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一、选择题 1. 配位数为6的配离子的空间构型是: A、三角锥形 B、四面体形 C、平面四边形 D、八面体形 2. Fe(Ⅲ)形成的配位数为6 的内轨配合物中,Fe3+离子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是: A、d2sp3 B、sp3d2 C、p2d4 D、sd5 3. 在[CoCl(NH3)3(en)]2+中,中心离子Co3+的配位数为: A、3 B、4 C、5 D、6 4. [Cr(en)3]2+离子中铬的配位数及配合物中配体的个数是: A、3,3 B、3,6 C、6,6 D、6,3 5. 根据晶体场理论,在八面体场中,由于场强的不同,有可能产生高自旋或低自旋的电子构型是: A、d2 B、d3 C、d6 D、d9 6. 形成高自旋配合物的原因是: A、分裂能△< 电子成对能P B、分裂能△= 电子成对能P C、分裂能△> 电子成对能P D、不能只根据分裂能△和电子成对能P确定 7. 在[CoCl(NH3)3(en)]2+中,中心离子Co3+的配位数为: A、3 B、4 C、5 D、6 8. 对于配离子[Co(NH3)5H2O]3+,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一水五氨合钴(Ⅲ)离子 B、五氨一水合钴(Ⅲ)离子 C、氨一水合钴(Ⅲ)离子 D、五氨一水合钴离子 9. Ni(Ⅱ)形成的配位数为4具有四面体形的配合物中,Ni2+离子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是: A、sp3 B、sp3d2 C、spd2 D、dsp2 10. 对于配离子[CoCl(NH3)3(en)]2+,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三氨一氯乙二胺合钴(Ⅲ)离子 B、一氯三氨乙二胺合钴(Ⅲ)离子 C、一氯乙二胺三氨合钴(Ⅲ)离子 D、乙二胺一氯三氨合钴(Ⅲ)离子 11. Co(Ⅱ)形成的配位数为6 的外轨配合物中,Co2+离子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是: A、d2sp3 B、p2d4 C、s p2d3 D、sp3d2

烃类化合物

烃类化合物 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系物特点:通式相同,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一般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如熔沸点逐渐升高);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 同分异构体: 化学上,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化学式,有同样的化学键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简单地说,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很多同分异构体有相似的性质。 烃类化合物 烃类化合物是碳、氧与氢原子所构成的化合物,主要又分为醇(alcohols)、醛(aldehydes)、酯(esters)、酮(ketones)与酚(phenols)。 常见的烃类 常见的烃有甲烷(沼气),丙烷和丁烷(打火机油),异辛烷,石蜡 烃的主要来源: 天然气:甲烷(主要)、乙烷、丙烷、丁烷 石油:各种烃的混合物: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煤:芳香烃等 主要烃类 一.烷烃 分子中的碳,以碳、碳单键相结合,其他的键都为氢原子所饱和的烃 化学式规律:当碳原子数为n时,氢原子数为2n+2 烷烃的通式为CnH2n+2 烷烃的物理性质 1.物质状态: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C1-C4是气体,C5-C16是液体,C17以上是固体。

2.沸点:正烷烃的沸点是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有规律升高。液体沸点的高低决定了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分子间引力愈大,使之沸腾就必须提供更多的能量,所以沸点就愈高。而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取决了分子结构。 3.熔点:正烷烃的熔点,同系列C1-C3不那么规则,但C4以上的是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不过,其中偶数的升高多一些,以至含奇数和含偶数的碳原子的烷烃各构成一条熔点曲线,偶数在上,奇数在下。 烷烃的化学性质 1、共价键都为σ键,键能大; C-H 390~435KJ/mol C-C 345.6KJ/mol 2、分子中的共价键不易极化。 (电负性差别小 C:2.5, H:2.2) 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特别是正烷烃)。在一般条件(常温、常压)下,与大多数试剂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及金属钠等都不起反应,或反应速度极慢。 命名: 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碳数,碳数多于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 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隔开。 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 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隔开,一起列于取代基前面。 注:1.若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相同的位置,则应从较简单的支链那段开始编号。 2.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相同的位置,但中间还有支链则编号是应遵循支链位号之和最小的原则。 3.选取主链时,若存在两个等长的碳链时应选取支链数最多的碳链作为主链。 反应类型 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引入氧原子或去掉氢原子的反应。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一)名词解释 1.淀粉糊化——β-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出现膨润现象继续加热,成为溶液状态的现象。 2. 淀粉老化——经过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现象称为老化 3.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又称羰氨反应,指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反应生成类黑色素 的反应。 4.膨润现象: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一部分胶束被溶解,空隙逐渐扩大,淀粉粒因吸水而膨胀,胶束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膨润现象。(二)判断题 5. 糖浓度只有在70%以上才能抑菌,故通常利用高浓度的果糖来保存食品. 答: 是的.糖浓度只有在70%以上才能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而在室温条件(20 OC)下,只有果糖的浓度可以达到70%,其它糖的溶解度都低于70%,故通常利用高浓度的果糖来保存食品. 6、淀粉的糊化温度是指淀粉开始糊化的温度。错,淀粉糊化过程中双折射开始小时的温度维糊化点或糊化初始温度 7、考虑到在20℃时要有好的保存性,果汁和蜜饯类食品最好利用66%蔗糖作为保存剂。。 .错,,应选用淀粉糖浆,因其具有高溶解度,且最高浓度约80%保存性较好。

