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讲义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讲义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讲义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讲义

1.掌握食品与食品加工的概念。

2.熟悉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明确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习要求。

3.了解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4.理解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 食品的概念及分类

食物与食品是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食物(Foodstuff)是指人体生长发育、更

新细胞、修复组织、调节机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

能量来源。食品(Food)是指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可供食用的、对人体无害的、经过一定加

工制作的食物。

食品分类的方法很多。按照保藏方法可以分为罐藏制品、干藏制品、冷冻制品、腌渍

制品、烟熏制品、发酵制品、辐射制品等;按原料种类可以分为果蔬制品、谷物制品、乳制

品、水产制品、肉禽制品等;按原料和加工方法可以分为焙烤制品、饮料、挤压制品、罐头

制品、糖果、速冻制品、干制品等;按产品特性又可以分为方便食品、婴儿食品、休闲食品、

快餐食品、疗效食品、工程食品、功能食品等。

2. 食品品质(质量)要求

食品品质(质量)包括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安全卫生品质三个方面。感官品质主要由

色、香、味、形、口感所构成;营养品质又称营养价值,主要包括营养成分含量、平衡状况

等;安全卫生品质主要是指污染、危害等。食品在食用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劣程度是食品品质高低判别标准。食品的种类很多,但均应具有下列品质要求:

(1)外观:色泽和形态,包装完整、整齐美观;

(2)风味:香气、滋味、质构等以及体态(风格);

(3)营养:含量、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及平衡性;

(4)卫生安全:微生物及其有害代谢产物、有害化学物质不能存在;

(5)方便性:携带及食用方便;

(6)耐藏性:有一定货架寿命(shelf-life)。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要求食品卫生安全和营养

丰富的同时,还希望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人类加工食品的历史十分悠久。但许多世纪以来,食品加工长期停留在家庭烹调和手

工作坊操作水平上,靠代代相传的加工经验和传统方法为其生产方式的基础,迟迟没有形成

食品科学或食品工程学科。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食品原料的特殊性,即食品原料具有热敏

性和易腐性并且大都是凝聚态;二是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及战后,人们将化工原理中的现成的单元操作研究成果应用于食品工程,于是就产生了

食品工程的基础理论——食品工程原理,进而形成了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是应用基础科学与工程知识来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生化性质及食品加工

原理的一门科学,它有着广泛的研究领域。

1. 食品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又称之为狭义食品科学,包括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

食品物性学等。主要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物化、生化特点及加工、食用过程中的变化。

2. 食品分析领域。主要运用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对食品原料与产品中营养

成分、污染物含量的检测;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方法、原理及检测设备;研究食品中各组分的

质量特点及化学变化的原理。

3. 食品微生物领域。包括工业微生物学、食品卫生与安全等。主要研究环境对食品腐

败的作用、微生物对食品本身及食品制造过程的影响、微生物的检验、公共健康等。

4. 食品工程领域。包括机械设备、工程设计与施工、食品生产等方面。主要研究食品

加工过程中的工程原理及单元操作。工程原理包括物料与能量平衡、流体力学、流体流动、

传热与传质等。

5. 食品加工领域。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及工程学理论和方法解决食品加工过程

中的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方面的问题。是研究食品原材料特点、食品保藏原理、影响食品

质量加工因素以及良好生产操作规范的一门科学,即食品工艺学。

1. 食品工艺学的概念。食品工艺学(Food Technology)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

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的一

门学科。即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并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系统地研究食品的原材料、

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工艺、原理及保藏的一门应用学科。

2.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原材料特性以及充分利用现有食品资源和开辟新食品资源的途径。研究原料

特性(加工适性),要求合理选择食品原料;研究食品资源利用途径,要求最有效的利用和综

合利用。例如,从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中提取功能成分,开发保健食品;以前未被充分利用的

资源如马铃薯、面粉、玉米等。

(2)研究食品保藏原理,探索食品生产、贮运和分配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

控制途径。食品的腐败变质的特征和程度取决于两类因素。一是非微生物因素,指糖的

损失、含氮物质的含量与组分的变化、维生素的氧化和损失、脂肪的氧化、水分的变化等。

导致口感、色泽、风味等劣变;另一个是微生物因素,微生物在食品上生长繁殖,变色、变

味、变臭、质地软化等,甚至导致食物中毒。由于导致食品变质的原因不同,所采取的控制

措施也将不同。

(3)研究影响食品质量、包装和污染的加工因素,研究良好的生产方法、工艺设备和

生产组织。研究加工因素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改进相应的加工方法和设备。例如,肉制品中

的腌制工艺,奶粉的速溶性改进,豆奶粉的冲调性;研发新型、方便和特需食品,以及食品

加工新技术、新装备及合理的生产工艺;研究食品包装材料特性、包装技术,改善食品保藏质量,以便于输送、贮藏和使用。

(4)研究食品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生产操作和卫生操作规范(GMP、HACCP)。一方面,食物传播性病原菌(Foodborne etiologic microbe)的控制对于食品安全相当重要。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气夹膜梭菌3种最主要的食品传播性病原菌。例如,1989年国内蘑菇罐头出现葡萄球菌肠毒素问题;1999年牛肉汉堡

发生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污染;以及疯牛病、禽流感病毒等。另一方面,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控制。主要包括:食品中自

身所含毒素;环境中污染食品原料的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兽药、鱼药)、化肥;食品加工中污染或添加的化学物质如食品添加剂、其它有害物质等。

1.主要内容

《食品加工技术》在介绍食品加工保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果蔬、焙

烤、肉品、乳品及发酵食品等五类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等专业学生获取食品加工技术知识的重要专业课程。与本科教育的《食

品工艺学概论》不同的是:在理论上不作过深的探讨,而是以易懂、够用为度;重点介绍一

些典型食品加工技术。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同时,重点掌握一

些典型食品实用加工技术,触类旁通,为自学其他食品加工知识和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熟悉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点掌握五大类食品原辅料特性、加工

工艺和典型食品加工技能为主要目的。

1. 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我国食品工业的组成

我国食品工业由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所组成。其中,

食品加工业包括粮食及饲料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盐加工业和其它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包括糕点糖果制造业、乳品制造业、罐

头食品制造业、发酵制品业、调味品制造业和其他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包括酒精及饮料

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制茶业等,我国也将中药材中成药制造业划在此行业。

(2)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在经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均居工业部门前列,食品工业是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全世界食品工业总产值约达30000亿美元,其中美国6000亿美元、欧洲4000亿美元、日本2500亿美元。美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食品工业产值均居

制造业之首。1996年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表明,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在全国企业部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首次上升到第一位;200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8434 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8%;2003年食品工业总产值12000亿元,居全国工业部门之首。可见,

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3)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0年来平均增长率13.1%,2004年实现年利税1500亿元以上,为我国经济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

?关联农业、工业和流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结构

和产品结构调整;带动其它相关制造业的发展。

?关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食品工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有利于农村

劳动力的转移,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食品工业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仅可提高国民健

康水平,而且降低老年人医疗支出,减轻社会负担。

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与成就

(1)国际食品工业的发展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均投入大量资金和人

力,将现代新的科学技术引入到食品工业领域,建立了现代化的食品工业体系。例如,18世纪末,英国有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面粉厂;1810年法国阿培尔发表“食品贮藏法”,提出

