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定标准-脊髓损伤

评定标准-脊髓损伤
评定标准-脊髓损伤

一、脊髓损伤的评定

(一)脊髓损伤的评价时间:一般认为能够预示预后的检查时间是损伤后72小时到一周。太早会受到其它损伤、患者的觉醒水平、受伤前所服用的药物或酒精的影响。

(二)脊髓损伤的预后:恢复一般在两年内,前三个月以感觉恢复明显,前六个月以运动恢复明显,一年以后恢复明显减慢。对预后影响的决顶因素包括:①年龄,②完全或不完全损伤,③损伤的水平,④开始的肌力,⑤影像学(MRI)检查:出血、挫伤、水肿或正常。(三)脊髓损伤评定的内容:①神经损伤水平:最尾端有完整的运动和感觉的水平。需要确定运动和感觉的平面。②完全和不完全损伤:有无骶部残存(痛觉、触觉、肛门指诊时的肛门感觉(深感觉),肛门指诊时的主动外括约肌收缩)。③脊髓损伤程度。④部分保留区:神经损伤水平以下(完全损伤)有感觉或运动的发现。

(四)具体评定:

必须检查的部分:神经损伤水平(NLI);感觉平面;运动平面;损伤程度评分(ASIA Impairment Scale);部分保留区;完全或不完全;截瘫和四肢瘫。

选择性的检查部分:选择性的感觉评分:关节位置觉;选择性的运动评分:膈肌,三角肌,腹肌,内侧国绳肌,髋内收肌。

1、肌力的分级

0=完全瘫痪;1=可触及或可见到收缩;2=无重力状态下的主动运动;

3=抗重力主动运动;4=抗部分阻力主动运动;5=正常。

2、运动应该检查的十群肌肉以及所代表的脊髓节段

C5--屈肘肌群C6—伸腕肌群C7—伸肘肌群C8—指深肌群T1—小指展肌

L2--屈髋肌群L3--伸膝肌群L4--踝背屈肌群 L5--拇长伸肌 S1--踝跖屈肌群3、运动平面:最尾端平面的肌力在3/5级或以上,而相邻头端的肌力都在5/5,即确定为3/5的那个平面。每群肌肉5分,总共100分。

注意事项①运动检查的体位:肌力的检查应保持在仰卧位进行。因为急诊室的检查多半在仰卧位进行。有些肌肉如肱三头肌仰卧位是去重力的。②临床上有些节段不能检查到,如:C1-C4,T2-L1和S2-S5,这些位置的节段就假定为与感觉的节段一致。③还有一些非必须检查的肌肉,但他们的检查有利于更完全地评价脊髓损伤。这些肌肉是:膈肌,用透视检查;三角肌;腹肌,用Beever 征;内侧国绳肌;髋内收肌。他们的评定等级为正常、弱、不存在。

4、感觉检查的点

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间隙;C4-肩锁关节顶点;C5-前臂间隙外侧缘;C6-拇指;C7-中指;C8-小指;T1-前臂间隙内侧缘;T2-腋窝顶点;T3-第三肋间隙;T4-第四肋间隙(锁骨中线);T5-第五肋间隙(T4和T6的中点锁骨中线);T6-第六肋间隙(胸骨剑突水平锁骨中线);T7-第七肋间隙(T6和T8的中点锁骨中线);T8-第八肋间隙(T6和T10的中点锁骨中线);T9-第九肋间隙(T8和T10的中点锁骨中线);T10-第十肋间隙(脐部锁骨中线);T11-第十一肋间隙(T10和T12的中点锁骨中线);T12-腹股沟韧带的中点;L1-T12和L2的中点;L2-大腿前面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第三掌指关节背侧;S1-足

跟外侧;S2-国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S5肛周区域(作为一个节段)。

5、感觉有二种,痛觉和触觉二者都用以下三级。感觉不到=0;感觉受损=1;正常=2。痛觉

是不能区别钝和锐。

注意事项:①应该加上肛诊,检查者的手指插入肛门,感觉有或无。这有利于判断是否

是完全损伤。②不能检查时应注明不能检查。③深感觉检查时,应选择双侧食指和足拇指关

节的运动觉。

6、脊髓损伤程度:ASIA(美国脊柱损伤联合会)脊髓损伤程度量表

A =完全损伤;

B =部分感觉残存,无运动;

C =部分运动,残存的肌群的一半以

上肌力小于3/5;D =部分运动,残存的肌群的一半以上肌力大于3/5;E =正常。表1

肌力的分级

0=完全瘫痪;1=可触及或可见到收缩;2=无重力状态下的主动运动;

3=抗重力主动运动;4=抗部分阻力主动运动;5=正常。

表2 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程度:ASIA(美国脊柱损伤联合会)脊髓损伤程度量表

A =完全损伤;

B =部分感觉残存,无运动;