(三)填空 8.糖原是一种_______,主要存在于_______和_______中,淀粉对食品的甜味没有贡献,只有水解成_______或_______才对食品的甜味起作用。葡聚糖;肌肉;肝脏;低聚糖;葡萄糖 9.大分子多糖溶液都有一定的黏稠性,其溶液的黏度取决于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溶液中的_______. 大小;形状;所带净电荷;构象 10.通常将酯化度大于_______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酯化度低于_______的是低甲氧基果胶。果胶酯酸是甲酯化程度_______的果胶,水溶性果胶酯酸称为_______果胶,果胶酯酸在果胶甲酯酶的持续作用下,甲酯基可全部除去,形成_______. 50%;50%;不太高;低甲氧基;果胶酸 (四)简答题 11.碳水化合物吸湿性和保湿性在食品中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亲水能力大小是最重要的食品功能性质之一,碳水化合物结合水的能力通常称为保湿性。 根据这些性质可以确定不同种类食品是需要限制从外界吸入水分或是控制食品中水分的损失。例如糖霜粉可作为前一种情况的例子,糖霜粉在包装后不应发生黏结,添加不易吸收水分的糖如乳糖或麦芽糖能满足这一要求。另一种情况是控制水的活性。特别重要的是防止水分损失,如糖果饯和焙烤食品,必须添加吸湿性较强的糖,即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转化糖、糖醇等。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一、判断题: 1. 已知K2 [ Ni (CN)4 ]与Ni (CO)4 均呈反磁性,所以这两种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均为平面正方形。 2.某配离子的逐级稳定常数分别为K、K、K、K,则该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K= K·K·K·K。 3.HgS 溶解在王水中是由于氧化还原反应和配合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4.在多数配位化合物中,内界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结合力总是比内界与外界之间的结合力强。因此配合物溶于水时较容易解离为内界和外界,而较难解离为中心离子(或原子)和配体。 5.Zn2+只能形成外轨型配合物。 6.Fe2+既能形成内轨型配合物又能形成外轨型配合物。 二、选择题: 1.下列配合物中,属于内轨型配合物的是......................................()。 (A) [ V(H2O)6 ]3+,μ = 2.8 B. M.;(B) [ Mn (CN) ]4-,μ = 1.8 B. M.;。 6 (C) [Zn (OH)4]2-,μ = 0 B. M.;(D) [ Co(NH3)6 ]2+,μ = 4.2 B. M.。 2.配合物(NH4 )3[ SbCl6 ]的中心离子氧化值和配离子电荷分别是()。 (A) + 2 和? 3; (B) + 3 和? 3; (C) ? 3 和 + 3; (D) ? 2 和 + 3。 3. 第一过渡系列二价金属离子的水合热对原子序数作图时有两个峰,这是由于( ) (A) 前半系列是6配位,后半系列是4配位 (B) d电子有成对能 (C) 气态离子半径大小也有类似变化规律 (D) 由于晶体场稳定化能存在,使水合热呈现这样的规律 4 Fe(Ⅲ)形成的配位数为 6 的外轨配合物中,Fe3+离子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是 ( ) (A) d2sp3 (B) sp3d2 (C) p3d3 (D) sd5 5. [NiCl4]2-是顺磁性分子,则它的几何形状为 ( ) (A) 平面正方形 (B) 四面体形 (C) 正八面体形 (D) 四方锥形 6.下列配离子的形成体采用sp杂化轨道与配体成键且μ = 0 B.M.的是.........()。 (A) [Cu (en)2]2+; (B)[CuCl2]-; (C)[AuCl4]-; (D) [BeCl4]2-。 7. [Ni(en)3]2+离子中镍的价态和配位数是 ( ) (A) +2,3 (B) +3,6 (C) +2,6 (D) +3,3 8. [Co(SCN)4]2-离子中钴的价态和配位数分别是( ) (A) -2,4 (B) +2,4 (C) +3,2 (D) +2,12 9. 0.01mol氯化铬( CrCl3·6H2O )在水溶液中用过量AgNO3处理,产生0.02molAgCl沉淀,此氯 化铬最可能为 ( ) (A) [Cr(H2O)6]Cl3 (B) [Cr(H2O)5Cl]Cl2·H2O (C) [Cr(H2O)4Cl2]Cl·2H2O (D) [Cr(H2O)3Cl3]·3H2O 10. 在[Co(en)(C2O4)2]配离子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 ) (A) 3 (B) 4 (C) 5 (D) 6 11. 在 K[Co(NH3)2Cl4] 中,Co 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是( ) (A) +2 和4 (B) +4 和6 (C) +3 和6 (D) +3 和 4 12. 在 [Ru(NH3)4Br2]+中,Ru 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是( ) (A) +2 和4 (B) +2 和6 (C) +3 和6 (D) +3 和 4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习题

