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摘要】胃癌是我国高发的主要恶性肿瘤,三高一低是其显著特征,即高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早诊率低。
药物治疗进展缓慢,疗效提高不显著。
因此是目前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难点,为此,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许多裨益。
本文对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抗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作一综述,以供临床与研究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进展期胃癌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居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30%)高的“三高”特点。
胃癌早诊率低,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不足10%[1],胃癌患者多数在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即便是根治性切除,局部复发率仍然高达50%以上[2],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在60%,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3]。
因此,进展期胃癌在全球范围内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
积极探索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几年,国内许多中西医结合学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对于临床治疗进展期胃癌有许多裨益。
现综述如下。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临床研究
目前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主要有三种形式:(1)大化疗加中
医辩证施治,中医辩证则围绕虚、寒、热、毒、瘀等进行分型辩治;(2)中成药加化疗,中成药则以中药针剂为主;(3)单方(或协定方)加化疗。
化疗以含5-fu方案为多,,大多临床观察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具有提高疗效、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延长生存期,减轻症状等作用。
1.1辩证分型治疗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目前较为公认的是1978年全国第一届胃癌学术会议北京市胃癌协作组制定的临床证候分类法,包括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瘀毒内阻、胃热伤阴、痰湿凝结和气血双亏六大证型。
但由于众医家对各种证型分布、转化的理解以及遣方用药经验的不同,其论述的侧重点有别。
刘毅[4]等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30例用中药加化疗药物,对照组30例单纯用西药化疗药物。
两组均用fam 方案化疗。
治疗组辨证分型为4型:①瘀毒内阻型用失笑散加味;
②痰湿凝结型用二陈汤、海藻玉壶汤加减;③脾胃虚寒型用附子理中汤加减;④气血两亏型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3.33%和36.67%,治疗组半年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为76.67%和43.33%,对照组半年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为36.67和10%,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陶炼[5]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晚期胃癌40例,并与同期采用化学药物治疗的35例进行对照。
治疗组按中医辨证分为4型:①热毒蕴结型,用膈下逐瘀汤加减;②肝胃不和型,用柴芍六君子汤
合痛泻要方加减;③脾胃虚弱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④气血亏虚型,用八珍汤加减;对照组按cf方案予化学药物治疗。
结果显示两组生存率比较,治疗组(25/40)和对照组(12/35)的1年生存期62.5%、37.1%(p 0.05),差异无显著性。
魏开建[6]对68例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型与tnm 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tnm i、ⅱ期患者中,大都辨证属实证,如肝胃不和、瘀毒内阻等;tnm ⅲ、ⅳ期的患者,大多辨证属虚证,如脾胃虚寒、胃热伤阴、气血两亏等。
tnm i期患者中,肝胃不和型占70%,可见肝胃不和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tnm ⅱ期患者中,脾胃虚寒、瘀毒内阻型占50%以上。
tnm ⅲ期和ⅳ期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多为气血两亏型,故在治疗上应以扶正为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1.2 中成药治疗研究:万里新[7]等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配合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37例,对照组30例单用folfox4,药物剂量及用法同治疗组,两周期后判定疗效。
结果显示总有效率70.3%。
对照组有效率43.3%。
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3.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
治疗组恶心、呕吐、纳差、口腔黏膜炎、粒细胞减少、末梢神经炎、发热及疼痛、腹泻,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白细胞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两组6个月、1、2年生存率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生活状态评分(kps)平均分别增加17.3分和5.8分(p0.05)。
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37.50%,对照组为21.2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
有显著性意义(p<0.001)。
