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件事》作文指导课堂实录完美版
七上1作文《记一件 的事》指导课教案.doc

七上作文教学《记一件______ 的事》作文指导教案教学内容:《记一件 _________ 的事》写作指导教学目标:完整、清处地叙述生活中的-件事,注意交代记叙的要素。
教学重点:记叙六要素教学难点:围绕文章中心,巧妙交代记叙文耍素。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生活是个万花筒,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在上演,奇奇怪怪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请大家用“我來说件 ______ 的事,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说一件事。
横线上可填“难忘”“有趣” “新鲜”“快乐”“后悔”等词。
看谁说得流畅,说得精彩。
教师讲故事。
二、写作指导1. 审题明要求题冃:《记一件____ 的事》要求:①完整、清楚地记叙生活中的一件事,不少于500字。
%1注意交代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通过一件事,表现一个主题。
2. 补题定事件%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词语决定了事件的具体内容。
%1从刚才“我來说件______ 事”的游戏中,我们明口要选择熟悉的、亲身经历的、有所感悟的事件来写。
%1选取生活中的小事件,事件切入点越小越容易写具体。
%1表现的主题力求深刻,通过记叙一件事,可以抒发一种感情,可以说明一个道理,可以赞美一种品德,可以反思一种现象……3. 拟纲看范例:例一:课文题冃:《散步》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妻子、儿子、母亲起因:为了感受春天的气息,让熬过严冬的母亲出来活动一下,我们一家四口人到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经过:春天的田野充满了生机,我们一家人愉快地走着,后来发生了分歧,“我”母亲想走平顺的大路,“我”儿了想走冇意思的小路,“我”决定委屈儿了,顺从母亲走大路。
结果:“我”的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稳稳地走在小路上。
主题: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画面,生动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细幼的传统美德。
《记一件事》作文指导课堂实录

《记一件事》作文指导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一、听话,找中心句
师:我们都知道,一篇作文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每一个段落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每一个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
因此,写好作文,就要用好每个词,写好每句话和每段话。
下面老师念几段话,大家认真听,仔细想,每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老师念第一段话)
生:这段话是围绕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来写的。
师:(翘起大拇指)你讲得真好!
(老师念第二段话)
(生紧张,在老师启迪下,第5 次才说完整:这段话是围绕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都大’来写的。
”)
师:(提高声音,高兴地)真了不起!(走上前)我可以跟你握手吗?(跟这位学生握了手)你一共错了4 次,第5 次才正确,同学们都没有这种学习经历。
学习。
《记一件事》作文教学

《记一件事》作文教学设计张佰胜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教会学生写好一件事的记叙文记叙文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本单元的习作,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熟悉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叙事要有真情实感;文章脉络要清晰;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渋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交代清楚;中心要明确,事件组织始终围绕中心来取材;详略要得到,所叙的事情的关键部分要详写。
二、教学目标1、注意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完整地写出一件事。
2、明确叙述中心,始终围绕中心来选材,记叙的详略要得当。
3、学会观察,注意细节的刻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生活把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
难点:中心要明确,材料要围绕中心来写。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再现生活1、揭题。
板书习作主题《记一件事》。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吗?可以通过读表现出来。