C =部分运动,残存的肌群的一半以上肌

力小于3/5;D =部分运动,残存的肌群的一半以上肌力大于3/5;E =正常。

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

休克:诊断与治疗指南 休克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典型的临床体征(例如低血压和少尿)一般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不出现典型临床体征时也不能排除休克的诊断 您应该在重症监护的条件下治疗休克患者 血浆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正常情况下,只有20-30% 的运输氧量由组织摄取(氧气的摄取率)。其余的氧气回到静脉循环,可以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测量(中心静脉的氧饱和度)或者使用肺动脉导管测量肺动脉的氧饱和度(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一般来说,休克与心输出量、动脉氧饱和度、或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继发运氧量下降有关。为了满足对氧气的需求,并维持稳定的耗氧量,组织通过提高对运输氧量的摄取率以适应运输氧量下降。 但是组织摄取的氧气不能大于运输氧量的60%。因此如果运氧量低于临界值,组织缺氧会导致混合静脉氧饱合度(<65%),或者中心静 体液损失(腹泻或者烧伤) 第三间隙液体积聚(肠梗阻或者胰腺炎)。 低血容量的患者,静脉容量下降导致静脉回流、每搏输出量减少,最终导致心输出量和运氧量减少。 内源性儿茶酚胺可以收缩容量血管,增加静脉回流,患者可以通过增

加内源性儿茶酚胺的浓度,代偿高达25% 的循环血量减少。代偿期患者可能出现外周血管收缩和心输出量下降的体征,伴四肢冰冷,皮肤湿冷和瘀斑,心动过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2.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指的是由于心肌泵功能障碍,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的状态。 心肌病 心肌炎 心律失常 室性比室上性失律失常更常见 瓣膜疾病

急性主动脉瓣返流 严重主动脉狭窄 乳头肌或者腱索断裂导致二尖瓣反流 室间隔缺损 阻塞 力升高和每搏输出量降低,但是射血分数正常。因此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不能排除心力衰竭。 3. 血管扩张性休克 血管扩张性休克的患者,组织不能有效的摄取氧气,血管调节的控制作用丧失导致血管扩张异常和血流分布异常,从而导致组织缺氧。心

脊髓肿瘤诊治指南

脊髓肿瘤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椎管内肿瘤(Intra-spinal canal tumors),又称为脊髓肿瘤,包括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的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组织、先天性胚胎残余组织等)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 发病原因原发脊髓肿瘤每年每10万人口发病2.5人。男女发病率相近,但脊膜瘤女性多见,室管膜瘤男性多见。胸段脊髓发生率较高,但按各段长度比例计算,发生率大致相同。 椎管内肿瘤的性质,成人以神经鞘瘤最多见;其次是脊膜瘤;余依次为先天性肿瘤、胶质瘤和转移瘤。儿童多为先天性肿瘤(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及畸胎瘤)和脂肪瘤;其次为胶质瘤;第三位是神经鞘瘤。" 疾病分类 椎管肿瘤按部位可以分为:髓内肿瘤及髓外肿瘤。其中髓外肿瘤包括髓外硬膜下肿瘤及硬膜外肿瘤。 1、髓内肿瘤(Intramedullary tumor)脊髓内肿瘤主要为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约占全部脊髓肿瘤的20%。髓内肿瘤常侵犯多节段脊髓,累及后根入髓区可引起根性痛,但较少见。多能见有肌萎缩,肌束震颤,锥体束征出现较晚,多不显著。括约肌功能障碍可早期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少见,脑脊液改变多不明显,压颈试验多不显示蛛网膜下腔梗阻。 2、髓外肿瘤(Medullary tumor outside)包括硬膜下及硬膜外肿瘤。前者常见的是神经鞘瘤(包括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约占全部脊髓肿瘤的55%。后者占25%。髓外肿瘤累及脊髓节段一般较少。多无肌肉萎缩,但马尾区肿瘤晚期下肢肌萎缩明显。括约肌障碍多在晚期出现,常有脊髓半切综合征,脑脊液改变出现较早,压颈试验多显示蛛网膜下腔梗阻,阻塞越完全,蛋白增高越显著。 临床表现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全长约42-45cm。自上而下共分出31对脊神经根;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神经1对。脊髓是肌肉、腺体和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将身体各部的活动与脑的各部分活动密切联系的中间单位。脊髓病变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肿瘤所在平面的神经根损害及该水平以下的锥体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进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进展 发表时间:2019-08-22T16:19:31.93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作者:刘晶 [导读] 治疗脊髓损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脊髓的再生、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 刘晶(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 摘要:脊髓损伤是世界医学的难题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脊髓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病理损伤的预防和逆转;脊髓损伤后受损部位结构完整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的再生或脊髓移植。 关键词:脊髓损伤;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131-01 现在,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外伤及运动性损伤的增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呈增加的趋势,且SCI 患者多为青壮年, 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极大的危害着人类健康。由于SCI后的特殊性神经功能障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持悲观态度,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有了较大的进展。 最新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SCI。实验研究表明:损伤后6~8小时之内手术恢复的机会较大,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是阻碍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手术解除压迫,同时对骨折进行复位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脊髓损伤的修复及康复创造最有力条件。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前路、后路手术。前路手术是近年来新的进展,它的优点在于能直视下直接切除压迫物,充分进行椎管减压,并同时进行复位固定和融合。用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椎间融合器械在椎体间支撑植骨融合,恢复椎体高度并使融合区获得稳定,为SCI恢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在前路内固定器械较多如 Z-plate 、TSRH 、ORION、APOFIX器械等。但前路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由经验丰富的骨科医师来操作。后路手术操作较容易,对椎管前方的压迫小于50%的胸腰椎骨折,通过后路手术撑开椎间隙,可使骨折块达到满意的间接复位。椎管后方咬除椎弓根可获得椎管后外侧减压,或行椎体次全切除获得半环状或环状减压。传统手术通过椎板切除完成椎管减压。但椎板切除后脊柱稳定性受到破坏,因为脊柱的前、中柱已受到破坏,再将后柱破坏,使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加重, 目前后路手术器械非常完善,短节段的钉棒系统,固定节段短,可达到三维复位与固定,对脊柱的影响较小,必要时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但后路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且未解除来自椎管前方的直接压迫。所以若椎管前方压迫超过50 %或有游离骨块,应考虑前路手术。 脊髓损伤后脊髓出血、水肿、受压,手术减压可以改善脊髓的血循环,防止脊髓变性,保留残余的脊髓功能。马尾神经损伤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残存神经根,可部分改变下肢的运动感觉及排尿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已为临床医师所接受。 康复工程技术的介入,大大的提高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并提高了生活质量,比如:截瘫步行矫形器,可帮助截瘫患者独立行走;减重步行训练装置可增强不全性截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提高训练效果;环境控制系统及护理机器人可极大的帮助四肢瘫患者生活自理。综合应用各种康复手段综合采用各种康复措施为脊髓损伤患者服务,加强临床应用的研究,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大程度的回归家庭和社会。 小结 总而言之,治疗脊髓损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脊髓的再生、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但总的来讲,还需基础与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屈平义.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探讨[J]. 当代医学, 2016, (4): 94-94. [2]Jiang WY, Ma WH, Gu YJ, et al. [French door segmented laminectomy decompression for severe 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complicated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 Zhongguo Gu Shang, 2017, 30(9): 844-848. [3]曾周景, 叶建华, 唐桂阳, 等.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Ⅳ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9, 11(4): 384-385. [4]何正兵.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28): 145-147. [5]Yang F, Tan MS, Yi P, et al. [Clinical study on spinal cord de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 Zhongguo Gu Shang, 2018, 31(1): 30-36.

