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老师的教学思想

合集下载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的智慧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的智慧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的智慧贾志敏,作文教学的一代宗师,是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界的骄傲。

贾志敏老师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

贾老师的即兴评点学生习作的功夫,是中国语文界的一绝。

贾老师的作文教学气势磅礴,厚如黄土高原,细如春风化雨。

他把作文教得真实、扎实、详实。

他的作文教例《校园一角》、《找手机》、《橘子》、《买青蛙》等,无不呈现着教学艺术的炉火纯青。

一、长句写短,短句写长贾老师让学生听一听几段话,然后归纳段意,说中心句,提供一句话进行扩充,或者选择有趣的一段话让学生进行填充式扩写。

即培养了听力,又训练了概括能力。

贾老师的作文教学处处洋溢着作文指导具体化的路子,他巧妙地创设具体的情境,运用创设的情景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他常常训练听话能力,以段式训练为主,让学生说一说总述句,体会一段话是分几个方面写具体的,然后再选择学生的典型习作进行具体指导,把一段简单的话扩充具体。

二、借助表演,细腻指导贾老师十分擅长表演,一个人能同时演几个角色。

他常借助于表演,教师与学生合作表演某个情节,让学生看清楚,听明白,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引导学生把这些细节写进作文之中。

三、提供内容,顺水摸鱼贾老师说:“作文就是用嘴说话。

作文也是游戏。

如果你能把长的变短,短的变长,那你就取得了作文的自由。

”学生总是在快乐中进入作文天地,欣赏作文的情趣,不知不觉进入作文情境。

他让学生当堂练习扩充方法,以填充式扩写,先写后说,一句话变两句话,再变一段话,如在《找手机》教学时围绕“爷爷真糊涂”这个句子,在句子后面画一条线,让学生写一写糊涂到什么程度,接着指名说,然后再扩展:“小朋友,现在我把这句中的‘。

’号改为‘,’(共两个分号)后面写一段,行吗?你把刚才小朋友讲的集中起来,用三个事例说明爷爷真糊涂。

”这种先分开后组合的方法很适宜面向全体,因为只要把同学讲的事例集中起来就可以降低作文的坡度,使学生注意听别人发言,自己认真归纳。

这也是教师顺水推舟,学生顺水摸鱼的好办法。

热爱的力量 ——读《积攒生命的光》有感

热爱的力量 ——读《积攒生命的光》有感

寒假里,读了朱煜老师整理的贾志敏老师教育口述史《积赞生命的光》,书刚刚读完,就看到了微信上贾老师。

去世的消息,心中甚是难受。

我对贾老师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以前只是从网络学习的课堂中看到过贾老师的课。

感觉课堂扎实但却对学生的教学非常有效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贾老师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贾老师是上海名师朱煜老师的老师。

序言中朱煜老师说,他没有跟着贾老师翻来翻来覆去地打磨一节课,更没有在教学环节上纠缠。

贾老师总是让他从整体感受他的课堂,这样呢,就不会机械的模仿贾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而是着力于领悟教学方法背后的教育教学思想,掌握了思想,设计、实施教学环节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由此,我想到了我平时的学习,有时候就是在教学环节和技法上是反复地去雕琢。

实际上要更新观念:应从整体上感受名师的课堂,以及他的教育教学思想。

书的前一部分介绍的是贾老师的成长的过程,小时候寄人篱下过得很苦,“文革”中受到迫害,他都不向命运屈服。

别人瞧不起他,他更要做得好来证明自己。

在那个几乎令人窒息的年代里,他没有动摇过对事业的追求,没有对人生,对前途丧失信心,他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他深知只要不失去自信心,只要对事业,对理想尚存一些希望,那么厄运可能是一份深不可测的宝藏。

希望是热情之母,她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希望是世界万物的主宰。

这种乐观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还是读得太少”一章中,我名罢了阅读课要少一点繁琐分析和无效提问,需要的是书声琅琅和议论纷纷。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必须重视读的训练,课文一定要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多读熟练。