评析:引导学生通过读分别强调“记”“一件”、“事”几个词,进行必要的审题训练。
2、发散思维。
师: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哪些事曾经掀起你情感的波澜?这些事是让你感动不已,是让你羞愧难当,让你愤怒无比,还是让你感到神圣庄严,感到妙趣横生?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思考一会儿,曾经的哪件事让你有过刻骨铭心的感受?(板书:印象深刻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二)、我会选(选材)提示选材1、对别人有帮助,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事2、父母亲人对我们的爱。
3、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小摩擦。
4、自己受到表扬和批评的事。
5,街头巷尾听到或者看到的让人感动的事其它的……通过回忆往日的一件件事,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它让你忘不了?一两句话说下来。
组织交流。
(三),我能说(说经过)1、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事,回忆事情的经过,试着自己说一说。
2,小组交流要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即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交代清楚。
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一个同学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讲清楚事情的经过,有不清楚的可以适时提问。
记一件自己做成功的事作文讲评教学实录

记一件自己做成功的事作文讲评教学实录记一件自己做成功的事作文讲评教学实录教学的概念是从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教学的内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因此对教学这一概念的厘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记一件自己做成功的事作文讲评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师:孔子,听说过这个名字吗?生:听说过。
师:再一个名字,赵子龙,听说过这个名字吗?生:听说过。
师:你在哪里听来的?生:我在……师:在路上听来的?生:嗯,三国里面有个长山赵子龙。
师:还有一个人,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章子怡?听说过的请举手。
(一生举手)师:听说过?你这个小不点听说过?生:她是一个女的电影明星。
师:那么美的,那么有名的一个电影明星,你们怎么就不知道呢?我很伤心呢?她是我的偶像哎!(生笑)师:章子怡,赵子龙,孔子,发现它什么规律没有?带个“子”的都很了不起哎!师:要么是有大学问的人,孔子;要么是一身武艺的人,赵子龙;要么是大明星,我的偶像章子怡,看了紫阳一小的我们班的同学们的作文我就发现,咱们班带子的同学特别多,程子轩,叶子凡,洪子瑜,林子欣,林子意,看,我们班带“子”的同学真多!【评:“带个“子”的都很了不起哎!”“看,我们班带“子”的同学真多!”联系起来的潜台词就是,“我们班真是了不起!”激发学生自豪感,拉近师生距离,消除紧张感。
】师:我还想认识两个同学,王吴若陈,是不是爸爸妈妈一个姓王,一个姓吴啊?生:是,我爸爸姓王,我妈妈姓吴。
师:咱们班是不是还有一个同学叫欧阳叶蒲,你是不是你爸爸姓欧,你妈妈姓阳啊?生:不是,我爸爸姓欧阳,我妈妈姓叶师:是后面叶蒲的叶是妈妈的姓,爸爸姓欧阳,四个字的名字三个字是姓。
(生笑)师:还不如把蒲拿掉,欧阳叶,以后自我介绍的时候这样介绍,我是三个字的名字,全是姓。
好,咱们聊到这,现在正式上课了教学实录:欣赏与训练1、现代感师:我看了大家的作文,我一边看,一边喜欢把我所发现的,非常精美的,非常值得我们所有同学来欣赏的句子,摘录下来,这次,我摘录了哪些同学的句子呢?出示:老师选身体好的打大鼓,我们班没一个,好囧。
七上1作文《记一件-的事》指导课教案

七上作文教学《记一件的事》作文指导教案教学内容:《记一件的事》写作指导教学目标:完整、清楚地叙述生活中的一件事,注意交代记叙的要素。
教学重点:记叙六要素教学难点:围绕文章中心,巧妙交代记叙文要素。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生活是个万花筒,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在上演,奇奇怪怪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请大家用“我来说件的事,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说一件事。
横线上可填“难忘”“有趣”“新鲜”“快乐”“后悔”等词。
看谁说得流畅,说得精彩。
教师讲故事。
二、写作指导1.审题明要求题目:《记一件的事》要求:①完整、清楚地记叙生活中的一件事,不少于500字。
②注意交代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③通过一件事,表现一个主题。
2. 补题定事件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词语决定了事件的具体内容。
②从刚才“我来说件事”的游戏中,我们明白要选择熟悉的、亲身经历的、有所感悟的事件来写。
③选取生活中的小事件,事件切入点越小越容易写具体。