梅毒诊疗指南(2014版)

梅毒诊疗指南(2014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局的指导和安排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了《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供皮肤科医师、妇产科医师、泌尿科医师、预防医学医师和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性病临床诊疗实践及预防控制工作中参考。现将4种性传播疾病的诊疗指南公布如下。参加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千秋、王宝玺、尹跃平、冯文莉、田洪青、刘巧、刘全忠、齐淑贞、孙令、李文竹、李东宁、李珊山、苏晓红、何成雄、张建中、杨帆、杨斌、杨森、杨立刚、周平玉、陈祥生、郑和义、郑和平、段逸群、骆丹、涂亚庭、徐金华、梁国钧、龚向东、蒋娟、蒋法兴、韩建德、程浩、赖维。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胎传梅毒(先天梅毒)。获得性梅毒又分为早期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指感染梅毒螺旋体在2年内,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隐性梅毒,一、二期梅毒也可重叠出现。晚期梅毒的病程在2年以上,包括三期梅毒、心血管梅毒、晚期隐性梅毒等。神经梅毒在梅毒早晚期均可发生。胎传梅毒又分为早期(出生后2年内发病)和晚期(出生2年后发病)。 一、诊断 1.一期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①硬下疳:潜伏期一般2-4周。常为单发,也可多发。初为粟粒大小高出皮面的结节,后发展成直径约1~2 cm的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典型的硬下疳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创面平坦、清洁;触诊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轻度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②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中,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3)实验室检查:①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或镀银染色显微镜检查法,取硬下疳损害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到梅毒螺旋体,但检出率较低;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③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极早期可阴性。 (4)诊断分类:①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中②项,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或同时符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中③项,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②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实验室检查中①项,或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 2.二期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供血者为早期梅毒患者)。 (2)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梅毒史(常在硬下疳发生后4-6周出现),病期2年内。①皮肤黏膜损害:皮损类型多样化,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损、毛囊疹及脓疱疹等,分布于躯体和四肢等部位,常泛发对称。掌跖部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的湿丘疹或扁平湿疣为其特征性损害。皮疹一般无瘙痒感。可出现口腔黏膜斑、虫蚀样脱发。二期复发梅毒皮损数目较少,皮损形态奇特,常呈环状或弓形或弧形;②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③可出现梅毒性骨关节、眼、内脏及神经系统损害等。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完整版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 床路径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6年版) 一、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T09.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3)自主神经障碍 (4) (5)呼吸功能障碍 (6)循环功能障碍 (7)吞咽功能障碍 (8)体温调节障碍 (9)二便功能障碍 (10) (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 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脊髓病变或损伤表现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ASIA)》(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2周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损伤程度分类、躯体功能分类、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神经损伤平面评定、疼痛评定、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膀胱与肠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 (2)呼吸训练 (3)运动与作业活动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佩戴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训练 (6)神经源性膀胱处理。 (7)神经源性肠处理