1.3 单方研究:胡萍萍[13]运用扶正和胃合剂联合o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30例,对照组30例单纯用西药化疗药物,2组化疗方案相同。
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3.33%和36.67%,治疗组半年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6.67%和43.33%,对照组半年生存率和一年生存率分别为36.67%和1o%。
提示扶正和胃合剂联合o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虽未能明显增强肿瘤局部近期疗效,但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邓鑫[34]等将1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予胃宁颗粒配合化疗,对照组80例予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1年后复发转移率22.22%,对照组为3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mmp-9、veg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治疗组对复发转移灶大小抑制率为30.00%,对照组为17.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组对复发转移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许尤琪[35]等对72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实验,治疗组42例,采用化疗加中药方(黄芪、女贞子、薏苡仁、猪苓、仙鹤草、鸡血藤、苦参、白花蛇舌草、威灵仙、玄参),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化疗药,结果治疗组局部复发3例,远处复发6例,对照组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10例,治疗组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组的kps评分、血黏度和免疫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
1.4.4减轻中晚期胃癌癌性疼痛崔红海[36]用加味芍药甘草汤
和ddp+亚叶酸钙+5-fu治疗40例晚期胃癌伴疼痛的患者,结果: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2例,轻度缓解6例,无效4例。
王纪东[37]等选择18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8例在胃癌姑息术后辅助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92例在上述治疗的间歇期间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分为肝胃不和、痰食交阻、气滞血瘀、脾胃虚寒和气血双亏5个型,随症加减。
结果:治疗组中有26例癌痛患者,4个周期治疗后,有20例癌痛完全缓解,而对照组中有24例癌痛患者,仅有10例癌痛完全缓解,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杨海明[38]等选择6l例确诊为ⅳ期胃癌、条件不允许接受放化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综合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o例,两组均给予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基本支持治疗。
中医药综合治疗组另予华蟾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治疗,以15天为1疗程。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分别为基本治愈1,0例;显效7,0例;有效17,16例;无效6,14例;总有效率80.6% ,53.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1.4.5减少胃癌癌性胸腹水张武[39]等将48例肿瘤患者合并胸腹水(其中胃癌伴腹水l6例),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23例,在尽量放尽胸腹水后,予顺铂、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联合胸腹腔内注射;治疗组25例,在同上治疗基础上放胸腹水24小时后注入艾迪注射
液。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cr6,2例;pr13,11例;sd4,6例;pd2,4例;有效率76.5%,56.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实验研究
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正逐渐深入,积极探索中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理,并发现一些中药制剂除了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外,还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多药耐药等作用。
2.1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
闵存云[40]等研究显示健脾导滞方(由党参、白术、枳实等组成)能抑制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其作用机制在于增加胃癌细胞g0-g1期比例,而减少g2-m期和s期的比例,使胃癌细胞不进入或延迟进入s期,干扰了dna合成。
2.2调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ras是真核生物中一个高度保守的癌基因家族,人ras基因编码21kd的gtp结合蛋白,又称为rasp21,有报道该基因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53是与人类肿瘤高度相关的抑癌基因,突变型p53可通过“负显性效应”阻碍野生型基因的抑癌功能[41]。
李宝元[42]等对不同周期胃癌细胞用中药复方白龙处理后,p53表达在各个周期均显著增加,多数时达125%-233%;同时白龙亦能促进抑癌基因rb表达,抑制癌基因ras和c-myc表达。
因此有学者认为中药对癌细胞内多种抑癌基因活化与癌基因表达抑制的协
调性,其实质类似对两类基因进行“阴阳”平衡的调节过程。
2.3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的观点。
vegf是迄今发现作用最强的血管渗透性因子,缺氧是其主要的诱导因素。
p53基因突变亦会激活vfgf表达,加速肿瘤血管生成[43]。
闵存云[44]等用党参、水蛭、五灵脂等制备的含药血清培养胃癌细胞,发现该中药能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能抑制胃癌细胞p53、vfgf及其受体kdr 表达。