④表现的主题力求深刻,通过记叙一件事,可以抒发一种感情,可以说明一个道理,可以赞美一种品德,可以反思一种现象……3.拟纲看范例:例一:课文题目:《散步》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妻子、儿子、母亲起因:为了感受春天的气息,让熬过严冬的母亲出来活动一下,我们一家四口人到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经过:春天的田野充满了生机,我们一家人愉快地走着,后来发生了分歧,“我”母亲想走平顺的大路,“我”儿子想走有意思的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
结果:“我”的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稳稳地走在小路上。
主题: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画面,生动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细幼的传统美德。
例二:题目:《一件小事》时间:十五岁那年地点:我家人物:“我”、邻居姑娘起因:我很迷恋打针,学会了注射术,期盼眼前有病人;经过:在数日顺利地为邻居注射后,手艺娴熟起来的我煮针时跟病人聊天,忘记了关煤气,将针锅煮干了;我用煮久了的针头扎得邻居的皮肤血迹斑斑,注射失败,害怕她再也不会来打针了;结果:第二天,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六号半针头。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写作指导课课堂实录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写作指导课课堂实录师:上一次的作文课,我们写了一篇记事的作文,大家还记得题目是什么吗?生:《记一件的事》。
(齐答)师:这篇作文要求大家做到:①补充完整题目;②从四天军训中选材,写成记叙文,注意写好六要素;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播放幻灯片)总结一下作文的得分情况,咱班大部分的同学的作文都属于几类文?生:三类文。
(学生齐答)师:对,总共40位同学的作文属于三类文,大约占了80%。
批阅情况如下:1、都能写军训时发生的事。
2、题目补充大部分写“难忘”,也有个别写“高兴”、“开心”、“辛苦”等。
3、大部分作文结构完整,够字数。
4、最突出问题——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播放幻灯片)今天的作文升格课就希望同学们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
写作前我其实也强调要把一件事写清楚,那么怎么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呢?下面请大家快速看一篇例文。
(播放幻灯片)(生看例文)师:这篇例文优点在哪?不足在哪?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师:小组讨论结束,请林丞茂同学说说你们组的讨论结果。
生1:我觉得这篇作文字数太少,没写出事情为什么难忘。
师:那它写了一件什么事?生1:写同学们被罚。
师:有没有同学说说这篇作文的优点?生2:这篇作文开头写得比较好,交代了起因,就是为什么要军训。
师:有没有同学补充?生3:这篇作文第2段有一句话点题了,就是“军训生活如魔鬼,在这四天之中,每一天都是十分辛苦,但是有一件事却使我十分难忘”。
师:我也补充这篇作文的一个优点,“教官便把我们男生都带到操场边上的栏杆处,让我们把脚搭在蓝色的栏杆上,在地上做起了俯卧撑”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同学们被罚的辛苦。
下面请同学们看第二篇例文。
(播放幻灯片)(生看例文)师:这篇例文优点在哪?不足在哪?请同学们又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师:哪个小组派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生4:文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就算是风吹拂着头发,给他们的脸挠痒,他们还是没有动”,生动地写出了同学们练习“站军姿”的坚持。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指导教学实录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指导教学实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练习,章节为《难忘的一件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写作的一般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写出一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作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选取一个难忘的事件,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文更具体、生动。
3.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如何选取一个难忘的事件,并通过细节和心理描写使作文更生动。