第十章脊髓损伤的康复

第十章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第一节脊髓损伤简介 一、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可由直接暴力(枪弹伤、直接撞伤、重物砸伤等)或间接暴力(高空坠落、交通事故、跳水意外等)引起,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障碍及大小便障碍。早期手术、药物等临床处理旨在挽救患者生命,整复骨折脱位,有效制动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早期预防各种并发症。康复治疗的一般原则为最大限度地保留所有残存功能,增强肢体肌力,增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ADL能力。最终目的为尽可能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重新开始自立的、创造性的生活,重返家庭和社会。 二、脊髓损伤的治疗: 常见的引起脊髓损伤的脊柱外伤包括椎体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等,均为直接或间接造成脊髓受压、毁损;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亦是通过颈椎的过伸伤导致颈脊髓受压。 针对具体受伤情况,脊柱外科医师会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椎管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植骨等。术后一般均须配合应用颈托、腰围或硬质背心等外固定技术以确保骨性愈合。 对于解除脊髓的压迫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主要采取手术方法;而对于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依靠一些药物和康复治疗。 三、脊髓损伤的分类: 脊髓损伤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通俗的讲完全性的损伤即是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包括括约肌功能――大小便失禁或储留。不完全性损伤是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存留。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常见以下类型: 1. 脊髓前部损伤综合症:损伤平面的以下完全性瘫痪、痛觉迟钝,但因后索完整,所以深感觉存在。 2. 脊髓中央索损伤综合症:此类损伤在颈椎损伤多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丧失下肢的功能存在,或上肢功能丧失比下肢重,损伤平面以下反射亢进。 脊髓半切综合症:损伤平面以下对侧的痛觉和温度觉消失,损伤同侧的运动功能丧失、深感觉丧失。 3. 脊髓后部损伤综合症:损伤平面以下的深感觉、位置觉丧失,而痛觉、温度觉和运动功能存在。 4. 马尾损伤:表现括约肌功能损伤,双下肢运动功能不对称丧失,预后较好。 脊髓损伤的治疗目的是整复脊柱的骨折和错位,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解除脊髓的压迫,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 第二节脊髓损伤的特点和一般康复目标 脊髓损伤是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康复治疗尤为重要,恢复功能和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一定的支具,尽量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其重新融入社会是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脊髓损伤的患者,伤后其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发生改变,患者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等精神的症状,对于这样的患者心理的治疗很重要,使其恢复健康的心理,患者才能积极的配合其他的康复治疗,患者才能得到全面的恢复。

脊髓损伤功能评定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脊髓损伤康复功能评定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基本情况 发病时间:发病原因: 主要诊断: 其他诊断: 意识状态:认知情况: 协调程度:合作程度: 心理状态:经济情况: 肌肉张力:上肢关节活动度:上肢 下肢下肢 ◆损伤程度 □A、完全性损害。在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3级。 □D、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独立功能评定 项目分值项目分值 大便控制□0分□5分□10分转移□0分□5分□10分□15分小便控制□0分□5分□10分活动□0分□5分□10分□15分修饰□0分□5分穿衣□0分□5分□10分 用厕□0分□5分□10分上下楼□0分□5分□10分 进食□0分□5分□10分洗澡□0分□5分 总分 功能障碍程度□0-20分极严重□25-45严重分□50-70中度□75-95轻度 1

◆关键问题 □关节活动度障碍□关节肿胀□肌肉无力□疼痛 □功能性活动障碍□大小便控制障碍□呼吸形态异常□压疮 □其他: ◆短期目标: □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关节肿胀□增加肌力□缓解疼痛□改善二便控制障碍□呼吸省力训练□提升转位能力□治疗压疮□其他: ◆长期目标 □增强肌力□提升呼吸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善心理适应能力□回归职业岗位□融入群体、回归社会 □其他: ◆康复治疗计划: *物理治疗: □红外线治疗□激光治疗□紫外线治疗□超声治疗□磁疗法□冷疗□温热疗法□水疗□中低频治疗□气压治疗□生物反馈疗法□其他: *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松动技术□牵引技术□持续关节被动活动□牵张训练□呼吸训练□转移训练□肌力与肌耐力训练□轮椅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运动再学习技术 □有氧训练□支具使用训练□高压氧治疗□站立与步行训练 □引导式教育训练□其他 ◆家庭康复功能锻炼指导: □肌力训练□功能性锻炼□耐力训练□行走活动 ◆停止治疗原因: □功能恢复□自动出院□转上级医院□转下级医院□其他: 2