许玲[45]等发现中药消痰散结方能抑制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减少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肺、肝、脾转移。
该研究提示此方抗转移作用可能与下调vegf及其受体kdr,抑制癌基因ras,cerbb2表达有关,可见中医药抗胃癌血管生成疗法具有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2.4诱导胃癌细胞分化
李晓光[46]等利用大蒜油处理胃癌bgc-823细胞后,发现其能显著抑制bgc-823细胞的生长。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变得较平坦,呈多角形,核浆比例降低,近似正常细胞。
将此细胞进行裸鼠致瘤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细胞的致瘤性全部消失,经基因检测技术分析提示:大蒜油系通过促进抑癌基因p53和p21的表达,抑制细胞恶性增殖,诱导凋亡,促进分化。
2.5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马靖[47]等利用基于体外诱导肿瘤细胞调亡的抗癌中药快速筛
选体系,发现高浓度甘草提取物处理的mgc-803细胞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ladder”现象,但对p53基因表达没有影响,认为甘草是通过p53非依赖途径诱导胃癌mgc-803细胞发生凋亡。
韩鸿彬[48]等将华蟾素与胃癌细胞株bgc-823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应用荧光显微镜、mtt检测技术、流式细胞分析仪技术观察其对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凋亡诱导作用。
结果发现华蟾素对胃癌细胞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细胞凋亡发生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具有治疗胃癌的潜在价值。
2.6逆转多药耐药
顾玉兰[49]在研究几种中药抗胃癌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甘草、白花蛇舌草、大黄提取物能够逆转sgc7901/vc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其逆转倍数分别为1.1、1.5、4.6,以大黄提取物逆转作用最明显。
而大黄提取物通过抑制p糖蛋白对化疗药物的泵出功能,增加化疗药物细胞内浓度可能是中药逆转胃癌细胞多药耐药作用机制之一。
2.7对肿瘤细胞端粒酶的影响
研究发现,85%~90%的肿瘤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恶性肿瘤增殖失控的关键在于端粒酶激活[51]。
范钰[52]等研究发现从活血化瘀类中药温莪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ß-榄香烯,采用端粒重复扩增(grap)-微孔板杂交法和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对不同分化的胃癌细胞均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其抗癌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凋亡有关。
3结语
胃癌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
虽然手术术式在不断完善,新药化疗方案也层出不穷,但术后及放化疗后机体损伤较大,直接或间接导致完全缓解率不高、生存期延长不显著、胃肠道反应重、骨髓抑制较普遍、易出现耐药性,同时使患者体质减退,对化疗的耐受性较差,无法令人满意。
探索更高效、低毒的化疗个体方案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而分子靶向治疗将对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思路,这也与中医药的辨证治疗不谋而合。
中医中药的发展对于胃癌治疗不容忽视,中医药治疗在改善癌前病变、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防止癌症的转移和复发等方面已经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目前中医药治疗胃癌仍存在许多难题:(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 疗效判定无统一标准。
(2)中药成分复杂,靶点研究不明确。
(3)口服为主的剂型依从性差。
(4)缺少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临床研究报道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archie v, kauh j, jones dv jr, et al. gastric cancer: standards for the 21st century.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06, 57: 123-131
[2] higuchi k, phan a, ajani ja .gastric cancer: advances in adjuvant and adjunct therapy. curr treat options oncol,
2003, 4 (5):413
[3] 刘福坤,姚学权.胃癌的新辅助化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 13(1):18
[4] 刘毅,周洁.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3o例.山东中医杂志,2002,21(3):164—165
[5] 陶炼.辨证治疗晚期胃癌40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2,18(2):5-7
[6] 魏开建.68例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的相关分析.福建中医药,2004,35(1): 5
[7]万里新,王阳.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96-97
[8] 詹姗姗,王志刚,傅木昌. 康莱特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 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87-89
[9] 李蓉.岩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8(16):60
[10] 王亚兰,崔玉芹,王丽霞,等.希罗达草酸铂方案联合艾迪治疗进展期胃癌的i临床研究.实用癌症杂志,2007,
22(6):620-622
[11] 张瑞刚,程朝辉,沈冰,等.华蟾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9(3):269
[12] 邢晓静,张丽红,蔡玉文,等.苦参碱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分析.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42