排气、密封和杀菌的基本方法;1829年世界上建成第一个罐头厂;1872 年美国发明喷雾式奶粉生产工艺;1885年乳品生产已跨进到工业性生产的行列。国际上各国有代表性、有影

响的食品产业是:巴西橙汁加工业、新西兰乳业、法国葡萄酒产业和日本的功能食品产业。

巴西是南美最大的甜橙种植园,其加工业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加工国。巴西橙

汁出口量占全球橙汁出口量 50%,其冷冻浓缩橙汁出口占国际冷冻浓缩橙汁市场的80%。特点之一是善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国家经济优势。2000~2001年巴西甜橙总产量为1,448万吨,其中1,081万吨加工成浓缩汁或原汁,加工率为70%以上;特点之二是种植加工高度集

约化,主要集中在巴西圣保罗州及邻近地区,每年产值超过120亿美元,通过甜橙专业协会将种植、加工联系起来,统一面向国内市场和出口。新西兰是位于南太平洋最南端的一个岛

国,以农牧为主,具有世界领先的乳品业。新西兰乳制品贸易量约占世界总量的 1/3,有约14,000个农场为全国30多家乳品加工厂供应牛奶。虽然该国乳品总产量只占世界总2%,但90%以上产品均出口国外,现在在全世界115个国家销售黄油、奶酪、奶粉、乳蛋白等800多种产品。最成功之处源于其优质乳源的建设和管理,以及乳品贸易的全球化定位和有序管

理。在法国葡萄酒产业已有2000多年历史。葡萄种植面积只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但葡萄酒产值却是法国食品生产总值的15%。葡萄酒是葡萄种植、加工与法国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

品,体现了法国优雅的文化。法国年产各类葡萄酒600多万吨,占世界葡萄酒产量1/6,每年出口值为10亿多美元,2000年法国葡萄酒业销售额达到 6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1984年日本在全世界率先开始了功能食品研究。日本厚生省要求功能食品必须具备有

传统食品的形态,有明确的天然功效成分,可作为每日膳食的一部分,已被科学证实具有调

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管理非常严格,建成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1991~2001年10年间,只批准了122种功能食品,颁布了12种功能性成分的功效审查规范;功能成分包括寡糖、

糖醇,多不饱和脂肪酸、肽与蛋白质、醇类、卵磷脂、乳酸菌、矿物质、膳食纤维等,研究

开发将引导新食品向着预防医学和食物疗效两个相关领域发展。

(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我国食品加工和保藏的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大量的食品加工

经验,开发了许多国际知名产品及其生产技术。例如,白酒固体发酵、固态蒸馏技术;豆豉、

酱油等生产技术;饴糖生产技术、球糖(china ball)生产技术;蔬菜的腌(泡)制加工技术;肉类的烟熏保藏技术等。许多名特产品选料严格、制作精细,色、香、味俱佳,深受欢迎,

食品加工技艺已有相当水平。但一直是手工作坊,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建立食品加工厂。

榨油工业开始于1895年,是英商太古洋行在辽宁营口设厂;1906 年成立上海泰丰食品公司,开创了我国的罐头工业;1942 年建立浙江瑞安宁康炼乳厂,生产炼乳和奶油。解放后,党

和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与规划,加大投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较快:1949~1952 年经济恢复时期,食品工业产量超过解放前历史最高水平;“一

五”(1953~1957)时期,以13.2% 的年均速度增长;“二五”(1958-1962)期间,食品工业遭到严重挫折,以1.7%的年均速度下降;1963~1965年以11.4%的年均速度递增;但是“文革”十年,食品工业遭到严

重破坏;1979~1982年以10.4%的年均速度递增;1996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现值),居国民经济第一位;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0169.68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目前已经建成了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等

四大类、62个小类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

(3)我国食品工业的成就

我国食品工业所取得的成就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稳

定、健康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344.83亿元,占全国工业份额8.15%,比上年同期增长26.85%;食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达6299.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8%,增速高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64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经济份额

9.48%。同时,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9899.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78%。食品工业继续发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并保持着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第二,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

进展。

第三,食品工业组织结构变化,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各食品行业的龙

头和标志。例如,河南莲花味精集团年产99%味精20万t,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位的

味精生产厂家;双汇集团以猪肉加工为主,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成为国内肉类生产规模

最大的企业;燕京啤酒集团年产啤酒100万t,为全国之最,与青岛、珠江共享我国民族品

牌三大啤酒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为生产儿童营养液、八宝粥、软饮料的大型综合性食品集

团,年产200多万t饮料;茅台、五粮液、青岛、泸州、大白兔、张裕、健力宝、椰风、乐

百氏、剑南春、古井贡、古越龙山等22件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

第四,食品工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第五,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生物工程技术、气调保鲜技

术、超高温瞬时灭菌、无菌包装、速冻等新型保藏技术、超滤反渗透、超临界萃取等分离提

纯技术、营养强化技术、仿真工程食品技术以及综合利用、环保技术等。

第六,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 我国食品工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食品工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工业结构不合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000年,食品加工业的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3.5%,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只占38%,而烟草加工业就占18.5%。2005年我国食品企业工业总产值达20344亿人民币,在GDP总额中仅占11.2%。而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食品工业产值要占到GDP的20%左右,是高于建筑、汽车

制造等产业的第一大产业。

(2)食物资源精深加工少,产业链条短,对相关产业带动力不强。目前,我国加工食

品占消费食品的比重仅为3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2005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仅为0.5?1,而发达国家约为2.0~

3.7?1。由于转化程度低,未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直接影响食品工业对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带动。

(3)食品科研水平落后、科研投入少、科技进步贡献率低。目前,食品工业仍属比较

落后的传统产业,先进科技应用不足,严重依赖引进技术,自主研发投入少,科技创新严重

滞后。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35%(且包含占较大比例的外资企业),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平均水平。

(4)企业平均规模小,中小企业多。啤酒生产企业平均产量规模3.43万t;葡萄酒企业平均规模1000t;浓缩苹果汁厂平均规模2000t。全世界食品工业的产值近3万亿美元左右,其中美国6000多亿美元, 欧洲4000亿美元,日本2500亿美元;而中国200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仅800亿美元(包括烟草加工业)。全球食品生产销售企业50强排名前三位的是瑞士雀巢公司、美国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和英国荷兰联合利华公司,其年销售收入在300~500亿美元。排名第50位的年销售收入也达38亿美元,相当于中国300亿元人民币。我国还没有年产值在100 亿元人民币的企业;美国20多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年产值高达2500亿美元以上。

(5)食品工业与农业缺乏有机联系。我国农业提供的食物资源在品种、品质、规格等

方面远不能适应食品工业的需求。食品加工与发展之间的联系尚处于简单的初级供需阶段,即农业生产什么、食品工业就加工什么,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种植和加工,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相应的农产品品种改良和品质的提高没有与市场消费和食品加工有机的结合起

来。比如,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果农基本上以鲜果销售为主,而深加工的比重、适宜加工的品种和档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啤酒大麦、乳品的奶源、葡萄酿酒种植基

地都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啤酒所需的300万t大麦的60%依靠进口解决,葡萄基地提供的原料不足酿酒原料的10%。

(6)与食品工业配套的食品装备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国内食品机械行业整

体开发投

入不足,技术含量较低,存在设备性能稳定性和成套性差、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等缺陷,

而且设计与制造、使用严重脱节,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而在引进国外技术时,消化吸

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明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