脊髓损伤处理指南【2020年版】

脊髓损伤处理指南【2020年版】 脊髓损伤是常见的创伤,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100万,估计有2700万名患者受此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的救治需要急诊、麻醉与危重病、外科、康复等专业医师的共同合作,每个阶段对神经功能的恢复都至关重要。法国麻醉与危重病学会(SFAR)成立27名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对2004年的指南进行更新。采用GRADE法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包括强烈推荐(1+)或强烈不推荐(1-)、弱推荐(2+)或弱不推荐(2-),其中要至少50%的专家达成一致且反对者不超过20%才做出推荐,至少70%的专家同意才达到强一致。 本指南有三个主要目标,包括: (1)优化疑似脊髓损伤患者的初始治疗,包括从临床怀疑到入院阶段;(2)标准化的早期住院处理,包括麻醉、放射影像和手术方面的考虑;(3)促进伤后第一周内呼吸和循环衰竭的预防,治疗痉挛和疼痛,早期康复。指南针对12个问题,形成19条推荐意见。 问题1:在严重创伤患者中,早期脊柱固定是否能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R1.1 对任何怀疑脊髓损伤的创伤患者,建议尽早固定脊柱,以将神经功能缺失的发生或加重限制在初始阶段。(GRADE2+,强一致)

图1.对颈髓损伤或有颈髓损伤风险患者进行脊柱固定的流程图 问题2:对于颈髓损伤或疑似颈髓损伤的患者,在院前行气管插管,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插管相关的并发症,同时可以限制颈椎活动? R2.1 对颈髓损伤或有损伤风险的患者,在气管插管过程中手动保持轴线稳定,去除颈托的前半部分,以限制颈椎的活动和有利于声门的暴露。(专家意见)

R2.2 对颈髓损伤或有损伤风险的患者,院前气管插管时采用综合的方法,包括快速诱导、使用直接喉镜和弹性橡胶探条,将颈椎固定在轴线上,无需Sellick手法,可以提高一次插管的成功率。(GRADE 2+,强一致) 问题3.1:对于脊髓损伤患者,为降低病死率,在损伤评估之前应该维持的最低血压水平是多少? R3.1 对于有脊髓损伤风险的患者,在进行损伤评估之前,建议维持收缩压>110 mmHg,以降低病死率。(GRADE 2+,强一致) 问题3.2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在伤后一周内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所需的最低动脉压水平是多少? R3.2 对于怀疑脊髓损伤的患者,在第一周将平均动脉压保持在70 mmHg以上,以限制神经功能缺失恶化的风险。(专家意见) 问题4:对于创伤性脊髓损伤或疑似损伤的患者,转到专门的救治单元是否可以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并降低长期病死率? R4.1 建议将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包括那些短暂神经功能恢复的患者)转移到专门的救治单元,以降低致残率和长期病死率。(GRADE 2+,强一致) 问题5:脊髓损伤后,早期使用类固醇激素是否能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R5.1创伤导致脊髓损伤后,不建议早期使用类固醇激素来改善神经功能预后。(GRADE 1-,强一致) 问题6:对于脊髓损伤患者,除了脊柱CT检查,早期磁共振检查是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txt7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一、损伤分类 脊柱骨折病人中约有20%发生神经损伤。通常脊柱损伤越严重,脊髓损伤就越严重,但并不总是如此。另一方面,轻度脊柱损伤往往不引起脊髓损伤,但有时也可以造成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可能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因为血管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脊髓损伤。 1、颈脊髓 A、预制脊髓最常见损伤为屈曲旋转脱位或骨折脱位,最好发部位为C5—6。 B、压缩性骨折。C5—6为最常见部位。此类损伤中只有半数病人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C、过伸型损伤最常见于伴有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脊柱,占颈椎损伤的30%左右。最常见于C4—5,最稳定性损伤。大部分损伤是前面椎体和椎间盘与后面的增厚的韧带与黄韧带间的挤压,压迫脊髓,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这些作用力的综合造成中央脊髓损伤。 2、胸腰脊髓 A、在这一水平大部分脊椎损伤为屈曲型旋转脱体位或骨折脱位。最常见于T12—L1,造成上面的椎体较下面的椎体前移。这种损伤通常不稳定,常导致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 B、压缩性骨折常见,通常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损伤稳定,神经损伤少见。 3、过伸性损伤。少见,通常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 4、开放性损伤。可见于枪伤或刀伤。脊髓损伤可由于爆裂伤、也可由于子弹穿过或骨折片刺破脊髓所致。 二、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 1、基本定义 皮区: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感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脊髓损伤分类国际标准

美国脊髓损伤学会 2010年8月1日 Alan Liao C5 肘关节屈曲肌群:肱二头肌肱肌3级 患者体位:肩关节处于解剖正中位 (无旋转,无屈曲、伸展,内收)。 肘关节处于完全伸展位,前臂处于 完全旋后位,腕关节处于正中位。 检查者体位:支持患者的腕关节。 指令:“弯曲你的肘关节,然后尝试 用你的手去碰你的鼻子。” 动作:患者尝试去做肘关节的完全 屈曲。 Alan Liao

4级和5级 患者体位:肩关节处于解剖正中位(无旋转,无屈曲、伸展,内收)。肘关节90°弯曲,前臂处于完全旋后位。 检查者体位:检查者以手放在患者的前肩,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腕部,给患者一个屈曲肘关节的阻力。 指令:“保持你现在的位置,不要让我拉动。” 动作:患者抵抗检查者的阻力,以保持肘关节处于90°屈曲。 Alan Liao 2级 患者体位:肩关节处于内收内旋位,前臂放在肚脐下面,肘关节30°屈曲,前臂和腕关节处于正中位,使肩关节屈曲以利于患者能在腹部平面上做肘关节屈曲的动作。 检查者体位:支持患者的手臂。 指令:“弯曲你的肘关节,然后尝试 用你的手去碰你的鼻子。” 动作:患者尝试去做肘关节的完全屈曲。 Alan Liao