碳水化合物 一、选择题 1、 2、水解麦芽糖将产生:( ) (A)仅有葡萄糖(B)果糖+葡萄糖(C)半乳糖+葡萄糖(D)甘露糖+葡萄糖 (E)果糖+半乳糖 3、葡萄糖与果糖结合形成:( ) (A) 麦芽糖(B) 蔗糖(C) 乳糖(D) 棉籽糖 4、关于碳水化合物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葡萄糖就是生物界最丰富得碳水化合物(B)甘油醛就是最简单得碳水化合物 (C)脑内储有大量粉原(D)世界上许多地区得成人不能耐受饮食中大量得乳糖 5、糖类得生理功能就是:( ) (A) 提供能量(B) 蛋白聚糖与糖蛋得组成成份 (C) 构成细胞膜组成成分(D) 血型物质即含有糖分子 6、乳糖到达才能被消化( )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7、低聚果糖就是由蔗糖与1~3个果糖,苯通过β-2,1键( )中得( )结合而成得。 ( ) (A) 蔗糖、蔗糖中得果糖基(B) 麦芽糖、麦芽糖中得葡萄糖 (C)乳糖、乳糖中得半乳糖基(D) 棉籽糖棉籽糖中得乳糖基 8、生产β-D-果糖基转移酸化得微生物有:( ) (A)米曲霉;(B)黑曲霉 (C)黄曲霉 (D)根霉 9、在食品生产中,一般使用浓度得胶即能产生极大得粘度甚至形成凝胶。

( ) (A)<0、25% (B)0、25~0、5% (C)>0、5% 10、DE为得水解产品称为麦芽糖糊精,DE为得水解产品为玉米糖桨。( ) (A)<20,20~60 (B)>20,>60 (C)≦0,>60 (D)>20,20~60 11、工业上称为液化酶得就是( ) A、β-淀粉酶 B、纤维酶 C、α-淀粉酶 D、葡萄糖淀粉酶 二、填空题 1、碳水化合物占所有陆生植物与海藻干重得。它为人类提供了主要得,占总摄入热量得。 2、碳水化合物就是一类很大得化合物,它包括、以及。大多数天然植物产品含量就是很少得。就是植物中最普遍贮藏能量得碳水化合物,广泛分布于、与中。 3、大多数天然得碳水化合物就是以或形式存在。 4、最丰富得碳水化合物就是。 5、吡喃葡萄糖具有两种不同得构象, 或,但大多数己糖就是以存在得。 6、天然存在得L-糖不多。食品中有两种L-糖; 与。 7、美拉德反应反应物三要素:包括含有氨基得化合物、还原糖与一些水。8、 9、 10、 11、 12、 13、 14、多糖分为同多糖与杂多糖。同多糖就是由;最常见得有、、等:杂多糖就是由,食品中最常见得有、。 15、

烃类

第二册第五章烃 一、知识要点与规律 1.有机物 (1).有机物通常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象CO、CO2 、H2CO3和HCN及其盐等少数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很相似,故一般归于无机物。 (2).有机物种类繁多达上千万种(无机物只有十几万种),其重要原因是: ①.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能与其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②.碳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可以有多种(单键、双键、三键),碳原子之间可成链可成环,碳链的长度可以不同,碳环的大小可以不同。 ③.有机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3).有机物的性质:对于大多数有机物,有如下性质 ①难溶于水,易溶与汽油、苯等有机溶剂(相似相溶); ②多为非电解质,不易导电(非极性分子); ③多数熔沸点较低(分子晶体); ④大多易燃烧、易分解(多由C、H组成,故易于燃烧;碳链越长越易于断裂分解); ⑤有机反应复杂、速率慢,多需催化剂(分子反应一般慢于离子反应;有机分子中共价键多,反应中可以断裂的部位多,故副反应多)。 (4)重要的有机原理 ①价键数原理:碳四键,氮三键,氧二键,氢一键。 ②同系列原理:同系列中的各不同有机物均具有十分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主要方法。 ③官能团原理:分子结构决定化学性质在有机化学中的体现是-官能团决定化学性质。学习有机化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习官能团。这一原理是进行有机物性质、结构推理的主要依据。 2.烃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叫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3.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概念比较 4. 烃的同系物的含碳量比较 烷烃(C n H 2n+2):C%=12n/(14n+2)=12/(14+2/n); n=1时,C %=75%;n →∞时,C%→85.7%; 烯烃(C n H 2n ):C%=12n/14n =85.7%; 炔烃(C n H 2n-2):C%=12n/(14n –2)=12/(14–2/n); n=2时,C %=92.3%;n →∞时,C%→85.7%; 苯及其同系物(C n H 2n -6):C%=12n/(14n –6)=12/(14–6/n); n=6时,C %=92.3%;n → ∞时,C%→85.7%; 5.烃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一般随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升高,液态时密度增大。碳原子数为1~4时为气态。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对于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6.烃中五种共价键的比较 7.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75% 87.5% 92.3% 烷烃 烯烃 的 同系物 甲烷 乙炔和苯 %