多读不是只简单重复读的活动,读有质量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

所谓正确,就是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句子。

所谓流利,就是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速度接近于说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所谓有感情就是读得生动感人,要读出重音,正常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要有适当的速度和节奏。

朗读是默读的基础,默读速度快,应用范围广。

贾志敏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历程及思想演进

贾志敏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历程及思想演进

贾志敏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历程及思想演进作者:李重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第9期李重贾志敏(1939.11.17 ~ 2019.2.5),上海人,特级教师,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

曾任上海市浦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上海市金苹果学校小学部校长,民进上海市普教委员会副主任,浦东新区区委委员。

1999年获浦东开发建设特殊贡献奖,2000年被授予“浦东名师”光荣称号,2015年获中国好教育烛光奖。

从事小学教育工作60年,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他的教学态度亲切,教学语言生动,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好评,更受小朋友的欢迎。

他一生践行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追求无痕的育人境界,形成本真、质朴、简约、灵动、大气的教学艺术风格。

他治学严谨,勤于笔耕,著作颇丰,著作《与讲台同在》入选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1958年,贾志敏老师高中毕业后无奈走上讲台,做起代课老师。

2018年4月14日,他带病执教人生最后一课《素描作文》。

从初登讲台到最后一课,贾老师坚守三尺讲台60载,在小学语文园地风风雨雨耕耘了一辈子,可谓桃李满天下,功德无量。

本文试图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来梳理贾志敏老师的职业发展阶段,努力揣摩、提炼他每个发展阶段背后所蕴藏的朴素道理,尽力探寻、领悟其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希冀贾老师光辉的教育思想能够流传于世、发扬光大。

并以此文缅怀之。

一、代课、问教摸索期(1958~1976)(一)教学探索:为谋生糊口,无奈当上代课老师,尽力站稳讲台贾志敏老师高中毕业后求学无门,生活无着,只能靠打工代职谋生。

在此境况下,他走上讲台,从代课老师起步,开启他崎岖艰辛而又闪光不凡的教育人生。

这个阶段属于早期探索时期,贾老师最初并不知道如何备课、上课,还不会教学,可是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代课机会。

为了上好课,他积极投入、多方求索,一方面反思自己,反思实践,另一方面积极求教于先进,虚心学习教学方法。

大道至简 大道至美——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推敲》一课教学赏析

大道至简 大道至美——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推敲》一课教学赏析

大道至简大道至美——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推敲》一课教学赏析允许我读一段潘新和教授《愿先生与讲台同在》一文中的一段话:贾志敏先生说:“当年,我为了生活走上这三尺讲台。

今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则一刻无法生活。

”这话我信。

贾先生今年78岁,罹患癌症,动过六次手术,仍屹立在讲台。

上手术台和上讲台,成为他生活之常态。

他以信念逾越、战胜病痛,将师道之弘毅、壮美演绎到极致。

允许我提议,大家再为我们可爱可敬的贾老师鼓掌!贾老师,你是用生命去上课,向你致敬!听贾老师的课,你能找到一个词来说感受、收获?我找到的是“不累”。

这是15年前,贾老师在评一位青年教师的语文课时时提出的:“好的语文课,听着不累”。

当时,我们都有些愣住,转而想,说得好,真好,好。

贾老师的课,不累:眼睛不累,耳朵不累,最重要的是心不累。

心不累,是很满,慢慢的收获,满满的欢喜,我们哪是在听课——我们是在做贾老师的学生,我们是在幸福的跟着贾老师过一种生活。

这种语文生活是怎样的生活呢?今天试着从美的角度说四点体会:1. 童心之美。

现在最缺的,我们最难的,是上出儿童味道的语文课。

(1)在课上,老师像个小孩。

导入时,贾老师板书了“行”,说:“‘老师老师,这个字你认识吗?’一个孩子要考考我,我那么容易被考倒吗?”这就像一个爷爷在跟孩子斗气。

后面学“推敲”,贾老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来“推”自己,又让所有学生敲桌子,再理解推敲的词义。