0级和1级 患者体位:肩关节处于内收内旋位,前 臂放在肚脐下面,肘关节30°屈曲,前 臂和腕关节处于正中位,使肩关节屈曲 以利于患者能在腹部平面上做肘关节屈 曲的动作。 检查者体位:检查者一手支持患者的手 臂,另一手放在肘窝肱二头肌的肌腱 处,可感觉到或者看到肱二头肌的收缩。 指令:“弯曲你的肘关节,然后尝试用你 的手去碰你的鼻子。” 动作:患者尝试去做肘关节的完全屈曲。 Alan Liao C6 腕关节伸展肌群: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3级 患者体位:肩关节处于解剖正中位 (无旋转,无屈曲、伸展,内收)。 肘关节完全伸展,前臂处于完全旋前 位,腕关节屈曲。 检查者体位:检查者用一手支持患者 前臂远端,使患者腕关节有足够的屈 曲用以测试。 指令:“将你的腕关节往上,使手指指 向天花板。” 动作:患者尝试着去充分的伸展腕关 节。 Alan Liao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T09.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3)自主神经障碍 (4)疼痛 (5)呼吸功能障碍 (6)循环功能障碍 (7)吞咽功能障碍

(8)体温调节障碍 (9)二便功能障碍 (10)心理障碍 (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 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脊髓病变或损伤表现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ASIA)》(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2周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损伤程度分类、躯体功能分类、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神经损伤平面评定、疼痛评定、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膀胱与肠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 (2)呼吸训练 (3)运动与作业活动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佩戴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训练 (6)神经源性膀胱处理。 (7)神经源性肠处理 (8)痉挛处理 (9)疼痛处理 (10)心理治疗 (10)中医治疗 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1)感染的治疗 (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3)压疮的治疗