有机化学第二版高占先著第十一章课后答案

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1-1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酸性由强至弱排列成序。 CH 3COOH ClCH 2COOH Cl 3CCOOH OH A. B. C. D.A. B. C. D. COOH Br COOH NO 2COOH OCH 3 COOH NO 2NO 2 COOH OH COOH COOH OH A. B. C. (1) (2) (3) (1)D >B >A >C ; (2)C >B >A >D ; (3)B >A >C 。 知识点:羧酸的酸性。 11-2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水解反应速率由大至小排列成序。 CH 3COCl (CH 3CO)2O CH 3CONHCH 3 A. B. C. D.COOCH 3 NO 2 COOCH 3 CH 3 COOCH 3 A. B. C. (1) (2)CH 3COOC 2H 5 (1)A >B >D >C ; (2)A >C >B 。 知识点:羧酸衍生物水解反应活性。水解反应是亲核加成-消除反应,连有吸电子基有利于反应进行。 11-3 比较下列酸在H + 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的速率。 HCOOH CH 3COOH CH 3CH 2COOH (1)(2)(3)(CH 3)2CHCOOH (4) (1)>(2)>(3)>(4) 知识点:酸酯化反应活性。 11-4 完成下列反应。

(1) COOH OH OH O O O + (1) LiAlH 4(2)H 2C COOH 2H 2C CH 2OH SOCl 2 (3)H 3C CH 2CH 23C CH 2CH 2COCl H 3C O AlCl 3 (分子内酰基化) (1) Zn, CH 3CH(Cl)COOEt (Reformasky 反应) (4) (2) H 2O O OH CHCOOC 2H 5CH 3 (5) Br 2/红磷 CH 2 COOH CHCOOH Br (酰胺还原) (6) N H O (Hofmann 降解) (7) 2 2 C 6H 5 H 32 C 6H 5 H 3 (8) H 3O (Claisen 酯缩合反应, Wittig 反应, Mannich 反应) 32(9) △ COOH O (10) 3 (酯与格氏试剂反应,羟醛缩合反应)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一. 是非题: 1. 因[Ni(NH3)6]2+ 的K s=5.5×108, [Ag(NH3)2]+ 的K s=1.1×107, 前者大于后者,故溶液中 [Ni(NH3)6]2+比[Ag(NH3)2]+稳定() 2. H[Ag(CN)2]- 为酸,它的酸性比HCN强() 3. 因CN-为强场配体,故[30Zn(CN)4]2-为内轨型化合物() 二. 选择题: 1. 在[Co(en)(C2O4)2]-中,Co3+的配位数是() A.3 B.4 C.5 D.6 E.8 2. 下列配离子中属于高自旋(单电子数多)的是() A. [24Cr(NH3)6]3+ B. [26FeF6]3- C. [26Fe(CN)6]3- D. [30Zn(NH3)4]2+ E. [47Ag(NH3)2]+ 3. 下列分子或离子能做螯合剂的是() A.H2N-NH2 B.CH3COO- C.HO-OH D.H2N-CH2-NH2 E.H2NCH2CH2NH2 4. 