题,缺乏整体竞争力。

4. 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措施

毋庸置疑,缺乏全面而深入的科技创新,是阻碍食品工业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推

进食品工业的持续发展,改变食品工业的现状,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前沿学科技术

在食品工业各生产环节的应用。

(1)食品工业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就是传统主食。崇洋思想致使传统主食边缘化。此外,

政策偏向还造成了科研人才的错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150多个高校设置了食品专业或食品学院,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均是以面包、罐头、饮料等副食品或西方食品为主体,而

关乎我国传统食品的内容却难得一见。在食品科研和产业发展中,必须正视我国的传统饮食

文化和饮食习惯。确立传统主食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2)食品工业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在于食品机械。机械设备技术水平是一个行业发展的

标志。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食品机械除罐头、饼干沿袭了国外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技术外,

包括主食在内的大部分食品机械基本上是围绕“糖油面”进行的简单加工。近年来,我国食

品机械的研制、生产水平虽有进步,但其内在性能、外观等方面仍有诸多缺点,整体水平较

发达国家落后近20年。究其原因,除与生产方式落后有一定关系外,也与一些关键技术领

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滞后有关。

手工食品的大行其道,正说明相关食品机械的研发滞后。目前,我国主要饼干、乳制品

的成套生产设备还依赖进口。更值得注意的是,食品机械行业的发展,缺乏食品本身科研成

果的基础性支撑。食品机械的研制,除涉及机械原理等基础学科,也涉及到谷物化学、食品

工艺等多门应用学科和技术,要求设计人员对食品原辅料的性质、生产工艺、食品品质评价

等都有所了解。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科技界在投入力度上偏重西式食品研究,而传统食品

研究中鲜有成果。以馒头为例,目前我国对馒头的品质、原料成分的指标分析、面团的流变

学特性等研究较少,由于缺乏基础科研成果的支持,市场上的现有设备只是对手工制作过程

进行简单复制,而对决定馒头外观、结构、口感的原料物性、工序选择、发酵方法、影响因

素等指标却得不到体现,这也是目前机械加工馒头无法超越手工馒头综合品质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各地的食品市场上,商家将手工制作作为卖点和噱头,特别标注了手工馒头、手工

面条、手工水饺。而手工食品的大行其道,正说明相关食品机械的研发滞后。

我国食品机械行业的进步,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点。废弃低水平重复和过度依

赖进口的做法,充分利用和整合行业长期积累的自有技术资源,结合大量的食品科学成果,

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对传统的饮食习惯、食品特性有更深刻的感

悟,所以,大力开发传统食品加工机械,是我国食品机械行业未来的希望。

(3)深化食品工业企业改革,建立现代食品企业研发中心,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4)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做好小产品大市场这篇文章。

(5)切实调整食品工业结构,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一批有

市场需求、资源丰富、科技含量高、有效益的较大规模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6)充分利用地域经济优势特别是农产品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增加

产品品种多样化,生产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食品,使工业化食品更多进入人民的一日三餐。

(7)增加食品制造业在食品工业中的比重,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

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增加食品工业的

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改变传统食品工业的落后面貌。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工业。食品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

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民身体和智力的发育,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健康。

随着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全国引进外资食品企业数以万计。中国

将成为世界市场和世界工厂的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食品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产品、技术、

人才、资金和管理进入中国。全球食品业制高点,进入500强的20家跨国公司大多数已在中国扎根并迅速扩展。国际食品跨国公司在中国新兴的市场中,大都采取长期战略、全国战

略和本土化战略,着眼全国布局和长远发展的前瞻性策略。

近年来,世界食品工业呈现出:(1)国际化、大型化(美、欧、日跨国公司约占世界食品工业产值的50%);(2)产业化、系列化(集农、科、工、贸为一体);(3)科技化、知识化(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食品工业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4)营养化、保健化(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提倡保健食品);(5)绿色化、有机化(重视食品安全,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新动向。

在21世纪,人们对食品消费的要求呈现出“讲究营养、保证卫生、重视保健、力求方

便、崇尚美味、回归自然”的趋势。

总之,为了使我国居民的食物结构全面改善和营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

的发展观,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利用现有的知识资源和物质资源,大力采用高新技术,

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实现我国食品工业全面、协调、快速、高效、可持续的

发展。

食品易受到外来的和内在的因素作用而发生腐败变质。外来的因素,主要指生物学因

素,如空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害虫等;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食品自身的酶作用以及各种

理化作用的影响。

人类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是动植物的加工制品(除水、盐等),动植物体及其制品既是人

体营养需求成分的来源又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基质。如何控制和保证食品质量,是食品

行业必然会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保藏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食品保藏从狭义上讲,是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采取的技术手段,因而是与食品加工对应

而存在的。但从广义上讲,保藏与加工是互相包容的。这是因为食品加工的重要目的之一是

保藏食品,而为了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必须采用合理的、科学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

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基本原理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酶和微生物的有利作用(如酶制剂、

发酵食品、调味品)和控制其不利作用(如酶促褐变、腐败微生物)。根据影响酶和微生物

活性的共同因素温度和pH值,以及水分活度、氧、渗透压等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可采取

相应的措施来发挥、抑制或破坏酶和微生物的活性,达到食品加工和保藏的目的。按照食品

保藏的基本原理,可将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划分为以下几类:

此法主要用于保藏新鲜水果、蔬菜等食品原料。任何有生命的生物体都具有天然的免

疫性,以抵御外界微生物的入侵。采收后的新鲜果蔬仍然进行着生命活动,但因脱离植株,

故其组织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只能向分解方向进行。因此,生命活动越旺盛,果蔬内储存物质

的分解速度就越快,组织结构也就随之迅速瓦解或解体,不易久藏。若在低温(0~5?)下储藏,就能抑制呼吸作用和酶的活力,并延缓储存物质的分解;若保持恒湿条件,就能减少果

蔬水分的蒸发,若使空气适当流通并及时排除果蔬的呼吸产物,就可降低果蔬的成熟速度。

因此,通过控制果蔬贮存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及气体组成等,就可以使水果、蔬菜的新陈

代谢活动维持在最低的水平上,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它的天然免疫性,抵御微生物的入侵,

延缓腐败变质,从而延长它们的保存期。另外,如果果蔬有损伤,也应及时剔除,以免相互

感染,加速腐败变质。在实际生产中,这类保藏方法主要包括冷藏法、气调法等。

在这类保藏方法中,温度是影响保藏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湿度是保持果蔬新鲜度的基