康复科脊髓损伤评定表

康复科脊髓损伤评定表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必查项目: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键点 要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即:①0=缺失;②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③2=正常;④NT=无法检查。(56,112,224) ●针刺觉检查常用一次性安全针。轻触觉检查用棉花。在针刺觉检查时,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 的感觉应评为0级。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见图)。星号指位于锁骨中线上的关键点。 ●除对这些两侧关键点的检查外,还要求检查者作肛门指检测试肛门外括约肌。感觉分级为存在或 缺失(即在病人的图上记录有或无)。该检查用于判定损伤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C5-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固有指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拇长伸肌) ●S1-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神经水平:感觉(右左)运动(右左) ASIA残损分级: 部分存在的区域(部分神经支配阶段):感觉运动 医师时间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基本确定 ASIA残损指数 ●A:完全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留。 ●B: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S4、5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C: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一半以下关键肌在的肌力在3级以下。 ●D: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 级。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中文摘要:随着现代交通事故的增加,脊髓损伤(SC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患者因脊髓损伤留下严重的残疾、并发症,故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尤其重要。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会并发以下并发症: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褥疮、体温失调等,为此积极发展SCI康复技术对SCI患者进行康复,对于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进一步损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利用所有残存的功能尽可能地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的、创造性生活、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就近年SCI的康复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l建立完善的SCI康复评定方法 这主要包括对SCI严重程度的评定方法和对SCI后功能恢复进行动态观察的方法的完善,主要有新修改的ASIASCI神经功能分类标准、Ashworth痉挛评定分级标准、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生活自立能力评定,以及用抑郁状态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来评定抑郁和虑;另外一些新的检查方法也用于SCI的评定.如脊髓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经颅运动诱发电位等,当然有的评定方法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如经颅运动诱发电位可能会刺激损伤局部的大脑皮层;总之,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康复评定更加标准化、定量化。 2 SCI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得到普遍认可 Sepherd脊髓研究中心1997年临床结果显示,伤后,伤后2周内开始康复者,住院康复时间最短仅30天,功能自立评分(FlM)增高达40分,伤后85天开始康复者住院时间平均35天.而功能独立评分仅增加22分。其研究结论是SCI患者功能的恢复和住院时间与受伤至康复计划实施的时间呈负相关,伤后康复实施越早,所需住院时间越短,经费开支越少,而所获取的功能恢复越多,相应的并发症越少[2];现在很多学者普遍认为SCI后患者病情稳定就应早期进行康复治疗。 3 关于SCI的康复治疗方法 3.1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治疗 在早期脊髓损伤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已成为死亡的首要原因。据统计,急性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67%,其中又以通气障碍,肺不张和肺炎等最为常见。尤其在脊髓损伤早期,脊髓休克使损伤节段以下的神经传导中断,脊髓与高级中枢之间联系的重建耗时较长,因而容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且大多数死亡者也是因此并发症所致。戴力扬等[3]收治863例急性脊髓损伤中早期死亡24例,其中20例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20例中除1例外均有脊髓的损伤,说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脊髓损伤的节段有关,损伤节段越高,对呼吸系统及其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对于SCI后卧床患者坚持呼吸医疗体操和鼓励咳嗽、改善排痰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病率。有学者研究发现在13例C4~C7 SCI的男性患者中,将一磁圈放置于患者T10一Tll间皮肤表面刺激,结果发现可提高患者的最大吸气末压、功能残气量及用力呼气流速,且与自主用力呼吸相比分别提高18%、69%和lO%,此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分别支配膈肌和肋间肌的膈神经和脊神经有关,并且此疗法与以往的电刺激相比有易耐受、无痛苦等优点,故认为此治疗可作为恢复SCI患者肺功能的有效措施之一;另有学者发现SCI后吸气肌抗阻力训练能够明显减轻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呼气困难,并且能够减少呼吸系统感染和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从免疫学角度.有研究发现给SCI患者注射肺炎双球菌疫苗后,患者至少可获得一种血清抗体,并可维持12个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一、损伤分类 脊柱骨折病人中约有20%发生神经损伤。通常脊柱损伤越严重,脊髓损伤就越严重,但并不总是如此。另一方面,轻度脊柱损伤往往不引起脊髓损伤,但有时也可以造成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可能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因为血管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脊髓损伤。 1、颈脊髓 A、预制脊髓最常见损伤为屈曲旋转脱位或骨折脱位,最好发部位为C5—6。 B、压缩性骨折。C5—6为最常见部位。此类损伤中只有半数病人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C、过伸型损伤最常见于伴有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脊柱,占颈椎损伤的30%左右。最常见于C4—5,最稳定性损伤。大部分损伤是前面椎体和椎间盘与后面的增厚的韧带与黄韧带间的挤压,压迫脊髓,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这些作用力的综合造成中央脊髓损伤。 2、胸腰脊髓 A、在这一水平大部分脊椎损伤为屈曲型旋转脱体位或骨折脱位。最常见于T12—L1,造成上面的椎体较下面的椎体前移。这种损伤通常不稳定,常导致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 B、压缩性骨折常见,通常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损伤稳定,神经损伤少见。 3、过伸性损伤。少见,通常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 4、开放性损伤。可见于枪伤或刀伤。脊髓损伤可由于爆裂伤、也可由于子弹穿过或骨折片刺破脊髓所致。 二、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 1、基本定义 皮区: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感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不完全损伤:如果发现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这种损伤为不完全性损害,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部肛门的感觉。运动功能检查是用手指肛检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完全性损伤:指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部分保留区域(ZPP):指仍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最低神经平面、皮区和肌节。在最低正常平面以下发现受损感觉运动功能时,应记录身体两侧的部分保留区域的受累平面。本术语只用于完全通损伤。 骶部保留(Sacrsl Sparing)。脊髓损伤时最低的保留区域为会阴部的组织边缘,因为此处的血液是由根动脉(Radicular arteries) 所供应。此处的感觉是由最低的骶段神经支配。因此,没有鞍区感觉者均为完全性能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完全丧失。 神经根逃逸。如果脊髓损伤至该节段并涉及到神经根,且该神经根没有还未分离时,可以有最接近的1—2个节段神经恢复。该水平的恢复是低位运动神经元的。 脊髓震荡。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可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

