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经济新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青海省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

青海省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

青海省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按照中德合作管理培训项目江西行动学习子项目执行办公室的统一安排,4月18日~21日,第二分课题“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课题组核心和外围成员随培训班赴青海省,针对青海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及青海湖开发治理等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以厅纪检组长罗小彰带队的分课题组,包括催化师省委党校高莉娟副教授一行共5人,通过讲座、座谈会、对口交流及现场考察等方式对青海省省情、环境保护、实施行动学习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了解。

此次调研过程历时4天,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为有效促进行动学习,使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为我省所用,分课题组撰写了此次青海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

一、青海省情学习(一)青海省情在青海省调研考察学习期间,通过讲座、学习、交流和考察,对青海省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1、自然地理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全省均属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250~530 mm。

青海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青海省具有典型的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其中东部季风区主要为湟水河流域,约占全省面积的1/6,西部干旱区主要为柴达木盆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其余为青藏高原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2。

而这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即是青海湖,因此造就了多样独特的美丽青海湖。

青海湖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和生态系统典型脆弱地区。

青海省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种矿产127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突出优势。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源头,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流域是一个四周环山的封闭式内陆盆地,地理位置为36°15′N~38°20′N,97°50′E~101°20′E之间,海拔3194~5174m。

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应青海省政府的邀请,5月4日至10日,我们参加了2009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郁金香节,出席了青海省江西商会成立大会,并对青海湖、黄河源头等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短短几天里,我们先后到了西宁市、海北州、果洛州、海南州、黄南州、海东地区,行程两千多公里,所到之处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海拔达4680米。

通过现场考察、听取当地领导情况介绍、走访牧民家庭和与青海省环保厅同志座谈,我们由衷敬佩青海人民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我们所看到的青海是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色的大草原、野生动植物的宝库。

青海为了全球近30亿人口的饮水安全,努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们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保护与治理措施,一些做法与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青海省基本情况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国土面积72万平方公里,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为4.9%,大部分处于森林极限生长地带。

天然草地面积3646.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5%;可利用草地面积3160万公顷,其中荒漠草地697万公顷;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2746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其中:外流河多年平均年产水总量611亿立方米,本省年耗水量占水资源量的2.1%,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9%。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统称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也是高原生物基因资源的宝库。

全省辖六州、一市、一地,共有46个县(区、行委)。

总人口554.3万人,共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6%。

青海以资源富集著称,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其中54个矿种矿藏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氧化锂、锶、电石用石英岩、化肥用蛇纹岩、冶金用石英岩、氯化钾、玻璃用石英岩、石棉、芒硝、镁盐10种矿种居全国首位。

水电、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畜牧业、野生动植物、风能、太阳能、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经济全球化对青海省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青海省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西部开发;政策建议一、经济全球化对西部地区的机遇与挑战以新知识、高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给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然而对西部地区来说,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面临着三个根本性的变化:1、产品生产呈现出初级产品部门与工业产品部门脱节的趋势。

2、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并不同步。

3、资本的移动替代了原来商品和劳务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并且二者原来作为“形式”与“本质”的紧密联系呈脱节趋势。

这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现状不相适应,给西部地区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1.经济全球化降低了西部地区丰富的传统资源产品的优势。

西部地区的经济大部分以资源初加工为主,初级产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我省初级产品产量和蕴藏量居我国前列。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产业技术落后,能耗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很低,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东部发达地区在生产过程中将大规模地应用新技术,形成知识密集型产业,自然资源在投入要素中的比重大大降低。

新材料、新能源的发现和使用也会大大节省和代替了自然能源的耗费。

使发达地区和正在开发的西部各省大大减少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从而使我省作为主要产品的自然资源及其初级产品在经济上失去优势。

2.经济全球化使东西部地区在科学技术水平上差距日益拉大。

战后,科技革命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兴起和发展的。

发展中国家由于诸多历史原因造成的科学技术落后状况,加大了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差距。

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与此大致相似。

一是技术创新和扩散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

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承受高昂的科技开发费用,聚集大批科技人员和企业家。

而这些我省则无法与之相比。

二是由于经济发展所导致的推拉作用使得我省大量的应用性人才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加大了区域间的科技水平差距。

加上我省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造成了未来的技术创新“瓶颈”。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青海湖流域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祁连山脉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具有独特和多样化的复杂生态系统。

近些年,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文中阐述了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以及主要的应对措施,对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对策一、青海湖概况青海湖地处青海湖盆地,位于南祁连早古生代裂陷槽、青海南山晚古生代一中生代复合裂陷槽和中祁连地块这3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是一个新构造断陷湖,湖面面积4265.3km2,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内陆咸水湖”。

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必要性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所具有重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一、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是世界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代表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特有性。

二、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部蔓延的天然屏障,是高原高寒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汽源,它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也是保护青海省社会经济最发达的河湟谷地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三、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气温变化:环湖地区1958~2002年的45年间,气温呈上升趋势。

降水量变化: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对周围的农田、草场、道路及农牧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草地生态退化四、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的原因4.1自然原因4.1.1区域气候的冷、暖干变化有关晚第四纪青海湖环境演化研究表明,虽然青海湖地区的古气候呈波动变化,但总体变化趋势趋于向冷干方向发展。

根据青海湖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的历史时期气候资料序列,划分了流域近600年来气候的冷暖干湿期,并认为青海湖流域100年来的气候变化以暖偏干为主要趋势。

4.1.2入湖水量减少,湖水量长期负均衡现状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降水补给15.57亿,地下水补给4.01亿,总补给为34.93亿,湖区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年均亏损4.37亿。