本条件,而适当的气体成分是提高保藏质量的有力保证。

减压保藏是在传统的CA贮藏的基础上,将贮藏室内的气体抽出一部分,使压力降低到

一定程度,由此限制了微生物的繁殖并保持果蔬最低限度的呼吸需要,从而达到果蔬保鲜优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期末测试题汇总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思考题 1.电子束与固体物质作用可以产生哪些主要的检测信号?这些信号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1)电子束与固体物质产生的检测信号有:特征X射线、阴极荧光、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俄歇电子、吸收电子等。 (2)信号产生的原理:电子束与物质电子和原子核形成的电场间相互作用。 (3)特征和用途: ①背散射电子:特点:电子能量较大,分辨率低。用途:确定晶体的取向,晶体间夹角,晶粒度及晶界类型,重位点阵晶界分布,织 构分析以及相鉴定等。 ②二次电子:特点:能量较低,分辨率高。用途:样品表面成像。 ③吸收电子:特点:被物质样品吸收,带负电。用途:样品吸收电子成像,定性微区成分分析。 ④透射电子:特点:穿透薄试样的入射电子。用途:微区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 ⑤特征X射线:特点:实物性弱,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并取决于被激发物质原子能及结构,是物质固有的特征。用途:微区元素定 性分析。 ⑥俄歇电子:特点:实物性强,具有特征能量。用途:表层化学成分分析。 ⑦阴极荧光:特点:能量小,可见光。用途:观察晶体内部缺陷。 ①电子散射:当高速运动的电子穿过固体物质时,会受到原子中的电子作用,或受到原子核及周围电子形成的库伦电场的作用,从而 改变了电子的运动方向的现象叫电子散射 ②相干弹性散射:一束单一波长的电子垂直穿透一晶体薄膜样品时,由于原子排列的规律性,入射电子波与各原子的弹性散射波不但 波长相同,而且有一定的相位关系,相互干涉。 ③不相干弹性散射:一束单一波长的电子垂直穿透一单一元素的非晶样品时,发生的相互无关的、随机的散射。 ④电子衍射的成像基础是弹性散射。 3.电子束与固体物质作用所产生的非弹性散射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非弹性散射作用机制有:单电子激发、等离子激发、声子发射、轫致辐射 ①单电子激发:样品内的核外电子在收到入射电子轰击时,有可能被激发到较高的空能级甚至被电离,这叫单电子激发。 ②等离子激发:高能电子入射晶体时,会瞬时地破坏入射区域的电中性,引起价电子云的集体振荡,这叫等离子激发。 ③声子发射:入射电子激发或吸收声子后,使入射电子发生大角度散射,这叫声子发射。 ④轫致辐射:带负电的电子在受到减速作用的同时,在其周围的电磁场将发生急剧的变化,将产生一个电磁波脉冲,这种现象叫做轫 致辐射。 1)二次电子产生:单电子激发过程中,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并离开样品原子的核外电子。应用:样品表面成像,显微组织观察,断口形貌观察等 2)背散射电子:受到原子核弹性与非弹性散射或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后被反射回来的入射电子。应用:确定晶体的取向,晶体间夹角,晶粒度及晶界类型,重位点阵晶界分布,织构分析以及相鉴定等。 3)成像的相同点:都能用于材料形貌分析成像的不同点:二次电子成像特点:(1)分辨率高(2)景深大,立体感强(3)主要反应形貌衬度。背散射电子成像特点:(1)分辨率低(2)背散射电子检测效率低,衬度小(3)主要反应原子序数衬度。 5.特征X射线是如何产生的,其波长和能量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的应用? 特征X-Ray产生:当入射电子激发试样原子的内层电子,使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不稳定的激发态状态,外层的电子会迅速填补到内层电子空位上,并辐射释放一种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的射线,使原子体系的能量降低、趋向较稳定状,这种射线即特征X射线。 波长的特点:不受管压、电流的影响,只决定于阳极靶材元素的原子序。 应用:物质样品微区元素定性分析

刑法总论讲义02_刑法适用范围

第三节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概述 1、概念: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它解决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2、原则: (1)属地原则(领土原则):单纯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2)属人原则:单纯以国籍为标准,要求凡是本国人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3)保护原则(安全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要求凡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4)世界原则(普遍原则,普遍管辖原则):以保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标准,凡侵害由国际公约、条约保护的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5)永久居所或营业地原则 (二)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刑法第6条第1款:“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1)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空间区域 A、领陆; B、领水:内水、领海及其地下层; C、领空 (2)拟制领土:刑法第6条第2款:“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是相互让渡主权的体现 (3)驻外使领馆:刑法第11条“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各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及其外交人员不受驻在国的司法管辖而受本国的司法管辖。也就是说各国驻外领使馆也是本国领土的延伸。 (4)刑法第6条第2款:“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A、在我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发生在国外;B、在国外实施犯罪行为,但结果发生在我国境内;C、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我国境内 其一、隔地犯1:犯罪行为地与犯罪结果彼此脱离 其二、关于网络空间的问题(犯罪行为地问题)2 1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张子强案):1991年和1996年,被告人张子强等人将在内地非法购买的一批枪支弹药偷运到香港。1997年9月,被告人张子强等人经密谋并由张子强出资,在广东省汕尾市非法买卖大量炸药、雷管和导火线,偷运香港。此外,被告人张子强一伙在广州等地经多次密谋策划后,分别于1996年5月和1997年9月在香港绑架了李某、林某和郭某,勒索巨额赎金。在本案中,就走私枪支、弹药罪而言,从内地走私到香港,属于跨境犯罪。就绑架罪而言,预备行为发生在内地、实行行为发生在香港。那么,内地的司法机关对张子强案是否具有刑事管辖权呢? 2屈学武:“因特网上的犯罪及其遏制”(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应 运而生。网络犯罪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犯罪的所谓数字化犯罪。网络犯罪同时也带来了刑事管辖权问题。刑法理论认为网络空间是领陆、领水、领空、浮动领土以外的第五空间——虚拟空间。对于第五空间犯罪,以属地原则为主、以属人原则或保护原则为辅的传统刑法管辖权显然难覆盖。随着信息世纪的到来,刑法的领域宜于有所限制地扩大到第五空间。限制的内容,可设定为具有下列条件之一时,刑法领域可扩大到第五空间:(1)网上作案的终端设备地、服务器设立地在本国第一二三四空间范围;(2)网上作案所侵入的系统局域网或侵入的终端设备地在本国第一二三四空间范围内;(3)行为人获取、显示网上作案结果的信息终端所在地在本国第一二三四空间范围内。这是对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的理论思考,网络空间是否可以成为