已知[25Mn(SCN)6]4-的μ=6.1×AJ?T-1,该配离子属于() A.外轨 B.外轨 C.内轨 D.内轨 E.无法判断 5. 已知H2O和Cl-作配体时,Ni2+的八面体配合物水溶液难导电,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NiCl2(H2O)4] B. [Ni (H2O)6] Cl2 C. [NiCl(H2O)5]Cl D. K[NiCl3(H2O)3] E. H4[NiCl6] 三. 填充题: 1. 配合物[Cr(H2O)(en)(C2O4)(OH)]的名称为,配位数为。 2. 配合物“硝酸氯?硝基?二(乙二胺)合钴(III)”的化学,它的 外层是。 3. 价键理论认为,中心原子与配体间的结合力是。 四. 问答题: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首 页 习题解析 本章练习 本章练习答案 章后习题答案 习题解析 [TOP] 例7-1 固体CrCl 3·6H 2O 的化学式可能为〔Cr(H 2O)4Cl 2〕Cl·2H 2O 或〔Cr(H 2O)5Cl 〕Cl·H 2O 或〔Cr(H 2O)6〕Cl 3,今将溶解有0.200gCrCl 3·6H 2O 的溶液流过一酸性阳离子交换柱,在柱上进行离子交换反应: X n+(aq) + n (RSO 3H) (RSO 3)n X + n H +(aq) 配合物正离子 阳离子交换树脂 交换后的交换树脂 交换下来的H + 交换下来的H +用0.100mol·L - 1NaOH 标准溶液滴定,计耗去22.50mL ,通过计算推断上述配合物的正确化学式〔已知Mr(CrCl 3·6H 2O)=266.5〕。 析 根据题中条件可知离子的物质的量与配合物的电荷数有确定的关系,因此只要确定离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求出配离子的电荷,进而求出配合物的化学式。 解 0.200gCrCl 3?6H 2O 的物质的量为 1mol 1000mmol mol 266.5g 0.200g 1 ??-=0.75mmol 滴定测得 n (H +)=22.50mL×0.100mol·L -1=2.25mmol 由交换反应式知:1mol X n+可交换出n mol H +。因0.75 mmol CrCl 3?6H 2O 交换出2.25 mmol 的H +,由此可得 1 :n = 0.75 :2.25 n = 3 即X n+为X 3+,所以配正离子只能是[Cr(H 2O)6]3+,配合物为[Cr(H 2O)6]Cl 3。 例7-2(1)根据价键理论,画出[Cd(NH 3)4]2+(μ=0μB )和[Co(NH 3)6]2+(μ=3.87μB )的中心原子与配体成键时的电子排布,并判断空间构型。(2)已知[Co(NH 3)6]3+的分裂能Δo 为273.9kJ·mol -1,Co 3+的电子成对能P 为251.2kJ·mol -1;[Fe(H 2O)6]2+分裂能Δo 为124.4kJ·mol -, Fe 2+的电子成对能P 为179.40kJ·mol -1。根据晶 体场理论,判断中心原子的d 电子组态和配离子自旋状态。并计算晶体场稳定化能。 析(1)利用磁矩确定未成对电子数,然后确定内轨或外轨及杂化类型。(2)比较分裂能与电子成对能,确定高自、自旋化合物,计算晶体场稳定化能。 解(1)[Cd(NH 3)4]2+中Cd 2+的电子组态为4d 10,μ=0μB ,无未成对电子,采取sp 3杂化轨道成键,配体NH 3中N 的孤电子对填入sp 3杂化轨道,配离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有机化学—烃类复习题