[13] 胡萍萍. 扶正和胃合剂联合o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30
例.2009,30(1):6-7
[14] 李财宝,龚航军,冯寿全.149例胃癌术后化疗与中药综合治疗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2):15
[15] 刘宇,伍晋森.抗癥ⅲ号结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山东中医药大学报,2002,26(6):444
[16] 费燕华,王南瑶. 参苓白术散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药物副作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3):208
[17] 于庆生,王炜,汪小明,等. 丹参及5-氟尿嘧啶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临床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
志.2002,8(6):393-396
[18] 陈捷,李增战,杨晨光等. 平消胶囊联合化疗治疗66例胃癌的临床观察.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65-66
[19] 何肇晴,程冬英,龚皓,等.复方皂矾丸对抗胃癌化疗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现代肿瘤医学,2008,16(4):616—617 [20] 黄伟贤,李晓峰,孙伟芬,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84例.福建中医药,2007,38(6):15
[21] 陈培丰,孙潍刚.清热消积冲剂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39
[22] 吴苏柳.旋覆代赭汤合理中汤治疗胃癌术后顽固性呃逆27例.福建中医药,2007,38(3):35
[23]张坚,张家驹.奠土汤治疗胃癌术后“倾倒”综合征17例报
告.黑龙江中医药2002,(4):11
[24]李保东.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22(12):78
[25] 梁洪伟,王丹,王彩路.加味大承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肠梗阻60例.中医药学刊.2001,19(3):255
[26] 孙玉成,金恩鸿,李光燮.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临床体会. 吉林医学2009,30(17):1966
[27] 李佑民,乐风华,潭晓云.健脾化痰汤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临床观察.中医药学刊,2004,22(7):1337
[28] 宋家驹.健脾中药抗胃癌术后转移的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2):2956
[29] 邓鑫,梁健,覃黎葵,等.中药胃宁颗粒联合化疗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临床分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175 [30]许尤琪,薛惠宁,诸晓秋,等.健脾活血解毒中药抗胃癌术后转移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3):192
[31] 崔红海.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晚期疼痛40例.河南中医,2005,25(7):60.
[32] 王纪东,王丽亚,李夏昀.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92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281-2282 [33] 杨海明,甄彦君,万茜,等.中医药治疗干预老年ⅳ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实用老年医学,2008,22(1):54-56 [34] 张武,郑维锷.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癌性胸腹水疗效
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0):1345
[35] 闵存云,李庆明,刘和强.健脾导滞方对人胃癌细胞的作用.中药材,2004,27(12):935
[36] 韩峰,陈腾,奉典旭. 中医药防治胃癌转移的实验研究进展.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985-1986
[37] 李宝元,梁云燕,王代树.中药白龙片与hmba对人胃癌不同周期细胞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表达调控的共性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4):286
[38] folkman.antiangiogenesis in cancer therapy endostatin and its
mechanisms of action.exp cell res,2006,312(5):594.[39] 闵存云,李庆明,梁蔚文.益气活血中药对人胃癌细胞作用的研究.中医药学刊,2004,22(7):1220
[40]许玲,魏品康,陈亚琳,等.中药消痰散结方抑制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sgc-7901的生长转移.世界华人消化杂
志,2004,2(5):1015
[41] 李晓光,谢锦玉,李文梅,等.大蒜油诱导人胃癌细胞分化和凋亡的机制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25
[42] 马靖,彭文烈,梁东,等.甘草提取物诱导胃癌mgc-803
细胞发生凋亡的初步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
20(12):928-930.
[43] 韩鸿彬,陈嘉勇.华蟾素诱导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凋亡
实验研究.中国肿瘤,2008,17(3):233-235.
[44] 顾玉兰,朱海杭,卜平.几种中药抗胃癌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2):114-116
[45] katayama s,shiota g,oshimura m,kawasaki h.clini-cal usefulness of trlomerase activity and telomere lengthin the preperative diagnosis of gastric and colorectalcancer,j cancer res clin oncol,1999,125:405
[46] 范钰.β一榄香烯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胃肠病学,200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