实验生物学讲义

实验四多重序列比对及系统发生树的构建 【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Clustalx进行序列多重比对的操作方法; 2、熟悉构建分子系统发生树的基本过程,掌握使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的操作方法。 3、进一步熟练BLAST的使用 【实验原理】 在现代分子进化研究中,根据现有生物基因或物种多样性来重建生物的进化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可靠的系统发生的推断,将揭示出有关生物进化过程的顺序,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进化的历史和进化机制。 对于一个完整的进化树分析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⑴要对所分析的多条目标序列进行比对; ⑵要构建一个进化树(phyligenetic tree)。 构建进化树的算法主要分为两类:基于距离的方法和基于形状的方法。基于距离的方法是指计算序列之间的两两距离,构成距离矩阵,然后采用聚类算法推断进化树。最常见的基于距离的方法是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不加权算数平均对群法)与Neighbor-joining(邻接法),前者不如后者准确。基于性状的方法是指把序列中每个位点的状态视为性状,建立进化树模型来描述序列之间的性状差异。最常见的基于性状的方法包括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以及贝页斯方法。基于距离的方法相对于基于性状的方法,在计算速度上快很多,而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如SNP数据,基因表达数据等);基于性状的方法计算速度较慢,搜索空间更大,得到的结果也往往更加准确。在研究中一般都会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建立进化树,综合多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可靠。 ⑶对进化树进行评估。进化树的构建是一个统计学问题,我们所构建出来的进化树只是对真实的进化关系的评估或者模拟,需要进行统计学检验和评估。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bootstraping,该方法的原理是每次以位点为单位对用于建树的多序列比对进行重新采样,看得到的进化树跟使用原有多序列比对得到的进化树的相似性。简单的说,就是看如果只用多序列比对的部分信息(2/3左右)构建进化树,得到的序列间的关系是否比较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多序列比对常用的软件包括ClustalW/X, MUSCLE, MAFFT 等,三者的准确性相当,但计算时间依次减少;进化树构建常用的软件包括PHYLIP(软件包,包括多种建树方法),MEGA,MrBayes,Phyml等等。从用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试卷(答案)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空一分) 1. X射线管主要由阳极、阴极、和窗口构成。 2. X射线透过物质时产生的物理效应有:散射、光电效应、透射X射线、和热。 3. 德拜照相法中的底片安装方法有:正装、反装和偏装三种。 4. X射线物相分析方法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测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直接比较法就属于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 5.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主要受衍射效应和像差两因素影响。 6. 今天复型技术主要应用于萃取复型来揭取第二相微小颗粒进行分析。 7. 电子探针包括波谱仪和能谱仪成分分析仪器。 8. 扫描电子显微镜常用的信号是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 二、选择题:(8分,每题一分) 1. X射线衍射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b )。 a.劳厄法;b.粉末多晶法;c.周转晶体法。 2. 已知X光管是铜靶,应选择的滤波片材料是(b)。 a.Co ;b. Ni ;c. Fe。 3. 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方法中有三种索引,如果已知物质名时可以采用(c )。 a.哈氏无机数值索引;b. 芬克无机数值索引;c. 戴维无机字母索引。4. 能提高透射电镜成像衬度的可动光阑是(b)。 a.第二聚光镜光阑;b. 物镜光阑;c. 选区光阑。 5. 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可以消除的像差是( b )。 a.球差;b. 像散;c. 色差。 6. 可以帮助我们估计样品厚度的复杂衍射花样是(a)。 a.高阶劳厄斑点;b. 超结构斑点;c. 二次衍射斑点。 7. 电子束与固体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信号中可用于分析1nm厚表层成分的信号是(b)。 a.背散射电子;b.俄歇电子;c. 特征X射线。 8. 中心暗场像的成像操作方法是(c)。 a.以物镜光栏套住透射斑;b.以物镜光栏套住衍射斑;c.将衍射斑移至中心并以物镜光栏套住透射斑。 三、问答题:(24分,每题8分) 1.X射线衍射仪法中对粉末多晶样品的要求是什么 答:X射线衍射仪法中样品是块状粉末样品,首先要求粉末粒度要大小 适中,在1um-5um之间;其次粉末不能有应力和织构;最后是样品有一 个最佳厚度(t =

刑法总论讲义

?网站首页新法规速递论文资料库司法考试律师黄页法治动态法律图书网上书店法律人才在线数据库 ?法律书摘裁判文书法律文书合同范本法律网导航电子杂志法律学人热点专题地方频道WAP版 网上书店 最新到书|购书帮助|直接付款|订单查询|特价图书|书店介绍|著者介绍|出版单 位|法律书评|抵价券|在线留言|购物车 综合检索 书名著者出版社 同时在简介中检索 查询帮助 会员登录 密 保存用户名和密码

新注册找回密码法律书友会 相关内容 查看此书相同类目图书 ?·刑法总论精释(第2版) ?·刑法一本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条 ?·刑法总论精释 ?·定罪量刑指南(第5版) ?·刑法(总则)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 ?·定罪与犯罪构成/武汉大学刑法博士 ?·刑罚总论比较研究 ?·中国刑法的罪与非罪(第二版) ?·行刑理论的多维探究 ?·论犯罪与刑罚 ?·刑事审判参考(2008年第1集) ?·刑讯逼供研究 ?·西方刑法史(西方法制史系列) ?·澳大利亚联邦刑法典(外国刑法典译 ?·中国新刑法433个罪名例解 ?·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法律与社 ?·经济犯罪立案.定罪.量刑标准 查看该作者其它图书

编号:42999 书名:刑法总论精释 作者:陈兴良主编 出版社:人民法院 出版时间:2010-4-1 入库时间:2010-4-25 定价:110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采用前沿性的刑法理论,意在提供一种别有新意的刑法总论的知识框架。本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引入。本书在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上对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展开叙述,为定罪活动提供了更加精密、更加精细、更加精致的理论资源,因而也是将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向司法实践推广的一种有益尝试。二是判例刑法学方法的采用。本书采用判例刑法学的研究方法,在刑法理论的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指导性案例,使刑法理论更力口贴近司法实践,也使本书更具有可读性,对于传播有关指导性案例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三是司法刑法学视角的贯彻。本书以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为主导,对刑法总论的基本原理进行法理阐述,由此展示司法刑法学之全貌。本书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以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为框架,以判例研究方法为线索,以司法视角为依归的的大型刑法总论体系书,也是使来自德日的刑法知识本土化的一种学术努力。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讲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讲义 本课程是环境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另一门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相结合,构成一个完 整的体系;本课程强调每个学生要动手,通过实验,加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本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二是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绪论 主要内容: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微生物学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特点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第一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 规律。?其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 等;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物质的转化分解作用(特 别是应用微生物来处理各种污染物质,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总的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的任务: (1)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物 (2)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 三、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水处理)中的应用

1)在环境监测方面(水污染的监测) 利用在环境中生存的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等特征,来判断环境状况的好坏。这些生物称为指示生 物。 生物监测的优缺点: 生物监测的主要优越性: (a)长期性——汇集了生物在整个生活时期中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可以反映 当地的环境变化; (b)综合性——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成分对生物有机体综合作用的结果; (c)直观性——直接把污染物与其毒性联系起来; (d)灵敏性——有时甚至具有比精密仪器更高的灵敏性,有助于提早发现环境 污染。生物监测的主要缺点: (a)定量化程度不够; (b)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在环境治理方面 包括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其中特别在水处理方面,有着大量成功应用的例子。 第二节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 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Too small to be seen with naked eyes 二、微生物的特点