难点:如何将个人的情感和感悟融入到作文中,使作文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一次难忘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 讲解要点:教师讲解如何选取难忘的事件,并通过细节和心理描写使作文更生动。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一篇优秀作文示例,讲解如何将个人的情感和感悟融入到作文中。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尝试写作一篇《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
5. 互动评改:学生互相交换作文,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难忘的一件事》板书内容:选取难忘事件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情感感悟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篇《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尝试写其他类型的作文,如《难忘的一次旅行》、《难忘的一次比赛》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情景引入的技巧情景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一次难忘的经历,成功地将学生引入到作文写作的情境中。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后续的教学内容。
“写一件值得回忆的事”作文教学课堂教学实录片断-学习文档

“写一件值得回忆的事”作文教学课堂教学实录片断教学过程:一、指导审题,确定德育导各出示作文要求:写一件自己和同学、亲戚、邻居之间发生过的值得回忆的事。
思考这次作文提出几点要求?思考什么样的事是值得回忆的事?(突出“值得回忆”,确定德育导向。
)生:我认为“值得回忆”的事,不是平平淡淡的小事,而是总也忘不了的印象深的事。
生:我认为必须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有教育意义的好事。
生:我补充,写坏事也可以,从一件坏事中吸取教训,也是值得回忆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值得回忆的事,并没有具体规定写什么类型的事,但这件事一定在你的思想深处留下了烙印,给了你心灵上的启迪。
写这件事的目的,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个启示。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写事的作文要注意什么?生:首先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生: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生:应该把重要的地方写得详细、具体些。
师:说得对!为了帮助同学们写好这次作文,我们来复习一下学过的课文《钓鱼》。
复习《钓鱼》一课的写法。
(略)二、指导教材,把握德育契机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值得记忆的事?并说清楚你为什么要写这件事?(学生默默思考片刻)生:我想写同学帮助我的事。
有一次,我在操场玩,不小心让石头砸了脚,当时鲜血直流。
谢鹏同学看见了二话没说,背起我上医院包扎,又把我背回学校上课,放学后还把我送回家。
这件事给我印象太深了,每当我看见脚上的伤疤,就想起这件事,谢鹏同学助人为乐的风格值得我学习,这件事也反映了同学之间真诚的友谊。
师:这件事选得好,反映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一鲜明的中心思想。
〔结合题材,把握德育契机,渗透德育。
〕生:我想写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邻居张奶奶家养的小鸡,跑到我家院里吃了我晒的白菜。
我一气之下,爬上了张家的煤棚,把她家棚盖的油粘纸揭下一大块,棚盖立即露了一个大洞,结果我不小心从洞口掉进张家煤棚的煤堆上,摔破了膝盖,一直到张奶奶开门煤才发现了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一件事》作文指导课堂实录贾志敏第一课时一、听话,找中心句师:我们都知道,一篇作文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每一个段落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每一个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
因此,写好作文,就要用好每个词,写好每句话和每段话。
下面老师念几段话,大家认真听,仔细想,每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老师念第一段话)生:这段话是围绕“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来写的。
师:(翘起大拇指)你讲得真好!(老师念第二段话)(生紧张,在老师启迪下,第5次才说完整:“这段话是围绕‘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都大’来写的。
”)师:(提高声音,高兴地)真了不起!(走上前)我可以跟你握手吗?(跟这位学生握了手)你一共错了4次,第5次才正确,同学们都没有这种学习经历。
学习就是要这样,错了没有关系。
(师又说了第三段话,学生很快答出。
)二、指导仔细观察师:(出示一个大橘子,放在学生容易看见的位置)这是一个橘子。
(板书:这个橘子真可爱)谁来读呢?(一生读)师:读得一般,谁再试一下?(又一生读,“这个”拖调了。
)师:不是念“这——个”,应该念“这个”,语速要快些。
你读。
(学生读)师:你读得真好!大家一起读。
(学生齐读)师(板书:啊!)在前面加一个“啊”,谁能读好?(学生读得不错)师:啊,这个橘子真可爱!怎么个“可爱”,要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形象,要把话写具体。