O O Cl Cl Cl Cl 有机化学—烃类复习题 湖北省仙桃市汉江中学 翁冰松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烃是指分子里含有碳、氢元素的化合物 B 、石油主要是烷烃、烯烃、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C 、煤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 D 、石油的裂化、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中,一定与CH 2=CH(CH 2)3CH 3互为同系物的是 A 、C 2H 4 B 、C 4H 8 C 、(CH 3)2C=CHCH 2CH 3 D 、CH 2=CHCH 2CH=CH 2 3、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一定不可能 A 、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B 、具有相同的熔、沸点和密度 C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D 、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 4、分子式为C x H y O z 的有机物1mol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体 积相等,并耗氧气3.5mol ,则该有机物中x 、y 的值分别为( ) A 1、2 B 2、4 C 3、6 D 4、8 5、对下面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 ) A 、2,2-二乙基丁烷 B 、3-甲基-2-乙基戊烷 C 、2-乙基-3甲基-戊烷 D 、3,4-二甲基己烷 6、有甲乙两种烃,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 、甲和乙不可能是同系物 C 、甲和乙的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相同 D 、甲和乙各1 mol 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7、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发生加聚反应的是 ( ) A 、CH 3—CH=CH 2 B、 C、CH 3CH 2 CH 3 D、 CH=CH 2 8、能将苯、裂化汽油、四氯化碳、酒精、碘化钾淀粉溶液五种物质一次鉴别出 来的试剂是 ①溴水 ②KMnO 4 酸性溶液 ③稀硫酸 ④烧碱水 A 、仅① B 、仅①② C 、仅①②③ D 、②③④ 9、 CH 3 C 2H 5 | | CH 3—CH—CH—CH—C—CH 3 | | | CH 3 CH 3 CH 3 物,则R 可能的结构有A 、4种 B 、5种 C 、6种 D 、10种 10、下列化合物沸点比较错误的是 ( ) A .丙烷>乙烷>甲烷 B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C .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D .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 11、某合成树脂干馏后分解为单体烃A ,1 molA 能和4 mol H 2加成生成含有一个乙基的饱和烃C 8H 16。该合成树脂为 A 、[CH 2CH 2]n B 、[CH 2—CH ]n C 、[CH 2CH 2]n D 、[CH n 1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方法或试剂不可靠的是( )。 A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直馏汽油与裂化汽油 B 、用溴水鉴别苯、甲苯和二甲苯 C 、用燃烧方法鉴别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 D 、用溴水鉴别苯、硝基苯和苯乙烯 13、1999年比利时发生奶粉受二噁英污染事件。二噁英是一类芳香族化合物的多氯代衍生物的总称,结构稳定,难以被自然分解,是 公认的最危险的致癌物质之一,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是其中的一种,结构如右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的分子式为C 12H 4O 2Cl 4 B.它的一溴取代物有一种 C.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此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最多有22个 14、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共2.24L (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得3.36L (标准状况)二氧化碳和2.7g 的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 B 、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 C 、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炔 D 、混合气体一定是由烷烃和烯烃构成的混合物 15、(1)有机物分子结构,可以用键线式表示,例如CH 3CH=CHCH 3可表示为: 抽烟时,吸入肺部的众多有害物质中,除CO 外还有一种称为尼古丁的 有毒物质,它的结构简式用键线式表示为: 试写出尼古丁的分子式为 。 (2)已知侧链第一碳含H 原子的苯的同系物 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均生成苯甲酸。 有分子式为C 9H 12的苯的同系 物,被氧化后生成酸1.66g ,中和这些酸耗1 mol/L NaOH 溶液20mL ,此苯的 同系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下列反应:①由乙烯制乙醇 ②甲烷在空气中燃烧③由乙炔制氯乙烯 ④丙烯使溴水褪色⑤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反应 ⑥用丙烯制聚丙烯 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属于加聚反应的是 。 16、已知:(X 代表卤素原子,R 代表烃基) 利用上述信息,按以下步骤从 合成 。(部分试剂和反应 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B 、D 的结构简式:B_________、D_________。 (2)反应①~⑦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 _____。(填数字代号) (3)如果不考虑⑥、⑦反应,对于反应⑤,得到的E 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 (4)试写出C ?→?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17、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 (1)图中,A 管的作用是 。 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 。 (2)乙炔通入KMnO 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乙炔发生了 反应。 (3)乙炔通入溴的CCl 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乙 炔发生了 反应。 (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 ,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 。 18、一定量的某有机物与NaOH 的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896mL ,同时得溶液100mL ,取出10mL 溶液先用3HNO 酸化后再加入3AgNO 溶液直到 不再产生白色沉淀为止,用去0.1mol/ 3AgNO 溶液40 mL,所得气体完全燃烧时 是由烯烃R 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 (如 CH 2CH 3)( COOH )N

华东理工有机化学第11章作业参考答案

11-1 2)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4)邻苯二甲酰亚胺 6)反-2-甲基环己基甲酸 8)2-环己酮基甲酸甲酯 10)甲酸苄酯 11-2 COOH O C CH 3O CH 3C O O C O C 2H 5CH 2=C C O OCH 3 CH 3(3) (5) (7) (9)(11) CH 2CH 2[ ] OH n C O N CH 3 CH 3 H 11-8 (1) HCOOCH 3 > CH 3CO 2CH 3 > CH 3CO 2C 2H 5> CH 3CO 2CH(CH 3)2 >CH 3CO 2C(CH 3)3 , (2) O 2N CO 2CH 3 > Cl CO 2CH 3 > CO 2CH 3 >CH 3O CO 2CH 3 11-10 O CH 3C OH CH 3CH 2OH O CH 3CNH 2(1)(2)(3) C O OH C O OH O 2N C O OH CH 3O >> C O OH OH CH 2OH > > C O OH O 2N >ClCH 2C OH O >>> (4) 草酸>丙二酸>甲酸>乙酸>苯酚 11-11