多么有趣,老师就像一个孩子,孩子们在趣味中,悄然给引到语文学习的路上来,多好!(2XXX年前,跟贾老师到吴江区,他上《惊弓之鸟》,贸贸然问有教案吗?贾老师说没有啊。

看我有些惊讶,贾老师说,都在肚子里啊。

课文都在贾老师的肚子里,我们知道的;教案也在肚子里,你可能不知道。

这么简洁清晰的板块,已经在贾老师的头脑里扎根了。

但这个简单是贾老师不知花了多少时间设计出来的。

为什么能简洁?返朴归真的理念,引导学生学语文、学运用,扎扎实实。

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就应该干语文老师应该做的事情,教孩子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表达)。

简明、真实、严谨--贾志敏《普罗米修斯》公开课点评

简明、真实、严谨--贾志敏《普罗米修斯》公开课点评

重、 被认可 , 期待 丰富人生阅历 , 读优秀“ 少年小说 ” 是
常作文, 自然就作好文。这就是对 巴金先生所谓“ 只有 写, 才会写” 之诠释 , 是“ 会写” “ 写好” 的不二法则 。在
教 学 中如何 实施呢 ? (1 ) 动 笔墨读书 , 读 书动 笔墨 。
( 2) 老师做榜样。只动口不动手 、 只说不写、 只一味逼
学生写自己却不写的老师 , 绝不是一流的老师 , 这样的 语文课堂也绝不是一流的课堂 。上文举到的董霏燕老
简 明\ 真实 \ 严谨
贾志敏 普罗米修斯》 公开课点评
语 文报社 裴海安
有人说 , “ 课如其人 ” , 我觉是公开课 , 都能体现出他的风格 : 简明 、 真实 、 严谨。
导入 与设疑 , 理 解与练 习, 判别 与提 炼 。不 “ 杂” 、 不 “ 碎” 、 不“ 偏” , 思路清晰 , 内容简约 , 目标 明确 , 方法得
单 。过于复杂的教学设计 , 过于强势的教师主导 , 过于
繁重 的教学任 务 , 不但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
变成舞台 , 执教者由于在意听课 者的反应而不断调整 教学方法与策略 。这 样 , 恰恰 忽视 了对 学生的关注 。 于是 ‘ 课堂教学 ’ 演变成 ‘ 课堂表演 ’ 。课堂教学和舞台
严于律己 , 是个严谨 的人 ; 工作中的贾老师追 求完美 ,
喜欢精益求精。具体到上课 , 贾老师的课 , 堂堂能做到
本领 , 行走在大江南北 , 布道于课堂内外。他真的在教 语文 , 他教的是真语文。听贾老师的课 , 你不会觉得像
认真对待 、 精心准备 , 真的让人万分钦佩 !他对教学 目
印象。圈
. I l 竺 !! ! 墨I

向贾老师学教语文——《贾志敏阅读教学经典课例品读(四至六年级

向贾老师学教语文——《贾志敏阅读教学经典课例品读(四至六年级

向贾老师学教语文——《贾志敏阅读教学经典课例品读(四至六年级)》读后感作者:钱娟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第9期钱娟读了《贾志敏阅读教学经典课例品读(四至六年级)》,不得不感叹,贾老师不仅是“最会教孩子作文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是“最善教孩子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师”。

每每读到新意迭起的设计,竟忍不住拍案叫绝,由衷佩服这位“设计的高手”“善教的老师”。

读着书中的一篇篇实录,好似又走进了贾老师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感受着他的教学艺术、教学思想。