《生物技术基础实验-Ⅰ》教学大纲.doc

《生物技术基础实验-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31209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基础实验-1 实验学时:80 %1.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地位: 生物技术基础实验- I所依托的理论课主要有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三门课程。因此,生物技术基础实验-1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在完成化学基础实验后向生物学专业实验过渡的桥梁,是培养“生物”意识的起始,对后续专业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用: 普通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类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实验环节的教学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并掌握基木概念、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其实验技能、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学一门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学科,生命学科很多理论上的突破都是基于微生物学实验而取得的。对生物技术专业来说,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不仅是必需,而旦是需要加强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是进行本专业其它学科的学习所必需具备的主要基础知识之一。任务:生物化学实验的任务是教授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理论和方法,并能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综含素质的提高。 通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熟练掌握一整套的无菌操作技术,学会常规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了解在生物学科研工作中常用的材料、方法和手段,尽量多提供动手机会,使学生具备训练有素的操作能力,并且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作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使理论与实验课的学习相辅相成,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生物大分了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糖、蛋白质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和有关生物化学性质的分析技术。 2.使学生掌握酶活性测定、动力学分析等基本知识、方法和基木技能技巧。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试卷答案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空一分) 1.X射线管主要由阳极、阴极、和窗口构成。 2.X射线透过物质时产生的物理效应有:散射、光电效应、透射X 射线、和热。 3.德拜照相法中的底片安装方法有: 正装、反装和偏装三种。 4. X射线物相分析方法分: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测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直接比较法就属于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 5.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主要受衍射效应和像差两因素影响。 6.今天复型技术主要应用于萃取复型来揭取第二相微小颗粒进行分析。 7. 电子探针包括波谱仪和能谱仪成分分析仪器。 8.扫描电子显微镜常用的信号是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 二、选择题:(8分,每题一分) 1.X射线衍射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b )。 a.劳厄法;b.粉末多晶法;c.周转晶体法。 2. 已知X光管是铜靶,应选择的滤波片材料是(b)。 a.Co;b. Ni;c.Fe。 3.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方法中有三种索引,如果已知物质名时可以采用( c )。 a.哈氏无机数值索引;b. 芬克无机数值索引;c. 戴维无机字母索引。 4.能提高透射电镜成像衬度的可动光阑是(b)。 a.第二聚光镜光阑;b.物镜光阑;c. 选区光阑。 5. 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可以消除的像差是( b )。 a.球差; b. 像散; c. 色差。 6.可以帮助我们估计样品厚度的复杂衍射花样是( a)。 a.高阶劳厄斑点;b.超结构斑点;c. 二次衍射斑点。 7. 电子束与固体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信号中可用于分析1nm厚表层成分的信号是(b)。 a.背散射电子; b.俄歇电子;c. 特征X射线。 8. 中心暗场像的成像操作方法是(c)。 a.以物镜光栏套住透射斑;b.以物镜光栏套住衍射斑;c.将衍射斑移至中心并以物镜光栏套住透射斑。 三、问答题:(24分,每题8分) 1.X射线衍射仪法中对粉末多晶样品的要求是什么? 答: X射线衍射仪法中样品是块状粉末样品,首先要求粉末粒度要大小适 中,在1um-5um之间;其次粉末不能有应力和织构;最后是样品有一个 最佳厚度(t =

国家开放大学 刑法学(1) 2018年7月-2019年7月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刑法学(1) 试题2018年7月 一、选择题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害具体属于(B)。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3、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 A、行为犯 B、危险犯 C、结果犯 D、举动犯 4、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 A、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 B、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 C、公安机关的看守所 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 5、某甲已经是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的时候,应当(B)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 D、免除 6、死刑不适用于(ABD)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 C、犯罪时候怀孕的妇女 D、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 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二、填空题 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行相适应原则)。 11、犯罪构成就是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1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14、犯罪过失有两种类型,也就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15、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也就是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17、对犯罪行为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1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三、名词解释

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讲义

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 实验讲义 王玉倩冯晓英郭娟张潮汤晓辛唐婧编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2年6月

目录 一、显微操作 (2)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绘图 (2) 实验二简单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油镜的使用 (6) 实验三压片的制作,涂片的制作 (8) 实验四生物材料的解剖结构观察 (10) 二、溶液配制 (11) 实验五玻璃器皿的洗涤 (11) 实验六、溶液的配制Ⅰ (13) 实验七、溶液的配制Ⅱ (15) 实验八溶液pH值的调节 (18) 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0) 实验九分光光度法的介绍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0) 实验十混合物中CuSO4的测定 (24) 实验十一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26) 四、无菌操作 (28) 实验十二无菌操作技术 (28)

一、显微操作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绘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 2、了解显微镜使用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及一般维护方法。 3、学习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显微镜的原理是经过两次成像,成为倒立的虚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成像,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第一次成的物像,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是一个虚像。倒置的像常常使初学者使用发生困难。 1、显微镜的构造 机械部分 (1) 镜座 显微镜最下面呈马蹄形或园形的部分,起稳定和支持镜身作用。 (2) 镜柱 从镜座向上直立的短柱。上连镜臂,下连镜座,可以支持镜臂和载物台。 (3) 镜臂 弯曲成马蹄形的部分,便于手持,下端与镜柱相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倾斜关节,可使镜臂倾斜,便于观察。 (4) 载物台 自镜臂下端向前伸出,放置标本用的平台,其中央有一个园孔,叫通光孔。台上有一移动器(老式的左右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以固定和移动标本。 (5) 镜筒 和镜臂上方连接的园筒部分。有的显微镜镜筒内有一抽管,可适当抽长,一般长度是160-170毫米。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有一个可转动的园盘,叫物镜转换器(或叫物镜旋转盘,固着在镜筒下端,分两层,上层固着不动,下层可自由转动。转换器上有2~4个圆孔,用来安装不同倍数的低倍或高倍物镜)。作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 (6) 调节器(也叫调节螺旋) 为镜壁上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大的叫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镜筒较慢,可以细调焦距。 (7) 倾斜关节 镜柱和镜臂交界处有一个能活动的关节。它可以使显微镜在一定的范围内后倾(一般倾斜不得超过45°)便于观察。但是在使用临时封片观察时,禁止使用倾斜关节,尤其是装片内含酸性试剂时严禁使用,以免污损镜体。 (8) 载物台 从镜臂向前方伸出的金属平台。呈方形或圆形,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在通光孔的左右有一个弹性的金属压片夹,用来压住载玻片。较高级的显微镜,在载物台上常具有推进器,它包括夹片夹和推进螺旋,除夹住切片外,还可使切片在载物台上移

实验3-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三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2.懂得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 3.了解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二、实验原理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土壤、江河湖海、尘埃、空气、各种物体的表面以及人和动物体的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体积微小,人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们个体的存在。但是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在发霉的面包、朽木上看到某些微生物群体。这些现象表明,自然界只要有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物质和环境条件,微生物就可以在其上生长繁殖。据此,我们在实验室里就可以用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 培养基是用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其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气体和水分。此外,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要求,在配制培养基时还需用酸液或碱液调节至适宜的pH。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所谓灭菌是指采用各类的物理或化学因素,使物体内外的所有微生物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经过灭菌后的物体是无菌的。消毒是与灭菌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指用较温和的物理因素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病原微生物的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 灭菌的方法较多,广泛使用的是高温灭菌,其中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在1.05kg/cm2的蒸汽压力下,温度可达121℃。一般只要维持15~20min,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操作技术。为了确保纯种不被杂菌污染,在整个接种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经常保持实验台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的污染,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刑法学讲义

刑法学讲义 上编刑法总论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即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罪、在什么条件下是犯罪以及犯罪的后果和承担方式的法律) 二、刑法的分类 1、按照使用的范围 广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切法律规范 刑法 狭义的刑法:是指系统的规定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即刑法典2、 普通刑法:即狭义的刑法也即刑法典 广义的刑法单行刑法:是指由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形式上独立于刑法 典但内容上专门规定犯罪和刑法的一切法律规范性文件 特别刑法 附属刑法:是指非刑法法律中刑事责任条款 三、刑法的特性 1、阶级属性 2、法律属性 ①规制性:规制人的行为,是人的行为准则 ②制裁性 ③(强制的)严厉性(这决定了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 ④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的广泛性:它调整所有收到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 四、刑法的机能 1、惩罚犯罪,保卫社会安全:通过惩罚犯罪来预防犯罪,从而保护公民的权益 2、保障人权:规定犯罪圈不得随意侵入个人私权利;在保障人权与惩罚犯 罪发生冲突时,首先保障人权 3、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维护社会秩序 五、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1、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我国的刑法由总则、分则和附则构成。 2、刑法总则是指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性规则的法律规范;分则是指具体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体系;附则则是规定刑法法典的实施日期,刑法典与其他单行法的关系以及新刑法典生效后某些单行法失效 3、总则与分则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抽象到具体。总则指导分则,分则则是总则所确定原理的具体体现 4、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解释。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 一、目的意义 1、学习几种鉴定氨基酸与蛋白质的一般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和了解一些鉴定蛋白质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双缩脲反应 当尿素加热到180℃左右时,2分子尿素发生缩合放出1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 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紫红色化合物,这一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相似的键,因此也具有双缩脲的颜色反应。借此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或测定其含量。应当指出,双缩脲反应并非蛋白质的特异颜色反应,因为凡含有肽键的物质并不都是蛋白质。 2、茚三酮反应 蛋白质与茚三酮共热,产生蓝紫色化合物,此反应为一切蛋白质及α-氨基酸(除脯氨酸 和羟脯氨酸)所共有。含有氨基酸的其他化合物也呈此反应。 该反应十分灵敏,1:1500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就能呈现反应。因此,此反应广泛用于氨基酸的定量测定。