脊髓损伤康复出院指导

脊髓损伤康复出院指导 祝贺您康复出院,谢谢您及家属与我们的大力合作,因脑卒中、脑外伤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给您带来的生活不便,相信经过您努力且配合的运动再学习后,后遗症状已有明显好转,为了巩固住院治疗效果,为了您的健康,在您出院之际,为您提供一些出院指导: 1、心理方面 〈1〉、保持稳定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克服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良情绪,以有利于疾病康复。 〈2〉、保持平和心态,学会与各种人交往,克服性格上弱点,如敏感、多疑、内向、孤僻、脆弱等。 〈3〉、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了解病人的病情,并明白有关防治方法,尊重关心病人。 2、饮食方面 〈1〉、多食蔬菜、水果(糖尿病人要适宜),不宜饮咖啡、浓茶,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应食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膳食为主。 〈3〉、可食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4〉、不吸烟、不喝酒。 〈5〉、饮水呛咳的病人进食时可抬高床头30—45度,可添加增稠剂如藕粉、果汁。 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指导 〈1〉、平卧硬板床,有条件者使用气垫床,2-3小时翻身一次,防止褥疮。 〈2〉、预防肺部感染:多进行有效咳嗽及咳痰和深吸气,并翻身叩背,促进排痰。 〈3〉、防尿路感染及促进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a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可每3-4小时放尿1次。b多喝水,保持每日2000毫升的饮水量,夏天多吃西瓜,以增加尿量,每月更换尿管1次。c患者应做排尿功能训练,每次放尿的时候,自己做膀胱区按摩,并有意识自己使用腹压排尿,坚持训练,自行排尿。 〈4〉、防便秘:出院后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大便干结时使用开塞露塞肛或使用缓泻剂。也可适当适量使用导泻药物(麻仁软胶囊等)。 〈5〉、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畸形每天4次做肌肉按摩和活动关节,以防肌肉萎缩和发生关节固定畸形,足部用软枕支垫使踝关节保持90°位置,以防足下垂畸形。 〈6〉、预防烫伤:出院后家属慎用热水袋,擦澡、洗脚等水温应低于正常人,一般不应用热敷,如病情需要时一定要控制温度,以40℃为宜。 4、药物方面 〈1〉、坚持服药,按出院医嘱用药,不可随便增减药物或停药,监测、控制血压、血糖平稳。 5、康复锻练 〈1〉、下肢瘫痪的患者,卧床期间可利用哑铃、拉力、拉杆等以锻炼上肢伸肌与屈肌。能坐位时则可练习穿衣裤、鞋袜等,包括在椅上坐稳坐直及保持平衡的练习,在坐位时做各种上肢及躯干运动的练习,撑起全身或一侧骨盆以减轻臀部压力的练习。能站立时则练习扶床站立、带支架及不带支架的站立、站稳,逐渐用步行走及拐行走。完成从床上到轮椅,从轮椅上床的练习,学会在轮椅上完成各种生活需要的动作,如洗漱等。 〈2〉、四肢瘫痪的功能训练:主要是卧位与坐位的锻炼。上肢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有肌力练习和生活活动功能练习:瘫痪手主要锻炼捏与握的功能,锻炼伸肘与屈肘活动及力量;结合手的功能训练自行穿脱衣、裤袜等。 〈3〉、体位训练:如具备条件可自行配备电动起立床、气压治疗仪(患者需无静脉血栓),进行站位训练,预防肌肉挛缩。 在帮助病人训练时,应该注几点: 〈1〉、对待病人要有耐心和信心,不焦躁,脊髓损伤患者内心脆弱,大多存在抑郁,需多鼓励病人;〈2〉、对病人进行诱导完成肢体动作训练,能自己完成的需患者自己进行日常生活参与;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11年修订)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 International Spinal Cord Society( 国际脊髓损伤学会, ISCOS)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第七版前言 本手册容为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第七版,该标准描述了脊髓损伤的查体方法(称之为国际标准查体方法)及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SIA)残损分级。基于世界各国脊髓损伤治疗和研究领域的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的意见、问题和建议,本标准对一些概念和表达进行了澄清和修订。关于ISNCSCI某些问题的澄清已经在最近发表的一些论文中进行详细阐述[13]。另外,所作出的修订也尽可能与InSTeP培训项目保持一致[15]。委员会对修订采取了审慎的态度,主要是考虑到重大修订应有循证学基础。 自上一版ISNCSCI修订以及参考指南出版以来,ASIA开始了一项电子(e)在线培训项目,称之为国际标准化培训e-学习项目(InSTeP)。该项目包括一个6模块的课程,目的是使临床医师能够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准确和一致的神经学检查[15]。这些模块包括:基础解剖、感觉检查、运动检查、肛门直肠检查、评分、分级、AIS分类以及一个可选模块。另外委员会还开发了儿童脊髓损伤国际标准检查方法(WeeSTeP)和植物神经检查标准e-项目(ASTeP)。建议在检查时同时完成自主神经检查表格,但该检查目前尚不是ISNCSCI检查的一部分。 本版标准澄清的容包括: 1)对运动和感觉检查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包括运动部分肌力4或5级检查时的体位摆放(原文20-21页)。关于检查更详细的容见InSTeP项目[15]。 2)对患者运动功能无法检查部分的运动平面确定进行明确(如C5以上或T2-L1)。具体例子见原文27页。 3)当运动和感觉平面以下无运动或感觉功能保留而需要记录部分保留带(ZPP)时,将运动和感觉平面记录在检查表的指定位置(原文32页)。

脊柱脊髓损伤(截瘫)入院康复诊疗指南

脊柱脊髓损伤(截瘫)入院康复诊疗指南 一、康复住院标准 伤后经临床治疗,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符合下列条件: 1、脊柱稳定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2-3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2、脊柱不稳定者,经手术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后4-6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3、上颈段脊髓损伤者,经临床治疗6-8周,脊柱稳定,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二、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血尿便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 1、膀胱镜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膀胱结石、血尿等。 2、泌尿系造影检查 适应征:反复泌尿系感染或其它无法预料的临床情况需要。 3、膀胱容量测定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4、脊柱或脊髓CT或MRI检查 适应征:因病情变化需要进一步确定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时。 三、临床治疗规范 1、中医特色康复治疗 (1)针刺治疗:以疏通督脉为原则,选损伤平面上下2-3个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以及肢体阳明经穴为主,并辨证加减。 (2)推拿治疗:以疏通督脉、调和气血、补益肝肾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久病多用补法,手法宜轻, 2、延续性临床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应用、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等。 四、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1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脊髓损伤ASIA标准评分、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牵张反射评价、平衡功能评价、肢体形态评价、疼痛评价、上肢功能评价(四肢瘫患者适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功能独立程度评价、泌尿功能评价、性功能评价、辅助器具适配性评价,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