每一篇实录看似简单,却是精彩无比。

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循循善诱的导学艺术,幽默机智的教学语言,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令人陶醉!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最困扰的是,一篇课文如何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如何选取正确的教学内容,如何发现精准的语言训练点,如何设计对应的教学习题……这一本书里,都有清晰的展现与细致的解读。

每一篇教学实录都有编写者的学习笔记和研读感悟,从“教了什么”“怎么教的”“为什么这么教”几个方面,挖掘教学精彩之处的根源,辨析教学策略实施的效果,深究教学内容选择的用意,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将老一辈的教育精髓清楚明白地呈现给我们年轻一代。

掩卷沉思,新时代,我们该向贾老师这样的小学语文先行者学些什么呢?一、“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贾老师一直主张“真语文”,课堂的核心在于“真”字,教师真教,学生真学。

贾老师也常教导我们,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机会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他们都能成为学习的主角。

”在实录中,我们常见贾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回答,故意“装傻”,把表现的机会、成长的机会让给学生。

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文,课堂上摒弃“问答式”呆板的教学,而是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听、说、读、写,思、议、品、悟,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

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如若碰到学生难以理解或生成其他问题时,贾老师总会顺应学生学情,以学生的学习感受为根本,“淡化教师,突出学生”,对课堂进行微调,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

《爸爸的老师》课堂教学赏析

《爸爸的老师》课堂教学赏析

《爸爸的老师》课堂教学赏析贾志敏说: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样我们可以说,我不能决定课堂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课堂的厚度,让课堂扎实起来,鲜活起来,丰厚起来。

一、扎实:教的全是“语文”语文课是什么?语文课做什么?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用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

《爸爸的老师》这首诗内容浅显,因而贾老师并没有在内容上纠缠不清,没有就诗歌的内容提任何问题。

他就文本提了三个问题,分别是:①爸爸的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②《爸爸的老师》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你能用几十个字来概括吗?③有人说100个读者读《哈姆莱特》会得到100个主人公的印象。

同样,我们这里40多个小朋友,读了《爸爸的老师》,一定会有40多种体会,那么,请每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联系贾老师的教学,我们会发现:第一个问题,贾老师指向的是“他”和“她”的不同用法,而这正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

第二个问题,贾老师通过《爸爸的老师》这个例子落实“课标”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语言能力——概括要全面,语言要简洁。

第三个问题,教学生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不在诗歌内容和内涵上“问个不休”,贾老师的教学目标清晰、条块清楚,就是: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说话和写话。

最精彩的是后面的说话训练。

第一层次说大意,分三次进行,每一次都提供学习支架:“起先,我以为。

后来,我才知道。

”“《爸爸的老师》这篇课文写了教师节那天,。

”这个过程,贾老师“以问促说”,收到了“一石多鸟”之效:大意把握,主旨理解,语言发展,个性呵护。

第二层次是自由说话,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识字写字、感情朗读、说话写话,贾老师教的,全是“语文”。

二、鲜活:教的全是“生活”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老师教风之所在,扎实是我们教学目标的落实。

老师要简简单单、认认真真地教语文,学生才能喜欢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从阅读中获取愉悦的感悟——浅谈贾志敏老师课堂教学形态

从阅读中获取愉悦的感悟——浅谈贾志敏老师课堂教学形态
l I i l i " l i  ̄
师 拿 起 黑 板 擦 ,引 领 同 学 们 再 次 诵 温 厚 。 他 说 : “ 我 要 大声疾 呼 。”