3、黄色反应 含有苯环侧链的(特别是含酪氨酸)蛋白质溶液与硝酸共热时,呈黄色(硝基化合物),再加碱则变为橙黄色,此反应也称为黄蛋白反应。 三、仪器与试剂 1、试剂 (1) 蛋白质溶液:取10mL 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搅拌均匀后用纱布过滤得上清液。 (2) 0.3%色氨酸溶液、0.3%酪氨酸溶液、0.3%脯氨酸溶液、0.5%甘氨酸溶液、0.5%苯酚溶液。 (3) 0.1%茚三酮-乙醇溶液:称取0.1g 茚三酮,溶于100mL 95%乙醇。 (4) 10%NaOH 溶液、1%硫酸铜溶液、尿素、浓硝酸。 2、仪器:试管及试管夹、酒精灯。 四、操作方法 1、双缩脲反应 (1) 取一支干燥试管,加入少量尿素,用微火加热使之熔化,待熔化的尿素开始变硬时停止加 热。此时,尿素已缩合为双缩脲并放出氨气(可由气味辨别)。待试管冷却,加入约1mL10%NaOH 溶液,振荡使其溶解,再加入1滴1%硫酸铜溶液。混匀后观察出现的粉红色。 (2) 另取1支试管,加入1mL 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mL 10%NaOH 溶液摇匀,然后再加入 2滴1%的硫酸铜溶液。摇匀观察其颜色变化。 (3) 注意事项 加入的硫酸铜不可过量,否则会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从而掩盖了双缩脲反应的粉红色。 (4) 记载上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解释现象。 2、茚三酮反应 (1)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0.3%脯氨酸溶液、0.5%甘氨酸溶液各1mL ,再加 OH + HNO 3 HO NO 2 + H 2O HO NO 2 + O N OH OH

环境生物技术实验讲义(1)

实验一细菌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定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 ①了解过氧化氢酶试验的反应原理和用途。 ②了解淀粉酶试验的反应原理和用途。 ③通过对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定性测定,加深对酶和酶促反应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原理 酶是微生物机体内生物合成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它是高分子蛋白质,具有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加速进行,并具有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作用。微生物的酶按它所在细胞的部位分为胞外酶、胞内酶及表面酶。本实验对胞外酶中的两种即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亦叫接触酶)进行定性测定。 细菌淀粉酶能将遇碘呈蓝色的淀粉水解为遇碘不显色的糊精,并进一步转化为糖,淀粉被酶催化分解后用碘检测不到其变色现象;过氧化氢酶能将过氧化氢快速分解为水和氧气,能用肉眼很容易的观测到产生的气泡。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①试管(15mm-150mm)5支、试管架1个、培养皿(90mm)3套、接种环。 ②肉膏胨淀粉琼脂培养基(1L) : 蛋白胨10g、Nacl 5g、牛肉膏5g、可溶性淀粉2g、琼脂15g、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121℃灭菌20min。

③4%淀粉溶液1滴瓶:4g可溶性淀粉加水至100ml ④革氏碘液1滴瓶:碘1g、KI 2g、蒸馏水300ml (将I与KI先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l。 ⑤9%过氧化氢1滴瓶:30%过氧化氢30ml 蒸馏水70ml ⑥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斜面各一支。 ⑦活性污泥 四、实验方法 (一)生活污水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淀粉酶的测定 ①取3支干净的试管,按1、2、3对照编号。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②在1号、2号试管内分别加入5ml、10ml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再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10 ml和5 ml蒸馏水。在对照管内加15 ml 蒸馏水。 ③在1号、2号、3号及对照管中分别加入4%的淀粉液4滴(淀粉液的用量,在做预备实验时根据样品中淀粉酶含量多少而定),迅速摇匀并记下反应的初始时间。 ④在上述3个管内分别加4滴碘液(碘液用量在预备实验时酌定),迅速摇匀,这时各管均呈蓝色。 ⑤观察结果。注意各管的变化,记下各管蓝色完全消失时的时间(即淀粉酶和淀粉反应完全的时间),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二)细菌淀粉酶在固体培养基中的扩散实验 ①将肉膏胨淀粉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45℃左右倒入无菌培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复习参考资料(注:所有的标题都是按老师所给的“重点”的标题,) 第一章x射线的性质 射线的本质:X射线属电磁波或电磁辐射,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特征,波长较为可见光短,约与晶体的晶格常数为同一数量级,在10-8cm左右。其波动性表现为以一定的频率和波长在空间传播;粒子性表现为由大量的不连续的粒子流构成。 2,X射线的产生条件:a产生自由电子;b使电子做定向高速运动;c在电子运动的路径上设置使其突然减速的障碍物。 3,对X射线管施加不同的电压,再用适当的方法去测量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便会得到X射线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X射线谱。在管电压很低,小于某一值(Mo阳极X射线管小于20KV)时,曲线变化时连续变化的,称为连续谱。在各种管压下的连续谱都存在一个最短的波长值λo,称为短波限,在高速电子打到阳极靶上时,某些电子在一次碰撞中将全部能量一次性转化为一个光量子,这个光量子便具有最高的能量和最短的波长,这波长即为λo。λo=V。 4,特征X射线谱: 概念:在连续X射线谱上,当电压继续升高,大于某个临界值时,突然在连续谱的某个波长处出现强度峰,峰窄而尖锐,改变管电流、管电压,这些谱线只改变强度而峰的位置所对应的波长不变,即波长只与靶的原子序数有关,与电压无关。因这种强度峰的波长反映了物质的原子序数特征、所以叫特征x射线,

由特征X射线构成的x射线谱叫特征x射线谱,而产生特征X射线的最低电压叫激发电压。 产生:当外来的高速度粒子(电子或光子)的动aE足够大时,可以将壳层中某个电子击出去,或击到原于系统之外,或使这个电子填到未满的高能级上。于是在原来位置出现空位,原子的系统能量因此而升高,处于激发态。这种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势必自发地向低能态转化,使原子系统能量重新降低而趋于稳定。这一转化是由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的方式完成的,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有能量降低,降低的能量以光量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形成光子能量,对于原子序数为Z的确定的物质来说,各原子能级的能量是固有的,所以.光子能量是固有的,λ也是固有的。即特征X射线波长为一固定值。 能量:若为K层向L层跃迁,则能量为: 各个系的概念:原于处于激发态后,外层电子使争相向内层跃迁,同时辐射出特征x射线。我们定义把K层电子被击出的过程叫K系激发,随之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辐射叫K系辐射,同理,把L层电子被击出的过程叫L系激发,随之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辐射叫L系辐射,依次类推。我们再按电子跃迁时所跨越的能级数目的不同把同一辐射线系分成几类,对跨 越I,2,3..个能级所引起的辐射分别标以α、β、γ等符号。电子由L—K,M—K跃迁(分别跨越1、2个能级)所引起的K系辐射定义为Kα,Kβ谱线;同理,由M—L,N—L电子跃迁将辐射出L系的Lα,Lβ谱线,以此类推还有M线系等。 莫赛莱定律:特征X射线谱的频率或波长只取决于阳极靶物质的原子能级结构,