怎样写具体?要——(板书:观察)。
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
观察要——(板书:仔细)。
如果要写这个橘子,你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学生说了颜色、形状、大小,教师板书。
)师:小朋友真聪明!还有吗?(见学生不举手,老师走过去,拿起橘子,作了一个“掂”的动作。
) 生:(脱口而出)重量。
师:(板书:重量)好!再近一点呢?(老师把橘子送到鼻子前,作出嗅的动作。
)生:(抢答)味道。
师:(反问)是味道吗,鼻子能知道它的味道吗?生:(恍然大悟)香味。
师:(板书:香味)再仔细观察(特意展示了橘子带叶的柄)。
生:这个橘子上有叶子。
师:一般橘子都没有,这是这只橘子的个性(板书:特征)。
现在剥开橘皮,你就看到——(生:橘瓤)一尝就知道——(生:味道)师:这样观察就仔细了,如果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也就具体了(板书:写得具体)。
三、指导写具体师:光写具体还不够,文章还要生动,怎么写才生动呢?那就要展开想像(板书:想像),想像要合理(板书:合理)。
把你想像到的写进去,文章不就具体、生动了?(老师手拿橘子,引导学生边看边展开想像。
)师:颜色——生:黄中带绿。
生:黄中透绿。
师:“透”用得好,这说明绿色是慢慢显现的,很淡。
形状——生:圆溜溜的。
生:像一个小南瓜。
师:大小呢?生;有我的拳头那么大。
师:请你掂一掂,它大约有多重?生:(用手掂了掂大约有二三两。
)师:(把橘子送到一个学生鼻子前)你闻闻。
生:清香。
(师又送到另一个学生面前)生: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对,不是刺鼻的香,再看特征,橘子上有叶子,像什么?生:像顶着一个小小的帽子。
师:再想开去,它一定是——生:它一定是刚摘下来,一定很新鲜,一定很好吃。
师(剥开橘皮,请了一名学生)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片橘瓤?(学生数了,共有12瓤。
)师:它看着像什么呢?生: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生:好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让两位学生摘下两瓤)你们尝一尝,什么味道?生1:甜滋滋的。
生2:甜中带点酸。
四、学生写段,教师评价师:我们以“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啊。
”开头写一段话。
(具体讲了写的格式要求。
学生练笔。
) (学生练笔后交流)生:啊!这个橘子真可爱。
师:你读出了感受,我听了,也觉得这个橘子真可爱。
生:它黄中透绿,扁扁的,像个小南瓜。
师:写得形象。
这么一想像,文章就生动了。
生:又像节日里挂着的灯笼。
你看!你看!师:好!这儿为什么要两次用“你看”呢?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惊喜的感觉,小孩子就喜欢这样说话。
生:放在手上掂一掂,沉甸甸的。
放在鼻子前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闻”“有”可以去掉。
另外。
“放在鼻子前一闻”和“一股淡淡的清香”中间缺了一个字。
你再读,读好了,语气出来了,这个字也就出来了。
生:(一连读了好几遍,直到读进去仿佛为清香所陶醉时,“啊”字脱口而出。
)放在鼻子前一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剥开橘皮,我一数,一共有12瓤,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加上“着”和“呢”,再读一下。
生: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呢。
我摘下一瓤,放在嘴里。
师:“放”是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阳台上等,嘴是一个腔囊,应该说“放进”。
生:我摘一瓤,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甜滋滋的,还有点酸溜溜的感觉。
师:是感觉?生:还带有酸溜溜的味道。
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呢。
师:这位小朋友写“吃”用了12个字,三个动作:“摘下一瓤,放进嘴里,咬上一口。
”写得细腻,文句通顺,好!(第二个学生交流,老师评讲,再下课。
)第二课时一、师生表演师:上一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橘子,大家边看边想,通力合作,最后,把这个橘子写得形象、生动了。
这一节课,你们先观看一个小品,也请大家边看边想,最后,把这个小品叙述清楚。
谁愿意当小演员?(学生纷纷举手,一名男生上台。
)师:(亲切对男生)我们合作,一起演爷孙俩,高兴吗?(学生高兴地表示同意)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小品的故事梗概。
一天晚上,一个叫小明的孩子正在家里做作业,到7点了,爸爸妈妈还没有来,小明饿坏了。
这时,爷爷来了,还捎来了一个大橘子。
这个橘子又大又新鲜。
小明好不开心,他剥开皮刚想吃,突然想起平时爷爷那么关心自己,什么都舍不得吃,现在,他也要尽一份孝心,把这个橘子留给爷爷。
但是,他又怕爷爷不肯吃。
怎么办呢?于是,他故意说这个橘子是酸的。
爷爷听说这个橘子是酸的,便抢过橘子不让小明吃。
爷爷吃了橘子以后,发现橘子并不酸,还很甜,心里很纳闷。
这时,小明见爷爷真的吃了橘子,便高兴地叫道:“爷爷上当了!”(师生共演小品,表演很成功,台上台下一片笑声。