CH 2C OH O CH 3 (2) 2CH 2Cl CN - CH 2H 3O + 2CH 3CH 2CO 2CH 2CH 3O CH 3CH 2CHCH COCH 2CH 3 CH 3 O (4)25 2)H NaBH OH CH 3CH 2CHCH COCH 2CH 3 CH 3 O O CO 2H HO CO 2CH 3 (6) CH OH/H +4 (8) CH 3CH 2CH 2COOH Cl 2/P CH 3CH 2CHCOOH Cl CH 3CH 2CHCOOH OOH - H 2O/H 11-12 O CH 3C(CH 2)3COC 2H 5 O (1)1) NaOC 2H 5 2H 5 2H (2) α-环己酮甲酸乙酯含有活泼亚甲基,在碱性条件下与α,β-不饱和酮,先发生1,4 加成(Micheal 反应),再发生分子内的羟醛缩合,生成环状α,β-不饱和酮(Robinsen 增环反应)。 O COOC 2H 5 O - COOC 2H 5 O COOC 2H 5O -O -5 NaOC H CO 2C 2H 5O 2O COOC 2H 5 O NaOC H C H OH _252 (3) α-卤代酯在强碱作用下与酯、酮反应生成α,β-环氧羧酸酯(Darzen 反应)。 ClCH 2COEt O CHCOOEt Cl CHCOOEt O 11-13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配体的是 ( B ) A. NH 3 B. NH 4+ C. OH - D. NO 2- 2. 下列离子或化合物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 B ) A. Ni(CN)- 24 B. CoCl - 24 C. Co(NH 3)+ 36 D. Fe(CO)5 3.在配合物[Co(NH 3)4(H 2O)]2(SO 4)3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 B ) A. 4 B. 5 C. 9 D. 12 4. 配离子[Co(NH 3)6]2+的空间构型为 ( A ) A. 八面体 B. 四方锥形 C. 四面体 D. 三角双锥 5. EDTA 是四元弱酸,当其水溶液pH ≥ 12时,EDTA 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 C ) A. H 4Y ; B. H 3Y -; C. Y 4-; D. HY 3- 6.下列关于价键理论对配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任何中心离子与任何配体都可形成外轨型化合物; B. 任何中心离子与任何配体都可形成内轨型化合物; C. 中心离子用于形成配位键的原子轨道是经过杂化的等价轨道; D. 以sp 3d 2和d 2sp 3杂化轨道成键的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 7.下列物质中能被氨水溶解的是 ( B ) A. Al(OH)3 B. AgCl C. Fe(OH)3 D. AgI 8.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特点 ( B ) A. 具有环状结构 B . 稳定性差 C. 配位比一般为1:1 D. 易溶于水 9. 下列说法欠妥的是: ( C ) A. 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 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 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 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0. AgCl 在11mol L -?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 ( B ) A. 盐效应 B. 配位效应 C. 酸效应 D. 同离子效应 11. 离子以dsp 2杂化轨道成键而形成的配合物,其空间构型是 ( A ) A. 平面正方形 B. 四面体形 C. 直线形 D. 八面体形 12. 22Cu(en)+的稳定性比234Cu(NH )+ 大得多,主要原因是前者 ( B ) A. 配体比后者大; B. 具有螯合效应; C. 配位数比后者小; D. en 的分子量比NH 3大。 13. Al 3+与EDTA 形成 ( A ) A. 鳌合物 B. 聚合物 C. 非计量化合物 D. 夹心化合物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 配体的配位原子必须具有孤电子对。 B. 配离子的配位键愈稳定,其稳定常数愈大。 C. 配合物的颜色最好用晶体场或配位场理论解释。 D. 配合物的颜色最好用价键理论来解释。 15.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 ( A ) A. [Co(en)3]Cl 3 B. [Co(NH 3)6] (NO 3)3 C. [Co(NH 3)6]Cl 2 D. Co(NO 3)3

160.40 混合烃类化合物

C 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40-2004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混合烃类化合物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mixed hydrocarbon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发布2004年12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T 160.40-2004 前言 为贯彻执行“《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混合烃类化合物[包括液化石油气(Liquified petroleum)、溶剂汽油(Solvent gasolines,Solvent naphthas)、抽余油(Raffinate)、非甲烷总烃(Total hydrocarbons)和石蜡烟(Paraffin wax fum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 11532-89附录A、GB 11518-89附录A、GB 11719- 89附录A、GB/T 16038-1995、GB/T 16039-1995,WS/T 141-1999。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新乡市职业病防治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国均、季道华、汪锡灿、宋力伟和伊萍等。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1.指出下列配离子的形成体、配体、配位原子及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2. 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和形成体的氧化数。 (1) 三氯·一氨合铂(Ⅱ)酸钾 (2) 高氯酸六氨合钴(Ⅱ) (3) 二氯化六氨合镍(Ⅱ) (4) 四异硫氰酸根·二氨合铬(Ⅲ)酸铵 (5) 一羟基·一草酸根·一水·一乙二胺合铬(Ⅲ) (6) 五氰·一羰基合铁(Ⅱ)酸钠