些 质量 非 常低劣 )当成 学生 的语 文
读 黑 板上 的话 —— 关 于诚 信 的 。读
正 上 小 学 四年 级 的侄 子忻 忻 , 作业 , 没有 重点 与挑 选 , 心 中 对 学 生
时代 在 新 科 技 的迅 猛 发 展 中 ,
好 一 句擦 去 一句 。当黑板 上 仅 留下 在 学期 末 的语文 考试 中错 了道 阅读 的成 长是 一笔糊 涂账 。 “ 人” 与“ 诚信 ” 这 两个 词 时 , 贾 老 师 题 。 题 目要 求 “ 请 画 出文章 中你 最喜
扫 视 了一 下 课 堂 。 学 生 们 的 朗 读 声 欢 的 一 句 话 ” 。 结果 , “ 我 们 班 很 多 人 诞 生 出 缤 纷 眩 目的 各 种 观 念 — — 比 刚 刚落下 , 他 则轻 轻把 字擦 去 。 整 个 都错 了呀 。 因为 跟 答 案 不 一 样 啊 。 早 如 , 关 注形 式教学 , 关 注 想 象 力 的 拓 黑 板 上 留 着 依 稀 的 板 书 印 , 而 刚 才 知 道 这 样 ,还 不 如 说 成 — — 请 画 出 展 , 关 注多媒 体 的引介 , 关 注 资 料 的 的 一切 已经 沉 甸 甸 地 落 在 了心 中 。 文 章 中 老 师 最 喜 欢 的 一 句 话 呢 !”
往 全 国各地 讲 学 , 至今 不辍 。 贾 老 师
学 生 不 看 老 师 的批 语 ? 回 家 问 通 过 光 电 声 色 ,而 是 始 终 强 调 学 生
的公 开课 , 特点 很 突 出。 他 把语 文课 了 问忻忻 。 他说 , “ 一 开始 看 , 但 常 常 们 通 过 读 书 ,亲 自去 体 验 语 言 汉 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志敏老师的教学思想
作为一个老师,怎么样能让学生喜欢你教授的课程呢?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呢?让我们浦东名师贾志敏老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定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寓注意力教育于无意之中
给小孩子讲课,最重要的就是在小孩子不知不觉中,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

我们看看贾老师怎么做的。

她上课伊始就向同学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听老师讲课用什么?学生说:耳朵。

老师纠正:不是耳朵,是眼睛。

要用眼睛听课,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我们都知道:用耳朵听是一种被动的听,有了眼睛的介入,学生的注意力才会更集中,效果才会更好。

简单一句话:提示了听课的要领,恰当地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岂不妙哉?贾老师善于观察,才能发现这种小学教育的细节问题。

寓自信心教育于评价之中
作为小学生,老师的鼓励往往能是他们高兴好几天,甚至几天下来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老师的批评他们也会记得很清楚,努力改正,来博得老师的夸奖。

贾老师利用小学生这种心理,实践与课堂,在他的课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富特色。

有些评价甚至是我们以前被心理研究人员斥责的方式。

比如,心理研究人员提出:课堂上忌讳对学生说:你真聪明。

这样不利于学生归因。

教师的评价应该引导学生恰当归因,如你注意听讲啊!你动脑思考了等等。

贾老师的课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在这种评价的压力与激励下,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全程积极主动地学习、表达,生怕被人说成不聪明。

勇敢、自信的情感态度目标于评价中达成。

贾老师对小孩子的心理了解很深,否则他的这种自信心教学方法也不会取得这样成功。

多多与小朋友相处,作为教师的我们才能学会更多。

寓习惯培养于细节之中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来看看我们贾老师在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堂是怎么处理这些细节的。

他不断地让学生听后复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他要求学生听四句话后写下来,并且有具体的要求:字要写工整,标点写完整。

在学生
写的时候,贾老师边巡视边说:坐得正坐得直的小朋友字写得好。

马上,学生的腰板便都挺得直直的。

寓想象力培养于教学之中
小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可是老师怎么激发这种想象力?在一节作文课上,贾老师几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天,小松鼠到仓库里想吃几颗核桃,发现核桃一个都没有了,喊:“不好了,仓库里的核桃被偷走了。

”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核桃是谁偷走的?在指导选材的过程中让学生口述情节,也体现了这种想象力的培养。

听着孩子们兴奋地编织着童话的情节,我们切实感受到贾老师教学的魅力,专家教学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