的孩子。

师:对,朝鲜的。

还有吗?生: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名字叫做《暖春》。

里面有一位老爷爷,他抚养了一个孤儿,把他养成人,(师:不叫养成人,他本来就是人,培养成人。

生:谢谢)培养成人以后,他有抚养了一个小女孩,自己的钱不舍得花,都用来抚养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很懂事,最后就成了那各乡村的老师。

师:乡村女教师,好的。

我们讲了电影里的,新闻中的,现在说说生活周围的。

生: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就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我的脚不小心跌伤了,我走楼梯的时候一直脚一跳一跳的,我们班的陈益明看见了,背我上了三楼。

师:哪一个叫陈益明?请这位英雄站起来。

我们为她鼓掌,(师过去同他握手)同英雄握手无上光荣。

请坐。

还有吗?生:其实我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我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生哽咽)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走不出这个阴影,后来是妈妈帮助了我,他说你一定要坚强,师:现在妈妈跟你生活在一起吗?生:对。

师:你回去带去老师对她的问候,说老师支持你,谢谢你培养出这么好的女儿。

生:谢谢。

师:好还有谁?生:这件事是我亲身经历的。

那一天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学校,看见了一个老婆婆在那边讨饭,我们就去问她,她说他来找儿子,我们就打电话110,110来的时候说他已经送过很多次了。

师:感动的人和事就在我们生活中。

你看电视会为之感动,看报纸会为之感动,你这正开眼一看,大家都在帮助人关心人,令你感动,如果你把感动的人和事写下来,就是很好的作文材料。

有了这个材料是不是一定能写好?不一定。

那还得讲究谋篇布局,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的作文,把片子打开。

则篇文章的题目我请小朋友来读读好吗?生:诚实比金子更重要。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

当过播音员吗?生:当过。

生读。

师:你读得更深情。

大家一起读。

这篇文章大约700个字,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把他看完。

开始,注意读写的姿势。

学生读文。

教师巡视。

(此处有空缺,谅解。

)学生课下自由作文。

课时二:师:文章写好了吗?生:写好了。

师:写好了可以交给老师了。

可以吗?生:可以,不可以。

师:不,文章写好不能交给老师,自己应成为自己作品的第一个读者。

要反复地读反复地想,反复地改。

俗话说:文章是改出来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黑板上有一句话谁来念一下?第一句。

生:文章不厌百回改。

师:什么意思?生:……师:理解完全正确。

这个百是虚指,是多次的意思。

另一句话,谁会读?生:我最喜欢的老鸭汤端上来了……师:这小朋友写了这么一句话,我告诉大家,这句话至少有五个地方错了。

生:应该是我最喜欢的老鸭汤端上来了。

师:为什么是端?生:应为……师:搬是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比如说,(指一学生)我们一起把桌子搬一搬。

(师生搬桌子)把桌子搬到原来的地方。

这是重物叫搬,老鸭汤碗需要搬吗?他没用扛那算好着呢!(众笑)教师用修改符号改搬。

生:妈妈扯下两条腿,是老鸭腿……师:多恐怖啊,妈妈扯下的两条什么腿啊?(鸭腿)教师用修改符号修改。

师:标点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最喜欢的老鸭汤端上来了。

这里都好改为句号。

师:对,意思变了,逗号改句号。

看第一句话,漏了一个字。

你说。

生:我觉得是一碗老鸭汤。

师:那倒没有关系。

漏了一个字。

生:我最喜欢后面应该是我最喜欢喝的。

师:哎,对了。

我最喜欢什么,颜色?气味?是滋味。

(教师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有两个不明显的老师来改。

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

你说妈妈应该先放在谁的碗里?生:奶奶。

师:为什么?生:因为尊重老人。

师:对了,先老的再小的。

奶奶跟我位置得换一换。

这一个词换一个可以突出晚辈尊敬长辈。

(教师模拟礼让场景。

)这叫怎么样?生:我觉得应该是盛在。

师:盛在,不对。

生:我觉得应该是夹在。

生:推。

生:按在。

师:对,按在,你不吃也不行,这是晚辈对您的孝敬。

这样一改意思完全变了。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修改之前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

(教师随即评价)师:修改之后呢?生读。

师小结:这样一句话,通过咱们思考,品味,动一动,改一改,位置换一换。

意思大相径庭。

所以说,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把自己的文章改一改,谁来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

生:感动……师:这个写作改成作文。

为什么,写作是属于创作的,是作家写文章叫写作。

咱们小朋友叫作文。

生:……我获得了全市特等奖的好成绩。

师:这个好成绩不要了,再读。

生:还获得了一百元奖金。

师:还获得了一百元奖金,你表示惊喜,你加上呢,你试试看。

生:还获得了一百元奖金呢!师:这个获得应该是得到。

生:我怕妈妈发现被没收……师:没收加引号了吗?生:没有。

师:没收是指你不应该得到……生:便随手加在一本……师:这里一个词用得好,随手用得好。

随手时不经意的。

生:回家后放在抽屉里。

师:回家后把草稿本放在抽屉里。

要表达清楚。

生:……当时我眉开眼笑,打算……师:等一等,眉开眼笑这个词儿不错,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恰当吗?我心里暗暗高兴。

这就够了。

(学生继续读,教师适时评价)生:……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师:泪珠在眼眶里直打转。

加上个直。

生:……我怎么不好好看看师:这个好好改成仔细。

教师适时插入辙的解释。

鼓掌,鼓励。

生:……一位一大一小的母女……师:等一等,母女有一大一小?这里母女就可以了。

生:……母女展现在我眼前师:不是展现,站在。

学生继续读,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读完,教师带头鼓掌。

教师教学生打分,送给学生礼物作为奖励。

另一个学生读文。

(单亲家庭的那个孩子)生:那一刻,我……师:那一刻,我……这个题目好!生:……妈妈把全部希望全寄托给了我师:不是寄托给了我,使全寄托在我身上。

生:……要好好读书,改变自己。

师:要好好读书,改变自己。

用“只有……才能……”句式说。

生:……那是相当地悲哀。

(众笑)师:……看来你要获取知识,什么地方都可以得到。

生:……头发有些乱,像个鸟窝师:头发有些散乱,鸟窝不要了。

生:……我们是收废品的师:“我们”不可以。

为什么不可以?(让其他学生说)对,只有母亲收废品,女儿不收,所以用词要非常的精到。

生:……现在交给你师:一百元是很重要的事情,怎么还给你,你得交待……学生读完,教师带头鼓掌。

老师送给学生一支笔。

教师出示例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统一修改。

……师:这样一来,文章就通顺了,说到底还是这句话,一起读。

生:文章不厌该会改。

师:你们的文章就这样不断地读,不断的思,不断的改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