根据上述结果,写出上列三种配合物的化学式。 5. 根据下列配离子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及杂化类型,试绘制中心离子价层d 64 2-6 3-测这两种配离子价层d 电子分布情况及它们的几何构型。 7.在50.0mL0.20mol ·L -1 AgNO 3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1.00mol ·L -1 的NH 3 ·H 2 O ,计算达平衡时溶液中Ag + ,[Ag(NH 3 )2 ]+ 和NH 3 的浓度。 8.10mLO.10mol ·L -1 CuSO 4 溶液与lOmL6.Omol ·L -1 NH 3 ·H 2 O 混合并达平衡,计算溶液中Cu 2+ 、NH 3 及[Cu(NH 3 )4 ]2+ 的浓度各是多少? 若向此混合溶液中加入0.010molNaOH 固体,问是否有Cu(OH)2沉淀生成? 9.通过计算比较1L 6.0mol ·L -1 氨水与1L 1.0mol ·L -1KCN 溶液,哪一个可溶解较多的AgI? 10.0.10g AgBr 固体能否完全溶解于100mL 1.00mol ·L -1 氨水中? 11.在50.0 mL 0.100mol ·L -1 AgNO 3 溶液中加入密度为0.932g ·cm -3 含NH 3 18.2%的氨水30.0mL 后,再加水冲稀到100mL 。 (1)求算溶液中Ag + 、[Ag(NH 3 )2 ]+ 和NH 3 的浓度。 (2)向此溶液中加入0.0745g 固体KCl ,有无AgCl 沉淀析出? 如欲阻止AgCl 沉淀生成,在原来AgNO 3 和NH 3 水的混合溶液中,NH 3 的最低浓度应是多少? (3)如加入0.120g 固体KBr ,有无AgBr 沉淀生成? 如欲阻止AgBr 沉淀生成,在原来AgNO 3 和NH 3 水的混合溶液中,NH 3 的最低浓度应是多少? 根据(2)、(3)的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12.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并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 [HgCl 4 ]2- +4I - [Hgl 4 ]2- + 4Cl - 已知:([HgCl 4 ]2-) = 1.17×1015 ;([HgI 4 ]2- = 6.76×1029 (2) [Cu(CN) 2 ]- + 2NH 3 [Cu(NH 3 )2 ]+ + 2CN - 已知: {[Cu(CN)2 ]-}=1.0×1024 {[Cu(NH 3 )2 ]+ } =7.24×1010 (3) [Fe(NCS) 2 ]+ + 6F - [FeF 6 ]3- + 2SCN - 巳知: {[Fe(NCS)2 ]+ }= 2.29×103 [(FeF 6 ]3-= 2.04×1014 13. 已知:E θ(Ni 2+ /Ni)= -0.257V ,E θ(Hg 2+ /Hg)= 0.8538V , 计算下列电极反应的E θ值。 (1) [Ni(CN)4]2- + 2e -Ni + 4CN - (2) [HgI 4 ]2- + 2e - Hg + 4I - *14. 已知: E θ(Cu2+/Cu)=0.340 V, 计算出电对[Cu(NH3)4]2+/Cu 的E θ值。

高中化学专题烃类(含习题)

烃 1.烃的分类 ??????????----???-----稠环芳烃、联苯等芳香烃:苯的同系物、烃、环炔烃等脂环烃:环烷烃、环烯环烃烯烃、炔烃等不饱和链烃:烯烃、二饱和链烃:烷烃链烃(又称为脂肪烃)烃 2.基本概念 [有机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说明 有机物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此外,还含有H 、 O 、N 、S 、P 等),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如CO 、CO 2、H 2CO 3、碳酸盐、CaC 2等少数物质,它们的组 成和性质跟无机物很相近,一般把它们作为无机物. 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 仅可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 也能以共价键(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形成含碳原 子数不同、分子结构不同的碳链或环状化合物. [烃] 又称为碳氢化合物,指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一 大类化合物.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 芳香烃等. [结构式] 用一根短线代表一对共用电子对,并将分子中各 原子用短线连接起来,以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 式的式子.如甲烷的结构式为: 乙烯的结构式为:

H-C-H H H H-C=C-H [结构简式]将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式中的“C—C”键和“C —H”键省略不写所得的一种简式.如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3,乙烯的结构简式 为CH2=CH2,苯的结构简式为等. [烷烃]又称为饱和链烃.指分子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都以C—C单键(即1个共用电子对)结合成链状,且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的一类烃.“烷”即饱和的意思.CH4、CH3CH3、CH3CH2CH3……等都属于烷烃.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同系物. 说明判断有机物互为同系物的两个要点;①必须结构相似,即必须是同一类物质.例如,碳原子数不同的所有的烷烃(或单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均互为同系物.由于同系物必须是同一类物质,则同系物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式通式,但分子式通式相同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由于同系物的结构相似,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似.②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由于同系物在分子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的倍数,因此同系物的分子式不同. 由同系物构成的一系列物质叫做同系列(类似数学上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