)二、概括要点,进行练笔师:你们看了老师和这位同学演的小品,能不能用几句话概括说一下?学生回答,教师完成以下板书:①晚上,爷爷回来了,还捎回一个大橘子。
②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吃起来一定很甜。
③我想给爷爷吃,又怕他不肯吃,便故意说橘子是酸的。
④爷爷抢过橘子吃了,发现橘子很甜。
⑤我高兴地说:“爷爷上当了!”师:(请学生读好这几句话后)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
如果一位小朋友真的是这么写的,并把它当作一篇作文交给了老师,你们说,老师会满意吗?生:不满意,因为他写的内容不够清楚、具体。
师:对,这篇作文缺少具体的内容。
作文时要注意用事实说话,要表达清楚,不说空话,不说套话。
比如说,“晚上,爷爷捎回一个大橘子”,写“晚上”,不能出现“晚上”这个词,可以从天色、时间等多个角度去写。
“我想给爷爷吃,又怕他不肯吃,便故意说桔子是酸的。
”想,是心理活动,为什么要把橘子给爷爷吃,怎么估计到爷爷不会吃的?等等。
小明的这些心理活动都要写出来。
“故意说橘子是酸的”,怎么做动作,怎么装出“故意”的样子?如何把这几个“怎么样”“为什么”写清楚,写明白,这篇作文就具体了。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4句话进行扩写,每个人选择一句展开内容。
)三、当堂评点(学生写完后,请了5位学生上台交流。
)师: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意思是朗读很重要,文章写得一般,如果读得好,还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
生1:屋外一片漆黑。
师:“屋外”改成“窗外”更好。
生1:窗外一片漆黑。
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出了饭菜的香味。
唉!都快7点了。
师:没有用“晚上”二字,而写的全是晚上。
生1:家人怎么还没有回来呢?师:把“家人”换成“爸爸、妈妈”。
生1:爸爸、妈妈怎么还没有回来呢。
我的肚子都快饿瘪了。
还好,不一会儿,爷爷回来了,他惦记着我这个小馋猫,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摸出了一个大橘子。
师:表达清楚,语句流畅。
好!生2:啊,这个橘子真可爱。
圆溜溜地,像个小南瓜。
师:你展开了想像,比喻十分恰当。
生2:它金灿灿、黄澄澄的。
我用手掂了掂,大约有二三两重。
你瞧,你瞧……师:“你瞧,你瞧”表示惊讶,能引起读者注意。
生2:橘子上面还顶着一片绿叶呢?多像戴着一顶绿色的小帽子。
我想,它一定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一定十分新鲜,吃起来一定十分可口……师:推断严密,合乎情理,一连用了三个“一定”,构成排比句式,读起来顺口。
生3:我突然想到,爷爷平时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给我,凡是不好吃的,他都抢着吃。
这么一个甜橘子,我一定让他也尝尝。
师:“一”可以去掉,更简练。
生3:这么个甜橘子,我一定让他也尝尝。
可爷爷一定不会吃的。
师:爷爷怎么“不会吃”呢,换成“不肯吃”就准确了。
生3:可爷爷一定不肯吃的。
这可怎么办呢?师:好一个设问!生3:我踱着步子,左思右想……师:我这么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思考问题才“踱着步子”呢,你这么个孩子怎么会像个老人了?改一改。
(教师作出歪脖子思考的样子)生3:我歪着脖子,左思右想。
突然,一拍脑门,有了!师:语句轻快,写得好啊!生3:我摘下一片放进嘴里,左手捂着脸,歪着脖子,叫起来:“爷爷坏,坏爷爷,这橘子真酸,不好吃!”师:这儿写“我”的心理活动,十分细腻,烘托了“我”尊老、爱老的主题。
生4:正做饭的爷爷连忙跑过来,抢过我手中的橘子……师:“抢”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文明的行为,然而这里用上“抢”字却再恰当不过了,写出了爷爷对“我”的疼爱。
生4:取下一瓤就往嘴里塞,咬了几下,奇怪地问我:“孩子,这橘子不是很甜吗?”生5:我见爷爷上当了,就捂着嘴巴笑了,爷爷正疑惑不解时,我一蹦三尺高,边鼓掌边大声叫:“爷爷上当了!爷爷上当了!”师:“爷爷上当了”为什么要说两遍呢?小孩子高兴起来就是这样,写得活灵活现。
生:爷爷这才恍然大悟,搂着我,捏着我的小鼻子,说:“真是我的乖孙子!”师:这几位同学写得都很清楚,很具体,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学生鼓掌)四、起题目师:这篇作文很生动,咱们一起来给它起个题目吧!可以从文章中摘录一个词语或短句作为文章的题目。
生:爷爷上当了。
师:好!如果用“我”作题目呢?生:我骗爷爷吃橘子。
师:“骗”要加引号。
生:我哄爷爷吃橘子。
生:我笑了。
师:多么富有诗意的题目。
生:我让爷爷上当了。
师:都不错。
语文老师平时出的多是这样的题目。
(板书:记一件------事)你们再起题目。
(学生说了很多,如:难忘的、高兴的、快乐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印象深刻的、值得回忆的等。
)师:如果按地点来起题目呢?生: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
师:按时间呢?生:发生在晚上的一件事。
师:按事情的大小呢?生:记一件小事。
师:同学们,这些都能作为这篇作文的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能起到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
作文有点像兰州拉面,一个面团,拉长以后,一折二,二折四,四折八……面条越拉越细,最终拉出的面条竟然比机器上轧出的还要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