环境生物学实验指导-11环科

环境生物学实验指导 专业:环境科学 时间:二零零九年九月

环境生物学实验指导 一、课程简介 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关系,生物在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修复中的作用以及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与转化规律,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有关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目的:通过实践操作,印证和巩固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环境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学会实地观察的技术,培养进行科学工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的基本仪器设备,掌握环境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能够客观地对实验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析和综合。 三、考试(考核)方式: 以考核方式进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实验并提交报告,并用百分制记分,然后求平均分 = 总分 / 实验次数。其实验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 30% 。实验内容在课程考试中占 30% 。 四:主要仪器: 光学显微镜(含有关配件)50 台,超净工作台4台,高压蒸气灭菌锅2只,烘箱、恒温培养箱各3台,电炉 10 只,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针)、培养皿、试管、移液管、锥形瓶等若干。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孔繁翔,环境生物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 王家玲,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程树培,环境生物技术实验指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实验一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或急性毒性实验(4学时) 农药是一类特殊化学品。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对生物的影响日益突出。在施用过程中,仅有1 %左右的农药作用于靶生物,其余的或残留于土壤,或通过间接途径进入水环境,从而影响土壤生物和水生生物。水环境中的农药可通过食物链途径逐级浓缩,从而导致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是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管理的重要参数。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百草枯、草甘膦、敌杀死和乐果是目前我国广泛施用的除草剂和高效杀虫剂。本实验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来研究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体长约5~8cm的鲫鱼; 实验药品:草甘膦 实验仪器:塑料桶(容量约﹥10L);容量瓶(100ml);移液管;烧杯(250ml); 三、实验方法步骤 (一)急性毒性试验的一般程序 1.急性试验剂量分组 (1)先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学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相同生物种类和相同染毒途径得出LD50(LC50)值作为受试物的预期毒性中值。 (2)以此LD50(LC50)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以3倍之差的剂量各推1~2个剂量组做预试验,求出生物全活、全死剂量。 (3)在预试验的全活全死剂量之间设5~6个剂量组,一般的各组间距按1.2~1.5等比级数设计。 2.选用适宜的染毒方式染毒,观察两周内的死亡情况。 3.症状观察:LD50值并不能充分说明受试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因此应详细观察实验动物接触不同剂量外源化合物后的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等。一般常见的中毒症状有兴奋现象、抑制现象。 4.剖检死亡和濒死动物及部分存活动物,做大体病理解剖检查。 5.计算LD50(LC50),及其标准法。通常采用寇氏法和几率单位法。 6.根据所得结果,按相关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评定其毒性大小,如急性毒性作用带愈小,则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就愈大,反之,则愈小;LD50值愈小,毒性愈大。 (二)本实验方法步骤 1、农药的配制:母液稀释法(二次稀释法) 即先用少量的水把农药稀释,配成母液,再用大量的水把母液稀释成所需浓度。这样配出的药液高效又稳定! 2、剂量分组 按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进行。每种农药设6~7 个试验浓度组,并同时设一对照组。每组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复习参考资料 1、透射电子显微镜 其分辨率达10-1 nm ,扫描电子显微镜 其分辨率为Inmo 透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大。 第一章x 射线的性质 2、X 射线的本质:X 射线属电磁波或电磁辐射,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特征,波长较为可见光短,约与 晶体的晶格常数为同 一数量级,在 10-8cm 左右。其波动性表现为以一定的频率和波长在空间传播;粒子性 表现为由大量的不连续的粒子流构成。 即电磁波。 3、 X 射线的产生条件:a 产生自由电子;b 使电子做定向高速运动;c 在电子运动的路径上设置使其突然减 速的障碍物。X 射 线管的主要构造:阴极、阳极、窗口 。 4、 对X 射线管施加不同的电压,再用适当的方法去测量由 X 射线管发出的X 射线的波长和强度,便会得到 X 射线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X 射线谱。在管电压很低,小于某一值( Mo 阳极X 射线管小于20KV ) 时,曲线变化时连续变化的,称为 连续谱。在各种管压下的连续谱都存在一个最短的波长值入 o ,称为短波 限,在高速电子打到阳极靶上时,某些电子在一次碰撞中将全部能量一次性转化为一个光量子,这个光量 子便具有最高的能量和最短的波长,这波长即为入 0。入o=1.24/V 。 5、 X 射线谱分连续X 射线谱和特征X 射线谱。 * 6、特征X 射线谱: 概念:在连续X 射线谱上,当电压继续升高,大于某个临界值时,突然在连续谱的某个波长处出现强度峰, 峰窄而尖锐,改变管电流、管电压,这些谱线只改变强度而峰的位置所对应的波长不变,即波长只与靶的 原子序数有关,与电压无关。因这种强度峰的波长反映了物质的原子序数特征、所以叫特征 x 射线,由特 征X 射线构成的x 射线谱叫特征x 射线谱,而产生特征 X 射线的最低电压叫激发电压。 产生:当外来的高速度粒子(电子或光子)的动aE 足够大时,可以将壳层中某个电子击出去,或击到原于系 统之外,或使这个电子填到未满的高能级上。于是在原来位置出现空位,原子的系统能量因此而升高,处 于激发态。这种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势必自发地向低能态转化,使原子系统能量重新降低而趋于稳定。这 一转化是由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的方式完成的,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 有能量降低,降低的能量以光量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形成光子能量,对于原子序数为 各原子能级的能量是固有的,所以?光子能量是固有的,入也是固有的。即特征 能量:若为K 层向L 层跃迁,则能量为: &口 = Av = hcfX 各个系的概念:原于处于激发态后,外层电子使争相向内层跃迁,同时辐射出特征 x 射线。我们定义把 K 层电子被击出的过程叫 K 系激发,随之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辐射叫 K 系辐射,同理,把 L 层电子被击出的 过程叫L 系激发,随之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辐射叫 L 系辐射,依次类推。我们再按电子跃迁时所跨越的能 级数目的不同把同一辐射线系分成几类,对跨 越I , 2, 3..个能级所引起的辐射分别标以a 、B 、丫等符号。电子由 L —K , M — K 跃迁(分别跨越1、2个 能级)所引起的K 系辐射定义为K a, K B 谱线;同理,由 M- L , N — L 电子跃迁将辐射出 L 系的L a, L p 谱 线,以此类推还有 M 线系等。 7、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散射、吸收、透射。X 射线的散射有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 第二章X 衍射的方向 1,相干条件:两相干光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即n 的整数倍)或波程差是波长的整 数倍。 & X 衍射和布拉格方程 波在传播过程中,在波程差为波长整数倍的方向发生波的叠加,波的振幅得到最大程度的加强,称 为衍射,对应的方向为衍射方向,而为半整数的方向,波的振幅得到最大程度的抵消。 Z 的确定的物质来说, X 射线波长为一固定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