青海省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青海省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青海省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分析1. 引言1.1 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五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省份之一。

青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青海省的生态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频发,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青海省的生态环境现状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也影响了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青海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紧迫任务。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青海省的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只有认清青海省目前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才能更好地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推动青海省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青海省的问题,也是全球环境问题。

青海省要积极应对,主动改善生态环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了各国的共同目标。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于青海省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恶化将直接影响到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以保护青海省独特的生态环境,提升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果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青海省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省吸引投资宏观经济环境调研分析

青海省吸引投资宏观经济环境调研分析

变 ”调整产 业结构等 方面还 存在不少 问题 。 、 这主要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缓慢, 经济增长方式尚未走 出粗放式增 长阶段 企业适应 市场经济 的能力 仍然不 强, 还 有相 当一部分企业 经营 困难 , 相当多 的小 型企业 尚处
在 工厂手工 业阶段 , 不少 较大 的加工企 业设备老 化, 企
部等 。
二. 对青海省吸引投资宏观经济环境的评价与分析 据20 ̄在青海省运用心理评估法进行的一项问卷调 04 查显示 ,宏 观经济环境 的五个 因子的得 分 ( 五分制 )分 别为:经济发展前景 3 6 4分、经济增长 2 8 8分 、宏 .8 .6
观调控水平 2 6 4分、对外交流 2 3 8 、市场规模 2 .8 .6 分 .
维普资讯

青海省吸引投资宏观经济环境调研分析
曲 波 (青海 大学经济 系,青海 西宁 8 0 ) 1 1 O 6 摘要:宏观经济环境评价是 区域投 资环境评价 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也是 区域吸 引投 资的 重要保证 。文章对 青海省 目前的吸引投 资的宏观 经济环境进行 了评价与分析 ,并对其改善提 出 了对策建议 。
价 目标等 的不 同 ,相应 的指标体系 也就不会完全 一样 。
实践中都是根据具体问题来具体设计的。在国际投资软 环境评价 中,宏观经济环境的考 察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 :经 济体 制和经 济制度 ;社会 经 济发 展综合 水平 与潜 力 ;市场 条件 ;涉 外经 济 因素等 。参 照 国际惯例
关键 词 :青海 ;投 资环境 ;宏观 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评价是区域投资环境评价中一个重要环 节。 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也是保持投 资可持续增长 的重要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一、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1.地貌青海地貌在地质构造作用下,高原差异上表现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

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具有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

基本特点主要有以5点:1)地势高耸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最高点为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位于西部与新疆交界处;最低海拔为1650米,位于东部民和县下川口湟水出省口。

地势起伏状况各地差异较大,总体看西部起伏较小,东部起伏相对较大。

2)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带状展布地貌基本格局受大地构造单元和新构造运动制约,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大地貌单元基本上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展布。

自北而南依次为祁连山--阿尔金山山脉,柴达木盆地--茶卡盆地--共和盆地、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

总体来说,北部为山地,中部为盆地,南部为高原和山地。

3)地貌类型多样无论是外营力形成的地貌,还是形态地貌,类型均较多。

例如,外营力形成的地貌有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成与干燥地貌、流水地貌、湖泊地貌、黄土地貌、重力地貌、构造地貌等。

形态地貌有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等。

4)山脉众多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全省共有四大山脉,从北向南依次为祁连山、阿尔金山、东昆仑山、唐古拉山。

它们都有众多的支脉。

例如,东昆仑山由北、中、南3列大致呈东西向的支脉组成,北列为祁漫塔格山、布尔汗布达山,中列为阿尔格山,博尔雷克塔格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南列为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

5)盆地广布分布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大型内陆盆地,属荒漠半荒漠盆地。

共和盆地是省内第二大盆地,分布于东部地区,属半干旱盆地,黄河从盆地穿过。

其他盆地有青海湖盆地、茶卡盆地、哈拉湖盆地、星宿海盆地、西宁盆地、贵德盆地、民和盆地等。

柴达木盆地中,还有多个小盆地,如德令哈盆地、马海盆地等。

2.气候青海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总的特征是:影响气候的因素较多,气温低、缺氧,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日照长,风大且多,气象灾害多。

2024年西宁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西宁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西宁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1. 市场概况西宁市位于中国青海省,是该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年来,随着西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也逐渐兴起。

本文将对西宁房地产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市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2. 宏观经济环境西宁市经济发展稳定,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本地人购房。

这些因素对于西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3. 人口情况西宁市的人口逐年增长,居民的购房需求也不断提高。

加之西宁市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这些人口在西宁定居并购房的需求也在增加。

这为西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4. 房地产政策西宁市的房地产政策较为稳定,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鼓励购房的优惠政策,如购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以刺激市场活跃。

这些政策有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5. 土地资源西宁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土地供应较为充足。

同时,该市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交通网络,便利了房地产开发和销售。

因此,西宁房地产市场在土地资源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6. 竞争状况西宁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多家房地产开发商,供应量相对较大。

这增加了市场的多样性,同时也对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力。

竞争的加剧要求各房地产公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市场份额。

7. 风险因素尽管西宁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

首先,政策调整可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如政府出台新的限购措施等。

其次,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市场造成影响。

因此,房地产开发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应对风险。

8. 发展趋势根据市场情况和前景分析,我们可以预见西宁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随着西宁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口的增加以及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优惠,该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总结综上所述,西宁房地产市场在宏观经济环境、人口情况、政策支持、土地资源和竞争状况等方面具备较好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